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2181U -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2181U
CN219172181U CN202223593585.1U CN202223593585U CN219172181U CN 219172181 U CN219172181 U CN 219172181U CN 202223593585 U CN202223593585 U CN 202223593585U CN 219172181 U CN219172181 U CN 219172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plate
piston
half shaft
transmission system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35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权
张�浩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35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2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2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2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第一离合部件、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半轴上设置有第二离合部件,所述第二半轴上设置有第三离合部件,所述第二离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所述第三离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第二离合部件和第三离合部件通过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分配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分配人为可控,并且控制方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传动系统主要通过差速器将电机的扭矩通过齿轮传递到车轮,差速器向两个输出轴分配扭矩,保证两个输出轴可以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然而,车轮打滑时,差速器会将全部动力传递给打滑车轮,使车辆无法获得任何牵引力驶出打滑路面。
限滑差速器虽然可以通过限制左右车轮的相对转动,将部分扭矩传递到不打滑的车轮上,但由于传递的扭矩有限,车辆获得的牵引力不足以使车辆驶出打滑路面。
差速锁虽然可以锁止差速器,但必须停车才能开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并不能及时开启差速器控制车轮扭矩以降低车轮侧滑几率。
两组电机可以实现分别控制左右车轮扭矩,但是成本高,驱动系统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第二离合部件和第三离合部件通过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分配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分配人为可控,并且控制方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传动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用于车辆,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第一离合部件,所述第一离合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上设置有第二离合部件,所述第二半轴上设置有第三离合部件,所述第二离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所述第三离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驱动装置提供动力并通过输出端输出动力;第一离合部件通过与输出端连接,切断或传递驱动装置输出的动力;通过在第一半轴上设置第二离合部件,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的接合状态决定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的动力大小,第二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配合控制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的动力;通过在第二半轴上设置第三离合部件,第三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第三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的接合状态决定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二半轴的动力大小,第三离合部件与第一离合部件配合控制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二半轴的动力。第二离合部件和第三离合部件通过与第一离合部件可选择地接合,分配驱动装置传递给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的扭矩分配人为可控,并且控制方便,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离合部件包括: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输出端联动;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离合部件包括:第一内壳体,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半轴连接,所述第一内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摩擦片,所述第三摩擦片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摩擦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部件包括:第二内壳体,所述第二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半轴连接,所述第二内壳体上设置有第四摩擦片,所述第四摩擦片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摩擦片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传动系统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主动轮或所述外壳体,所述驱动件可选择地驱动所述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三摩擦片与所述第四摩擦片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摩擦片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摩擦片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三摩擦片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摩擦片之间;所述第二摩擦片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四摩擦片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四摩擦片