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9477U -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9477U
CN217589477U CN202221346973.7U CN202221346973U CN217589477U CN 217589477 U CN217589477 U CN 217589477U CN 202221346973 U CN202221346973 U CN 202221346973U CN 217589477 U CN217589477 U CN 217589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conductive
seat
piece
sig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69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林华
安国良
刘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69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9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9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9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其中,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包括电源对插结构,电源对插结构包括:第一母座组件,包括第一座体、设置于第一座体的第一导电件及开关件,开关件能够使第一导电件自身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第一公插组件,包括第二座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的第二导电件及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的第一驱动件,其中,第二导电件具有穿出于第二座体并与第一导电件接触导通的第一导通位置以及缩回至第二座体内并与第一导电件分离的第一断开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接通,继续装配显示单元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Description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技术领域中,LED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显示单元。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时普遍采用柔性的且相互独立的电源线和数据线连接。
这样,电源线连接时布线复杂,如果电源线与外部电源接通,继续装配显示单元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接通,继续装配显示单元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包括电源对插结构,电源对插结构包括:第一母座组件,包括第一座体、设置于第一座体的第一导电件及开关件,开关件能够使第一导电件自身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第一公插组件,包括第二座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的第二导电件及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的第一驱动件,其中,第二导电件具有穿出于第二座体并与第一导电件接触导通的第一导通位置以及缩回至第二座体内并与第一导电件分离的第一断开位置,第一驱动件活动以驱动第二导电件朝向或者背离第一导电件移动以使第二导电件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一断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件包括安装于第一座体内的PCB板及设置在PCB板上的输入导电端子和输出导电端子,输入导电端子和输出导电端子断开设置,开关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座体内的连接导体及驱动连接导体移动的操作键,当连接导体移动至与输入导电端子和输出导电端子相配合时能够通过连接导体将两者导通。
进一步地,第一母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PCB上的外接插口,外接插口与输出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导电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的绝缘基体及设置于绝缘基体内的导电柱,导电柱沿绝缘基体的移动方向相对于绝缘基体可浮动地设置,第一驱动件活动以驱动绝缘基体朝向或者背离第一导电件移动,以使导电柱与输入导电端子接触导通或者分离。
进一步地,第一公插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座体和绝缘基体之间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沿绝缘基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和能够插入至导向孔内的导向柱,导向孔和导向柱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二座体,导向孔和导向柱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绝缘基体。
进一步地,第一公插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座体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向第二导电件施加沿背离第一座体方向的弹力;和/或,当第二导电件处于第一导通位置时,第二导电件与第一导电件点面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母座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座体间隔设置的第一推顶件,第一驱动件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二座体的第一驱动杆及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内的第一翘板,第一翘板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一驱动杆,第一翘板的第二端抵接于第二导电件,第一推顶件可活动地设置并能够推顶第一驱动杆移动,以驱动第一翘板摆动并以驱动第二导电件由第一断开位置切换至第一导通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母座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座体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座及设置于第一安装座内的第二弹性件,第一推顶件可移动地位于第一安装座内,第二弹性件向第一推顶件施加朝向第一驱动杆的弹力,第一推顶件能够与第一驱动杆点面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对插装置还包括信号对插结构,信号对插结构包括:第二母座组件,包括第三座体及设置于第三座体的第一信号传输件;第二公插组件,包括第四座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四座体的第二信号传输件及可活动地设置于第四座体的第二驱动件,其中,第二信号传输件具有穿出于第四座体并与第一信号传输件接触导通的第二导通位置以及缩回至第四座体内并与第一信号传输件分离的第二断开位置,第二驱动件活动以驱动第二信号传输件朝向或者背离第一信号传输件移动以使第二信号传输件在第二导通位置和第二断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第二公插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四座体和第二信号传输件之间的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向第二信号传输件施加沿背离第三座体方向的弹力;和/或,当第二信号传输件处于第二导通位置时,第二信号传输件与第一信号传输件点面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母座组件还包括与第三座体间隔设置的第二推顶件,第二驱动件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第四座体的第二驱动杆及可摆动地设置于第四座体内的第二翘板,第二翘板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二驱动杆,第二翘板的第二端抵接于第二信号传输件,第二推顶件可活动地设置并能够推顶第二驱动杆移动,以驱动第二翘板摆动并以驱动第二信号传输件由第二断开位置切换至第二导通位置;第二母座组件还包括与第三座体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座及