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3423U -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3423U
CN219203423U CN202223370082.8U CN202223370082U CN219203423U CN 219203423 U CN219203423 U CN 219203423U CN 202223370082 U CN202223370082 U CN 202223370082U CN 219203423 U CN219203423 U CN 219203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battery module
bus
confluenc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00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慧敏
蔡海锋
蔡力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uwa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uwa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uwa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uwa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00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3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3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3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包括绝缘架、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包括汇流本体和弯折部;所述汇流本体与弯折部电性连接;汇流本体设有第一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极耳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侧面与绝缘架绝缘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弯折部电性连接;弯折部按预设延伸路径进行弯折,与第二侧面形成部分围合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软包电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了汇流排需要在电池模组的绝缘部件上向外弯折汇流排才能进行接续电流的弊端,为电池模组组装到电池箱或电池包时节约空间,也方便多个电池模组安装时进行焊接。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模组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背景技术
软包电芯作为动力电池中常见的电池类型,通常在其电芯本体的两端引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且极耳常为延展性较好可以弯折的导电材料。软包电芯为扁平形状,通常将软包电芯从左侧极耳向右侧极耳延伸的长度方向设为Y向的正方向、与软包电芯本体垂直且与Y向左侧垂直的厚度方向设为X向的正方向、与XY平面垂直向上的宽度方向设为Z向的正方向、软包电芯的正中央为原点设立空间坐标系。在对多个单体软包电芯进行堆叠时,汇流排需要设置与外部连接的金属件与其他电池模组焊接,来实现多个电池模组之间的电流接续,电池模组再放入电池包或电池箱体内,最后再闭合整个电池箱或电池包。
现有技术的汇流排结构中,有一种直接从平板形或者条形的汇流排在Y向的正方向上,设置向外翻折的金属件。但是采用此种引出方式遇到将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内的情况时,在组装时由于电池包或电池箱侧壁阻拦导致电池箱在Y向的空间狭窄,难以进行焊接操作,如果强行将箱体与电池包之间留存较大空间,则不符合动力电池日益紧凑节约空间的设计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组件,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实现在由软包电芯堆叠成电池模组时,压缩整个电池模组沿软包电芯长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使电池模组之间安装到电池箱或电池包内时能方便地进行焊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组件,与电池模组中软包电芯的极耳连接,包括绝缘架、汇流排;
汇流排包括汇流本体和弯折部;
汇流本体与弯折部电性连接;
汇流本体设有第一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第一侧面与极耳电性连接,第二侧面与绝缘架绝缘连接,第一端面与弯折部电性连接;
弯折部按预设延伸路径进行弯折,与第二侧面形成部分围合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软包电芯。
优选地,预设延伸路径与第二侧面连接,且在连接处构成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
优选地,汇流本体上设有汇流排穿插缝;
