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9672U - 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及冰箱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及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99672U CN219199672U CN202223276412.7U CN202223276412U CN219199672U CN 219199672 U CN219199672 U CN 219199672U CN 202223276412 U CN202223276412 U CN 202223276412U CN 219199672 U CN219199672 U CN 2191996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air duct
- changing
- small
- vari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及冰箱。冰箱内至少限定有冷藏间室、小变温间室和全变温间室、以及用于为冷藏间室、小变温间室和全变温间室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变温风道组件内限定有:全变温风道,用于连通变温冷却室和全变温间室;小变温主风道,其一端用于与变温冷却室连通;小变温支风道,其一端与小变温主风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小变温间室连通;直通风道,其一端与小变温主风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冷藏间室连通;变温风道组件包括用于控制冷藏间室送风的冷藏风门和用于控制小变温间室送风的小变温风门,小变温风门设置于小变温支风道和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冷藏风门设置于直通风道和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及冰箱。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利用冰箱来储存、保鲜物品。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冰箱主要有传统的两门冰箱、T型冰箱、法式冰箱、对开门冰箱等等。还有一些冰箱为了增大储物空间、提高用户取放物品便利性,将用于容置蒸发器的冷却室至于冰箱的底部。这些冰箱中大都包括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能够选择性地具备冷藏储物环境以用作冷藏间室或者具备冷冻储物间接以用作冷冻间室的至少一个变温间室,为了节省蒸发器的数量,冷藏间室和至少一个变温间室通常由同一个蒸发器提供冷量,因此,冷藏间室和所有变温间室的冷却气流输送均是通过变温风道组件来实现的,变温风道组件内部的冷却气流分配至关重要,其将直接影响到每个间室的制冷效率和制冷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各间室的风道气流出口处分别设置独立风门,风道内部扰流情况严重,影响气流流速。还有一些在风道的内部设置一个集成风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风阻小、气流更加顺畅的变温风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变温风道组件的送风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变温风道组件的冰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所述冰箱内至少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选择性地具有冷冻储物环境或冷藏储物环境的小变温间室和全变温间室、以及用于为所述冷藏间室、所述小变温间室和所述全变温间室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所述全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所述小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限定有:全变温风道,用于连通所述变温冷却室和所述全变温间室;小变温主风道,其一端用于与所述变温冷却室连通;小变温支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小变温主风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小变温间室连通;直通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小变温主风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冷藏间室连通;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冷藏间室送风的冷藏风门和用于控制所述小变温间室送风的小变温风门,所述小变温风门设置于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所述冷藏风门设置于所述直通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全变温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均由其自身的位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底部的气流入口向上延伸,所述全变温风道形成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横向上的第一侧,所述小变温主风道形成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横向上的第二侧,并与所述全变温风道相邻;且
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直通风道均由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上部继续向上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顶部,且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直通风道横向相邻。
可选地,所述冷藏间室、所述小变温间室、所述全变温间室和所述变温冷却室从上往下依次排列;
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顶部高于所述全变温风道的顶部;
所述小变温支风道由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上部侧向向上倾斜至所述全变温风道的上方并继续向上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顶部;且
所述直通风道由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变温风道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全变温间室送风的全变温风门,所述全变温风门横向设置在所述全变温风道的气流入口的上侧,且配置成饶其横向延伸的转轴转动;且/或
所述冷藏风门横向设置在所述直通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且配置成饶其横向延伸的转轴转动;且/或
所述小变温风门竖向设置在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且配置成饶其竖向延伸的转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直通风道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小变温主风道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之间的比值为2:3。