设置于第二安装座内的第四弹性件,第二推顶件可移动地位于第二安装座内,第四弹性件向第二推顶件施加朝向第二驱动杆的弹力,第二推顶件能够与第二驱动杆点面接触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以及对插装置,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并排布置,对插装置为上述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对插装置的第一母座组件安装于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对插装置的第一公插组件安装于第二显示单元与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第三显示单元及第四显示单元以及对插装置,第一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第三显示单元及第四显示单元呈阵列布置并沿周向依次分布,对插装置为上述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对插装置的第一母座组件安装于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对插装置的第一公插组件安装于第二显示单元与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其中,对插装置的第二母座组件安装于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对插装置的第二公插组件安装于第二显示单元与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和/或,对插装置的第二母座组件安装于第一显示单元与第四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对插装置的第二公插组件安装于第四显示单元与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包括电源对插结构。电源对插结构包括:第一母座组件和第一公插组件。第一母座组件包括第一座体、设置于第一座体的第一导电件及开关件,开关件能够使第一导电件自身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第一公插组件包括第二座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的第二导电件及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的第一驱动件。其中,第二导电件具有穿出于第二座体并与第一导电件接触导通的第一导通位置以及缩回至第二座体内并与第一导电件分离的第一断开位置,第一驱动件活动以驱动第二导电件朝向或者背离第一导电件移动以使第二导电件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一断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将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一母座组件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相邻的一个侧边上,可以将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一公插组件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相邻的另一个侧边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时,第一驱动件活动以驱动第二导电件朝向第一导电件移动以使第二导电件切换至第一导通位置,此时第一母座组件和第一公插组件对插在一起。这样,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的同时,通过第一母座组件和第一公插组件对插便能够将第一导电件与电源线电性连接,简化了布线操作,使得电源线连接简单,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更简便,提升了装配效率。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时,第一驱动件活动以驱动第二导电件背离第一导电件移动以使第二导电件由第一导通位置切换至第一断开位置,此时第一母座组件和第一公插组件分离,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能够拆分开。并且,第一导电件与外部电源接通,继续装配显示单元时,可以通过开关件使第一导电件处于断开状态,进而装配的显示单元上不带电,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接通,继续装配显示单元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LED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LED显示装置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LED显示装置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LED显示装置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LED显示装置的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8示出了图7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一公插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第一公插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第一公插组件的E-E向剖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9的第一公插组件的F-F向剖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8的第一公插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7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一母座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3的第一母座组件的G-G向剖视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3的第一母座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的第一母座组件的H-H向剖视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外接电源插头插接在图13的第一母座组件的外接插口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3的第一母座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7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二公插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9的第二公插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20的第二公插组件的I-I向剖视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图20的第二公插组件的J-J向剖视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7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二母座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4示出了图23的第二母座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母座组件;11、第一座体;12、第一导电件;121、PCB板;122、输入导电端子;123、输出导电端子;124、外接插口;13、开关件;131、操作键;14、第一安装座;15、第一推顶件;16、第二弹性件;20、第一公插组件;21、第二座体;22、第二导电件;221、绝缘基体;222、导电柱;23、第一驱动件;231、第一驱动杆;232、第一翘板;241、导向孔;242、导向柱;25、第一弹性件;30、第二母座组件;31、第三座体;32、第一信号传输件;33、第二安装座;34、第二推顶件;35、第四弹性件;40、第二公插组件;41、第四座体;42、第二信号传输件;43、第二驱动件;44、第三弹性件;431、第二驱动杆;432、第二翘板;51、第一显示单元;52、第二显示单元;53、第三显示单元;54、第四显示单元;62、外接电源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包括电源对插结构。电源对插结构包括:第一母座组件10和第一公插组件20。第一母座组件10包括第一座体11、设置于第一座体11的第一导电件12及开关件13。