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3608U - 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3608U
CN219163608U CN202223035504.6U CN202223035504U CN219163608U CN 219163608 U CN219163608 U CN 219163608U CN 202223035504 U CN202223035504 U CN 202223035504U CN 219163608 U CN219163608 U CN 219163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assembly
limiting
key assembly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355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355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3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3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3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该锁扣结构包括壳体、把手、按键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当按键组件在外力作用下从初始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过程中,按键组件带动把手绕旋转轴线转动并使得把手的第二端远离壳体,且按键组件带动第一限位组件缩回壳体内;当按键组件到达解锁位置时,第二限位组件对按键组件进行限位,在这种状态下,把手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绕旋转轴线转动,把手的第一端推动第二限位组件远离按键组件,使得第二限位组件解除对按键组件的限位;把手上的外力消除之后,按键组件恢复到初始位置。该锁扣结构有利于快速拆卸、安装和携带,操作便捷性和效率极高,解决了应急类客户的携带和部署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拆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应急类系统产品,都需配备有大容量的电池以满足应急场景的使用需求,但是在应急场景内,往往大容量的电池在携带性、快速拆装和用户体验方面会有较高的要求。
现有的大电池固定方式采用按压式弹起的方式,取出电池时,按压把手弹起,提起把手取出电池,把手弹起时容易打手,体验效果不好。固定电池时,需要先按压把手弹起,再放入设备面板孔位,再手动按压把手复位固定电池,不能自动锁紧。另外,把手有凸起于表面、有隔手的情况,也会影响到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相关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缺陷:取出电池时,把手弹起时容易打手,体验效果不好;固定电池时,需要手动按压把手复位固定电池,不能自动锁紧;把手有凸起于表面、有隔手的情况,影响体验,提供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锁扣结构,包括壳体、把手、按键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
所述把手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按键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端部突出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端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缩回所述壳体内并且在消除外力之后能够恢复到突出于所述壳体的状态;
其中,所述按键组件分别与所述把手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活动连接,并且所述按键组件具有初始位置和解锁位置;
当所述按键组件在外力作用下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过程中,所述按键组件带动所述把手绕旋转轴线转动并使得所述把手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壳体,并且所述按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缩回所述壳体内;
当所述按键组件到达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对所述按键组件进行限位,在这种状态下,所述把手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所述把手的第一端推动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远离所述按键组件,使得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解除对所述按键组件的限位;
所述把手上的外力消除之后,所述按键组件恢复到所述初始位置。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结构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面板,所述把手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端部突出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侧面。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结构中,所述第一面板的上表面设有隐藏槽,所述把手转动连接于所述隐藏槽,所述把手可整体嵌设在所述隐藏槽中;
所述把手的第一端对应的所述隐藏槽处开设有让位空间,供所述把手的第一端可转动至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结构中,所述把手的第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L形行程孔,所述按键组件的两侧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于所述L形行程孔内。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结构中,所述L形行程孔包括第一孔位以及第二孔位;
当所述按键组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孔位内移动;
