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4562U - 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4562U
CN219184562U CN202222721885.7U CN202222721885U CN219184562U CN 219184562 U CN219184562 U CN 219184562U CN 202222721885 U CN202222721885 U CN 202222721885U CN 219184562 U CN219184562 U CN 219184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region
average value
tension
elastic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18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run Quanzhou Sanitary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run Quanzhou Sanitar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run Quanzhou Sanitar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run Quanzhou Sanitar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218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4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4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4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无纺布,其为一层合体,所述层合体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解决了现有弹性无纺布在舒适性方面无法给出具体限定,造成舒适的稳定性不好的技术问题。基于此,还提出一种带有弹性无纺布的吸收物品,用于解决吸收物品穿戴时要不舒适性稳定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中,特别是拉拉裤产品中,腰围部件通常都采用上下两层无纺布夹持多个弹性橡筋的方式进行设置,如中国专利号:CN202121462723.5公开的一种弹性腰围无纺布,包括上层弹性无纺布、下层弹性无纺布以及夹设在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由为100-400根橡筋排布在同一平面组成,所述橡筋的直径为10d-200d之间,所述上层弹性无纺布、下层弹性无纺布与弹性元件复合后的拉伸倍率为1-5倍之间的任意数值;将复合后的材料拉伸两倍,单根橡筋压强为9.5-750N/m2之间的任意数值;复合后的材料透气率为480-2600cc/cm2/sec之间的任意数值。其解决了现有的弹性腰围材料欠缺舒适性的问题。
现有的弹性腰围的弹性橡筋的设置往往是具有较大的间距,间距通常设置在2mm至3mm的区间,而弹性橡筋的直径通常是在0.1mm至0.5mm。虽然,已经有许多吸收物品在腰围部分将弹性橡筋的间距缩小、弹性橡筋的直径缩小、弹性橡筋的数量增加,但是并没有一个较为有效的标准设置,对于弹性橡筋与间距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没有较为准确的限制,而且也存在穿着舒适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弹性无纺布,其解决了现有弹性无纺布在舒适性方面无法给出具体限定,造成舒适的稳定性不好的技术问题。基于此,还提出一种带有弹性无纺布的吸收物品,用于解决吸收物品穿戴时要不舒适性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弹性无纺布,其为一层合体,所述层合体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11-50条,或者51-100条,或者101-200条,或者201-400条。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橡筋的直径为0.01mm至0.3mm。
进一步的,所述层合体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所述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中分别至少设置有五条以上的弹性橡筋,当层合体拉伸至平直时,上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和大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大于或小于中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上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大于中区域与下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
进一步的,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或者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下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或者下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中区域包括上弹性过渡区、下弹性过渡区,所述上弹性过渡区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上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且大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所述下弹性过渡区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
进一步的,所述中区域还包括位于上弹性过渡区与下弹性过渡区之间的中弹性过渡区,所述中弹性过渡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下弹性过渡区的弹性拉力。
进一步的,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的宽度比值为1:(1~5):(1~2)。
一种吸收物品,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沿纵向方向分别具有前腰区、裆区、后腰区,所述后腰区的左右两侧与前腰区紧固相连,或者所述后腰区的左右两侧与前腰区可拆卸重复连接,所述前腰区和/或后腰区包括层合体,所述层合体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弹性无纺布,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这样可以给定一个较好的弹性橡筋的分布状态,使得这种弹性无纺布在使用时,特别是在应用于吸收制品时,在腰围部分会具有较好的舒适性。而且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确定选择对应的透气面积占比,从而实现不同性能下的透气性的需求,而且当透气面积占比较低时,可以通过打孔的方式来实现透气性能的增加。其实现了对于舒适性与透气性的协调问题,并侧重于舒适性。
另外,各弹性橡筋是分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均布的,另外一种是根据人体的曲线设置成不同的间距分布。
弹性无纺布分配为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并具体限定了上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和大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大于中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上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大于中区域与下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上区域可以实现有效的锁紧目的,并通过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的增大,来减少勒痕的产生。而下区域主要起到紧贴的目的,其减少了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减少了分布密度。而中区域主要起到稳定的目的,其一是保证弹性腰围形状的稳定,减少折皱,其二是保证透气性能的稳定,提供更好的透气效果,其三是保证包覆性能的稳定,实现一定程度的紧贴感,但又不会产生勒感。
