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9627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99627U CN219199627U CN202222948417.3U CN202222948417U CN219199627U CN 219199627 U CN219199627 U CN 219199627U CN 202222948417 U CN202222948417 U CN 202222948417U CN 219199627 U CN219199627 U CN 2191996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uct
- refrigerator
- heat exchange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冰箱,包括:冷冻箱体,背部构造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用以输送气流;制冰装置,设于冷冻箱体内,构造有进风风道和换热风道,进风风道与第一风道对应连通,以使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经进风风道,流入制冰装置,于换热风道处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吹出至冰箱的冷冻门体区域;其中,气流自冰箱的背部向冰箱的冷冻门体侧流动。通过进风风道和换热风道,使得第一风道内流出的气流不仅可与制冰装置进行换热以制冰,而且还使得换热后的气流流出至冷冻箱体,并向冷冻门体流动,从而实现对冷冻门体侧的食材进行冷冻处理,避免因制冰装置的设置,影响冷冻门体侧的冷冻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规家电之一,除保鲜、冷冻功能外,采用冰箱制冰也是越来越普及的一种应用。冰箱通常采用制冰机制冰。制冰机设置在冰箱内。制冰机一般与冰箱的风口对接,以提高制冰效率。但是由于设置制冰机的原因,会挡住从风口吹出的部分冷气流,使得制冰机前部的靠近门体侧的空间的温度相对冰箱内的其它区域的温度较高,造成门体上的瓶座区域的温度不合格,降低了门体上的瓶座区域的冷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不仅能够提高制冰装置的制冰效率,而且还能够避免因制冰装置的设置,影响冷冻门体侧的冷冻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冰箱,包括:
冷冻箱体,背部构造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以输送气流;
制冰装置,设于所述冷冻箱体内,构造有进风风道和换热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经所述进风风道,流入所述制冰装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处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吹出至所述冰箱的冷冻门体区域;
其中,气流自所述冰箱的背部向所述冰箱的冷冻门体侧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呈喇叭状,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伸入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内,且所述第一风道于所述进风风道内的位置可调,以适配不同类型的冷冻箱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冰装置包括:
冰盒组件,用以水相变形成冰块;
安装座,包括弯折设置的固定部和承接部,所述固定部的侧壁构造有一通风口,所述承接部用以安装所述冰盒组件,所述承接部与所述冰盒组件的底部围限出所述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通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固定部还构造有一通风槽,所述通风槽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通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流经所述通风槽,自所述通风口流入所述换热风道,以与所述冰盒组件内的水换热,使得所述冰盒组件内的水相变形成冰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冰箱还包括:
导风罩,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下方,且与所述固定部的通风槽围限出所述进风风道;
其中,所述导风罩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通风口,且与所述承接部的边缘对接设置,以使流经所述通风槽的气流均经所述通风口流入所述换热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包括:
弯折部,用以导风;
其中,所述导风罩于所述弯折部设有多个肋条,以加强所述导风罩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接部的边缘向上弯折延伸构造形成导流部,以将所述换热风道流出的气流向斜上方引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冰箱还包括:
导向板,设于所述冰盒组件的顶部,所述导向板包括前板,所述前板对应设置于所述导流部上方;
