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7701U -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7701U
CN219137701U CN202320008007.2U CN202320008007U CN219137701U CN 219137701 U CN219137701 U CN 219137701U CN 202320008007 U CN202320008007 U CN 202320008007U CN 219137701 U CN219137701 U CN 219137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pile
stayed
support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80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杜彬
何云松
李照德
汤伟
杨雁波
符小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80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7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7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7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水平内撑结构,水平内撑结构由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斜拉梁系、环边梁、后浇带组成。边梁外围设有支护桩,通过型钢传力构件支承水平内撑结构,下部设置立柱及立柱桩进行竖向支撑。该实用新型了实现“支护‑结构”相结合,兼顾了传统逆作法不做支撑的优点,又具有大开口出土空间的优点,施工速度快,基坑开挖完成后,斜拉梁系系转变为地下结构外围梁板结构体系,不拆除支撑,降低工程能耗,减少建筑垃圾排放,节约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日趋紧张,新建用地周边往往高楼林立、管线密布、紧邻道路。基坑支护面临着周边环境复杂,周边构建筑物变形控制保护要求高;地下室楼层多,基坑深度大;场地空间紧张、距离红线较近,支护措施布置困难;工期要求紧,成本控制严格等难题。因此需要采用内支撑体系的支护形式。
逆作法施工将主体结构和内撑水平体系结合,具有节省空间、降低成本、优化工序、保护周边环境等优势,但由于地下室梁系跨度影响,出土空间小,施工进度较慢。
近年来提出的大开口圆环内撑逆作法解决了出土空间小的问题,但基坑开挖完成后,大开口圆环内撑的环撑和辐射撑不能作为地下室结构梁系,为无效构件,浪费资源。半逆作法施工工序复杂,管理水平要求高;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包括:水平内撑结构11、支护桩墙5、立柱桩3;
其中水平内撑结构11由边环梁1、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2、斜拉梁系4、后浇带6组成;其中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呈十字形纵横交错,斜拉梁系4连接纵横梁系节点,根据斜拉梁布置形式在中心区域开口,断开处设置后浇带6,后浇带6呈环形布置;边环梁1布置在水平内撑结构11外围,连接节点处通过型钢传力构件7连接于支护桩墙5上;
其中,支护桩墙5由灌注桩和止水帷幕或连续墙构成,对应水平内撑结构标高处设有围檩8,与支护桩墙5锚筋连接;
其中,立柱桩3由基础灌注桩12和型钢柱13组成,作为竖向支承,位于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2、斜拉梁系4的交叉节点上,同时位于地下室柱中心上。
进一步的,水平内撑结构11数量若干,整体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型;中心开口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开口尺寸需满足挖掘机土方开挖倒运,有效半径9~10m。
进一步的,水平内撑结构11的边环梁1与外侧围护桩墙5间距为2~2.5m。
立柱桩3由基础灌注桩12和型钢柱13组成,中心开口区仅需布置基础灌注桩12,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完成,自下而上封闭中心开口区域的时候再插入型钢柱13,型钢柱13采用角钢格构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不得低于C40。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斜拉梁系内撑无需拆除支撑,实现了“支护-结构”的结合。基坑开挖后,将立柱桩外包钢筋笼,加工为地下室混凝土型钢柱, 实现“桩柱合一”。顺作浇筑地下室外墙,与围护桩墙和基坑支撑边环梁间预埋型钢传力构件融合,与斜拉梁系形成整体,完成基坑开挖的逆作法施工。
基于斜拉梁系优化地下室梁系布置,突破了梁系跨度限制,取消次梁设置,实现大开口,满足地下室开挖过程中自然通风有效距离,挖掘机有效半径等要求,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施工环境。
相比大开口圆环内撑逆作法,斜拉梁系减少了无效支撑结构,与地下室结构梁系融合一体,形成双向受力体系,优化了地下室楼板受力形式,以工程实例进行经济分析测算,在同等地下室面积下,斜拉梁系相对于单向板、双向板、加腋大板楼盖形式来说含钢量更低,经济效益更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地下室双向板梁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板基坑开挖时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B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挖完成后结构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边环梁;2、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3、立柱桩;4、斜拉梁系;5、围护桩墙;6、后浇带;7、型钢传力构件;8、围檩;9、地下室结构外墙;10、次梁系;11、水平内撑结构;12、基础灌注桩;13、型钢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步骤:
S1、平整场地,首先施工围护桩墙5、立柱桩3。采用旋挖或长螺旋桩机开挖地基土层,放入钢筋笼(立柱桩3放入钢筋笼和型钢柱13),浇筑形成围护桩墙5和立柱桩3,如图3所示。围护桩墙5桩顶标高为现状地面标高。立柱桩3基础灌注桩顶标高为地下室地层顶板标高,其位置应位于地下室结构柱中心上,施工应按照地下室结构基础桩位置图进行布置,严格控制偏心距离。