本方案中,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的弹性橡筋数量均应大于5条,较佳的数量范围应该在20:20:10,并通过各区域宽度的不同,来实现密度的不同,通过弹性橡筋粗细的调节来实现弹性大小的调节。而对于各弹性橡筋的长度,应尽量保持在一个数值上下偏移,不宜有较大差距,从而保证形成弹性腰围后整体保持较好的外观造型。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这样可以有效保障上区域拉力的均匀性,可以有效保证上区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外观的均匀性。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减小,这样也可以有效保证上区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外观的均匀性。下区域的具体设置与上区域的功能效果是相似的。通过上弹性过渡区、下弹性过渡区的设置,可以避免因为弹性拉力变化太大而导致连接部位产生较大折皱,使得穿戴产生不舒适感,或者使得外观形成较大鼓包等不良状态。通过设置,可以形成弹性拉力的平缓过渡。并且设置了中弹性过渡区,可以实现更好的平缓过渡。中弹性过渡区的宽度≥下弹性过渡区的宽度≥上弹性过渡区的宽度,且比值为(1~5):(1~2):1,这样可以实现更好的弹性分布效果。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的宽度比值为1:(1~5):(1~2),这样可以实现更好的弹性分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弹性腰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弹性腰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弹性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种弹性腰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拉拉裤式的吸收物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尿片式的吸收物品的结构示意图。
1、层合体;2、上层无纺布;3、下层无纺布;4、弹性橡筋;11、上区域;12、中区域;13、下区域;121、上弹性过渡区;122、中弹性过渡区;123、下弹性过渡区;5、面层无纺布;51、折叠部;52、开口部;53、侧紧固部;54、连接点;61、前腰区;62、裆区;63、后腰区;7、热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无纺布,其为一层合体,所述层合体1包括上层无纺布2、下层无纺布3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4,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
当D的取值为0.08mm、L的取值为1.25mm时,透气面积占比为93.6%。当D的取值为0.05mm、L的取值为1mm时,透气面积占比为95%,这种属于透气面积占比大于90%的,其具有较好的透气效果,也具备有较好的穿戴舒适性。
当D的取值为0.15mm、L的取值为0.5mm时,透气面积占比为70%,当D的取值为0.1mm、L的取值为0.4mm时,透气面积占比为75%,当D的取值为0.1mm、L的取值为0.2mm时,透气面积占比为50%,这种属于透气面积占比大于90%的,其具备有更好的穿戴舒适性,但是透气性能相对会差一些,这时候,可以通过采用透气性能更好的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来改善,或者在不具备弹性橡筋的部位上进行打孔来实现其透气性能的增加。
上述弹性橡筋的数量可以更加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以为11-50条,或者51-100条,或者101-200条,或者201-400条。上述弹性橡筋的直径可以为0.01mm、0.02mm、0.05mm、0.08mm、0.1mm、0.2mm、0.3mm,当然还可以更加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他数值。
所述层合体1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上区域11、中区域12、下区域13,所述上区域11、中区域12、下区域13中分别至少设置有五条以上的弹性橡筋4,当层合体1拉伸至平直时,上区域11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和大于下区域13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下区域13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大于中区域12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上区域11中的弹性橡筋4的分布密度大于中区域12与下区域13中的弹性橡筋4的分布密度。
这里的弹性橡筋的设置与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是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状态,如采用涂胶的方式粘设,涂胶可以采用间隔涂胶,如采用热熔黏合的方式在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形成多个固定部位,或者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实现固定,热熔黏合可以是超声波黏合,也可以是热压辊黏合。当然,由于弹性橡筋的密度相对于普通的纸尿裤、拉拉裤是较为密集的,也可以采用整体黏合的方式,使得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形成黏合,但是有弹性橡筋的部位,由于厚度加大,黏合的效果是较差的,这样当层合体收缩之后,弹性橡筋存在的部位就会脱离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从而在该部位形成一个通道式的存在。当沿层合体伸缩方向的两端进行热压固定后,就可以形成片状的多橡筋弹性无纺布。
上区域11中的各弹性橡筋4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所述下区域13中的各弹性橡筋4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或者上区域11中的各弹性橡筋4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下区域13中的各弹性橡筋4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增大。
所述中区域12包括上弹性过渡区121、下弹性过渡区123,所述上弹性过渡区121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上区域11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且大于下区域13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所述下弹性过渡区123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下区域13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所述中区域12还包括位于上弹性过渡区121与下弹性过渡区123之间的中弹性过渡区122,所述中弹性过渡区122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下弹性过渡区123的弹性拉力。
中弹性过渡区122的宽度K≥下弹性过渡区123的宽度L≥上弹性过渡区121的宽度J,且比值为(1~5):(1~2):1,具体的,本实施例可以选择4:2.5:1。上区域11的宽度A、中区域12的宽度C、下区域13的宽度B比值为1:(1~5):(1~2),具体的,本实施例可以选择1:2:1.2。所述弹性橡筋4的粗细为51d~201d,当然,弹性橡筋的粗细实际上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的,可以在20d~1000d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所述弹性橡筋4的数量为21~1000条,在可供分布的范围内,弹性橡筋的数量越多,对于弹性无纺布的舒适性是会提高的,但是需要弹性橡筋的细度越细,这样会会增加成本,所以在适应的宽度范围内,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约60条弹性橡筋,其中,上区域的弹性橡筋约21条,下区域的弹性橡筋约16条,上弹性过渡区约6条,中弹性过渡区约6条,下弹性过渡区约11条。
再参考图3、图4,基于上述的多橡筋弹性无纺布,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弹性腰围,包括多橡筋弹性无纺布及面层无纺布5,所述面层无纺布5通过折叠包覆于多橡筋弹性无纺布内侧面与外侧面,并形成折叠部51与开口部52,所述多橡筋弹性无纺布伸缩方向的两侧与面层无纺布5紧固连接形成侧紧固部53,所述多橡筋弹性无纺布的外侧面与面层无纺布5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点54紧固连接。
其中,侧紧固部53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形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实现稳固连接的方式形成。连接点54采用热压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形成。
上述的实施例,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大于中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但是,也可以设定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中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这样可以设置成由上区域至下区域呈现弹性拉力平均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且,还可以通过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来实现适应性的配合调节,如图5、图6所示,从上区域至下区域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是逐渐降低的。这样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实现拉拉裤或尿片式纸尿裤在穿着时的舒适性,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实现更好的紧贴效果。