开关件13能够使第一导电件12自身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第一公插组件20包括第二座体21、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21的第二导电件22及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21的第一驱动件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22具有穿出于第二座体21并与第一导电件12接触导通的第一导通位置以及缩回至第二座体21内并与第一导电件12分离的第一断开位置,第一驱动件23活动以驱动第二导电件22朝向或者背离第一导电件12移动以使第二导电件22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一断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一母座组件10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相邻的一个侧边上,可以将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一公插组件20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相邻的另一个侧边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时,第一驱动件23活动以驱动第二导电件22朝向第一导电件12移动以使第二导电件22切换至第一导通位置,此时第一母座组件10和第一公插组件20对插在一起。这样,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的同时,通过第一母座组件10和第一公插组件20对插便能够将第一导电件12与电源线电性连接,简化了布线操作,使得电源线连接简单,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更简便,提升了装配效率。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时,第一驱动件23活动以驱动第二导电件22背离第一导电件12移动以使第二导电件22由第一导通位置切换至第一断开位置,此时第一母座组件10和第一公插组件20分离,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能够拆分开。并且,第一导电件12与外部电源接通,继续装配显示单元时,可以通过开关件13使第一导电件12处于断开状态,进而装配的显示单元上不带电,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接通,继续装配显示单元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这样,可以控制单独显示单元的电源输入的合分。上述的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可以为图3中的第一显示单元51和第二显示单元52。开关件13优选为船型开关。
如图4、图7、图13至图18所示,第一导电件12包括安装于第一座体11内的PCB板121及设置在PCB板121上的输入导电端子122和输出导电端子123。输入导电端子122和输出导电端子123断开设置。开关件13包括设置于第一座体11内的连接导体及驱动连接导体移动的操作键131,当连接导体移动至与输入导电端子122和输出导电端子123相配合时能够通过连接导体将两者导通。这样,PCB板121作为输入导电端子122和输出导电端子123的载体,便于连接导体同时与输入导电端子122和输出导电端子123电性连接。当连接导体移动至分别与输入导电端子122和输出导电端子123分离时,输入导电端子122和输出导电端子123之间断开,使第一导电件12自身处于断开状态。并且由于输入导电端子122和输出导电端子123均集成在PCB板121上,使得第一母座组件10的组成部分较小,整体结构设置简单,便于工艺组装,进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适用于中小批量的生产。
如图7、图13至图17所示,为了便于外接电源插头62能够插入至第一母座组件10上,第一母座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PCB上的外接插口124,外接插口124与输出导电端子123电性连接。这样,外接电源插头62能够插入至外接插口124内实现接触导通,进而第一导电件12与外部电源能够接通。并且外接插口124能够集成在PCB板121上,使得第一母座组件10的整体结构设置简单。
具体地,外接电源插头62包括电源外部线铜针,第一母座组件10还包括与电源外部线铜针插接接触配合的电源冠簧。
如图4至图10所示,第二导电件22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21的绝缘基体221及设置于绝缘基体221内的导电柱222。导电柱222沿绝缘基体221的移动方向相对于绝缘基体221可浮动地设置。第一驱动件23活动以驱动绝缘基体221朝向第一导电件12移动,以使导电柱222与输入导电端子122接触导通。第一驱动件23活动以驱动绝缘基体221背离第一导电件12移动,以使导电柱222与输入导电端子122分离。
具体地,通过在绝缘基体221内进行安装和间隙定向,并通过绝缘基体221内的柱弹簧进行弹力限位,以使导电柱222在绝缘基体221内完全浮动。导电柱222放入绝缘基体221内、再放入柱弹簧,再通过铆压收口的方式对绝缘基体221进行缝合。
具体地,导电柱222包括零线柱和火线柱,第一公插组件20还包括接地柱,火线柱和接地柱均平行于零线柱,零线柱、火线柱以及接地柱均间隔地穿设在绝缘基体221上。绝缘基体221隔离零线柱、火线柱以及接地柱,避免出现短路。输入导电端子122包括第一零线端子和第一火线端子,输出导电端子123包括第二零线端子和第二火线端子,第一公插组件20还包括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布置在PCB上并与第二零线端子之间具有间隔。这样,接地端子也集成在PCB上。第一驱动件23活动以驱动绝缘基体221朝向第一导电件12移动,以使零线柱与第一零线端子接触导通,火线柱与第一火线端子接触导通,接地柱与接地端子接触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电件22还包括分别与零线柱、火线柱以及接地柱电性连接的柔性零线、柔性火线以及柔性接地,柔性零线、柔性火线以及柔性接地均能够自由的伸缩变形,便于导电柱222随绝缘基体221往复移动,以使第二导电件22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一断开位置之间能够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第一零线端子包括穿设在第一座体11内的零线铜针以及布置在PCB上的零线铜皮,零线铜针与零线铜皮焊接连接。同样地,第一火线端子包括火线铜针和火线铜皮,接地端子包括接地铜针和接地铜皮。当第二导电件22处于第一导通位置时,第二导电件22的零线柱与第一导电件12的零线铜针点面接触配合,第二导电件22的火线柱与第一导电件12的火线铜针点面接触配合,第二导电件22的接地柱与第一导电件12的接地铜针点面接触配合。
如图8至图11所示,为了防止绝缘基体221在第二座体21内移动过程中发生偏斜,第一公插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座体21和绝缘基体221之间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沿绝缘基体221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241和能够插入至导向孔241内的导向柱242,导向孔241设置于第二座体21,导向柱242设置于绝缘基体221。这样,导向柱242固定连接绝缘基体221上,绝缘基体221在第二座体21内移动过程中,由于导向柱242能够沿导向孔241的轴线在导向孔241内移动,限定了绝缘基体221仅能够沿导向孔241的轴线移动,以使绝缘基体221能够在第二座体21内平稳地进行移动。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导向柱设置于第二座体,导向柱设置于绝缘基体。
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公插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座体21和第二导电件22之间的第一弹性件25。第一弹性件25向第二导电件22施加沿背离第一座体11方向的弹力。这样,在第一弹性件25的弹力作用下,以使第二导电件22在第二座体21内能够沿图4的Y轴方向浮动,在第二导电件22由第一导通位置移动至第一断开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弹性件25向第二导电件22施加沿背离第一座体11方向的弹力,以使第二导电件22与第一导电件12快速分离。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后,第二导电件22能够保持在第一断开位置,避免第二导电件22穿出于第二座体21而发生损坏或者产生干涉。上述的第一弹性件25为弹簧或者弹性体,当第一弹性件25为弹簧时,弹簧可以优选为压簧,此时压簧安装在绝缘基体的上方,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弹簧可以优选为拉簧,此时拉簧安装在绝缘基体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座体21上设置有避让导电柱222的第一避让孔,第二座体2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弹性件25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避让孔连通设置。
