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8028U - 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8028U
CN219158028U CN202223396817.4U CN202223396817U CN219158028U CN 219158028 U CN219158028 U CN 219158028U CN 202223396817 U CN202223396817 U CN 202223396817U CN 219158028 U CN219158028 U CN 219158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box
upright post
hollow upright
longitudinal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68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炜
韩芙蕤
张皓
高璐
党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33968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8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8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8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包括:下空心立柱,下空心立柱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沿横向延伸的梁柱盒连接器;上空心立柱,底端设有锥形管结构,且锥形管结构伸入下空心立柱内;其中,上空心立柱的上钢筋笼的下端设有柱靴结构和灌浆套筒,柱靴结构和灌浆套筒均与下空心立柱的下柱纵筋连接;左侧叠合梁,一端设有左侧梁钢盒,并与梁柱盒连接器的左端可拆卸连接;右侧叠合梁,一端设有右侧梁钢盒,并与梁柱盒连接器的右端可拆卸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可有效增强连接点处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抗振强度以及装配式结构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可实现工厂预制加工、现场直接拼装浇筑的装配方式,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预制装配式构件的节点部位(例如梁柱节点、柱柱节点)的连接技术是装配式结构的核心技术,历史资料显示,因地震灾害倒塌的建筑物中,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破环是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预制构件的梁柱节点部位是整体结构的受力核心部位,受到弯矩、剪切力、轴向力等的复合作用,受力情况较为复杂。而现有装配式结构的连接节点的设计存在缺陷,连接方式单一,存在“强构件、弱节点”的问题,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梁-柱连接节点难以承受复杂的应力作用,极易发生损坏,影响装配式结构整体质量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装配式梁柱连接结构,包括:下空心立柱,下空心立柱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梁柱盒连接器,且梁柱盒连接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由下空心立柱的左右两侧伸出;上空心立柱,连接于下空心立柱的顶端,上空心立柱的底端设有锥形管结构,且锥形管结构伸入下空心立柱内;其中,上空心立柱的上钢筋笼的下端设有柱靴结构和灌浆套筒,柱靴结构和灌浆套筒均与下空心立柱的下柱纵筋连接;左侧叠合梁,沿横向设于下空心立柱的左侧,左侧叠合梁的一端设有左侧梁钢盒,左侧梁钢盒与梁柱盒连接器的左端可拆卸连接;右侧叠合梁,沿横向设于下空心立柱的右侧,右侧叠合梁的一端设有右侧梁钢盒,右侧梁钢盒与梁柱盒连接器的右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上空心立柱包括:上混凝土基柱,中部形成竖向延伸的上中空结构;锥形管结构,沿竖向设于上中空结构的底端,且锥形管结构的大径端与上中空结构连接;上钢筋笼;设于上混凝土基柱中,并位于上中空结构在径向的外侧;多个柱靴结构,分别连接于上混凝土基柱相对的两侧,每个柱靴结构与上钢筋笼的上柱纵筋和上柱并筋焊接固定,且每个柱靴结构的底板上设有柱靴预留孔;其中,部分下柱纵筋伸入对应的柱靴预留孔中,并与柱靴结构形成连接;多个灌浆套筒,沿上中空结构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灌浆套筒的纵筋孔道的顶部与对应的上柱纵筋套接,灌浆套筒的纵筋孔道的底部与对应的下柱纵筋套接,且灌浆套筒的纵筋孔道中均填充有灌浆料。
