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6848U -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6848U
CN219206848U CN202223393973.5U CN202223393973U CN219206848U CN 219206848 U CN219206848 U CN 219206848U CN 202223393973 U CN202223393973 U CN 202223393973U CN 219206848 U CN219206848 U CN 219206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endoscope
fixedly connected
handl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39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金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39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6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6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6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内窥镜包括操作部,操作部包括光学器件部、手柄部以及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支架、第一旋转构件以及第二旋转构件,第一旋转构件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围绕旋转组件的第一轴线旋转,第二旋转构件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围绕旋转组件的第二轴线旋转,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具有一预设夹角;上述设计通过将在手柄部与光学器件部之间增加旋转组件,使手柄部与光学器件部转动连接,以使光学器件部相对手柄部在两个不同平面内转动,从而使手柄部处于一个适合扶镜手握持的位置,进而提高了内窥镜握持手柄的灵活度,进而使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握持疲劳,进一步提高了内窥镜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硬式内窥镜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广泛用于对人身体内的某一器官部位进行检查。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通过内窥镜上的摄像头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而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窥镜的使用效果。因此,随着图像的像素越来越高,使得摄像头的尺寸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内窥镜手柄的质量和尺寸也有所增大。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内窥镜为固定式内窥镜,固定式内窥镜中的手柄与摄像头在装配好后的相对位置和角度是固定不变的。为了缓解医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握持手柄产生的疲劳,一般采用对握持要求非常高的扶镜手来握持手柄。然而,不好的手柄握持角度会使扶镜手的手腕易疲劳,这不仅会导致手腕损伤,而且图像也会因手腕疲劳而发生抖动,影响了使用体验和对病人的医治效果。
因此,亟需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手柄难以达到最佳握持位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操作部,操作部包括光学器件部、手柄部以及位于光学器件部与手柄部之间的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支架、与手柄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以及与光学器件部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通过旋转支架转动连接;
其中,第一旋转构件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围绕旋转组件的第一轴线旋转,第二旋转构件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围绕旋转组件的第二轴线旋转,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具有一预设夹角。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中,第一旋转构件具有一与手柄部中的内部机构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及一用于驱动第二旋转构件相对第一端转动的第二端,第二旋转构件具有一与光学器件部固定连接的第三端及一与第二端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光学器件部相对第一旋转构件转动的第四端。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中,第一旋转构件的第二端与旋转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旋转构件的第四端与旋转支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中,光学器件部包括光学适配器以及感光器件支架,光学适配器的一端用于与内窥镜内的插入部卡合连接,光学适配器的另一端与感光器件支架固定连接;
其中,感光器件支架通过旋转组件与手柄部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中,旋转支架包括具有第一圆孔的第一圆环部、条形部以及具有第二圆孔的第二圆环部,条形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圆环部固定连接,条形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圆环部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旋转构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圆环部固定连接,第二旋转构件的第四端与第二圆环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中,光学适配器远离插入部的一端内嵌有螺纹紧固件,螺纹紧固件与感光器件支架远离手柄部的一端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中,操作部还包括具有多个凸起的伸缩防护罩,伸缩防护罩设置于手柄部和光学器件部之间,旋转组件设置于伸缩防护罩的内部;