汇流排穿插缝贯穿第一侧面及第一侧面的相对侧面,汇流排穿插缝用于穿插极耳。
优选地,绝缘架包括汇流本体绝缘板;
汇流本体绝缘板的一侧面与汇流本体的第二侧面连接,另一侧面朝向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汇流本体绝缘板与汇流本体连接的侧面设有嵌合部;
嵌合部与汇流本体嵌合连接。
进一步地,汇流本体绝缘板设有绝缘架穿插缝;
绝缘架穿插缝贯穿汇流本体绝缘板朝向容纳空间的侧面及与该侧面的相对侧面,绝缘架穿插缝用于穿插极耳。
再进一步地,绝缘架穿插缝设有多条,多条绝缘架穿插缝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绝缘架还包括弯折部绝缘板;
弯折部绝缘板的一侧面与弯折部连接,另一侧面朝向容纳空间;
汇流本体绝缘板与弯折部绝缘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接续铜排;
汇流排设有多个;
接续铜排的一端与一个汇流排的弯折部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汇流排的弯折部电性连接。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按设定方向排列的多个软包电芯所形成的电芯组,还包括两个前述中任一项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
电芯组中,每个软包电芯的一个极耳与一个电池模组汇流组件中汇流排的汇流本体电性连接,每个软包电芯的另一个极耳与另一个电池模组汇流组件中汇流排的汇流本体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相比现有的汇流排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汇流排弯折部弯折的预设延伸路径,与汇流排汇流本体形成容纳空间的设计,避免了现有技术在设置软包电芯汇流排时需要在容纳空间Y向上的外侧设置外翻的金属件的问题,减少了汇流排在Y向上占用的空间;
汇流排弯折部预设延伸路径与汇流本体形成的角度大致处于90度时,能节约Z向上的空间;第一汇流排穿插缝、第一绝缘架穿插缝的设置,便于将软包电芯的极耳进行限位和弯折,从而将弯折后的极耳与汇流排汇流本体电性连接在一起;嵌合部的设置方便了汇流排与绝缘架之间的组装和稳固连接;接续铜排的设置这方便了整个汇流组件内部,或与相邻的汇流组件进行电流传输;
在将软包电芯堆叠与汇流组件组成电池模组后,电池模组组装到电池包或电池箱内时,不再受限于电池包或电池箱的侧壁在Y向的狭窄空间对焊接设备的阻挡,降低了电池模组在Y向上占用的空间,使电池模组与电池箱或电池包的箱体之间可以更加紧凑,节约了设计空间并提高生产组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单个软包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个软包电芯与汇流排进行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Y向正方向汇流组件未焊接电芯极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前侧视角软包电芯堆叠后与汇流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绝缘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在Y向反方向的汇流组件焊接极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绝缘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两个相邻电池模组之间未焊接电芯极耳时汇流排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汇流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绝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软包电芯、2-极耳、3-第一软包电芯、4-第二软包电芯、5-负极极耳、6-正极极耳、7-汇流排、8-第一弯折部、9-第一汇流本体、10-第一电芯组、11-第一汇流排、12-第二汇流排、13-第三汇流排、14-第一绝缘架、15-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6-第一绝缘架穿插缝、17-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8-第一弯折部绝缘板、19-第一嵌合部、20-第二嵌合部、21-第三嵌合部、22-第二绝缘架、23-第四汇流排、24-第五汇流排、25-第四嵌合部、26-第五嵌合部、27-第二绝缘架穿插缝、28-第二汇流排穿插缝、29-第一汇流组件、30-第二汇流组件、31-接续铜排、32-第三绝缘架、33-第六汇流排、34-第七汇流排、35-第八汇流排、36-第二汇流本体绝缘板、37-第二弯折部绝缘板、38-第三绝缘架穿插缝、39-第六嵌合部、40-第七嵌合部、41-第八嵌合部、42-第三汇流排穿插缝、43-第二汇流本体、44-第二弯折部、45-第一承托部、46-第二电芯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为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为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为、以特定的方为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素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素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素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及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组件。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使用在多个软包电芯按照预设方向排列后形成的第一电芯组10上;第一电芯组10中,每个软包电芯的一侧极耳与一个汇流组件电性连接,另一侧极耳与另一个汇流组件电性连接。结合图4、图5所示,第一电芯组10中有八个软包电芯,每个软包电芯分别与电池模组汇流组件电性连接。
