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8991U - 止血阀 - Google Patents

止血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8991U
CN219148991U CN202221998622.4U CN202221998622U CN219148991U CN 219148991 U CN219148991 U CN 219148991U CN 202221998622 U CN202221998622 U CN 202221998622U CN 219148991 U CN219148991 U CN 219148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elastic
channel
hemostatic valv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86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君
钱勇
张丽欣
唐燕雯
王盛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n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n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n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n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86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8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8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8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止血阀,包括:外壳,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所述连接件内部包括贯穿的腔体;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可开合的第一切口,所述第一切口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可开合的第二切口,所述第二切口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兼顾提高适配性、密封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止血阀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血阀。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前沿治疗技术。介入治疗技术利用特制的介入器械进入体内管道中,从而进行治疗。
在介入器械中,抽吸导管用于建立血路,导入部件(例如导丝、扩张器等)通过抽吸导管到达病变位置。为了减少失血量,在抽吸导管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即操作者端)设置有止血阀,控制血路打开或关闭。根据开闭方向,存在一种平行血流方向开闭的止血阀,通过调节止血阀内部在血流方向的挤压程度,能够控制止血阀的开闭状态,从而打开或关闭血路。然而,对于现有的平行血流方向开闭的止血阀,存在适配性不佳、密封性失效、操作失误风险较大等问题,从而导致血路不能被及时关闭,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对于平行血流方向开闭的止血阀,如何兼顾提高止血阀的适配性、密封性和可靠性,有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止血阀,能够兼顾提高适配性、密封性和可靠性。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止血阀,包括:
外壳,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所述连接件内部包括贯穿的腔体;
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可开合的第一切口,所述第一切口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
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可开合的第二切口,所述第二切口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第一连接子件和第一弹性子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子件,具有中空结构,且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子件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子件,设有所述第一切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端口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多个第一弹性子件,多个所述第一弹性子件相互叠加。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子件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弧线形状或直线形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子件包括: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切口在所述第一表面形成的图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
所述第一切口在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第二连接子件和第二弹性子件;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子件,具有中空结构,且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子件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子件,设有所述第二切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子件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弧线形状或直线形状。
可选地,第二弹性子件包括: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所述第二切口在所述第三表面形成的图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
所述第二切口在所述第四表面形成的图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子件的厚度范围为2mm~5mm,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子件的厚度范围为2mm~5mm。
可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适于支撑所述第二弹性部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多个支撑子件,沿所述第一通道内壁分布。
可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贯通,且存在夹角,以及,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槽;所述第一通道槽适于容置第一弹性部件;
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二通道槽;所述第二通道槽,与所述第一通道槽形成所述第一通道,且适于容置连接件和第二弹性部件。
采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止血阀,包括外壳、连接件、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其中,外壳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外壳内部连接;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且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切口;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且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有可开合的第二切口。由上可知,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可直接与进入止血阀的导入部件接触,一方面,通过具有弹性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相应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也有一定弹性空间,可以适配多种尺寸的导入部件;另一方面,能够简化止血阀的结构,使止血阀的操作更加便捷,避免将导入部件向病变位置的远端推送造成的伤害和防止对导入部件的损坏,能够灵活、快速地开启或关闭止血阀,降低出血量和操作失误率,提高止血阀的可靠性;又一方面,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能够提供多重密封保障,提高抗疲劳性能,同时可以提高止血阀的密封性,降低漏血事故的发生概率。