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3532U - 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3532U
CN219203532U CN202222321979.5U CN202222321979U CN219203532U CN 219203532 U CN219203532 U CN 219203532U CN 202222321979 U CN202222321979 U CN 202222321979U CN 219203532 U CN219203532 U CN 219203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board
terminals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19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璐
岑燎炬
隆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I Connectors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CI Connector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I Connectors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CI Connector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219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3532U/zh
Priority to TW112200787U priority patent/TWM64876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3085 priority patent/WO2023138649A1/en
Priority to TW112102865A priority patent/TW202341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3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3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两组相配合的第一端子和两组相配合的第二端子,每个所述的第一端子还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有相应的电缆;且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可拆卸的设置在PCB板上,所述的PCB板上设置有电源转接头,且所述的第二端子通过电源转接头与PCB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转接头,从而避免直接将连接器的端子焊接在PCB板上,导致的后续部分元器件损坏,需要更换整体造成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电源转接头的第三端子设计成三角形的环状结构,回折型设计提供接触的正向力,同时满足小空间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种通过连接端子的接触来实现电流和/或信号传输功能的常用电子器件。电连接器通常包括分别内置有连接端子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通过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的插拔连接,使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端子连通或断开,来实现电流和/或信号传输的导通或切断。
连接器通常配合PCB板使用,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因此会在PCB板上焊接各种元器件,由于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插拔,因此,如果后续连接器损坏,则需要更换包括PCB板的所有元器件,从而使得连接器的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避免将端子焊接到PCB板上,从而如果后续连接器损坏,可直接更换或者维修连接器即可,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两组相配合的第一端子和两组相配合的第二端子,且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可拆卸的设置在PCB板上,所述的PCB板上设置有电源转接头,且所述的第二端子与电源转接头接触,所述的第二端子通过电源转接头与PCB板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电源转接头焊接在PCB板上,且所述的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源转接头的型腔。
作为优选的,每组所述的多个第一端子均匀插设在端子壳体上,且部分所述的第一端子的下端还与导电塑胶接触,所述的导电塑胶装设在后塞内,且所述的端子壳体、导电塑胶、后塞均设置在连接器壳体内。
作为优选的,每个所述的第一端子还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有电缆。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端子壳体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导电塑胶配合的凹槽,所述的端子壳体的另一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与连接器壳体相配合的止位块。
作为优选的,多个所述的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a和第一端子b,所述的第一端子b作为接地端子与导电塑胶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端子a包括第一端子本体a,所述的第一端子本体a的两端作为接触端a和焊接端a。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端子b包括第一端子本体b,所述的第一端子本体b的两端作为接触端b和焊接端b,且所述的焊接端b为Z型结构,且Z型结构的焊接端b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导电塑胶接触的凸包,且所述的凸包位于端子壳体的凹槽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二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本体,所述的第二端子本体两端为第二端子接触端a和第二端子接触端b,且所述的第二端子接触端a为扁平状结构并与电源转接头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二端子本体具有多个V型弯折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电源转接头包括转接头壳体,以及设置在转接头壳体内的多个第三端子。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三端子为类似三角形的环状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三端子包括第三端子本体,所述的第三端子本体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子焊接端和第三端子接触端,且所述的第三端子焊接端与PCB板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三端子接触端与第二端子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三端子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转接头壳体相配合的固持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转接头壳体两端还设置有用于与PCB板连接的连接柱。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导电塑胶卡设在后塞中,且所述的导电塑胶上设置有多个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PCB板上设置电源转接头,从而实现连接器通过电源转接头与PCB板连通,从而避免直接将连接器的端子焊接在PCB板上,导致的后续部分元器件损坏,需要更换整体造成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头的第三端子设计成三角形的环状结构,回折型设计提供接触的正向力,同时满足小空间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利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在第一端子焊接电源,并将焊接后的第一端子插接到端子壳体内,然后在将其装置至连接器壳体内,从而避免因激光焊接时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影响到端子壳体的问题,同时与导电塑胶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连接器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b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导电塑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器壳体,2-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PCB板,5-电源转接头,6-导电塑胶,7-后塞;8-电缆;
11-型腔;
21-端子壳体;22-第一端子a,23-第一端子b,24-第一端子本体a,25-接触端a,26-焊接端a;
27-第一端子本体b,28-接触端b,29-焊接端b,30-凸包,
31-第二端子本体,32-第二端子接触端a,33-第二端子接触端b,34-V型弯折部;
51-转接头壳体,52-第三端子,53-第三端子本体,54-第三端子焊接端,55-第三端子接触端,56-固持部,58-连接柱;
61-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内设置有两组相配合的第一端子2和两组相配合的第二端子3,且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可拆卸的设置在PCB板4上,所述的PCB板4上设置有电源转接头5,且所述的第二端子3与电源转接头5接触。本实施例通过电源转接头5可以实现第二端子3与PCB板4的电连接,从而避免了直接将第二端子3焊接在PCB板4,这样不仅方便后续维护,而且还降低了维护成本。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2、6所示,所述的电源转接头5焊接在PCB板4上,且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源转接头5的型腔11,如图11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PCB板4上还具有一缺口,从而方便第一端子2与外部电缆8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2、3所示,每组所述的多个第一端子2均匀插设在端子壳体21上,且相邻两第一端子(2)之间的间距为0.75mm,部分所述的第一端子2的下端还与导电塑胶6接触,所述的导电塑胶6装设在后塞7内,且所述的端子壳体21、导电塑胶6、后塞7均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内。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2、3所示,每个所述的第一端子2还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有电缆8。因此,为了避免焊接过程中因热量太高影响端子壳体21,需要先在第一端子2上焊接电缆8,焊接完成后在插接到端子壳体21上,最后将端子壳体21和第一端子2从连接器壳体1下端插入。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的端子壳体2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导电塑胶6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导电塑胶6的接触部61延伸进入凹槽内并与第一端子2接触。