如图1、图2所示。软包电芯1在其两端的正负电极均分别对称延展出偏平形状的极耳2,且极耳2为延展性能出色的可弯折金属材料。结合图2所示,图2为从图5中取出最右侧的两个软包电芯与汇流排的组合,用于说明软包电芯的极耳与汇流排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2,以软包电芯的中央为原点,向其右侧极耳的长度方向作为Y向的正方向,与Y向垂直向上的方向为Z向的正方向,与YZ平面垂直向左的方向为X向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一软包电芯3和第二软包电芯4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汇流排7上。本实施例优选汇流排7由铜或铝制成。第一软包电芯3的负极极耳5在弯折后、第二软包电芯4的正极极耳6弯折后,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在汇流排7的表面上,使第一软包电芯3、汇流排7、第二软包电芯4相互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同软包电芯中的极耳既可以采用同极性并联连接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不同极性之间串联连接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汇流排7由第一弯折部8和第一汇流本体9相互固定连接而成,且第一弯折部8和第一汇流本体9均由同一导电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部8和第一汇流本体9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第一弯折部8和第一汇流本体9部分围合成了一个容纳空间,软包电芯均处于该容纳空间内。第一弯折部8的右端与第一汇流本体9的上端连接。第一汇流本体9与Y向垂直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面设为其第一侧面、与Y向垂直靠近容纳空间的一侧面为其第二侧面,位于Z向正方向上的端面为其第一端面。第一侧面与极耳电性连接,第二侧面与第一绝缘架14绝缘连接,第一端面与第一弯折部8电性连接。第一弯折部8按照预设延伸路径,从第一汇流本体9的第一端面开始沿着Y向的反方向延展出一定长度,与第一汇流本体9的第二侧面相互连接,部分围合成了前述的容纳空间。第一弯折部8的预设延伸路径与第一汇流本体9的第二侧面的连接,形成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夹角,本实施例优选夹角为90度圆角。结合图2所示,第一弯折部8的左端远离第一汇流本体9,第一弯折部8的预设延伸路径预设延伸路径为直线,位于容纳空间在Z向的正方向外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设延伸路径也可以是多段曲线或者弧线等形状。
如图4、图5所示。八个软包电芯在以相互平行叠设的方式,按照预设方向堆叠形成了第一电芯组10,该预设方向为X向,软包电芯两侧极耳在未弯折前的延展方向为Y向且与X向垂直。第一电芯组10中,每个软包电芯的一侧极耳电性连接一个电池模组汇流组件的汇流本体,每个软包电芯的另一侧极耳电性连接另一个电池模组汇流组件的汇流本体。第一电芯组10与Y向上的两个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分别电性连接组成了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
如图4、图5、图6所示。电池模组在Y向的正方向上设置的汇流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架14,第一绝缘架14上从左到右依次嵌合连接有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三个汇流排,且第一汇流排11和第三汇流排13采用相同的形状,第一汇流排11和第三汇流排13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汇流排7相同;第二汇流排12的形状为图3所示的汇流排7在X向上进行延展形成。第一绝缘架14分别与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各自的整体绝缘。
第一绝缘架14包括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7、第一弯折部绝缘板18。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7、第一弯折部绝缘板18由绝缘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7在Z向正方向上的侧边,与第一弯折部绝缘板18在Y向正方向上的侧边固定连接。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7与第一弯折部绝缘板18在固定连接处呈90度角,与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一起部分围合形成了前述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进一步用于容纳第一电芯组10。第一嵌合部19、第二嵌合部20、第三嵌合部21均设于第一绝缘架14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面,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各自的第二侧面分别与第一绝缘架14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面绝缘连接。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各自分别依次嵌合连接在第一绝缘架14内的第一嵌合部19、第二嵌合部20、第三嵌合部21。
