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5265U - 隔离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隔离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45265U CN219145265U CN202223551916.5U CN202223551916U CN219145265U CN 219145265 U CN219145265 U CN 219145265U CN 202223551916 U CN202223551916 U CN 202223551916U CN 219145265 U CN219145265 U CN 2191452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circuit
- diode
- resistor
- capaci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隔离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包括第一驱动电路、隔离电路、整流储能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其中,由控制电路输出的PWM控制信号经过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处理后产生周期性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再经过所述隔离电路生成隔离后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并利用所述整流储能电路将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负压信号,之后存储所述直流负压信号,最后由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将所述直流负压信号转换为相应的驱动信号,进而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状态。基于上述原理,使得本申请实现了高低压回路的隔离,以及为开关电路提供可靠性关断的负电压,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常利用光耦驱动电路实现低压电平信号对高压开关电路的控制,然而光耦驱动电路难以实现对高压开关电路的精准控制,导致无法为高压开关电路提供可靠性关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高低压回路的隔离以及为开关电路提供可靠性关断的负电压的隔离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隔离驱动电路,其包括:
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产生周期性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
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隔离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生成隔离后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
整流储能电路,所述整流储能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整流储能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负压信号,并存储所述直流负压信号;以及
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储能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整流储能电路释放的所述直流负压信号,并转换为相应的驱动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通断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有NPN管Q01、PNP管Q02、NPN管Q03和PNP管Q04,其中:所述NPN管Q01的集电极和NPN管Q03的集电极均连接于低压电源端VCC,所述NPN管Q01的发射极与所述PNP管Q0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NPN管Q03的发射极与所述PNP管Q0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PNP管Q02的集电极和所述PNP管Q04的集电极均连接低压电源地,所述NPN管Q01的基极和所述PNP管Q02的基极相互连接后用于接入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第一路PWM控制信号,所述NPN管Q03的基极和所述PNP管Q04的基极相互连接后用于接入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第二路PWM控制信号,所述NPN管Q01的发射极与所述NPN管Q03的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
优选地,所述隔离电路包括有电容CP01和变压器T01,所述变压器T01包括有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T01_a和第二次级绕组T01_b,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加载于相互串联的所述电容CP01与所述变压器T01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整流储能电路包括有二极管D01、二极管D02、电容C02、电容C03、二极管D03、二极管D04、电容C04和电容C05,其中:所述二极管D01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02的阴极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同名端,所述电容C02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之间,所述电容C03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2的阳极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之间;所述二极管D03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04的阴极均连接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异名端,所述电容C04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3的阴极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容C05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4的阳极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之间;所述二极管D01、所述二极管D02、所述二极管D03和所述二极管D04均为整流二极管,所述电容C03和所述电容C05均为负电荷储能电容,所述电容C02和所述电容C04均为正电荷储能电容。
