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0692U -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80692U CN219180692U CN202320223144.8U CN202320223144U CN219180692U CN 219180692 U CN219180692 U CN 219180692U CN 202320223144 U CN202320223144 U CN 202320223144U CN 219180692 U CN219180692 U CN 2191806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battery module
- plate
- end plate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电池组件包括: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及换热板,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换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之间以实现所述换热板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或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热交换。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通过将第一电池模组固定连接在车身上,使得第一电池模组的重量由车身承受,避免换热板承受重量过重而变形甚至失效影响电池组件的热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TC动力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CTC动力电池一般使用电池托盘将电池组件固定在车身底部,电池托盘承受电池组件的电芯重量,现有技术中,双层刀片电池的换热板置于上下层电池组之间,换热板需要承受上层刀片电池的重量,会导致换热板变形甚至失效,影响动力电池的热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通过将第一电池模组固定连接在车身上,使得第一电池模组的重量由车身承受,避免换热板承受重量过重而变形甚至失效影响电池组件的热管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包括: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及换热板,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换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之间以所述换热板实现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或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通过将间隔设置在电池组件厚度方向的第一电池模组及第二电池模组分别固定连接在车身上,使得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的重力均由车身承受,进而避免换热板承受第一电池模组的重力,从而避免换热板由于受到过大的重量而变形甚至失效,避免影响电池组件的热管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背离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一侧与车身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和/或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车身之间设置通过紧固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底板及第一电芯,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一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的同侧一端,所述第一电芯构造为多个且容置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并支撑于所述第一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电芯的顶面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连接,所述第一顶板与车身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的同侧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电池托盘,所述电池托盘与车身连接且所述电池托盘的至少部分与车身间隔以形成模组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分别收容于所述模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电池模组支撑于所述电池托盘上并通过所述电池托盘与车身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组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或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粘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托盘包括托盘底板及托盘侧板,所述托盘侧板设置于所述托盘底板的外周并朝向车身同一侧延伸,以形成所述模组容纳腔;所述托盘侧板的自由端与车身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板内部形成有换热流道,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托盘侧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件,因此该车辆的动力电池散热效果好,同时车辆在外界温度过低时冷启动效果好。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通过将第一电池模组固定在车身上使得第一电池模组的重量由车身和/或车身梁承受,避免换热板承受第一电池模组的重力,进而避免换热板由于受到过大的重量而变形甚至失效,从而避免影响电池组件的热管理;第二电池模组设置在电池托盘底部,电池托盘与车身连接,使得第二电池模组的重量由车身承受,避免换热板承受第二电池模组的拉力,从而避免换热板由于受到过大的拉力而变形甚至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圈示A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的外观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图5中圈示B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池组件;
1、第一电池模组;11、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第一底板;14、第一电芯;15、第一顶板;
2、第二电池模组;21、第二顶板;22、第三端板;23、第四端板;24、第二电芯;
3、车身;31、车身梁;
4、换热板;41、进水管;42、出水管;
5、电池托盘;51、托盘底板;52、托盘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CTC动力电池一般使用电池托盘将电池组件固定在车身底部,电池托盘承受电池组件的电芯重量,现有技术中,双层刀片电池的换热板置于上下层电池组之间,换热板需要承受上层刀片电池的重量,会导致换热板变形甚至失效,影响动力电池的热管理。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包括:第一电池模组1、第二电池模组2及换热板4,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在第一电池模组1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分别与车身3连接,换热板4设置于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之间以实现换热板4与第一电池模组1和/或第二电池模组2的热交换。