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5606U - 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 - Google Patents

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5606U
CN219185606U CN202223354408.8U CN202223354408U CN219185606U CN 219185606 U CN219185606 U CN 219185606U CN 202223354408 U CN202223354408 U CN 202223354408U CN 219185606 U CN219185606 U CN 219185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ip
radio frequency
gland
support fram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44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孔旭
许二宁
曹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Aesthetics Shangha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Aesthetics Shangha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Aesthetics Shangha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Aesthetics Shangha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44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5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5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5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极射频电极头,单极射频电极头包括:外壳、电极件以及绝缘介质层。由于治疗部的表面边缘为弧形,即采用弧形的电极件,与传统的方形状的电极头相比,圆形状或椭圆形状的治疗部没有锐利角度,因此可以减轻电流在边缘处的集聚现象,从而优化电流分布,使得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射频美容仪使用过程中烫伤的风险。此外,由于在治疗部面向于第一开口的表面上设有介质层,所以治疗部的金属面并不直接接触到人体表面,而是通过介质层与人体表面接触,射频能量是通过金属电极与人体皮肤之间的等效电容耦合到皮肤中,从而可以减轻使用中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射频美容仪通过对皮肤施加频率为300kHz-300MHz的射频电磁场,利用射频电磁场在穿过皮肤组织时产生射频电流的热效应使真皮层胶原蛋白可逆变性,在愈合过程中刺激新的胶原蛋白形成,从而对皮肤产生提拉和紧致的效果。作为非侵入式技术,射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减少面部皱纹和改善松弛。
单极式射频技术因穿透深度更深,因此被应用于射频美容仪产品中,单极射频的正电极头接触治疗部位,而负极为一导电负极板,与人体的另一部位接触。单极射频能量从表皮由上至下向皮下辐射,射频能量穿透深度较深,有助于提升紧肤效果。
传统地,基于单极式射频技术的射频美容仪采用的正电极头通常为方形电极头,其优点在于使用射频美容仪进行盖章治疗时能较好地覆盖治疗部位,然而容易导致局部的皮肤温度过高,有一定的烫伤风险。此外,家用类的射频美容仪多采用金属电极直接接触皮肤的方式进行使用,在使用时射频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容易产生刺痛及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极射频电极头,所述单极射频电极头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开口;
电极件,所述电极件装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极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设置的治疗部以及与所述治疗部电性连接的导电连接部,与目标区域接触的所述治疗部的表面为平面或弧面,所述表面的边缘为弧形,所述导电连接部用于与主机设备电性连接;以及
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层至少覆盖于面向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治疗部的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部的表面面积为100mm2-200m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部的表面的边缘为圆形或椭圆形;和/或,所述弧形的曲率为0.005mm-1-0.05mm-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极射频电极头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电极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与所述治疗部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治疗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个相对表面;所述单极射频电极头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的压盖,所述第二连接部压紧于所述压盖与所述支撑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盖上设有卡扣,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接孔,所述压盖通过所述卡扣卡入到所述卡接孔内与所述支撑架固定相连;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还设有凸缘与挡块,所述压盖的盖沿与所述凸缘相互抵接;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从面向于所述压盖的所述支撑架的端面朝向