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0281U - 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0281U
CN219180281U CN202223238452.2U CN202223238452U CN219180281U CN 219180281 U CN219180281 U CN 219180281U CN 202223238452 U CN202223238452 U CN 202223238452U CN 219180281 U CN219180281 U CN 219180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liding blocks
shaft
flat clamp
shaf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84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兴达
郑景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32384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0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0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0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2Recycling of waste of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包括电动轴主体、平口夹,平口夹固定在电动轴主体上、由电动轴主体驱动转动,平口夹用于夹持待绞合线芯;平口夹包括盒式封装体、两块压合板、两块滑块,盒式封装体顶部开口,相对的两块侧板内表面分别固连n根固定柱,固定柱上装配压缩弹簧;两块滑块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n个通孔活动套接到一侧侧板固定柱上,两块滑块被压缩弹簧压紧;两块压合板上分别固连m根支撑柱,每块压合板上的支撑柱穿过同侧的侧板、滑块、与对侧滑块固连。该装置能够快速可靠的实现多股绞合线芯捻头处理,确保绞合线芯均匀顺直、松紧适宜。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装专业导线捻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焊接型连接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电子产品上,在电子产品电装过程中,连接器焊接过程中要对导线进行端头处理,导线脱去绝缘层后搪锡之前需要对多股绞合线芯进行捻头处理。传统的捻头处理多采用手工操作或用砂纸捻合。此种方法操作时绞合很难保证均匀顺直,松紧适宜,容易单股越出,需要反复多次,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可靠的实现多股绞合线芯捻头处理,确保绞合线芯均匀顺直、松紧适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包括电动轴主体、平口夹,所述平口夹固定在电动轴主体上、由电动轴主体驱动转动,所述平口夹用于夹持待绞合线芯;
所述平口夹包括盒式封装体、两块压合板、两块滑块,所述盒式封装体顶部开口,相对的两块侧板内表面分别固连n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装配压缩弹簧;两块所述滑块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n个通孔活动套接到一侧侧板固定柱上,两块所述滑块被压缩弹簧压紧;两块所述压合板上分别固连m根支撑柱,每块压合板上的支撑柱穿过同侧的侧板、滑块、与对侧的滑块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轴主体包括壳体、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在壳体内部、一端伸出壳体,所述转轴通过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轴伸出端部设置夹头。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包括一圈凸台结构,所述凸台内表面为棱柱形状,所述平口夹底部包括棱柱形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直接插入夹头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轴主体上包括充电口、开关键、扭矩调节按钮、正反转按钮,所述充电口用于外接电源供电,所述开关键用于启动、关闭转轴,所述扭矩调节按钮用于调节转轴扭矩大小,所述正反转按钮用于控制转轴正反转。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板的支撑柱截面为半圆形,两块压合板的支撑柱平面一侧朝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板的支撑柱上设置定位销,所述平口夹装配后,所述定位销位于滑块与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设置固定柱的侧板可拆卸的安装在盒式封装体上。
进一步地,两块所述滑块相邻侧面上设置容纳待绞合线芯的凹槽,所述滑块根据待绞合线芯尺寸进行替换。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采用聚四氟乙烯板加工成形,两块所述滑块相邻侧面上设置容纳待绞合线芯的凹槽。
进一步地,n取值范围为1~4,m取值为1或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通过将需要捻头的多股绞合导线线芯放入捻头装置平口夹,开启电动轴主体旋转带动装在其上的平口夹,实现多股导线线芯的快速绞合。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易于携带,可适用于电装专业不同规格多股导线线芯的捻头处理,捻头效率高、质量一致性好。