当所述按键组件到达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把手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二孔位内移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结构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抵接部;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端部突出于所述壳体时,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第一面板的侧壁上。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结构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用于对所述按键组件进行限位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至少一侧的用于供所述把手的第一端推动的推动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结构中,所述按键组件上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相对的一侧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组件插入进行限位的限位孔。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结构中,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之间通过拉杆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面板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锁扣结构;
所述锁扣结构嵌设于所述第二面板中,且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端部突出于所述壳体以卡住所述第二面板。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结构通过一按按键组件即可完成解锁,第二限位组件对按键组件进行限位,同时自动弹出把手,解决把手弹起时打手的问题,操作方便,然后解锁状态下,通过进一步提拉把手,便可使得第二限位组件解除对按键组件的限位,最后松开把手后,按键组件恢复到初始位置,自动重新完成锁紧,因此该锁扣结构有利于快速拆卸、安装和携带,操作便捷性和效率极高,解决了应急类客户的携带和部署的需求,让客户更快地投入救援当中。
另外,隐藏式把手与面板平齐,锁扣结构整体平整没有凸起,解决隔手问题,让电池的一体性更强,增加了电池的美观度,大幅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锁紧结构中按键组件位于初始位置且第一限位组件的端部突出于壳体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状态下的锁紧结构嵌设在第二面板中且卡住第二面板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锁紧结构嵌设在第二面板中,按键组件位于解锁位置且第一限位组件的端部缩回壳体内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剖面图;
图6是图4省略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锁紧结构中把手的第一端推动第二限位组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化学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锁扣结构,包括壳体1、把手2、按键组件3、第一限位组件4和第二限位组件5。
把手2转动连接于壳体1。按键组件3、第一限位组件4和第二限位组件5活动连接于壳体1内,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壳体1,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缩回壳体1内并且在消除外力之后能够恢复到突出于壳体1的状态。
其中,按键组件3分别与把手2的第一端21和第一限位组件4活动连接,并且按键组件3具有初始位置和解锁位置。
当按键组件3在外力作用下从初始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过程中,按键组件3带动把手2绕旋转轴线转动并使得把手2的第二端22远离壳体1,并且按键组件3带动第一限位组件4缩回壳体1内。
当按键组件3到达解锁位置时,第二限位组件5对按键组件3进行限位,在这种状态下,把手2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绕旋转轴线转动,把手2的第一端21推动第二限位组件5远离按键组件3,使得第二限位组件5解除对按键组件3的限位。
把手2上的外力消除之后,按键组件3恢复到初始位置,即按键组件3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把手2绕旋转轴线转动并使得把手2的第二端22靠近壳体1,按键组件3带动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壳体1,第二限位组件5恢复到限位状态。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壳体1包括底座11和第一面板12。把手2转动连接于第一面板12,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第一面板12的侧面,第一限位组件4活动连接于第一面板12,按键组件3和第二限位组件5活动连接于底座11。
如图1至5所示,第一面板12的上表面设有隐藏槽122,把手2转动连接于隐藏槽122,把手2可整体嵌设在隐藏槽122中,隐藏把手2,与第一面板12平齐。把手2的第一端21对应的隐藏槽122处开设有让位空间1221,供把手2的第一端21可转动至壳体1内。
其中,如图5和6所示,把手2的两侧分别设有过孔23,隐藏槽122的两侧通过第二转轴13活动连接在过孔23内,第二转轴13和第一面板12之间还连接有第四复位件24,用于把手2上的外力消除后,把手2可自动快速复位。例如,第四复位件24为扭簧。
如图6所示,把手2的第一端21的两侧分别设有L形行程孔25,按键组件3的两侧通过第一转轴321活动连接于L形行程孔25内。
其中,L形行程孔25包括第一孔位251以及第二孔位252。当按键组件3从初始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过程中,第一转轴321在第一孔位251内移动。当按键组件3到达解锁位置,把手2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绕旋转轴线转动过程中,第一转轴321在第二孔位252内移动。
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组件4还包括抵接部421。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壳体1时,抵接部421抵接在第一面板12的侧壁121上。
具体地,第一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复位件41以及与第一复位件41相连接的第一限位件42。按键组件3与第一限位件42活动连接。第一限位件42包括抵接部421和第一端部422,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壳体1时,抵接部421抵接在第一面板12的侧壁121上。例如,第一端部422为锁舌,第一复位件41为压簧。
如图3、4和7所示,第二限位组件5包括用于对按键组件3进行限位的第二端部521以及位于第二端部521至少一侧的用于供把手2的第一端21推动的推动部522。