综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止血阀能够兼顾提高适配性、可靠性和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止血阀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第一弹性部件的截面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第一弹性部件的截面平面透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第二弹性部件的截面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第二弹性部件的截面平面透视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形元素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弹性子件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一种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止血阀使用过程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M1:止血阀;11:外壳;11-1:第一壳体;11-2:第二壳体;12:连接件;13:第一弹性部件;13-1:第一连接子件;13-2:第一弹性子件;14:第二弹性部件;14-1:第二连接子件;14-2:第二弹性子件;15:支撑部件;15-1至15-3:支撑子件;21-1:第一表面;21-2:第二表面;P1:切点。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平行血流方向开闭的止血阀存在适配性不佳、密封性失效和操作风险大等问题,从而导致血路不能被及时关闭,增加出血风险。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现有平行血流方向开闭的止血阀存在的问题,以下通过示例进行示意性描述。
在一可选示例中,现有平行血流方向开闭的止血阀包括按压装置和弹性部件,在使用时,顺着血液流出方向的反方向(即向内)按压按压装置后,按压装置的穿刺件向内顶开弹性部件的开口,并通过穿刺件的中空结构形成通道,止血阀处于打开状态;顺着血液流出方向(即向外)拔动按压装置后,按压装置和弹性部件分离,弹性部件复原,开口闭合,通道断开,止血阀处于关闭状态。
然而,穿刺件的中空结构形成的通道的尺寸是固定的,且通道尺寸不易调整,因而止血阀对进入的导入部件(如导丝、扩张器等)的尺寸存在严格要求,适配性不佳。例如,若通道尺寸是4.0mm,则能够进入止血阀的导入部件的最大外径尺寸为4.0mm。对于外径大于4.0mm的导入部件,上述止血阀无法适配。
并且,在顺着血液流出方向的反方向按压按压装置时,容易将导入部件向病变位置的远端推送,对病变位置的远端造成伤害。
此外,在多次进出刚性较大的导入部件或者其他不当操作(如用力过猛)时,容易破坏弹性部件的抗疲劳性,造成弹性部件撕裂,从而发生漏血事故。
在另一可选示例中,现有平行血流方向开闭的止血阀包括旋转装置和弹性部件,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旋转装置,使其顺着血液流出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后,旋转装置的挤压件向内顶开弹性部件的开口,并通过挤压件的中空结构形成通道,止血阀处于打开状态;通过反向转动旋转装置,使其顺着血液流出方向的移动后,旋转装置和弹性部件分离,弹性部件复原,开口闭合,通道断开,止血阀处于关闭状态。
然而,挤压件的中空结构形成的通道的尺寸是固定的,且通道尺寸不易调整,因而止血阀对进入的导入部件的尺寸存在严格要求,适配性不佳。
并且,旋转装置需要转动一定时间才能打开或关闭止血阀,操作繁琐,容易增加出血量,而且转动程度不易把控,若转动量过大,则会导致导入部件被压坏等问题。
此外,在多次进出刚性较大的导入部件或者其他不当操作(如用力过猛)时,容易破坏弹性部件的抗疲劳性,造成弹性部件撕裂,从而发生漏血事故。
由上可知,现有的平行血流方向开闭的止血阀存在适配性不佳、密封性失效和操作失误风险较大等问题,从而导致血路不能被及时关闭,增加出血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止血阀,包括外壳、连接件、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其中,外壳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外壳内部连接;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且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切口;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且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有可开合的第二切口。由此,能够兼顾提高止血阀的适配性、密封性和可靠性。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构思、实现方式及优点,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示意性描述。
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止血阀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爆炸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1和图2,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止血阀M1可以包括:
外壳11,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
连接件12,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外壳11内部连接;所述连接件12内部包括贯穿的腔体;
第一弹性部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3可以包括可开合的第一切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切口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
第二弹性部件14,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4可以包括可开合的第二切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切口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
在实际应用时,外壳11的第一通道中靠近第一弹性部件13的一端口(即第一端口)可进出导入部件,外壳11的第一通道为导入部件进出止血阀M1提供路径指示,外壳11的第一通道中远离第一弹性部件13的一端口(即第二端口)与抽吸导管连接,为导入部件进出体内提供路径指示。
结合参考图1、图2、图9和图10,其中,图9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一种使用过程图,图10为图9所示止血阀使用过程的截面示意图。在导入部件a1进入止血阀M1的过程中,导入部件a1沿方向A依次经过外壳11的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口、第一弹性部件13、连接件12、第二弹性部件14和外壳11的第一通道的第二端口。导入部件a1通过顶开第一弹性部件13的第一切口来穿过第一弹性部件13,并在导入部件a1穿过第一弹性部件13后,第一弹性部件13的第一切口两侧存在压强差,可紧紧贴合导入部件a1外表面,起到密封作用,从而防止外部杂质(如空气)进入止血阀,进而防止外部杂质进入抽吸导管或体内。导入部件a1通过顶开第二弹性部件14的第二切口来穿过第二弹性部件14,并在导入部件a1穿过第二弹性部件14后,第二弹性部件14的第二切口两侧存在压强差,可紧紧贴合导入部件a1外表面,起到密封作用,从而进一步地防止外部杂质进入止血阀,进而防止外部杂质进入抽吸导管或体内。
在导入部件a1移出止血阀M1的过程中,导入部件a1沿方向B依次从外壳11的第一通道的第二端口、第二弹性部件14、连接件12、第一弹性部件13和外壳11的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口移出。在导入部件a1与第二弹性部件14分离后,第二弹性部件14的第二切口闭合,通过压强差,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防止血液流出。在导入部件a1与第一弹性部件13分离后,第一弹性部件13的第一切口闭合,通过压强差,可以进一步地起到密封作用,防止血液流出。
由上可知,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可直接与进入止血阀的导入部件接触,一方面,通过具有弹性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相应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也有一定弹性空间,可以适配多种尺寸的导入部件;另一方面,能够简化止血阀的结构,使止血阀的操作更加便捷,避免将导入部件向病变位置的远端推送造成的伤害和防止对导入部件的损坏,能够灵活、快速地开启或关闭止血阀,降低出血量和操作失误率,提高止血阀的可靠性;又一方面,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能够提供多重密封保障,提高抗疲劳性能,同时可以提高止血阀的密封性,降低漏血事故的发生概率。
