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8238U9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48238U9 CN219148238U9 CN202320086449.9U CN202320086449U CN219148238U9 CN 219148238 U9 CN219148238 U9 CN 219148238U9 CN 202320086449 U CN202320086449 U CN 202320086449U CN 219148238 U9 CN219148238 U9 CN 219148238U9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absorber
- absorbent
- absorbent article
- wear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6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4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6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3899 peni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0436 anu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0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0
- 210000000746 body reg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3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1550 test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3 precurs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47 superabsorbe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43 Cellulos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78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13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92 genital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477 hydrophil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7939 mictu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4 ray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8),具有吸收芯(8c)和包覆所述吸收芯的芯包裹片(7);顶片(9);端部片;外装片;及伸缩构件,其设置于外装片。芯包裹片(7)超过所述吸收芯(8c)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延伸,在所述芯包裹片(7)的延伸的部分具有所述芯包裹片(7)彼此粘接的第1粘接部,所述端部片与所述顶片粘接的第2粘接部在包括与所述第1粘接部对应的区域的区域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2粘接部的各自互相隔离,所述伸缩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粘接于所述外装片的与所述吸收体(8)重叠的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吸收性物品中,存在具备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体具有包含SAP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芯和包覆吸收芯的纸巾等芯包裹片。
实用新型内容
芯包裹片例如存在由包覆吸收芯的整面的1张片构成的芯包裹片、由包括包覆吸收芯的皮肤面侧的上侧片和包覆吸收芯的非皮肤面侧的下侧片这2张片构成的芯包裹片。
在利用这样的芯包裹片来包覆吸收芯时,例如,有时在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处利用热熔等粘接剂将芯包裹片彼此粘接。但是,在该情况下,有时对穿戴者而言的皮肤触感会因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后冷却而固化后的粘接剂而变差。另外,在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处产生了与外装片的台阶,对穿戴者而言的皮肤触感有时也会因该台阶而变差。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能够使对穿戴者而言的皮肤触感良好的吸收性物品。
在本实用新型中,端部片与顶片粘接的第2粘接部在包括与第1粘接部对应的区域的区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2粘接部的各自互相隔离,伸缩构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粘接于外装片的与吸收体重叠的区域。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一方案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具有吸收从穿戴者排出的排出液的吸收芯和包覆吸收芯的芯包裹片;顶片,配置于吸收体的皮肤面侧;端部片,配置于顶片的皮肤面侧,覆盖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外装片,配置于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及伸缩构件,其设置于外装片,芯包裹片超过吸收芯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延伸,在芯包裹片的延伸的部分具有芯包裹片彼此粘接的第1粘接部,端部片与顶片粘接的第2粘接部在包括与第1粘接部对应的区域的区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2粘接部的各自互相隔离,伸缩构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粘接于外装片的与吸收体重叠的区域。
此外,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伸缩构件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粘接于外装片的与吸收芯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区域。
另外,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可以还具备配置于比顶片的皮肤面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靠外侧处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片,侧片可以以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芯可以在长度方向的端部处,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高目付部,在宽度方向的端部具有低目付部,在平面观察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可以在与低目付部重叠的顶片的重叠部分设置侧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在该情况下,可以在重叠部分中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侧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另外,可以具有重叠部分与侧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粘接的第3粘接部,第3粘接部可以超过吸收芯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延伸至芯包裹片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另外,可以具备形成于吸收芯与伸缩构件之间的非粘接层。
另外,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可以还具备配置于芯包裹片的非皮肤面侧且外装片的皮肤面侧处的非透水性的背片,背片可以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从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向皮肤面侧折回。
另外,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可以具备形成于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外装片之间的非粘接层。
另外,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可以具备:侧片,是分别粘接于顶片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侧片,在比与顶片粘接的粘接部靠宽度方向的内侧处朝向外侧折叠,在顶端具有自由端;及第1伸缩构件,其设置于侧片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且以伸长状态被粘接,可以通过第1伸缩构件的伸缩而形成使侧片的从与顶片粘接的粘接部的内侧到自由端为止向穿戴者侧立起的防漏壁,上述吸收性物品可以具备:接合部,在吸收芯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将防漏壁和侧片接合;及在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在与接合部重叠的部分的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吸收体和外装片为非粘接的非粘接层。
另外,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外装片可以形成能够供穿戴者的腹围插通的腰身开口部和能够供穿戴者的腿插通的两个腿围开口部,伸缩构件可以是以沿着一方的腿围开口部、并设置成横穿下裆部、且沿着另一方的腿围开口部的方式延伸的第2伸缩构件,在穿戴者是男性的情况下,第2伸缩构件横穿下裆部的部位可以位于比与阴茎对应的区域靠下裆部侧处,并且,吸收性物品可以还包括配置于比与阴茎对应的区域靠前身区域侧处的第3伸缩构件,第3伸缩构件可以在宽度方向上伸缩,并在穿戴状态下将吸收体在宽度方向上拉拽。
另外,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可以在与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中设置有收容粪便的粪便收容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对穿戴者而言的皮肤触感良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将会在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的剖视图。