如图4、图10以及图14所示,当第二导电件22处于第一导通位置时,第二导电件22与第一导电件12点面接触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电件22与第一导电件12点面接触配合是指第二导电件22的导电柱222朝向输入导电端子122的一端具有第一球面,输入导电端子122朝向导电柱222的一端具有第一平面或者第一内凹弧面,第一球面与第一平面或者第一内凹弧面之间的接触方式为点面接触。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的过程中,带有第一球面的导电柱222顺畅地穿出第二座体21与带有第一平面的输入导电端子122点面接触配合,以使第二导电件22处于第一导通位置。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过程中,带有第一球面的导电柱222顺畅地缩回至第二座体21内与带有第一平面的输入导电端子122分离,以使第二导电件22处于第一断开位置。
具体地,第二座体21上设置有避让导电柱222的第一避让孔,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并且第二导电件22由第一断开位置移动至第一导通位置的过程中,导电柱222的第一球面的一部分与第一避让孔的孔壁滑动接触后,迅速地调整了导电柱222的移动方向,以使导电柱222的轴线平行于第一避让孔的轴线,导电柱222能够顺畅地通过第一避让孔穿出第二座体21以与输入导电端子122点面接触配合。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公插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座体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向第二导电件施加沿背离第一座体方向的弹力。或者当第二导电件处于第一导通位置时,第二导电件与第一导电件点面接触配合。
如图4、图10以及图16所示,第一母座组件10还包括与第一座体11间隔设置的第一推顶件15。第一驱动件23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二座体21的第一驱动杆231及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21内的第一翘板232。第一翘板232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一驱动杆231,第一翘板232的第二端抵接于第二导电件22,第一推顶件15可活动地设置并能够推顶第一驱动杆231移动,以驱动第一翘板232摆动并以驱动第二导电件22由第一断开位置切换至第一导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驱动杆231和第一翘板232驱动配合类似杠杆原理,使得第一驱动件23驱动第二导电件22移动,更加省力。为了使第二导电件22能够更加平稳地移动,第一驱动件23和第一推顶件15均为两个,两个第一驱动件23与两个第一推顶件15一一对应的抵接设置,两个第一驱动件23分别位于第二导电件22的两侧。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推顶件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两个,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及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翘板2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转轴及第二板段,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之间成钝角夹角,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座体21内,第一板段与第一驱动杆相抵接,第二板段与第二导电件相抵接。第二座体21包括座体基体及与盖设于座体基体的底板,座体基体内设置有第一弧形凹部,底板朝向第一弧形凹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弧形凹部,转轴夹设在第一弧形凹部和第二弧形凹部之间。这样,第一弧形凹部和第二弧形凹部均与转轴的侧表面面面配合,避免第一翘板232绕转轴的轴线摆动过程中产生晃动,以使第一翘板232摆动更加的平稳,能够提高摆动的灵敏度,进而使第一翘板232容易驱动的第二导电件22移动。
具体地,第二导电件22的绝缘基体221包括基体块及设置于基体块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翘板232均为两个,一个第一翘板232的第二板段抵接于第一凸块的下表面,另一个第一翘板232的第二板段抵接于第二凸块的下表面。
如图4、图10以及图14所示,第一母座组件10还包括与第一座体11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座14及设置于第一安装座14内的第二弹性件16。第一推顶件15可移动地位于第一安装座14内,第二弹性件16向第一推顶件15施加朝向第一驱动杆231的弹力。这样,在第二弹性件16的弹力作用下,以使第一推顶件15在第一安装座14内能够沿图4的Y轴方向浮动,在第二导电件22由第一断开位置移动至第一导通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弹性件16向第一推顶件15施加朝向第一驱动杆231的弹力,以使第一推顶件15始终下压第一驱动杆231,以使第一驱动杆231被夹设在第一翘板232和第一推顶件15之间,第一推顶件15推顶第一驱动杆231后以使第一驱动杆231迅速推动第一翘板232的第一端绕其转轴摆动。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后,第一推顶件15受到碰撞后,能够缩回至第一安装座14内避免第一推顶件15穿出于第一安装座14而产生干涉。
如图4、图10以及图14所示,第一推顶件15能够与第一驱动杆231点面接触配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推顶件15能够与第一驱动杆231点面接触配合是指第一推顶件15朝向第一驱动杆231的一端具有第二球面,第一驱动杆231朝向第一推顶件15的一端具有第二平面或者第二内凹弧面,第二球面与第二平面或者第二内凹弧面之间的接触方式为点面接触。第二球面凸出于第一座体11朝向第二座体21的表面,第二座体21上还设置有避让第一驱动杆231的第二避让孔,显示单元的侧边朝向第一座体11的表面设置有避让第二球面的第一避让内凹弧面,第二避让孔位于第一避让内凹弧面内,第二导电件22处于第一断开位置时,带有第二平面的第一驱动杆231的一端伸入至第一避让内凹弧面内,第二平面低于或者平齐于显示单元的侧边朝向第一座体11的表面。
上述的第二弹性件16为弹簧或者弹性体。第一推顶件15优选为第一推顶杆。第一母座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座14的口部处的第一止挡圈,第一推顶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止挡圈止挡配合的第二止挡圈,第二球面通过第一止挡圈的中心孔能够穿出第一安装座14。通过第一安装座14和第二止挡圈进行间隙定向,同步通过第二弹性件16进行弹力限位,并通过第二止挡圈保证第二弹性件16的弹力下压和第一推顶杆的尾部间隙定向,第一推顶杆在第一安装座14内完全浮动。
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并且第二导电件22由第一断开位置移动至第一导通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推顶件15的第二球面能够直接地与第一驱动杆231的第二平面点面接触配合,或者第一推顶件15的第二球面在显示单元的侧边朝向第一座体11的表面上移动,并顺畅地滑入至第一避让内凹弧面内与第一驱动杆231的第二平面点面接触配合,以使第一驱动杆231相对于第一座体11向下移动并下压第一翘板232的第一端,以使第一翘板232的第一端绕其转轴摆动,第一翘板232的第二端推动第二导电件22相对于第二座体21向上移动,以使第二导电件22处于第一导通位置。
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并且第二导电件22由第一导通位置移动至第一断开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推顶件15的第二球面的一部分在第一避让内凹弧面上滑动,并逐渐地与第一驱动杆231的第二平面分离,第一推顶件15的第二球面受到碰撞时能够迅速地缩回至第一安装座14内避免与第二座体21发生干涉,提高了拆卸过程的顺畅性。在第一翘板232的第一端向上推动后,带有第二平面的第一驱动杆231的一端重新伸入至第一避让内凹弧面内。同时带有第一球面的导电柱222顺畅地缩回至第二座体21内与带有第一平面的输入导电端子122分离,以使第二导电件22处于第一断开位置。
在上述的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过程中,由于第二导电件22在第二座体21内能够沿图4的Y轴方向浮动,且第二导电件22能够顺畅地与第一导电件12进行点面接触配合;第一推顶件15在第一安装座14内能够沿图4的Y轴方向浮动,且第一推顶件15能够顺畅地与第一驱动杆231进行点面接触配合,第一公插组件20与第一母座组件10之间没有干涉,第一公插组件20能够快速地插入至第一母座组件10内。同样地,在上述的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过程中,第一公插组件20能够快速地与第一母座组件10分离。这样,第一公插组件20与第一母座组件10能够自动连接,使得两个显示单元上的电源能够自动电性连接,无需现场人员手动插拔第一公插组件20动作,方便现场人员沿图4的Y轴方向将两个显示单元进行装配或拆卸。