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7上还设有第一绝缘架穿插缝16,第一绝缘架穿插缝16设有八条且每条均相互平行,第一绝缘架穿插缝16贯穿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7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侧面及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面。八条第一绝缘架穿插缝中,有两条设于靠近第一嵌合部19的两侧边缘的位置,有两条设于靠近第二嵌合部20的两侧边缘的位置,有两条设于靠近第三嵌合部21的两侧边缘的位置,有两条设于第二嵌合部20的中部位置。
第二汇流排12的中部设有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5,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5贯穿第二汇流排12的汇流本体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5设有两条,两条第一汇流排穿插缝分别与第二嵌合部20在中部的两条第一绝缘架穿插缝相互连通。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5、第一绝缘架穿插缝16均用于极耳的穿插。在极耳还未进行弯折前,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5、第一绝缘架穿插缝16与极耳是相互平行的,极耳穿插过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5、第一绝缘架穿插缝16后进行弯折,再焊接到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各自的第一侧面。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第一电芯组10包括八个软包电芯,第一电芯组10的其中一侧极耳在配合焊接到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时,将最左侧的两个软包电芯的极耳相互焊接到第一汇流排11的第一汇流本体第一侧面上,将最右侧两个软包电芯的极耳相互焊接到第三汇流排13的第一汇流本体第一侧面上,将中部其余的四个软包电芯的极耳焊接到第二汇流排12的第一汇流本体第一侧面上。
第一汇流排11的第一弯折部的边缘与第一嵌合部19在第一弯折部绝缘板18的部分相互嵌合,第一汇流排11的第一汇流本体的边缘与第一嵌合部19在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7的部分相互嵌合;第一嵌合部19在与第一汇流排11的第一汇流本体两侧边缘连接处为第一嵌合部19在X向的两侧边缘的两条平行的第一绝缘架穿插缝,用于供极耳进行穿插后,能够进行弯折焊接到第一汇流排11的第一汇流本体第一侧面上。
第三汇流排13的第一弯折部的边缘与第三嵌合部21在第一弯折部绝缘板18的部分相互嵌合,第三汇流排13的第一汇流本体的边缘与第三嵌合部21在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7的部分相互嵌合;第三嵌合部21在与第三汇流排13的第一汇流本体两侧边缘连接处为第三嵌合部21在X向的两侧边缘的两条平行的第一绝缘架穿插缝,用于供极耳进行穿插后,能够进行弯折焊接到第三汇流排13的第一汇流本体第一侧面上。
第二汇流排12的第一弯折部的边缘与第二嵌合部20在第一弯折部绝缘板18的部分相互嵌合,第二汇流排12的第一汇流本体与第二嵌合部20在第一汇流本体绝缘板17的部分相互嵌合;第二嵌合部20在与第二汇流排12的第一汇流本体两侧边缘连接处为第二嵌合部20在X向的两侧边缘的两条平行的第一绝缘架穿插缝,用于供软包电芯的极耳进行穿插后,能够进行弯折焊接到第二汇流排12的第一汇流本体第一侧面;第二汇流排12的第一汇流本体中间位置还设有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5,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5平行地设有两条;第二嵌合部20在对应第二汇流排12的第一汇流本体中间两条第一汇流排穿插缝的位置上,设置有分别匹配连通的两条第一绝缘架穿插缝供极耳穿过,极耳在此处依次穿过第一绝缘架穿插缝、第一汇流排穿插缝后,再进行弯折焊接到第二汇流排12的第一汇流本体上。
