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9190U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9190U
CN219179190U CN202223254330.2U CN202223254330U CN219179190U CN 219179190 U CN219179190 U CN 219179190U CN 202223254330 U CN202223254330 U CN 202223254330U CN 219179190 U CN219179190 U CN 219179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optical
concave mirror
imag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43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文明
黄伟
冷云
吴稀
刘春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43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9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9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9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检测装置,包括载物台、光学组件和取像组件;载物台用于承载产品,载物台设有容置槽;光学组件设于容置槽内,包括凹面镜,凹面镜位于产品的通孔的下方且与通孔相对应,以通过凹面镜反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取像组件设于载物台的上方,且与光学组件沿光轴同轴设置,用于获取光学组件所反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以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装置,对通孔的内侧壁的检测实现了机械化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能够降低误检的概率,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良率。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孔的内侧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产品上加工出通孔后,需要由作业人员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以检测是否存在脏污、破损、毛刺等不良状况,以保证产品的良率。然而,通孔的内侧壁位于通孔的内部,不易观察,使得人工检测的方式存在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情况;而且,人工检测的方式还会存在误检的情况,导致通孔的内侧壁因存在脏污而产生不良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检测装置,以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提升检测效率及产品良率,降低劳动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产品的通孔的内侧壁,包括载物台、光学组件和取像组件;载物台用于承载产品,所述载物台设有容置槽;光学组件设于容置槽内,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凹面镜,所述凹面镜位于产品的通孔的下方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以通过所述凹面镜反射所述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取像组件设于所述载物台的上方,且与所述光学组件沿光轴同轴设置,用于获取所述光学组件所反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以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
上述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将产品放置于载物台上,并使产品的通孔与凹面镜相对应,凹面镜接收通孔的像并反射出去,取像组件获取凹面镜所反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以根据所获取的图像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通孔的内侧壁的检测。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凹面镜将通孔的垂直的内侧壁的像镜射成水平面的像,取像组件接收到光学组件所镜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水平面的图像,以根据水平面的图像对通孔的垂直的内侧壁进行检测,对通孔的内侧壁的检测实现了机械化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由于根据所获取的图像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能够降低误检的概率,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位于所述凹面镜的上方且与所述凹面镜沿光轴同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面镜为漏斗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光学支架,所述光学支架包括连接板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两侧的两侧板,两所述侧板相对设置并与所述连接板形成容纳槽,所述凸透镜和所述凹面镜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凸透镜和所述凹面镜中之一连接,以带动所述凸透镜或所述凹面镜沿光轴于所述容纳槽内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调节杆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沿光轴移动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与所述凸透镜或所述凹面镜连接,所述调节杆转动设于所述载物台,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所述侧板以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块啮合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载物台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两组驱动组件,两组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凸透镜和所述凹面镜连接,以分别带动所述凸透镜和所述凹面镜于所述容纳槽内移动;每组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调节杆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沿光轴移动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与所述凸透镜或所述凹面镜连接,所述调节杆转动设于所述载物台,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所述侧板或另一所述侧板以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连接块啮合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载物台的外侧,两个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所述载物台的相对的两个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沿光轴延伸的限位槽,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适配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保护镜片和安装板,所述保护镜片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光学支架的上方且覆盖于所述容纳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立柱,设于所述载物台上,且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延伸;滑动