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延伸,所述挡块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挡块还与远离于所述压盖的所述限位槽的一端相互抵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置相对的过线孔,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导线穿过所述过线孔与所述主机设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盖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主机设备插接配合的插接头;和/或,所述压盖上设有用于插设到所述主机设备的定位孔中的定位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介质层为印刷于所述电极件的外表面上,并在与所述主机设备电性连接的部位处形成有镂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极射频电极头还包括装饰层,所述装饰层连接于所述绝缘介质层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部位。
一种射频美容仪,所述射频美容仪包括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所述射频美容仪还包括主机设备,所述主机设备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电性连接。
上述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由于治疗部的表面边缘为弧形,即采用弧形的电极件,与传统的方形状的电极头相比,圆形状或椭圆形状的治疗部没有锐利角度,因此可以减轻电流在边缘处的集聚现象,从而优化电流分布,使得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射频美容仪使用过程中烫伤的风险。
此外,由于在治疗部面向于第一开口的表面上设有介质层,所以治疗部的金属面并不直接接触到人体表面,而是通过介质层与人体表面接触,射频能量是通过金属电极与人体皮肤之间的等效电容耦合到皮肤中,从而可以减轻使用中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极射频电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极射频电极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极射频电极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极件装设于支撑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传统的方形电极头与本实施例中的圆形电极头的电场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不同表面积的治疗部工作时皮下深度与射频能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治疗部的表面积和与人体接触时的阻抗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不同表面积的治疗部工作时温度与工作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治疗部对鸡肉进行加热试验在不同时间下的热成像示意图。
10、外壳;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凸缘;14、挡块;20、电极件;21、治疗部;22、导电连接部;221、第一连接部;222、第二连接部;30、支撑架;31、限位槽;40、压盖;41、卡扣;42、过线孔;43、插接头;44、定位柱;50、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射频美容仪进行盖章治疗时容易导致局部的皮肤温度过高,有一定的烫伤风险问题,经实用新型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电极头的形状为方形,在高频射频电流流入时因为趋肤效应容易导致电流集中于电极头外边缘及拐角处,使得激发出的射频电场不均匀,容易导致局部的皮肤温度过高,有一定的烫伤的风险。
基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通过电容式射频技术减轻使用中的不适感,并将电极头形状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从而优化电流分布,使得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减少美容仪使用过程中烫伤的风险。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极射频电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极射频电极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极射频电极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极射频电极头,单极射频电极头包括:外壳10、电极件20以及绝缘介质层(图中未示出)。外壳10设有第一开口11。电极件20装设于外壳10内,电极件20包括与第一开口11相对应设置的治疗部21以及与治疗部21电性连接的导电连接部22。与目标区域接触的治疗部21的表面为平面或弧面,表面的边缘为弧形,导电连接部22用于与主机设备(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绝缘介质层至少覆盖于面向于第一开口11的治疗部21的表面上。具体而言,该绝缘介质层为覆盖于治疗部21表面上的介质薄膜,用于防止治疗部21直接与皮肤相互接触而导致烫伤。
具体而言,治疗部21的表面的边缘为圆形或椭圆形。需要说明的是,“圆形”、“椭圆形”并非数学意义上严格的“圆形”和“椭圆形”,而是肉眼观察大致“圆形”和“椭圆形”即可。
上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工作时,主机设备的高频射频电流通过导电连接部22输入至治疗部21,由治疗部21面向于第一开口11的表面与人体皮肤相互接触起到治疗作用。其中,由于治疗部21的表面的边缘为弧形,即采用弧形的电极头,与传统的方形状的电极头相比,弧形状的治疗部21没有锐利角度,因此可以减轻电流在边缘处的集聚现象,从而优化电流分布,使得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射频美容仪使用过程中烫伤的风险。
