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7905U - 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7905U
CN219207905U CN202223247467.5U CN202223247467U CN219207905U CN 219207905 U CN219207905 U CN 219207905U CN 202223247467 U CN202223247467 U CN 202223247467U CN 219207905 U CN219207905 U CN 219207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d
channel
expans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474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亚岑
窦祖林
王志勇
胡婷婷
李华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2474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7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7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7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主管,所述主管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主管的内管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主管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以便于同食道内肌肉相卡住限位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并能对食道内肌肉进行扩张刺激的扩张部,通过设置两个囊室,首先通过限位部对上括约肌进行定位,且限位部也可以对环咽肌起到扩张作用,扩张部在扩张后对上括约肌进行扩张,进而能够对已经纤维化的患者括约肌起到扩张训练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
背景技术
食道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是吞咽过程中食物从咽腔进入食管的入口。在生理状态下食道上括约肌保持张力性收缩;在吞咽、嗳气和呕吐时则处于开发状态。肌纤维化、神经调节障碍、咽腔压力不足均可导致吞咽过程中的UES不开放、开放不完全和开放/松弛时间不当等。一项前瞻性研究提示脑干病变中由于UES不能开放或开放不完全引起的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80%。其中环咽肌是UES的关键肌,UES不能开放或开放不完全常常由环咽肌功能障碍(Cyclopharyngeal disorder,CPD)引起。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肿瘤放疗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手足口病所致脑干脑炎等均可出现以环咽肌功能障碍为主的吞咽障碍,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包括反复发生的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甚至窒息、死亡。
其中约25%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肌肉纤维化,硬化,会出现咽部或者食管狭窄或者完全闭锁,从而阻断食物、液体经口腔吞咽的道路,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常采用导尿管进行环咽肌扩张术治疗。
可以参照说明书附图1;其中,食道括约肌的长度为3-5cm,其中一段的环咽肌长度为1-2cm,环咽肌是整个括约肌压力最大的位置,对环咽肌患者训练时,一般需要将专用的医用训练管道插入到环咽肌位置下方位置,将水囊充水鼓起之后,再通过回抽的方式定位到环咽肌位置,实现环咽肌的扩张,但是上述这种方式仅适合环咽肌受损的患者,而在训练括约肌肌肉已经纤维化的病人训练时,球囊仅在环咽肌位置扩缩,不能对环咽肌以上的括约肌起到训练作用,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扩张器来实现对上括约肌的扩张训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便于对上括约肌的位置进行定位,并未对上括约肌进行扩张训练。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包括主管,所述主管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主管的内管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主管的下端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可与食道内肌肉相卡住,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并能对食道内肌肉进行扩张刺激的扩张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管的顶部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连接有分别向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内注射冰水,以便于所述限位部、扩张部鼓起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扩张部分别为相互接触的囊状结构;
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扩张部的接触位置具有内凹的限位空间,且所述扩张部的长度长于所述限位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之间相互不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扩张部内侧,所述扩张部将所述限位部包住,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扩张部靠近所述主管下端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扩张部为上下外壁相互接触的两部分,且上下接触的位置具有束紧部;
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扩张部在扩张时通过所述束紧部形成所述限位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张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便于向食道壁进行电刺激的电刺激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头内设置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腔,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腔,第二连通管与第二连通腔之间相互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通腔设置两个,第二连通腔之间不互通;且所述第二连通腔顶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二连通管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通腔顶壁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连通管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连通腔和所述第一连通腔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连接头上螺纹连接有可将通孔关闭或者打开的顶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通台,所述连通台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连通的连通腔;
