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3840U - 一种开关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3840U
CN219163840U CN202223496942.2U CN202223496942U CN219163840U CN 219163840 U CN219163840 U CN 219163840U CN 202223496942 U CN202223496942 U CN 202223496942U CN 219163840 U CN219163840 U CN 219163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onductive
contact
pole
butt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69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969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3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3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3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插座,包括一壳体、一个或多个插孔位、相应的插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还设有一条状的L极导电连接片、以及一条状的N极导电连接片,L极导电连接片和N极导电连接片均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的座体外,N极导电连接片与各插套组件的N极导电插片相连,各插套组件包括凸伸至座体外的一L极导电引脚,各插套组件的L极导电引脚与L极导电插片相连,L极导电引脚上还设有第一触点,L极导电连接片上设有第二触点,同一插套组件上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其中之一为静触点且另一为动触点,按钮的按压部嵌设在壳体的外侧壁上,按钮的顶杆与各动触点相抵。该开关插座结构更加简单、组装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器设备,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开关插座是插座中的一种,它可以通过按压面板上的开关来控制插孔位的电源通断。但是现有的开关插座内部一般是通过焊接导线来连接开关、内部导电插片等导电部件,而焊接过程容易造成虚焊、假焊,甚至短路、断路的情况,不仅影响产品的性能,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焊锡过程时,释放的有害气体将影响作业者的身体健康并污染环境。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出现了一种无需焊锡的开关插座,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插座底座1a以及设置在插座底座1a上方的面板2a,插座底座1a的一侧连接有N极铜件3a,N极铜件3a的一侧设有开关底座4a,且开关底座4a与插座底座1a呈多组分布在N极铜件3a的两侧,开关底座4a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N极铜件3a一侧连接有N极引脚件5a,N极引脚件5a插入第二插槽与开关底座4a相连,N极引脚件5a的一侧还设有通电铜件6a,通电铜件6a插入第一插槽与开关底座4a相连,开关底座4a内侧设置有L极支撑件7a,L极支撑件7a的一侧连接有L极铜件8a,L极支撑件7a的端面内侧设置有摆动件9a,摆动件9a的顶部设有按钮座10a,按钮座10a位于开关底座4a的内侧,且按钮座10a的顶部连接有按钮11a,摆动件9a的一端连接有触点12a,该触点12a与通电铜件6a表面相互接触。
上述开关插座无需焊锡,且通过按动按钮11a使摆动件9a摆动,可实现电源的通断。但是它需要将按钮11a的按动转换成摆动件9a的摆动,才能实现触点12a的接合,结构较为复杂、组装仍然不够简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组装更加方便的开关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开关插座,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插孔位,所述壳体内且位于各插孔位的下方设置相应的插套组件,所述插套组件包括一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上的L极导电插片和N极导电插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条状的L极导电连接片、以及一条状的N极导电连接片,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和N极导电连接片均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的座体外,且分别与L极电源和N极电源相连,所述N极导电连接片与各插套组件的N极导电插片相连,所述各插套组件包括凸伸至座体外的一L极导电引脚,所述各插套组件的L极导电引脚与L极导电插片相连,所述L极导电引脚上还设有第一触点,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上均设有对应各第一触点的第二触点,同一插套组件上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其中之一为静触点且另一为动触点,还包括设置在各动触点上的按钮,所述按钮的一端为按压部且另一端为顶杆,所述按钮的按压部嵌设在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按钮的顶杆与各动触点相抵,用于按动按钮时驱动动触点与静触点连接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开关插座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N极导电连接片连接各插套组件的N极导电插片,即可将与N极导电连接片相连的N极电源接入N极导电插片;通过L极导电连接片连接各插套组件的L极导电插片,但L极导电连接片与L极导电插片不直接相连,而是在与L极导电插片相连的L极导电引脚上设置第一触点,且在L极导电连接片上设置对应各第一触点的第二触点,同一插套组件上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其中之一为静触点且另一为动触点,再通过按动相应插套组件的按钮,即可控制相应插套组件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与L极导电连接片相连的L极电源与L极导电插片的通断,该开关插座利用一个N极导电连接片连接所有插套组件的N极导电插片,利用一个L极导电连接片连接所有插套组件的L极导电插片,每个插套组件分别由各自的按钮来控制电源的通断。