可选地,所述全变温风道的气流入口处开设有第一风门卡槽,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风门卡槽,所述直通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三风门卡槽;且
所述全变温风门、所述小变温风门和所述冷藏风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门卡槽、所述第二风门卡槽和所述第三风门卡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门卡槽、所述第二风门卡槽和所述第三风门卡槽均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全变温风门、所述小变温风门和所述冷藏风门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门卡槽的台阶部、所述第二风门卡槽的台阶部和所述第三风门卡槽的台阶部适配压接。
可选地,所述全变温风门与所述第一风门卡槽的台阶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之间、所述小变温风门与所述第二风门卡槽的台阶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之间、以及所述冷藏风门与所述第三风门卡槽的台阶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用于容置送风风机的蜗壳组件,所述蜗壳组件连接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底部前侧;且
所述全变温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气流入口均形成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底部;所述全变温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上游侧形成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从前往后地倾斜向上延伸至与所述全变温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内底壁平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冰箱,其包括:
箱体,其内至少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选择性地具有冷冻储物环境或冷藏储物环境的小变温间室和全变温间室、以及用于为所述冷藏间室、所述小变温间室和所述全变温间室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所述全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所述小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以及
根据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用于至少向所述小变温间室、所述全变温间室和所述冷藏间室输送冷却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包括全变温风道、小变温主风道、小变温支风道和直通风道。由于全变温间室的可调温度区间宽于小变温间室的可调温度区间,即全变温间室的可设定温度更低,需求冷量更多。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变温风道组件中设置直接连通变温冷却室和全变温间室的全变温风道,用于直接地、独立地向全变温间室送风,便于向全变温间室输送更多的冷却气流,满足其较低的设定温度需求。由于小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较窄,冷藏间室的温度相对较高,二者所需冷量相对较少。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变温风道组件中设置小变温主风道同时为小变温间室和冷藏间室输送冷却气流,并从小变温主风道分支成小变温支风道和直通风道两部分,以将冷却气流分开输送至小变温间室和冷藏间室。特别地,变温风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小变温支风道和小变温主风道连接处的小变温风门、以及设置于直通风道和小变温主风道连接处的冷藏风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门分别控制小变温间室和冷藏间室的送风,避免了两个间室的送风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干扰。并且,小变温风门和冷藏风门分别设置在小变温支风道和直通风道的最上游侧,实现了在小变温主风道的气流末端精确分配小变温间室和冷藏间室的风量的目的,由此,流入直通风道内的冷却气流均沿流向冷藏间室,而不会折返产生逆流现象;流入小变温支风道内的冷却气流均流向小变温间室,而不会折返产生逆流现象,减小了变温风道组件内部的气流流动阻力,提高了其内部的气流流动顺畅性。
进一步地,基于冷藏间室、小变温间室、全变温间室和变温冷却室从上往下的布局方式,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全变温风道和小变温主风道设置成横向相邻,全变温风道距离变温冷却室较近,便于将全变温间室输送更多的冷量;将小变温支风道设置成由小变温主风道的上部侧向向上倾斜延伸,将直通风道设置成由小变温风道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由此,直通风道和小变温主风道形成直上直下的风道,避免流向处于最上方的冷藏间室的冷却气流出现绕路、换向等情况,提高了冷藏间室的送风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冷藏风门横置、将小变温风门纵置,确保仅所需量的冷却气流流入直通风道,小变温主风道内的剩余冷却气流全部经竖向设置的小变温风门流向小变温支风道,确保了小变温间室具有尽可能大的冷却气流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风道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性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风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冰箱1内至少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113、选择性地具有冷冻储物环境或冷藏储物环境的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以及用于为冷藏间室113、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122,全变温间室112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小变温间室111的设定温度区间。也就是说,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均为通常所说的变温间室,其内的温度通常可设定在-25~8℃之间,即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均可设置成冷藏状态,也均可以设置为冷冻状态。并且,全变温间室112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小变温间室111的设定温度区间,也即是,全变温间室112所需要的冷量可能比小变温间室111所需要的冷量更多。具体地,全变温间室112的温度例如可设定在-25~8℃之间,全变温间室112可以在正常的冷冻状态和冷藏状态之间切换。小变温间室111的温度例如可设定在-5~8℃之间,即小变温间室111可以在软冷冻状态和冷藏状态之间切换。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风道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性分解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温风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至图5,变温风道组件20内限定有全变温风道26、小变温主风道251、小变温支风道252以及直通风道27。