该自动化捻头装置采用的平口夹,可以保证待绞合多股线芯均匀顺直、松紧适宜,避免单股越出。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轴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仰视图,(c)为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平口夹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平口夹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平口夹装配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电动轴主体;11、壳体;12、转轴;2、平口夹;21、盒式封装体;22、第一压合板;23、第二压合板;24、第一固定侧板;25、第二固定侧板;26、第一滑块;27、第二滑块;28、定位销;29、螺钉;30、固定柱;3、待绞合线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而非限制性的目的,阐述了具体细节,以帮助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也可以在脱离了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实践本实用新型。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设备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电动轴主体1、平口夹2,平口夹2固定在电动轴主体1端部、由电动轴主体1驱动转动,平口夹2用于夹持多股绞合线芯3。
平口夹2包括盒式封装体21、第一压合板22、第二压合板23、第一滑块26、第二滑块27、固定柱30。盒式封装体21顶部开口,盒式封装体21相对的第一固定侧板24、第二固定侧板25内表面分别固连n根固定柱30,所有固定柱上装配压缩弹簧,第一滑块26、第二滑块27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n个通孔活动套接到第一固定侧板24、第二固定侧板25的固定柱上,第一滑块26、第二滑块27被两侧压缩弹簧压紧;第一压合板22、第二压合板23上分别固连m根支撑柱,第一压合板22上的支撑柱穿过第一固定侧板24、第一滑块26与第二滑块27接触,第二压合板23上的的支撑柱穿过第二固定侧板25、第二滑块27与第一滑块26接触。通过按压第一、第二压合板,第一、第二滑块分离,放入待绞合的多股线芯后,松开后压缩弹簧推动两滑块压紧多股线芯。
进一步地,固定柱数量n取值范围为1~4,支撑柱数量m取值为1或2。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更换滑块,第一固定侧板24、第二固定侧板25可拆卸的安装在盒式封装体21上。
进一步地,固定侧板与固定柱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电动轴主体1包括壳体11、转轴12,转轴12固定在壳体11内部、一端伸出壳体11,转轴12通过内部电机驱动、绕轴心线转动,转轴12伸出端部设置夹头,夹头为一圈凸台结构,凸台内表面为多棱柱形状;平口夹2底部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外形与夹头匹配,连接部直接插入夹头。
进一步地,电动轴主体1上包括充电口、开关键、扭矩调节按钮、正反转按钮,充电口用于外接电源供电,开关键用于启动、关闭转轴,扭矩调节按钮用于调节转轴扭矩大小,正反转按钮用于控制转轴正反转。
进一步地,第一、第二压合板上的支撑柱截面为半圆形,第一、第二压合板上的支撑柱平面朝向相反。
进一步地,第一、第二压合板上的支撑柱上设置定位销,平口夹装配后,定位销位于滑块与固定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滑块26、第二滑块27采用聚四氟乙烯板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加工成形,相邻侧面上设置容纳待绞合线芯的凹槽。第一滑块26、第二滑块27根据待绞合线芯尺寸进行替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电动轴主体1、平口夹2。
如图2所示,电动轴主体1包括壳体11、转轴12,转轴12固定在壳体11内部、一端伸出壳体11,转轴12通过内部电机驱动、绕轴心线转动,转轴12伸出端部设置夹头,夹头为一圈凸台结构,凸台内表面为多棱柱形状。平口夹2底部中心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外形与夹头匹配,连接部直接插入夹头。
电动轴主体1可选用不装批头的电动螺丝刀。
电动轴主体1上包括外接充电口、开关键、扭矩调节按钮、正反转按钮和夹头。充电口用于外接电源给电动轴主体供电,开关键用于开关电动轴主体,扭矩调节按钮用于调节扭矩大小,正反转按钮可实现端头部位内六角夹头的正反转;内六角夹头用于安装平口夹。
平口夹2是盒式封装半开敞结构,如图3~5所示,包括盒式封装体21、第一压合板22、第二压合板23、第一固定侧板24、第二固定侧板25、第一滑块26、第二滑块27、定位销28、螺钉29、固定柱30。
盒式封装体21为三面开敞箱体,包括水平底板和相对的两侧竖直壁板,可以采用金属、非金属材料机加工成形,盒式封装体21两壁板上分别设置4个螺钉安装孔,用于将第一固定侧板24、第二固定侧板25固定在盒式封装体21上。箱体底部固连六方形柱体连接部,用于和电动轴上内六角夹头插合,实现电动轴带动平口夹转动。
第一压合板22和第二压合板23均为方形板,其上包括两个半圆形截面的支撑柱,第一压合板22上支撑柱平面朝向外侧,区别于第一压合板22,第二压合板23上支撑柱平面朝向内侧,便于两个压合板支撑柱交错连接到相对的滑块上。其中在半圆形支撑柱的平面上设置一个定位销孔(优选盲孔),用于固连定位销28。压合板主体结构可以采用金属、非金属材料机加工成形或采用分体机加工后焊接或者螺接成一体。
第一固定侧板24和第二固定侧板25均为方形板,其上包括四个圆形固定柱以及两个半圆形通孔。第一固定侧板24和第二固定侧板25上半圆形通孔形状分别对应第一压合板22和第二压合板23上半圆形支撑柱的形状,该半圆形孔用于压合板上的半圆形支撑柱从孔中伸出。方形板侧壁设置四个螺钉安装孔,可用螺钉将第一固定侧板22、第二固定侧板23固定在盒式封装体上。固定侧板主结构可以采用金属、非金属材料机加工成形或采用分体机加工后焊接或者螺接成一体。
第一滑块26、第二滑块27需采用聚四氟乙烯板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加工成形,结构为方板上设置四个通孔、两个半圆形通孔、两个半圆形凹陷。两个半圆形通孔设置为相互错开的对称结构。四个通孔用于固定侧板上的带弹簧的圆形固定柱穿入,半圆形通孔用于压合板上的半圆形支撑柱穿过固定侧板后、穿过滑块顶住对面的滑块,压缩弹簧使两滑块分开。两个半圆形凹陷用于定位对应的支撑柱。该平口夹2第一、第二滑块相邻侧面上设计圆弧凹槽,凹槽根据绞合线芯的尺寸可替换,在捻头时实现自动对心,且受力均匀。
定位销28用于在盒式封装体21与固定侧板24、25安装后,压合板22、23插入安装到位后,在压合板支撑柱平面穿入定位销,防止压合板在外力作用下外散脱落。
螺钉29用于将盒式封装体和固定侧板进行固定连接。
压缩弹簧套装在固定柱30上,在压合板受外力作用下分开后,压缩弹簧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推动滑块复位,两滑块压紧。
本实施例中自动化捻头装置,电动轴主体为圆柱体,内部为小型电机,通过外部按键可以驱动内转轴及六角夹头旋转,平口夹为盒式机构,平口夹底部延伸六方柱,嵌入电动轴主体的夹头,实现平口夹与电动轴固定。使用时,只需要单手按压压合板两侧用力,中间的两滑块平口夹在压力的作用下分开,将需要捻头的多股绞合导线线芯放入平口夹内,手松开后滑块平口夹在压缩弹簧作用下夹紧线芯,开启电动轴主体带动装在其上的平口夹旋转,实现多股导线线芯的快速绞合。
