CN219208630U - 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8630U
CN219208630U CN202223019261.7U CN202223019261U CN219208630U CN 219208630 U CN219208630 U CN 219208630U CN 202223019261 U CN202223019261 U CN 202223019261U CN 219208630 U CN219208630 U CN 219208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attaching layer
layer
cathet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92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秀
张朝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30192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8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8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8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贴附层、第二贴附层和固定带,第一贴附层下侧用于贴附于人体皮肤上,第二贴附层下侧粘贴于第一贴附层上侧,固定带的其中部分设置在第二贴附层与第一贴附层之间,在第二贴附层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导管的固定区域,固定带可绕过固定区域,在固定带和固定区域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导管的容纳空间,固定带束紧时,导管被固定在第二贴附层上侧,并对导管产生压紧效果,特别是压紧力不会传递给人体,避免现有技术方案中因提升压紧力而导致患者压伤或者压疮的问题,第二贴附层配合固定带的方式,固定结构得到大幅简化,使成本大幅降低,确保了束缚的牢固性,提高了对导管固定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患者由于治疗需要,身上常常带有各种各样的导管,其中包括PICC管、中长导管等静脉导管、体表伤口引流管、尿管等引流管,这些导管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将导管固定在预定位置以确保导管不会四处移动,防止错位和减少拉扯。
临床上使用现有技术固定导管,常出现固定不牢固,从而发生脱管现象,严重者需要重新置管,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部分医护人员为了提高导管的牢固性,采用黏胶带或医用胶布缠绕导管后将导管压紧于人体,使导管与人体紧密连接,这些固定方法会将给与导管压紧的压紧力传递给人体,造成患者不适,甚至造成患者被压处的皮肤压伤或者压疮的问题,在患者出现被压处的皮肤压伤或者压疮时,不仅增加患者的疼痛,还需要将导管另置于其他位置重新粘贴固定,增加多处皮肤损伤的风险,同时也增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有部分医护人员采用弹性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导管,尤其针对较粗的引流管,但是弹性胶带直接接触皮肤,粘贴不好易产生张力,从而引起皮肤张力性损伤。
因此妥善固定导管,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极为重要,现有技术中的导管贴需要将导管压紧于人体,给与导管压紧的压紧力会传递给人体,造成患者不适,甚至造成患者被压处的皮肤压伤或者压疮的问题,增加患者的疼痛,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导管贴需要将导管压紧于人体,给与导管压紧的压紧力会传递给人体,造成患者不适,甚至造成患者被压处的皮肤压伤或者压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不会将给与导管压紧的压紧力会传递给人体的医用导管贴。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贴附层、第二贴附层和固定带,所述第一贴附层下侧用于贴附于人体皮肤上,所述第二贴附层下侧粘贴于所述第一贴附层上侧,所述固定带的其中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贴附层与所述第一贴附层之间,在所述第二贴附层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导管的固定区域,所述固定带可绕过所述固定区域,在所述固定带和固定区域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导管的容纳空间,所述固定带束紧时,所述导管被固定在所述第二贴附层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贴附层进行部分切割得到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所述导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固定区域,所述导管放置于所述固定区域的上侧,所述固定带穿过所述固定区域的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设置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区域连接,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固定区域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贴附层,将所述第二贴附层分为主贴层、副贴层和所述固定区域,所述主贴层和所述副贴层由所述固定区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区域与所述第一贴附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外端部与所述固定区域的边界齐平,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形成可供所述固定带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固定带都为若干条,每一条所述第一通道内都至少设置有一条所述固定带,至少有两条所述第一通道之间相交叉。