具体地,换热板4可以和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同时热交换,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沿第一电池模组1的厚度方向堆叠设置,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分别固定连接在车身3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池模组1具有沿长度、宽度和厚度三个方向的尺寸,厚度方向的尺寸为上述三个方向的尺寸值中的最小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4可以通过导热胶设置于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之间,且换热板4的顶面与底面分别与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的电芯抵接,以实现对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的换热,实现对电池组件100的热管理。电池组件100为车辆提供电力时,为避免电池组件100过热,换热板4以对第一电池模组1及第二电池模组2进行降温处理;当外界环境温度过低时,换热板4对第一电池模组1及第二电池模组2进行预热,以保证车辆正常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4可以和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之一进行热交换。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均设置有正极端及负极端,第一电池模组1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电连接件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池模组1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连接件与第二电池模组2的正极端连接,第二电池模组2的负极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可以构造为配电箱,第一电池模块1与第二电池模块2串联以增强电池组件100的电压,以通过配电箱对电池组件100的电能进行合理分配,避免电池组件100直接与用电器械连接,从而避免用电器械因两端的电压过高而损坏。
在组装电池组件100时,可以先将第一电池模组1固定连接在车身3的底部,再将换热板4设置在第一电池模组1的下方并使得换热板4的顶面第一电池模组1的电芯抵接,最后将第二电池模组2固定在换热板4的下方并使得第二电池模组2的电芯与换热板4的底面抵接,第一电池模组1及第二电池模组2与换热板4的抵接处均设置有导热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通过将间隔设置在电池组件100厚度方向的第一电池模组1及第二电池模组2分别固定连接在车身3上,使得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的重力均由车身3承受,进而避免换热板4承受第一电池模组1的重力,从而避免换热板4由于受到过大的重量而变形甚至失效,避免影响电池组件100的热管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及图5所示,第一电池模组1背离第二电池模组2的一侧与车身3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和/或第一电池模组1与车身3之间设置通过紧固件连接。具体地,第一电池模组1具有顶面及底面,第一电池模组1的底面与换热板4抵接,其顶面与车身3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和/或第一电池模组1与车身3之间设置通过紧固件连接,以将第一电池模组1固定在车身3上,由车身3承受第一电池模组1的重量,避免换热板4承受过大的重量。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可以是固定胶等,第一电池模组1通过固定胶粘接在车身3上,以使得第一电池模组1的重量由车身3承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可以是螺杆等,车身3设置有固定孔,第一电池模组1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螺纹孔,螺杆穿过固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第一电池模组1固定在车身3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1通过固定胶固定在车身3上后,可以再通过螺杆穿过车身3的固定孔与第一电池模组1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第一电池模组1与车身3固定,以使第一电池模组1与车身3的连接更为稳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电池模组1包括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第一底板13及第一电芯14,第一端板11与第二端板12间隔设置,第一端板11与第二端板12分别与车身3连接,第一底板13连接于第一端板11与第二端板12的同侧一端,第一电芯14构造为多个且容置于第一端板11与第二端板12之间并支撑于第一底板13上。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1包括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第一底板13及多个第一电芯14,多个第一电芯14堆叠设置,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分别与位于两侧的第一电芯14连接固定,同时第一端板11与第二端板12的底面均与第一底板13固定连接,以形成适于容纳多个第一电芯14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一底板13构造为第一安装空间的底壁,使得第一底板13可以承受多个第一电芯14的重量,多个第一电芯14可以通过导热胶设置于第一底板13的顶面,第一底板13将多个第一电芯14的重量分配给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接着第一端板11与第二端板12的顶面可以与车身3固定连接,以将多个第一电芯14的重量传递至车身3。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与堆叠设置的第一电芯14连接固定可以在防止第一电芯14受热膨胀发生形变的同时,将第一底板13承受的重量传递至车身3,避免第一电池模组1对换热板4造成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均与车身梁31连接,以使得多个第一电芯14的重量通过第一底板13传递至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最终传递至车身梁3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电池模组1还包括第一顶板15,第一顶板15设置于多个第一电芯14的顶面并分别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连接,第一顶板15与车身3固定连接。具体地,多个第一电芯14设置于第一底板13的顶面后,将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分别置于多个第一电芯14的两侧并将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的底面与第一底板13固定,最后将第一顶板15与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的顶面固定连接。以通过上述方式将多个第一电芯14构造为一个完整的第一电池模组1,安装电池组件100时,只需将第一顶板15固定连接在车身3的底部即可完成对第一电池模组1的安装,安装更便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端板11与第二端板12的同侧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一底板13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的底面均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一底板13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对应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以快速将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与第一底板13固定,使得第一电池模组1的组装更为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配置为螺纹孔,第二配合部配置为通孔,螺杆穿过第一底板13的通孔分别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分别与第一底板13固定连接,提高了第一电池模组1的组装速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配置为卡槽,第二配合部配置为卡扣,第一底板13两端的卡扣分别与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的卡槽配合将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分别与第一底板13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拆装便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及图5所示,电池组件100还包括电池托盘5,电池托盘5与车身3连接且电池托盘5的至少部分与车身3间隔以形成模组容纳腔,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分别收容于模组容纳腔内,第二电池模组2支撑于电池托盘5上并通过电池托盘5与车身3连接。