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取像组件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取像组件与所述载物台之间的沿光轴方向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像组件包括:相机,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光学组件所反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光源,设于所述相机,用于发出光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检测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光学组件及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光学组件及各驱动组件沿Ⅳ-Ⅳ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光学组件及各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第一连接块及第二连接块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立柱及滑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检测装置 100
载物台 10
容置槽 12
光学组件 20
凹面镜 22
凸透镜 24
光学支架 26
连接板 262
侧板 264
容纳槽 266
限位槽 268
保护镜片 282
安装板 284
取像组件 30
相机 32
光源 34
紧固件 36
第一驱动组件 40
第一调节杆 42
第一连接块 44
第一限位部 442
第一啮合部 444
第一安装部 446
第二驱动组件 50
第二调节杆 52
第二连接块 54
第二限位部 542
第二啮合部 544
第二安装部 546
立柱 60
滑动组件 70
滑动件 72
滑动槽 722
第一调节件 74
支架 76
滑动部 762
第三安装部 764
第二调节件 78
工控机 80
连接部 82
连接组件 90
连接板 92
套设部 94
转动部 96
第三调节件 98
转轴 99
光轴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检测装置100用于检测产品(图未示)的通孔的内侧壁,以确定通孔的内侧壁是否存在脏污、破损、毛刺等不良,产品可以为手机后壳等物件,通孔可以为手机后壳上的摄像孔。请结合参阅图2,检测装置100包括载物台10、光学组件20和取像组件30。其中,为了便于观察光学组件20,图2中的载物台10为透视图。
具体的,载物台10用于承载产品,载物台10设有容置槽12。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光学组件20设于容置槽12内,光学组件20包括凹面镜22,产品置于载物台10时,所述凹面镜22位于产品的通孔的下方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以通过凹面镜22反射所述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取像组件30设于载物台10的上方,且与光学组件20沿光轴200(请参阅图4)同轴设置,取像组件30用于获取光学组件20所反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以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
上述检测装置100在使用时,将产品放置于载物台10上,并使产品的通孔与凹面镜22相对应,凹面镜22接收通孔的内侧壁的像并反射出去,取像组件30获取凹面镜22所反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以根据所获取的图像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通孔的内侧壁的检测。如此,作业人员在对产品的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时,只需要将产品放置于载物台10并使产品的通孔与凹面镜22相对应即可,实现了对通孔的内侧壁的机械化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通过凹面镜22将通孔的垂直的内侧壁的像镜射成水平面的像,取像组件30能够有效地获取到光学组件20所镜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水平面图像,以根据水平面的图像对通孔的垂直的内侧壁进行检测,从而有利于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能够降低误检和漏检的概率,保证产品的良率。
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凹面镜22为漏斗镜,即其凹陷的反射表面为圆锥形,由于其呈漏斗状,因此称为漏斗镜,或者称为锥面镜,通过设置凹面镜22为漏斗镜,凹面镜22能够将通孔的内侧壁的像沿光轴200方向反射出去,使得通孔的垂直的内侧壁的像镜射为水平面的像,有利于使取像组件30获取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
本实施例中,光学组件20还包括凸透镜24,凸透镜24位于凹面镜22的上方且与凹面镜22沿光轴200同轴设置。凸透镜24用于使通孔的内侧壁的成像缩小,形成缩小倒立的图像,便于通过凹面镜22镜射出去。由于凸透镜24可以使通孔的内侧壁的成像缩小,凹面镜22能够完整地镜射通孔的内侧壁的像,有利于获取到完整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像,避免发生漏检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光学组件20还包括光学支架26,光学支架26包括连接板262和连接于连接板262两侧的两侧板264,两侧板264相对设置并与连接板262形成容纳槽266,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设于容纳槽266内。其中,光学支架26大致为U型。如此,通过设置光学支架26,使得光学组件20可以模块化设置,以便于在载物台10的容置槽12内安装或拆卸光学组件20,有利于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更换不同类型的光学组件20,提升检测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均可以沿光轴200于容纳槽266内移动。如此,通过设置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均可以沿光轴200于容纳槽266内移动,以便于改变光学组件20的焦距,从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的通孔,有利于提升检测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具体的,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40和第二驱动组件50,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40和第二驱动组件50连接,以分别在第一驱动组件40和第二驱动组件50的带动下沿光轴200于容纳槽266内移动。第一驱动组件40包括第一调节杆42和第一连接块44,第二驱动组件50包括第二调节杆52和第二连接块54。
第一连接块44沿光轴200移动设于容纳槽266内且与凸透镜24连接,第一调节杆42转动设于载物台10,第一调节杆42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侧板264以延伸至容纳槽266内并与第一连接块44啮合连接,第一调节杆42的另一端延伸至载物台10的一外侧,第一连接块44沿光轴200移动设于容纳槽266内且与凸透镜24连接,以驱动凸透镜24沿光轴200在容纳槽266内滑动;第二连接块54沿光轴200移动设于容纳槽266内且与凹面镜22连接,第二连接块54设于第一连接块44的下方,第二调节杆52转动设于载物台10且与第一调节杆42错位设置,第二调节杆52的一端穿过另一侧板264以延伸至容置槽12内并与第二连接块54啮合连接,以驱动凹面镜22沿光轴200在容纳槽266内滑动,第二调节杆52的另一端延伸至载物台10的相对的另一外侧。其中,啮合连接可以理解为齿轮齿条连接,以第一连接块44和第一调节杆42啮合连接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调节杆42的一端外侧设有齿轮,第一连接块44设有与齿轮相适配的齿条。
