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3741U - 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 Google Patents

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3741U
CN219163741U CN202320268018.4U CN202320268018U CN219163741U CN 219163741 U CN219163741 U CN 219163741U CN 202320268018 U CN202320268018 U CN 202320268018U CN 219163741 U CN219163741 U CN 219163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spring
plate
shell
type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80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ongminshangde Technology Deve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ngminshangde Technology Deve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ngminshangde Technology Deve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ngminshangde Technology Deve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80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3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3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3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相对两端的插脚组件与转接结构,转接结构包括凸出于壳体的插槽,且插槽内设有弹片,插槽的内端壁设有上升台阶,弹片的第一端置于壳体内且与插脚组件电连接,第二端穿出壳体表面且沿着上升台阶的外部轮廓弯折延伸,并形成接触部置于上升台阶所形成的上平台上;在使用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中,此时,位于弹片末端的接触部与外部插脚进行接触,使得爬电路径为插脚组件、弹片的第一端再到接触部,进而增加了爬电距离,杜绝了触电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背景技术
由于每个国家所采用插座结构和电压参数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于经常出国的人士而言,在对数码产品充电时则需要借助转换插头进行协助;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为:CN113381255B,发明名称为:转换插头及其插座组件,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分别位于壳体两端插接组件和插脚组件,插接组件设有插槽,插槽内设有与插脚组件接触的弹片,在使用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中,并通过弹片接触与插脚组件实现电性连接,进而实现不同规格的插脚转换;上述结构中,弹片的正面与外部插脚的一侧相接触,在电性接通的时候,会存在爬电距离不够产生触电隐患的问题,因此,应有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转换插头,解决上述出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转换插头的弹片的正面与外部插脚的一侧相接触,在电性接通的时候,会存在爬电距离不够产生触电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相对两端的插脚组件与转接结构,所述转接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壳体的插槽,且所述插槽内设有弹片,所述插槽的内端壁设有上升台阶,所述弹片的第一端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插脚组件电连接,第二端穿出所述壳体表面且沿着所述上升台阶的外部轮廓弯折延伸,并形成接触部置于所述上升台阶所形成的上平台上。
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平台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由所述弹片的第一端朝所述弹片第二端渐增。
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插槽的底部设有长条通孔,所述长条通孔连通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容置腔。
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长条通孔内还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贴合于所述弹片靠近所述插槽的一面。
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离件的远离所述插槽一面还设有安装板,所述壳体内上端壁设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导向安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片与所述安装板的贴合部分还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板设有从所述安装孔凸出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壳体的内下端壁连接。
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还设有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凸出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插槽的一面;所述弹片置于两组所述第一隔离板之间;所述壳体的上端壁还设有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置于所述第一隔离板靠近所述上升台阶的一侧。
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片远离所述插槽的一面还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位于所述弹片的第一端;所述插脚组件贴合于所述沉槽的内端。
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接触部还设有朝向远离所述上平台方向凸出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一侧,所述插槽的内壁还设有抵接槽,所述顶板嵌入至所述抵接槽内。