全变温风道26用于连通变温冷却室122和全变温间室112;小变温主风道251的一端用于与变温冷却室122连通;小变温支风道252的一端与小变温主风道251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小变温间室111连通;直通风道27的一端与小变温主风道251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冷藏间室113连通。
变温风道组件20包括用于控制冷藏间室113送风的冷藏风门283和用于控制小变温间室111送风的小变温风门281,小变温风门281设置于小变温支风道252和小变温主风道251的连接处,冷藏风门283设置于直通风道27和小变温主风道251的连接处。
由于全变温间室112的可调温度区间宽于小变温间室111的可调温度区间,即全变温间室112的可设定温度更低,需求冷量更多。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变温风道组件20中设置直接连通变温冷却室122和全变温间室112的全变温风道26,用于直接地、独立地向全变温间室112送风,便于向全变温间室112输送更多的冷却气流,满足其较低的设定温度需求。
由于小变温间室111的设定温度区间较窄,冷藏间室113的温度相对较高,二者所需冷量相对较少。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变温风道组件中设置小变温主风道251同时为小变温间室111和冷藏间室113输送冷却气流,并从小变温主风道251分支成小变温支风道252和直通风道27两部分,以将冷却气流分开输送至小变温间室111和冷藏间室113。
特别地,变温风道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小变温支风道252和小变温主风道251连接处的小变温风门281、以及设置于直通风道27和小变温主风道251连接处的冷藏风门283,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门分别控制小变温间室111和冷藏间室113的送风,避免了两个间室的送风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干扰。并且,小变温风门281和冷藏风门283分别设置在小变温支风道252和直通风道27的最上游侧,实现了在小变温主风道251的气流末端精确分配小变温间室111和冷藏间室113的风量的目的,由此,流入直通风道27内的冷却气流均沿流向冷藏间室113,而不会折返产生逆流现象;流入小变温支风道252内的冷却气流均流向小变温间室111,而不会折返产生逆流现象,减小了变温风道组件20内部的气流流动阻力,提高了其内部的气流流动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变温风道26和小变温主风道251均由其自身的位于变温风道组件20底部的气流入口向上延伸,全变温风道26形成在变温风道组件20横向上的第一侧,小变温主风道251形成在变温风道组件20横向上的第二侧,并与全变温风道26相邻。小变温支风道252和直通风道27均由小变温主风道251的上部继续向上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20的顶部,且小变温支风道252和直通风道27横向相邻。
也即是,小变温主风道251与全变温风道26横向相邻地分布在变温风道组件20的下部,以充分地利用变温风道组件20下部的横向空间。小变温支风道252和直通风道27横向相邻地分布在变温风道组件20的上部,以充分地利用变温风道组件20上部的横向空间。由此,充分地利用了变温风道组件20内部的所有空间,变温风道组件20的空间利用率较高,且各风道的布局更加合理。
由于冷藏间室113、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所需要的冷量逐渐增多,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将冷藏间室113、小变温间室111、全变温间室112和变温冷却室122设置成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也就是说,冷藏间室113、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与变温冷却室122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以便于全变温间室112获取最多的冷量、小变温间室111获取较多的冷量。
基于冷藏间室113、小变温间室111、全变温间室112和变温冷却室122从上往下的布局方式,本实用新型将全变温风道26设置在变温风道组件20下部的横向一侧,便于与全变温间室112的位置相对应,全变温风道26距离变温冷却室122较近,便于将全变温间室112输送更多的冷量。并且,还在变温风道组件20下部的横向一侧留有部分空间用于布置小变温主风道251,以便于向位置更高的小变温间室111和冷藏间室113输送冷却气流,各风道的布局非常合理。
进一步地,小变温主风道251的顶部高于全变温风道26的顶部,小变温支风道252由小变温主风道251的上部侧向向上倾斜至全变温风道26的上方并继续向上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20的顶部,避免了与全变温风道26产生交叉干涉;直通风道27由小变温主风道251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20的顶部。由此,直通风道27和小变温主风道251形成直上直下的风道,避免流向处于最上方的冷藏间室113的冷却气流出现绕路、换向等情况,提高了冷藏间室113的送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风门283横向设置在直通风道27和小变温主风道251的连接处,且配置成饶其横向延伸的转轴转动,以便于有效地控制直通风道27内的冷却气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小变温风门281竖向设置在小变温支风道252和小变温主风道251的连接处,且配置成饶其竖向延伸的转轴转动。也即是,小变温风门281纵置,打破了传统风门横置的设置习惯。
本实用新型将冷藏风门283横置、将小变温风门281纵置,确保仅所需量的冷却气流流入直通风道27,小变温主风道251内的剩余冷却气流全部经竖向设置的小变温风门281流向小变温支风道252,确保了小变温间室111具有尽可能大的冷却气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组件20还包括用于控制全变温间室112送风的全变温风门282,全变温风门282横向设置在全变温风道26的气流入口的上侧,且配置成饶其横向延伸的转轴转动,以便于有效地控制全变温风道26内的冷却气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通风道27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小变温主风道25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之间的比值为2:3。也即是,冷藏风门283大致处在小变温主风道251和直通风道27形成的直上直下的贯穿风道的3/5处,保证了通向小变温间室111的风量最大值,同时更好的保证了小变温间室111与冷藏间室113的温度分区,且送风制冷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变温风道26的气流入口处开设有第一风门卡槽261,小变温支风道252和小变温主风道25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风门卡槽253,直通风道27和小变温主风道251的连接处设有第三风门卡槽271。全变温风门282、小变温风门281和冷藏风门283分别设置于第一风门卡槽261、第二风门卡槽253和第三风门卡槽271,以分别通过第一风门卡槽261、第二风门卡槽253和第三风门卡槽271固定全变温风门282、小变温风门281和冷藏风门283。