具体地,电池托盘5与车身3连接并设置有凹部,凹部与车身3合围形成用于收容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的模组容纳腔,第二电池模组2与电池托板5连接,以使得电池托盘5可以承受第二电池模组2的重量,电池托盘5与车身3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二电池模组2的重量通过电池托盘5传递至车身3,避免第二电池模组2对换热板4形成朝向重力方向的拉力,进而避免换热板4由于下方受到过大的拉力而变形甚至失效;同时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2均收容在模组容纳腔内,优化了车身3底部的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模组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适于与第一电池模组1或第二电池模组2粘接固定。具体地,第二粘接层可以是固定胶等,第一电池模组1或第二电池模组2通过固定胶固定在模组容纳腔的内壁,以将第一电池模组1或第二电池模组2的重量通过电池托盘5传递给车身3,避免换热板4受到过大的重力或拉力而变形甚至失效。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包括顶壁,第一电池模组1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在模组容纳腔的顶壁,以使得第一电池模组1的重量由车身3承受,避免换热板4承受过大的重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壁包括底壁,第二电池模组2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在模组容纳腔的底壁,以使得第二电池模组2的重量通过电池托盘5传递至车身3,避免换热板4承受过大的拉力,同时避免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第二电池模组2发生晃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内壁包括侧壁,第二电池模组2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在模组容纳腔的侧壁,此时第二电池模组2的重量分为三部分传递至电池托盘5,其中第一部分由直接承载第二电池模组2的模组容纳腔的底壁承受,第二部分由与第二电池模组2的侧壁连接的模组容纳腔的侧壁承受,第三部分由通过导热胶固定在第二电池模组2顶部的换热板4承受,模组容纳腔的侧壁对第二电池模组2形成有拉力以分担第二电池模组2的部分重量,避免了换热板4承受过大的拉力而变形甚至失效,同时避免了模组容纳腔的底壁受到过大的重量而变形,有利于电池托盘5轻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及图7所示,第二电池模组2包括第二顶板21、第三端板22、第四端板23及多个第二电芯24,多个第二电芯24通过导热胶设置于第二顶板21,第二顶板21的设置有通孔,第三端板22及第四端板23分别设置有与第二顶板21的通孔对应的螺纹孔,螺杆穿过第二顶板21的通孔分别与第三端板22及第四端板23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第三端板22及第四端板23与第二顶板21固定,当多个第二电芯24的重量过大使得模组容纳腔的底部的中部位置不足以承受而将要发生形变时,固定连接在多个第二电芯24顶部的第二顶板21以对多个第二电芯24形成有拉力,并传递至第三端板22及第四端板23,第三端板22及第四端板23分别设置在模组容纳腔的两端,使得第三端板22及第四端板23将多个第二电芯24的重量传递至模组容纳腔的两端,从而避免模组容纳腔底的中部位置承受过大的重力而发生形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电池托盘5包括托盘底板51及托盘侧板52,托盘侧板52设置于托盘底板51的外周并朝向同一侧延伸,以形成所述模组容纳腔;托盘侧板52的自由端与车身3连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底板51及连接在托盘底板51外周的托盘侧板52构造成完整的电池托盘5,且两侧托盘侧板52的顶部均朝向托盘底板51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有通孔,车身3设置有螺纹孔,螺杆穿过连接部的通孔与车身3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电池托盘5与车身3固定,使得电池组件100的拆装更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5及图6所示,换热板4内部形成有换热流道,所述电池组件100还包括:与换热流道连通的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托盘侧板52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具体地,换热板4内部形成有换热流道,换热流道连通有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热水或冷水分别在进水管41、换热流道及出水管42内流动以实现加热或冷却换热板4,进而实现对第一电池模组1和第二电池模组2的预热或降温。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为车辆提供电力时,为避免电池组件100过热,冷水依次流经进水口、进水管41、换热流道及出水管42后由出水口排出,以通过降低换热板4的温度对第一电池模组1及第二电池模组2进行降温;当外界环境温度过低时,热水依次流经进水口、进水管41、换热流道及出水管42后由出水口排出,以通过升高换热板4的温度对第一电池模组1及第二电池模组2进行预热,以保证车辆正常启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包括第一电池模组1、第二电池模组2、换热板4及电池托盘5,多个第一电芯14通过导热胶设置在第一底板13上,多个第一电芯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螺杆穿过第一底板13的通孔并与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底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一顶板15与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顶板15与车身3固定连接,多个第二电芯24通过导热胶设置在第二顶板21上,螺杆穿过第二顶板21的通孔并与第三端板22及第四端板23顶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换热板4通过导热胶设置在第一底板13及第二顶板21之间,电池托盘5与车身3连接且其中部下凹形成模组容纳腔,第一电池模组1及第二电池模组2收容于模组容纳腔,且第二电池模组2设置于模组容纳腔的底部。
多个第一电芯14的重量分为两部分传递至车身3,一部分直接通过第一顶板15传递至车身3,另一部分通过第一底板13传递至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并最终传递至车身3或车身梁31,多个第二电芯24的重量分为两部分传递至电池托盘5,一部分由模组容纳腔的底部与第二电芯24连接处承受,另一部分通过第二顶板21传递至第三端板22及第四端板23,并最终传递模组容纳腔的两端,热水或冷水依次流经进水口、进水管41、换热流道及出水管42后由出水口排出,以加热或冷却换热板4,进而对第一电池模组1和第二电池模组2进行预热或降温。