进一步地,下空心立柱包括:下混凝土基柱中部形成竖向延伸的下中空结构;下钢筋笼,设于下混凝土基柱中,并位于下中空结构的径向外侧,下钢筋笼的下柱纵筋由下混凝土基柱的顶端伸出,其中一部分下柱纵筋与柱靴结构连接,另一部分下柱纵筋与灌浆套筒连接;梁柱连接盒,位于下混凝土基柱靠近顶端的位置,套设于所述锥形管结构的外侧且与下中空结构连通,梁柱盒连接器的一端由下混凝土基柱的左侧向外伸出,并通过连接螺栓与左侧梁钢盒连接,梁柱盒连接器的另一端由下混凝土基柱的右侧向外伸出,并通过螺栓与右侧梁钢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梁柱盒连接器,包括:梁柱连接盒和下圆管;梁柱连接盒位于下混凝土基柱靠近顶端的位置且沿横向延伸,梁柱连接盒的底端和左端均为敞口结构,梁柱连接盒的顶壁开设有贯通的开口;所述下圆管,位于下混凝土基柱中,一端固定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下中空结构连通,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锥形管结构的小径端上;其中,梁柱连接盒相对的两个侧壁上靠近左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孔,梁柱连接盒的右端设有端板,且端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左侧梁钢盒为底部敞口的结构,左侧梁钢盒伸入梁柱连接盒的左端,且左侧梁钢盒与梁柱连接盒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适配的左侧连接孔,并通过连接螺栓与梁柱连接盒的侧壁连接;右侧梁钢盒为底部敞口的结构,右侧梁钢盒朝向梁柱连接盒的右端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连接孔相适配的右侧连接孔,并通过连接螺栓与梁柱连接盒的端板连接。
进一步地,左侧叠合梁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左梁上侧纵筋以及左梁下侧纵筋,左梁上侧纵筋靠近下空心立柱的一端延伸至下混凝土基柱的顶部,左侧梁钢盒设于左侧叠合梁的左侧混凝土基梁靠近下空心立柱的一端的底部,并与左梁下侧纵筋焊接固定;右侧叠合梁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右梁上侧纵筋以及右梁下侧纵筋,右梁上侧纵筋靠近下空心立柱的一端延伸至下混凝土基柱的顶部,右侧梁钢盒设于右侧叠合梁的右侧混凝土基梁靠近下空心立柱的一端的底部,并与右梁下侧纵筋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在组合装配式梁柱连接结构的连接节点处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承受包括弯矩、剪切力、轴向力的复杂的应力作用,有效增强了连接节点处的连接强度,能够将塑性铰发生的位置控制在梁端,以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提高了抗振强度,有利于提升装配式结构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优化了梁柱、柱柱之间的装配方式,可实现工厂预制加工、现场直接拼装浇筑的装配方式,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节省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的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空心立柱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锥形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空心立柱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靴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灌浆套筒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梁柱连接盒以及左侧梁钢盒、右侧梁钢盒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梁柱连接盒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侧梁钢盒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右侧梁钢盒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侧叠合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右侧叠合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下空心立柱;11-下混凝土基柱;12-下中空结构;13-下钢筋笼;131-下柱纵筋;14-梁柱连接盒;141-开口;142-第一连接孔;143-端板;144-下圆管;145-第二连接孔;20-上空心立柱;21-上混凝土基柱;22-上中空结构;23-锥形管结构;24-上钢筋笼;241-上柱纵筋;242-上柱并筋;251-柱靴结构;2511-柱靴底板;2512-柱靴预留孔;252-灌浆套筒;2521-灌浆孔道;2522-纵筋孔道;30-左侧叠合梁;31-左侧梁钢盒;311-左侧连接孔;32-左侧混凝土基梁;33-左钢筋笼;331-左梁上侧纵筋;332-左梁下侧纵筋;333-左梁箍筋;40-右侧叠合梁;41-右侧梁钢盒;411-右侧连接孔;42-右侧混凝土基梁;43-右钢筋笼;431-右梁上侧纵筋;432-右梁下侧纵筋;433-右梁箍筋;51-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组合装配式梁柱连接结构包括下空心立柱10、上空心立柱20、左侧叠合梁30和右侧叠合梁40。