其中,所述前板构造有多个出风部,以对自所述导流部流出的气流进行分流,以使气流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板竖向设置,且所述前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导流部的顶部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风道自上往下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风道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换热风道的流通面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将制冰装置设置于冷冻箱体的背部,能够提高制冰装置的制冰效率;另外,通过进风风道和换热风道,使得第一风道内流出的气流不仅可与制冰装置进行换热以制冰,而且还使得换热后的气流流出至冷冻箱体,并向冷冻门体流动,从而实现对冷冻门体侧的食材进行冷冻处理,避免因制冰装置的设置,影响冷冻门体侧的冷冻温度。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制冰装置和所述第一风道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制冰装置和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制冰装置和所述导风罩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制冰装置和所述导风罩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气流于所述制冰装置和所述导风罩内的流动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安装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导风罩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冷冻箱体;101:第一风道;20:冷冻门体;30:制冰装置;301:进风风道;302:换热风道;303:冰盒组件;304:安装座;3041:固定部;3042:通风口;3043:通风槽;3044:承接部;3045:导流部;40:导风罩;401:弯折部;402:肋条;50:导向板;501:前板;502:出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冷冻箱体10和制冰装置30。将制冰装置30设置在冷冻箱体10内,这样,制冰装置30距离冰箱的冷源(蒸发器)较近,可降低阻力,提升制冰效率。
冷冻箱体10,背部构造有第一风道101,第一风道101用以输送气流,该气流为低温的冷气流。冷冻箱体10为冰箱的冷冻室,专用于冷冻食材。第一风道101连通冰箱的冷源,将冷源释放的冷量输送至冷冻箱体10内,起到冷冻食材的目的。
制冰装置30,设于冷冻箱体10内,构造有进风风道301和换热风道302,进风风道301与第一风道101对应连通,以使第一风道101内的气流经进风风道301,流入制冰装置30,于换热风道302处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吹出至冰箱的冷冻门体20区域;其中,气流自冰箱的背部向冰箱的冷冻门体20侧流动。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将制冰装置30设置于冷冻箱体10的背部,能够提高制冰装置30的制冰效率;另外,通过进风风道301和换热风道302,使得第一风道101内流出的气流不仅可与制冰装置30进行换热以制冰,而且还使得换热后的气流流出至冷冻箱体10,并向冷冻门体20流动,从而实现对冷冻门体20侧的食材进行冷冻处理,避免因制冰装置30的阻碍,影响冷冻门体20侧的冷冻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冷冻箱体10的背部构造有第一风道101,可以理解为,冷冻箱体10的背部侧壁内构造有第一风道101,也可理解为冷冻箱体10于背部侧壁凸出搭建有第一风道101。
制冰装置30的进风风道301与第一风道101对接,以使第一风道101流出的气流进入进风风道301,然后通过进风风道301流入换热风道302。气流于换热风道302内进行换热,实现对制冰装置30的制冷冷冻的目的。换热后的气流向冰箱的冷冻门体20侧吹出,并作用于冷冻门体20区域的需要制冷的食材,不仅能够避免对制冰装置30水平对应区域的冷冻门体20区域的温度影响,而且还能够提高对冷量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气流自冰箱的背部向冰箱的冷冻门体20侧流动,如此,一方面气流呈类似直线型流动,能够降低流动过程中的风阻,另一方面,能够适应冰箱的结构设计,便于装配及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制冰装置30是通过注水,水与流经的气流进行换热,相变形成冰块,实现制冰的目的。
可选地,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呈喇叭状,第一风道101的出风口伸入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内,且第一风道101于进风风道301内的位置可调,以适配不同类型的冷冻箱体10。
通过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呈喇叭状,一方面能够满足第一风道101出风口伸入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内的需求,从而使得自第一风道101流出的气流全部流入进风风道301内,以提高对气流中携带的冷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第一风道101和进风风道301之间装配的精度,提高装配效率。
另外,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的流通面积远大于第一风道101的出风口的流通面积,这样,能够便于调节第一风道101于进风风道301内的位置。