优选地,所述整流储能电路还包括有电阻R05、电阻R06、电阻R07和电阻R08,所述电阻R05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1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02之间,所述电阻R06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2的阳极与所述电容C03之间,所述电阻R07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3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04之间,所述电阻R08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4的阳极与所述电容C05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有NPN管Q05、PNP管Q06、NPN管Q07和PNP管Q08,其中:所述NPN管Q05的集电极用于连接所述二极管D01的阴极,所述PNP管Q06的集电极用于连接二极管D02的阳极,所述NPN管Q05的基极和所述PNP管Q06的基极相互连接后通过电阻R03连接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同名端,所述NPN管Q05的发射极与所述PNP管Q06的发射极相连接后用于产生第一路驱动信号;所述NPN管Q07的集电极用于连接所述二极管D03的阴极,所述PNP管Q08的集电极用于连接二极管D04的阳极,所述NPN管Q07的基极和所述PNP管Q08的基极相互连接后通过电阻R04连接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异名端,所述NPN管Q07的发射极与所述PNP管Q08的发射极相连接后用于产生第二路驱动信号。
优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有功率管PQ01和功率管PQ02,其中:所述功率管PQ01的栅极用于接入所述第一路驱动信号,所述功率管PQ01的漏极连接于高压电源端HV,所述功率管PQ01的源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所述功率管PQ02的栅极用于接入所述第二路驱动信号,所述功率管PQ02的漏极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1的源极,所述功率管PQ02的源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并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有二极管D05、电阻RA1、电阻RA2、电阻RA3、二极管D06、电阻RB1、电阻RB2和电阻RB3,其中:所述二极管D05的阴极连接于所述NPN管Q05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05的阳极通过电阻RA1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1的栅极,所述电阻RA2连接于所述NPN管Q05的发射极与所述功率管PQ01的栅极之间,所述电阻RA3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06的阴极连接于所述NPN管Q07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06的阳极通过电阻RB1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2的栅极,所述电阻RB2连接于所述NPN管Q07的发射极与所述功率管PQ02的栅极之间,所述电阻RB3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其包括有控制电路、上述隔离驱动电路及开关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隔离驱动电路的第一驱动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其包括有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隔离驱动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隔离驱动电路通过第一驱动电路处理控制电路输出的PWM控制信号,并产生周期性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再经过隔离电路生成隔离后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并利用整流储能电路将第二电源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负压信号,之后存储直流负压信号,最后由第二驱动电路将直流负压信号转换为相应的驱动信号,进而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状态,使得本申请能够实现了高低压回路的隔离,以及为开关电路提供可靠性关断的负电压,有效提高了便携式储能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驱动电路的框线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驱动电路的第一种工作方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驱动电路的第二种工作方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驱动电路的第三种工作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隔离驱动电路,请参见图1,其包括第一驱动电路2、隔离电路3、整流储能电路4和第二驱动电路5。其中,第一驱动电路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一控制电路1的输出端,第一驱动电路2用于根据控制电路1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产生周期性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隔离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隔离电路3用于根据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生成隔离后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整流储能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隔离电路3的输出端,整流储能电路4用于将第二电源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负压信号,并存储直流负压信号;第二驱动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整流储能电路4的输出端,第二驱动电路5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一开关电路6,第二驱动电路5用于接收整流储能电路4释放的直流负压信号,并转换为相应的驱动信号以控制开关电路6的通断状态。
上述电路中,控制电路1输出的PWM控制信号经过第一驱动电路2处理后产生周期性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再经过隔离电路3生成隔离后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并利用整流储能电路4将第二电源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负压信号,之后存储直流负压信号,最后由第二驱动电路5将直流负压信号转换为相应的驱动信号,进而控制开关电路6的通断状态。基于上述原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高低压回路的隔离,以及为开关电路提供可靠性关断的负电压,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关于本申请实施例隔离驱动电路的优选电路结构,请参见图2,第一驱动电路2包括有NPN管Q01、PNP管Q02、NPN管Q03和PNP管Q04,其中:
NPN管Q01的集电极和NPN管Q03的集电极均连接于低压电源端VCC,NPN管Q01的发射极与PNP管Q02的发射极相连接,NPN管Q03的发射极与PNP管Q04的发射极相连接,PNP管Q02的集电极和PNP管Q04的集电极均连接低压电源地,NPN管Q01的基极和PNP管Q02的基极相互连接后用于接入控制电路1输出的第一路PWM控制信号,NPN管Q03的基极和PNP管Q04的基极相互连接后用于接入控制电路1输出的第二路PWM控制信号,NPN管Q01的发射极与NPN管Q03的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作为第一电源电压信号。