下空心立柱10与上空心立柱20沿竖直方向设置,左侧叠合梁30与右侧叠合梁40沿横向设置。上空心立柱20设置在下空心立柱10的上方,上空心立柱20的底端设有锥形管结构23、柱靴结构251以及灌浆套筒252;锥形管结构23的小径端伸入下空心立柱10内的空心部分;下空心立柱10的下钢筋笼13的下柱纵筋131由下空心立柱10的顶端向上伸出,柱靴结构251和灌浆套筒252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下柱纵筋131的顶端连接,且柱靴结构251和灌浆套筒252均与上空心立柱20的上钢筋笼24连接,以使上空心立柱20与下空心立柱10形成多种不同的连接形式。其中,柱靴结构251和灌浆套筒252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
左侧叠合梁30和右侧叠合梁40分别设于下空心立柱10的左右两侧;下空心立柱10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梁柱盒连接器,梁柱盒连接器与下空心立柱10的空心部分连通,且梁柱盒连接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由下空心立柱10左右两侧伸出。相应地,左侧叠合梁30靠近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设有左侧梁钢盒31,且左侧梁钢盒31与梁柱盒连接器的左端通过连接螺栓51形成可拆卸连接;右侧叠合梁40靠近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设有右侧梁钢盒41,且右侧梁钢盒41与梁柱盒连接器的右端通过连接螺栓51形成可拆卸连接。其中,梁柱盒连接器与左侧梁钢盒31以及右侧梁钢盒41之间具体可以采用高强度连接螺栓进行连接,以提高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组合装配式梁柱连接结构中,上空心立柱20具体包括上混凝土基柱21、上中空结构22、锥形管结构23、上钢筋笼24、柱靴结构251和灌浆套筒252。上混凝土基柱21作为上空心立柱20的主体结构,上中空结构22在上混凝土基柱21中竖向延伸,且上中空结构22的上下两端贯通上混凝土基柱21,以形成空心立柱。锥形管结构23设于上中空结构22的底端,并沿竖向延伸;锥形管结构23的大径端与上中空结构22的底端连接,锥形管结构23的小径端向下延伸,并伸入至下空心立柱10内的梁柱盒连接器中。其中,如图3中的示例,锥形管结构23优选圆锥管。通过锥形管结构23实现上中空结构22与下中空结构12之间的连通,同时,能够实现上空心立柱20与下空心立柱10,可以通过锥形管结构23承受应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混凝土基柱21中,上钢筋笼24设置在上中空结构22的径向外侧。柱靴结构251和灌浆套筒252设于上混凝土基柱21的底部,且均设置为多个。多个柱靴结构251分别设置在上混凝土基柱21相对的两侧,如图2中的示例,四个柱靴结构251分别设置在上混凝土基柱21底端的四个拐角位置;每个柱靴结构251的上部均与上钢筋笼24中对应位置的上柱纵筋241以及上柱并筋242焊接固定,以与上钢筋笼24形成连接;每个柱靴结构251的柱靴底板2511上设有柱靴预留孔2512,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柱靴预留孔2512与下空心立柱10顶部伸出的部分下柱纵筋131相对应,下柱纵筋131的顶端具有螺纹,且对应的下柱纵筋131的顶端伸入柱靴预留孔2512中通过螺母与柱靴预留孔2512固定,并与柱靴结构251形成连接,实现上空心立柱20与下空心立柱10之间的盒式连接。
类似地,多个灌浆套筒252沿上中空结构2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如图2中的示例,上中空结构22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各设有一个灌浆套筒252,每个灌浆套筒252均沿竖向延伸,且每个灌浆套筒252的灌浆孔道2521均朝向上中空结构22的径向外侧,并伸出上混凝土基柱21外;如图2、图4和图6所示,上钢筋笼24中对应的上柱纵筋241由灌浆套筒252的顶部伸入灌浆套筒252的纵筋孔道2522中,下空心立柱10对应的下柱纵筋131由灌浆套筒252的底部伸入灌浆套筒252的纵筋孔道2522中,且灌浆套筒252的纵筋孔道2522中填充有灌浆料,以通过灌浆料使上柱纵筋241与下柱纵筋131之间形成连接,可以利用灌浆料的高强度、微膨胀等特性产生的正向应力作用于灌浆套筒252的侧壁、上柱纵筋241以及下柱纵筋131以传递轴向力。