当然,还可以设定其他的橡筋布设方式、分布密度来与本方案中限定的弹性拉力分布配合,从而实现较好的穿戴效果。
再参考图7,基于上述的弹性无纺布,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收物品,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沿纵向方向分别具有前腰区61、裆区62、后腰区63,所述后腰区63的左右两侧与前腰区61紧固相连,所述前腰区61和/或后腰区63包括层合体1。其中层合体是可以直接作为腰围来使用的,也即层合体可以直接构成前腰区或后腰区。当然,层合体也是可以如图3、图4所示,夹持于两层以上的无纺布中,从而构成前腰区与后腰区。这一种吸收物品,可以适当地加大前腰区、后腰区沿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使得弹性橡筋覆盖的范围加大,从而有效提升穿戴的舒适性。
再参考图8,在图7的基础之上,所述后腰区63的左右两侧与前腰区61可拆卸重复连接,形成尿片式纸尿裤。其中,对于后腰区内的层合体1,采用了超声波焊接或热辊压粘合的方式,形成了多个热压部7,从而实现间断性的粘合。在这种粘合中,还可以对粘合的具体部位进行调整,其中对具有弹性橡筋的部位可以采取无粘合,这样既可以限定弹性橡筋沿吸收物品的长度方向的位移,也可以不限定弹性橡筋沿垂直于吸收物品的长度方向的拉伸。也可以采取弱粘合,这样,当拉伸度较小时,弱粘合变为无粘合的概率较小,释放的弹性拉力也较少,当拉伸度较大时,若粘合变成五粘合的概率较大,释放的弹性拉力也较大。
同样的,可以设置成由上区域至下区域呈现弹性拉力平均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且,还可以通过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来实现适应性的配合调节,如图5、图6所示,从上区域至下区域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是逐渐降低的。这样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实现拉拉裤或尿片式纸尿裤在穿着时的舒适性,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实现更好的紧贴效果。
当然,还可以设定其他的橡筋布设方式、分布密度来与本方案中限定的弹性拉力分布配合,从而实现较好的穿戴效果。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弹性无纺布,其为一层合体,所述层合体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11-50条,或者51-100条,或者101-200条,或者201-400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筋的直径为0.01mm至0.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合体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所述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中分别至少设置有五条以上的弹性橡筋,当层合体拉伸至平直时,上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和大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大于或小于中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上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大于中区域与下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或者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下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或者下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中区域包括上弹性过渡区、下弹性过渡区,所述上弹性过渡区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上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且大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所述下弹性过渡区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区域还包括位于上弹性过渡区与下弹性过渡区之间的中弹性过渡区,所述中弹性过渡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下弹性过渡区的弹性拉力。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的宽度比值为1:(1~5):(1~2)。
10.一种吸收物品,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沿纵向方向分别具有前腰区、裆区、后腰区,所述后腰区的左右两侧与前腰区紧固相连,或者所述后腰区的左右两侧与前腰区可拆卸重复连接,所述前腰区和/或后腰区包括层合体,所述层合体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
CN202222721885.7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Active CN219184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1885.7U CN219184562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1885.7U CN219184562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4562U true CN219184562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7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1885.7U Active CN219184562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4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1138B2 (en)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CN101484308B (zh) 片状部件、含有高密度区域的片材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片状部件的一次性尿布
CN100569202C (zh) 用于制造一次性尿布的方法
KR100199512B1 (ko) 흡수체제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865963B2 (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visible indicia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1977579B (zh) 固定带、具有该固定带的一次性尿布及其制造方法
HU213520B (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resilient center
WO1997031601A1 (en) A liquid permeable surface material for an absorbent article, and a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CN113017991A (zh) 一种新型弹性腰围无纺布及其成型工艺
JP5464883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13190609U (zh) 一种透气性弹性膜腰围
JP2013188379A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9184562U (zh) 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JP2005170047A (ja) 特に弾性的なおむつ用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ITMI990294A1 (it) Pannolino usa e getta del tipo a mutandina ed apparechiatura e metodoper la sua fabbricazione
JP2017159011A (ja) おむつ
CN219184561U (zh) 一种多橡筋弹性无纺布及弹性腰围
CN219184563U (zh) 一种新型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CN113827405A (zh) 防勒透气型腰围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舒适型卫生用品
CN214018138U (zh) 一种新型安心裤
JP2012050550A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2957179B (zh) 一种裙式吸收物品
CN209864334U (zh) 一种可调节大小的高分子纸尿裤
CN213993943U (zh) 一种新型弹性腰围无纺布
CN221012019U (zh) 一次性短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