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开关插座通过L极导电连接片和N极导电连接片分别连接L极导电插片和N极导电插片,无需焊锡;且电源的通断只需在L极导电引脚和L极导电连接片上设置静触点和动触点,并利用按钮直接驱动动触点,使动触点与静触点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L极电源的通断,中间无需设置摆动结构等力的转换传递部件,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且无需焊锡,组装也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各插套组件还包括凸伸至座体外的一N极导电引脚,所述N极导电引脚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应插套组件的N极导电插片与N极导电连接片。设置N极导电引脚,更方便与N极导电连接片连接,组装更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N极导电连接片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的座体的底部外,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的座体的前侧或后侧,所述动触点设置在静触点的外侧,所述按钮的按压部嵌设在壳体的前侧或后侧的外侧壁上。该设置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按钮按压更方便。
作为优选,至少其中一个L极导电引脚上设置动触点,还包括连接在相应动触点与L极导电引脚之间的折弯弹片,所述折弯弹片的一端与设置动触点的L极导电引脚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折弯弹片的自由端上,所述按钮的顶杆与折弯弹片的自由端相抵。设置折弯弹片可使按钮的按压更舒适,动触点与静触点的结合更平稳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上设有至少一个动触点,还包括连接在相应动触点与L极导电连接片之间的折弯弹片,所述折弯弹片的一端与L极导电连接片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折弯弹片的自由端上,所述按钮的顶杆与折弯弹片的自由端相抵。设置折弯弹片可使按钮的按压更舒适,动触点与静触点的结合更平稳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折弯弹片的自由端上设有使按钮的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按钮的顶杆上设有抵靠在通孔上的环形限位台阶,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折弯弹片的自由端的末端。该设置可使按钮与折弯弹片的配合更牢靠,从而使按钮的按压力更加可靠地传递到折弯弹片上,并保证动触点与静触点良好接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开关插座,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两个插孔位,所述壳体内且位于两个插孔位的下方设置相应的插套组件,所述插套组件包括一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上的L极导电插片和N极导电插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插套组件之间设有一按钮、一条状的L极导电连接片、以及一条状的N极导电连接片,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和N极导电连接片分别与两个插套组件的L极导电插片和N极导电插片相连,所述N极导电连接片与N极电源相连,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上且位于两个插套组件之间设有第一触点,还包括与L极电源相连的并与第一触点相配合的第二触点,所述按钮的一端为按压部且另一端为顶杆,所述按钮的按压部嵌设在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按钮的顶杆与第二触点相抵,用于按动按钮时驱动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连接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开关插座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N极导电连接片连接两个插套组件的N极导电插片,即可将与N极导电连接片相连的N极电源接入N极导电插片;两个插套组件的L极导电插片通过L极导电连接片连接,在L极导电连接片上设置第一触点,以及与第一触点相配合的第二触点,第二触点与L极电源相连,按动按钮,即可控制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与第二触点相连的L极电源与L极导电插片的通断,该开关插座利用一个N极导电连接片连接两个插套组件的N极导电插片,利用一个L极导电连接片连接两个插套组件的L极导电插片,两个插套组件由同一按钮来控制电源的通断。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开关插座通过L极导电连接片和N极导电连接片分别连接L极导电插片和N极导电插片,无需焊锡;且电源的通断只需在L极导电连接片上与L极电源之间设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并利用按钮直接驱动第二触点,使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L极电源的通断,中间无需设置摆动结构等力的转换传递部件,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且无需焊锡,组装也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按钮设置在壳体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设置在按钮的同一侧,且第二触点位于第一触点的外侧。该设置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按钮按压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各插套组件均包括凸伸至座体外的一L极导电引脚和一N极导电引脚,所述L极导电引脚的两端分别与L极导电插片和L极导电连接片相连,所述N极导电引脚的两端分别与N极导电插片和N极导电连接片相连。该设置更方便与L极导电连接片和N极导电连接片的连接,组装更方便。