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组合装配式梁柱连接结构中,下空心立柱10具体包括下混凝土基柱11、下中空结构12、下钢筋笼13以及梁柱连接盒14。下混凝土基柱11作为下空心立柱10的主体结构,下中空结构12在下混凝土基柱11中沿竖向延伸,且下中空结构12的上下两端在竖向上贯通下混凝土基柱11,以形成空心立柱结构。在下混凝土基柱11中,下钢筋笼13设置在下中空结构12的径向外侧;其中,下钢筋笼13的下柱纵筋131由下混凝土基柱11的顶端伸出,一部分下柱纵筋131的顶端伸入柱靴结构251的柱靴预留孔2512中,通过螺母并与柱靴结构251形成连接,另一部分下柱纵筋131伸入灌浆套筒252,并与灌浆套筒252形成连接。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梁柱盒连接器位于下混凝土基柱11靠近顶端的位置,梁柱盒连接器套设于锥形管结构23的外侧且与下中空结构12连通,部分结构沿横向延伸;梁柱盒连接器的一端由下混凝土基柱11的左侧伸出,并通过连接螺栓51与左侧叠合梁30的左侧梁钢盒31连接;梁柱盒连接器的另一端由下混凝土基柱11的右侧伸出,并通过连接螺栓51与右侧叠合梁40的右侧梁钢盒41连接,以实现梁柱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7、图8所示,梁柱盒连接器,包括:梁柱连接盒14和下圆管144;梁柱连接盒14位于下混凝土基柱11靠近顶端的位置,且梁柱连接盒14沿横向延伸,梁柱连接盒14具体为底端和左端敞口的盒式结构,且梁柱连接盒14的顶壁上开设有与下圆管144相适配的开口141;下圆管144位于下混凝土基柱11中,下圆管144的一端固定穿过开口141与下中空结构12连通,下圆管144的另一端套设在锥形管结构23的小径端上;在靠近梁柱连接盒14左端的位置,梁柱连接盒1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42,用于连接左侧梁钢盒31;梁柱连接盒14的右端设有端板143,且端板143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145,用于连接右侧梁钢盒41。梁柱连接盒14的开口141位于下混凝土基柱11内,梁柱连接盒14的左端由下混凝土基柱11的左侧伸出,并通过连接螺栓51与左侧叠合梁30的左侧梁钢盒31连接;梁柱连接盒14的右端由下混凝土基柱11的右侧伸出,并通过连接螺栓51与右侧叠合梁40的右侧梁钢盒41连接。
对应地,如图7、图9所示,左侧梁钢盒31为底部敞口的结构,左侧梁钢盒31由梁柱连接盒14的左端伸入梁柱连接盒14内,左侧梁钢盒3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左侧连接孔311,且左侧连接孔311与第一连接孔142相适配,并通过连接螺栓51与第一连接孔142、左侧连接孔311之间的配合,使左侧梁钢盒31与梁柱连接盒14固定连接。其中,左侧梁钢盒31的右端可以设置为如图7中的敞口结构。类似地,如图7、图10所示,右侧梁钢盒41为底部敞口的盒式结构,右侧梁钢盒41的左端侧壁朝向梁柱连接盒14右端的端板143,且右侧梁钢盒41朝向梁柱连接盒14的右端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右侧连接孔411,右侧连接孔411与第二连接孔145相适配,并通过连接螺栓51与第二连接孔145、右侧连接孔411的配合,使右侧梁钢盒41与梁柱连接盒14的右端形成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11所示,在组合装配式梁柱连接结构中,左侧叠合梁30具体包括左侧混凝土基梁32、左钢筋笼33以及左侧梁钢盒31。左钢筋笼33包括左梁上侧纵筋331、左梁下侧纵筋332以及左梁箍筋333,如图11中的示例,左梁上侧纵筋331和左梁下侧纵筋332均为两个,并沿横向延伸;左梁箍筋333的数量为多个,均套设于左梁上侧纵筋331和左梁下侧纵筋332上,并在横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左钢筋笼33。左钢筋笼33的中下部位于左侧混凝土基梁32中,左梁下侧纵筋332穿设在左侧混凝土基梁32中,左梁上侧纵筋331位于左侧混凝土基梁32的外部。其中,两个左梁上侧纵筋331朝向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由左侧混凝土基梁32的右端伸出,并延伸至下混凝土基柱11的顶部,并分别位于锥形管结构23的两侧。左侧梁钢盒31设于左侧叠合梁30的左侧混凝土基梁32靠近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并位于左侧混凝土基梁32的底部,以与梁柱连接盒14相对应;左侧梁钢盒31的左端与左梁下侧纵筋332焊接固定,左侧梁钢盒31的右端伸入梁柱连接盒14内,并与梁柱连接盒14通过连接螺栓51连接。
