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2030U -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 Google Patents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2030U
CN219202030U CN202320681363.0U CN202320681363U CN219202030U CN 219202030 U CN219202030 U CN 219202030U CN 202320681363 U CN202320681363 U CN 202320681363U CN 219202030 U CN219202030 U CN 219202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frame
magnet
lens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13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吴可中
彭坤
林聪�
刘富泉
吕新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13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2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2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2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载体包括环状主体、安装部、第一线圈组和传感器,环状主体绕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延伸;安装部包括至少一对凸起,每对凸起的两个凸起分别从环状主体的径向外表面远离环状主体延伸且位于环状主体沿径向相对的两侧,至少一个凸起设有安装槽;第一线圈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线圈,每个第一线圈分别缠绕至每对凸起的外周;所述传感器位于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将传感器直接设置在载体上,可以直接感应载体的具体位置,进而实现精准控制载体的运动,可以提高调焦的速度。

Description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影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一些具有照相或录像功能的电子装置设有一镜头驱动装置,以驱动镜头的光学组件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和光学防手震的功能。
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框架和用于安装镜头的载体,其中,框架设有多个磁石组,多个磁石组用于与载体的线圈以及底板的线圈配合进而驱动载体和框架运动,以调节镜头焦距和防止镜头抖动。
现有技术中,传感器一般设置于底板上,用于感应载体或框架的具体位置,但是此种情况下,由于载体和框架的距离较大,并不能精准感应载体的具体位置,所以需要研发新的方式来感应载体的位置,以更精准控制载体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体,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所述载体包括:
环状主体,所述环状主体绕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延伸;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一对凸起,每对所述凸起的两个所述凸起分别从所述环状主体的径向外表面远离所述环状主体延伸且位于所述环状主体沿径向相对的两侧,至少一个所述凸起设有安装槽;
第一线圈组,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线圈,每个所述第一线圈分别缠绕至每对所述凸起的外周;以及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由所述凸起的径向外表面凹陷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状主体为矩形环状,一对所述凸起的两个所述凸起分别对称连接至所述环状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覆盖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设有第二线圈组;
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至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配合形成容纳空间;
框架,所述框架为环状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框架悬空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设有:
多个第一磁石组,多个所述第一磁石组沿框架的周向排列;以及
第二磁石组,所述第二磁石组连接至所述框架并,所述第二磁石组和所述第一磁石组分别与所述第二线圈组配合以驱动所述框架沿径向运动;
上述的载体,所述第一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磁石组沿径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石组配合可驱动所述载体沿光轴方向运动;
上簧片,所述上簧片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顶部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连接;
下簧片,所述下簧片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连接;以及
多个悬丝,多个所述悬丝的顶端与所述上簧片连接,底端沿光轴方向延伸超出所述框架的底部且与所述底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石组包括多个沿光轴方向叠置的磁体,多个所述磁体的极性沿径向分布,且位于底部的所述磁体的高度尺寸大于位于顶部的所述磁体的高度尺寸,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彼此相吸;