如图5、图6、图19至图24所示,对插装置还包括信号对插结构。信号对插结构包括:第二母座组件30和第二公插组件40。第二母座组件30包括第三座体31及设置于第三座体31的第一信号传输件32。第二公插组件40包括第四座体41、可移动地设置于第四座体41的第二信号传输件42及可活动地设置于第四座体41的第二驱动件4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传输件42具有穿出于第四座体41并与第一信号传输件32接触导通的第二导通位置以及缩回至第四座体41内并与第一信号传输件32分离的第二断开位置,第二驱动件43活动以驱动第二信号传输件42朝向或者背离第一信号传输件32移动以使第二信号传输件42在第二导通位置和第二断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将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二母座组件30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相邻的一个侧边上,可以将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的第二公插组件40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相邻的另一个侧边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时,第二驱动件43活动以驱动第二信号传输件42朝向第一信号传输件32移动以使第二信号传输件42切换至第二导通位置,此时第二母座组件30和第二公插组件40对插在一起。这样,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的同时,通过第一母座组件10和第一公插组件20对插使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实现通电,通过第二母座组件30和第二公插组件40的对插使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实现信号传输,简化了布线操作,使得电源线及信号线的连接均简单,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更简便,提升了装配效率。上述的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可以为图5中的第一显示单元51和第四显示单元54。
如图6、图21和图22所示,第二公插组件40还包括设置于第四座体41和第二信号传输件42之间的第三弹性件44,第三弹性件44向第二信号传输件42施加沿背离第三座体31方向的弹力。这样,在第三弹性件44的弹力作用下,以使第二信号传输件42在第四座体41内能够沿图6的X轴方向浮动,在第二信号传输件42由第二导通位置移动至第二断开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第三弹性件44向第二信号传输件42施加沿背离第三座体31方向的弹力,以使第二信号传输件42与第一信号传输件32快速分离。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后,第二信号传输件42能够保持在第二断开位置,避免第二信号传输件42穿出于第四座体41而发生损坏或者产生干涉。上述的第三弹性件44为弹簧或者弹性体,当第三弹性件44为弹簧时,弹簧可以优选为压簧,此时图22的压簧安装在绝缘本体(见下文)的上方,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弹簧可以优选为拉簧,此时拉簧安装在绝缘本体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座体41上设置有避让信号针的第三避让孔,第四座体4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三弹性件44的第二安装孔。第四座体41和绝缘本体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与第二座体21和绝缘基体221之间的导向结构的结构相同。
如图6和图22所示,第一信号传输件32包括第一信号PCB板,第一信号PCB板朝向第二信号传输件42一侧的表面为沉金面。第二信号传输件42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第四座体41的绝缘本体及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信号针。信号针沿绝缘本体的移动方向相对于绝缘本体可浮动地设置。第二驱动件43活动以驱动绝缘本体朝向第一信号传输件32移动,以使信号针与第一信号传输件32接触导通。第二驱动件43活动以驱动绝缘本体背离第一信号传输件32移动,以使信号针与第一信号传输件32分离。上述的第四座体41包括壳体及盖设在壳体的口部的盖板,部分第二信号传输件42及部分第二驱动件43位于壳体内。上述的信号针通过信号弹簧设置在绝缘本体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公插组件40还包括穿过第四座体41的柔性电路插头,第二信号传输件42还包括第二信号PCB板,第二信号PCB板设置在绝缘本体背离第一信号传输件32的一侧上,信号针与第二信号PCB板电性连接,第二信号PCB板背离绝缘本体一侧设置有PCB板插座,柔性电路插头与PCB板插座对插接触配合,柔性电路插头通过第二信号PCB板与信号针能够电性连接。由于柔性电路插头能够伸缩变形,使第二驱动件43驱动在绝缘本体在第四座体41内能够移动,进而信号针能够随绝缘本体进行移动。
如图6、图21和图22所示,当第二信号传输件42处于第二导通位置时,第二信号传输件42与第一信号传输件32点面接触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信号传输件42与第一信号传输件32点面接触配合是指第二信号传输件42的信号针朝向第一信号PCB板的一端具有第三球面,第一信号PCB板的沉金面朝向信号针的一端,第三球面与沉金面之间的接触方式为点面接触。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的过程中,带有第三球面的信号针顺畅地穿出第四座体41与带有沉金面的第一信号PCB板点面接触配合,以使第二信号传输件42处于第二导通位置。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过程中,带有第三球面的信号针顺畅地缩回至第四座体41内与带有沉金面的第一信号PCB板分离,以使第二信号传输件42处于第二断开位置。
具体地,第四座体41上设置有避让信号针的第三避让孔,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并且第二信号传输件42由第二断开位置移动至第二导通位置的过程中,信号针的第三球面的一部分与第三避让孔的孔壁滑动接触后,迅速地调整了信号针的移动方向,以使信号针的轴线平行于第三避让孔的轴线,信号针能够顺畅地通过第三避让孔穿出第四座体41以与第一信号PCB板点面接触配合。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公插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四座体和第二信号传输件之间的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向第二信号传输件施加沿背离第三座体方向的弹力。或者当第二信号传输件处于第二导通位置时,第二信号传输件与第一信号传输件点面接触配合。
如图6、图21和图22所示,第二母座组件30还包括与第三座体31间隔设置的第二推顶件34。第二驱动件43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第四座体41的第二驱动杆431及可摆动地设置于第四座体41内的第二翘板432,第二翘板432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二驱动杆431,第二翘板432的第二端抵接于第二信号传输件42,第二推顶件34可活动地设置并能够推顶第二驱动杆431移动,以驱动第二翘板432摆动并以驱动第二信号传输件42由第二断开位置切换至第二导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驱动杆431和第二翘板432驱动配合类似杠杆原理,使得第二驱动件43驱动第二信号传输件42移动,更加省力。为了使第二信号传输件42能够更加平稳地移动,第二驱动件43和第二推顶件34均为两个,两个第二驱动件43与两个第二推顶件34一一对应的抵接设置,两个第二驱动件43分别位于第二信号传输件42的两侧。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和第二推顶件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两个,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及以上。
如图6、图21和图22所示,第二母座组件30还包括与第三座体31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座33及设置于第二安装座33内的第四弹性件35。第二推顶件34可移动地位于第二安装座33内,第四弹性件35向第二推顶件34施加朝向第二驱动杆431的弹力。这样,在第四弹性件35的弹力作用下,以使第二推顶件34在第二安装座33内能够沿图6的X轴方向浮动,在第二信号传输件42由第二断开位置移动至第二导通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第四弹性件35向第二推顶件34施加朝向第二驱动杆431的弹力,以使第二推顶件34始终下压第二驱动杆431,以使第二驱动杆431被夹设在第二翘板432和第二推顶件34之间,第二推顶件34推顶第二驱动杆431后以使第二驱动杆431迅速推动第二翘板432的第一端绕其摆动轴线摆动。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后,第二推顶件34受到碰撞后,能够缩回至第二安装座33内避免第二推顶件34穿出于第二安装座33而产生干涉。