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有硬质部,所述硬质部为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硬质部可穿过所述第一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固定区域与所述第一贴附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具有弹性,所述第一贴附层为医用3M敷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通过第一贴附层、第二贴附层和固定带之间的相互配合,固定带压在第一贴附层和第二贴附层之间,将导管束缚于第二贴附层上侧,能够一直对导管产生压紧效果,特别是这种压紧的压紧力并不会传递给人体,避免了现有技术方案中因需要提升压紧力而导致患者压伤或者压疮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提升压紧力时,可以将导管的硬质塑料区域放置在所述第二贴附层上侧,这样固定带在使用会使软导管部分变形的力气将导管束缚与第二贴附层时,至少能保证导管的形变量不会导致出现堵管的情况。第二贴附层配合固定带的方式,固定结构得到大幅简化,使成本大幅降低,确保了束缚的牢固性,提高了对导管固定的可靠性;
2、将第二贴附层进行切割,切割出两个切口,为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导管的直径相同,也就是在固定带束缚导管和第二贴附层时,第二贴附层的其余部分不会发生变形或对第一贴附层产生拉扯,进而大大减少对患者皮肤产生拉扯感,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有多种设置方式,其中包括平行设置和设置于一条直线上,平行设置时,固定带与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的垂线段平行,可以使束缚稳定,且固定区域范围较大,固定带在固定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可以选择更好的束缚位置;设置于一条直线上时,也可以使束缚稳定,但固定区域范围较小,固定带在固定区域相对固定,可以使束缚更加稳固;
3、所述第二贴附层分为主贴层、副贴层和固定区域,使第二贴附层形状近似“工”形,使用过程中,可以先将主贴层与第一贴附层粘贴,再将固定带放置在固定区域下侧,最后将固定区域和副贴层与第一贴附层粘贴,这种固定带放置方式相对于粘贴后再将固定带穿过固定区域,因为固定区域与第一贴附层之间存在贴附,因此医护人员操作肯定更为方便省时;
4、因为第二贴附层下侧粘贴于第一贴附层上侧,因此固定区域与第一贴附层之间也存在贴附,贴附的存在一方面使连接更稳定,但另一方面也使固定带在穿过此处时会比较困难,因此本专利申请还公开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增加设置了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设置在固定区域和第一贴附层之间,第一通道的外端部与所述固定区域的边界齐平,也就是贯穿固定带需要穿过的区域,在保证导管固定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固定带穿过固定区域的时间,因此医护人员再将固定带直接放置在固定区域下方的操作肯定更为方便省时;
5、两条所述第一通道之间相交叉,形成的形状近似“×”,再通过第一通道内至少一条的固定带进行束缚,就可以对导管进行交叉束缚,在两条所述第一通道之间相交叉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若干条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固定带,相对于单根固定线对导管进行束缚的方式,进一步的提高了束缚的牢固性,提高了对导管固定的可靠性;
6、因为固定带需要将导管和第二贴附层进行束缚,因此固定带主体必然为软性,否则无法进行束缚,软性的固定带一段穿过固定区域时会发生形变,类似于穿针,导致穿入过程困难,因此将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有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部,所述硬质部就可以相对柔软的固定线更轻松的穿过所述第一通道;
7、因为第一通道放置于第一贴附层和第二贴附层之间,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因此第一通道的可拆卸设置,可以使第一通道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8、固定带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具有弹性的橡皮筋,所述橡皮筋可以实现弹性束缚,弹性束缚使导管与第二贴附层之间具有了一定的活动空间,避免了非弹性绳在拉扯后无法回弹的情况,导致导管与第二贴附层之间越来越松的问题,进一步的,橡皮筋与目前树脂类、硅胶类的导管之间存在极大的摩擦系数,还能够实现良好的防滑效果;
9、因为第一贴附层需要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且需长时间的贴附于人体皮肤上,因此使用医用3M敷贴在保证粘贴效果的同时,皮肤也可以通过医用3M敷贴透气,减少患者过敏,皮肤变红的情况,对皮肤损伤小。
附图说明:
图1为导管固定贴切口水平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管固定贴切口位于一条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管固定贴切口位于一条直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第一通道的导管固定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通道为两条相互交叉的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第一贴附层,2-第二贴附层,21-主贴层,22-副贴层,3-固定带,41-第一切口,42-第二切口,5-固定区域,6-第一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3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贴附层1、第二贴附层2和固定带3,所述第一贴附层1下侧用于贴附于人体皮肤上,所述第二贴附层2下侧粘贴于所述第一贴附层1上侧,所述固定带3的其中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贴附层2与所述第一贴附层1之间,在所述第二贴附层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导管的固定区域5,所述固定带3可绕过所述固定区域5,在所述固定带3和固定区域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导管的容纳空间,所述固定带3束紧时,所述导管被固定在所述第二贴附层2上侧。