如图7、图8所示。电池模组在Y向的反方向上设置的另一个汇流组件,包括第二绝缘架22、第四汇流排23、第五汇流排24。第二绝缘架22与第四汇流排23、第五汇流排24嵌合连接且绝缘。第二绝缘架22、第四汇流排23、第五汇流排24与Y向正方向上的汇流组件一起,部分围合成容纳空间。第二绝缘架22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面上设有内凹结构第四嵌合部25、第五嵌合部26,第四嵌合部25、第五嵌合部26分别与第四汇流排23、第五汇流排24相互嵌合。第二绝缘架穿插缝27共平行地设有八条,第二绝缘架穿插缝27贯穿第二绝缘架22靠近容纳空间的一侧及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八条第二绝缘架穿插缝中,两条设于靠近第四嵌合部25两侧边缘的位置,两条设于第四嵌合部25的中部,两条设于靠近第五嵌合部26两侧边缘的位置,两条设于第五嵌合部26的中部。第四汇流排23、第五汇流排24的结构与第二汇流排12的结构相同,均为由汇流排7在X向上延展形成。第四汇流排23、第五汇流排24各自相应的两条第二汇流排穿插缝28设置,以及第四嵌合部25、第五嵌合部26各自相应的第二绝缘架穿插缝27设置,具体与第二汇流排12在第二嵌合部20相应设置的第一汇流排穿插缝、第一绝缘架穿插缝分布方式相同,第四汇流排23、第五汇流排24分别电性连接八个极耳。
结合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电池模组在两个汇流组件上的电极关系为:第一汇流排11上电性连接第一个软包电芯和第二个软包电芯的负极极耳;第一个软包电芯和第二个软包电芯的正极极耳,电性连接在第四汇流排23上;第四汇流排23电性连接第三个软包电芯和第四个软包电芯的负极极耳;第三个软包电芯和第四个软包电芯的正极极耳,电性连接在第二汇流排12上;第二汇流排12电性连接第五个软包电芯和第六个软包电芯的负极极耳,第五个软包电芯和第六个软包电芯的正极极耳,电性连接在第五汇流排24上;第五汇流排24电性连接第七个软包电芯和第八个软包电芯的负极极耳;第七个软包电芯和第八个软包电芯的正极极耳电性连接第三汇流排13。
如图9所示。两个并列排布相邻的电池模组处于同一侧的第一汇流组件29、第二汇流组件30需要通过焊接接续铜排31进行电性连接。其中,第一汇流组件29在X向上最右侧汇流排的第一弯折部,与接续铜排31的左端焊接;第二汇流组件30在X向上最左端汇流排的第一弯折部,与接续铜排31的右端焊接;接续铜排31用于实现第一汇流组件29、第二汇流组件30之间的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1相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现有的汇流排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在Y向正方向将汇流组件上的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各自的第一弯折部均按照预设延伸路径进行弯折,与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各自的第一汇流本体形成容纳空间的设计,避免了现有技术在设置汇流排时需要在容纳空间Y向的外侧设置外翻的金属件的问题,从而缩短电池模组在Y向上的长度,实现了电池模组的紧凑设计;电池模组Y向反方向的汇流组件也同样实现了节约空间紧凑设计的效果;
Y向正方向将汇流组件上,第一弯折部8预设延伸路径与第一汇流本体9形成的角度大致处于90度时,能进一步节约电池模组在Z向上的空间;第一汇流排穿插缝15、第一绝缘架穿插缝16的设置,便于将软包电芯的极耳穿插通过第一绝缘架14后进行限为和弯折,从而将弯折后的极耳与第一汇流本体9电性连接在一起;第一嵌合部19、第二嵌合部20、第三嵌合部21的设置,方便了第一汇流排11、第二汇流排12、第三汇流排13与第一绝缘架14之间的组装和稳固连接;接续铜排31的设置这方便了整个汇流组件与相邻电池模组中的汇流组件或外部电子电气部件进行电流传输;电池模组Y向反方向的汇流组件也同样实现了前述的效果;
第一电芯组10与两个汇流组件组成电池模组后,多个电池模组在组装到电池包或电池箱内时,不再受电池包或电池箱的箱体侧壁在Y向的狭窄空间对焊接设备的限制,降低了电池模组在电池包或电池箱Y向上占用的空间,使电池模组与电池箱或电池包的箱体之间可以更加紧凑,节约了设计空间并提高生产组装的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组件,电池模组汇流组件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包括第三绝缘架32、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分别嵌合连接在第三绝缘架32上,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分别与多个软包电芯相互叠设形成的第二电芯组46的一侧极耳电性连接。
如图12所示。第六汇流排33包括第二汇流本体43、第二弯折部44、第一承托部45。第二汇流本体43与第二弯折部44、第一承托部45一起,部分围合成一个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用于容纳软包电芯。第二汇流本体43在Y向的正方向上,远离容纳空间且与Y向垂直的一侧面为其第一侧面,靠近容纳空间且与Y向垂直的一侧面为其第二侧面,在Z向的正、反两个方向上分别为其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二汇流本体43的第一侧面与极耳电性连接,第二侧面与第三绝缘架32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绝缘连接,第一端面与第二弯折部44电性连接,第二端面与第一承托部45电性连接或者绝缘连接。
第二弯折部44按照其预设延伸路径,从第一端面上延展出来进行弯折,且去预设延伸路径与第二汇流本体43第二侧面连接形成90度的夹角。第一承托部45按照其预设延伸路径,从第二端面上延展出来进行弯折,且其预设延伸路径与第二汇流本体43第二侧面连接形成90度的夹角。预设延伸路径朝向Y向的反方向。
第二弯折部44、第一承托部45、第二汇流本体43第二侧面部分围合成容纳空间。按照各自预设延伸路径进行设置后的第二弯折部44、第一承托部45相互平行且与第二汇流本体43相互垂直。