进一步地,第一风门卡槽261、第二风门卡槽253和第三风门卡槽271均形成有台阶部,全变温风门282、小变温风门281和冷藏风门283分别与第一风门卡槽261的台阶部、第二风门卡槽253的台阶部和第三风门卡槽271的台阶部适配压接。由此,全变温风门282与第一风门卡槽261的台阶部之间形成了阶梯式的配合界面,密封效果更好;小变温风门281与第二风门卡槽253的台阶部之间形成了阶梯式的配合界面,密封效果更好;冷藏风门283第三风门卡槽271的台阶部之间形成了阶梯式的配合界面,密封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变温风门282与第一风门卡槽261的台阶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之间、小变温风门281与第二风门卡槽253的台阶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之间、以及冷藏风门283与第三风门卡槽271的台阶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全变温风门282与第一风门卡槽261的台阶部之间的密封效果、小变温风门281与第二风门卡槽253的台阶部之间的密封效果以及冷藏风门283与第三风门卡槽271的台阶部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用于容置送风风机的蜗壳组件30,蜗壳组件30连接在变温风道组件20的底部前侧,以便于向变温风道组件20的底部驱动送风。
进一步地,全变温风道26和小变温主风道251的气流入口均形成在变温风道组件20的底部,以便于直接地从蜗壳组件30的气流出口进风,进风效率较高。全变温风道26和小变温主风道251的上游侧形成有导风面29,导风面29从前往后地倾斜向上延伸至与全变温风道26和小变温主风道251的内底壁平滑连接。由此,从蜗壳组件30流出的冷却气流通过导风面29流入全变温风道26和小变温主风道251,实现了冷却气流的大角度平滑过渡,风阻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组件20可包括变温风道前盖21、连接在变温风道前盖21后侧的变温风道后盖22、以及设置在变温风道前盖21和变温风道后盖22之间的保温组件23。全变温风道26、小变温主风道251、小变温支风道252和直通风道27均形成在保温组件23中。
进一步地,保温组件23包括前风道泡沫231、连接在前风道泡沫231后侧的后风道泡沫232、以及贴设于前风道泡沫231和后风道泡沫232的保温PE膜233。后风道泡沫232和保温PE膜233分别覆盖前风道泡沫231的不同区域。全变温风道26、小变温主风道251和直通风道27是由前风道泡沫231和后风道泡沫232共同限定而成,保温性能较好;小变温支风道252是由前风道泡沫231和保温PE膜233共同限定而成,保温性能稍差,在满足小变温间室111的送风需求基础上,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冰箱1,冰箱1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至少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113、选择性地具有冷冻储物环境或冷藏储物环境的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以及用于为冷藏间室113、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122,全变温间室112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小变温间室111的设定温度区间。
特别地,冰箱1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变温风道组件20,变温风道组件20用于至少向小变温间室111、全变温间室112和冷藏间室113输送冷却气流。
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门分别控制小变温间室111和冷藏间室113的送风,避免了两个间室的送风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干扰。并且,小变温风门281和冷藏风门283分别设置在小变温支风道252和直通风道27的最上游侧,实现了在小变温主风道251的气流末端精确分配小变温间室111和冷藏间室113的风量的目的,由此,流入直通风道27内的冷却气流均沿流向冷藏间室113,而不会折返产生逆流现象;流入小变温支风道252内的冷却气流均流向小变温间室111,而不会折返产生逆流现象,减小了变温风道组件20内部的气流流动阻力,提高了其内部的气流流动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内还限定有具有冷冻储物环境的冷冻间室114,冷冻间室114通过位于其后侧的冷冻风道组件输送冷却气流。
进一步地,冷冻间室114可处于箱体10横向上的第一侧,冷藏间室113、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从上往下地设置于箱体10横向上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冷冻间室114通过位于其底部的冷冻冷却室提供冷量,冷藏间室113、小变温间室111和全变温间室112均通过位于全变温间室112底部的变温冷却室提供冷量。冷冻冷却室和变温冷却室均底置在箱体10中,不占用后侧储物空间,提高了冰箱1的容积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冰箱1和变温风道组件20的实际使用状态而言的,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所述冰箱内至少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选择性地具有冷冻储物环境或冷藏储物环境的小变温间室和全变温间室、以及用于为所述冷藏间室、所述小变温间室和所述全变温间室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所述全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所述小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限定有:全变温风道,用于连通所述变温冷却室和所述全变温间室;小变温主风道,其一端用于与所述变温冷却室连通;小变温支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小变温主风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小变温间室连通;直通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小变温主风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冷藏间室连通;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冷藏间室送风的冷藏风门和用于控制所述小变温间室送风的小变温风门,所述小变温风门设置于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所述冷藏风门设置于所述直通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变温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均由其自身的位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底部的气流入口向上延伸,所述全变温风道形成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横向上的第一侧,所述小变温主风道形成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横向上的第二侧,并与所述全变温风道相邻;且
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直通风道均由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上部继续向上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顶部,且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直通风道横向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间室、所述小变温间室、所述全变温间室和所述变温冷却室从上往下依次排列;