如图6、图21和图22所示,第二推顶件34能够与第二驱动杆431点面接触配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推顶件34能够与第二驱动杆431点面接触配合是指第二推顶件34朝向第二驱动杆431的一端具有第四球面,第二驱动杆431朝向第二推顶件34的一端具有第三平面或者第三内凹弧面,第四球面与第三平面或者第三内凹弧面之间的接触方式为点面接触。第四球面凸出于第一信号PCB板的沉金面朝向第四座体41的表面,第四座体41上还设置有避让第二驱动杆431的第四避让孔,显示单元的侧边朝向第一信号PCB板的沉金面的表面设置有避让第四球面的第二避让内凹弧面,第四避让孔位于第二避让内凹弧面内,第二信号传输件42处于第二断开位置时,带有第三平面的第二驱动杆431的一端伸入至第二避让内凹弧面内,第三平面低于或者平齐于显示单元的侧边朝向第一信号PCB板的沉金面的表面。
上述的第四弹性件35为弹簧或者弹性体。第二推顶件34优选为第二推顶杆。第二母座组件3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安装座33的口部处的第三止挡圈,第二推顶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三止挡圈止挡配合的第四止挡圈,第四球面通过第三止挡圈的中心孔能够穿出第二安装座33。
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并且第二信号传输件42由第二断开位置移动至第二导通位置的过程中,第二推顶件34的第四球面能够直接地与第二驱动杆431的第三平面点面接触配合,或者第二推顶件34的第四球面在第四座体41朝向第一信号PCB板的沉金面的表面上移动,并顺畅地滑入至第二避让内凹弧面内与第二驱动杆431的第三平面点面接触配合,以使第二驱动杆431相对于第一信号PCB板的沉金面向左移动并下压第二翘板432的第一端,以使第二翘板432的第一端绕其转轴摆动,第二翘板432的第二端推动第二信号传输件42相对于第四座体41向右移动,以使第二信号传输件42处于第二导通位置。
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并且第二信号传输件42由第二导通位置移动至第二断开位置的过程中,第二推顶件34的第四球面的一部分在第二避让内凹弧面上滑动,并逐渐地与第二驱动杆431的第三平面分离,第二推顶件34的第四球面受到碰撞时能够迅速地缩回至第二安装座33内避免与第四座体41发生干涉,提高了拆卸过程的顺畅性。在第二翘板432的第一端向右推动后,带有第三平面的第二驱动杆431的一端重新伸入至第二避让内凹弧面内。同时带有第一球面的导电柱222顺畅地缩回至第四座体41内与带有第一平面的输入导电端子122分离,以使第二信号传输件42处于第二断开位置。
在上述的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装配在一起过程中,由于第二信号传输件42在第四座体41内能够沿图6的X轴方向浮动,且第二信号传输件42能够顺畅地与第一信号传输件32进行点面接触配合;第二推顶件34在第二安装座33内能够沿图6的X轴方向浮动,且第二推顶件34能够顺畅地与第二驱动杆431进行点面接触配合,第二母座组件30和第二公插组件40之间没有干涉,第二公插组件40能够快速地插入至第二母座组件30内。同样地,在上述的在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拆卸过程中,第二公插组件40能够快速地与第二母座组件30分离。这样,第二公插组件40与第二母座组件30能够自动连接,使得两个显示单元上的信号能够自动传输,无需现场人员手动插拔第二公插组件40动作,方便现场人员沿图6的X轴方向将两个显示单元进行装配或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公插组件20、第一母座组件10、第二母座组件30以及第二公插组件40均通过螺钉装配在对应的显示单元的螺孔位置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LE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51、第二显示单元52以及对插装置。由于上述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接通,继续装配显示单元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使得具有该对插装置的LED显示装置能够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第一显示单元51和第二显示单元52并排布置,对插装置为上述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对插装置的第一母座组件10安装于第一显示单元51与第二显示单元52相邻的侧边处,对插装置的第一公插组件20安装于第二显示单元52与第一显示单元51相邻的侧边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LE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51、第二显示单元52、第三显示单元53及第四显示单元54以及对插装置。第一显示单元51、第二显示单元52、第三显示单元53及第四显示单元54呈阵列布置并沿周向依次分布。即第一显示单元51的长边与第二显示单元52的长边相邻设置,第二显示单元52的短边与第三显示单元53的短边相邻设置,第三显示单元53的长边与第四显示单元54的长边相邻设置,第四显示单元54的短边与第一显示单元51的短边相邻设置。对插装置为上述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由于上述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接通,继续装配显示单元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使得具有该对插装置的LED显示装置能够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
如图1至图6所示,对插装置的第一母座组件10安装于第一显示单元51与第二显示单元52相邻的侧边处,对插装置的第一公插组件20安装于第二显示单元52与第一显示单元51相邻的侧边处。在本实施例中,对插装置的第二母座组件30安装于第一显示单元51与第四显示单元54相邻的侧边处,对插装置的第二公插组件40安装于第四显示单元54与第一显示单元51相邻的侧边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51、第二显示单元52、第三显示单元53及第四显示单元54均设置有避让第一公插组件20、第一母座组件10、第二母座组件30以及第二公插组件40对应的通孔,便于第一公插组件20与第一母座组件10实现对插,第二母座组件30与第二公插组件40实现对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51、第二显示单元52、第三显示单元53及第四显示单元54均包括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前侧的灯板模组,对插装置安装在箱体的后侧。当然,对插装置也可以安装在灯板模组的后侧。
在上述的第四显示单元54、第三显示单元53、第二显示单元52及第一显示单元51并沿周向装配在一起过程中,由于第二导电件22在第二座体21内能够沿图4的Y轴方向浮动,且第二导电件22能够顺畅地与第一导电件12进行点面接触配合;第一推顶件15在第一安装座14内能够沿图4的Y轴方向浮动,且第一推顶件15能够顺畅地与第一驱动杆231进行点面接触配合,第一公插组件20与第一母座组件10之间没有干涉,第一公插组件20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或者沿X轴和Y轴所形成的角的顶点引出的任一条射线方向能够快速地插入至第一母座组件10内。同时,由于第二信号传输件42在第四座体41内能够沿图6的X轴方向浮动,且第二信号传输件42能够顺畅地与第一信号传输件32进行点面接触配合;第二推顶件34在第二安装座33内能够沿图6的X轴方向浮动,且第二推顶件34能够顺畅地与第二驱动杆431进行点面接触配合,第二母座组件30和第二公插组件40之间没有干涉,第二公插组件40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或者沿X轴和Y轴所形成的角的顶点引出的任一条射线方向能够快速地插入至第二母座组件30内。这样,第一公插组件20与第一母座组件10以及第二母座组件30与第二公插组件40同时实现对插,第一显示单元51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或者沿X轴和Y轴所形成的角的顶点引出的任一条射线方向均能够快速地且准确地装配到第二显示单元52和第四显示单元54上。
同理,在上述的第四显示单元54、第三显示单元53、第二显示单元52及第一显示单元51并沿周向拆卸过程中,第一公插组件20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或者沿X轴和Y轴所形成的角的顶点引出的任一条射线方向能够快速地与第一母座组件10分离。第二公插组件40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或者沿X轴和Y轴所形成的角的顶点引出的任一条射线方向能够快速地与第二母座组件30分离。这样,第一公插组件20与第一母座组件10以及第二母座组件30与第二公插组件40同时实现拔出,使第一显示单元51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或者沿X轴和Y轴所形成的角的顶点引出的任一条射线方向均能够快速地且准确地从第二显示单元52和第四显示单元54上拆卸。进而,第四显示单元54、第三显示单元53、第二显示单元52及第一显示单元51间可以实现无线(无柔性导线)连接以及对插装置的同步X轴和Y轴方向的同插同拔。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对插装置的第二母座组件可以安装于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对插装置的第二公插组件可以安装于第二显示单元与第一显示单元相邻的侧边处。