类似地,如图1和图12所示,右侧叠合梁40具体包括右侧混凝土基梁42、右钢筋笼43以及右侧梁钢盒41。右钢筋笼43包括右梁上侧纵筋431、右梁下侧纵筋432以及右梁箍筋433,如图12中的示例,右梁上侧纵筋431和右梁下侧纵筋432均为两个,并沿横向延伸;右梁箍筋433的数量为多个,均套设于右梁上侧纵筋431和右梁下侧纵筋432上,并在横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右钢筋笼43。右钢筋笼43的中下部位于右侧混凝土基梁42中,右梁下侧纵筋432穿设在右侧混凝土基梁42中,右梁上侧纵筋431位于右侧混凝土基梁42的外部。其中,两个右梁上侧纵筋431朝向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右右侧混凝土基梁42的左端伸出,并延伸至下混凝土基柱11的顶部,并分别位于锥形管结构23的两侧。右侧梁钢盒41设于右侧叠合梁40的右侧混凝土基梁42靠近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并位于右侧混凝土基梁42的底部,以与梁柱连接盒14相对应;右侧梁钢盒41的右端与右梁下侧纵筋432焊接固定,右侧梁钢盒41的左端通过连接螺栓51与梁柱连接盒14的端板14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装配式梁柱连接结构的加工装配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制叠合梁的制作。具体地,以左侧叠合梁30为例,首先进行钢筋下料,绑扎左钢筋笼33,并使左梁上侧纵筋331贯通;在左侧叠合梁30的底部靠近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预埋左侧梁钢盒31,并将左梁下侧纵筋332与左侧梁钢盒31的端面焊接固定。右侧叠合梁40的制作方法与左侧叠合梁3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步:制作上空心立柱20的预制混凝土管桩柱。首先绑扎柱钢筋骨架,其中,将上柱纵筋241的底部以及并筋与柱靴结构251焊接在一起;然后支模,在模具相应位置预埋灌浆套筒252以及锥形管结构23,其中,锥形管结构23在工厂完成预制加工;最后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
制作下空心立柱10的预制牛腿管桩柱。首先,绑扎钢筋骨架;然后将梁柱连接盒14预埋在靠近下空心立柱10顶端的位置;最后浇筑成型。
第三步:首先将下空心立柱10的预制柱吊装至固定位置上;然后吊装左侧叠合梁30和右侧叠合梁40,将左侧梁钢盒31伸入梁柱连接盒14中,并通过连接螺栓51与梁柱连接盒14连接固定,将右侧梁钢盒41通过连接螺栓51与梁柱连接盒14连接固定;之后吊装上空心立柱20的预制柱,使下空心立柱10的顶部伸出的下柱纵筋131与灌浆套筒252的纵筋孔道2522以及柱靴结构251的柱靴预留孔2512一一对齐,并通过高强度连接螺栓加紧盒式连接器与纵筋之间的连接。最后对接缝处以及左侧叠合梁30的上部、右侧叠合梁40的上部浇筑混凝土。
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组合装配式梁柱连接结构,一方面,在连接节点处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弯矩、剪切力、轴向力等的复杂应力的承载能力,有效增强了连接节点处的连接强度,以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和“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提高了抗振强度,有利于提升装配式结构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其中,上空心立柱20与下空心立柱10的连接处的锥形管结构23能够对混凝土提供较强的约束力,有利于提高立柱的承载能力,能够将塑性铰发生的位置控制在梁端;灌浆套筒252能够有效传递钢筋应力,与焊接、直接螺纹机械连接等方式相比,可以有效减小钢筋预加工工作量,而且现场施工不会产生二次应力和变形。
另一方面,优化了梁柱、柱柱之间的装配方式,可实现工厂预制加工、现场直接拼装浇筑的装配方式,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节省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的成本。其中,预制柱采用管桩柱形式,自重轻、截面扩展性好,便于运输以及施工现场吊装,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施工成本;预制混凝土柱和预制混凝土梁均可以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直接拼装浇筑即可,节省了大部分现场浇筑作业,省时省力,还可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空心立柱(10),所述下空心立柱(10)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梁柱盒连接器,且所述梁柱盒连接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由所述下空心立柱(10)的左右两侧伸出;
上空心立柱(20),连接于所述下空心立柱(10)的顶端,所述上空心立柱(20)的底端设有锥形管结构(23),且所述锥形管结构(23)伸入所述下空心立柱(10)内的梁柱盒连接器中;其中,所述上空心立柱(20)的上钢筋笼(24)的下端设有柱靴结构(251)和灌浆套筒(252),所述柱靴结构(251)和所述灌浆套筒(252)均与所述下空心立柱(10)的下柱纵筋(131)连接;