多个第一电芯14的重量分为两部分传递至车身3,第一部分通过第一顶板15直接传递至车身3,第二部分通过第一底板13传递至第一端板11及第二端板12最终传递至车身3或车身梁31,避免换热板4承受第一电池模组1的重力,从而避免换热板4由于受到过大的重量而变形甚至失效,避免影响电池组件100的热管理;多个第二电芯24的重量通过电池托盘5传递至车身3,避免换热板4承受第二电池模组2的拉力,从而避免换热板4由于受到过大的拉力而变形甚至失效;多个第二电芯24的重量分为两部分传递至电池托盘5,第一部分通过第二顶板21传递第三端板22及第四端板23并最终传递至模组容纳腔的两侧,第二部分直接传递至模组容纳腔,避免模组容纳腔底的中部承受过大的重量而变形,同时可以减轻电池托盘5的重量。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100,因此该车辆的动力电池散热效果好,同时车辆在外界温度过低时冷启动效果好。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通过将第一电池模组1固定在车身3上使得第一电池模组1的重量由车身3和/或车身梁31承受,避免换热板4承受第一电池模组1的重力,进而避免换热板4由于受到过大的重量而变形甚至失效,从而避免影响电池组件100的热管理;第二电池模组2设置在电池托盘5底部,电池托盘5与车身3连接,使得第二电池模组2的重量由车身3承受,避免换热板4承受第二电池模组2的拉力,从而避免换热板4由于受到过大的拉力而变形甚至失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池模组(1)和第二电池模组(2),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2)在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分别与车身(3)连接;
换热板(4),所述换热板(4)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2)之间以实现所述换热板(4)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和/或所述第二电池模组(2)的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背离所述第二电池模组(2)的一侧与车身(3)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和/或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与车身(3)之间设置通过紧固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包括:
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所述第一端板(11)与所述第二端板(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板(11)与所述第二端板(12)分别与车身(3)连接;
第一底板(13),所述第一底板(13)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11)与所述第二端板(12)的同侧一端;
第一电芯(14),所述第一电芯(14)构造为多个且容置于所述第一端板(11)与所述第二端板(12)之间并支撑于所述第一底板(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还包括:第一顶板(15),所述第一顶板(15)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电芯(14)的顶面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11)和所述第二端板(12)连接,所述第一顶板(15)与车身(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11)与所述第二端板(12)的同侧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底板(13)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池托盘(5),所述电池托盘(5)与车身(3)连接且所述电池托盘(5)的至少部分与车身(3)间隔以形成模组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2)分别收容于所述模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电池模组(2)支撑于所述电池托盘(5)上并通过所述电池托盘(5)与车身(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1)或所述第二电池模组(2)粘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盘(5)包括:
托盘底板(51);
托盘侧板(52),所述托盘侧板(52)设置于所述托盘底板(51)的外周并朝向同一侧延伸,以形成所述模组容纳腔;所述托盘侧板(52)的自由端与车身(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4)内部形成有换热流道,所述电池组件(100)还包括: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的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所述托盘侧板(52)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100),所述电池组件(100)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23144.8U CN219180692U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23144.8U CN219180692U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80692U true CN219180692U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6672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23144.8U Active CN219180692U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80692U (zh) |
-
2023
- 2023-01-18 CN CN202320223144.8U patent/CN2191806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78528B2 (en) |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 |
EP2337141B1 (en) | Cool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drive battery and vehicle drive battery assembly having a cooling device. | |
US9902284B2 (en) |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for a battery | |
JP5183175B2 (ja) |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 |
KR101431717B1 (ko) | 신규한 구조의 버스 바 | |
US20110189526A1 (en) | Energy storage unit | |
CN111477931A (zh) | 软包电池和车辆 | |
CN213483829U (zh) | 一种液冷板、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 |
CN113140824B (zh) |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 |
CN219203262U (zh) | 一种液冷组件和电池包 | |
WO2024031413A1 (zh) |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111477934A (zh) | 电池包和车辆 | |
CN115764069A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115483475A (zh) | 一种液冷电池模组 | |
CN211980796U (zh) | 软包电池和车辆 | |
CN219180692U (zh) |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420773U (zh) | 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 |
CN219067068U (zh) | 一种可拆卸电池包及电动车辆 | |
CN218919048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8849693U (zh) | 一种电芯模块 | |
CN211789312U (zh) | 软包电池和车辆 | |
EP4252304A1 (en) | Battery pack | |
CN220382189U (zh) | 保温电池包 | |
CN218385407U (zh) |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 |
CN219067057U (zh) | 一种电池模块下箱体及电池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