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外部插脚插入至所述插槽内,所述顶板和所述接触部对应贴合于所述外部插脚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相对两端的插脚组件与转接结构,转接结构包括凸出于壳体的插槽,且插槽内设有弹片,插槽的内端壁设有上升台阶,弹片的第一端置于壳体内且与插脚组件电连接,第二端穿出壳体表面且沿着上升台阶的外部轮廓弯折延伸,并形成接触部置于上升台阶所形成的上平台上;在使用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中,此时,位于弹片末端的接触部与外部插脚进行接触,使得爬电路径为插脚组件、弹片的第一端再到接触部,在不增加产品的体积的同时,进而增加了爬电距离,杜绝了触电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片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壳体;11、限位板;12、第二隔离板;2、插脚组件;3、转接结构;
31、插槽;311、上升台阶;312、抵接槽;313、长条通孔;4、弹片;
41、接触部;42、顶板;43、安装孔;44、沉槽;5、隔离件;51、安装板;
511、第一隔离板;52、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在下文描述中,给出了普选实例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深入的理解。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应当理解所述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每个国家所采用插座结构和电压参数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于经常出国的人士而言,在对数码产品充电时则需要借助转换插头进行协助;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为:CN113381255B,发明名称为:转换插头及其插座组件,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分别位于壳体两端插接组件和插脚组件,插接组件设有插槽,插槽内设有与插脚组件接触的弹片,在使用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中,并通过弹片接触与插脚组件实现电性连接,进而实现不同规格的插脚转换;上述结构中,弹片的正面与外部插脚的一侧相接触,在电性接通的时候,会存在爬电距离不够产生触电隐患的问题,因此,应有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转换插头,解决上述出现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首先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会侧重对特定部件进行阐述,而如插脚的类型,数量又或插槽所形成端口类型这一部分都能被本领域技术人员适配调整所得,因此不多赘述,请参图1至图6,本申请包括壳体1,壳体1具有上下两部分所拼合而成,中间形成有容置的电性元件的空腔;和位于壳体1相对两端的插脚组件2与转接结构3,转接结构3包括凸出于壳体1的插槽31,且插槽31内设有弹片4,插槽4的内端壁设有上升台阶311,弹片4的第一端置于壳体1内且与插脚组件3电连接,第二端穿出壳体表面且沿着上升台阶311的外部轮廓弯折延伸,并形成接触部置于上升台阶311所形成的上平台上;在使用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31中,位于弹片4末端的接触部41仅与外部插脚的末端进行接触,使得爬电路径为插脚组件2、弹片4的第一端再到接触部41,进而增加了爬电距离,杜绝了触电的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接触部41与上平台之间设有空隙,空隙由弹片4的第一端至弹片的第二端方向渐增;不难理解的,接触部41设置成倾斜结构,一方面能够实现外部插脚的导向性插入,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外部插脚在插入时动作更为流畅,且能够加强外部插脚与插槽装配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接触部41还设有朝向远离上平台方向凸出的顶板42,顶板42位于接触部41的一侧,插槽31的内壁还设有抵接槽312,顶板42嵌入至抵接槽312内;不难理解的,由于接触部41整体呈一定的倾斜且持有弹性,顶板42上端则与抵接槽312的上端壁进行抵接,保证接触部41的倾斜角度和良好的复位稳定性,与外部插脚进行接入时受力更为稳定,保证插入或拔出的流畅性;而在实际使用中,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内,顶板42和接触部41共同贴合外部插脚的末端,形成两个与外部插脚相接触的接触面,增加了接触面积,有效增强了电性导通的可靠性。
在转换插头产品中,负责将外部插脚与插脚组件起到电性连接作用弹片4尤为重要,因此该弹片4的形状结构,与部件之间连接关系都需要进一步细细思考加以完善;而由于本申请中弹片4需要与上升台阶311相配合,处于安装简便性的考虑,本实施例中,插槽31的底部设有长条通孔313,长条通孔313连通于壳体形成的空腔;不难理解的,长条通孔313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装弹片4所需的操作空间,便于装配,有效减少操作误差;
由于长条通孔313的开设,外部插脚的侧端与弹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子打火的现象,该现象潮湿、粉尘的环境中尤为明显,会产生一定的触电隐患,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长条通孔313内还设有隔离件5,隔离件5贴合于弹片4靠近插槽31的一面;不难理解的,外部插脚与弹片4之间通过隔离件5进行隔离,防止打火现象的产生,且能够保证导电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隔离件5的稳定装配,本实施例中,隔离件5远离插槽31的一面还设有安装板51,壳体1内上端壁设有用于对安装板51进行导向安装的限位板11,限位板11位于安装板51的两侧;不难理解的,安装板51置于两块限位板11所形成的装配区域中,使得隔离件5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加强了隔离件5整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隔离件5的工作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实现隔离件5与弹片4的稳定装配,本实施例中,弹片4与安装板11的贴合部分还设有多个安装孔43,安装板51设有从安装孔43凸出的安装柱52,安装柱52与壳体1的内下端壁连接;不难理解的,通过安装孔43与安装柱52相配合,弹片4的主体部分于安装板51能够稳定的贴合在一起,再通过安装柱52延伸至壳体1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增加了整体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满足所需的爬电距离,本实施例中,安装板的两侧还设有第一隔离板,第一隔离板凸出于安装板远离插槽的一面;弹片置于两组第一隔离板之间;壳体的上端壁还设有第二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置于第一隔离板靠近上升台阶的一侧;不难理解的,位于安装板的两侧的第一隔离板形成用于容置弹片的盛放槽结构,使得弹片装配稳定且通过第一隔离板进一步实现隔离,增加了爬电距离;而第二隔离板位于上壳上,弹片的第二端通过两次弯折延伸至上平台处,两次弯折分别形成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二隔离板与第一隔离板都第一弯折部进行围合,以进一步隔绝了空气,进一步增加了爬电距离。
