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5285U - 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5285U
CN219175285U CN202223541623.9U CN202223541623U CN219175285U CN 219175285 U CN219175285 U CN 219175285U CN 202223541623 U CN202223541623 U CN 202223541623U CN 219175285 U CN219175285 U CN 219175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groups
fixedly connected
protec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16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健
董雅琴
项义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ngb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ngb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ngb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ngb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16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5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5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5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石流防护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包括防护机构和半坡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墙、支撑柱、斜杆、水渠、液压缓冲器、缓冲垫和弹簧,所述半坡机构包括坡体、挡板、防渗网和过滤网。该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通过将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地面内部,斜杆对防护墙支撑,石块撞击缓冲垫,液压缓冲器和弹簧对石块冲击力进行减缓和缓冲,水流到达坡体上方的矩形过水孔,两组挡板对水流进行阻挡,坡体内部的过水孔到达左侧水渠的矩形孔,到达水渠内部,然后水经过水渠排出,达到对泥土、石头强冲击进行缓冲,防止防护墙坍塌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石流防护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建设,大大小小的公路被不断建设起来;公路的建设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公路数量的增多,极大的缓解了交通压力,但在山区修建公路时,需要切削坡脚,对斜坡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在降雨量较大时,山体雨水吸收过多,导致斜坡体强度降低,土质松软,坡体稳定性变差,在持续降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很容易带动山体泥土流失,从而形成泥石流,一旦发生泥石流灾害,会严重影响交通,泥石流携带的大量石块也会危及人身安全,同时给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公路两侧山体坡脚处会修建防护墙,但是当降雨量大时,由于水量较大,会在山坡上向下流,水流速度、冲击力逐渐增大,容易带动泥土、石头等向下流动,对防护墙进行冲击,防护墙牢固程度不足就会因泥土、石头强冲击而导致倒塌;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来解决现有防护墙牢固程度不足就会因泥土、石头强冲击而导致倒塌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左侧固定连接有半坡机构;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墙,所述防护墙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防护墙右侧固定连接有斜杆,所述防护墙左右两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水渠,所述防护墙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缓冲器,所述液压缓冲器左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防护墙左侧设置有弹簧;
所述半坡机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上方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坡体下方固定连接有防渗网,所述坡体右侧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将四组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地面内部,三组斜杆对防护墙进行支撑,石块撞击缓冲垫,通过液压缓冲器和四组弹簧对石块进行反弹,然后对石块的冲击力进行减缓和缓冲,然后水流到达坡体上方的矩形过水孔,然后通过两组挡板对水流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坡体内部的过水孔到达左侧水渠的矩形孔,然后到达水渠内部,泥沙水流到达水渠上方,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将泥沙过滤出来,在水流会经过防护墙左侧然后通过防护墙左右两侧均开设的过水孔排出,到达水渠内部,然后水经过水渠排出,达到对泥土、石头强冲击进行缓冲,防止防护墙坍塌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有四组,四组所述支撑柱均固定连接在防护墙下方和内部,所述防护墙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过水孔。
通过将四组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地面内部,然后支撑柱数量根据防护墙长度进行定,在水流会经过防护墙左侧然后通过防护墙左右两侧均开设的过水孔排出,到达水渠内部。
优选的,所述斜杆有三组,三组所述斜杆固定连接在防护墙右侧上方。
通过三组斜杆对防护墙进行支撑,该斜杆的数量根据防护墙长度而定,达到对防护墙进行稳定支撑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水渠有两组,两组所述水渠左侧水渠上方固定连接过滤网,两组所述水渠左侧水渠开设有矩形孔。
通过泥沙水流到达水渠上方,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将泥沙过滤出来,然后水经过水渠排出。
优选的,所述防护墙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液压缓冲器有四组,四组所述液压缓冲器均固定连接在防护墙左侧开设的凹槽内。