本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通过第一贴附层1、第二贴附层2和固定带3之间的相互配合,固定带3压在第一贴附层1和第二贴附层2之间,将导管束缚于第二贴附层2上侧,能够一直对导管产生压紧效果,特别是这种压紧的压紧力并不会传递给人体,避免了现有技术方案中因需要提升压紧力而导致患者压伤或者压疮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提升压紧力时,可以将导管的硬质塑料区域放置在所述第二贴附层2上侧,这样固定带3在使用会使软导管部分变形的力气将导管束缚与第二贴附层2时,至少能保证导管的形变量不会导致出现堵管的情况。第二贴附层2配合固定带3的方式,固定结构得到大幅简化,使成本大幅降低,确保了束缚的牢固性,提高了对导管固定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贴附层2进行部分切割得到第一切口41和第二切口42,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所述导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固定区域5,所述导管放置于所述固定区域5的上侧,所述固定带3穿过所述固定区域5的下侧。
进一步的,参见图1所示,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示,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设置于一条直线上。
将第二贴附层2进行切割,切割出两个切口,为第一切口41和第二切口42,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导管的直径相同,也就是在固定带3束缚导管和第二贴附层2时,第二贴附层2的其余部分不会发生变形或对第一贴附层1产生拉扯,进而大大减少对患者皮肤产生拉扯感,第一切口41和第二切口42有多种设置方式,其中包括平行设置和设置于一条直线上,平行设置时,固定带3与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的垂线段平行,可以使束缚稳定,且固定区域5范围较大,固定带3在固定区域5范围内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可以选择更好的束缚位置;设置于一条直线上时,也可以使束缚稳定,但固定区域5范围较小,固定带3在固定区域5相对固定,可以使束缚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参见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区域5连接,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固定区域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贴附层2,将所述第二贴附层2分为主贴层21、副贴层22和所述固定区域5,所述主贴层21和所述副贴层22由所述固定区域5连接。
所述第二贴附层2分为主贴层21、副贴层22和固定区域5,使第二贴附层2形状近似“工”形,使用过程中,可以先将主贴层21与第一贴附层1粘贴,再将固定线放置在固定区域5下方,最后将固定区域5和副贴层22与第一贴附层1粘贴,这种固定线放置方式相对于粘贴后再将固定线穿过固定区域5,因为固定区域5与第一贴附层1之间存在贴附,因此医护人员再将固定线直接放置在固定区域5下方的操作肯定更为方便省时。
实施例二:参见图4所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区域5与所述第一贴附层1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6,所述第一通道6的外端部与所述固定区域5的边界齐平,所述第一通道6的内部形成可供所述固定带3通过的通道。
因为第二贴附层2下侧粘贴于第一贴附层1上侧,因此固定区域5与第一贴附层1之间也存在贴附,贴附的存在一方面使连接更稳定,但另一方面也使固定线在穿过此处时会比较困难,因此本专利申请还公开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第一通道6,第一通道6设置在固定区域5和第一贴附层1之间,第一通道6的外端部与所述固定区域5的边界齐平,也就是贯穿固定线需要穿过的区域,在保证导管固定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固定线穿过固定区域5的时间,使医护人员操作更为方便省时。
实施例三:参见图5所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6和所述固定带3都为若干条,每一条所述第一通道6内都至少设置有一条所述固定带3,至少有两条所述第一通道6之间相交叉。
两条所述第一通道6之间相交叉,形成的形状近似“×”,再通过第一通道6内至少一条的固定带进行束缚,就可以对导管进行交叉束缚,在两条所述第一通道6之间相交叉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若干条所述第一通道6和所述固定带3,相对于单根固定线对导管进行束缚的方式,进一步的提高了束缚的牢固性,提高了对导管固定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3的一端连接有硬质部,所述硬质部为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硬质部可穿过所述第一通道6。
因为固定带3需要将导管和第二贴附层2进行束缚,因此固定线主体必然为软性,否则无法进行束缚,软性的固定线一段穿过固定区域5时会发生形变,类似于穿针,导致穿入过程困难,因此将固定带3的一端连接有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部,所述硬质部就可以相对柔软的固定线更轻松的穿过所述第一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6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固定区域5与所述第一贴附层1之间。
因为第一通道6放置于第一贴附层1和第二贴附层2之间,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因此第一通道6的可拆卸设置,可以使第一通道6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3具有弹性。
固定带3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具有弹性的橡皮筋,所述橡皮筋可以实现弹性束缚,弹性束缚使导管与第二贴附层2之间具有了一定的活动空间,避免了非弹性绳在拉扯后无法回弹的情况,导致导管与第二贴附层2之间越来越松的问题,进一步的,橡皮筋与目前树脂类、硅胶类的导管之间存在极大的摩擦系数,还能够实现良好的防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附层1为医用3M敷贴。