所述第一连通管设置于所述连通台顶部,并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连通腔内活动设置有控制所述连通腔内冰水流动方向的活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通过设置两个囊室,首先通过限位部对上括约肌进行定位,且限位部也可以对环咽肌起到扩张作用,扩张部在扩张后对上括约肌进行扩张,进而能够对已经纤维化的患者括约肌起到扩张训练作用;能够对神经疾病导致的环咽肌功能障碍、头颈部放射治疗导致环咽肌纤维化形成的食管狭窄,以及头颈癌症术后瘢痕增生导致食管狭窄等患者,起到准确持续扩张训练作用,既能适用于被动扩张,同时也适用于主动扩张训练。
2、通过设置分隔部,将主管内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三部分,在第一通道或者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内同步通入冰水,对整个咽腔和上食道进行冰水训练感觉和触觉刺激,冰水可以通过第一连通管排出,或者通过第二连通管进入和排出,可以实现循环的冷刺激。
3、通过设置连接头,且在连接头内设置的顶头,可以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连通,使限位部、扩张部内的冰水相互连通,使两个囊内的冰水也可以得到循环,实现对患者上括约肌的冰刺激,也可以将两者之间相互切断不连通,方便控制。
4、通过在限位部和扩张部的接触位置设置限位空间,可以在限位部卡在环咽肌位置的时候,扩张部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进而可以实现加强定位,提高扩张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对环咽肌扩张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分隔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6中第一种排水方式的活塞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6中第二种排水方式的活塞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6中第三种排水方式的活塞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主管;11、分隔部;12、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限位部;15、扩张部;151、内凹线;152、电刺激部;16、连接头;17、第一连通管;18、第二连通管;19、限位空间;20、束紧部;21、第一连通腔;22、第二连通腔;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顶头;26、连通台;27、连通腔;28、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如说明书附图2-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包括主管10,主管10为医用透明橡胶材料制成,所述主管10内设有分隔部11,分隔部11为分隔片,所述分隔部11将所述主管10的内管分隔成第一通道12和第二通道13,在本实施例中,分隔部11为“T”形,且第二通道13是设置对称的两部分,第二通道13的两部分的底部是相互连通设置的,可以保证在向其中一部分第二通道13通入冰水时,水从另外一部分的第二通道13中流出,保证水可以在主管10内流动一圈,在靠近主管10的下端相互连通;第一通道12的空间小于第二通道13的空间。
所述主管10的下端设置有限位部14,限位部14可与食道内肌肉相卡住,所述限位部14与所述第一通道12相连通,第二通道1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部14连通的通孔,其中限位部14是在对患者的括约肌扩张训练时,和患者的环咽肌的位置相互卡住,实现定位;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道13连通,并能对食道内肌肉进行扩张刺激的扩张部15,第一通道12的侧壁上设置有和扩张部15连通的通孔,扩张部15主要是对上括约肌进行扩张刺激;具体的,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扩张部15分别为相互接触的囊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4设置在所述扩张部15内侧,所述扩张部15将所述限位部14包住,且所述限位部14位于所述扩张部15靠近所述主管10下端位置,形成大囊包裹小囊的结构;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扩张部15的接触位置具有内凹的限位空间19,限位空间19为扩张部15上的外侧壁上的圆弧状凹陷,限位空间19可以方便在插入到患者食道内之后,和患者的括约肌相互接触贴合,进而起到较好的限制固定作用;所述扩张部15的长度长于所述限位部14,较长的扩张部15可以对上括约肌的部位都起到扩张刺激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主管10的顶部连接有连接头16,所述连接头16上连接有分别向所述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内注射冰水的第一连通管17和第二连通管18,第一通道12内注水之后可以使限位部14鼓起,第二通道13内注水,且将一头的第二连通管18截止关闭之后,可以让扩张部15鼓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管17与第一通道12之间相互连通,第二连通管18设置两个,分别与两部分的第二通道13之间相互连通,通过两头的第二连通管18可以向第二通道13内充入冰水,使扩张部15内冲水后扩张,扩张部15扩张时,需将一头的第二连通管18出口关闭,实现冰水的进入和排出操作,将的第二联通管18打开之后,可以让扩张部15内的冰水排出,通过第一连通管17向第一通道12内注水,可以使限位部14鼓起,以便于在插入到患者食道内后进行定位,且第一通道12和第二通道13之间、第一连通管17和第二连通管18之间相互不互通。
实施例2:
如说明书附图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中的继续优化,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限位部14、扩张部15为上下外壁相互接触的两部分,形成上下两个串串的结构形状,且上下接触的位置具有束紧部20,可参照说明书附图6所示,束紧部20是在此处增加了材质的厚度,可以在此处具有较小的变形,进而对该处起到束紧的效果;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扩张部15在扩张时通过所述束紧部20形成所述限位空间19,本实施例改变了上下两个囊室的结构,可以在定位和扩张刺激的时候,两个囊室不会相互影响。
实施例3:
如说明书附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中的继续优化,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扩张部15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内凹的内凹线151,内凹线151设置了若干条,可以在和患者上括约肌接触时,具有较好的防滑作用,并且在扩张的时候,能够对肌肉具有更好的扩张刺激作用。
实施例4:
如说明书附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对分隔部11的形式的进一步改进,相比较于实施例1-3中,本实用新型的分隔部11是设置成边长全等的星形,第一通道12和第二通道13的空间大小完全相等。
实施例5:
如说明书附图9、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对连接头16的内部结构形式的进一步改进,相比较于实施例1-3中,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连接头16内设置有与第一通道12连通的第一连通腔21,与第二通道13连通的第二连通腔22,第二连通管18也是设置了两个;所述第二连通腔22设置两个,分别与第二连通管18之间相互连通,第二连通腔22之间不互通,且所述第二连通腔22顶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二连通管18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23,第一连通腔21的顶壁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连通管17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二通孔24,上述结构,可以让从第二连通管18的一头进入的冰水通过第二通道13、第二连通腔22、第一通孔23之后直接从另外一头的第二连通管18向外排出,可实现冰水的循环进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通腔22和所述第一连通腔21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连接头16上螺纹连接有可将通孔关闭或者打开的顶头25,正常情况下,通过第一连通管17向第一通道12、限位部14内充入冰水之后,将第一连通管17的端口封闭,使第一连通管17内的水被固定,也可以通过将顶头25旋开,将第一连通管17关闭截止,可以使第二通道13内的冰水流入到第一通道12中,因此可以通过第二通道18对限位部14中进行注水,进入到限位部14中的水可以从第一连通管17或者第二连通管18排出。
实施例6:
如说明书附图11、12、13、14、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5的进一步改进,与实施例5中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管17、第二连通管18均只设置一个,且第二连通管18是和其中的一个第二连通腔22相互连通,所述连接头1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通台26,所述连通台26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腔21、第二连通腔22连通的连通腔27,第二连通腔22也是设置了两个,与连通腔27连通的第二连通腔22不与第二连通管18连通。
所述第一连通管17设置于所述连通台26顶部,并与所述连通腔27连通,所述连通腔27内活动设置有控制所述连通腔27内冰水流动方向的活塞28,活塞28具有两个活塞片,在连接头16的外侧转动设置了与活塞28之间螺纹连接的旋钮,可以通过转动旋钮,改变活塞28的滑动位置,使活塞28向两侧滑动;
控制活塞28运动以对患者进行训练时,首先将第一连通管17打开,控制活塞28向左侧活动(参照附图12的左右两侧)将第二连通腔22关闭截止,并将第一连通管17和第一连通腔21连通时,向第一通道12内注射的冰水,会首先带动限位部14鼓起,进而方便对环咽肌进行定位,然后将第一连通管17截止,限位部14内的冰水不可以通过第一连通管17或者第二连通腔22流出,通过向第二连通管18内通入冰水,冰水进入到第二通道13内,并进入到扩张部15内,使扩张部15鼓起扩张,对上括约肌起到扩张作用。
向外排水时,有三种排水方式:一是可以通过将第二连通腔22截止,连通第一通道12和第一连通管17,此时活塞28关闭了第二连通腔22和第一连通管17的连通通道(参照附图13),并将第一连通管17打开之后,将限位部14内的水向外排出,这种方式仅将限位部内的水向箱外排出。
二是可以控制活塞28向右侧运动,连通第一连通17和第二连通腔22、第二通道13,(参照附图14),使第二通道13、扩张部15内的水可以向外排出,这种方式仅将括号在那个部内的水排出。
三是首先将第一连通管17打开,并控制活塞28活动,使第一连通腔21、第二连通腔22分别和第一连通管打开,此时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限位部14、扩张部15内的水同时经过连通腔27从第一连通管17向外排出(参照附图15);这样可以在进行充入冰水的时候,减少外接管道的连接,通过控制即可实现两个囊室的前后顺序不同的鼓起,并且可以实现冰水循环的进行补充,既方便操作,也提高了扩张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7:
如说明书附图16-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2的进一步改进,具体是:所述扩张部15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便于向食道壁进行电刺激的电刺激部152,电刺激部152是选择的导电膜,导电膜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进行叙述,亦或是选择其他的导电刺激部,实现导电传输电刺激即可。
导电膜向外连通刺激电源,通电后可以对食道壁产生刺激,提高环咽肌的扩张和刺激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式为:当采用实施例1-4的方案进行扩张训练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将主管10插入到患者食道内,然后将第一连通管17内充入冰水,冰水进入到第一通道12内,将限位部14充满鼓起,然后将主管10向外抽,直到不能抽出时,说明限位部14和环咽肌之间已经相互卡住,然后通过将第二连通管18的一端截止关闭,向第二连通管18的另一端内注射冰水,冰水进入到第二通道13内,并进入到扩张部15内,使扩张部15鼓起向外进行扩张,进而实现对上括约肌的扩张训练;
当采用实施例5的方案训练时,首先类似于前述的操作方式,将主管10插入到食道内后和环咽肌卡住,然后既可以通过向第一连通管17内注入冰水,使第一通道12内充满冰水,以将限位部14内充水鼓起,起到限位作用,也可以将第一连通管17截止之后,通过将顶头25旋开,让进入到第二通道13内的冰水可以进入到第一通道12内,使两边的冰水可以互通,使冰水能够在限位部14、扩张部15内活动,增加循环的冰刺激效果,
采用实施例6的方案训练的时候,首先通过将第一连通管17打开,将第二连通管关闭截止,活塞28将第二连通腔22截止,将第一连通管17和第一连通腔21连通,通过第一连通管17向第一通道12内注射冰水,使限位部14首先鼓起,便于在回抽的时候和环咽肌卡住;冰水充入后可以通过将第一连通管17关闭,将第二连通管18打开向第二通道13内通入冰水,进而让扩张部15充水鼓起,对上括约肌起到扩张训练效果,排水时,缓慢的控制活塞28活动,使活塞28将第一连通腔21、第一连通管17、第二连通腔22连通,当将第一连通管17打开之后,可以让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限位部14、扩张部15内的冰水向外排出,冰水可以实现循环的进行更换,操作起来更加方便,训练效果更好。
采用实施例7的方案时,在对患者的环咽肌进行扩张训练时同步的进行通电刺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包括主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0)内设有分隔部(11),所述分隔部(11)将所述主管(10)的内管分隔成第一通道(12)和第二通道(13);
