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7393U - 桥梁缓震装置及桥梁 - Google Patents
桥梁缓震装置及桥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57393U CN219157393U CN202320261205.XU CN202320261205U CN219157393U CN 219157393 U CN219157393 U CN 219157393U CN 202320261205 U CN202320261205 U CN 202320261205U CN 219157393 U CN219157393 U CN 2191573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dge
- base
- supporting plate
- elastic piece
- cush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缓震装置及桥梁,涉及桥梁缓震装置及桥梁的技术领域,桥梁缓震装置包括支撑板、底座、第一弹性件和导向组件;底座与支撑板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支撑板和底座之间,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支撑板相接,另一端与底座相接;导向组件设置于支撑板和底座之间,且导向组件的一端与支撑板相接,另一端与底座相接。导向组件能够避免第一弹性件在长时间使用时,因长时间倾斜而产生不规则形变,导致桥梁缓震装置损坏,进而提升桥梁缓震装置的耐用性,延长桥梁缓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梁缓震装置及桥梁。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
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在桥梁投入使用时,常有大量车辆在桥梁上行驶,在车辆高速行驶、刹车或颠簸时,会对桥梁产生一定冲击,现大部分桥梁均依靠桥梁本身的材料具有的强度和弹性进行承受外力和单向防震。
现有桥梁缓冲装置,仅采用弹簧和阻尼器与桥面相接以对桥面进行防震和吸收震动,但弹簧在收缩时易发生倾斜,长时间使用后,易导致弹簧由于长时间倾斜而产生不规则形变,导致桥梁缓冲装置损坏,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缓震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采用弹簧和阻尼器与桥面相接对桥面进行防震和吸收震动,弹簧在收缩时易发生倾斜而产生不规则形变,导致桥梁缓冲装置损坏,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缓震装置,包括支撑板、底座、第一弹性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接;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导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与所述底座相对的表面;所述第二导向筒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导向筒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筒和所述第二导向筒均套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件内设置有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深孔;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深孔中,并与所述固定杆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桥梁缓震装置还包括辅助缓震组件;所述辅助缓震组件包括连接杆、第二弹性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支撑板的与所述底座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铰接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铰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与所述支撑板相对的表面围设有侧壁;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侧壁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缓震组件还包括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与所述侧壁相接,所述连接组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栓上,并与所述固定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栓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侧壁相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接。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缓震组件有多个;多个所述辅助缓震组件沿所述支撑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包括:桥面、梁柱和提供的桥梁缓震装置,桥面和桥梁间隔设置;所述桥梁缓震装置设置于所述桥面和所述梁柱之间;所述桥梁缓震装置的支撑板的支撑面与所述桥面的底面相接;所述桥梁缓震装置的底座的底面与所述梁柱的顶面相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缓震装置包括支撑板、底座、第一弹性件和导向组件;支撑板的支撑面与桥梁的承重主体的底面相接;底座设置于支撑板的下方并与支撑板平行设置;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支撑板和底座之间,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支撑板相接,另一端与底座相接;导向组件设置于支撑板和底座之间,且导向组件的一端与支撑板相接,另一端与底座相接。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支撑板与桥梁的承重主体相接以对桥梁的承重主体进行支撑,在桥梁受到冲击而产生震动时,支撑板与承重主体一同发生震动,第一弹性件在支撑板震动时受支撑板压力而发生收缩,从而吸收震动,导向组件能够对支撑板的移动进行导向,使支撑板的移动方向保持竖直方向,避免支撑板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使第一弹性件发生水平方向的不规则形变,从而避免第一弹性件在长时间使用时,因长时间倾斜而产生不规则形变,导致桥梁缓震装置损坏,进而提升桥梁缓震装置的耐用性,延长桥梁缓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缓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缓震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标:
100-支撑板;
200-底座;
210-侧壁;
300-第一弹性件;
310-固定杆;320-活动杆;
400-导向组件;
410-第一导向筒;420-第二导向筒;
500-连接杆;
600-第二弹性件;
610-固定栓;
700-连接组件;
710-连接件;720-套筒;730-挡板;740-安装板;
800-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缓震装置包括支撑板100、底座200、第一弹性件300和导向组件400;底座200与支撑板100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弹性件300设置于支撑板100和底座200之间,且第一弹性件300的一端与支撑板100相接,另一端与底座200接;导向组件400设置于支撑板100和底座200之间,且导向组件400的一端与支撑板100相接,另一端与底座200相接。
使用时,由支撑板100与桥梁的承重主体相接以对桥梁的承重主体进行支撑,在桥梁受到冲击而产生震动时,支撑板100与承重主体一同发生震动,第一弹性件300在支撑板100震动时受支撑板100压力而发生收缩,从而吸收震动,导向组件400能够对支撑板100的移动进行导向,使支撑板100的移动方向保持竖直方向,避免支撑板100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使第一弹性件300发生水平方向的不规则形变,从而避免第一弹性件300在长时间使用时,因长时间倾斜而产生不规则形变,导致桥梁缓震装置损坏,进而提升桥梁缓震装置的耐用性,延长桥梁缓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组件400包括第一导向筒410和第二导向筒420;第一导向筒410垂直设置于支撑板100的与底座200相对的表面;第二导向筒420垂直设置于底座200上,并与第一导向筒410滑动配合。
底座200和支撑板100平行设置,第一导向筒410和第二导向筒420设置在底座200和支撑板100之间并与底座200和支撑板100相垂直,第二导向筒420套设在第一导向筒410外,并且第一导向筒410的外周壁与第二导向筒420的内壁抵接,以使第一导向筒410能够沿第二导向筒420的内壁进行竖直方向的滑动,且第一导向筒410无法在第二导向筒420内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从而保证支撑板100相对于底座200只能产生纵向的位移,无法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实现对底座200和支撑板100的水平方向的限位,避免支撑板100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而对第一弹性件300施加横向或倾斜的压力,避免第一弹性件300受力发生不规则形变。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可采用第一导向筒410套设在第二导向筒420外的结构,此结构下,第一导向筒410的内壁与第二导向筒420的外周壁相抵接,使第二导向筒420能够沿第一导向筒410的内壁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达到支撑板100相对于底座200只能产生纵向的位移,实现对底座200和支撑板100的水平方向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筒410和第二导向筒420均套设在第一弹性件300的外侧。
第一导向筒410位于第二导向筒420内,且第一导向筒410套设在第一弹性件300外,在第一弹性件300发生形变时,第一导向筒410对第一弹性件300存在约束作用,在第一弹性件300形变过大而向水平方向延伸、外凸时,第一弹性件300的外凸部分碰触到第一导向筒410的内壁上,第一导向筒410的内壁对第一弹性件300进行阻挡,从而避免第一弹性件300的部分结构薄弱部外凸体积过大,而导致第一弹性件300发生塑性形变,使第一弹性件300无法恢复原状,无法继续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00为中空结构;第一弹性件300内设置有固定杆310和活动杆320;固定杆310的一端设置在底座200上,固定杆310的另一端设有深孔;活动杆320的一端设置在支撑板100上,另一端设置在深孔中,并与固定杆310滑动配合。
固定杆310垂直设立在底座200上,且固定杆310位于第一弹性件300内,活动杆320的外周壁与深孔的内壁抵接。在支撑板100产生纵向位移时,支撑板100朝向或远离底座200的方向移动,带动活动杆320一同移动,活动杆320发生竖向位移,使活动杆320在固定杆310的深孔中上下移动,活动杆320无法在深孔中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从而进一步的对支撑板100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并且,活动杆320和固定杆310设置于第一弹性件300内,在第一弹性件300的内部对第一弹性件300的形变方向进行限位,使第一弹性件300无法发生水平方向的形变,能够再次加强对第一弹性件300的限制,避免第一弹性件300发生水平方向的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桥梁缓震装置还包括辅助缓震组件;辅助缓震组件包括连接杆500、第二弹性件600和连接组件700;支撑板100的与底座200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铰接件;连接杆500的一端与铰接件转动连接,连接杆500的另一端与连接组件700转动连接;底座200的与支撑板100相对的表面围设有侧壁210;连接组件700设置于底座200和支撑板100之间;第二弹性件600的一端设置于侧壁210上,另一端设置于连接组件700上。
连接杆500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支撑板100相连接,连接杆500的该端为铰接端,连接杆500能够以铰接点为旋转中心进行小幅度转动,连接杆500的另一端与连接组件700转动连接,且连接组件700通过第二弹性件600与底座200的侧壁210相接。在支撑板100发生纵向移动时,连接杆500的铰接端产生纵向的位移,连接杆500以铰接点为圆心产生转动,连接杆500的另一端同时因受力而转动产生位移,从而压缩或拉伸第二弹性件600,使第二弹性件600发生形变,第二弹性件600在形变的过程中吸收震动,实现对支撑板100的缓震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缓震组件还包括固定栓610;固定栓610与侧壁210相接,连接组件700套设在固定栓610上,并与固定栓610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600套设在固定栓610的外侧。