移动凸透镜24的工作过程大致为:作业人员捏住第一调节杆42的另一端,并转动第一调节杆42,第一调节杆42通过啮合连接带动第一连接块44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凸透镜24靠近或远离凹面镜22,以改变光学组件20的焦距。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侧板164上均开设有沿光轴200延伸的限位槽268。第一连接块44上设有与限位槽268相适配的第一限位部442,第一限位部442适配设于限位槽268内,第二连接块54上设有与限位槽268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542,第二限位部542适配设于限位槽268内。如此,通过设置相适配的限位槽268、第一限位部442和第二限位部542,以便于对第一连接块44和第二连接块54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沿光轴200移动,保证取像组件30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块44包括第一啮合部444和与第一啮合部444连接的第一安装部446,第一啮合部444设有齿条和第一限位部442,第一安装部446适配安装凸透镜24。第二连接块54包括第二啮合部544和与第二啮合部544连接的第二安装部546,第二啮合部544设有齿条和第二限位部542,第二安装部546适配安装凹面镜22。可以理解地,第一安装部446和第二安装部546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的镜片类型进行适应性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地,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中,也可以选择其中一者沿光轴200于容纳槽266内移动,相应的,检测装置10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40或第二驱动组件50。如此,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中一者沿光轴200于容纳槽266内移动,仍然能够实现改变光学组件20的焦距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4,光学组件20还包括保护镜282和安装板284。保护镜片282设于安装板284上,安装板284连接于光学支架26的上方且覆盖于容纳槽266。如此,通过设置保护镜片282和安装板284,以便于对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进行保护,避免外界的灰尘、脏污等进入容纳槽266内,从而污染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其中,保护镜片282具有高透光率的特性,保护镜片282的材料例如为树脂。安装板284具有不透光的特性,以使凹面镜22所反射的光线经保护镜片282射出,降低对取像组件30的影响。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立柱60和滑动组件70。立柱60设于载物台10上,且沿平行于光轴200的方向延伸;滑动组件70滑动设于立柱60上,滑动组件70与取像组件30连接,用于调节取像组件30与载物台10之间的沿光轴200方向的距离。如此,通过设置立柱60及滑动组件70,取像组件30可通过滑动组件70沿立柱60滑动,以便于改变取像组件30的取像范围,从而适用于对更多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7,滑动组件70包括滑动件72、第一调节件74、支架76和第二调节件78。滑动件72滑动设于立柱60上;第一调节件74设于滑动件72上且可抵接立柱60,第一调节件74用于使滑动件72在立柱60上滑动或使滑动件72固定在立柱60上;支架76沿光轴200滑动设于滑动件72上,取像组件30与支架76连接;第二调节件78设于滑动件72上且与支架76啮合连接,第二调节件78用于使支架76在滑动件72上移动。如此,通过设置第一调节件74,以便于对滑动件72、支架76和取像组件30进行粗调,使得滑动件72、支架76和取像组件30可以进行相对大范围的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调节件78,以便于对支架76和取像组件30进行微调,使得支架76和取像组件30可以进行相对小范围的移动,从而使得取像组件30能够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整,取像组件30的取像范围更为精准,从而适用于对更多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装置100的使用范围。其中,第一调节件74可以为螺丝,第一调节件74转动设于滑动件72上,通过转动以抵接或远离立柱60,从而使得滑动件72固定在立柱60上或在立柱60上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76包括滑动部762和与滑动部762连接的第三安装部764,滑动部762上设有齿条,滑动部762滑动设于滑动件72的滑动槽722内,第二调节件78的外侧设有齿轮,第二调节件78穿过滑动件72并使齿轮与滑动部762上的齿条啮合。第三安装部764大致为圆环状,第三安装部764用于安装取像组件30。可以理解地,支架76还可以根据取像组件30和滑动件72的形状适应性改变,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取像组件30包括相机32和光源34。相机32可以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相机32安装在支架76的第三安装部764上,相机32用于获取光学组件20所反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光源34大致为环形发光元件,光源34设于相机32靠近载物台10的一端,光源34用于发出光线,以照射通孔的内侧壁,以便于光学组件20反射通孔的内侧壁的像。如此,通过设置取像组件30包括相机32和光源34,相机32能够获取图像,光源34能够发出光线,以便于相机32能够更清晰地获取光学组件20所反射的光线。其中,光源34可以通过紧固件36固定在相机32上。
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工控机80。工控机80活动设于立柱60上,工控机80与取像组件30耦接,用于接收取像组件30的相机32所获取的图像,以根据图像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其中,工控机80具有接收、处理、存储、发送数据的功能,例如,工控机80接收到相机32所获取的图像后,与标准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检测的产品的通孔的内侧壁是否存在脏污、破损等不良,从而对产品的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工控机80根据所获取的图像与标准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进行比对的技术为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阐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100还包括连接组件90。连接组件90滑动设于立柱60上,工控机80与连接组件90连接,工控机80通过连接组件90活动设于立柱60上。具体的,连接组件90包括连接板92、套设部94、转动部96、第三调节件98和转轴99。套设部94滑动套设在立柱60上,第三调节件98可以为螺丝,第三调节件98转动设于套设部94上,通过转动以抵接或远离立柱60,从而使得套设部94可以固定在立柱60上或在立柱60上滑动;连接板92的一端与套设部94连接,连接板92的另一端与转动部96连接;转轴99转动设于转动部96内,转轴99的相背的两端分别凸出于转动部96,转轴99的相背的两端分别与工控机80上凸出设置的连接部82连接。如此,通过套设部94和第三调节件98,可以使工控机80相对立柱60上下移动;通过转动部96和转轴99,工控机80可相对绕立柱60转动,从而使得工控机80的位置灵活可调,以便于适用于不同使用习惯的作业人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作业人员在对产品的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时,只需要将产品放置于载物台10并使产品的通孔与光学组件20相对应即可,光学组件20、取像组件30与工控机80协同配合以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实现了对通孔的内侧壁的机械化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通过凸透镜24与凹面镜22的协同配合,取像组件30能够有效地获取到通孔的内侧壁的完整的图像,从而有利于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能够降低误检和漏检的概率,保证产品的良率。通过第一驱动组件40和/或第二驱动组件50,能够调整凸透镜24和凹面镜2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于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提升检测装置100的使用范围。通过滑动组件70,能够调整取像组件30与光学组件2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于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提升检测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产品的通孔的内侧壁,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物台,用于承载产品,所述载物台设有容置槽;