该液压缓冲器为现有技术,通过石块撞击缓冲垫,然后带动四组液压缓冲器对石块撞击的冲击力进行缓解,达到减缓石块撞击的冲击力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弹簧有四组,所述液压缓冲器分别贯穿四组弹簧并延伸至缓冲垫右侧。
石块撞击缓冲垫,通过液压缓冲器和四组弹簧对石块进行反弹,然后对石块的冲击力进行减缓和缓冲。
优选的,所述挡板有两组,所述坡体上方和内部均开设有矩形过水孔,两组所述挡板均固定连接在坡体上方开设的矩形过水孔右侧。
通过水流到达坡体上方的矩形过水孔,然后通过两组挡板对水流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坡体内部的过水孔到达左侧水渠的矩形孔,然后到达水渠内部,达到对水流进行多段分散排出,减缓水流速度和冲击力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四组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地面内部,三组斜杆对防护墙进行支撑,石块撞击缓冲垫,通过液压缓冲器和四组弹簧对石块进行反弹,然后对石块的冲击力进行减缓和缓冲,然后水流到达坡体上方的矩形过水孔,然后通过两组挡板对水流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坡体内部的过水孔到达左侧水渠的矩形孔,然后到达水渠内部,泥沙水流到达水渠上方,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将泥沙过滤出来,在水流会经过防护墙左侧然后通过防护墙左右两侧均开设的过水孔排出,到达水渠内部,然后水经过水渠排出,达到对泥土、石头强冲击进行缓冲,防止防护墙坍塌的效果。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流到达坡体上方的矩形过水孔,然后通过两组挡板对水流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坡体内部的过水孔到达左侧水渠的矩形孔,然后到达水渠内部,泥沙水流到达水渠上方,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将泥沙过滤出来,在水流会经过防护墙左侧然后通过防护墙左右两侧均开设的过水孔排出,到达水渠内部,然后水经过水渠排出,达到对水流进行多段分散排出,减缓水流速度和冲击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刨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刨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护机构;101、防护墙;102、支撑柱;103、斜杆;104、水渠;105、液压缓冲器;106、缓冲垫;107、弹簧;2、半坡机构;201、坡体;202、挡板;203、防渗网;204、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包括防护机构1,防护机构1左侧固定连接有半坡机构2;
防护机构1包括防护墙101,防护墙101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2,防护墙101右侧固定连接有斜杆103,防护墙101左右两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水渠104,防护墙101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缓冲器105,液压缓冲器105左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06,防护墙101左侧设置有弹簧107;
半坡机构2包括坡体201,坡体201上方固定连接有挡板202,坡体201下方固定连接有防渗网203,坡体201右侧设置有过滤网20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四组支撑柱102固定连接在地面内部,三组斜杆103对防护墙101进行支撑,石块撞击缓冲垫106,通过液压缓冲器105和四组弹簧107对石块进行反弹,然后对石块的冲击力进行减缓和缓冲,然后水流到达坡体201上方的矩形过水孔,然后通过两组挡板202对水流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坡体201内部的过水孔到达左侧水渠104的矩形孔,然后到达水渠104内部,泥沙水流到达水渠104上方,经过过滤网204进行过滤,将泥沙过滤出来,在水流会经过防护墙101左侧然后通过防护墙101左右两侧均开设的过水孔排出,到达水渠104内部,然后水经过水渠104排出,达到对泥土、石头强冲击进行缓冲,防止防护墙101坍塌的效果。
具体的,支撑柱102有四组,四组支撑柱102均固定连接在防护墙101下方和内部,防护墙10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过水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四组支撑柱102固定连接在地面内部,然后支撑柱102数量根据防护墙101长度进行定,在水流会经过防护墙101左侧然后通过防护墙101左右两侧均开设的过水孔排出,到达水渠104内部。
具体的,斜杆103有三组,三组斜杆103固定连接在防护墙101右侧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组斜杆103对防护墙101进行支撑,该斜杆103的数量根据防护墙101长度而定,达到对防护墙101进行稳定支撑的效果。
具体的,水渠104有两组,两组水渠104左侧水渠104上方固定连接过滤网204,两组水渠104左侧水渠104开设有矩形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泥沙水流到达水渠104上方,经过过滤网204进行过滤,将泥沙过滤出来,然后水经过水渠104排出。
具体的,防护墙101左侧开设有凹槽,液压缓冲器105有四组,四组液压缓冲器105均固定连接在防护墙101左侧开设的凹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墙101左侧开设有凹槽,液压缓冲器105有四组,四组液压缓冲器105均固定连接在防护墙101左侧开设的凹槽内。
具体的,弹簧107有四组,液压缓冲器105分别贯穿四组弹簧107并延伸至缓冲垫106右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石块撞击缓冲垫106,通过液压缓冲器105和四组弹簧107对石块进行反弹,然后对石块的冲击力进行减缓和缓冲。
具体的,挡板202有两组,坡体201上方和内部均开设有矩形过水孔,两组挡板202均固定连接在坡体201上方开设的矩形过水孔右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流到达坡体201上方的矩形过水孔,然后通过两组挡板202对水流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坡体201内部的过水孔到达左侧水渠104的矩形孔,然后到达水渠104内部,达到对水流进行多段分散排出,减缓水流速度和冲击力的效果。