图5是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的前身区域(或后身区域)从皮肤面侧观察时的图。
图6A和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的前身区域(或后身区域)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7是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前身区域(或后身区域)从皮肤面侧观察时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尿布的前身区域(或后身区域)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9是尿布的前身区域(或后身区域)的详细图的一例。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实施方式2涉及的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尿布的剖视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实施方式3涉及的尿布的前身区域(或后身区域)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尿布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实施方式3涉及的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是例示,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的构成。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成人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以下,简称作“尿布”)的立体图。在尿布中,将连结与穿戴者的腹部相对地配置的前身和与背部相对地配置的后身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配置于穿戴者的下裆(与胯裆相对地配置)的下裆部位于这些前身(长度方向的一侧)与后身(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之间(长度方向的中央)。另外,在尿布被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下,将朝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设为皮肤面侧,将皮肤面侧的相反侧设为非皮肤面侧。而且,将连结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均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除此之外,将从厚度方向观察设为平面观察。尿布1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向穿戴者的下裆穿戴。另外,在本申请中使用的与方向相关的用语意味着在尿布1被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下与该穿戴者的前后左右一致的方向。例如,在本申请中说成左右方向的情况下,意味着在尿布1被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下与该穿戴者的左右一致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例示具有供穿戴者的腹围进入的开口部和供穿戴者的左下肢及右下肢插通的左右一对的开口部的筒状构造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但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吸收性物品”不限定于成人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儿童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另外,包括通过将固定于从前身遍及到后身地覆盖穿戴者的下裆(阴部)的片状的构件的一端部附近处的带向该片状的构件的另一端部附近贴附来形成筒状构造的带型一次性尿布等能够包住腹围和下裆的各种形态的吸收性物品。
尿布1具有:下裆区域1B,是与在穿戴状态下覆盖穿戴者的阴部(下裆)的下裆区域对应的部位;前身区域1F,是与穿戴者的腰身处的前身对应的部位,用于覆盖穿戴者的腹部侧(脐下部);及后身区域1R,是与穿戴者的腰身处的后身对应的部位,用于覆盖穿戴者的背部侧(臀部)。在此,前身区域1F位于下裆区域1B的前侧,后身区域1R位于下裆区域1B的后侧。本实施方式中的尿布1是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因此前身区域1F的左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左侧的边缘互相被接合,前身区域1F的右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右侧的边缘互相被接合。由此,在尿布1中,由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形成躯干开口部2T(本公开的“腰身开口部”的一例)。另外,在尿布1中,在不被实施上述接合的下裆区域1B的左侧的部位形成有左下肢开口部2L,在下裆区域1B的右侧的部位形成有右下肢开口部2R。并且,尿布1若以穿戴者的左下肢向左下肢开口部2L插通、穿戴者的右下肢向右下肢开口部2R插通、穿戴者的躯干部进入躯干开口部2T的方式被穿戴,则以前身区域1F配置于穿戴者的腹部侧、后身区域1R配置于穿戴者的背部侧、左下肢开口部2L和右下肢开口部2R包围穿戴者的大腿部的状态固定于穿戴者的身体。由于尿布1以这样的形态固定于穿戴者的身体,所以穿戴者能够以穿戴有尿布1的状态自由行动。
在尿布1中,主要以下裆区域1B附近为中心而配置有能够吸收并保持液体的吸收体。另外,在尿布1中,为了抑制在尿布1与穿戴者的皮肤之间形成成为液体的流出路径的间隙,在包围穿戴者的左下肢的大腿部的左下肢开口部2L设置有立体褶裥3BL,在包围穿戴者的右下肢的大腿部的右下肢开口部2R设置有立体褶裥3BR,在包围穿戴者的腹围的部位设置有腰褶裥3R。另外,在包围穿戴者的腿的根部的位置设置有腿褶裥3LL、3LR。立体褶裥3BL、3BR和腰褶裥3R通过线状橡胶的弹性力而向穿戴者的皮肤紧贴。另外,腿褶裥3LL、3LR防止在穿戴者的腿的根部与尿布1之间产生间隙。由此,从穿戴者的阴部排出的排出液几乎不从尿布1漏出而被尿布1的吸收体吸收。
尿布1能够与未图示的内垫组合而使用。内垫是具备吸收体的大致长方形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排出液。在将尿布1和内垫组合而使用的情况下,在尿布1的皮肤面侧,以与穿戴者的排出孔抵接的方式放置内垫。排出液首先被内垫吸收,仅未能被内垫吸收的排出液到达尿布1的吸收体,进一步被吸收。因而,即使在排出液的量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排出液从尿布1漏出。另外,在排出液的量少而能够利用内垫全部吸收的情况下,即使产生排出液也仅更换内垫即可,因此能够减轻介助成本(护理成本)。另外,能够将尿布1长时间使用。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1的分解立体图。尿布1具有罩片4和内罩片5。罩片4和内罩片5是被贴合在一起而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的大致沙漏形状(葫芦形状)的片,除了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和后身区域1R侧的端部以外是相同形状。在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下,罩片4层叠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内罩片5层叠于穿戴者侧。在罩片4与内罩片5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腰褶裥3R和腿褶裥3LL、3LR的线状橡胶。此外,能够取代线状橡胶而适当选择带状的橡胶等伸缩构件。
罩片4和内罩片5例如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能够使用由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无纺布作为其材料。在此,作为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能够例示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以下,有时,作为与吸收体8及对吸收体8组合背片6、顶片9、侧片10L、10R而得到的构成对应的概念,将配置有线状橡胶的罩片4和内罩片5合起来表述为外装体(外装片)。
尿布1具有在罩片4和内罩片5的穿戴者侧的面上依次层叠的背片6、吸收体8及顶片9。背片6是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从穿戴者的前身经由下裆而到达后身的长度且在相对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大致长方形的片。吸收体8、顶片9均是与背片6同样地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外观的片状的构件,以长度方向与背片6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相对于背片6依次层叠。背片6是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而以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为材料而形成的片。另外,顶片9是以包覆吸收体8的吸水面的方式配置于穿戴者的皮肤面侧的片状的构件。该顶片9在其一部分或全部具有液体透过性。因而,在尿布1被穿戴的状态下,从穿戴者排泄出的液体通过可能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顶片9而浸入吸收体8,在此处被吸收。作为液体透过性的片,例如可举出织布、无纺布、多孔质膜。另外,顶片9也可以具有亲水性。
吸收体8具有由1个垫构成的吸收芯8c和将吸收芯8c包入的芯包裹片7。吸收芯8c是具有缩窄部的大致沙漏型。吸收芯8c具有使能够吸收并保持水的具有交联构造的亲水性聚合物即SAP(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 Polymer)等粒状的吸收性树脂(高分子吸水材料)保持于纸浆纤维、人造丝纤维或棉纤维这样的纤维素系纤维的短纤维、对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纤维实施亲水化处理后的短纤维的间隙的构造。吸收芯8c若吸收从穿戴者排泄出的液体,则使保持于短纤维内的间隙的吸收性树脂溶胀而将该液体保持于短纤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芯8c是下裆区域1B的中央部附近在宽度方向上缩窄的沙漏型。吸收芯8c能够采用与目的相应的适当的形状。作为吸收芯8c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矩形状、椭圆形状、其他各种形状。