进一步地,隔离电路3包括有电容CP01和变压器T01,变压器T01包括有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T01_a和第二次级绕组T01_b,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加载于相互串联的电容CP01与变压器T01的两端。
为实现直流负压信号的转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整流储能电路4包括有二极管D01、二极管D02、电容C02、电容C03、二极管D03、二极管D04、电容C04和电容C05,其中:
二极管D01的阳极和二极管D02的阴极均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同名端,电容C02串接于二极管D01的阴极与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之间,电容C03串接于二极管D02的阳极与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之间;
二极管D03的阳极和二极管D04的阴极均连接于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异名端,电容C04串接于二极管D03的阴极与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之间,电容C05串接于二极管D04的阳极与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之间;
二极管D01、二极管D02、二极管D03和二极管D04均为整流二极管,电容C03和电容C05均为负电荷储能电容,电容C02和电容C04均为正电荷储能电容。具体原理如下:
负电荷储能电容存储直流负压信号,即以电荷的方式存储直流负压的电能,该存储的电荷形成的电压为负电压。在驱动信号改变时,负电荷储能电容释放存储的直流负压信号,直流负压信号进而驱动第二驱动电路工作,从而实现第二驱动电路的无源驱动,同时还能够给开关电路提供可靠性关断所需的负电压,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正电荷储能电容存储直流正压信号,即以电荷的方式存储直流正压的电能,该存储的电荷形成的电压为正电压。在驱动信号改变时,正电荷储能电容释放存储的直流正压信号,直流正压信号进而驱动第二驱动电路工作,从而实现第二驱动电路的无源驱动,同时还能够给开关电路提供开通所需的正电压。
在此基础上,整流储能电路4还包括有电阻R05、电阻R06、电阻R07和电阻R08,电阻R05串接于二极管D01的阴极与电容C02之间,电阻R06串接于二极管D02的阳极与电容C03之间,电阻R07串接于二极管D03的阴极与电容C04之间,电阻R08串接于二极管D04的阳极与电容C05之间。
为生成两路驱动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路5包括有NPN管Q05、PNP管Q06、NPN管Q07和PNP管Q08,其中:
NPN管Q05的集电极用于连接二极管D01的阴极,PNP管Q06的集电极用于连接二极管D02的阳极,NPN管Q05的基极和PNP管Q06的基极相互连接后通过电阻R03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同名端,NPN管Q05的发射极与PNP管Q06的发射极相连接后用于产生第一路驱动信号;
NPN管Q07的集电极用于连接二极管D03的阴极,PNP管Q08的集电极用于连接二极管D04的阳极,NPN管Q07的基极和PNP管Q08的基极相互连接后通过电阻R04连接于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异名端,NPN管Q07的发射极与PNP管Q08的发射极相连接后用于产生第二路驱动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电路6包括有功率管PQ01和功率管PQ02,其中:
功率管PQ01的栅极用于接入第一路驱动信号,功率管PQ01的漏极连接于高压电源端HV,功率管PQ01的源极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
功率管PQ02的栅极用于接入第二路驱动信号,功率管PQ02的漏极连接于功率管PQ01的源极,功率管PQ02的源极连接于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并接地。
关于第二驱动电路5的优选电路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路5包括有二极管D05、电阻RA1、电阻RA2、电阻RA3、二极管D06、电阻RB1、电阻RB2和电阻RB3,其中:
二极管D05的阴极连接于NPN管Q05的发射极,二极管D05的阳极通过电阻RA1连接于功率管PQ01的栅极,电阻RA2连接于NPN管Q05的发射极与功率管PQ01的栅极之间,电阻RA3连接于功率管PQ0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二极管D06的阴极连接于NPN管Q07的发射极,二极管D06的阳极通过电阻RB1连接于功率管PQ02的栅极,电阻RB2连接于NPN管Q07的发射极与功率管PQ02的栅极之间,电阻RB3连接于功率管PQ0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结合上述具体电路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离驱动电路的工作方式如下:
请参见图3,功率管PQ01、功率管PQ02组成桥电路,当第一路低压驱动信号为高电平、第二路低压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低压电源端VCC、NPN管Q01、电容CP01、变压器T01的初级绕组、PNP管Q04形成电流回路,电容CP01充电形成左+右-;
对于上管驱动回路:变压器T01的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同名端、二极管D01、电阻R05、NPN管Q05、电阻RA2至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形成回路,功率管PQ01的栅极呈正电压,同时为正电荷储能电容C02充电,功率管PQ01开通;
对于下管驱动回路:变压器T01的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异名端、二极管D04、电阻R08、PNP管Q08、电阻RB2至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形成回路,功率管PQ02的栅极呈负电压,同时为负电荷储能电容C05充电,功率管PQ02关断。
同理,当第一路低压驱动信号为低电平、第二路低压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电路的电流流向如图4所示,此状态下的功率管PQ01关断、功率管PQ02开通。具体如下:
当第一路低压驱动信号为低电平、第二路低压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低压电源端VCC、NPN管Q03、电容CP01、变压器T01初级绕组、PNP管Q02形成电流回路,电容CP01充电形成左(-)右(+);
对于上管驱动回路:变压器T01的第一次级绕组T01_a、二极管D02、电阻R06、PNP管Q06、电阻RA2,功率管PQ01栅极负电压,同时给负电荷储能电容C03充电,形成功率管PQ01关断;
对于下管驱动回路:变压器T01的第二次级绕组T01_b、二极管D03、电阻R07、NPN管Q07、电阻RB2,功率管PQ02的栅极正电压,同时给正电荷储能电容C04充电,形成功率管PQ02开通。
请参见图5,当第一路低压驱动信号和第二路低压驱动信号均为高电平时,功率管PQ01关断、功率管PQ02关断。具体如下:
当第一路低压驱动信号和第二路低压驱动信号均为高电平时,电流由电源端VCC、功率管PQ01、电容CP01向变压器T01的初级绕组,以及由电源端VCC向NPN管Q03,电容CP01形成左(+)右(+),没有形成充电电流;
对于上管驱动回路:电阻RA3下拉,功率管PQ01关断;