作为优选,各按钮上还设有折弯弹片,所述折弯弹片的一端与相应按钮的顶杆相连,且在该端设置第二触点,另一端与壳体弹性相抵。设置折弯弹片可使按钮的按压更舒适,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结合更平稳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开关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开关底座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开关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开关插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开关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开关插座内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中开关插座内部部件隐藏座体等部件后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开关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开关插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开关插座内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开关插座内部部件的电连接示意图;
现有技术图中:1a-壳体,2a-插座底座,3a-面板,4a-N极铜件,5a-开关底座,6a-N极引脚件,7a-通电铜件,8a-L极支撑件,9a-L极铜件,10a-摆动件,11a-按钮座,12a-按钮,13a-触点;
本实用新型图中:1-壳体,2-插孔位,3-插套组件,4-座体,5-L极导电插片,6-N极导电插片,7-L极导电连接片,8-N极导电连接片,9-L极导电引脚,10-第一触点,11-第二触点,12-按钮,13-按压部,14-顶杆,15-N极导电引脚,16-折弯弹片,17-通孔,18-环形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9所示,一种开关插座,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插孔位2,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各插孔位2的下方设置相应的插套组件3,所述插套组件3包括一座体4以及设置在座体4上的L极导电插片5和N极导电插片6,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一条状的L极导电连接片7、以及一条状的N极导电连接片8,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和N极导电连接片8均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3的座体4外,且分别与L极电源和N极电源相连,所述N极导电连接片8与各插套组件3的N极导电插片6相连,所述各插套组件3包括凸伸至座体4外的一L极导电引脚9,所述各插套组件3的L极导电引脚9与L极导电插片5相连,所述L极导电引脚9上还设有第一触点10,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上均设有对应各第一触点10的第二触点11,同一插套组件3上的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其中之一为静触点且另一为动触点,还包括设置在各动触点上的按钮12,所述按钮12的一端为按压部13且另一端为顶杆14,所述按钮12的按压部13嵌设在壳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与各动触点相抵,用于按动按钮12时驱动动触点与静触点连接或分离,所述按钮12采用现有技术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所述各插套组件3还包括凸伸至座体4外的一N极导电引脚15,所述N极导电引脚15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应插套组件3的N极导电插片6与N极导电连接片8,本实施例中,L极导电引脚9和N极导电引脚15的一端与L极导电插片5和N极导电插片6一体成型,另一端与L极导电连接片7和N极导电连接片8采用插接结构相连。
所述N极导电连接片8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3的座体4的底部外,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3的座体4的前侧或后侧,所述动触点设置在静触点的外侧,所述按钮12的按压部13嵌设在壳体1的前侧或后侧的外侧壁上。
至少其中一个L极导电引脚9上设置动触点,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9示意的最左侧的插套组件3在L极导电引脚9上设置了动触点,还包括连接在相应动触点与L极导电引脚9之间的折弯弹片16,所述折弯弹片16的一端与设置动触点的L极导电引脚9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上,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与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相抵。
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上设有至少一个动触点,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9示意的右侧两个插套组件3在L极导电连接片7上设置了动触点,还包括连接在相应动触点与L极导电连接片7之间的折弯弹片16,所述折弯弹片16的一端与L极导电连接片7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上,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与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相抵。
所述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上设有使按钮12的顶杆14穿过的通孔17,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上设有抵靠在通孔17上的环形限位台阶18,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的末端。