芯包裹片7是薄的液体透过性的片,通过将吸收芯8c利用芯包裹片7包住,上述的吸收芯8c的SAP不容易向其他的构造混入。另外,吸收芯8c的走样被抑制。芯包裹片7能够利用纸浆纤维来形成,作为一例,能够使用纸巾。芯包裹片7可以是1张片,也可以由配置于穿戴者的皮肤侧的上侧片(例如,后述的上侧芯包裹片7f)和配置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且绕到吸收芯8c的侧面和皮肤面侧的下侧片(例如,后述的下侧芯包裹片7b)这2张片构成。在芯包裹片7由2张片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上侧片的宽度方向端部由其他的片(例如,后述的侧片10L、10R、背片6、顶片9)包住的构造。此外,吸收体8由背片6和顶片9包住,通过这些片也能够抑制走样,因此也能够不设置芯包裹片7。
背片6、吸收体8、顶片9均从前身区域1F延伸至后身区域1R。由此,若将背片6、吸收体8、顶片9层叠并覆盖穿戴者的阴部(下裆),则背片6、吸收体8、顶片9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成为位于穿戴者的腹侧和背侧的状态。即,穿戴者的阴部成为从穿戴者的腹侧到背侧为止由吸收体8覆盖的状态。因此,不管穿戴者以将腹部朝下的姿势和将背部朝下的姿势的哪个姿势将液体向体外排出,排出的液体都会经由顶片9而与吸收体8接触。
另外,尿布1具有用于形成上述的立体褶裥3BL、3BR的细长的带状的侧片10L、10R。侧片10L、10R设置于顶片9的长边的部分。并且,在侧片10L、10R,沿着长度方向而粘接有线状橡胶10L1、10R1。由此,若通过罩片4的成为前身区域1F的左侧的边缘的边缘4F4和成为后身区域1R的左侧的边缘的边缘4R4互相被接合且罩片4的成为前身区域1F的右侧的边缘的边缘4F5和成为后身区域1R的右侧的边缘的边缘4R5互相被接合而成为如图1所示的完成状态的尿布1,则侧片10L、10R由线状橡胶10L1、10R1的收缩力在长度方向上拉近而沿着折回线10L2、10R2从顶片9立起。其结果,形成防止液体从左下肢开口部2L及右下肢开口部2R流出的立体褶裥3BL、3BR。此外,边缘4F4和边缘4R4、边缘4F5和边缘4R5的接合方法不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通过热封、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来进行。
而且,尿布1具有夹着背片6、吸收体8、顶片9、侧片10L、10R而在罩片4的前身区域1F中层叠于穿戴者侧的面的端片11F和在罩片4的后身区域1R中层叠于穿戴者侧的面的端片11R。端片11F、11R是在顶片9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重叠于罩片4、内罩片5的长条状的片。端片11F、11R是非透水性的无纺布,主要在尿布1的腰身抵接部分处将罩片4和内罩片5加强。另外,在端片11F、11R分别涂布有粘接剂,通过该粘接剂而与内罩片5粘接。端片11F、11R配置于比由背片6、吸收体8、顶片9、侧片10L、10R形成的层叠体靠皮肤面侧处,防止层叠体的端部与皮肤面直接接触而给穿戴者带来违和感。
图3A和图3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1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图3A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从左侧观察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图3B是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此外,在图3B中,侧片10L、10R及端片11F、11R的图示省略。罩片4在图2所记载的折回线4FF、4RF处一端侧被折回。上述的腰褶裥3R通过在罩片4的前身区域粘接线状橡胶(线状的橡胶)4F1、4F2且在罩片4的后身区域粘接线状橡胶(线状的橡胶)4R1、4R2而形成。线状橡胶4F1、4F2沿着若被折回则形成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的折回线4FF,从折回线4FF侧起按照线状橡胶4F1、线状橡胶4F2的顺序设置。线状橡胶4R1、4R2也与线状橡胶4F1、4F2同样,沿着若被折回则形成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的折回线4RF,从折回线4RF侧起按照线状橡胶4R1、线状橡胶4R2的顺序设置。
因而,线状橡胶4F1、4F2以成为伸缩方向的长度方向成为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朝向设置于罩片4。另外,线状橡胶4R1、4R2以成为伸缩方向的长度方向成为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朝向设置于罩片4。由此,若边缘4F4和边缘4R4互相被接合且边缘4F5和边缘4R5互相被接合,则线状橡胶4F1、4F2和线状橡胶4R1、4R2形成沿着躯干开口部2T而环绕的实质上环状的伸缩构件,发挥使躯干开口部2T在绕躯干方向上收缩的功能。即,线状橡胶4F1、4F2和线状橡胶4R1、4R2发挥收缩力而使尿布1向穿戴者紧贴,防止在尿布1与穿戴者的腹围之间形成间隙。线状橡胶4F2、线状橡胶4R2在其下裆区域1B侧的一部分处与吸收体8重叠。
线状橡胶4F1、4R1以沿着成为图1所示的前身区域1F、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的部分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线状橡胶4F2、4R2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平行地设置。线状橡胶4F1、4R1在尿布1被穿戴的状态下,将穿戴者的腹围在比线状橡胶4F2、4R2靠上侧处比较强地系紧。线状橡胶4F1、4R1承担使尿布1向穿戴者紧贴而防止穿戴位置偏移、防止排出液从腹部、背部漏出的功能。线状橡胶4F2、4R2缓和由线状橡胶4F1、4R1的收缩力引起的向穿戴者的压迫感。另外,在使用内垫的情况下,抑制内垫的偏移。
而且,在罩片4粘接有线状橡胶4F3和线状橡胶4R3。线状橡胶4F3、线状橡胶4R3是设置于罩片4中的比线状橡胶4F2、4R2靠下裆区域1B侧的区域的伸缩构件。线状橡胶4F3在前身侧的下裆区域1B中以在左右方向上横穿的方式设置。在这样以在左右方向上横穿的方式设置线状橡胶4F3的部位处,在尿布1的厚度方向上线状橡胶4F3和吸收体8重叠。另外,这样的横穿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成为尿布1被穿戴的情况下的与女性穿戴者的尿道口对应的区域。线状橡胶4R3与从罩片4的左端到右端为止不中断地被粘接的其他的线状橡胶不同,以向下裆区域1B的方向弯曲的方式配置,在沙漏型的吸收芯的缩窄部分处与吸收芯8c的一部分重叠。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线状橡胶4F3、4R3的配置区域作为腿褶裥发挥功能。
罩片4在折回线4FF、4RF处被折回而延伸至线状橡胶4F1、线状橡胶4R1的配置区域,利用该折回的部分将线状橡胶4F1、线状橡胶4R1的配置区域加强。端片11F、11R设置于在折回线4FF、4RF处被折回后的罩片4未延伸的线状橡胶4F2、线状橡胶4R2的配置区域,将线状橡胶4F2、线状橡胶4R2的配置区域加强。
此外,在本申请中,片重叠的状态不限定于互相重叠的片彼此以互相整面地接触的状态重叠的形态,是包括片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形态的概念。例如,端片11F的在背片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一部分与罩片4的一部分以接触的状态重叠。尿布1除了将吸收体8夹在中间的背片6及顶片9之外,还堆叠形成有罩片4、端片11F、11R、内罩片5、侧片10L、10R,因此可以说具有将这多个片堆叠而成的层叠体。
图4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的剖视图。吸收体8所具备的吸收芯8c具备高目付部分和低目付部分。若从皮肤面侧观察,则吸收芯8c是在下裆区域1B具有缩窄部的沙漏型。其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具体而言,将沙漏的缩窄部分向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方向延长而得到的假想延长线的内侧区域)为高目付部分,其以外的区域(所谓吸收体的耳部)为低目付部分。高目付部在与穿戴者的排泄孔对应的部分延伸,无泄露地吸收排出液。另外,在穿戴时压力容易施加的区域中,将吸收芯8c加强,防止走样。低目付部设置于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臀部抵接的部分,容易地沿着穿戴者的体表。
吸收芯8c中的穿戴者的皮肤面侧平坦,高目付部通过使非皮肤面侧的目付量增加而形成。另外,高目付部从吸收芯8c的腹侧端部到背侧端部为止以相同宽度延伸。高目付部遍及其延伸部分整个区域而以相同的目付延伸。通过将高目付部这样形成,能够抑制在皮肤面侧出现由高目付部与低目付部的边界引起的台阶且该台阶给穿戴者带来违和感。
在吸收芯8c中,除了纤维素系短纤维或实施亲水性处理后的树脂系短纤维(以下,记为短纤维)之外,还包括粒状的吸收性树脂(SAP的颗粒)。若从穿戴者放出排出液且该排出液向吸收芯8c浸透,则在短纤维暂时保持排出液的期间,SAP的颗粒吸收水分而逐渐膨胀,将排出液固定。固定后的排出液不会移动或者向皮肤面侧逆流。若SAP的颗粒吸水而膨胀,则有时会堵住排出液的流路(凝胶堵塞现象)。因而,能够按照吸收芯8c的设计而限定配置SAP的颗粒的部位。此外,在吸收芯8c由多个吸收垫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限定配置SAP的颗粒的吸收垫。
在本图中,吸收芯8c由透水性的芯包裹片7包住。而且,芯包裹片7被划分为在穿戴时位于穿戴者的皮肤面侧的上侧芯包裹片7f和在穿戴时位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的下侧芯包裹片7b。上侧芯包裹片7f通过粘接剂HM1而与吸收芯8c的皮肤面侧粘接。下侧芯包裹片7b通过粘接剂HM2而与吸收芯8c的非皮肤面侧粘接。这些粘接剂HM1、HM2以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涂布,并且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涂布。通过该粘接剂HM1、HM2,例如形成吸收芯8c与芯包裹片7粘接的多个粘接层。并且,在该多个粘接层间分别形成吸收芯8c的非皮肤面侧和下侧芯包裹片7b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层。
芯包裹片7在将吸收芯8c包入的状态下呈矩形状的外观,起到防止吸收芯8c的走样、防止SAP的颗粒从吸收芯8c向外部的散逸的作用。此外,芯包裹片7不是必需的,也能够通过利用后述的背片6、顶片9、侧片10L、10R覆盖吸收芯8c的侧面来代替其作用。
背片6是设置于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且内罩片5的皮肤面侧处的非透水性的膜,具备防止吸收到吸收体8的排出液向罩片4渗出的功能。背片6比吸收芯8c宽,不仅覆盖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也覆盖吸收体8的侧面。而且,背片6在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被折回,延伸至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本实施方式中的吸收芯8c的侧面是低目付部,容易引起走样。但是,通过这样利用背片6不仅覆盖吸收体8的底面也覆盖侧面,从而吸收芯8c的侧面被加强,能够抑制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的走样。