所述第二磁石组包括多个沿径向排列的磁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设有多个容纳槽,多个所述容纳槽分别由所述框架的径向内表面凹陷形成,且朝向所述框架的底部开放;
所述第一磁石组和所述第二磁石组分别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一磁石组的底部和所述第二磁石组的底部均延伸超出所述框架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石组的径向内表面与所述框架的径向内表面平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内设有内置电路,所述悬丝和所述上簧片均可导电,所述悬丝与所述内置电路和所述上簧片电连接,所述上簧片和所述第一线圈组和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避光孔和避让槽,所述避光孔沿光轴方向与所述镜头对齐,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线路。
本实用新型将传感器直接设置在载体上,可以直接感应载体的具体位置,进而实现精准控制载体的运动,可以提高调焦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镜头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框架、载体和电路板的组装图。
图4和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机构不同角度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0、镜头驱动机构;1、底板;2、框架;21、第一磁石组;211、第一磁体;212、第二磁体;22、第二磁石组;221、内部磁体;222、中部磁体;223、外部磁体;23、容纳槽;3、载体;30、凸起;31、第一线圈组;32、安装槽;33、传感器;34、控制芯片;4、上簧片;41、簧丝;5、下簧片;6、壳体;61、避光孔;62、避让槽;7、悬丝;8、电路板;81、第二线圈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机构100,该镜头驱动机构100包括底板1、位于底板1顶面的电路板8、位于底板1上方的框架2、位于框架2内的载体3、上簧片4、下簧片5、四个悬丝7和壳体6。其中,底板1用于支撑框架2和载体3。框架2用于防止镜头抖动。载体3用于安装镜头并可带动镜头调焦。载体3运动后,上簧片4和下簧片5用于驱动载体3复位。四个悬丝7用于支撑框架2和载体3悬空于底板1的上方,防止框架2和载体3在运动过程中触碰底板1。此外,本实用新型将传感器33直接设置在载体3上,可以更加精确感应载体3的具体位置,便于精确且快速地控制载体3运动,提高镜头调焦的速度。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底板1为矩形板状,且底板1相对设置的一对侧部沿X方向延伸,另一对侧部沿Y方向延伸,X方向、Y方向均为径向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且分别与镜头的光轴Z方向两两垂直,底板1所在平面与光轴方向垂直。应理解,底板1也可以为圆板状或其他多边形板,不限制底板1的具体形状。
此外,底板1内设有内置电路(图未示出),该内置电路可直接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电路板8的整体形状和底板1大致相同,也为板状,电路板8平铺至直底板1的顶面,并与底板1的顶面卡接或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不限制电路板8与底板1的具体连接方式。电路板8内部设有第二线圈组81,如图4和图5所示,电路板8与底板1的内置电路电连接,内置电路通电后,可以为第二线圈组81通电。
框架2和载体3通过悬丝7悬空于底板1和电路板8的上方.具体地,如图3所示,框架2为矩形环状且框架2的四个侧部和底板1的四个侧部分别平行,即框架2绕光轴方向延伸,框架2所在平面与光轴方向垂直。应理解,框架2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不限制框架2的具体形状。
载体3同样为矩形环状,且载体3的四个侧部分别与框架2的四个侧部平行,载体3也为绕光轴方向延伸的环状,载体3的内环用于镜头。载体3可活动安装于框架2的环内,载体3可在框架2的环内沿光轴方向运动,载体3运动后带动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调节焦距的作用。应理解,载体3也可以设置成其他的环状,本实用新型也不限制载体3的具体形状。
上簧片4位于框架2和载体3的顶部,上簧片4由多个弹性的簧丝41形成,且上簧片4的一部分于框架2的顶部连接,另一部分于载体3的顶部连接。下簧片5位于框架2和载体3的底部,下簧片5同样由多个弯折的簧丝41形成,下簧片5的一部分与框架2的底部连接,另一部分与载体3的底部连接。载体3运动后,会拉扯上簧片4和下簧片5,上簧片4和下簧片5被拉伸后会驱动载体3复位。
四个悬丝7位于框架2的四个角部的径向外部,且与框架2间隔设置,四个悬丝7的顶端与上簧片4连接,底端沿光轴方向延伸超出框架2和载体3的底部,并与底板1连接,四个悬丝7的长度尺寸大于框架2和载体3沿光轴方向的厚度尺寸,所以可以使得框架2和载体3悬空于底板1和电路板的上方。悬丝7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至少三个悬丝7就可以支撑框架2和载体3,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个悬丝7。
框架2的三个侧部分别设有容纳槽23,如图1所示,三个容纳槽23分别由框架2的径向内表面凹槽形成,且朝向底部开放。三个容纳槽23中,相对设置的两个容纳槽23用于容纳第一磁石组21,另一个容纳槽23用于容纳第二磁石组22。应理解容纳槽23的尺寸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安装的第一磁石组21或第二磁石组22的数量确定,在此不限制容纳槽23的具体形状和数量。
第一磁石组21包括两个沿光轴方向叠置的磁体,如图4和图5所示,该两个磁体分别为第一磁体211和第二磁体212。其中,第一磁体211叠置于第二磁体212的顶面,且第一磁体211沿径向的尺寸基本和第二磁体212沿径向的尺寸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磁体211沿光轴Z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二磁体212沿光轴方向的尺寸。此外,第一磁体211和第二磁体212的极性沿径向排布,且第一磁体211和第二磁体212相吸,即例如第一磁体211的N极位于径向内测,S极位于径向外侧,则第二磁体212的N极位于径向外侧,S极位于径向内测,反之亦然。应理解,第一磁石组21也可以包括更多个沿光轴方向叠置的磁体,多个磁体的极性需沿径向分布,位于底部的磁体的高度尺寸需大于位于顶部的磁体的高度尺寸,且相邻两个磁体相吸即可。