对于下管驱动回路:电阻RB3下拉,功率管PQ02关断;
此外,当驱动信号误触发时,因没有驱动电压施加到功率管PQ01和功率管PQ02上,功率管PQ01、功率管PQ02在电阻RA3、电阻RB3的下拉作用下,其栅极电压为零,功率管PQ01、功率管PQ02皆关断。
基于上述原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不仅解决了控制芯片与MOS或者IGBT不能共地的问题,同时为了可靠驱动高压MOS与IGBT,还实现了对半桥功率管的驱动信号互锁,以及对MOS或者IGBT的栅极极施加负电压关断,有效提高了便携式储能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优选为驱动信号增加了限流电阻,具体是指,第一路低压驱动信号通过电阻R01传输至NPN管Q1的基极和PNP管Q2的基极。第二路低压驱动信号通过电阻R02传输至NPN管Q03的基极和PNP管Q04的基极。
实际应用中,功率管PQ01和功率管PQ02为MOS管或者IGBT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其包括有控制电路1、以上的隔离驱动电路及开关电路6,控制电路1与隔离驱动电路的第一驱动电路2连接,开关电路6与第二驱动电路5连接。该控制装置包括上述的隔离驱动电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储能设备,其包括有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电源装置与控制装置的控制电路1相连接。具体地,电源装置包括电池包,电池包与控制电路1相连接,以使控制装置能够对电池包输出的电流进行控制。该储能设备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只是本申请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电路(2),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控制电路(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路(1)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产生周期性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
隔离电路(3),所述隔离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所述隔离电路(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生成隔离后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
整流储能电路(4),所述整流储能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3)的输出端,所述整流储能电路(4)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负压信号,并存储所述直流负压信号;以及
第二驱动电路(5),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储能电路(4)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开关电路(6),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用于接收所述整流储能电路(4)释放的所述直流负压信号,并转换为相应的驱动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电路(6)的通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包括有NPN管Q01、PNP管Q02、NPN管Q03和PNP管Q04,其中:
所述NPN管Q01的集电极和NPN管Q03的集电极均连接于低压电源端VCC,所述NPN管Q01的发射极与所述PNP管Q0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NPN管Q03的发射极与所述PNP管Q0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PNP管Q02的集电极和所述PNP管Q04的集电极均连接低压电源地,所述NPN管Q01的基极和所述PNP管Q02的基极相互连接后用于接入所述控制电路(1)输出的第一路PWM控制信号,所述NPN管Q03的基极和所述PNP管Q04的基极相互连接后用于接入所述控制电路(1)输出的第二路PWM控制信号,所述NPN管Q01的发射极与所述NPN管Q03的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路(3)包括有电容CP01和变压器T01,所述变压器T01包括有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T01_a和第二次级绕组T01_b,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加载于相互串联的所述电容CP01与所述变压器T01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储能电路(4)包括有二极管D01、二极管D02、电容C02、电容C03、二极管D03、二极管D04、电容C04和电容C05,其中:
所述二极管D01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02的阴极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同名端,所述电容C02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之间,所述电容C03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2的阳极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之间;
所述二极管D03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04的阴极均连接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异名端,所述电容C04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3的阴极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之间,所述电容C05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4的阳极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之间;
所述二极管D01、所述二极管D02、所述二极管D03和所述二极管D04均为整流二极管,所述电容C03和所述电容C05均为负电荷储能电容,所述电容C02和所述电容C04均为正电荷储能电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储能电路(4)还包括有电阻R05、电阻R06、电阻R07和电阻R08,所述电阻R05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1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02之间,所述电阻R06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2的阳极与所述电容C03之间,所述电阻R07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3的阴极与所述电容C04之间,所述电阻R08串接于所述二极管D04的阳极与所述电容C05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包括有NPN管Q05、PNP管Q06、NPN管Q07和PNP管Q08,其中:
所述NPN管Q05的集电极用于连接所述二极管D01的阴极,所述PNP管Q06的集电极用于连接二极管D02的阳极,所述NPN管Q05的基极和所述PNP管Q06的基极相互连接后通过电阻R03连接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同名端,所述NPN管Q05的发射极与所述PNP管Q06的发射极相连接后用于产生第一路驱动信号;