具体地,第二限位组件5包括第二复位件51以及与第二复位件51相连接的第二限位件52。第二限位件52包括用于对按键组件3进行限位的第二端部521以及位于第二端部521至少一侧的用于供把手2的第一端21推动的推动部522。优选地,第二端部521的两侧分别设有推动部522,第二端部521上与第一面板12相对的一面为导向斜面。例如,第二端部521为锁舌,第二复位件51为压簧。
如图3所示,按键组件3上与第二限位组件5相对的一侧设有供第二限位组件5插入进行限位的限位孔322。
具体地,按键组件3包括第三复位件31以及与第三复位件31相连接的键帽32。键帽32分别与把手2的第一端21和第一限位组件4活动连接,与第二限位组件5相对的键帽32的一侧设有限位孔322,第二限位组件5的第二端部521可插入限位孔322内进行限位。例如,第三复位件31为压簧。
如图6所示,按键组件3与第一限位组件4之间通过拉杆6活动连接。具体地,键帽32与第一限位件42之间通过拉杆6活动连接。
完整地,如图1至3所示,锁紧状态:按键组件3位于初始位置,键帽32的端面显露在第一面板12的上表面,把手2整体嵌设于第一面板12的隐藏槽122中,抵接部421在第一复位件41的作用下抵接在第一面板12的侧壁121上,第一端部422突出于第一面板12,第二端部521在第二复位件51的作用下突出至按键组件3的行程空间内。
如图4至6所示,解锁状态:按键组件3在外力作用下从初始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键帽32带动把手2绕旋转轴线转动,并使得把手2的第二端22远离第一面板12而翘起。键帽32带动第一端部422缩回壳体1内,抵接部421远离第一面板12的侧壁121。键帽32运动至解锁位置时,第二端部521插入至键帽32的限位孔322内,此时,键帽32的行程为mm,把手2的第一端21未接触到推动部522。
如图7所示,提拉状态:当所述按键组件3到达解锁位置时,在这种状态下,把手2的第二端22在外力作用下,把手2进一步绕旋转轴线转动,把手2的第一端21推动推动部522远离按键组件3,使得第二端部521运动至键帽32外,解除对键帽32的限位。
松手状态:当把手2的第一端21推动推动部522时,在这种状态下,把手2的第二端22的外力消除之后,按键组件3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把手2自动复位至嵌设于第一面板12中。第一限位件42在第一复位件41的作用下,其抵接部421抵接在第一面板12的侧壁121上,第一端部422突出于第一面板12。第二限位件52在第二复位件51的作用下,其第二端部521突出至按键组件3的行程空间内。
如图2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面板7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锁扣结构。锁扣结构嵌设于第二面板7中,且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壳体1以卡住第二面板7。优选地,第一面板12的外周设有凸沿123,凸沿123卡住在第二面板7的顶面,第一端部422卡住在第二面板7的底面。例如,壳体1为电池盒,第一面板12为电池面板,第二面板7为设备面板。
具体地,电池盒安装在设备中时,锁扣结构为锁紧状态,用户可通过按下键帽32来完成解锁,此时锁扣结构为解锁状态,把手2的第二端22自动弹起,然后用户可通过提拉把手2的第二端22,将整个电池盒从设备中取出,此时锁扣结构为提拉状态,最后当电池盒从设备中取出后,用户松开把手2的第二端22,此时锁扣结构为松手状态,把手2、按键组件3、第一限位组件4和第二限位组件5自动复位,重新进入锁紧状态。
当用户需要将电池盒安装回设备中时,用户可通过按下键帽32来完成解锁,此时锁扣结构为解锁状态,此时把手2的第二端22为弹起状态,然后用户可通过提拉把手2的第二端22来将电池盒放入设备中,此时锁扣结构为提拉状态,最后用户松开把手2的第二端22,此时锁扣结构为松手状态,把手2、按键组件3、第一限位组件4和第二限位组件5自动复位,重新进入锁紧状态。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锁扣结构可应用于应急产品线的E-center pro电池设备以及其他产品线的面板类含有电池的设备,只要是置于平面安装的设备均可适用,该锁扣结构满足以上设备的便捷式安装需求。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结构通过一按按键组件即可完成解锁,第二限位组件对按键组件进行限位,同时自动弹出把手,解决把手弹起时打手的问题,操作方便,然后解锁状态下,通过进一步提拉把手,便可使得第二限位组件解除对按键组件的限位,最后松开把手后,按键组件恢复到初始位置,自动重新完成锁紧,因此该锁扣结构有利于快速拆卸、安装和携带,操作便捷性和效率极高,解决了应急类客户的携带和部署的需求,让客户更快地投入救援当中。
另外,隐藏式把手与面板平齐,锁扣结构整体平整没有凸起,解决隔手问题,让电池的一体性更强,增加了电池的美观度,大幅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或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在一些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与上下任一实施例进行自由组合;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把手(2)、按键组件(3)、第一限位组件(4)和第二限位组件(5);
所述把手(2)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
所述按键组件(3)、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缩回所述壳体(1)内并且在消除外力之后能够恢复到突出于所述壳体(1)的状态;
其中,所述按键组件(3)分别与所述把手(2)的第一端(21)和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活动连接,并且所述按键组件(3)具有初始位置和解锁位置;
当所述按键组件(3)在外力作用下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过程中,所述按键组件(3)带动所述把手(2)绕旋转轴线转动并使得所述把手(2)的第二端(22)远离所述壳体(1),并且所述按键组件(3)带动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缩回所述壳体(1)内;
当所述按键组件(3)到达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对所述按键组件(3)进行限位,在这种状态下,所述把手(2)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所述把手(2)的第一端(21)推动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远离所述按键组件(3),使得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解除对所述按键组件(3)的限位;
所述把手(2)上的外力消除之后,所述按键组件(3)恢复到所述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面板(12),所述把手(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12),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所述第一面板(12)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12)的上表面设有隐藏槽(122),所述把手(2)转动连接于所述隐藏槽(122),所述把手(2)可整体嵌设在所述隐藏槽(122)中;
