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3278U - 一种多触点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触点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3278U
CN219163278U CN202320032365.7U CN202320032365U CN219163278U CN 219163278 U CN219163278 U CN 219163278U CN 202320032365 U CN202320032365 U CN 202320032365U CN 219163278 U CN219163278 U CN 219163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assembly
coil
contact
contacts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23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冬
沈成宇
沈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323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3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3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3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包括:永磁体,永磁体包括N极和S极;线圈组件,线圈组件设置于N极和S极之间,线圈组件在通电状态下,线圈组件受磁场力作用旋转;固定座,线圈组件可旋转的设置于固定座上;多个动触点,设置于线圈组件上且可随线圈组件旋转而同时旋转;多个静触点,用于外接主电路,且静触点与动触点对应设置且位于动触点的旋转路径上;复位件,安装于线圈组件上,线圈组件在断电状态下,复位件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线圈组件为可旋转的结构,在线圈组件上设置多个动触点,利用线圈组件的旋转来控制多个动触点和多个静触点的连接,实现继电器对多个主电路的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多触点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触点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动力电池系统中,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因此,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常开继电器,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线圈106未通电时(通电处107未通电)衔铁103受复位弹簧105的弹力支撑使活动触点101与上方静止触点102导通,继电器处于常闭触点状态;在控制电路线圈106通电的时候,铁芯104产生电磁感应吸附衔铁103,活动触点101与下方静止触点102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主电路导通,实现与控制电路的响应;当需要控制多条主电路时则需要布置多个继电器,会占用更多的空间,而且多了接线和布线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触点继电器,达到了一条控制电路控制多条主电路的效果。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包括N极和S极;
线圈组件,线圈组件设置于N极和S极之间,线圈组件在通电状态下,线圈组件受磁场力作用旋转;
固定座,线圈组件可旋转的设置于固定座上;
多个动触点,设置于线圈组件上且可随线圈组件旋转而同时旋转;
多个静触点,用于外接主电路,且静触点与动触点对应设置且位于动触点的旋转路径上;
复位件,安装于线圈组件上,线圈组件在断电状态下,复位件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
在本技术方案中,线圈组件未通电状态时,复位件的预紧力作用使得线圈组件保持静止不动,动触点和静触点不接触,主电路不导通,处于开路状态;当线圈组件通电时,由于电流的磁效应,线圈组件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相互吸引,吸引力克服预紧力的作用,使得线圈组件发生旋转,带动动触点和与相对应的静触点连接,主电路导通;当线圈组件通电后又断电时,永磁体和线圈组件之间不存在吸引力,复位件的预紧力作用会推动线圈组件反向旋转回到初始的静止状态,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电连接断开,主电路断开连接,实现了与控制电路的响应,通过设置可旋转的线圈组件来带动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点进行电连接,可旋转的线圈组件设计保证了多触点的连接同时性以及解决了结构占用空间的问题,实现一条控制电路对多条主电路的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继电器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组件包括:
转柱,转柱可旋转的安装于固定座上;
线圈约束槽,线圈约束槽安装在转柱上;
线圈,线圈设置于线圈约束槽内;
其中,动触点安装于转柱上,随转柱旋转而旋转。
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柱的一端可旋转的固定在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安装于线圈约束槽上,线圈通电后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与永磁体吸引,线圈受吸引力的影响发生旋转,使得线圈约束槽也同时发生旋转,线圈约束槽与转柱固定连接带动转柱一同旋转,动触点安装在转柱上,通过转柱的旋转实现动触点可旋转的与静触点连接的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转柱上设有导电件,动触点设置于导电件的两端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转柱上设有导电件,动触点设置于导电件的两端,转柱转动使得导电件两端上的动触点分别与所对应的静触点连接,导电件具有导电性,从而使得静触点外接的主电路实现导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件呈V字型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导电件呈V字型结构,V字型结构的设计使的导电件在继电器中安装占用空间更小,且可在转柱上安装多个V字型结构的导电件,实现多触点的控制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均为X个,X为偶数。