为了增加第一磁石组21和第一线圈组31的距离,但是又要防止第一磁石组21妨碍载体3沿光轴方向运动,可以优选将第一磁石组21的径向内表面与框架2的径向内表面平齐,避免第一磁石组21凸出于框架2的径向内表面,防止阻碍载体3运动。
第二磁体212的底部凸出于框架2的底部,更靠近电路板8,第二磁体212沿光轴方向于第二线圈组81对齐,第二磁体212与第二线圈组81配合可以驱动框架2沿X轴运动。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第二磁体212沿光轴的尺寸,可以增加第二磁体212穿过第二线圈组81的磁通量,进而提高第二磁体212与第二线圈组81的洛伦兹力,从而增强了驱动框架2运动的推进力。
第二磁石组22包括三个沿X方向排列的磁体,三个磁体分别用于与第二线圈组配合以驱动框架2沿Y方向运动。作为优选方案,第二磁石组22的底部同样凸出于框架2的底部,更靠近电路板8,但是与电路板8间隔设置,方便更多的磁场线穿过第二线圈组81。
第二磁石组22的三个磁体分别为外部磁体223、中部磁体222和内部磁体221,如图5所示,其中内部磁体221和外部磁体223的极性沿光轴方向分布,且内部磁体221的N极位于上方,S极位于下方,而外部磁体223的N极位于下方,S极位于上方。由于内部磁体221的S极和外部磁体223的N极均位于下方,两者形成的磁场线可大量垂直穿过第二线圈组81,而且内部磁体221的S极和中部磁体222的N极形成的磁场线也可以穿过第二线圈组81,外部磁场的N极和中部磁体222的S极形成的磁场线也可以部分穿过第二线圈组81。相对现有技术极性沿径向分布的整块磁石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磁石组22穿过第二线圈组81的磁通量明显增加,即可以提高第二磁石组22和第二线圈组的洛伦兹力,进而提高驱动框架2沿Y轴运动的推进力。
应理解,第二磁石组22也可以包括更多个磁体,例如五个、七个或九个,只要是三个以上的奇数即可,更多个磁体可以安装上述的方式排列分布。
第二磁石组22的径向内表面可以与框架2的径向内表面平齐或者完全内陷与容纳槽23内部,只要第二磁石组22不凸出于框架2的径向内表面即可。
载体3安装于框架2的环内,且包括环状主体、安装部、传感器33和第一线圈组31,其中,环状主体为绕光轴方向延伸的矩形环且可活动安装于框架2的环内。安装部包括一对凸起30,一对凸起30包括两个沿Y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凸起30。
两个凸起30分别位于环状主体沿X轴方向的两个侧部,且从该两侧的径向外表面远离环状主体延伸,两个凸起30分别与两个第一磁石组21相对设置,两个第一线圈组31分别环套于两个凸起30的外周。
其中一个凸起30设有安装槽32,该安装槽32由该凸起30的径向外表面凹陷形成,该安装槽32用于容纳传感器33。该传感器33位于安装槽32内,可以为霍尔传感器33,因为该传感器33与框架2的第一磁石组21更靠近,所以更容易感应第一磁石组21的磁场变化,进而可以精确感应载体3的位置。应理解,安装槽32也可以由凸起30的顶面或底面凹陷形成,只要方便安装传感器33即可。传感器33也可以安装至载体3的其他位置,例如可以直接连接至载体3的径向外表面,也可以与第二磁石组22相对设置,不限制传感器33的具体位置。
当然,两个凸起30也可以均设置安装槽32,将两个或更多个传感器33安装于载体3上,以更加精确感应载体3的位置。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槽32内还安装有控制芯片34,该控制芯片34和传感器33间隔设置,用于控制载体3的运行,例如控制第一线圈组31的电流大小或开关等。
作为优选方案,部分悬丝7或全部悬丝7可导电,上簧片4包括多个绝缘设置多个簧丝41,多个簧丝41采用可导电的金属杆,部分导电的悬丝7与内置电路和部分簧丝41电连接,部分导电的簧丝41与第一线圈组31电连接,另一部分分别第一线圈组31、传感器33或控制芯片34电连接,或者通过一个簧丝41将第一线圈组31、传感器33和控制芯片34串联设置,不限制簧丝41与第一线圈组31、传感器33或控制芯片34具体电连接方式。
壳体6为具有内部空间的长方体形状且底部开口,壳6体的底部与底板1的周缘卡接,壳体6的内部空间和底板1配合形成用于容纳框架2、载体3、电路板8、上簧片4、下簧片5以及四个悬丝7的容纳空间。
壳体6的顶部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避光孔61和避让槽62,避光孔沿光轴方向与镜头对齐,避让槽62用于避让线路。例如可以将壳体的顶部设置光圈调节装置,线路的一端可以与上簧片4电连接,另一端从避让槽62穿出并与光圈调节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传感器33直接设置在载体3上,可以直接感应载体3的具体位置,进而实现精准控制载体3的运动,可以提高调焦的速度。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载体,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
环状主体,所述环状主体绕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延伸;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一对凸起,每对所述凸起的两个所述凸起分别从所述环状主体的径向外表面远离所述环状主体延伸且位于所述环状主体沿径向相对的两侧,至少一个所述凸起设有安装槽;
第一线圈组,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线圈,每个所述第一线圈分别缠绕至每对所述凸起的外周;以及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由所述凸起的径向外表面凹陷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主体为矩形环状,一对所述凸起的两个所述凸起分别对称连接至所述环状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侧。
5.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覆盖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设有第二线圈组;
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至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配合形成容纳空间;
框架,所述框架为环状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框架悬空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设有:
多个第一磁石组,多个所述第一磁石组沿框架的周向排列;以及
第二磁石组,所述第二磁石组连接至所述框架并,所述第二磁石组和所述第一磁石组分别与所述第二线圈组配合以驱动所述框架沿径向运动;