如图10、图12所示。第八汇流排35的结构与第六汇流排33相同,第七汇流排34的结构由第六汇流排33在X向上进行延展得到。极耳分别电性连接在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各自的第一侧面上,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各自的第二侧面与第三绝缘架32绝缘连接。第七汇流排34的中部还设有第三汇流排穿插缝42,第三汇流排穿插缝42贯穿第七汇流排34的第二侧面到第一侧面,用于极耳的穿插,极耳在穿插过第三汇流排穿插缝42后再进行弯折,弯折后再与第一侧面电性连接。第三汇流排穿插缝42设有两条,两条第三汇流排穿插缝相互平行。
如图11所示。第三绝缘架32包括第二汇流本体绝缘板36、第二弯折部绝缘板37。第三绝缘架32分别与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各自的整体绝缘。
第二弯折部绝缘板37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弯折部绝缘板各自在Y向正方向上的侧边,分别与第二汇流本体绝缘板36在Z向的正方向、反方向的两侧边固定连接形成90度夹角的弯折,且弯折方向与前述的预设延伸路径相同。两个第二弯折部绝缘板分别与第二弯折部44、第一承托部45嵌合连接,第二汇流本体绝缘板36与第二汇流本体43嵌合连接。两个第二弯折部绝缘板、第二汇流本体绝缘板36与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一起部分围合成了前述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进一步用于容纳第二电芯组46。第二弯折部44、第一承托部45嵌合在第二弯折部绝缘板37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面。
第二汇流本体绝缘板36上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三绝缘架穿插缝38。第三绝缘架穿插缝38贯穿第二汇流本体绝缘板36靠近容纳空间的一侧面到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面。第三绝缘架穿插缝38用于穿插极耳,多个软包电芯各自的极耳在分别穿插过第三绝缘架穿插缝后再进行弯折,弯折后再分别与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各自的第一侧面电性连接。
第三绝缘架32在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面上设有第六嵌合部39、第七嵌合部40、第八嵌合部41。第六嵌合部39、第七嵌合部40、第八嵌合部41均为第三绝缘架32远离容纳空间一侧面上的内凹结构,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均分别与第六嵌合部39、第七嵌合部40、第八嵌合部41嵌合连接。
第三绝缘架穿插缝38设有八条,其中两条设于第六嵌合部39在X向上的第六汇流排33两侧边缘,两条设于第八嵌合部41在X向上的第八汇流排35两侧边缘,两条设于第七嵌合部40在X向上的第七汇流排34两侧边缘,两条设于嵌合部36的中部,设于嵌合部36中部的两条第三绝缘架穿插缝分别与第七汇流排34上的两条第三汇流排穿插缝相互配合连通。八条第三绝缘架穿插缝之间相互平行,两条第三汇流排穿插缝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2相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现有的汇流排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将Y向正方向的汇流组件上的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各自的第二弯折部、第一承托部均按照预设延伸路径进行弯折,与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各自的第二弯折部、第一承托部形成容纳空间的设计,避免了现有技术在设置汇流排时需要在容纳空间Y向的外侧设置外翻的金属件的问题,减少了在Y向占用的空间;
当本实施例的汇流组件使用在电池模组时,可以缩短整个电池模组在Y向上的长度,为电池模组的紧凑设计提供基础,节约电池包或电池箱的箱体空间;
第二弯折部44、第一承托部45的预设延伸路径与第二汇流本体43形成的角度为90度,能进一步节约Z向上的空间;第三汇流排穿插缝42、第三绝缘架穿插缝38的设置,便于将软包电芯的极耳穿插通过第三绝缘架32后进行限为和弯折,从而将弯折后的极耳与第二汇流本体43电性连接在一起;第六嵌合部39、第七嵌合部40、第八嵌合部41的设置,方便了第六汇流排33、第七汇流排34、第八汇流排35与第三绝缘架32之间的组装和稳固连接。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组件,与电池模组中软包电芯的极耳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架、汇流排;
所述汇流排包括汇流本体和弯折部;
所述汇流本体与弯折部电性连接;
汇流本体设有第一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极耳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侧面与绝缘架绝缘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弯折部电性连接;
弯折部按预设延伸路径进行弯折,与第二侧面形成部分围合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软包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延伸路径与第二侧面连接,且在连接处构成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汇流本体上设有汇流排穿插缝;