所述主管(10)的下端设置有限位部(14),限位部(14)可与食道内肌肉相卡住,所述限位部(14)与所述第一通道(12)相连通,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道(13)连通并能对食道内肌肉进行扩张刺激的扩张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0)的顶部连接有连接头(16),所述连接头(16)上连接有分别向所述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内注射冰水,以便于所述限位部(14)、扩张部(15)鼓起的第一连通管(17)和第二连通管(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扩张部(15)分别为相互接触的囊状结构;
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扩张部(15)的接触位置具有内凹的限位空间(19),且所述扩张部(15)的长度长于所述限位部(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2)与所述第一连通管(17)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3)与所述第二连通管(18)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17)和所述第二连通管(18)之间相互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4)设置在所述扩张部(15)内侧,所述扩张部(15)将所述限位部(14)包住,且所述限位部(14)位于所述扩张部(15)靠近所述主管(10)下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4)、扩张部(15)为上下外壁相互接触的两部分,且上下接触的位置具有束紧部(20);
所述限位部(14)和所述扩张部(15)在扩张时通过所述束紧部(20)形成所述限位空间(19)。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部(15)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便于向食道壁进行电刺激的电刺激部(15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6)内设置有与第一通道(12)连通的第一连通腔(21),与第二通道(13)连通的第二连通腔(22),第二连通管(18)与第二连通腔(22)之间相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腔(22)设置两个,第二连通腔(22)之间不互通;且所述第二连通腔(22)顶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二连通管(18)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23),所述第一连通腔(21)顶壁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连通管(17)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二通孔(24);
所述第二连通腔(22)和所述第一连通腔(21)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连接头(16)上螺纹连接有可将通孔关闭或者打开的顶头(2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通台(26),所述连通台(26)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腔(21)、第二连通腔(22)连通的连通腔(27);
所述第一连通管(17)设置于所述连通台(26)顶部,并与所述连通腔(27)连通,所述连通腔(27)内活动设置有控制所述连通腔(27)内冰水流动方向的活塞(28)。
CN202223247467.5U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 Active CN219207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7467.5U CN219207905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7467.5U CN219207905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7905U true CN219207905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7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47467.5U Active CN219207905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7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14996Y (zh) 一种肛部疾病治疗及肛部保健装置
JP6907284B2 (ja) 腸疾患を治療する治療装置
US20210059856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rmal treatment of body tissues
CN111658984A (zh) 一种肛肠给药装置
CN219207905U (zh) 一种适用于食道上括约肌扩张训练的扩张器
CN109675176B (zh) 一种方便进液的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
CN208243834U (zh) 一种阴道再造引流及支撑模具
CN106943172B (zh) 一种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助便器
CN109692396B (zh) 一种带有储液功能的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
CN107174726B (zh) 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植入式化疗输注系统
CN208525639U (zh) 一种用于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扩张装置
CN209187453U (zh) 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CN204890264U (zh) 前列腺支架
CN206404158U (zh) 导尿管
CN106110472A (zh) 男用可交换导尿管及导尿管更换方法
CN109663201B (zh) 一次性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
CN208726524U (zh) 多腔型三囊定位前列腺包膜扩开和组织裂开移位导管
CN211357374U (zh) 一种三球囊四腔刺激式宫颈扩张球囊导管
CN113456918A (zh) 一种经肠道造口处对肠道进行灌洗的方法
CN213466067U (zh) 一种鼻空肠管及鼻空肠管套件
CN209679269U (zh) 放射性直肠及乙状结肠狭窄症扩张器
CN215425858U (zh) 一种吞咽功能训练装置
CN211659038U (zh) 吞咽障碍辅助治疗仪
CN221061439U (zh) 一种防漏液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导管
CN112933377B (zh) 一种环咽肌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