此外,由于在治疗部21面向于第一开口11的表面上设有绝缘介质层,所以治疗部21的金属面并不直接接触到人体表面,而是通过绝缘介质层与人体表面接触,射频能量是通过金属电极与人体皮肤之间的等效电容耦合到皮肤中,从而可以减轻使用中的不适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治疗部21的表面面积为100mm2-200mm2。如此,经研究发现,该面积的大小较为合适,能保证射频能量合适,实现对皮肤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弧形的曲率为0.005mm-1-0.05mm-1。具体而言,弧形的曲率设置为0.01mm-1-0.02mm-1。如此,经研究发现,弧形的曲率设置在该范围时,弧形状的治疗部21没有锐利角度,因此可以减轻电流在边缘处的集聚现象,从而优化电流分布,使得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射频美容仪使用过程中烫伤的风险。
请参阅图2至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极件20装设于支撑架30上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单极射频电极头还包括支撑架30。支撑架30设于外壳10的内部,电极件20与支撑架30相连。如此,支撑架30对电极件20起到支撑作用,使电极件20的治疗部21以预设力度作用于皮肤而不会发生变形。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还包括与第一开口11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12。导电连接部22包括与治疗部21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1以及与第一连接部221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22。治疗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2分别抵接于支撑架30的两个相对表面。单极射频电极头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开口12处、并与支撑架30相连的压盖40,第二连接部222压紧于压盖40与支撑架30之间。如此,一方面,打开压盖40后,能便于将内部的支撑架30与电极件20向外取出;另一方面,装上压盖40后,压盖40与支撑架30背离于治疗部21的表面相互抵接,并使第二连接部222压紧于支撑架30上,从而能实现电极件20稳固地装设于支撑架30上。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压盖40上设有卡扣41,支撑架30上设有与卡扣41卡接配合的卡接孔,压盖40通过卡扣41卡入到卡接孔内与支撑架30固定相连。此外,外壳10的内壁上还设有凸缘13与挡块14,压盖40的盖沿与凸缘13相互抵接,以保证压盖40稳固地设置于外壳10的第二开口12处。此外,支撑架30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31,限位槽31从面向于压盖40的支撑架30的端面朝向支撑架30的另一端延伸,挡块14设置于限位槽31内,挡块14还与远离于压盖40的限位槽31的一端相互抵接配合。如此,能实现支撑架30、压盖40与电极件20三者稳固地装设于外壳10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该“卡扣41”可以为“压盖40的一部分”,即“卡扣41”与“压盖4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压盖4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卡扣41”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压盖4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需要说明的是,该“挡块14”可以为“外壳10的一部分”,即“挡块14”与“外壳1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外壳1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挡块14”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外壳1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盖40上设有与第二连接部222位置相对的过线孔42,第二连接部222通过导线穿过过线孔42与主机设备电性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导电连接部2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满足与主机设备的电性连接的要求。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导电连接部22的数量例如为四个,四个导电连接部22环绕治疗部21等间隔设置。具体工作时,电极件20的其中两个导电连接部22用于与主机设备的接头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2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压盖40上设有用于与主机设备插接配合的插接头43。
请参阅图2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压盖40上设有用于插设到主机设备的定位孔中的定位柱44。
请参阅图2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介质层为印刷于电极件20的外表面上,并在与主机设备电性连接的部位处形成有镂空口(图中未示出),镂空口能使得第二连接部222通过导线穿过过线孔42与主机设备电性连接。可选地,绝缘介质层与电极件20组合形成的结构为柔性电路板,换言之,按照柔性电路板的生产加工工艺来生产制造电极件20与绝缘介质层,能保证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极射频电极头还包括装饰层50。装饰层50连接于绝缘介质层上对应于第一开口11的部位。如此,装饰层50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能对绝缘介质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绝缘介质层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而影响产品性能。具体而言,装饰层50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绝缘介质层上,此外还可以是采用其它方式设置于绝缘介质层上。