光学组件,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凹面镜,所述凹面镜位于产品的通孔的下方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以通过所述凹面镜反射所述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
取像组件,设于所述载物台的上方,且与所述光学组件沿光轴同轴设置,用于获取所述光学组件所反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以对通孔的内侧壁进行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位于所述凹面镜的上方且与所述凹面镜沿光轴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镜为漏斗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光学支架,所述光学支架包括连接板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两侧的两侧板,两所述侧板相对设置并与所述连接板形成容纳槽,所述凸透镜和所述凹面镜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凸透镜和所述凹面镜中之一连接,以带动所述凸透镜或所述凹面镜沿光轴于所述容纳槽内移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调节杆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沿光轴移动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与所述凸透镜或所述凹面镜连接,所述调节杆转动设于所述载物台,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所述侧板以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块啮合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载物台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两组驱动组件,两组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凸透镜和所述凹面镜连接,以分别带动所述凸透镜和所述凹面镜于所述容纳槽内移动;
每组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调节杆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沿光轴移动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与所述凸透镜或所述凹面镜连接,所述调节杆转动设于所述载物台,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所述侧板或另一所述侧板以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连接块啮合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载物台的外侧,两个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所述载物台的相对的两个外侧。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沿光轴延伸的限位槽,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适配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保护镜片和安装板,所述保护镜片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光学支架的上方且覆盖于所述容纳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立柱,设于所述载物台上,且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延伸;
滑动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取像组件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取像组件与所述载物台之间的沿光轴方向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组件包括:
相机,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光学组件所反射的通孔的内侧壁的图像;
光源,设于所述相机,用于发出光线。
CN202223254330.2U 2022-12-06 2022-12-06 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179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4330.2U CN219179190U (zh) 2022-12-06 2022-12-06 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4330.2U CN219179190U (zh) 2022-12-06 2022-12-06 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9190U true CN219179190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4330.2U Active CN219179190U (zh) 2022-12-06 2022-12-06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9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1389B2 (en) Auto-focus mechanism for vision system camera
JP5222815B2 (ja) バックフォーカス調整機構を具えた撮像装置
CN102825505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床刀具在位检测系统
US6330400B1 (en) Compact through-the-lens digital camera
CN111458896B (zh) 全波段高精度变焦光学系统像面对接与共轴调整方法
US5723859A (en) Line contact hand-held scanning device and method having a light path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object at a line portion
CN111854605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测试仪器
CN219179190U (zh) 检测装置
CN202804813U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床刀具在位检测系统
JP5499581B2 (ja) アオリ調整機構を具えた撮像装置
CN110493594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的多工位调焦检测装置
CN1300616C (zh) 一体化变焦镜头
US5777321A (en) Scanning device with non-contact optical components
KR100744604B1 (ko) 카메라 모듈 초점 조절장치 및 초점 조절방법
CN111982877A (zh) 一种荧光模组机构
CN218332145U (zh) 一种自动玻片扫描仪
CN212301331U (zh) 一种荧光模组机构
US5646746A (en) Image input device having carriage that includes a movable origin detector
CN210834693U (zh) 视觉检测装置
CN113610755A (zh) 拍摄装置、检测系统及方法
JP2022014412A (ja) 撮像装置
JP5585199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KR102508536B1 (ko) 카메라 모듈 검사 장치
CN116106330B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漆面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6746709U (zh) 一种内置同轴远心镜头杂散光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