综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止血阀能够兼顾提高适配性、可靠性和密封性。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一弹性部件的具体结构。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3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子件13-1和第一弹性子件13-2。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3-1,具有中空结构,且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子件13-2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连接件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子件13-2可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设有所述第一切口。其中,根据具体工艺需求,第一连接子件13-1和第一弹性子件13-2可以为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通过胶粘、焊接等方式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一弹性部件具体结构。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1至图4及图10所示,其中,图3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第一弹性部件的截面立体透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第一弹性部件的截面平面透视示意图。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3-1的外轮廓在其轴向呈现阶梯形式,且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3-1第一端的外径小于其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3-1的中空结构的外轮廓在其轴向也呈现阶梯形式,且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3-1第一端的内径小于其第二端的内径。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一弹性子件在壳体的第一通道中的具体位置。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弹性子件13-2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端口处,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子件13-2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口处,由此,操作者可以直观地看到第一弹性子件13-2的第一切口,以便于导入部件a1进入止血阀M1。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使用需求,确定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的第一弹性子件的数量。进一步地,在第一弹性部件包括多个第一弹性子件时,多个所述第一弹性子件可相互叠加,由此,可以提高第一弹性部件的密闭性。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一弹性子件的具体结构。例如,所述第一弹性子件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弧线形状或直线形状。
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1至图4及图10所示,所述第一弹性子件13-2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的截面为向第一通道内部凸出的弧线形状,便于导入部件顺利进入第一通道。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弹性子件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切口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分别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形成相应的图形。其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一切口分别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形成的具体图形。
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一切口在所述第一表面形成的图形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所述第一切口在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
具体地,图形元素可参考图7,在图7的子图(a)至子图(c)中,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一条直线或多条直线组合的情况。在图7的子图(d)至子图(f)中,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一条曲线或多条曲线组合的情况。在图7的子图(g)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点的情况。在图7的子图(h)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圆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点和圆的区别在于,点可以通过利器在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形成,并不减少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的用料,而圆通过剪裁工具在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修剪得到,会减少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的用料。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确定第一切口在第一弹性子件的第一表面形成的图形,以及确定第一切口在第一弹性子件的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第一切口在第一表面形成的图形与在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说明书实施例对第一切口分别在第一表面与在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情况不作具体限制。
此外,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第一切口在第一表面形成的图形与在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可具有相同尺寸,也可以具有不同尺寸,本说明书实施例对第一切口分别在第一表面与在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的尺寸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若沿着第一通道的走线方向完全切透第一弹性子件,则第一切口在第一表面形成的图形与在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相同,且二者图形的尺寸相同。又例如,若沿着第一通道的走线方向部分切透第一弹性子件,则第一切口在第一表面形成的图形与在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可能相同,但是二者图形的尺寸不同,或者,第一切口在第一表面形成的图形与在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可能不同,且二者图形的尺寸不同。
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8所示,在第一弹性子件13-2的第一表面21-1进行切入且不切透(即未切至第一弹性子件13-2的第二表面21-2),在第一表面21-1形成的图形包括直线。在第一弹性子件13-2的第二表面21-2进行切入且不切透(即未切至第一弹性子件13-2的第一表面21-1),在第二表面21-2形成的图形包括直线。在第一表面21-1切入的深度和在第二表面21-2切入的深度之和为第一弹性子件13-2的总深度,从而在第一弹性子件13-2的内部形成切点P1,使得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连通。其中,在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沿不同方向进行切入。由此,在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形成不同的图形,可以进一步有效防止血液流出。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一弹性子件的厚度。例如,第一弹性子件的厚度范围为2mm(毫米)~5mm(毫米)范围,具体地,第一弹性子件的厚度可以为2.5mm。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具体情况,第一弹性子件的厚度范围可以包括端点值2mm和/或5mm,也可以不包括端点值2mm和/或5mm。