所述NPN管Q07的集电极用于连接所述二极管D03的阴极,所述PNP管Q08的集电极用于连接二极管D04的阳极,所述NPN管Q07的基极和所述PNP管Q08的基极相互连接后通过电阻R04连接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异名端,所述NPN管Q07的发射极与所述PNP管Q08的发射极相连接后用于产生第二路驱动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6)包括有功率管PQ01和功率管PQ02,其中:
所述功率管PQ01的栅极用于接入所述第一路驱动信号,所述功率管PQ01的漏极连接于高压电源端HV,所述功率管PQ01的源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01_a的异名端;
所述功率管PQ02的栅极用于接入所述第二路驱动信号,所述功率管PQ02的漏极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1的源极,所述功率管PQ02的源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01_b的同名端并接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包括有二极管D05、电阻RA1、电阻RA2、电阻RA3、二极管D06、电阻RB1、电阻RB2和电阻RB3,其中:
所述二极管D05的阴极连接于所述NPN管Q05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05的阳极通过电阻RA1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1的栅极,所述电阻RA2连接于所述NPN管Q05的发射极与所述功率管PQ01的栅极之间,所述电阻RA3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所述二极管D06的阴极连接于所述NPN管Q07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06的阳极通过电阻RB1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2的栅极,所述电阻RB2连接于所述NPN管Q07的发射极与所述功率管PQ02的栅极之间,所述电阻RB3连接于所述功率管PQ0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9.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控制电路(1)、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隔离驱动电路及开关电路(6),所述控制电路(1)与所述隔离驱动电路的第一驱动电路(2)连接,所述开关电路(6)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连接。
10.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源装置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控制电路(1)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51916.5U CN219145265U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隔离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51916.5U CN219145265U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隔离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45265U true CN219145265U (zh) | 2023-06-06 |
Family
ID=86599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51916.5U Active CN219145265U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隔离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452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67655A (zh) * | 2024-04-29 | 2024-07-19 |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调压控制电路及新能源储能系统 |
-
2022
- 2022-12-28 CN CN202223551916.5U patent/CN2191452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67655A (zh) * | 2024-04-29 | 2024-07-19 |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调压控制电路及新能源储能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05042B (zh) | 一种电源设备及其电源电路 | |
US9130472B2 (en) | High efficient single switch single stag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ower supply | |
CN219145265U (zh) | 隔离驱动电路、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 | |
CN105871218A (zh) | 一种配置推挽式隔离电源的igbt驱动方法及装置 | |
CN105432006A (zh) | 开关元件驱动电源电路 | |
CN102437724B (zh) | 一种ac-dc芯片、系统及其高压启动控制电路 | |
WO2024114020A1 (zh) | 一种户用储能的预充电路 | |
CN112187061A (zh) | 双向逆变电路及双向逆变充电装置 | |
CN102170232B (zh) | 一种自驱动有源缓冲器和反激式开关电源 | |
WO2023016256A1 (zh) | 隔离反馈装置及电源设备 | |
CN112311220A (zh) | 一种pfc控制电路和电源控制装置 | |
CN111030481A (zh) | 一种无辅助绕组的恒压恒流反激式ac-dc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 |
CN215682138U (zh) | 一种半串式双向变换器电路 | |
CN202550872U (zh) | 一种ac-dc芯片、系统及其高压启动控制电路 | |
CN210142983U (zh) | 一种适用于超高电压2000Vdc输入的串联式反激式电路 | |
CN114744883A (zh) | 一种反激式电源的原边反馈型电路 | |
CN103683892A (zh) |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器 | |
CN114336864B (zh) | 一种可实现锂电池包安全充电的充电器 | |
CN111917150B (zh) | 双向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双向变换器及电源模块 | |
CN110932240A (zh) | 用于同步整流开关电源的开路检测保护系统 | |
CN111082502A (zh) | 一种防反灌电流mos管驱动电源产生电路 | |
CN220857933U (zh) | 整流控制电路及充电设备 | |
CN109713919A (zh) | 一种双绕组副边反馈开关电源 | |
CN118232486B (zh) | 一种双向软启动主动均衡充放电切换电路 | |
CN209748178U (zh) | 一种应用于双反激拓扑结构电源模块的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