可选地,装饰层50包括但不限于为装饰膜。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射频美容仪,射频美容仪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射频美容仪还包括主机设备,主机设备与导电连接部22电性连接。
上述的射频美容仪,工作时,主机设备的高频射频电流通过导电连接部22输入至治疗部21,由治疗部21面向于第一开口11的表面与人体皮肤相互接触起到治疗作用。其中,由于治疗部21的表面的边缘为弧形,即采用弧形的电极头,与传统的方形状的电极头相比,弧形状的治疗部21没有锐利角度,因此可以减轻电流在边缘处的集聚现象,从而优化电流分布,使得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射频美容仪使用过程中烫伤的风险。
此外,由于在治疗部21面向于第一开口11的表面上设有介质层,所以治疗部21的金属面并不直接接触到人体表面,而是通过介质层与人体表面接触,射频能量是通过金属电极与人体皮肤之间的等效电容耦合到皮肤中,从而可以减轻使用中的不适感。
请参阅图5,图5中比较了传统技术中单极式射频技术的射频美容仪采用的治疗部21为方形状(也叫方形电极头),与本实施例中的单极式射频技术的射频美容仪采用的治疗部21(也叫圆形电极头)的电场分布情况,其中箭头线为电场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与使用方形电极头相比,使用圆形电极头有效降低了方形电极头情况下电场强度在边缘直角处的局部较大值,有效降低了电场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此,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圆形电极头,能保证皮肤温度不至于过高,以及能避免出现烫伤。
经研究发现,圆形电极头的表面面积尺寸不同时,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差异:一方面差异在于射频能量在组织内的衰减速度或穿透深度,如图6所示,圆形电极头的表面面积越大时射频能量衰减越慢,射频能量在组织内穿透深度越深。另一方面差异在于圆形电极头和人体接触的综合阻抗和圆形电极头的面积尺寸相关,如图7所示,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治疗效果,需要保证足够的射频功率密度或电流密度,因此圆形电极头尺寸不宜选择过大,太大导致电流密度减小;太小会造成阻抗较大,电路的阻抗匹配设计模块较难实现。因此需要在阻抗匹配和电流密度之间选择适当的平衡,因此实际应用中电极片面积选取非常重要。基于此,当射频功率足够和阻抗匹配模块可以实现时,选择较大面积的射频电极,可以同时实现较大区域以及更深的治疗深度。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治疗部21的表面面积选择为100mm2-200mm2
当然,治疗部21的表面面积还可以选择为100mm2-200mm2以外的其它任意数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经研究还发现,射频能量传递到皮肤表面,倾向于通过阻抗最小的路径,因此选择性优先通过胶原纤维框架传导。在真皮层,胶原纤维框架被选择性加热,使部分胶原蛋白纤维优先发生挛缩、变性。10%-30%的皮下组织由胶原纤维蛋白构成,其在脂肪小室之间形成一个交错的结缔组织网络。被胶原纤维所分隔的脂肪小室间接受热后,脂肪细胞释放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代谢,使脂肪细胞收缩,从而进一步促进皮肤组织的收紧,产生快速地紧致和提拉肌肤的效果。其中,表皮和真皮的总厚度约2mm~3mm,皮下组织总厚度约3mm~7mm。
进一步比较双极射频电极头与单极射频电极头,传统的双极射频电极头包含两个电极,电流在两个电极之间流动,穿透深度约为两个电极之间距离的一半。因此这种结构限制其穿透深度最大约为4mm。本实施例中的单极射频电极头,也即圆形电极头,通过治疗部21发射电流作用于靶组织,最终到达操作者手握设备的负极板位置,两者之间产生电流回路,具有更高的穿透性,穿透深度>4mm,更有助于促进皮下组织范围内的胶原蛋白形成。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定射频功率为24W,共制备2个不同表面积的圆形电极头,分别记为:直径为14mm(面积=154mm2)的电极1(又称为圆形电极头),以及直径为20mm(面积=314mm2)的电极2(又称为圆形电极头)。由图6可以估计,在皮肤4mm深度时,电极1和电极2的理论射频能量均应该在200J以上,且两者差异不显著。因此认为,电极1和电极2均可以达到刺激胶原蛋白新生的目的。
进一步地,对于电极1和电极2,分别进行阻抗匹配,在人体面部进行滑动治疗,对比不同电极面积下的皮肤升温效果,结果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电极1的升温速率高于电极2(在治疗1min内,电极1的升温速率为0.15℃/s,电极2的升温速率为0.11℃/s)。分析原因是,射频功率一定时,电极面积越大,电流密度越低,体现在皮肤上的升温速率越慢。38℃~45℃开始发生的胶原蛋白热收缩和60℃左右时开始发生的胶原蛋白热变性,均能对疗效产生影响。临床研究和动物研究表明,皮下温度为65℃~68℃、皮肤表面温度为38℃~45℃时,可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为进一步验证电极2的加热均匀性,使用鸡肉进行加热试验,热成像示意图如图9所示。治疗前,鸡肉的温度为22℃左右。治疗20秒后,治疗头处鸡肉均匀升温到30℃左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治疗头处鸡肉进一步升温到43℃左右。从图9中可以看到,加热区域温度较均匀。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极射频电极头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开口;
电极件,所述电极件装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极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设置的治疗部以及与所述治疗部电性连接的导电连接部,与目标区域接触的所述治疗部的表面为平面或弧面,所述表面的边缘为弧形,所述导电连接部用于与主机设备电性连接;以及