另外,背片6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而在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粘接于芯包裹片7。如上所述,芯包裹片7粘接于吸收芯8c。该粘接剂例如以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涂布,并且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涂布。由该粘接剂形成芯包裹片7与背片6粘接的多个粘接层。并且,在该多个粘接层间分别形成下侧芯包裹片7b和背片6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层。因而,在存在芯包裹片7的情况下,背片6经由芯包裹片7而与吸收芯8c间接地粘接。由此,能够利用背片6可靠地覆盖吸收体8的侧面。此外,在不设置芯包裹片7的情况下,在吸收芯8c的非皮肤面侧,背片6和吸收芯8c被直接粘接。
顶片9是设置于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且与穿戴者的皮肤面抵接的透水性的无纺布片。若从穿戴者产生排出液,则排出液通过顶片9而向吸收芯8c浸透,被其吸收。顶片9也比吸收芯8c宽,不仅覆盖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也覆盖吸收体8的侧面。而且,顶片9在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被折回,延伸至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通过这样利用顶片9不仅覆盖吸收体8的上表面也覆盖侧面,从而吸收芯8c的侧面被加强,能够抑制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的走样。
侧片10L、10R是设置于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侧面的非透水性的无纺布片,在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端部处进一步向皮肤面侧立起,形成了防止排出液的横向泄漏的立体褶裥3BL、3BR。侧片10L、10R也覆盖吸收体8的侧面且延伸至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通过这样利用侧片10L、10R覆盖吸收体8的侧面,从而吸收芯8c的侧面被加强,能够抑制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的走样。
另外,设置于侧片10L、10R的立体褶裥3BL、3BR的立起位置(立起线)由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处的顶片9的皮肤面侧设置的粘接部分即粘接剂HM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端部规定。对于粘接剂HM,作为一例而能够使用热熔粘接剂。通过将粘接剂HM设置于该位置,吸收体8的侧面由侧片10L、10R可靠地覆盖。
另外,在吸收体8的侧面处,顶片9层叠于比背片6靠皮肤面侧处。而且,侧片10L、10R层叠于比顶片9靠皮肤面侧处。通过这样将吸收体8的侧面利用以背片6为首的多个片来覆盖,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的走样。另外,通过将吸收体8的侧面利用多个无纺布片覆盖,从而皮肤触感提高,能够减轻因吸收体8的侧面与穿戴者的皮肤抵接而给穿戴者带来的违和感。
在此,将对吸收体8组合背片6、顶片9及侧片10L、10R而得到的构成称作吸收体垫。这样的吸收体垫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而粘接于内罩片5的皮肤面侧。粘接吸收体垫和内罩片5的粘接剂例如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涂布,并且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涂布。由该粘接剂形成吸收体垫中的背片6与内罩片5粘接的多个粘接层。多个粘接层分别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以互相在长度方向上隔离的方式配置。在该多个粘接层间分别形成背片6和内罩片5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层。
图5是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1的前身区域1F(或后身区域1R)从皮肤面侧观察时的图。不过,在图5中,为了容易说明而省略了侧片10L、10R的图示。此外,在图5中,例示线状橡胶4F3、4R3中的横穿吸收芯8c的前身区域1F侧的线状橡胶4F3。另外,图6A及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1的前身区域1F(或后身区域1R)的截面构造的图。在图6A中,示出了粘接剂HM1延伸的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截面构造,在图6B中,示出了粘接剂HM2延伸的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其他的一部分的截面构造。另外,在图6A及图6B中,未图示侧片10L、10R。此外,在图6A及图6B中,线状橡胶4F3、4R3的图示省略。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包裹片7由上侧芯包裹片7f和下侧芯包裹片7b构成,吸收芯8c由上侧芯包裹片7f及下侧芯包裹片7b包住。在利用这些芯包裹片7f、7b包住吸收芯8c时,将芯包裹片7f、7b彼此粘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处,芯包裹片7f、7b彼此由粘接剂HM1、HM2粘接。详细而言,芯包裹片7f、7b超过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而延伸,在芯包裹片7f、7b的延伸的部分处芯包裹片7f、7b彼此由粘接剂HM1、HM2粘接。对于粘接剂HM1、HM2,作为一例而能够使用热熔粘接剂。多个粘接剂HM1分别以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被涂布成细长的条纹状。多个粘接剂HM2也分别以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被涂布成细长的条纹状。另外,粘接剂HM1、HM2以在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在宽度方向上粘接剂HM1和粘接剂HM2互相不重叠的方式,分别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涂布。由此,芯包裹片7f、7b被密封,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SAP的颗粒从吸收芯8c的散逸。芯包裹片7f、7b彼此由粘接剂HM1、HM2粘接的部分是在本申请中所说的“第1粘接部”的一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利用上侧芯包裹片7f及下侧芯包裹片7b这多张芯包裹片来包覆吸收芯8c的整面的构成,但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1张芯包裹片来包覆吸收芯8c的整面的构成,另外,还可以采用利用1张或多张芯包裹片仅包覆吸收芯8c的一部分的构成。不管在采用哪个构成的情况下,都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处,芯包裹片彼此由粘接剂HM1、HM2粘接。
粘接剂HM1、HM2在尿布1的制造后冷却而固化。通过固化后的粘接剂HM1、HM2,即使存在顶片9,对与芯包裹片7f、7b彼此粘接的部分对应的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有时也会变差。另外,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产生与构成外装片的罩片4及内罩片5的台阶,通过该台阶,对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有时也会变差。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片9的皮肤面侧层叠端片11F、11R,覆盖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端片11F、11R是层叠于内罩片5及顶片9的皮肤面侧且局部重叠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的皮肤面侧的非透水性的无纺布片。在端片11F、11R与内罩片5及顶片9重叠的部分处,通过粘接剂HM3而与内罩片5及顶片9粘接。对于粘接剂HM3,作为一例而能够使用热熔粘接剂。粘接剂HM3在包括与粘接剂HM1、HM2对应的区域的、配置有端片11F、11R的区域涂布有多个。多个粘接剂HM3的各自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另外,多个粘接剂HM3的各自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互相隔离。端片11F、11R是在本申请中所说的“端部片”的一例。另外,端片11F、11R和顶片9由粘接剂HM3粘接的部分是在本申请中所说的“第2粘接部”的一例。
通过这样在顶片9的皮肤面侧层叠端片11F、11R而覆盖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从而固化后的粘接剂HM1、HM2、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台阶隔着顶片9及端片11F、11R而与穿戴者的皮肤抵接,因此能够使对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良好。另外,由于芯包裹片7f、7b彼此的粘接部分由端片11F、11R加强,所以能够进一步防止SAP的颗粒从吸收芯8c的散逸。而且,多个粘接剂HM1的各自互相隔离,并且多个粘接剂HM2的各自互相隔离。而且,粘接剂HM1、HM2以在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在宽度方向上粘接剂HM1和粘接剂HM2互相不重叠的方式涂布。由此,在包括与粘接剂HM1、HM2的区域的配置有端片11F、11R的区域中,即使设置有固化后的粘接剂HM1、HM2,设置有粘接剂HM1、HM2的部分的面积也因粘接剂HM1与粘接剂HM2之间的非粘接部的存在而变小。而且,通过多个粘接剂HM3的各自互相隔离,从而在包括与粘接剂HM1、HM2对应的区域的配置有端片11F、11R的区域中,即使设置有固化后的粘接剂HM3,设置有粘接剂HM3的部分的面积也因粘接剂HM3间的非粘接部的存在而变小。另外,在粘接剂HM3间的非粘接部,端片11F、11R能够相对于顶片9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使对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进一步良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装片设置有线状橡胶。详细而言,在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层叠有构成外装片的罩片4和内罩片5,在罩片4与内罩片5之间设置有线状橡胶4F1、4R1、4F2、4R2、4F3、4R3。此外,也可以在内罩片5与吸收体8之间设置线状橡胶。