由此,可以确保第一弹性子件具有较好的回弹效果,并确保第一弹性子件能够紧密贴合导入部件,同时增强第一弹性子件的抗疲劳性,提高止血阀的密封性。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二弹性部件的具体结构。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1、图2、图5、图6和图10所示,其中,图5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第二弹性部件的截面立体透视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止血阀的第二弹性部件的截面平面透视示意图。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4可以包括第二连接子件14-1和第二弹性子件14-2。所述第二连接子件14-1,具有中空结构,且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2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子件14-2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子件14-2可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设有所述第二切口。其中,根据具体工艺需求,第二连接子件14-1和第二弹性子件14-2可以为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通过胶粘、焊接等方式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二连接子件的具体结构。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子件14-1的外轮廓在其径向呈现圆环形式,且所述第二连接子件14-1的第一端设置有卡接结构,可卡接于连接件12的第二端。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二弹性子件的具体结构。例如,所述第二弹性子件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弧线形状或直线形状。
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1、图2、图5、图6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弹性子件14-2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的截面为向第一通道内部凸出的弧线形状,便于导入部件顺利进入第一通道。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弹性子件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二切口贯穿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并分别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形成相应的图形。其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二切口分别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形成的具体图形。
在一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切口在所述第三表面形成的图形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所述第二切口在所述第四表面形成的图形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其中,图形元素可参考图7和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确定第二切口在第二弹性子件的第三表面形成的图形,以及确定第二切口在第二弹性子件的第四表面形成的图形。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第二切口在第三表面形成的图形与在第四表面形成的图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说明书实施例对第二切口分别在第三表面与在第四表面形成的图形情况不作具体限制。
此外,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第二切口在第三表面形成的图形与在第四表面形成的图形可具有相同尺寸,也可以具有不同尺寸,本说明书实施例对第二切口分别在第三表面与在第四表面形成的图形的尺寸不作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二弹性子件的厚度。例如,第二弹性子件的厚度范围为2mm(毫米)~5mm(毫米)范围,具体地,第二弹性子件的厚度可以为2.5mm。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具体情况,第二弹性子件的厚度范围可以包括端点值2mm和/或5mm,也可以不包括端点值2mm和/或5mm。
由此,可以确保第二弹性子件具有较好的回弹效果,并确保第二弹性子件能够紧密贴合导入部件,同时增强第二弹性子件的抗疲劳性,提高止血阀的密封性。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连接件的具体结构。例如,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的尺寸可与第一连接子件第二端的尺寸相匹配,从而可以支撑第一连接子件。又例如,所述连接件可以包括与外壳内部匹配的衔接结构,使得所述连接件可固定于第一通道内。还例如,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可以包括与第二连接子件匹配的卡接结构,从而与第二连接子件卡接。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连接件采用的具体材质。例如,所述连接件可采用塑料材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可以采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酰胺(Polyamide,PA)中一种或多种塑料材质。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外壳的具体结构。例如,所述外壳还可以包括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适于支撑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可以包括多个支撑子件,多个支撑子件沿所述第一通道内壁分布。又例如,所述外壳还可以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贯通,且存在夹角,以及,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两侧。
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外壳11还可以包括支撑部件15,支撑部件15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以支撑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4。其中,支撑部件15可以包括多个支撑子件(如支撑子件15-1至支撑子件15-3),多个支撑子件(如支撑子件15-1至支撑子件15-3)沿所述第一通道内壁分布。
在另一可选示例中,如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外壳11还可以包括第二通道(图中均未标示);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贯通,且二者轴线的夹角为90°,以及,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连接件1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4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设定第二通道的作用,例如,所述第二通道可以用于输送液体和/或导入部件。又例如,所述第二通道可以用于抽吸止血阀中的堵塞物(如血块、血栓等)。本说明书对第二通道的作用不作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拆分止血阀,以便于对止血阀中的组成部分(如连接件、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进行检修、替换等操作,所述壳体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
例如,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槽;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二通道槽;所述第二通道槽与所述第一通道槽形成所述第一通道。由此,通过分体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便于拆分止血阀,从而可以对止血阀中的组成部分进行检修、替换等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若所述壳体采用分体式结构,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壳体的分体式结构与其他部件的对应关系。例如,如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外壳11还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相互卡接。所述第一壳体11-1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槽(图中均未标示),所述第一通道槽适于容置第一弹性件13。