左侧叠合梁(30),沿横向设于所述下空心立柱(10)的左侧,所述左侧叠合梁(30)的一端设有左侧梁钢盒(31),所述左侧梁钢盒(31)与所述梁柱盒连接器的左端可拆卸连接;
右侧叠合梁(40),沿横向设于所述下空心立柱(10)的右侧,所述右侧叠合梁(40)的一端设有右侧梁钢盒(41),所述右侧梁钢盒(41)与所述梁柱盒连接器的右端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空心立柱(20)包括:
上混凝土基柱(21),中部形成竖向延伸的上中空结构(22);
所述锥形管结构(23),沿竖向设于所述上中空结构(22)的底端,且所述锥形管结构(23)的大径端与所述上中空结构(22)连接;
上钢筋笼(24);设于所述上混凝土基柱(21)中,并位于所述上中空结构(22)在径向的外侧;
多个所述柱靴结构(251),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混凝土基柱(21)相对的两侧,每个所述柱靴结构(251)与所述上钢筋笼(24)的上柱纵筋(241)和上柱并筋(242)焊接固定,且每个所述柱靴结构(251)的底板上设有柱靴预留孔(2512);其中,部分所述下柱纵筋(131)伸入对应的所述柱靴预留孔(2512)中,并与所述柱靴结构(251)形成连接;
多个所述灌浆套筒(252),沿所述上中空结构(2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灌浆套筒(252)的纵筋孔道(2522)的顶部与对应的所述上柱纵筋(241)套接,所述灌浆套筒(252)的纵筋孔道(2522)的底部与对应的所述下柱纵筋(131)套接,且所述灌浆套筒(252)的所述纵筋孔道(2522)中均填充有灌浆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空心立柱(10)包括:
下混凝土基柱(11),中部形成竖向延伸的下中空结构(12);
下钢筋笼(13),设于所述下混凝土基柱(11)中,并位于所述下中空结构(12)的径向外侧,所述下钢筋笼(13)的下柱纵筋(131)由所述下混凝土基柱(11)的顶端伸出,其中一部分所述下柱纵筋(131)与所述柱靴结构(251)连接,另一部分所述下柱纵筋(131)与所述灌浆套筒(252)连接;
所述梁柱盒连接器,位于所述下混凝土基柱(11)靠近顶端的位置,套设于所述锥形管结构(23)的外侧且与所述下中空结构(12)连通,所述梁柱盒连接器的一端由所述下混凝土基柱(11)的左侧向外伸出,并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左侧梁钢盒(31)连接,所述梁柱盒连接器的另一端由所述下混凝土基柱(11)的右侧向外伸出,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右侧梁钢盒(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盒连接器,包括:梁柱连接盒(14)和下圆管(144);
所述梁柱连接盒(14)位于所述下混凝土基柱(11)靠近顶端的位置且沿横向延伸,所述梁柱连接盒(14)的底端和左端均为敞口结构,所述梁柱连接盒(14)的顶壁开设有贯通的开口(141);
所述下圆管(144),位于下混凝土基柱(11)中,一端固定穿过所述开口(141)与所述下中空结构(12)连通,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锥形管结构(23)的小径端上;
其中,所述梁柱连接盒(1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靠近左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孔(142),所述梁柱连接盒(14)和的右端设有端板(143),且所述端板(143)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45);
所述左侧梁钢盒(31)为底部敞口的结构,所述左侧梁钢盒(31)伸入所述梁柱连接盒(14)的左端,且所述左侧梁钢盒(31)与所述梁柱连接盒(1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42)相适配的左侧连接孔(311),并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梁柱连接盒(14)的侧壁连接;
所述右侧梁钢盒(41)为底部敞口的结构,所述右侧梁钢盒(41)朝向所述梁柱连接盒(14)的右端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45)相适配的右侧连接孔(411),并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梁柱连接盒(14)的端板(14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叠合梁(30)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左梁上侧纵筋(331)以及左梁下侧纵筋(332),所述左梁上侧纵筋(331)靠近所述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混凝土基柱(11)的顶部,所述左侧梁钢盒(31)设于所述左侧叠合梁(30)的左侧混凝土基梁(32)靠近所述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的底部,并与所述左梁下侧纵筋(332)焊接固定;