构成腰褶裥3R的线状橡胶4F2、4R2中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粘接于外装片的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区域。而且,该一部分也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粘接于与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区域。通过线状橡胶4F2、4R2的作用力,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非穿戴状态下以在宽度方向上收缩的方式被施力。由此,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尤其是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褶皱(凹凸),能够减少隔着顶片9及端片11F、11R而与穿戴者的皮肤抵接的部分,因此能够使对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良好。另外,吸收体8中的吸收芯8c与芯包裹片7f、7b相比厚且刚性高,因此褶皱的凹凸变大,能够使设置有粘接剂HM1、HM2的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难以与穿戴者的皮肤抵接。上述的线状橡胶4F2、4R2的一部分是在本申请中所说的“伸缩构件”的一例。
此外,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因线状橡胶4F2、4R2的作用力而作用压力,存在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溃缩而容易发生走样的可能性。但是,如上所述,通过利用背片6、顶片9及侧片10L、10R来覆盖吸收体8的侧面,从而吸收芯8c的侧面被加强,因此能够抑制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的走样。
图7是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的前身区域1F(或后身区域1R)从皮肤面侧观察时的图。不过,在图7中,为了容易说明而省略了侧片10L、10R的图示。此外,在图7中,例示线状橡胶4F3、4R3中的横穿吸收芯8c的前身区域1F侧的线状橡胶4F3。另外,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尿布1的前身区域1F(或后身区域1R)的截面构造的图。在图8中,示出了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的长度方向的截面构造,未图示侧片10L、10R。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处,芯包裹片7f、7b彼此由粘接剂HM4粘接。详细而言,在芯包裹片7f、7b的超过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而延伸的部分处,芯包裹片7f、7b彼此由粘接剂HM4粘接。对于粘接剂HM4,作为一例而能够使用热熔粘接剂。粘接剂HM4涂布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长度方向的预定的长度且宽度方向的预定的长度(与芯包裹片7的宽度相同的长度)的矩形状的区域的整面。由此,芯包裹片7f、7b被密封,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SAP的颗粒从吸收芯8c的散逸。芯包裹片7f、7b彼此由粘接剂HM4粘接的部分是在本申请中所说的“第1粘接部”的一例。
粘接剂HM4在尿布1的制造后冷却而固化。通过固化后的粘接剂HM4,即使存在顶片9,对与芯包裹片7f、7b彼此粘接的部分对应的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有时也会变差。另外,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对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有时也会因与罩片4及内罩片5的台阶而变差。于是,在本变形例中,在顶片9的皮肤面侧层叠端片11F、11R,覆盖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端片11F、11R层叠于内罩片5及顶片9的皮肤面侧,在端片11F、11R与内罩片5及顶片9重叠的部分处,通过粘接剂HM3而与内罩片5及顶片9粘接。粘接剂HM3在包括与粘接剂HM4对应的区域的配置有端片11F、11R的区域涂布有多个。多个粘接剂HM3的各自是比粘接剂HM4细(长度方向的长度短)的线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另外,多个粘接剂HM3的各自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互相隔离。
通过这样在顶片9的皮肤面侧层叠端片11F、11R而覆盖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从而固化后的粘接剂HM4、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台阶隔着顶片9及端片11F、11R而与穿戴者的皮肤抵接,因此能够使对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良好。另外,由于芯包裹片7f、7b彼此的粘接部分由端片11F、11R加强,所以能够进一步防止SAP的颗粒从吸收芯8c的散逸。而且,通过多个粘接剂HM3的各自互相隔离,从而在包括与粘接剂HM4对应的区域的配置有端片11F、11R的区域中,即使设置有固化后的粘接剂HM3,设置有粘接剂HM3的部分的面积也因粘接剂HM3间的非粘接部的存在而变小。另外,在该非粘接部中,端片11F、11R能够相对于顶片9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使对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进一步良好。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也是,在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在构成外装片的罩片4与内罩片5之间设置有线状橡胶4F1、4R1、4F2、4R2、4F3、4R3。
如前所述,通过构成腰褶裥3R的线状橡胶4F2、4R2的一部分的作用力,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非穿戴状态下以在宽度方向上收缩的方式被施力。由此,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尤其是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褶皱(凹凸),能够减少隔着顶片9及端片11F、11R而与穿戴者的皮肤抵接的部分,因此能够使对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而言的皮肤触感良好。另外,吸收体8中的吸收芯8c与芯包裹片7f、7b相比厚且刚性高,因此褶皱的凹凸变大,能够使设置有粘接剂HM4的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难以与穿戴者的皮肤抵接。
图9是尿布1的前身区域1F的详细图的一例。在图9中,示出了将展开的状态的尿布1的前身区域1F从皮肤面侧观察的情况下的局部放大图的一例。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端片11F、11R的记载。此外,在图9中,关于前身区域1F的构成而示出,但在后身区域1R中也是同样的构成。另外,图9中的I-I箭头的截面构造的一例为图6A的截面构造、图6B的截面构造或图8的截面构造。
如前所述,吸收芯8c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高目付部分,在高目付部分的宽度方向两侧具有低目付部分。由此,吸收芯8c的低目付部分也可以说是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在图9中,将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芯8c的高目付部分重叠的区域设为高目付区域21,将与吸收芯8c的低目付部分重叠的区域表示为低目付区域22L、22R。吸收芯8c是包含SAP等粒状的吸收性树脂的纸浆纤维等短纤维的集聚体,因此刚性比较低,容易走样。若在这样的吸收芯8c上过剩地施加线状橡胶的收缩力,则吸收芯8c有可能走样。尤其是,吸收芯8c的低目付部分与高目付部分相比刚性低,因此容易走样。
如图9所示,形成立体褶裥3BL、3BR的侧片10L、10R以重叠于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方式配置于顶片9的皮肤面侧。另外,侧片10L、10R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粘接于在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与低目付区域22L、22R(更详细而言,低目付区域22L、22R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顶片9的重叠部分。侧片10L、10R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顶片9的重叠部分粘接的粘接区域10LB、10RB(在本申请中所说的“第3粘接部”的一例)超过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而进一步延伸至芯包裹片7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另外,这样的粘接区域10LB、10RB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低目付区域22L、22R的端部侧的一部分而非整体。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侧片10L、10R重叠于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能够使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尤其是刚性比较低的吸收芯8c的低目付部分的刚性提高。如前所述,形成腰褶裥3R的线状橡胶4F2、4R2中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粘接于外装片的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区域。并且,通过线状橡胶4F2、4R2的作用力,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非穿戴状态下以在宽度方向上收缩的方式被施力。例如,配置于与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区域的线状橡胶4F2、4R2的作用力(收缩力)向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传递。另外,由于芯包裹片7粘接于吸收芯8c,所以配置于与芯包裹片7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区域的线状橡胶4F2、4R2的收缩力也经由芯包裹片7与吸收芯8c的粘接部而向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传递。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侧片10L、10R的重叠,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刚性提高,因此在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难以收缩。而且,由于侧片10L、10R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所以不仅是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比该端部靠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的部分处,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也难以收缩。因而,即使在线状橡胶4F2、4R2的收缩力过剩地施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走样。