在本技术方案中,可在转柱上设置X个动触点,而静触点的个数与动触点一致,当线圈通电,转柱转动,使得各个动触点和静触点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使X/2条主电路导通,实现了一个继电器同时控制多条主电路的通断的功能,不仅节省了用于主电路控制的继电器的占用空间,也减少了物料成本和生产成本,更具有经济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为扭簧,扭簧套在转柱的外侧,且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柱和固定座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扭簧设置在转柱和固定座的连接处,线圈通电时转柱会旋转带动扭簧的一端一同旋转,使得扭簧旋转拉伸产生弹力,线圈断电后,扭簧通过旋转拉伸产生的弹力会使扭簧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推动转柱反向旋转,使得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连接,主电路不再导电;扭簧设置于转柱和固定座的连接处,利用扭簧旋转拉伸后产生的弹力,提高了复位性能,实现线圈断电后动触点和静触点能够快速分离断开连接的技术效果,使得继电器对于主电路的连接控制更加精准、及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约束槽整体为U型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线圈的两端是接控制电路的正负极,线圈发挥作用的部分只是通电电流和磁场线垂直的部分(图示垂直于固定座的部分),线圈不必首尾相接,不必形成闭环,因此线圈约束槽的结构设计成为U型结构即可,减少了线圈约束槽的制作成本投入,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线圈组件为可旋转的结构,在线圈组件上设置动触点,利用线圈组件的旋转来控制动触点和静触点的连接,实现继电器对主电路的控制。
2.通过在线圈组件上设有多个动触点,再利用线圈组件的可旋转设计,克服了一个继电器只能控制一条主电路的不足,实现了一个继电器同时控制多条主电路的通断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
1、N极;2、S极;3、线圈组件;4、固定座;5、动触点;6、静触点;7、转柱;8、线圈约束槽;9、线圈;10、导电件;11、扭簧;101、活动触点;102、静止触点;103、衔铁;104、铁芯;105、复位弹簧;106、控制电路线圈;107、通电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包括N极1和S极2;
线圈组件3,线圈组件3设置于N极1和S极2之间,线圈组件3在通电状态下,线圈组件3受磁场力作用旋转;
固定座4,线圈组件3可旋转的设置于固定座4上;
多个动触点5,设置于线圈组件3上且可随线圈组件3旋转而同时旋转;
多个静触点6,用于外接主电路,且静触点6与动触点5对应设置且位于动触点5的旋转路径上;
复位件,安装于线圈组件3上,线圈组件3在断电状态下,复位件使得动触点5与静触点6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动触点5与静触点6的数量可以相同,且一一对应;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对动触点5和静触点6的数量也不做具体限制,其中,多个为两个以上。在本技术方案中,线圈组件3可旋转的设置在一个U型永磁体的N极1和S极2之间(为方便表示U型永磁体图2和3中仅示出两极部分),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两个永磁体,线圈组件可旋转的设置在一个永磁体的N极和另一个永磁体的S极之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线圈组件3未通电状态,通过复位件的预紧力作用使得线圈组件3保持静止不动,多个动触点5和多个静触点6均不接触,主电路不导通,处于开路状态;当控制电路控制线圈组件3通电时,由于电流的磁效应,线圈组件3的周围产生磁场,线圈组件3产生的磁场的N极、S极分别与永磁体的S极2、N极1相互吸引,吸引力克服复位件的预紧力,然后通过吸引力会使得线圈组件3发生旋转,同时线圈组件3上的多个动触点5也会随着线圈组件3的旋转而旋转,而在每个动触点5的旋转路径上都设有与每个动触点5相对应的静触点6,静触点6外接主电路,动触点5旋转触碰到静触点6实现电连接,主电路导通;当控制电路控制线圈组件3通电后又断电时,永磁体和线圈组件3之间不存在吸引力,复位件的预紧力作用会推动线圈组件3反向旋转回到初始的静止状态,动触点5和静触点6的电连接断开,主电路断开连接,通过设置可旋转的线圈组件3,在控制电路通电的情况下,线圈组件3旋转带动动触点5与静触点6接触连接,主电路导通,在控制电路断电的情况下,则线圈组件3在复位件旋转力的作用下复位,动静触点分离,主电路断开,实现旋转控制主电路的通断,且线圈组件3可旋转的结构上通过设计多个动触点5,实现继电器对多个电路的控制,通过设置可旋转的线圈组件3来带动动触点5与对应的静触点6进行电连接,可旋转的线圈组件3设计保证了多触点的连接同时性以及解决了结构占用空间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继电器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如图2和图3所示,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线圈组件3包括:
转柱7,转柱7可旋转的安装于固定座4上;
线圈约束槽8,线圈约束槽8固定安装在转柱7上;
线圈9,线圈9设置于线圈约束槽8内;
其中,动触点5安装于转柱7上,随转柱7旋转而旋转。
在本技术方案中,固定座4上可以设有安装槽,转柱7的一端通过安装槽可旋转的固定在固定座4上,另一端固定安装于线圈约束槽8上,线圈9通电后,在线圈9周围产生磁场,磁场与永磁体的S极2、N极1相互吸引,线圈9受吸引力的影响发生旋转,使得线圈约束槽8也同时发生旋转,线圈约束槽8与转柱7固定连接,线圈约束槽8的旋转带动转柱7一同旋转,从而带动动触点5旋转并与静触点6实现连接;转柱7的一端固定连接线圈约束槽8,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座4上,动触点5固定设置于转柱7上,通过该技术特征实现动触点5可旋转的功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如图2和图3所示,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转柱7上设有导电件10,动触点5设置于导电件10的两端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转柱7上设有导电件10,动触点5设置于导电件10的两端,通过在转柱7上固定设置导电件10,然后将动触点5设置在导电件10的两端,转柱7转动使得导电件10两端上的动触点5分别与所对应的静触点6连接,导电件10具有导电性,从而使得静触点6外接的主电路实现导通。其中,导电件可以是导电条或导电片。
另外,转柱7上设有的导电件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图2和图3中以转柱7上包括两个导电件10为例进行说明,当转柱7上包括两个导电件10时,动触点分别设置在两个导电件10的两端,可以实现控制两条主电路的导通与断开。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柱7上设有的导电件10还可以是3个、4个、5个等,对应的,可以实现控制具体3条、4条、5条等主电路的导通与断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如图2和图3所示,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导电件10呈V字型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导电件10呈V字型结构,动触点5设置于V字型结构的两端上,V字型结构的交接处固定设于转柱7上,V字型结构的设计使的导电件10在继电器中安装占用空间更小,且可在转柱7上安装多个V字型结构的导电件10,实现多触点的控制连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动触点5和静触点6均为X个,X为偶数。
在本技术方案中,可在转柱7上设置X个动触点5,而静触点6的个数与动触点5一致,各个静触点6与动触点5分别一一对应,当线圈9通电,使得转柱7转动时,多个动触点5和静触点6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使X/2条主电路导通,实现了一个继电器同时控制多条主电路的通断的功能,不仅节省了用于主电路控制的继电器的占用空间,也减少了物料成本和生产成本,更具有经济性。