本实施例中,弹片4远离插槽31的一面还设有沉槽44,沉槽44位于弹片4的第一端;插脚组件2贴合于沉槽4的内端;不难理解的,沉槽44能够辅助技术人员快速获得装配位置,保证爬电距离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时,位于弹片末端的接触部仅与外部插脚的末端进行接触,使得爬电路径为插脚组件、弹片的第一端再到接触部,进而增加了爬电距离,杜绝了触电的安全隐患;
2)由于接触部整体呈一定的倾斜且持有弹性,顶板上端则与抵接槽的上端壁进行抵接,保证接接触部的倾斜角度和良好的复位稳定性,与外部插脚进行接入时受力更为稳定,保证插入或拔出的流畅性。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相对两端的插脚组件与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壳体的插槽,且所述插槽内设有弹片,所述插槽的内端壁设有上升台阶,所述弹片的第一端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插脚组件电连接,第二端穿出所述壳体表面且沿着所述上升台阶的外部轮廓弯折延伸,并形成接触部置于所述上升台阶所形成的上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平台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由所述弹片的第一端至所述弹片的第二端方向渐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还设有朝向远离所述上平台方向凸出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一侧,所述插槽的内壁还设有抵接槽,所述顶板嵌入至所述抵接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工作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所述插槽内,所述顶板和所述接触部对应贴合于所述外部插脚的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底部设有长条通孔,所述长条通孔连通于所述壳体形成的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通孔内还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贴合于所述弹片靠近所述插槽的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的远离所述插槽一面还设有安装板,所述壳体内上端壁设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导向安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与所述安装板的贴合部分还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板设有从所述安装孔凸出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壳体的内下端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还设有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凸出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插槽的一面;所述弹片置于两组所述第一隔离板之间;所述壳体的上端壁还设有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置于所述第一隔离板靠近所述上升台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远离所述插槽的一面还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位于所述弹片的第一端;所述插脚组件贴合于所述沉槽的内端。
CN202320268018.4U 2023-02-21 2023-02-21 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Active CN219163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8018.4U CN219163741U (zh) 2023-02-21 2023-02-21 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8018.4U CN219163741U (zh) 2023-02-21 2023-02-21 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3741U true CN219163741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8018.4U Active CN219163741U (zh) 2023-02-21 2023-02-21 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37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41495Y (zh) 电连接器
CN109638523B (zh) 板对板连接器
US7186141B2 (en) Power connector with fastening member
CN110556651B (zh) 一种可浮动双通道的电连接器
CN219163741U (zh) 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CN219123618U (zh)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CN111326878A (zh) 电连接器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CN107887729B (zh)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和电气检测方法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0489926U (zh) 一种带缓冲功能的连接器
CN219246981U (zh) 板端母座连接器
CN215343091U (zh) 一种连接端子及插座连接器
CN113131257A (zh)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CN220797342U (zh) 一种高可靠电源轨道
CN217641939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11404861U (zh) 抗摔型Micro USB连接器
CN221126287U (zh) 一种防锡裂插座
CN217387819U (zh) 同轴连接器
CN210379543U (zh) 一种新型精密传输的Micro连接器结构
CN213753249U (zh) 一种快速换电连接器
CN214849381U (zh) 电连接器
CN217562876U (zh) 一种冲制插孔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