所述右侧叠合梁(40)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右梁上侧纵筋(431)以及右梁下侧纵筋(432),所述右梁上侧纵筋(431)靠近所述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混凝土基柱(11)的顶部,所述右侧梁钢盒(41)设于所述右侧叠合梁(40)的右侧混凝土基梁(42)靠近所述下空心立柱(10)的一端的底部,并与所述右梁下侧纵筋(432)焊接固定。
CN202223396817.4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 Active CN219158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6817.4U CN219158028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6817.4U CN219158028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8028U true CN219158028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6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6817.4U Active CN219158028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80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1070B (zh) 一种预制钢管混凝土环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144668B (zh) 榫式插接的装配式钢混组合节点
CN113136943B (zh)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111411708A (zh) 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
CN112900718B (zh) 一种适用于钢管或钢管混凝土柱的无梁楼盖节点结构
CN112726819B (zh) 一种型钢加强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十字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13585466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9158028U (zh) 一种新型组合装配式梁柱
CN210459769U (zh) 一种预制空心柱及装配式混凝土柱
CN217630848U (zh) 一种预制钢管接头混凝土柱构件
CN111021553A (zh) 一种带内隔板的预制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CN103306378B (zh) 一种多向穿心钢牛腿、环梁、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施工方法
CN211973557U (zh) 一种外露式刚接柱脚节点
CN210459515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CN211621964U (zh) 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
KR101612637B1 (ko) 공기단축형 중공pc부재, 이를 이용한 복합기둥부재, 복합기둥부재와 수평부재의 접합부 구조 및 건물 골조의 시공방법
CN115787827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和节点一体化模块装配式结构
CN111485630A (zh) 框架结构建筑及施工方法
CN220768392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结构单元
CN220267019U (zh) 一种芯柱带钢筋笼装配式组合柱结构
KR102554408B1 (ko) 접합용 수직부재를 이용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합성기둥의 매입형 접합부 구조
CN220704769U (zh) 一种复合桩柱与地下室梁板的连接构造
CN115467227B (zh) 一种全预制装配式无承台桥墩
CN210482566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CN220725378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等效钢混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