所述的端子壳体21的另一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与连接器壳体1相配合的止位块。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多个所述的第一端子2包括第一端子a22和第一端子b23,所述的第一端子b23作为接地端子与导电塑胶6接触。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端子a22包括第一端子本体a24,所述的第一端子本体a24的两端作为接触端a25和焊接端a26。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端子b23包括第一端子本体b27,所述的第一端子本体b27的两端作为接触端b28和焊接端b29,且所述的焊接端b29为Z型结构,且Z型结构的焊接端b29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导电塑胶6接触的凸包30,且所述的凸包30位于端子壳体21的凹槽内。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7所示,所述的第二端子3包括第二端子本体31,所述的第二端子本体31两端为第二端子接触端a32和第二端子接触端b33,且所述的第二端子接触端a32为扁平状结构并与电源转接头5接触。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7所示,所述的第二端子本体31具有多个V型弯折部34。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8所示,所述的电源转接头5包括转接头壳体51,以及设置在转接头壳体51内的多个第三端子52。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的第三端子52为类似三角形的环状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的第三端子52包括第三端子本体53,所述的第三端子本体53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子焊接端54和第三端子接触端55,且所述的第三端子焊接端54与PCB板4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三端子接触端55与第二端子3接触。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的第三端子52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转接头壳体51相配合的固持部56。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的转接头壳体51两端还设置有用于与PCB板4连接的连接柱58。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的导电塑胶6卡设在后塞7中,且所述的导电塑胶6上设置有多个接触部61。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壳体(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内设置有两组相配合的第一端子(2)和两组相配合的第二端子(3),每个所述的第一端子(2)还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有相应的电缆(8);且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可拆卸的设置在PCB板(4)上,所述的PCB板(4)上设置有电源转接头(5),且所述的第二端子(3)通过电源转接头(5)与PCB板(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转接头(5)采用焊接的方式设置在PCB板(4)上,且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源转接头(5)的型腔(11),所述的PCB板(4)上还具有一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多个第一端子(2)均匀插设在端子壳体(21)上,且相邻两第一端子(2)之间的间距为0.75mm,且部分所述的第一端子(2)的下端还与导电塑胶(6)接触,所述的导电塑胶(6)装设在后塞(7)内,且所述的端子壳体(21)、导电塑胶(6)、后塞(7)均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壳体(2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导电塑胶(6)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导电塑胶(6)的接触部(61)延伸进入凹槽内并与部分第一端子(2)接触;
所述的端子壳体(21)的另一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与连接器壳体(1)相配合的止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第一端子(2)包括第一端子a(22)和第一端子b(23),所述的第一端子b(23)作为接地端子与导电塑胶(6)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a(22)包括第一端子本体a(24),所述的第一端子本体a(24)的两端作为接触端a(25)和焊接端a(26);
所述的第一端子b(23)包括第一端子本体b(27),所述的第一端子本体b(27)的两端作为接触端b(28)和焊接端b(29);
且所述的焊接端b(29)为Z型结构,且Z型结构的焊接端b(29)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导电塑胶(6)接触的凸包(30),且所述的凸包(30)位于端子壳体(21)的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3)包括第二端子本体(31),所述的第二端子本体(31)两端为第二端子接触端a(32)和第二端子接触端b(33),且所述的第二端子接触端a(32)为扁平状结构并与电源转接头(5)接触;
所述的第二端子本体(31)具有多个V型弯折部(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转接头(5)包括转接头壳体(51),以及设置在转接头壳体(51)内的多个第三端子(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端子(52)为三角形的环状结构;
且所述的第三端子(52)包括第三端子本体(53),所述的第三端子本体(53)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子焊接端(54)和第三端子接触端(55),且所述的第三端子焊接端(54)与PCB板(4)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三端子接触端(55)与第二端子(3)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端子(52)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转接头壳体(51)相配合的固持部(56);
所述的转接头壳体(51)两端还设置有用于与PCB板(4)连接的连接柱(58)。
CN202222321979.5U 2022-01-24 2022-08-31 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Active CN219203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1979.5U CN219203532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TW112200787U TWM648767U (zh) 2022-01-24 2023-01-19 電連接器及電子系統
PCT/CN2023/073085 WO2023138649A1 (en) 2022-01-24 2023-01-19 High-speed hybrid card edge connector
TW112102865A TW202341582A (zh) 2022-01-24 2023-01-19 高速混合式卡緣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1979.5U CN219203532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3532U true CN219203532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1979.5U Active CN219203532U (zh) 2022-01-24 2022-08-31 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3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7500B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N202308430U (zh) 插头连接器
CN105490059A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5811113U (zh) 电连接器
CN115411541A (zh) 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CN219203532U (zh) 一种板端电源与电缆信号组合传输的连接器
CN257100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5429326U (zh) 转接头
CN201243110Y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N213520504U (zh) 一种固定式便携线缆连接器
CN210007050U (zh) 充电连接器及充电连接器组件
CN215184628U (zh) Rj45连接器
CN217691813U (zh) 一种新型的小尺寸连接器
CN218940079U (zh) 一种新型6pin的电连接器
CN212182704U (zh)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
CN218867405U (zh)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
CN219180813U (zh) 公头连接器
CN218334377U (zh) 一种连接器公座的端子结构
CN219833250U (zh) 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
CN219535110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19371603U (zh) 母端子、母连接器及电连接器
CN217768939U (zh) 一种plc模块转换连接器
CN220233499U (zh) 带鱼眼引脚的连接器
CN213878633U (zh) 一种通用Type-C母座
CN217983806U (zh) 弹片倒扣式免铆压的双头母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