本实施例开关插座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N极导电连接片8连接各插套组件3的N极导电插片6,即可将与N极导电连接片8相连的N极电源接入N极导电插片6;通过L极导电连接片7连接各插套组件3的L极导电插片5,但L极导电连接片7与L极导电插片5不直接相连,而是在与L极导电插片5相连的L极导电引脚9上设置第一触点10,且在L极导电连接片7上设置对应各第一触点10的第二触点11,同一插套组件3上的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其中之一为静触点且另一为动触点,再通过按动相应插套组件3的按钮12,即可控制相应插套组件3的第一触点10与第二触点11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与L极导电连接片7相连的L极电源与L极导电插片5的通断,该开关插座利用一个N极导电连接片8连接所有插套组件3的N极导电插片6,利用一个L极导电连接片7连接所有插套组件3的L极导电插片5,每个插套组件3分别由各自的按钮12来控制电源的通断。
实施例2:
如图10-13所示,并结合图3-9,一种开关插座,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两个插孔位2,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两个插孔位2的下方设置相应的插套组件3,所述插套组件3包括一座体4以及设置在座体4上的L极导电插片5和N极导电插片6,所述两个插套组件3之间设有一按钮12、一条状的L极导电连接片7、以及一条状的N极导电连接片8,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和N极导电连接片8分别与两个插套组件3的L极导电插片5和N极导电插片6相连,所述N极导电连接片8与N极电源相连,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上且位于两个插套组件3之间设有第一触点10,还包括与L极电源相连的并与第一触点10相配合的第二触点11,所述按钮12的一端为按压部13且另一端为顶杆14,所述按钮12的按压部13嵌设在壳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与第二触点11相抵,用于按动按钮12时驱动第二触点11与第一触点10连接或分离。
所述按钮12设置在壳体1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设置在按钮12的同一侧,且第二触点11位于第一触点10的外侧。
所述各插套组件3均包括凸伸至座体4外的一L极导电引脚9和一N极导电引脚15,所述L极导电引脚9的两端分别与L极导电插片5和L极导电连接片7相连,所述N极导电引脚15的两端分别与N极导电插片6和N极导电连接片8相连,本实施例中,L极导电引脚9和N极导电引脚15的一端与L极导电插片5和N极导电插片6一体成型,另一端与L极导电连接片7和N极导电连接片8采用插接结构相连。
各按钮12上还设有折弯弹片16,所述折弯弹片16的一端与相应按钮12的顶杆14相连,且在该端设置第二触点11,另一端与壳体1弹性相抵。
本实施例开关插座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N极导电连接片8连接两个插套组件3的N极导电插片6,即可将与N极导电连接片8相连的N极电源接入N极导电插片6;两个插套组件3的L极导电插片5通过L极导电连接片7连接,在L极导电连接片7上设置第一触点10,以及与第一触点10相配合的第二触点11,第二触点11与L极电源相连,按动按钮12,即可控制第一触点10与第二触点11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与第二触点11相连的L极电源与L极导电插片5的通断,该开关插座利用一个N极导电连接片8连接两个插套组件3的N极导电插片6,利用一个L极导电连接片7连接两个插套组件3的L极导电插片5,两个插套组件3由同一按钮12来控制电源的通断。

Claims (10)

1.一种开关插座,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插孔位(2),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各插孔位(2)的下方设置相应的插套组件(3),所述插套组件(3)包括一座体(4)以及设置在座体(4)上的L极导电插片(5)和N极导电插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一条状的L极导电连接片(7)、以及一条状的N极导电连接片(8),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和N极导电连接片(8)均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3)的座体(4)外,且分别与L极电源和N极电源相连,所述N极导电连接片(8)与各插套组件(3)的N极导电插片(6)相连,所述各插套组件(3)包括凸伸至座体(4)外的一L极导电引脚(9),所述各插套组件(3)的L极导电引脚(9)与L极导电插片(5)相连,所述L极导电引脚(9)上还设有第一触点(10),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上均设有对应各第一触点(10)的第二触点(11),同一插套组件(3)上的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其中之一为静触点且另一为动触点,还包括设置在各动触点上的按钮(12),所述按钮(12)的一端为按压部(13)且另一端为顶杆(14),所述按钮(12)的按压部(13)嵌设在壳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与各动触点相抵,用于按动按钮(12)时驱动动触点与静触点连接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插套组件(3)还包括凸伸至座体(4)外的一N极导电引脚(15),所述N极导电引脚(15)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应插套组件(3)的N极导电插片(6)与N极导电连接片(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导电连接片(8)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3)的座体(4)的底部外,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横向设置在各插套组件(3)的座体(4)的前侧或后侧,所述动触点设置在静触点的外侧,所述按钮(12)的按压部(13)嵌设在壳体(1)的前侧或后侧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插座,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L极导电引脚(9)上设置动触点,还包括连接在相应动触点与L极导电引脚(9)之间的折弯弹片(16),所述折弯弹片(16)的一端与设置动触点的L极导电引脚(9)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上,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与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上设有至少一个动触点,还包括连接在相应动触点与L极导电连接片(7)之间的折弯弹片(16),所述折弯弹片(16)的一端与L极导电连接片(7)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上,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与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关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上设有使按钮(12)的顶杆(14)穿过的通孔(17),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上设有抵靠在通孔(17)上的环形限位台阶(18),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折弯弹片(16)的自由端的末端。