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壳体,所述第一活塞可选择地在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摩擦片与所述第三摩擦片接合;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壳体,所述第二活塞可选择地在所述第二摩擦片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摩擦片与所述第四摩擦片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路,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油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内壳体之间或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内壳体之间或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啮合,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构造为驱动电机、发动机或电动发电机。
下面简单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系统。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系统,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分别连接车辆两侧的驱动轮,当一侧车轮打滑时,可以通过减小驱动装置传递给打滑车轮的扭矩,从而增大驱动装置传递给非打滑车轮的扭矩,保证车轮具有足够的牵引力驶出打滑路面;并且车辆在高速行驶工况下,两侧车轮的扭矩分配依然可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传动系统1;
驱动装置11;
第一离合部件12,主动轮121,外壳体122,第一摩擦片123,第二摩擦片124;
第一半轴13,第二离合部件131,第一内壳体1311,第三摩擦片1312,第一油路132,第一复位件133;
第二半轴14,第三离合部件141,第二内壳体1411,第四摩擦片1412,第二油路142,第二复位件143;
驱动件15,第一活塞151,第二活塞152;
减速机构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系统1用于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1用于车辆,如图1所示,传动系统1包括驱动装置11、第一离合部件12、第一半轴13和第二半轴14;第一离合部件12与驱动装置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半轴13上设置有第二离合部件131,第二半轴14上设置有第三离合部件141,第二离合部件131与第一离合部件12可选择地接合,第三离合部件141与第一离合部件12可选择地接合。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传动系统1主要通过差速器将电机的扭矩通过齿轮传递到车轮,差速器向两个输出轴分配扭矩,保证两个输出轴可以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然而,车轮打滑时,差速器会将全部动力传递给打滑车轮,使车辆无法获得任何牵引力驶出打滑路面。
限滑差速器虽然可以通过限制左右车轮的相对转动,将部分扭矩传递到不打滑的车轮上,但由于传递的扭矩有限,车辆获得的牵引力不足以使车辆驶出打滑路面。
差速锁虽然可以锁止差速器,但必须停车才能开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并不能及时开启差速器控制车轮扭矩以降低车轮侧滑几率。
两组电机可以实现分别控制左右车轮扭矩,但是成本高,驱动系统体积大。
本申请的传动系统1,驱动装置11提供动力并通过输出端输出动力;第一离合部件12通过与输出端连接,切断或传递驱动装置11输出的动力;通过在第一半轴13上设置第二离合部件131,第二离合部件131与第一离合部件12可选择地接合,第二离合部件131与第一离合部件12的接合状态决定驱动装置11传递给第一半轴13的动力大小,第二离合部件131与第一离合部件12配合控制驱动装置11传递给第一半轴13的动力;通过在第二半轴14上设置第三离合部件141,第三离合部件141与第一离合部件12可选择地接合,第三离合部件141与第一离合部件12的接合状态决定驱动装置11传递给第二半轴14的动力大小,第三离合部件141与第一离合部件12配合控制驱动装置11传递给第二半轴14的动力。
因此,本申请的传动系统1,第二离合部件131和第三离合部件141通过与第一离合部件12可选择地接合,分配驱动装置11传递给第一半轴13和第二半轴14的扭矩,第一半轴13和第二半轴14的扭矩分配人为可控,并且控制方便,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离合部件12包括主动轮121和外壳体122,主动轮121与输出端联动;外壳体122与主动轮121连接,外壳体122上设置有第一摩擦片123和第二摩擦片124;第二离合部件131包括第一内壳体1311,第一内壳体1311与第一半轴13连接,第一内壳体1311上设置有第三摩擦片1312,第三摩擦片1312可选择地与第一摩擦片123接合;第三离合部件141包括第二内壳体1411,第二内壳体1411与第二半轴14连接,第二内壳体1411上设置有第四摩擦片1412,第四摩擦片1412可选择地与第二摩擦片124接合。外壳体122与第一内壳体1311间隔为第一摩擦片123和第三摩擦片1312提供设置空间,外壳体122与第二内壳体1411间隔为第二摩擦片124和第四摩擦片1412提供设置空间。第二离合部件131通过在第一内壳体1311上设置第三摩擦片1312,第三摩擦片1312与第一摩擦片123可选择地接合,实现与第一离合部件12可选择地接合;第三离合部件141通过在第二内壳体1411上设置第四摩擦片1412,第四摩擦片1412与第二摩擦片124可选择地接合,实现与第一离合部件12可选择地接合。主动轮121通过与输出端联动传递由驱动装置11输出的动力,并与外壳体122连接,由于第一内壳体1311与第一半轴13连接,第二内壳体1411与第二半轴14连接,驱动装置11传递给第一半轴13的动力受外壳体122与第一内壳体1311间的第一摩擦片123和第三摩擦片1312控制,驱动装置11传递给第二半轴14的动力受外壳体122与第二内壳体1411间的第二摩擦片124和第四摩擦片1412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传动系统1还包括驱动件15,驱动件15设置于主动轮121或外壳体122,驱动件15可选择地驱动第一摩擦片123、第二摩擦片124、第三摩擦片1312与第四摩擦片141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传动系统1通过设置驱动件15,驱动件15可选择地驱动第一摩擦片123、第二摩擦片124、第三摩擦片1312与第四摩擦片141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从而使第一离合部件12与第二离合部件131接合或第一离合部件12与第三离合部件141接合;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驱动件15,进而控制第一半轴13和第二半轴14的扭矩分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摩擦片123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摩擦片1312构造为多个且每个第三摩擦片1312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摩擦片123之间;第二摩擦片124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四摩擦片1412构造为
多个且每个第四摩擦片1412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二摩擦片124之间。相关技术中,两个5摩擦片分离时,离合部件完全不传递动力;两个摩擦片完全接合时,两个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最大,并保持相对静止,离合部件间传递的动力最大;两个摩擦片部分接合,相对滑动,离合部件间传递部分动力。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片123和第三摩擦片1312均构造为多个,且每个第三摩擦片1312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摩擦片123之