另外,如图9所示,在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吸收芯8c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为高目付部。另外,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为低目付部。在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非皮肤面侧依次配置有芯包裹片7(下侧芯包裹片7b)、背片6、内罩片5及设置于内罩片5与罩片4之间的线状橡胶4F2、4R2(参照图3A)。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形成于吸收芯8c与线状橡胶4F2、4R2之间的多个非粘接层。多个非粘接层具体而言是形成于吸收芯8c与下侧芯包裹片7b之间的非粘接层、形成于下侧芯包裹片7b与背片6之间的非粘接层、及形成于背片6与内罩片5之间的非粘接层。通过在吸收芯8c与线状橡胶4F2、4R2之间形成有多个非粘接层,线状橡胶4F2、4R2的收缩力在多个非粘接层的各层中难以传递,其结果,难以向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传递。由此,能够抑制在吸收芯8c产生走样。尤其是,在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的刚性尤其低。因而,通过3个非粘接层的形成,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吸收芯8c产生走样。此外,形成于吸收芯8c与线状橡胶4F2、4R2之间的非粘接层不限定于3个。也可以形成前述的3个非粘接层中的任一个,另外,还可以形成任两个。只要形成有3个非粘接层中的至少1个,就能够使线状橡胶4F2、4R2的收缩力难以向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传递。
<实施方式2>
接着,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尿布1进行说明。图10是将实施方式2涉及的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平面图。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8具有多个垫。吸收体8具有由多个垫构成的吸收芯8c和将吸收芯8c包入的芯包裹片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吸收芯8c具有上层吸收垫8a和下层吸收垫8b。上层吸收垫8a是具有缩窄部的大致沙漏型,下层吸收垫8b是矩形状。另外,下层吸收垫8b的宽度与上层吸收垫8a的缩窄部的宽度大致相同。这样,也可以将吸收垫层叠2层来形成吸收芯8c。
图11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尿布的剖视图。吸收体8所具备的吸收芯8c具备高目付部分和低目付部分。具备这样的特征的吸收芯8c具体而言能够通过层叠沙漏型的上层吸收垫8a和具有其缩窄部分以下的宽度的长条型的下层吸收垫8b来实现。
吸收芯8c由透水性的芯包裹片7包住。而且,芯包裹片7被划分为在穿戴时位于穿戴者的皮肤面侧的上侧芯包裹片7f和在穿戴时位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的下侧芯包裹片7b。上侧芯包裹片7f通过粘接剂HM1而与上层吸收垫8a粘接。下侧芯包裹片7b通过粘接剂HM2而与下层吸收垫8b粘接。这些粘接剂HM1、HM2以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涂布,并且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涂布。通过该粘接剂HM1、HM2,例如形成下层吸收垫8b和下侧芯包裹片7b被粘接的多个粘接层。并且,在该多个粘接层间分别形成下层吸收垫8b和下侧芯包裹片7b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层。但是,上层吸收垫8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非皮肤面侧和下侧芯包裹片7b未被粘接,形成上层吸收垫8a和下侧芯包裹片7b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层。因而,在吸收体8中,在下层吸收垫8b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更外侧且上层吸收垫8a延伸的部位、与下侧芯包裹片7b之间形成导流孔8s。
另外,下侧芯包裹片7b和上层吸收垫8a也可以由容易剥离的粘接剂粘接。作为具体例,可以使粘接下侧芯包裹片7b和下层吸收垫8b的粘接剂的宽度比下层吸收垫8b的宽度宽,使得仅该粘接剂的端部与上层吸收垫8a的非皮肤面侧粘接。
该粘接剂在下层吸收垫8b吸水而膨胀了的情况或向下侧芯包裹片7b与上层吸收垫8a之间流入了排出液的情况下剥离,形成导流孔8s。若在尿布1未吸水而不需要导流孔8s的情况下也形成有导流孔8s,则导流孔8s可能成为吸收芯8c的走样的原因。若仅在吸收芯8c吸水的情况下形成导流孔8s,则能够仅在需要的情况下形成导流孔8s。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在吸收芯8c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上层吸收垫8a及下层吸收垫8b这双方,成为了高目付部。另外,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未设置下层吸收垫8b,仅设置有上层吸收垫8a,成为了低目付部。也就是说,成为了上层吸收垫8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如屋檐那样比下层吸收垫8b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构造。在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上层吸收垫8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非皮肤面侧,依次配置有芯包裹片7(下侧芯包裹片7b)、背片6、内罩片5及设置于内罩片5与罩片4之间的线状橡胶4F2、4R2(参照图10)。并且,在上层吸收垫8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非皮肤面侧形成有上层吸收垫8a和下侧芯包裹片7b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层、下侧芯包裹片7b和背片6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层、及背片6和内罩片5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层。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形成于吸收芯8c与线状橡胶4F2、4R2之间的多个非粘接层。多个非粘接层具体而言是形成于上层吸收垫8a与下侧芯包裹片7b之间的非粘接层、形成于下侧芯包裹片7b与背片6之间的非粘接层、及形成于背片6与内罩片5之间的非粘接层。通过在吸收芯8c与线状橡胶4F2、4R2之间形成有多个非粘接层,从而线状橡胶4F2、4R2的收缩力在多个非粘接层的各层中难以传递,其结果,难以向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传递。由此,能够抑制在吸收芯8c产生走样。尤其是,在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在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仅设置有上层吸收垫8a,刚性尤其低。因而,通过3个非粘接层的形成,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上层吸收垫8a产生走样。此外,形成于吸收芯8c与线状橡胶4F2、4R2之间的非粘接层不限定于3个。也可以形成前述的3个非粘接层中的任一个,另外,还可以形成任两个。只要形成有3个非粘接层中的至少1个,就能够使线状橡胶4F2、4R2的收缩力难以向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传递。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尿布1进行说明。图12A和图12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实施方式3涉及的尿布1的前身区域1F(或后身区域1R)的截面构造的图。在图12A中,示出了粘接剂HM1延伸的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截面构造,在图12B中,示出了粘接剂HM2延伸的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其他的一部分的截面构造。另外,在图12A和图12B中,未图示侧片10L、10R。此外,在图12A和图12B中,省略了线状橡胶4F3、4R3的图示。
在图12A和图12B中,图示了外装片的内罩片5与背片6的粘接状态。内罩片5和背片6由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粘接剂HM5粘接。粘接剂HM5使用了热熔粘接剂,多个粘接剂HM5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地隔离而涂布。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形成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外装片之间的非粘接层。具体而言,在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位置处的背片6与内罩片5之间未涂布粘接剂HM5,两者为非粘接。通过这样形成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外装片之间形成的非粘接层,从而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的皮肤触感不会变硬,能够防止该端部的皮肤触感恶化。另外,由于线状橡胶4F2、4R2的伸缩力不向该端部施加,所以能够防止因该端部收缩、变硬而产生的皮肤触感的恶化。