其中,在实施例3或4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在转柱7上设置多个导电件10,动触点5设置于导电件10的两端上,实现在转柱7上设置X个动触点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在上述实施例2-5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复位件为扭簧11,扭簧11套在转柱7的外侧,且扭簧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柱7和固定座4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扭簧11设置在转柱7和固定座4的连接处,且扭簧11整体套在转柱7的外侧,转柱7和固定座4上均设有安装孔,扭簧11的一端安装在转柱7的安装孔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座4的安装孔上,线圈9通电时转柱7会旋转带动扭簧11的一端一同旋转,使得扭簧11旋转拉伸产生弹力,线圈9断电后,扭簧11通过旋转拉伸产生的弹力会使扭簧11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推动转柱7反向旋转,使得动触点5和静触点6断开连接,主电路不再导电;复位件采用扭簧11设置于转柱7和固定座4的连接处,利用扭簧11旋转拉伸后产生的弹力,提高了复位性能,实现线圈9断电后动触点5和静触点6能够快速分离断开连接的技术效果,使得继电器对于主电路的连接控制更加精准、及时。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在上述实施例2-6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线圈约束槽8整体为U型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线圈9的两端是接控制电路的正负极,线圈9发挥作用的部分只是通电电流和磁场线垂直的部分(图示垂直于固定座4的部分),线圈9不必首尾相接,不必形成闭环,因此线圈约束槽8的结构设计成为U型结构即可,减少了线圈约束槽8的制作成本投入,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包括N极(1)和S极(2);
线圈组件(3),线圈组件(3)设置于N极(1)和S极(2)之间,线圈组件(3)在通电状态下,线圈组件(3)受磁场力作用旋转;
固定座(4),线圈组件(3)可旋转的设置于固定座(4)上;
多个动触点(5),设置于线圈组件(3)上且可随线圈组件(3)旋转而同时旋转;
多个静触点(6),用于外接主电路,且静触点(6)与动触点(5)对应设置且位于动触点(5)的旋转路径上;
复位件,安装于线圈组件(3)上,线圈组件(3)在断电状态下,复位件使得动触点(5)与静触点(6)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3)包括:
转柱(7),转柱(7)可旋转的安装于固定座(4)上;
线圈约束槽(8),线圈约束槽(8)固定安装在转柱(7)上;
线圈(9),线圈(9)设置于线圈约束槽(8)内;
其中,动触点(5)安装于转柱(7)上,随转柱(7)旋转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柱(7)上设有导电件(10),动触点(5)设置于导电件(10)的两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10)呈V字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5)和静触点(6)均为X个,X为偶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扭簧(11),扭簧(11)套在转柱(7)的外侧,且扭簧(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柱(7)和固定座(4)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约束槽(8)整体为U型结构。
CN202320032365.7U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多触点继电器 Active CN219163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2365.7U CN219163278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多触点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2365.7U CN219163278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多触点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3278U true CN219163278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14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2365.7U Active CN219163278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多触点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3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4040B2 (en) Bi-stable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x-drive motor
EP2394285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US12027335B2 (en) Direct-current relay capable of extinguishing arc and resisting short-circuit current
US20090033447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WO2010090618A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US6831535B1 (en) Bistable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9163278U (zh) 一种多触点继电器
CN208796914U (zh) 一种磁保持通用继电器
US4833435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05984815U (zh) 一种密闭式电磁继电器
CN219696345U (zh) 继电器
US20140043116A1 (en) Switch Linkage Mechanism and Large Current Breaker Switch Using The Same
CN109427509B (zh) 继电器
CN204966433U (zh) 一种带隔离功能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
CN109524276B (zh) 具sma线驱动机构的继电器
CN220914122U (zh) 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CN215896262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继电器
CN210120089U (zh) 一种可断开闭合电路的电表连接结构及包含其的电能表
CN219123159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16844919B (zh) 一种快速分断的电磁继电器
CN216902700U (zh) 一种开关的磁系统保持结构
CN214152801U (zh) 一种自断自身驱动电源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21175895U (zh) 接触器快速退磁装置及系统
CN208903938U (zh) 一种带强制分断结构的继电器
CN209912813U (zh) 一种可选择式机电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