间,摩擦面的数量等于第三摩擦片1312数量的二倍,第一离合部件12与第二离合部件0 131可以通过增加摩擦面的数量,增大第一离合部件12与第二离合部件131间的摩擦力,
进而增大第一离合部件12与第二离合部件131间传递的扭矩容量。第二摩擦片124与第四摩擦片1412同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驱动件15包括第一活塞151和第二
活塞152,第一活塞151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内壳体1311,第一活塞151可选择地在第5一摩擦片123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以驱动第一摩擦片123与第三摩擦片1312接合;第二
活塞152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内壳体1411,第二活塞152可选择地在第二摩擦片124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以驱动第二摩擦片124与第四摩擦片1412接合。第一活塞151通过驱动第一摩擦片123或第三摩擦片1312移动,使第一摩擦片123与第三摩擦片1312接
合,进而使驱动装置11向第一半轴13传递动力;第二活塞152通过驱动第二摩擦片1240或第四摩擦片1412移动,使第二摩擦片124与第四摩擦片1412接合,进而使驱动装置11向第二半轴14传递动力。因此,可以通过驱动第一活塞151和第二活塞152,控制第一摩擦片123与第三摩擦片1312的接合状态和第二摩擦片124与第四摩擦片1412的接合状态,进而控制第一半轴13和第二半轴14的扭矩分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外壳体122与第一内壳体1311之间5形成有第一内腔,外壳体122与第二内壳体1411之间形成有第二内腔,第一活塞151
与第一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路132,第二活塞152与第二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油路142。第一油路132和第二油路142适于容纳液压油,液压油作为传递驱动力的工作介质;液压传动具有反应速度快、运动惯性小的优点;通过在第一油路132和
第二油路142内设置液压油,液压油传递驱动第一活塞151和第二活塞152的驱动力,0保证驱动力作用的反应度和精准度;同时,液压油能够对第一油路132和第二油路142自动润滑,从而保证运动相对面的摩擦力小,提高对第一活塞151和第二活塞152的控制灵敏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传动系统1还包括第一复位件133和第二复位件143,第一复位件133设置于第一活塞151与第一内壳体1311之间或第一活塞151与外壳体122之间;第二复位件143设置于第二活塞152与第二内壳体1411之间或第二活塞152与外壳体122之间。第一复位件133通过向第一活塞151持续施加复位力,第一活塞151在受到的驱动力小于复位力时自动复位,从而使第一摩擦片123与第三摩擦片1312分离,切断驱动装置11向第一半轴13输出的动力;第二复位件143通过向第二活塞152持续施加复位力,第二活塞152在受到驱动力小于复位力时自动复位,从而使第二摩擦片124与第四摩擦片1412分离,切断驱动装置11向第二半轴14输出的动力;传动系统1通过设置第一复位件133和第二复位件143,第一复位件133和第二复位件143自动切断驱动装置11向第一半轴13和第二半轴14的动力,只有人为驱动第一活塞151或第二活塞152时,驱动装置11输出的动力才会传递给第一半轴13或第二半轴14,因此提高了对扭矩分配的控制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3和第二复位件143构造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凭借自身的弹力向第一活塞151和第二活塞152施加复位力;由于复位弹簧的动力来源于自身形变产生的力,因此复位弹簧作为第一复位件133和第二复位件143,可以节省能源,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传动系统1还包括减速机构16,减速机构16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啮合,减速机构16的输出端与第一离合部件12连接。减速机构16能够降低转速,同时增大扭矩;减速机构16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啮合,减速机构16的输出端与第一离合部件12连接,驱动装置11输出的动力由减速机构16传递给第一离合部件12;传动机构通过设置减速机构16,减速机构16降低转速,从而降低传动系统1部件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机器的传动效率,延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装置11构造为驱动电机、发动机或电动发电机。驱动装置11作为动力输出装置,构造为驱动电机、发动机或电动发电机,可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通过输出端将机械能传递给第一半轴13和第二半轴14。
下面简单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传动系统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传动系统1,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第一半轴13和第二半轴14分别连接车辆两侧的驱动轮,当一侧车轮打滑时,可以通过减小驱动装置11传递给打滑车轮的扭矩,从而增大驱动装置11传递给非打滑车轮的扭矩,保证车轮具有足够的牵引力驶出打滑路面;并且车辆在高速行驶工况下,两侧车轮的扭矩分配依然可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装置(11);
第一离合部件(12),所述第一离合部件(12)与所述驱动装置(11)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半轴(13)和第二半轴(14),所述第一半轴(13)上设置有第二离合部件(131),所述第二半轴(14)上设置有第三离合部件(141),所述第二离合部件(131)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12)可选择地接合,所述第三离合部件(141)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12)可选择地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12)包括:
主动轮(121),所述主动轮(121)与所述输出端联动;
外壳体(122),所述外壳体(122)与所述主动轮(121)连接,所述外壳体(122)上设置有第一摩擦片(123)和第二摩擦片(124);
所述第二离合部件(131)包括:
第一内壳体(1311),所述第一内壳体(1311)与所述第一半轴(13)连接,所述第一内壳体(1311)上设置有第三摩擦片(1312),所述第三摩擦片(1312)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摩擦片(123)接合;
所述第三离合部件(141)包括:
第二内壳体(1411),所述第二内壳体(1411)与所述第二半轴(14)连接,所述第二内壳体(1411)上设置有第四摩擦片(1412),所述第四摩擦片(1412)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摩擦片(124)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件(15),所述驱动件(15)设置于所述主动轮(121)或所述外壳体(122),所述驱动件(15)可选择地驱动所述第一摩擦片(123)、所述第二摩擦片(124)、所述第三摩擦片(1312)与所述第四摩擦片(141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123)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摩擦片(1312)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三摩擦片(131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摩擦片(123)之间;所述第二摩擦片(124)构造为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四摩擦片(1412)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四摩擦片(141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摩擦片(12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5)包括:
第一活塞(151),所述第一活塞(15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311),所述第一活塞(151)可选择地在所述第一摩擦片(123)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摩擦片(123)与所述第三摩擦片(1312)接合;
第二活塞(152),所述第二活塞(15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壳体(1411),所述第二活塞(152)可选择地在所述第二摩擦片(124)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摩擦片(124)与所述第四摩擦片(1412)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2)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311)之间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外壳体(122)与所述第二内壳体(1411)之间形成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一活塞(151)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油路(132),所述第二活塞(152)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油路(1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复位件(133),所述第一复位件(133)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151)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311)之间或所述第一活塞(151)与所述外壳体(122)之间;
第二复位件(143),所述第二复位件(143)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塞(152)与所述第二内壳体(1411)之间或所述第二活塞(152)与所述外壳体(1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机构(16),所述减速机构(16)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啮合,所述减速机构(1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离合部件(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1)构造为驱动电机、发动机或电动发电机。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动系统(1)。
CN202223593585.1U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9172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3585.1U CN219172181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3585.1U CN219172181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2181U true CN219172181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3585.1U Active CN219172181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2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75160B2 (ja) 2段階の傾斜角を備えた係合機構
EP2137422B1 (en) Idle-able power transfer unit
US6656083B2 (en) Hybrid drive system
JP3286619B2 (ja) 自動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US11906021B2 (en) Clutch configurations for a multiple motor mixed-speed continuous power transmission
CN103671815B (zh) 具有用于维持接触的组合预加载弹簧的锁止式差速器
CN106090149A (zh) 双电机盘式无级变速动力系统
JP2007524540A (ja) 統合された油圧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4輪駆動を有する油圧式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JP2002192968A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20090312133A1 (en) Compact transmission preventing a vehicle from moving backward on a slope
US20030171182A1 (en) Alex module with axle shaft electronic management
CN101969250A (zh) 电动车自动变档电机
CN105020296A (zh) 机械压紧摩擦片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
CN110816261A (zh) 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和电动车
CN102619936A (zh) 三离合三档变速传动装置及变速传动装置的三离合方法
CN102619932A (zh) 双离合两档变速传动装置及变速传动装置的双离合方法
CN219172181U (zh)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CN205937668U (zh) 双电机盘式无级变速动力系统
CN115972895A (zh)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和车辆
CN115681441A (zh) 用于车辆的可选择性差速器驱动装置
CN201849423U (zh) 电动汽车驱动和传动系统
CN101767529B (zh) 电动车变档驱动轮毂的离合式输出机构
CN117885518A (zh) 车辆的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1501536U (zh) 一体式适时四驱差速器总成
CN220764496U (zh) 一种全自动定轴式农用履带车辆转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