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3568U - 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3568U
CN219203568U CN202320044286.8U CN202320044286U CN219203568U CN 219203568 U CN219203568 U CN 219203568U CN 202320044286 U CN202320044286 U CN 202320044286U CN 219203568 U CN219203568 U CN 219203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 joint
joint frame
insulator
coaxial connector
suppor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42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腾
萧世伟
萧裕三
陈德金
陈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42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3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3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3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支撑壳体、绝缘体以及端子;所述支撑壳体系一体成型而制成,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向上开口的第一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体且包括裸露在所述绝缘体外的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向上开口的第二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第三对接框,所述第二对接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框内,所述第三对接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体固定在所述支撑壳体内,且所述上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对接框内,所述下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三对接框内。本申请通过一体成型制成同轴连接器的支撑壳体,既能简化安装步骤,同时提升了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CN218005381U,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导电筒体以及位于导电筒体内的端子,并通过密封固定胶实现导电筒体和壳体之间的固定。然而,通过密封固定胶实现导电筒和壳体的的固定时,不仅致使连接器组装较复杂,且在震动比较大的汽车上使用时,还存在有脱胶的风险,致使连接稳定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其具有更好的连接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支撑壳体、绝缘体以及端子;所述支撑壳体系一体成型而制成,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向上开口的第一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体且包括裸露在所述绝缘体外的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向上开口的第二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第三对接框,所述第二对接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框内,所述第三对接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体固定在所述支撑壳体内,且所述上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对接框内,所述下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三对接框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连接器组合,包括同轴连接器及与之相配合的板端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支撑壳体、绝缘体以及端子;所述支撑壳体一体成型且形成向上开口的第一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体且包括裸露在所述绝缘体的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向上开口的第二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第三对接框,所述第二对接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框内,所述第三对接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体固定在所述支撑壳体内,且所述上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对接框内,所述下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三对接框内,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与所述下接触电性连接的板端端子、位于板端端子外周的外罩体以及用来支撑所述板端端子和所述外罩体的绝缘座;所述外罩体收容于所述第三对接框内,并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三对接框的内壁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同轴连接器通过采用支撑壳体一体成型的设计,使得现有技术中的壳体及导电筒体无需再分开制造并进行密封固定,不仅可以简化组装步骤,还能够提升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同轴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同轴连接器组合的配接立体图;
图3是图1中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中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同轴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支撑壳体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SMS_1
Figure SMS_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同轴连接器组合100,包括能够互配的同轴连接器10和板端连接器20,其中,同轴连接器10包括支撑壳体11、设置于支撑壳体11内的绝缘体12及穿设于绝缘体12内的端子13。进一步结合图5,具体地,支撑壳体11为导电材料一体成型,优选地,导电材料为锌合金或铝合金,包括一平板部115、自平板部115向上延伸并开口的第一对接框111和第二对接框112、自平板部115沿四周向下延伸的下侧壁1151,以及自平板部115向下凸伸出的岛部1152、若干固定柱1153及第三对接框113。第二对接框112位于第一对接框111内,以外接一对接连接器(未示出)。平板部115和下侧壁1151围设成一收容空间1154,第三对接框113位于收容空间1154内,以与板端连接器20互配。固定柱1153分布于收容空间1154的四个角且设置固定孔116或凸柱(未标示),以与电路板30的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对接框111于靠近上端处沿周向安装有密封环16(见图2),以提升同轴连接器10的整体密封效果。进一步地,绝缘体12呈圆柱状,端子13固定在绝缘体12内且包括裸露在绝缘体12外的上接触部131及下接触部132。优选地,端子13为针状,与绝缘体12注塑成型,以优化同轴连接器10的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5-7所示,第二对接框112内形成孔道114,其向下贯穿岛部1152,从而连通第三对接框113。绝缘体12和孔道114之一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卡凸121,二者之另一设有与卡凸121配接的卡槽1121。进一步结合图3,优选地,绝缘体12外周壁设有卡凸121及位于卡凸121下方的限位部122,孔道114内周壁设有卡槽1121。安装时,端子13固定于绝缘体12后,自第三对接框113进入支撑壳体11,卡凸121与卡槽1121形成干涉,限位部122抵接于孔道114内,并使上接触部131位于第二对接框112内,下接触部132位于第三对接框113内。优选地,第三对接框113内设有位于绝缘体12下方且同时由端子13穿过的密封件14,以封堵进一步提升同轴连接器10的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板端连接器20包括与下接触部132电性连接的板端端子23、位于板端端子23外周的外罩体21以及用来支撑板端端子23和外罩体21的绝缘座22。具体地,外罩体21为筒状,其包括主体部211、自主体部211上缘周壁沿径向向外凸伸出的抵持部212及自主体部211上端向下贯穿抵持部212的若干开槽213,使外罩体21可实现弹性形变。板端端子23呈向上收缩的中空管状,并于靠近其上方处形成一颈部231用以夹持和电性连接下接触部132。优选地,外罩体21、板端端子23与绝缘座22注塑一体成型,以进一步提升板端连接器20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自外罩体21及板端端子23底部分别向外延伸出若干接脚214及一接脚232,与电路板30固定连接以形成电性导通。