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呈喇叭状,即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的流通面积大于风道的流通面积。其中,此处“喇叭状”可为类似喇叭状,而非必须是规则的喇叭状。只要保证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的流通面积大于风道的流通面积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冰箱有不同的类型,例如法式冰箱、T型冰箱。其中,不同的冰箱的冷冻箱体10的结构有一定的区别。例如,第一风道101的出风口至冷冻箱体10顶部的间距不同。通过第一风道101于进风风道301内的位置可调,使得制冰装置30可匹配不同类型的冰箱,提高了制冰装置30的实用性。
示例性地,在冰箱为法式冰箱的情况下,第一风道101的出风口至冷冻箱体10顶部的间距较小,第一风道101的出风口靠近制冰装置30的进风风道301的上部设置。
示例性地,在冰箱为T型冰箱的情况下,第一风道101的出风口至冷冻箱体10顶部的间距较大,第一风道101的出风口靠近制冰装置30的进风风道301的下部设置。
可选地,制冰装置30包括冰盒组件303和安装座304。安装座304不仅起到承载冰盒组件303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与冷冻箱体10固定连接的作用,从而实现制冰装置30与冷冻箱体10的安装。
冰盒组件303,用以水相变形成冰块。冰盒组件303内包括多个冰块形成腔,冰块形成腔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在气流流经换热风道302的情况下,冰块形成腔内的水与气流进行换热,水相变形成冰块,实现制冰的目的。
安装座304,包括弯折设置的固定部3041和承接部3044。承接部3044用以安装冰盒组件303,固定部3041与冷冻箱体10可拆卸连接。例如固定部3041滑动连接冷冻箱体10的顶部或滑动连接于隔板,隔板可拆卸连接于冷冻箱体10内。
其中,固定部3041与承接部3044弯折设置,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便在固定部3041固定安装后,承接部3044距冷冻箱体10顶部或隔板一定距离以安装冰盒组件303,且还有一定的空间取出冰块。
固定部3041的侧壁构造有一通风口3042,承接部3044与冰盒组件303的底部围限出换热风道302,换热风道302与通风口3042连通;其中,固定部3041还构造有一通风槽3043,通风槽3043连通第一风道101和通风口3042,第一风道101的气流流经通风槽3043,自通风口3042流入换热风道302,以与冰盒组件303内的水换热,使得冰盒组件303内的水相变形成冰块。
承接部3044与冰盒组件303的底部围限出换热风道302,在气流流经换热风道302的情况下,气流可与冰盒组件303内的水进行换热,减少传热部件,降低了冷量的流失,从而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冰效率。
固定部3041的通风槽3043为凹槽结构,通风口3042位于通风槽3043一侧,且与通风槽3043连通。通风槽3043的进风端与第一风道101连通,出风端与通风口3042连通。
第一风道101的气流流经通风槽3043,自通风口3042流入换热风道302,与冰盒组件303内的水换热,使得冰盒组件303内的水相变形成冰块。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导风罩40,设于固定部3041的下方,且与固定部3041的通风槽3043围限出进风风道301。其中,导风罩40的边缘延伸至通风口3042,且与承接部3044的边缘对接设置,以使流经通风槽3043的气流均经通风口3042流入换热风道302。
这样,通过导风罩40与固定部3041的通风槽3043围限出进风风道301,导风罩40的边缘延伸至通风口3042,且与承接部3044的边缘对接,能够保证自第一风道101流入通风槽3043内的气流均可流入换热风道302,以此提高对第一风道101内流出的气流的利用率,另外,在气流全部流经换热风道302的情况下,还能够提高制冰效率。
可选地,导风罩40可拆卸连接于固定部3041,且导风罩40与固定部3041的通风槽3043相适配。示例性地,导风罩40呈凹槽结构,以扩大进风风道301的流通面积,从而满足第一风道101的气流流入进风风道301的需求。
导风罩40的边缘延伸至通风口3042,即,导风罩40出风侧的边缘延伸至通风口3042边缘,或穿过通风口3042。导风罩40的出风侧的边缘与承接部3044的边缘对接,以保证进风风道301的气流均流入换热风道302,保证冷量,提高对冰盒组件303内的水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通风口3042对应承接部3044上方的冰盒组件303。自通风口3042流出的气流,部分直接流入换热风道302进行换热,另一部分先直接流向冰盒组件303的侧部,然后再沿冰盒组件303向下流动至换热风道302。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气流对冰盒组件303内的水的制冷效果。
导风罩40的边缘与承接部3044的边缘对接设置,即可以理解为,导风罩40的边缘与承接部3044的边缘相抵触,以避免气流自二者的连接处流出。
气流于换热风道302换热后,沿承接部3044继续向前方(冷冻门体20侧)流动,直至流动至冷冻门体20所在区域,作用于冷冻门体20所在区域,降低冷冻门体20所在区域的温度。如此,避免了因安装制冰装置30,导致影响制冰装置30水平对应的冷冻门体20所在区域的冷冻温度。
导风罩40的边缘与承接部3044的边缘可通过紧固件连接,以提高导风罩40与承接部3044连接处的稳定性及牢固度。
可选地,导风罩40包括:弯折部401,用以导风;其中,导风罩于弯折部401设有多个肋条402,以加强导风罩40的结构强度。