图13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尿布的剖视图。图13是在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端部侧将尿布1沿着宽度方向切断时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中,在前身区域侧的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端部和后身区域侧的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端部处具有相同的构造、构成。侧片10L、10R在比与顶片9粘接的粘接剂HM靠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处朝向外侧折叠,在顶端具有自由端3BL1、3BR1。另外,如上所述,在侧片10L、10R设置有线状橡胶10L1、10R1(本公开的“第1伸缩构件”的一例)。通过线状橡胶10L1、10R1的伸缩,形成使从粘接侧片10L、10R和顶片9的粘接剂HM的内侧(图2所示的折回线10L2、10R2)到自由端3BL1、3BR1为止向穿戴者侧立起的立体褶裥3BL、3BR(本公开的“防漏壁”的一例)。
设置有在侧片10L、10R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将立体褶裥3BL、3BR和侧片10L、10R接合的接合部HS。接合部HS可以通过热封来形成,也可以通过涂布热熔粘接剂来形成。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在与接合部HS重叠的部分的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设置有吸收体8和外装片为非粘接的非粘接层。具体而言,在与接合部HS重叠的部分的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未配置粘接剂HM2、HM5。此外,在与接合部HS重叠的部分的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下侧芯包裹片7b和背片6也为非粘接。根据具备该构成的尿布1,通过使因接合部HS而变硬的部分的非皮肤面侧为非粘接,能够抑制线状橡胶4F2、4R2的收缩力在厚度方向上作用于接合部HS,防止接合部HS收缩,从而防止皮肤触感的恶化。此外,在图13中,背片6与内罩片5之间被相对宽阔地图示,与此配合,粘接剂HM5被相对厚地图示,但实际上,在背片6与内罩片5之间几乎没有间隔,粘接剂HM5也以与其他的粘接部同样的厚度涂布有热熔粘接剂。
图14是将实施方式3涉及的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平面图。在线状橡胶4F3(本公开的“第2伸缩构件”的一例)横穿下裆区域1B的部位(以下,有时将该部位称作“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内罩片5和吸收体8为非粘接(设为非粘接区域15)。实际上,在非粘接区域15中,内罩片5和背片6为非粘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状橡胶4F3和吸收体8重叠的下裆区域1B的重叠区域的整个区域设置有非粘接区域15。在图14中,将非粘接区域15涂满而图示。此外,非粘接区域15设置于背片6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
非粘接区域15比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向前身区域1F侧及后身区域1R侧延伸。另外,如图14所示,线状橡胶4F3在比吸收体8靠尿布1的宽度方向外侧处具有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成分。在此,长度方向的成分是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及伸缩的成分,即使线状橡胶4F3相对于该长度方向斜着延伸,线状橡胶4F3也具有长度方向的成分。
非粘接区域15以包括线状橡胶4F3的延伸区域的前身区域1F侧的方式形成,而且,线状橡胶4F3在横穿吸收体8的部位的宽度方向外侧具有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伸缩的成分。因而,非粘接区域15中的外装片(罩片4及内罩片5)由线状橡胶4F3向前身区域1F侧拉拽,通过该外装片,包括吸收体8的内装体也被向前身区域1F侧提起。具备该构成的尿布1通过非粘接区域15的皮肤面侧的吸收体8被向前身区域1F侧提起,能够抑制该吸收体8从穿戴者的皮肤面离开。此外,非粘接区域15若以包括比线状橡胶4F3的延伸区域靠前身区域1F侧的方式形成,则由线状橡胶4F3向前身区域1F侧拉拽,包括吸收体8的内装体也能够向前身区域1F侧提起。
在此,对尿布1的穿戴者是女性的情况进行说明。设计成:在女性穿戴了尿布1的情况下,尿道口大概位于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因而,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包括与女性穿戴者的尿道口对应的区域。如前所述,通过利用线状橡胶4F3将非粘接区域15上的外装片及包括吸收体8的内装体向前身区域1F侧提起,来使吸收体8接近女性的尿道口,从尿道口排出的尿容易向吸收体8浸入。由此,尿布1能够抑制尿的泄漏。
接着,对尿布1的穿戴者是男性的情况进行说明。设计成:在男性穿戴了尿布1的情况下,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位于比男性的阴茎(男性生殖器)的位置靠下裆区域1B侧处。换言之,男性的阴茎位于比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靠前身区域1F侧处。这样,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位于比与阴茎对应的区域靠下裆区域1B侧处。尿布1通过利用线状橡胶4F3将非粘接区域15上的外装片及包括吸收体8的内装体向前身区域1F侧提起,能够将吸收体8向睾丸的后侧抵靠,在与阴茎对应的区域形成保持阴茎的空间。由于男性穿戴者从阴茎的尿道口排尿,所以尿布1通过保持阴茎,能够控制排尿方向,抑制尿的泄漏。
另外,设计成:在男性穿戴了尿布1的情况下,睾丸大概位于线状橡胶4F3横穿下裆区域1B的部位。因而,线状橡胶4F3横穿下裆区域1B的部位包括与男性穿戴者的睾丸对应的区域。沿着睾丸的膨胀,吸收体8也膨胀,但通过利用线状橡胶4F3将吸收体8抬起,能够保持睾丸。另外,即使睾丸的位置偏移或者睾丸相对于尿布1的位置因而穿戴者不同,通过设置非粘接区域15,也能够使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相对于睾丸的相对位置移动,通过利用线状橡胶4F3将睾丸所处的部位的吸收体8抬起,能够保持睾丸。
另外,尿布1通过设置有非粘接区域15,能够抑制在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处吸收体8收缩。若假设吸收体收缩而抵碰穿戴者的皮肤,则会给穿戴者带来违和感而穿戴感下降。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通过抑制吸收体8收缩,能够抑制穿戴感的下降。另外,吸收体若在尿的吸收后收缩,则纸浆可能会崩散。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通过抑制吸收体8收缩,能够抑制吸收体8的走样。
另外,尿布1具备配置于比与穿戴者的阴茎对应的区域靠前身区域1F侧处的线状橡胶4F2(本公开的“第3伸缩构件”的一例)。如前所述,线状橡胶4F2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上伸缩,在其下裆区域1B侧的一部分处与吸收体8重叠。因而,线状橡胶4F2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将吸收体8在宽度方向上拉拽。具体而言,线状橡胶4F2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将吸收体8的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在宽度方向上拉拽。由此,吸收体8的前身区域1F侧形成保持男性的阴茎的空间的前侧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线状橡胶4F2来将吸收体8在宽度方向上拉拽,但也可以另外设置线状橡胶。可以将该线状橡胶直接粘接于吸收体8,也可以将该线状橡胶粘接于外装片。
在保持男性的阴茎的空间的前侧的边缘的皮肤面侧配置有端片11F。如图12A和图12B所示,端片11F的下裆区域侧未接合于顶片9而为自由端。通过线状橡胶4F2的收缩,端片11F的自由端侧被向皮肤面侧施力。由此,尿布1能够利用端片11F的自由端来防止尿从保持男性的阴茎的空间的前侧的边缘泄漏。
另外,多条(例如,3条)线状橡胶4F7以伸长状态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设置。线状橡胶4F7从前身区域1F遍及到下裆区域1B以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设置于背片6与芯包裹片7之间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此外,线状橡胶4F7经由背片6而与吸收体8接合,但也可以粘接于外装片,经由外装片及背片6而与吸收体8接合。在此,线状橡胶4F7的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位于比线状橡胶4F2的配置区域靠下裆区域1B侧处。以不会因线状橡胶4F7而使保持阴茎的空间的前侧的边缘收缩而溃缩的方式,使线状橡胶4F7未延伸至线状橡胶4F2的配置区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能够良好地维持保持阴茎的空间。
另外,在下裆区域1B中左右的线状橡胶4R3相对向的中间的区域成为与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肛门对应区域45。在图14中,将肛门对应区域45以虚线包围而图示。线状橡胶4R3由于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两侧的线状橡胶4R3未相连,所以在该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不具有伸缩力。换言之,线状橡胶4R3未延伸至肛门对应区域45,肛门对应区域45由线状橡胶4R3的收缩力向外侧拉拽,因此能够使肛门对应区域45更从皮肤面离开。由此,尿布1能够在肛门对应区域45中形成收容粪便的粪便收容空间。尿布1通过形成粪便收容空间,能够抑制因粪便向穿戴者的皮肤紧贴或者粪便进入臀部的臀沟而产生的穿戴感的下降。
在粪便收容空间的后侧的皮肤面侧配置有端片11R。如图12A和图12B所示,端片11R的下裆区域侧未接合于顶片9而为自由端。通过线状橡胶4R2的收缩,端片11R的自由端侧被向皮肤面侧施力。由此,尿布1能够利用端片11R的自由端来防止粪便从粪便收容空间的后侧泄漏。
另外,如图14所示,吸收体8以包围线状橡胶4F7的方式呈线状地被挤压,在图14中表示为线14(“高刚性部”的一例)。线14在下裆区域1B侧的端部处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另外,线14在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处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折弯。此外,这样的吸收体8的挤压例如通过由辊进行压花加工而实现。吸收体8具有在非粘接区域15中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而延伸的线14。此外,除了线14以外,也可以通过提高纸浆的目付、将材料层叠得多或者涂布热熔粘接剂来设置高刚性部。
以上公开的实施方式、其应用例能够分别组合。
Claims (12)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备:
吸收体(8),具有吸收从穿戴者排出的排出液的吸收芯(8c)和包覆所述吸收芯的芯包裹片(7);
顶片(9),配置于所述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