其中,伸缩防护罩的一端设置于感光器件支架与螺纹紧固件之间且与感光器件支架固定连接,伸缩防护罩的另一端与手柄部的外部壳体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中,手柄部上设置有开关部,开关部包括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旋转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转动,第二开关用于控制第二旋转构件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转动。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中,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的预设夹角为90°。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的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内窥镜包括操作部,操作部包括光学器件部、手柄部以及位于光学器件部与手柄部之间的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支架、与手柄部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以及与光学器件部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通过旋转支架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旋转构件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围绕旋转组件的第一轴线旋转,第二旋转构件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围绕旋转组件的第二轴线旋转,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具有一预设夹角;上述设计通过在手柄部与光学器件部之间增加旋转组件,使手柄部与光学器件部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旋转构件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围绕旋转组件的第一轴线旋转,第二旋转构件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围绕旋转组件的第二轴线旋转,且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具有一预设夹角,以使光学器件部相对手柄部在不同两个平面内转动,从而使得位于内窥镜前端的插入部相对手柄部具有两个旋转的自由度,该组自由度的增加可以使手柄部在插入部的插入角度确定后处于一个适合扶镜手握持的位置,从而提高了内窥镜握持手柄的灵活度,进而使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握持疲劳,进一步提高了内窥镜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对图1所示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对图2所示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4是对图2所示的内窥镜的旋转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装配图;
图5是对图2所示的内窥镜的伸缩防护罩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100,内窥镜100包括具有插入于被检体内的插入部10以及与插入部10固定连接的操作部20,操作部20包括光学器件部21、手柄部22以及位于光学器件部21与手柄部22之间的旋转组件23,旋转组件23包括旋转支架233、与手柄部22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231以及与光学器件部21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232,第一旋转构件231与第二旋转构件232通过旋转支架233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旋转构件231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一轴线L1旋转,第二旋转构件232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二轴线L2旋转,第一轴线L1与第二轴线L2具有一预设夹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窥镜100通过在手柄部22与光学器件部21之间增加旋转组件23,使手柄部22与光学器件部21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旋转构件231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一轴线L1旋转,第二旋转构件232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二轴线L2旋转,第一轴线L1与第二轴线L2具有一预设夹角,以使光学器件部21相对手柄部22在不同两个平面内转动,从而使得位于内窥镜100前端的插入部10相对手柄部22具有两个旋转的自由度,该组自由度的增加可以使手柄部22在插入部10的插入角度确定后处于一个适合扶镜手握持的位置,从而提高了内窥镜100握持手柄的灵活度,进而使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握持疲劳,进一步提高了内窥镜100的使用体验。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100的整体结构图;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窥镜100用于导入于被检体内,拍摄被检体的体内而生成被检体内的图像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内窥镜100包括具有插入于被检体内的插入部10、操作部20以及具有挠性的通用缆线部30,操作部20的第一端与插入部10固定连接,操作部20的第二端与通用缆线部3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该内窥镜100中,通过使插入部10经过人体自然孔道或手术小切口插入到体腔内部来进行观察,而且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设置在插入部10内的处置器械插入部道将处置器械插入到体腔内来进行各种治疗和处置。其中,插入部10还包括先端部,先端部需配置体外照明光源进行辅助照明,以对人体内的病变器官进行更好的观察。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0包括光学器件部21、手柄部22以及位于光学器件部21与手柄部22之间的旋转组件23,光学器件部21通过旋转组件23与手柄部22转动连接。其中,操作部20还包括位于光学器件部21与插入部10之间的光源接入口24,外界光源的输出端与光源接入口24之间由光缆连接,也就是把外界光源发出的照明光通过光纤光缆导入到插入部10的先端部。
进一步地,操作部20还包括伸缩防护罩25,伸缩防护罩25具有多个凸起251,伸缩防护罩25设置于手柄部22和光学器件部21之间,旋转组件23设置于伸缩防护罩25的内部;
其中,伸缩防护罩25的一端设置于感光器件支架212与螺纹紧固件213之间且与感光器件支架212固定连接,伸缩防护罩25的另一端与手柄部22的外部壳体固定连接。