通过导风罩40的弯折部401,以在气流流入进风风道301后,进行导流,尤其使得气流通过通风口3042,流入换热风道302内。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导风罩40包括两个弯折部,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定义两个弯折部,分别为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其中,第一弯折部靠近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第二弯折部靠近进风风道301的出风口。
第一弯折部向进风风道301内弯折,一方面保证进风风道301的进风口呈喇叭状,另一方面,对进入风道内的气流形成一定的阻力,避免流速过快,影响换热效率。
第二弯折部向进风风道301外弯折,有助于保证气流自通风口3042顺畅的流入换热风道302。
导风罩于弯折部401设有多个肋条402,其中,肋条402位于弯折部401的凹陷区域,如此,能够加强弯折部40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肋条402的走向与气流的流向相一致,即自冰箱背部向前侧设置。
可选地,承接部3044的边缘向上弯折延伸构造形成导流部3045,以将换热风道302流出的气流向斜上方引流。
通过承接部3044的边缘向上弯折延伸构造形成导流部3045,导流部3045不仅可以将自换热风道302流出的气流向斜上方引流,而且还可以对换热风道302内的气流起到一定的阻力作用,避免气流过快地自换热风道302内流出,从而延长气流于换热风道302内的换热时间,进而提升气流与冰盒组件303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导流部3045的顶部边缘略高于冰盒组件303的底部所在平面。这样,能够使得导流部3045对自换热风道302流出的气流进行引流。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导向板50,设于冰盒组件303的顶部,导向板50包括前板501,前板501对应设置于导流部3045上方;其中,前板501构造有多个出风部502,以对自导流部3045流出的气流进行分流,以使气流均匀分布。
导向板50设于冰盒组件303的顶部,导向板50可用来遮盖冰盒组件303的敞口区域。其中,导向板50包括前板501,前板501位于冰盒组件303的前侧(即面向冷冻门体20的一侧)。前板501对应设置于导流部3045上方,这样,经导流部3045引流的气流流经前板501的出风部502,并通过出风部502分流,使得气流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冷冻箱体10内及冷冻门体20所在区域的温度均匀。
可选地,前板501竖向设置,且前板501的底部边缘与导流部3045的顶部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前板501竖向设置,在气流流经前板501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前板501与气流有过多的接触,从而使得气流携带剩余的冷量作用于冷冻箱体10及冷冻门体20。
通过前板501的底部边缘与导流部3045的顶部间隔预设距离,使得自导流部3045引流的气流可通过前板501与导流部3045之间的间隙流出,能够降低因前板501的设置对流出的气流的阻力,使得自导流部3045流出的气流流至冷冻门体20,对冷冻门体20所对应的区域进行降温冷却。
在实际应用中,前板501的底部边缘与导流部3045的顶部之间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进风风道301自上往下倾斜设置。
通过进风风道301自上往下倾斜设置,使得进风风道301内的气流能够利用重力作用,降低阻力,保证气流的流速,以便气流自制冰装置30吹出后,能够达到冷冻门体20,从而对冷冻门体20侧的食材进行过冷冻处理,避免因设置制冰装置30,而影响对应的冷冻门体20侧的温度。
可选地,进风风道301的流通面积大于换热风道302的流通面积。
第一风道101的气流进入进风风道301,通过进风风道301的流通面积大于换热风道302的流通面积,使得大量的气流储存在进风风道301,等待进入换热风道302,与冰盒组件303进行换热,如此,能够延长换热风道302内气流与冰盒组件303之间总的换热时间,提高冰盒组件303的换热效率,从而提升制冰装置30的制冰效率。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冻箱体,背部构造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以输送气流;
制冰装置,设于所述冷冻箱体内,构造有进风风道和换热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经所述进风风道,流入所述制冰装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处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吹出至所述冰箱的冷冻门体区域;
其中,气流自所述冰箱的背部向所述冰箱的冷冻门体侧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呈喇叭状,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伸入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内,且所述第一风道于所述进风风道内的位置可调,以适配不同类型的冷冻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装置包括:
冰盒组件,用以水相变形成冰块;
安装座,包括弯折设置的固定部和承接部,所述固定部的侧壁构造有一通风口,所述承接部用以安装所述冰盒组件,所述承接部与所述冰盒组件的底部围限出所述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通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固定部还构造有一通风槽,所述通风槽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通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流经所述通风槽,自所述通风口流入所述换热风道,以与所述冰盒组件内的水换热,使得所述冰盒组件内的水相变形成冰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罩,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下方,且与所述固定部的通风槽围限出所述进风风道;