所述把手(2)的第一端(21)对应的所述隐藏槽(122)处开设有让位空间(1221),供所述把手(2)的第一端(21)可转动至所述壳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的第一端(21)的两侧分别设有L形行程孔(25),所述按键组件(3)的两侧通过第一转轴(321)活动连接于所述L形行程孔(2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行程孔(25)包括第一孔位(251)以及第二孔位(252);
当所述按键组件(3)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321)在所述第一孔位(251)内移动;
当所述按键组件(3)到达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把手(2)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321)在所述第二孔位(252)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还包括抵接部(421);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所述壳体(1)时,所述抵接部(421)抵接在所述第一面板(12)的侧壁(1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包括用于对所述按键组件(3)进行限位的第二端部(5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521)至少一侧的用于供所述把手(2)的第一端(21)推动的推动部(5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3)上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相对的一侧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插入进行限位的限位孔(3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3)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之间通过拉杆(6)活动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面板(7)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锁扣结构;
所述锁扣结构嵌设于所述第二面板(7)中,且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的第一端部(422)突出于所述壳体(1)以卡住所述第二面板(7)。
CN202223035504.6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163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5504.6U CN219163608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5504.6U CN219163608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3608U true CN219163608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1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35504.6U Active CN219163608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36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7742A (zh) * 2023-06-12 2023-07-11 苏州固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结构及电动两轮车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7742A (zh) * 2023-06-12 2023-07-11 苏州固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结构及电动两轮车电池
CN116417742B (zh) * 2023-06-12 2023-09-12 苏州固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结构及电动两轮车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63608U (zh) 一种锁扣结构及电子设备
TWI343008B (en) Retractable memory drive
US8247110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ing mechanism
CN110145527B (zh) 一种自锁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自锁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US10378249B1 (en) Mobile device lock
CN107339026B (zh) 隐藏式车锁及具有它的车辆
CN111119579A (zh)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CN211015745U (zh) 一种电池仓模组及移动电源租借设备
CN104617445A (zh) 具有锁扣与解锁机构的小型可插拔连接器
WO2020211324A1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该锁扣机构的箱包密码锁
CN110728800A (zh) 一种电池仓模组及移动电源租借设备
CN210725751U (zh) 扳手组件和可插拔模块
US11401737B2 (en) Square computer lock
CN217427706U (zh) 一种无线麦克风充电设备
CN108222708B (zh) 方形电脑锁
CN208122577U (zh) 方形电脑锁
CN216341541U (zh) 一种分离式防盗装置以及分离式防盗装备
CN112096180A (zh) 一种自锁型扣锁及其箱包
CN213683557U (zh) 一种自锁型扣锁及其箱包
CN210976964U (zh) 一种指纹箱包锁
CN216218076U (zh) 一种按压解锁式助拔器及机箱
CN210370255U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该锁扣机构的箱包密码锁
CN212078944U (zh)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TWM380981U (en) Braking lock of stopper for opening of aluminum door/window
CN218541876U (zh) 一种新型的开锁方式多样的电气柜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