所述汇流排穿插缝贯穿第一侧面及第一侧面的相对侧面,汇流排穿插缝用于穿插极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架包括汇流本体绝缘板;
所述汇流本体绝缘板的一侧面与汇流本体的第二侧面连接,另一侧面朝向容纳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汇流本体绝缘板与汇流本体连接的侧面设有嵌合部;
所述嵌合部与汇流本体嵌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汇流本体绝缘板设有绝缘架穿插缝;
所述绝缘架穿插缝贯穿汇流本体绝缘板朝向容纳空间的侧面及与该侧面的相对侧面,绝缘架穿插缝用于穿插极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架穿插缝设有多条,多条绝缘架穿插缝之间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架还包括弯折部绝缘板;
所述弯折部绝缘板的一侧面与弯折部连接,另一侧面朝向容纳空间;
汇流本体绝缘板与弯折部绝缘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续铜排;
汇流排设有多个;
所述接续铜排的一端与一个汇流排的弯折部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汇流排的弯折部电性连接。
10.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按设定方向排列的多个软包电芯所形成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汇流组件;
所述电芯组中,每个软包电芯的一个极耳与一个电池模组汇流组件中汇流排的汇流本体电性连接,每个软包电芯的另一个极耳与另一个电池模组汇流组件中汇流排的汇流本体电性连接。
CN202223370082.8U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Active CN219203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0082.8U CN219203423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0082.8U CN219203423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3423U true CN219203423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0082.8U Active CN219203423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3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648B (zh) 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极端子连接构件
KR100889243B1 (ko) 전지 코어 팩의 제조방법
CN202695647U (zh) 锂离子电池组以及锂离子电池组组合
KR101456936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의 전압센싱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셀모듈조립체
CN208256788U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16720218U (zh) 二次电池
KR20240063985A (ko) 배터리 유닛, 배터리 모듈, 및 차량
CN21920342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CN113517520A (zh) 电芯组件及电池包
JP2010129860A (ja) 3方向の位置決め機構を備えた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17427025U (zh) 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CN215771175U (zh) 光伏组件
CN215581057U (zh) 光伏接线盒安装结构
CN21441143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14176205U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4898431U (zh) 电阻焊二极管模块及接线盒
CN213026403U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
CN216216756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接线装置
CN220963687U (zh) 电压采集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1252263Y (zh) 电连接器
CN211828998U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片及其电池组件
CN110718389A (zh) 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CN218586261U (zh) 一种串联高功率电池单元的电连接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9067017U (zh) 动力电池包和电池
CN217427024U (zh) 汇流排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