其中,所述导风罩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通风口,且与所述承接部的边缘对接设置,以使流经所述通风槽的气流均经所述通风口流入所述换热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包括:
弯折部,用以导风;
其中,所述导风罩于所述弯折部设有多个肋条,以加强所述导风罩的结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的边缘向上弯折延伸构造形成导流部,以将所述换热风道流出的气流向斜上方引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板,设于所述冰盒组件的顶部,所述导向板包括前板,所述前板对应设置于所述导流部上方;
其中,所述前板构造有多个出风部,以对自所述导流部流出的气流进行分流,以使气流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板竖向设置,且所述前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导流部的顶部间隔预设距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风道自上往下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风道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换热风道的流通面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48417.3U CN219199627U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冰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48417.3U CN219199627U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冰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99627U true CN219199627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2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48417.3U Active CN219199627U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99627U (zh) |
-
2022
- 2022-11-04 CN CN202222948417.3U patent/CN2191996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25610B2 (en) | Refrigerator | |
US10101074B2 (en) | Ice maker air flow ribs | |
US6732537B1 (en) | Ice maker air delivery assembly | |
AU2018372734B2 (en) | Ice maker-integrated refrigerator | |
EP2474798A1 (en) | Refrigerator with an ice-making device | |
KR20160105218A (ko) | 냉장고 | |
CN110145913B (zh) | 一种冰箱 | |
CN103185447A (zh) | 冰箱 | |
CN109869968B (zh) | 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冰箱 | |
CN102692110A (zh) | 冰箱 | |
US6176099B1 (en) | Ice making assembly for refrigerator | |
CN107314602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540440A (zh) | 冷柜 | |
US10295240B2 (en) | Integral filter type ice maker for refriger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CN102692112A (zh) | 风道盖板组件和具有该风道盖板组件的冰箱 | |
CN219199627U (zh) | 冰箱 | |
JPH11173736A (ja) | 冷蔵庫 | |
CN218846621U (zh) | 风道盖板及制冷设备 | |
CN115585574A (zh) | 蒸发器组件及冷柜 | |
CN115585595A (zh) | 冷柜 | |
EP3699520B1 (en) |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 |
CN113357868B (zh) | 用于冰箱的制冷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 |
CN221858943U (zh) | 冰箱 | |
CN115435540B (zh) | 箱体内胆、箱体框架以及冰箱 | |
CN219810096U (zh) | 制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