具体地,当手柄部22与光学器件部21之间的距离增加时,伸缩防护罩25处于伸长状态;当手柄部22与光学器件部21之间的距离减少时,伸缩防护罩25处于压缩状态;伸缩防护罩25用于将旋转组件23密封,方便清洗及灭菌。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部22上设置有开关部26,开关部26主要用于控制旋转组件23转动,以使手柄部22与光学器件部21之间相互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用缆线部30与手柄部22远离光学器件部21的一侧固定连接,通用缆线部30包括线缆31,线缆31是包括各种信号缆线,线缆31主要用于将插入部10的先端部上的摄像模组所拍摄的图像信号传送给与内窥镜100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内窥镜100为光学硬式内窥镜;通用缆线部30与手柄部22远离光学器件部21的一侧固定连接,通用缆线部30包括线缆31,线缆31包括各种信号缆线,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将光学信号传递给光学适配器211,光学适配器211对上述光学信号得到的光学数据进行对焦或者变焦处理,并传递给设置于伸缩防护罩25内部的摄像模组中,摄像模组通过线缆31将上述光学数据传递至信息处理系统。
其中,线缆31上靠近手柄部22的一侧依次穿设有线缆护套32、尾套33以及尾套装饰环34,线缆护套32及尾套33用于防止线缆31与手柄部22之间的连接处断线,尾套装饰环34用于对尾套33起装饰作用。
如图2所示,是对图1所示的内窥镜100的操作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局部剖面图;如图3所示,图3是对图2所示的内窥镜100的操作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图4是对图2所示的内窥镜100的旋转组件23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装配图。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可知,光学器件部21包括光学适配器211以及感光器件支架212,光学适配器211的一端与插入部10卡合连接,光学适配器211的另一端与感光器件支架212固定连接;其中,感光器件支架212通过旋转组件23与手柄部22转动连接。
光学适配器211的主要功能一方面用于将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与手柄部22固定连接,光学适配器211另一方面用于对光学图像进行调焦和对焦,使设置于伸缩防护罩25内部的摄像模组得到最佳的成像光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适配器211远离插入部10的一端内嵌有螺纹紧固件213,螺纹紧固件213与感光器件支架212远离手柄部22的一端螺纹连接。
具体的,螺纹紧固件213属于一种钢丝螺套,是一种新型的内螺纹紧固件,适用于螺纹连接,旋入并紧固在感光器件支架212内部的螺纹孔中。它是用高强度、高精度、表面光洁的冷轧菱形不锈钢丝精确加工而成的一种弹簧状内外螺纹同心体,主要用于增强和保护低强度材质的内螺纹。其原理是在螺钉和基体内螺纹之间形成弹性连接,消除螺纹制造误差,提高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2以及图4可知,旋转组件23包括旋转支架233、与手柄部22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231以及与光学器件部21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232,第一旋转构件231与第二旋转构件232通过旋转支架233转动连接;
其中,第一旋转构件231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一轴线L1旋转,第二旋转构件232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二轴线L2旋转,第一轴线L1与第二轴线L2具有一预设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夹角的范围在0至90°之间;当预设夹角为90°时,能够更容易使手柄部22在插入部10的插入角度确定后处于一个适合扶镜手握持的位置,从而提高了内窥镜100握持手柄的灵活度。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构件231以及第二旋转构件232均为伺服电机,第一旋转构件231具有一与手柄部22固定连接的第一端(第一定子)及一用于驱动第二旋转构件232相对第一端转动的第二端(第一转子),第二旋转构件232具有一与光学器件部21固定连接的第三端(第二定子)及一与第二端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光学器件部21相对第一旋转构件231转动的第四端(第二转子)。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内窥镜100中,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与旋转支架23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与旋转支架23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与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固定连接,进而在当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绕第一轴线L1旋转时,使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也绕第一轴线L1旋转时;或者,进而在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绕第二轴线L2旋转时,使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也绕第二轴线L2旋转。具体的,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端通过四颗螺钉固定于手柄部22上,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通过六颗螺钉固定于旋转支架233的第一端;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三端通过六颗螺钉固定于感光器件支架212上,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通过四颗螺钉固定于旋转支架233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旋转支架233包括具有第一圆孔的第一圆环部2331、条形部2333以及具有第二圆孔的第二圆环部2332,条形部2333的第一端与第一圆环部2331固定连接,条形部2333的第二端与第二圆环部2332固定连接,第一圆环部2331与感光器件支架212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电机轴穿过第一圆孔,且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与第一圆环部2331固定连接;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二电机轴穿过第二圆孔,且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与第二圆环部2332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旋转支架233可以包括两个条形部2333以及两个第二圆环部2332,一个条形部2333与另一个条形部2333