需要说明的是,进一步实现对插装置的X轴和Y轴方向做到同插同拔,需要保证第二导电件22与第一导电件12的点面接触压力足够的同时,保证第一推顶件15与第一驱动杆231的点面接触压力足够,以保证电源和信号的传输稳定。第一公插组件20与第一母座组件10间的力度设计为:第一推顶件15压到底最大力为F1,第一驱动杆231最小力为F2;第一翘板232的力度转换比例N,第二导电件22与第一导电件12间的接触理论压力为F3,第一弹性件25的压缩反向推力为F4,第二导电件22自身重力G1。为保证第二导电件22与第一导电件12接触稳定,上述的力度关系为:2F2≥N(F3+F4+G1)。第二公插组件40与第二母座组件30间的力度设计,原理与第一公插组件20和第一母座组件10间的力度设计一致,此处不再重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对插结构,所述电源对插结构包括:
第一母座组件(10),包括第一座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11)的第一导电件(12)及开关件(13),所述开关件(13)能够使所述第一导电件(12)自身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
第一公插组件(20),包括第二座体(2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21)的第二导电件(22)及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21)的第一驱动件(23),其中,所述第二导电件(22)具有穿出于所述第二座体(21)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2)接触导通的第一导通位置以及缩回至所述第二座体(21)内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2)分离的第一断开位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3)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导电件(22)朝向或者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12)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导电件(22)在所述第一导通位置和所述第一断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2)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11)内的PCB板(121)及设置在所述PCB板(121)上的输入导电端子(122)和输出导电端子(123),所述输入导电端子(122)和所述输出导电端子(123)断开设置,所述开关件(1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11)内的连接导体及驱动所述连接导体移动的操作键(131),当所述连接导体移动至与所述输入导电端子(122)和所述输出导电端子(123)相配合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导体将两者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座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PCB上的外接插口(124),所述外接插口(124)与所述输出导电端子(123)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22)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21)的绝缘基体(221)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基体(221)内的导电柱(222),所述导电柱(222)沿所述绝缘基体(221)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绝缘基体(221)可浮动地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3)活动以驱动所述绝缘基体(221)朝向或者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12)移动,以使所述导电柱(222)与所述输入导电端子(122)接触导通或者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插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21)和所述绝缘基体(221)之间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沿所述绝缘基体(221)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241)和能够插入至所述导向孔(241)内的导向柱(242),所述导向孔(241)和所述导向柱(242)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21),所述导向孔(241)和所述导向柱(24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绝缘基体(2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插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2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2)之间的第一弹性件(25),所述第一弹性件(25)向所述第二导电件(22)施加沿背离所述第一座体(11)方向的弹力;和/或,当所述第二导电件(22)处于所述第一导通位置时,所述第二导电件(22)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2)点面接触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座组件(1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座体(11)间隔设置的第一推顶件(15),所述第一驱动件(23)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座体(21)的第一驱动杆(231)及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21)内的第一翘板(232),所述第一翘板(232)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杆(231),所述第一翘板(232)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导电件(22),所述第一推顶件(15)可活动地设置并能够推顶所述第一驱动杆(231)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翘板(232)摆动并以驱动所述第二导电件(22)由所述第一断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导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座组件(1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座体(11)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座(14)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4)内的第二弹性件(16),所述第一推顶件(15)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4)内,所述第二弹性件(16)向所述第一推顶件(15)施加朝向所述第一驱动杆(231)的弹力,所述第一推顶件(15)能够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31)点面接触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装置还包括信号对插结构,所述信号对插结构包括:
第二母座组件(30),包括第三座体(31)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座体(31)的第一信号传输件(32);