所述第二壳体11-2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二通道槽(图中均未标示)。所述第二通道槽与所述第一通道槽形成所述第一通道,且适于容置连接件12和第二弹性部件14。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11-2还可设有第二通道,用于输送液体和/或导入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止血阀进行适应性地选取和/或变形。例如,改变止血阀中的一些组成部分的数量;又例如,调整止血阀中的一些组成部分的尺寸;还例如,将止血阀中的一些组成部分进行同等替换等。基于此,能够延伸出更多的止血阀的实施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对这些延伸方案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连接”等指示的方位或结构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本说明书中术语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理解。例如,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本说明书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并且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术语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而且,“第一”、“第二”等术语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表示重要性。可以理解的是,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说明书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说明书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止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所述连接件内部包括贯穿的腔体;
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可开合的第一切口,所述第一切口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
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可开合的第二切口,所述第二切口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开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第一连接子件和第一弹性子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子件,具有中空结构,且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子件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子件,设有所述第一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端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多个第一弹性子件,多个所述第一弹性子件相互叠加。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子件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弧线形状或直线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子件包括: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切口在所述第一表面形成的图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
所述第一切口在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的图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第二连接子件和第二弹性子件;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子件,具有中空结构,且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子件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子件,设有所述第二切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子件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弧线形状或直线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子件包括:沿所述第一通道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所述第二切口在所述第三表面形成的图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
所述第二切口在所述第四表面形成的图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形元素:直线、曲线、点或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子件的厚度范围为2mm~5mm,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子件的厚度范围为2mm~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适于支撑所述第二弹性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多个支撑子件,沿所述第一通道内壁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贯通,且存在夹角,以及,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1、12或13所述的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一通道槽;所述第一通道槽适于容置第一弹性部件;
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包括贯穿的第二通道槽;所述第二通道槽,与所述第一通道槽形成所述第一通道,且适于容置连接件和第二弹性部件。
CN202221998622.4U 2022-07-29 2022-07-29 止血阀 Active CN219148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8622.4U CN219148991U (zh) 2022-07-29 2022-07-29 止血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8622.4U CN219148991U (zh) 2022-07-29 2022-07-29 止血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8991U true CN219148991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4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8622.4U Active CN219148991U (zh) 2022-07-29 2022-07-29 止血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8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66041B2 (ja) 医療器具
US5300033A (en) Introducer assembly and valve construction for use therein
EP1269926B1 (en) Trocar having an improved seal design
JP3754704B2 (ja) 自動封止バルブを有する胸腔穿刺用カテーテル器具
JP6037596B2 (ja) 閉鎖端内腔を有する発泡体ポートデバイス
US8562520B2 (en) Access port
JP4655331B2 (ja) 分割式の止血弁システム
EP1671597B1 (en) Trocar seal assembly
US3630198A (en) Catheter placement device
US20090240204A1 (en) Instrument seal with inverting shroud
EP2730308B1 (en) Introducer sheath
JPH06509009A (ja) レバー作動形中隔シール
US5843040A (en) Surgical sleeve or cannula with rotating reducer
BR112013001050B1 (pt) Sistema extravascular
JP5513019B2 (ja) ワッフルシールを有する外科用ポータル装置
CN219148991U (zh) 止血阀
US7048718B1 (en) Winged injection needle having needle covering means
EP2138116B1 (en) Trocar assembly with radially moveable housing
JP2002000722A (ja) チューブ、継管具、接続口作製具および継管システム
CN114533218A (zh) 穿刺器、内套管装置及密封结构
US11413068B2 (en) Seal assemblies for surgical access assemblies
US9320507B2 (en) Cannula valve assembly
JPH10179757A (ja) カテーテル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用止血弁
WO1995021642A1 (en) Hemostasis cannula
JP2020121030A (ja) 医療用弁体および医療用挿入補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