端部片,配置于所述顶片(9)的皮肤面侧,覆盖所述吸收体(8)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
外装片,配置于所述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及
伸缩构件,设置于所述外装片,
所述芯包裹片(7)超过所述吸收芯(8c)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延伸,在所述芯包裹片(7)的延伸的部分具有所述芯包裹片(7)彼此粘接的第1粘接部,
所述端部片与所述顶片(9)粘接的第2粘接部在包括与所述第1粘接部对应的区域的区域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2粘接部的各自互相隔离,
所述伸缩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粘接于所述外装片的与所述吸收体(8)重叠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以伸长状态粘接于所述外装片的与所述吸收芯(8c)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配置于比所述顶片的皮肤面侧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靠外侧处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片(10L、10R),
所述侧片(10L、10R)以与所述吸收体(8)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芯(8c)在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处,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高目付部,在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具有低目付部,
在平面观察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在与所述低目付部重叠的所述顶片(9)的重叠部分设置所述侧片(10L、10R)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重叠部分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所述侧片(10L、10R)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所述重叠部分与所述侧片(10L、10R)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粘接的第3粘接部,
所述第3粘接部超过所述吸收芯(8c)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延伸至所述芯包裹片(7)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形成于所述吸收芯(8c)与所述伸缩构件之间的非粘接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配置于所述芯包裹片(7)的非皮肤面侧且所述外装片的皮肤面侧处的非透水性的背片(6),
所述背片(6)在所述吸收体(8)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处从所述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向皮肤面侧折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形成于所述吸收体(8)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外装片之间的非粘接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
侧片(10L、10R),是分别粘接于所述顶片(9)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一对侧片(10L、10R),在比与所述顶片(9)粘接的粘接部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处朝向外侧折叠,在顶端具有自由端;及
第1伸缩构件,设置于所述侧片(10L、10R),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以伸长状态被粘接,
通过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伸缩,形成使所述侧片(10L、10R)的从与所述顶片(9)粘接的所述粘接部的内侧到所述自由端为止向所述穿戴者侧立起的防漏壁,
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接合部(HS),在所述吸收芯(8c)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侧将所述防漏壁和所述侧片(10L、10R)接合;及
在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在与所述接合部(HS)重叠的部分的所述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所述吸收体(8)和所述外装片为非粘接的非粘接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形成能够供所述穿戴者的腹围插通的腰身开口部和能够供所述穿戴者的腿插通的两个腿围开口部,
所述伸缩构件是以沿着一方的所述腿围开口部、并设置成横穿下裆部、且沿着另一方的所述腿围开口部的方式延伸的第2伸缩构件,
在所述穿戴者是男性的情况下,
所述第2伸缩构件横穿所述下裆部的部位位于比与阴茎对应的区域靠所述下裆部侧处,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包括配置于比与所述阴茎对应的区域靠前身区域侧处的第3伸缩构件,所述第3伸缩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伸缩并在穿戴状态下将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拉拽。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中,设置有收容粪便的粪便收容空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15979 | 2022-02-03 | ||
JP2022-015979 | 2022-02-03 | ||
JP2022-178959 | 2022-11-08 | ||
JP2022178959A JP2023113556A (ja) | 2022-02-03 | 2022-11-08 | 吸収性物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48238U CN219148238U (zh) | 2023-06-09 |
CN219148238U9 true CN219148238U9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663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86449.9U Active CN219148238U9 (zh) | 2022-02-03 | 2023-01-30 | 吸收性物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48238U9 (zh) |
-
2023
- 2023-01-30 CN CN202320086449.9U patent/CN219148238U9/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48238U (zh) | 2023-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48238U9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516842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16531179A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480615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127080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354399U (zh) |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包 | |
CN219516836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516834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354400U (zh) |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包 | |
CN219480617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516840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700323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307167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354402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184557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700324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516843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166900U (zh) | 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 |
CN219614214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021957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354410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148239U9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184552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9323598U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2023113556A (ja) | 吸収性物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U01 |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
Correction item: Description Correct: correct False: error Number: 23-02 Page: ?? Volume: 39 |
|
CU01 |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