因为第一贴附层1需要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且需长时间的贴附于人体皮肤上,因此使用医用3M敷贴在保证粘贴效果的同时,皮肤也可以通过医用3M敷贴透气,减少患者过敏,皮肤变红的情况,对皮肤损伤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贴附层(1)、第二贴附层(2)和固定带(3),所述第一贴附层(1)下侧用于贴附于人体皮肤上,所述第二贴附层(2)下侧粘贴于所述第一贴附层(1)上侧,所述固定带(3)的其中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贴附层(2)与所述第一贴附层(1)之间,在所述第二贴附层(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导管的固定区域(5),所述固定带(3)可绕过所述固定区域(5),在所述固定带(3)和固定区域(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导管的容纳空间,所述固定带(3)束紧时,所述导管被固定在所述第二贴附层(2)上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附层(2)进行部分切割得到第一切口(41)和第二切口(42),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所述导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固定区域(5),所述导管放置于所述固定区域(5)的上侧,所述固定带(3)穿过所述固定区域(5)的下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设置于一条直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41)和所述第二切口(4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区域(5)连接,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固定区域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贴附层(2),将所述第二贴附层(2)分为主贴层(21)、副贴层(22)和所述固定区域(5),所述主贴层(21)和所述副贴层(22)由所述固定区域(5)连接。
6.如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区域(5)与所述第一贴附层(1)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6),所述第一通道(6)的外端部与所述固定区域(5)的边界齐平,所述第一通道(6)的内部形成可供所述固定带(3)通过的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6)和所述固定带(3)都为若干条,每一条所述第一通道(6)内都至少设置有一条所述固定带(3),至少有两条所述第一通道(6)之间相交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3)的一端连接有硬质部,所述硬质部为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硬质部可穿过所述第一通道(6)。
9.如权利要求7或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6)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固定区域(5)与所述第一贴附层(1)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3)具有弹性,所述第一贴附层(1)为医用3M敷贴。
CN202223019261.7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208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9261.7U CN219208630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9261.7U CN219208630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8630U true CN219208630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0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9261.7U Active CN219208630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8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52441B1 (en) System for mechanical closure of wounds
EP2501429B1 (en) TUBE HOLDER For SECURING CATHETERS TO A PATIENT
US86416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hemorrhaging
SE1150167A1 (sv) Artärkompressor
CN219208630U (zh) 一种体表导管固定装置
CN113288313B (zh) 一种穿刺处按压装置
JP3186252U (ja) 止血テープ
CN213607448U (zh) 一种新型动脉压迫止血敷贴
CN210843297U (zh) 一种股动脉穿刺用压迫止血装置
CN214911662U (zh) 一种可调节式防压痕管道固定敷贴
CN215309524U (zh) 一种新型胃管固定装置
CN213407398U (zh) 一种医用导管固定器
CN213789509U (zh) 导尿管牵拉固定装置
CN214285054U (zh) 动脉压迫器
CN217066793U (zh) 一种腹带
CN216855419U (zh) 静脉留置针的防压固定垫
CN214909225U (zh) 颅脑微创引流固定装置
CN213589478U (zh) 医用外科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16317813U (zh) 一种压迫止血装置
CN214549829U (zh) 一种管路固定敷料贴
CN219629941U (zh) 一种固定敷贴
CN216933352U (zh) 一种可调节的中线导管压迫止血绑带
CN219982982U (zh) 一种可血氧监测的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压迫装置
CN219148933U (zh) 一种引流管固定贴
CN221084392U (zh) 一种松紧度可调节的引流管固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