关于第一轴线L1对称设置,一个第二圆环部2332与另一个第二圆环部2332关于第一轴线L1对称设置;上述设计可以使感光器件支架212沿第一轴线L1转动时的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地,当通过第一电机轴给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端(第一定子)通入交流电时,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端就会产生旋转磁场,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第一转子)由永磁铁组成,自带转子磁场,旋转磁场对转子磁场产生吸引或者排斥的力,从而驱动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沿第一轴线L1转动;由于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与旋转支架233中的第一圆环部2331固定连接,且旋转支架233与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第二转子)固定连接,当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沿第一轴线L1转动时,第二旋转构件232也沿第一轴线L1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旋转构件232固定连接的感光器件支架212沿第一轴线L1转动。
同理,当通过第二电机轴给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三端(第二定子)通入交流电时,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三端就会产生旋转磁场,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第二转子)由永磁铁组成,自带转子磁场,旋转磁场对转子磁场产生吸引或者排斥的力,从而驱动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沿第二轴线L2转动;由于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与旋转支架233中的第二圆环部2332固定连接,且旋转支架233与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第一转子)固定连接,当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沿第二轴线L2转动时,第一旋转构件231也沿第二轴线L2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旋转构件231固定连接的手柄部22沿第一轴线L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条形部2333包括与第二轴线L2平行设置的第一子条形部23331以及与第一轴线L1平行设置的第二子条形部23332,第一子条形部23331与第一圆环部2331连接,第二子条形部23332与第二圆环部2332连接;
其中,第二子条形部23332与第一子条形部23331一体成型,第二子条形部23332与第一子条形部23331之间的夹角为90°,第二子条形部23332的宽度与第一子条形部23331的宽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圆环部2331、条形部2333以及第二圆环部2332一体成型;此时,第一圆环部2331的内径与第一子条形部23331的宽度相等,第二圆环部2332的外径与第二子条形部23332的宽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环部2331与感光器件支架212间隔设置;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当感光器件支架212与手柄部22之间相对转动时,防止感光器件支架212与手柄部22相接触而导致卡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环部2331在手柄部22上的正投影与手柄部22中内部机构的横截面重合,第二圆环部2332在感光器件支架212上的正投影与感光器件支架212的外部壳体的顶面重合。
请参阅图1以及图3,开关部26包括按键帽密封板261以及六个按键帽262,按键帽密封板261通过紧固螺丝263紧固于手柄部22上;其中,每一个按键帽262上均设置有一个按键。按键帽262放置于按键帽密封板261上,按键帽密封板261通过紧固螺丝263紧固于手柄部22上并压紧按键帽262。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部26包括设置于按键帽密封板261上的第一开关2621以及第二开关2622,第一开关2621用于控制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转动,第二开关2622用于控制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转动。
具体地,第一开关2621包括第一控制按键2623以及第二控制按键2624,第一控制按键2623用于控制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第一方向相对转动,第二控制按键2624用于控制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第二方向相对转动,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第二开关2622包括第三控制按键2625以及第四控制按键2626,第三控制按键2625用于控制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沿第三方向相对转动,第四控制按键2626用于控制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沿第四方向相对转动,第四方向为第三方向的反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部26还包括白平衡按键2627以及第五控制按键2628,白平衡按键2627用于调节插入部10的先端部上的摄像模组所拍摄的图像的白平衡;第五控制按键2628为备用的自定义按键,以当上述五个按键有一个损坏时备用该损坏按键的功能。
如图5所示,是对图2所示的内窥镜100的伸缩防护罩25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装配图。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5,伸缩防护罩25的一端设置于感光器件支架212与螺纹紧固件213之间且与感光器件支架212固定连接,伸缩防护罩25的另一端与手柄部22的外部壳体固定连接。