7.一种开关插座,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两个插孔位(2),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两个插孔位(2)的下方设置相应的插套组件(3),所述插套组件(3)包括一座体(4)以及设置在座体(4)上的L极导电插片(5)和N极导电插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插套组件(3)之间设有一按钮(12)、一条状的L极导电连接片(7)、以及一条状的N极导电连接片(8),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和N极导电连接片(8)分别与两个插套组件(3)的L极导电插片(5)和N极导电插片(6)相连,所述N极导电连接片(8)与N极电源相连,所述L极导电连接片(7)上且位于两个插套组件(3)之间设有第一触点(10),还包括与L极电源相连的并与第一触点(10)相配合的第二触点(11),所述按钮(12)的一端为按压部(13)且另一端为顶杆(14),所述按钮(12)的按压部(13)嵌设在壳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按钮(12)的顶杆(14)与第二触点(11)相抵,用于按动按钮(12)时驱动第二触点(11)与第一触点(10)连接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开关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12)的按压部(13)嵌设在壳体(1)的前侧或后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设置在按钮(12)的同一侧,且第二触点(11)位于第一触点(10)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开关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插套组件(3)均包括凸伸至座体(4)外的一L极导电引脚(9)和一N极导电引脚(15),所述L极导电引脚(9)的两端分别与L极导电插片(5)和L极导电连接片(7)相连,所述N极导电引脚(15)的两端分别与N极导电插片(6)和N极导电连接片(8)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开关插座,其特征在于:各按钮(12)上还设有折弯弹片(16),所述折弯弹片(16)的一端与相应按钮(12)的顶杆(14)相连,且在该端设置第二触点(11),另一端与壳体(1)弹性相抵。
CN202223496942.2U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开关插座 Active CN219163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6942.2U CN219163840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开关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6942.2U CN219163840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开关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3840U true CN219163840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41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6942.2U Active CN219163840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开关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3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187260A1 (es) Procedimiento para la extrusion de productos quimicos.
CN219163840U (zh) 一种开关插座
CN215266020U (zh) 一种快速插拔开关
WO2002093692A3 (en) Self-aligning power connector system
CN213692413U (zh) 弹性接触实现对接的连接器
WO2019114218A1 (zh)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CN212750774U (zh) 一种电弧故障断路器
CN211579024U (zh) 一种无焊锡开关插座组合
CN219163842U (zh) 一种安全插座
CN217589679U (zh) Led显示装置的插接结构及led显示装置
CN212257817U (zh) 一种语音控制插座
CN113013689B (zh) 开关插座
CN217589477U (zh)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CN217848509U (zh) 一种两pin公头连接器
CN205959839U (zh) 按压开关
CN210074356U (zh) 智能插座
CN210404234U (zh) 航空插头及无人设备
CN217642016U (zh) 二次插座
CN218351345U (zh) 开关装置和电器
CN217589513U (zh) 二次插头
CN217848483U (zh) 一种具有安全控电机构的连接器
CN220873429U (zh) 一种控制开关进电通断机构
CN220731382U (zh) 一种一体快接式金属按钮
CN214624819U (zh) 一种搭接小型电器的按钮开关
CN220341622U (zh) 一种安全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