第二公插组件(40),包括第四座体(4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座体(41)的第二信号传输件(42)及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座体(41)的第二驱动件(43),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传输件(42)具有穿出于所述第四座体(41)并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件(32)接触导通的第二导通位置以及缩回至所述第四座体(41)内并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件(32)分离的第二断开位置,所述第二驱动件(43)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件(42)朝向或者背离所述第一信号传输件(32)移动以使所述第二信号传输件(42)在所述第二导通位置和所述第二断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插组件(4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座体(41)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件(42)之间的第三弹性件(44),所述第三弹性件(44)向所述第二信号传输件(42)施加沿背离所述第三座体(31)方向的弹力;和/或,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件(42)处于所述第二导通位置时,所述第二信号传输件(42)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件(32)点面接触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母座组件(30)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座体(31)间隔设置的第二推顶件(34),所述第二驱动件(43)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四座体(41)的第二驱动杆(431)及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座体(41)内的第二翘板(432),所述第二翘板(432)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431),所述第二翘板(432)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件(42),所述第二推顶件(34)可活动地设置并能够推顶所述第二驱动杆(431)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翘板(432)摆动并以驱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件(42)由所述第二断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导通位置;
所述第二母座组件(30)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座体(31)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座(33)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33)内的第四弹性件(35),所述第二推顶件(34)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33)内,所述第四弹性件(35)向所述第二推顶件(34)施加朝向所述第二驱动杆(431)的弹力,所述第二推顶件(34)能够与所述第二驱动杆(431)点面接触配合。
12.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51)、第二显示单元(52)以及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52)并排布置,所述对插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所述对插装置的第一母座组件(10)安装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52)相邻的侧边处,所述对插装置的第一公插组件(20)安装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52)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相邻的侧边处。
13.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51)、第二显示单元(52)、第三显示单元(53)及第四显示单元(54)以及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所述第二显示单元(52)、所述第三显示单元(53)及所述第四显示单元(54)呈阵列布置并沿周向依次分布,所述对插装置为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所述对插装置的第一母座组件(10)安装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52)相邻的侧边处,所述对插装置的第一公插组件(20)安装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52)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相邻的侧边处,其中,
所述对插装置的第二母座组件(30)安装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52)相邻的侧边处,所述对插装置的第二公插组件(40)安装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52)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相邻的侧边处;和/或,
所述对插装置的第二母座组件(30)安装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与所述第四显示单元(54)相邻的侧边处,所述对插装置的第二公插组件(40)安装于所述第四显示单元(54)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1)相邻的侧边处。
CN202221346973.7U 2022-05-30 2022-05-30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589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6973.7U CN217589477U (zh) 2022-05-30 2022-05-30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6973.7U CN217589477U (zh) 2022-05-30 2022-05-30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9477U true CN217589477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8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6973.7U Active CN217589477U (zh) 2022-05-30 2022-05-30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9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37189U (zh) 电插座条和用于提供电信号路径的装置
US20220255275A1 (en) Adapter
CN217589477U (zh)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CN114865352A (zh)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装置及led显示装置
CN217589679U (zh) Led显示装置的插接结构及led显示装置
CN219203665U (zh) 一种防脱落的电连接器
CN217956244U (zh) Led显示装置的插拔机构及led显示装置
CN114883874A (zh) Led显示装置的插接结构及led显示装置
CN115036749A (zh) Led显示装置的插拔机构及led显示装置
CN210517252U (zh) 一种转换接头
CN218548946U (zh) Led显示装置的连接器及led显示装置
CN218677686U (zh) Led显示装置的连接器及led显示装置
CN219247092U (zh) 轨道插座
CN219874139U (zh) Led显示装置的电源插接机构及led显示装置
CN218672047U (zh) 一种显微镜及其可分离电力传输装置
CN218631764U (zh) 一种具有触控件的电子设备及插座
CN218351345U (zh) 开关装置和电器
CN218586491U (zh) Led显示装置的连接器及led显示装置
CN214542680U (zh) 一种固定式电源插座
CN216389882U (zh) 一种电话模块连接结构和智能终端设备
EP3764484A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CN213583570U (zh) 一种带灯的双刀式按钮开关
CN217768983U (zh) Led显示装置的对插件及led显示装置
CN217767736U (zh) Led显示装置的插接件及led显示装置
CN211507429U (zh) 按钮连接器用中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