具体的,伸缩防护罩25的一端设置于固定片27和手柄部22的前端面之间,固定片27通过螺丝将伸缩防护罩25的一端与手柄部22的前端面锁紧;伸缩防护罩25的另一端设置于感光器件支架212与螺纹紧固件213之间,螺纹紧固件213通过螺纹将伸缩防护罩25的另一端旋紧于感光器件支架212上。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防护罩25用于将旋转组件23密封,方便清洗及灭菌。感光器件支架212可以通过第一旋转构件231和第二旋转构件232相对于手柄部22进行转动,从而得到当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以最佳角度进入患者腹腔时,手柄部22能具有最佳握持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防护罩25为柔性风琴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窥镜100的手柄部22实现最佳握持位置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首先,启动第一开关2621并且关闭第二开关2622,使得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转动,同时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不发生转动。此时,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通过旋转支架233驱动第二旋转构件232相对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端转动,进而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一轴线L1(第一轴线L1为手柄部22内部沿长度方向的对称轴)旋转。
若此时内窥镜100的手柄部22仍然未实现最佳握持位置,则启动第二开关2622并且关闭第一开关2621,使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二轴线L2旋转(第二轴线L2为感光器件支架212内部沿高度方向的对称轴)旋转,以使光学器件部21相对手柄部22在不同两个平面内转动,进而使内窥镜100的手柄部22处于最佳握持位置。或者,同时启动第一开关2621以及第二开关2622,使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内部的第一轴线L1旋转,或者/和,使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二轴线L2旋转,以使光学器件部21相对手柄部22在不同两个平面内转动,进而使内窥镜100的手柄部22处于最佳握持位置。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内窥镜100制备的内窥镜系统,内窥镜系统还包括与内窥镜100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光源装置以及与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
其中,信息处理装置用于对内窥镜100所拍摄的图像信号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并且对内窥镜系统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光源装置用于生成内窥镜100的照明光;显示装置用于对由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显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内窥镜100主要以光学硬式内窥镜为主;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内窥镜100还可以设置为硬式电子内窥镜,其中,内窥镜系统100中的操作部20不包含光学适配器211,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与操作部20固定连接。
综上,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100及内窥镜系统,内窥镜100包括具有插入于被检体内的插入部10以及与插入部10固定连接的操作部20,操作部20包括光学器件部21、手柄部22以及位于光学器件部21与手柄部22之间的旋转组件23,旋转组件23包括旋转支架233、与手柄部22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231以及与光学器件部21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232,第一旋转构件231与第二旋转构件232通过旋转支架233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旋转构件231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手柄部22内部的第一轴线L1旋转,第二旋转构件232用于实现手柄部22围绕光学器件部21内部的第二轴线L2旋转,第一轴线L1与第二轴线L2具有一预设夹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窥镜100通过在手柄部22与光学器件部21之间增加旋转组件23,使手柄部22与光学器件部21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旋转构件231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一轴线L1旋转,第二旋转构件232用于实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旋转组件23的第二轴线L2旋转,第一轴线L1与第二轴线L2具有一预设夹角,以使光学器件部21相对手柄部22在不同两个平面内转动,从而使得位于内窥镜100前端的插入部10相对手柄部22具有两个旋转的自由度,该组自由度的增加可以使手柄部22在插入部10的插入角度确定后处于一个适合扶镜手握持的位置,从而提高了内窥镜100握持手柄的灵活度,进而使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握持疲劳,进一步提高了内窥镜100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均属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各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在个别实施例中描述未详尽之处,可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描述。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部(20),所述操作部(20)包括光学器件部(21)、手柄部(22)以及位于所述光学器件部(21)与所述手柄部(22)之间的旋转组件(23),所述旋转组件(23)包括旋转支架(233)、与所述手柄部(22)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231)以及与所述光学器件部(21)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232),所述第一旋转构件(231)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232)通过所述旋转支架(233)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231)用于实现所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所述旋转组件(23)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构件(232)用于实现所述光学器件部(21)围绕所述旋转组件(23)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具有一预设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231)具有一与所述手柄部(22)中的内部机构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及一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构件(232)相对所述第一端