如上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和/或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相结合或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使用。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组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附加。
这些实施例的许多特征和优点根据该详细描述是清楚的,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这些实施例的落入其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特征和优点。此外,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很多修改和改变,因此不是要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限于所例示和描述的精确结构和操作,而是可以涵盖落入其范围内的所有合适修改和等同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说明部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轴主体、平口夹,所述平口夹固定在电动轴主体上、由电动轴主体驱动转动,所述平口夹用于夹持待绞合线芯;
所述平口夹包括盒式封装体、两块压合板、两块滑块,所述盒式封装体顶部开口,相对的两块侧板内表面分别固连n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装配压缩弹簧;两块所述滑块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n个通孔活动套接到一侧侧板固定柱上,两块所述滑块被压缩弹簧压紧;两块所述压合板上分别固连m根支撑柱,每块压合板上的支撑柱穿过同侧的侧板、滑块、与对侧滑块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轴主体包括壳体、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在壳体内部、一端伸出壳体,所述转轴通过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轴伸出端部设置夹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包括一圈凸台结构,所述凸台内表面为棱柱形状,所述平口夹底部包括棱柱形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直接插入夹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轴主体上包括充电口、开关键、扭矩调节按钮、正反转按钮,所述充电口用于外接电源供电,所述开关键用于启动、关闭转轴,所述扭矩调节按钮用于调节转轴扭矩大小,所述正反转按钮用于控制转轴正反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板的支撑柱截面为半圆形,两块压合板的支撑柱平面一侧朝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板的支撑柱上设置定位销,所述平口夹装配后,所述定位销位于滑块与侧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固定柱的侧板可拆卸的安装在盒式封装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滑块相邻侧面上设置容纳待绞合线芯的凹槽,所述滑块根据待绞合线芯尺寸进行替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采用聚四氟乙烯板加工成形,两块所述滑块相邻侧面上设置容纳待绞合线芯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捻头装置,其特征在于,n取值范围为1~4,m取值为1或2。
CN202223238452.2U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 Active CN219180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8452.2U CN219180281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8452.2U CN219180281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0281U true CN219180281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1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8452.2U Active CN219180281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0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7291B (zh) 一种方便替换线缆的通信电缆塔专用理线器
CN219180281U (zh) 一种手持多股线芯绞合导线自动化捻头装置
CN114156815A (zh) 一种针式绝缘子导线固定器及其固定方法
CN111941077A (zh) 一种定位夹紧装置及方法
CN219575243U (zh) 一种绝缘电缆制造用铝导体紧压设备
CN210296760U (zh) 一种电力线缆连接器的防脱落装置
CN111769424A (zh) 一种用于分开和拉直电缆芯的装置
CN116532582A (zh) 二次电缆芯线拉直工具
CN212923917U (zh) 一种适用于线缆生产的排线装置
CN210807014U (zh)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机构
CN212180855U (zh) 一种微型电机测试装置
CN211466095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机械加工用夹具
CN211074762U (zh) 一种绝缘子组装用定位装置
CN216449613U (zh) 一种基于功率电感铁氧体加载大电流的测试治具
CN211496393U (zh) 一种电力废旧电缆回收设备
CN208135626U (zh) 一种用于加工数据线的绕线机
CN216624835U (zh) 一种扭线压线帽机
CN216413870U (zh) 一种针式绝缘子导线固定器
CN217522231U (zh) 一种拆卸方便的接线端子
CN220260170U (zh) 发动机飞轮壳加工用夹具
CN220914719U (zh) 一种电工并线器
CN218613442U (zh) 一种加热器的单头电热管打磨夹持结构
CN220040535U (zh) 高压实验夹持工装
CN218470321U (zh) 一种电线电缆绝缘层的剥离装置
CN218180555U (zh) 一种电缆抗拉弯曲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