固定栓610插设在第二弹性件600内并与底座200的侧壁210相连接,以使第二弹性件600只能够产生沿固定栓610的轴向方向的形变,从而限定第二弹性件600的形变方向,避免第二弹性件600发生多方向的形变而产生塑性形变,导致第二弹性件600损坏,无法恢复原状。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700与侧壁210之间设置有阻尼器800;阻尼器800的一端与侧壁210相接,另一端与连接组件700接。
阻尼器800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由于阻尼器800设置在连接组件700和侧壁210之间,在第二弹性件600受力发生形变时,阻尼器800同时受力,能够耗减部分连接杆500所施加在连接组件700上的力,以达到分担拉力和压力的功能,避免第二弹性件600受力过大而损坏。
并且,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700包括连接件710、套筒720、挡板730和安装板740,其中,连接件710的一端与连接杆500进行铰接连接,从而使连接杆500能够绕连接件710的一端转动,在连接杆500的铰接端受力转动时,连接杆500的另一端能够绕连接件710的铰接点同时发生转动,套筒720嵌装于连接件710上,并与固定栓610滑动配合,挡板730设置在第二弹性件600和套筒720之间,挡板730上具有通孔以穿过固定栓610,挡板730能够对第二弹性件600的端部进行遮挡,避免第二弹性件600与套筒720直接接触,从而保护套筒720,避免与第二弹性件600直接接触而因受力导致损坏,安装板740与连接件710相连,阻尼器800的一端设置于安装板740上,阻尼器800的另一端设置于底座200的侧壁210上,通过安装板740与阻尼器800相接,无需将阻尼器800安装在连接间上,从而避免破坏连接件71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缓震组件有多个;多个辅助缓震组件沿支撑板100的周向均匀分布。
辅助缓震组件能够分摊支撑板100所收到的压力,因此,辅助缓震组件的数量越多,则第一弹性件300和每个辅助缓震组件所承受的压力越小,多个辅助缓震组件沿支撑板100的周向均匀设置在侧壁210上,能够均摊支撑板100的各个方向所承受的压力,从而延长桥梁缓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00和第二弹性件600为弹簧。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是市面上常见的机械零件,造价较低,且十分耐用,十分适用于作为弹性件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包括桥面、梁柱和提供的桥梁缓震装置;桥面与桥梁间隔设置,桥梁缓震装置设置于桥面和梁柱之间;桥梁缓震装置的支撑板100的支撑面与桥面的底面相接;桥梁缓震装置的底座200的底面与梁柱的顶面相接。
梁柱设立在路面上,桥面设置在梁柱的上方,桥梁缓震装置设置在桥面和梁柱之间,在桥面上有车辆通过时,桥面承受压力发生晃动,桥梁缓震装置中的第一弹性件300和第二弹性件600受力发生形变以吸收震动,避免桥面因受力发生大幅度晃动而损坏,有效的减缓了对桥梁的冲击,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其中,桥梁缓震装置中的支撑板100和底座200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400,能够对支撑板100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使支撑板100的移动方向保持竖直方向,避免支撑板100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使第一弹性件300发生水平方向的不规则形变,从而避免第一弹性件300在长时间使用时,因长时间倾斜而产生不规则形变,导致桥梁缓震装置损坏,进而提升桥梁缓震装置的耐用性,延长桥梁缓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桥梁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00)、底座(200)、第一弹性件(300)和导向组件(400);
所述底座(200)与所述支撑板(100)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30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0)和所述底座(200)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30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00)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200)相接;
所述导向组件(40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0)和所述底座(200)之间,且所述导向组件(40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00)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200)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400)包括第一导向筒(410)和第二导向筒(420);
所述第一导向筒(410)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0)的与所述底座(200)相对的表面;
所述第二导向筒(420)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200)上,并与所述第一导向筒(410)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筒(410)和所述第二导向筒(420)均套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00)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00)为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弹性件(300)内设置有固定杆(310)和活动杆(320);
所述固定杆(31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200)上,所述固定杆(310)的另一端设有深孔;
所述活动杆(32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00)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深孔中,并与所述固定杆(310)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桥梁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缓震装置还包括辅助缓震组件;