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层至少覆盖于面向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治疗部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部的表面面积为100mm2-200m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部的表面的边缘为圆形或椭圆形;和/或,所述弧形的曲率为0.005mm-1-0.05mm-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极射频电极头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电极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与所述治疗部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治疗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个相对表面;所述单极射频电极头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的压盖,所述第二连接部压紧于所述压盖与所述支撑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上设有卡扣,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接孔,所述压盖通过所述卡扣卡入到所述卡接孔内与所述支撑架固定相连;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还设有凸缘与挡块,所述压盖的盖沿与所述凸缘相互抵接;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从面向于所述压盖的所述支撑架的端面朝向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延伸,所述挡块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挡块还与远离于所述压盖的所述限位槽的一端相互抵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置相对的过线孔,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导线穿过所述过线孔与所述主机设备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主机设备插接配合的插接头;和/或,所述压盖上设有用于插设到所述主机设备的定位孔中的定位柱。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为印刷于所述电极件的外表面上,并在与所述主机设备电性连接的部位处形成有镂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极射频电极头还包括装饰层,所述装饰层连接于所述绝缘介质层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部位。
11.一种射频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美容仪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单极射频电极头,所述射频美容仪还包括主机设备,所述主机设备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电性连接。
CN202223354408.8U 2022-12-14 2022-12-14 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 Active CN219185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4408.8U CN219185606U (zh) 2022-12-14 2022-12-14 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4408.8U CN219185606U (zh) 2022-12-14 2022-12-14 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5606U true CN219185606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2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4408.8U Active CN219185606U (zh) 2022-12-14 2022-12-14 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5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3581B1 (ko) 전기 피부 미용기
JP5908977B2 (ja) ラ−効果またはラプラス−効果による皮膚改善装置及び方法
KR100856736B1 (ko) 전기 침술기 및 전기 침술 시스템
US20190192216A1 (en) Bipolar electrode probe
KR20210010391A (ko) 전류 인가용 니들 팁, 핸드피스 및 피부 처치 장치
CN220142442U (zh) 柔性电极片和治疗仪
KR102048384B1 (ko) 유체를 이용한 피부 미용 치료용 rf 전극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피부 미용 치료용 핸드피스
CN219185606U (zh) 射频美容仪及单极射频电极头
CN215839437U (zh) 一种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
CN212700092U (zh) 带有按摩功能的美容仪
KR20130106019A (ko) 피부 개선 장치
US20230201572A1 (en) Conductive spacer in an electrode assembly of an electrical treatment apparatus
CN117180625A (zh) 柔性电极片和治疗仪
KR20130106017A (ko) 피부 개선 장치
KR101297791B1 (ko) 피부미용장치의 팁 구조
US20220143421A1 (en) Cosmetic Instrument of Honeycomb Lattice Structure
US9889297B2 (en) Reduction of RF electrode edge effect
CN211024830U (zh) 一种综合射频光子美容仪
KR20110115245A (ko) 고주파를 이용한 피부시술장치
CN209074870U (zh) 一种射频治疗装置
KR102612435B1 (ko) 피부 시술용 주사장치
CN213158929U (zh) 一种微针构件和微针射频治疗头
JPH0489068A (ja) 高周波美容装置
CN219166624U (zh) 一种医用电针
CN213588474U (zh) 一种一次性微波消融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