工作原理,通过将四组支撑柱102固定连接在地面内部,三组斜杆103对防护墙101进行支撑,石块撞击缓冲垫106,通过液压缓冲器105和四组弹簧107对石块进行反弹,然后对石块的冲击力进行减缓和缓冲,然后水流到达坡体201上方的矩形过水孔,然后通过两组挡板202对水流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坡体201内部的过水孔到达左侧水渠104的矩形孔,然后到达水渠104内部,泥沙水流到达水渠104上方,经过过滤网204进行过滤,将泥沙过滤出来,在水流会经过防护墙101左侧然后通过防护墙101左右两侧均开设的过水孔排出,到达水渠104内部,然后水经过水渠104排出,达到对泥土、石头强冲击进行缓冲,防止防护墙101坍塌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包括防护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1)左侧固定连接有半坡机构(2);
所述防护机构(1)包括防护墙(101),所述防护墙(101)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2),所述防护墙(101)右侧固定连接有斜杆(103),所述防护墙(101)左右两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水渠(104),所述防护墙(101)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缓冲器(105),所述液压缓冲器(105)左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06),所述防护墙(101)左侧设置有弹簧(107);
所述半坡机构(2)包括坡体(201),所述坡体(201)上方固定连接有挡板(202),所述坡体(201)下方固定连接有防渗网(203),所述坡体(201)右侧设置有过滤网(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2)有四组,四组所述支撑柱(102)均固定连接在防护墙(101)下方和内部,所述防护墙(10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过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杆(103)有三组,三组所述斜杆(103)固定连接在防护墙(101)右侧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渠(104)有两组,两组所述水渠(104)左侧水渠(104)上方固定连接过滤网(204),两组所述水渠(104)左侧水渠(104)开设有矩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101)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液压缓冲器(105)有四组,四组所述液压缓冲器(105)均固定连接在防护墙(101)左侧开设的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7)有四组,所述液压缓冲器(105)分别贯穿四组弹簧(107)并延伸至缓冲垫(106)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2)有两组,所述坡体(201)上方和内部均开设有矩形过水孔,两组所述挡板(202)均固定连接在坡体(201)上方开设的矩形过水孔右侧。
CN202223541623.9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 Active CN219175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1623.9U CN219175285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1623.9U CN219175285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5285U true CN219175285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5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1623.9U Active CN219175285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52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4806A (zh) * 2023-12-07 2024-01-09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冰湖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坡体的防护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4806A (zh) * 2023-12-07 2024-01-09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冰湖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坡体的防护设备
CN117364806B (zh) * 2023-12-07 2024-03-12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冰湖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坡体的防护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75285U (zh) 一种边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防护坡结构
CN213389782U (zh) 一种高陡填方石质边坡防护
CN107201703B (zh) 一种地震区路基支挡减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049252U (zh) 一种膨胀土边坡二次泥流的防护结构
CN213897002U (zh) 一种新型水利生态护坡
CN104831685B (zh) 一种生态促淤型护滩结构
CN112144488A (zh) 防止河道下切破坏的多曲拱形透水台阶式消能二级坝
KR101747284B1 (ko) 토석류 피해방지용 멀티 네트
CN21661569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
CN206829093U (zh) 一种具有自主筛分功能的泥石流拦砂坝
CN114753309A (zh) 一种缓解河水冲击的膨胀土河岸堤坡绿化防护结构
CN212426956U (zh) 一种生态型护岸结构
CN211646269U (zh) 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
CN207537965U (zh) 一种具有抗冲刷性能的水利工程挡土护坡
CN216739672U (zh) 一种建筑坡体防护抓地桩
CN219930852U (zh) 河道边坡防护结构
JP3291652B2 (ja) 衝撃吸収用堤体の支持構造
CN22016681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
CN21610833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护坡
CN211498890U (zh) 一种公路护坡
CN216689237U (zh) 一种具有防洪护坡的河道
CN221001070U (zh) 一种提高边坡稳定性的削坡减载结构
CN213653487U (zh) 一种矿区石渣场边坡防护结构
CN21411647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加固结构
CN217678393U (zh)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