所述辅助缓震组件包括连接杆(500)、第二弹性件(600)和连接组件(700);
所述支撑板(100)的与所述底座(200)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铰接件;
所述连接杆(500)的一端与所述铰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00)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700)转动连接;
所述底座(200)的与所述支撑板(100)相对的表面围设有侧壁(210);
所述连接组件(700)设置于所述底座(200)和所述支撑板(100)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件(60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侧壁(210)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7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梁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缓震组件还包括固定栓(610);
所述固定栓(610)与所述侧壁(210)相接,所述连接组件(700)套设在所述固定栓(610)上,并与所述固定栓(610)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600)套设在所述固定栓(610)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梁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700)与所述侧壁(210)之间设置有阻尼器(800);
所述阻尼器(800)的一端与所述侧壁(210)相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700)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梁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缓震组件有多个;
多个所述辅助缓震组件沿所述支撑板(100)的周向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梁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0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600)为弹簧。
10.一种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桥面、梁柱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桥梁缓震装置,所述桥面与所述桥梁间隔设置;
所述桥梁缓震装置设置于所述桥面和所述梁柱之间;
所述桥梁缓震装置的支撑板(100)的支撑面与所述桥面的底面相接;
所述桥梁缓震装置的底座(200)的底面与所述梁柱的顶面相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61205.XU CN219157393U (zh) | 2023-02-09 | 2023-02-09 | 桥梁缓震装置及桥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61205.XU CN219157393U (zh) | 2023-02-09 | 2023-02-09 | 桥梁缓震装置及桥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57393U true CN219157393U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664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61205.XU Active CN219157393U (zh) | 2023-02-09 | 2023-02-09 | 桥梁缓震装置及桥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57393U (zh) |
-
2023
- 2023-02-09 CN CN202320261205.XU patent/CN2191573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92030B (zh) | 一种基于金属橡胶的桥梁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9440635B (zh) | 一种水平异性刚度隔震支座 | |
CN212270638U (zh) | 一种桥梁结构的减震装置 | |
CN112726863A (zh) | 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 | |
CN216713440U (zh) |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减震装置 | |
CN219157393U (zh) | 桥梁缓震装置及桥梁 | |
CN215668987U (zh) | 一种单向大阻尼防落梁摩擦摆支座 | |
CN209976061U (zh) | 一种用于加固梁和柱节点的阻尼器及梁和柱的减震结构 | |
CN111661319A (zh) | 一种基于非牛顿流体的无人机减震起落架 | |
CN214005388U (zh) | 一种基于桥梁安全性能的道路桥梁避震支座 | |
CN215758506U (zh) | 建筑工程用桥梁减震支座 | |
CN116556434A (zh) | 一种用于地下结构支撑柱的多维度减震耗能滚动支座 | |
CN110924551B (zh) | 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 | |
KR20120020615A (ko) | 교량용 면진장치 | |
CN201268204Y (zh) | 一种汽车后支柱总成 | |
CN213839400U (zh) | 一种桥梁设计用减震装置 | |
CN215634686U (zh) | 一种减震拉杆及工程机械 | |
CN219588019U (zh) |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机电工程抗震支架 | |
CN221663945U (zh) | 一种减震式钢结构节点的结构 | |
CN112502022B (zh) | 一种适用于桥梁的横桥向与竖向双向抗震挡块结构 | |
CN215166569U (zh) | 一种建筑减振支座 | |
CN220079705U (zh) | 一种带液压阻尼的减隔震支座 | |
CN212985913U (zh) | 一种汽车铆钉套接用避震结构 | |
CN219221062U (zh) | 一种减震轴承座 | |
CN219508362U (zh) | 一种桥梁伸缩缝的连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