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板端连接器20与电路板30固定连接后,自第三对接框113进入同轴连接器10,以使同轴连接器10与电路板30形成电性导通。具体地,第三对接部框113为向上收缩的框体结构,外罩体21自第三对接框113进入,使抵持部212弹性抵持于第三对接框113的内壁面,同时,颈部231夹持下接触部132,以实现电性导通。对接后,电路板30的上表面与固定柱1153的下端面抵接,并用一外接固定元件,如螺钉等(未示出)穿过固定孔116以及电路板30实现同轴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7所示,为了便于对接,第一对接框111的外周壁设有卡持部1113、若干纵向延伸的导引条1112以及一靠近平板部115的卡环槽1111。卡环槽1111用于处套设有彩色的卡环15,对接连接器(未示出)同时设置与卡环15相同的颜色标识,当与同轴连接器10互配时,即可通过相同颜色进行配对连接,以简化装配过程。同时,卡环15可从卡槽1111中取出(见图3),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颜色更换,对接不同的对接连接器(未示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支撑壳体、绝缘体以及端子;所述支撑壳体系一体成型而制成,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向上开口的第一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体且包括裸露在所述绝缘体外的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向上开口的第二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第三对接框,所述第二对接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框内,所述第三对接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体固定在所述支撑壳体内,且所述上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对接框内,所述下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三对接框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的材质为锌合金或铝合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平板部、自所述平板部沿四周向下延伸的下侧壁及自所述平板部向下凸伸的岛部,所述平板部和所述下侧壁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对接框内形成的孔道向下贯穿所述岛部,从而连通所述第三对接部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呈圆柱状,所述绝缘体外周壁和所述孔道之一沿径向设有卡凸,二者之另一设有与所述卡凸配接的卡槽,以使所述绝缘体干涉于所述孔道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自所述第三对接框插入且固定于所述孔道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对接框内设有位于所述绝缘体下方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同时由所述端子穿过,以实现所述同轴连接器的密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框于靠近所述平板部处套设有彩色的卡环,以通过彩色卡环实现与具有相应色彩的对接连接器之间的配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框的外周壁设有卡持部以及若干纵向延伸的导引条,所述第一对接框的外周安装有密封环。
9.一种同轴连接器组合,包括同轴连接器及与之相配合的板端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支撑壳体、绝缘体以及端子;所述支撑壳体一体成型且形成向上开口的第一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端子固定在所述绝缘体且包括裸露在所述绝缘体的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包括向上开口的第二对接框及向下开口的第三对接框,所述第二对接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框内,所述第三对接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体固定在所述支撑壳体内,且所述上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对接框内,所述下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三对接框内,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与所述下接触部电性连接的板端端子、位于所述板端端子外周的外罩体以及用来支撑所述板端端子和所述外罩体的绝缘座;所述外罩体收容于所述第三对接框内,并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三对接框的内壁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的材质为导电材料。
CN202320044286.8U 2023-01-09 2023-01-09 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 Active CN219203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4286.8U CN219203568U (zh) 2023-01-09 2023-01-09 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4286.8U CN219203568U (zh) 2023-01-09 2023-01-09 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3568U true CN219203568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2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4286.8U Active CN219203568U (zh) 2023-01-09 2023-01-09 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3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JP2000058172A (ja) 超小型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7799962B (zh) Usb连接器
US109788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magnet and heat insulation or waterproof feature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212258449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JP7277644B2 (ja) 浮遊コネクタ及びそのアセンブリ
CN210517181U (zh) 第一磁性连接器、第二磁性连接器及磁性连接器组合
CN219203568U (zh) 同轴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2085376U (zh) Pcb端焊接同轴连接器
JPH0546231Y2 (zh)
CN10954642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1605561U (zh) 稳定可靠型同轴连接器组合结构
US201601907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otatabl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CN215989460U (zh) 信号电源混合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1625123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12510403B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9998573U (zh) 线束防水连接器
CN219106585U (zh) 充电口安装结构
CN218732087U (zh) 平面可位移式直流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CN212277515U (zh) 电连接器
CN220587503U (zh) 固定结构及电子雾化器具
CN114824908B (zh) Type-C连接器母座及Type-C连接器母座的制作工艺
CN216488821U (zh) 信号连接器
CN214068974U (zh) 母座胶套及手机
CN219876006U (zh) Tws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