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顶部高于所述全变温风道的顶部;
所述小变温支风道由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上部侧向向上倾斜至所述全变温风道的上方并继续向上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顶部;且
所述直通风道由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全变温间室送风的全变温风门,所述全变温风门横向设置在所述全变温风道的气流入口的上侧,且配置成饶其横向延伸的转轴转动;且/或
所述冷藏风门横向设置在所述直通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且配置成饶其横向延伸的转轴转动;且/或
所述小变温风门竖向设置在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且配置成饶其竖向延伸的转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通风道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小变温主风道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之间的比值为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变温风道的气流入口处开设有第一风门卡槽,所述小变温支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风门卡槽,所述直通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三风门卡槽;且
所述全变温风门、所述小变温风门和所述冷藏风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门卡槽、所述第二风门卡槽和所述第三风门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卡槽、所述第二风门卡槽和所述第三风门卡槽均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全变温风门、所述小变温风门和所述冷藏风门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门卡槽的台阶部、所述第二风门卡槽的台阶部和所述第三风门卡槽的台阶部适配压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变温风门与所述第一风门卡槽的台阶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之间、所述小变温风门与所述第二风门卡槽的台阶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之间、以及所述冷藏风门与所述第三风门卡槽的台阶部之间的至少部分配合界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冰箱还包括用于容置送风风机的蜗壳组件,所述蜗壳组件连接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底部前侧;且
所述全变温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气流入口均形成在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底部;所述全变温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上游侧形成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从前往后地倾斜向上延伸至与所述全变温风道和所述小变温主风道的内底壁平滑连接。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至少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选择性地具有冷冻储物环境或冷藏储物环境的小变温间室和全变温间室、以及用于为所述冷藏间室、所述小变温间室和所述全变温间室提供冷量的变温冷却室,所述全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宽于所述小变温间室的设定温度区间;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温风道组件,用于至少向所述小变温间室、所述全变温间室和所述冷藏间室输送冷却气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76412.7U CN219199672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及冰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76412.7U CN219199672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及冰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99672U true CN219199672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0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76412.7U Active CN219199672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及冰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99672U (zh) |
-
2022
- 2022-12-07 CN CN202223276412.7U patent/CN2191996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64598B (zh) | 一种冰箱 | |
KR100811488B1 (ko) | 냉장고 | |
CN211552175U (zh) | 一种用于美式冰箱的单蒸发器三温区风路系统 | |
CN110145913B (zh) | 一种冰箱 | |
CN208998405U (zh) | 一种风冷冰箱 | |
CN209840496U (zh) | 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冰箱 | |
WO2021213148A1 (zh) | 冰箱 | |
CN109869968A (zh) | 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冰箱 | |
CN107166849A (zh) | 对开门冰箱 | |
CN103033018B (zh) | 冰箱 | |
CN111306865A (zh) | 一种冰箱 | |
CN109764599B (zh) | 双系统冰箱 | |
WO2021213147A1 (zh) | 冰箱 | |
WO2019137090A1 (zh) | 用于冰箱的风道组件及冰箱 | |
CN107062747A (zh) | 一种冰箱风道组件以及冰箱 | |
CN207095133U (zh) | 对开门冰箱 | |
CN107421216B (zh) | 一种用于多温区冷藏室的风道组件及冰箱 | |
CN219199672U (zh) | 用于冰箱的变温风道组件及冰箱 | |
CN219199638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11233526U (zh) |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 |
CN214371196U (zh) | 冰箱 | |
CN219693656U (zh) | 用于冰箱的风道组件及冰箱 | |
CN211601270U (zh) | 一种冰箱 | |
CN113776262A (zh) | 冰箱变温室风道结构及冰箱 | |
CN208186511U (zh) | 空调挂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