转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旋转构件(232)具有一与所述光学器件部(21)固定连接的第三端及一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光学器件部(21)相对所述第一旋转构件(231)转动的第四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与所述旋转支架(23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与所述旋转支架(23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部(21)包括光学适配器(211)以及感光器件支架(212),所述光学适配器(21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内窥镜内的插入部(10)卡合连接,所述光学适配器(211)的另一端与所述感光器件支架(212)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感光器件支架(212)通过所述旋转组件(23)与所述手柄部(22)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233)包括具有第一圆孔的第一圆环部(2331)、条形部(2333)以及具有第二圆孔的第二圆环部(2332),所述条形部(233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部(2331)固定连接,所述条形部(233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圆环部(2332)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圆环部(23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圆环部(233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适配器(211)远离所述插入部(10)的一端内嵌有螺纹紧固件(213),所述螺纹紧固件(213)与所述感光器件支架(212)远离所述手柄部(22)的一端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20)还包括具有多个凸起的伸缩防护罩(25),所述伸缩防护罩(25)设置于所述手柄部(22)和所述光学器件部(21)之间,所述旋转组件(23)设置于所述伸缩防护罩(25)的内部;
其中,所述伸缩防护罩(2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感光器件支架(212)与所述螺纹紧固件(213)之间且与所述感光器件支架(21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防护罩(25)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部(22)的外部壳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22)上设置有开关部(26),所述开关部(26)包括第一开关(2621)以及第二开关(2622),所述第一开关(262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旋转构件(2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转动,所述第二开关(262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旋转构件(23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对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的预设夹角为90°。
10.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
CN202223393973.5U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Active CN219206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3973.5U CN219206848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3973.5U CN219206848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6848U true CN219206848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3973.5U Active CN219206848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6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0483B1 (en) Medical apparatus
JP5132018B2 (ja) ズーム式腹腔鏡
US5662586A (en) Hand held diagnostic instrument with video imaging
US5124797A (en) Modular view lens attachment for micro video imaging camera
US5527262A (en) Hand-held diagnostic dental probe with video imaging
WO2006052769A1 (en) Endoscope with independently rotatable tube and eyepiece
JP4394226B2 (ja) 内視鏡の先端部位置検出装置
WO2015056106A2 (en) Endoscope having disposable illumination and camera module
WO2005009513A2 (en) Vision catheter
CN112450855A (zh) 电子输尿管软镜手术执行器及手术机器人系统
JP2018089421A (ja) 内視鏡処置具の駆動制御装置
CN112450996A (zh) 软式内镜手术执行器及手术机器人系统
JPS63302818A (ja) 歯科用映像器具
EP0549097A1 (en) Portable arthroscope with periscope optics
CN219206848U (zh)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JP2004065623A (ja) 根管内視鏡及び根管内視鏡システム
CN214549342U (zh) 软式内镜手术执行器
JP4424767B2 (ja) 喉頭手術装置
US20230277049A1 (en) Endoscope Systems with Detachable Scopes
JP2000166860A (ja) 内視鏡装置
US20140012079A1 (en) Pipe endoscope
CN215227933U (zh) 一种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手术执行器
JP2002204773A (ja) 体腔内観察用テレビカメラ
JP7264162B2 (ja) 交換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回転検出装置
US20220395163A1 (en) Rotation assembly for endoscope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