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载体,所述第一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磁石组沿径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石组配合可驱动所述载体沿光轴方向运动;
上簧片,所述上簧片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顶部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连接;
下簧片,所述下簧片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连接;以及
多个悬丝,多个所述悬丝的顶端与所述上簧片连接,底端沿光轴方向延伸超出所述框架的底部且与所述底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石组包括多个沿光轴方向叠置的磁体,多个所述磁体的极性沿径向分布,且位于底部的所述磁体的高度尺寸大于位于顶部的所述磁体的高度尺寸,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彼此相吸;
所述第二磁石组包括多个沿径向排列的磁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设有多个容纳槽,多个所述容纳槽分别由所述框架的径向内表面凹陷形成,且朝向所述框架的底部开放;
所述第一磁石组和所述第二磁石组分别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一磁石组的底部和所述第二磁石组的底部均延伸超出所述框架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石组的径向内表面与所述框架的径向内表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设有内置电路,所述悬丝和所述上簧片均可导电,所述悬丝与所述内置电路和所述上簧片电连接,所述上簧片和所述第一线圈组和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避光孔和避让槽,所述避光孔沿光轴方向与所述镜头对齐,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线路。
CN202320681363.0U 2023-03-30 2023-03-30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Active CN219202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1363.0U CN219202030U (zh) 2023-03-30 2023-03-30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1363.0U CN219202030U (zh) 2023-03-30 2023-03-30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2030U true CN219202030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4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1363.0U Active CN219202030U (zh) 2023-03-30 2023-03-30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2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4326B2 (en) Lens actuator
JP7040929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および光学式手ブレ補正機構の一体構造
CN110488450B (zh) 相机模块
JP2013127492A (ja) 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3250299A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40011850A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240037916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KR20150104387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WO2022088343A1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9202030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载体
KR101609351B1 (ko) Ois 액츄에이터
CN217034386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马达
CN214311230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552744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9179678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组件
CN219179677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116360058A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20509195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2020801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20020000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9533486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20368759U (zh) 云台摄像模组
CN217034423U (zh) 电路板组件和镜头驱动机构
CN219351499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组件
CN220509197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