S2、待围护桩墙5达到75%设计强度值,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标高(第一层支撑顶标高与地下室层结构板顶标高保持一致),施工垫层,在围护桩墙上植入钢筋,围檩8与水平内撑11间预埋型钢构件7。依次浇筑围檩、边环梁1、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2、斜拉梁系4。内撑中心区断开作为出土通道,大开口加快土方倒运效率,断开处设置后浇带6,如图2所示。内撑连系梁2、4预留钢筋搭接长度,满足结构受力和后浇部分结构连接。水平内撑结构浇筑时需设置脱模措施,保证混凝土面光滑无麻面。
S3、待第一层水平内撑结构、出土栈道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继续进行土方开挖清运;第一二层区域土方开挖完成后,露出S1打入的立柱桩3型钢柱13,采用高压水枪将立柱桩3型钢柱13冲洗干净,在立柱桩3型钢柱13外侧绑扎钢筋笼,采用混凝土浇筑,作为地下室结构柱,如图3所示。
S4、如图5所示,依次重复S2~S3步骤直至完成所需地下室层数,再从下至上将后浇带6围绕的中空位置用斜拉梁系4、纵横向内撑梁2填充并灌浆,在支撑边环梁1和围护桩墙5间浇筑形成地下室外墙9。至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全部施工完成。
S4、如图5所示,依次重复S2~S3步骤直至达到设计地下室深度,之后从下至上将后浇带6围绕的开口处,采用纵横向联系梁2联通浇筑闭合为地下室梁系,在支撑边环梁1和围护桩墙5间从下至上浇筑形成地下室外墙9。至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全部施工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并非单一使用说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内撑结构(11)、围护桩墙(5)、立柱桩(3);
所述水平内撑结构(11)由边环梁(1)、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2)、斜拉梁系(4)、后浇带(6)组成;其中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2)呈十字形纵横交错,斜拉梁系(4)连接纵横梁系节点,根据斜拉梁布置形式在中心区域开口,断开处设置后浇带(6),后浇带(6)呈环形布置;边环梁(1)布置在水平内撑结构(11)外围,连接节点处通过型钢传力构件(7)连接于围护桩墙(5)上;
所述围护桩墙(5)由灌注桩和止水帷幕或连续墙构成,对应水平内撑结构标高处设有围檩(8),与围护桩墙(5)锚筋连接;
所述立柱桩(3)由基础灌注桩(12)和型钢柱(13)组成,作为竖向支承,位于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2)、斜拉梁系(4)的交叉节点上,同时位于地下室柱中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水平内撑结构(11)数量若干,整体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型;中心开口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开口尺寸需满足挖掘机土方开挖倒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水平内撑结构(11)的边环梁(1)与外侧围护桩墙(5)间距为2~2.5m。
CN202320008007.2U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Active CN219137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8007.2U CN219137701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8007.2U CN219137701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7701U true CN219137701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0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8007.2U Active CN219137701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7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8778B (zh) 一种大型地下结构非开挖修建方法
CN101092850A (zh) 一种建筑物或古建筑物/群整体顶升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66017B (zh) 基于深基坑“永临一体化”内支撑结构的调蓄池施工方法
CN110387889B (zh) 一种用于长条形深基坑的连拱式基坑支护方法
CN105064711A (zh) 一种在居民楼间施工地下车库的方法
CN114737573A (zh) 一种深基坑工程主楼区域后拆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326932B (zh) 一种地下车库的准半逆作施工方法
KR101187170B1 (ko) 마이크로파일로 전달하는 경사기둥과 기초부 연장 기둥을 라멘골조로 이용한 수직하향증축 시공방법
CN113417300A (zh) 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17959B (zh) 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11827705A (zh) 既有地下车库内扩建井桶状地下车库的方法
CN107313454B (zh) 一种地下车库的施工方法
CN111549789A (zh) 用于基坑支护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137701U (zh)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CN113898007B (zh) 一种沿街大跨度连廊结构半逆作施工方法
CN113445515B (zh) 一种超深基坑三排桩支护逆作换撑的施工方法
CN110777803A (zh) 基坑分期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8757521U (zh) Pc工法桩与斜撑组合支护结构
CN217629966U (zh) 一种临地铁的大跨度半逆作法基坑内支撑结构
CN219732023U (zh) 一种围护桩和钢斜撑围护结构
CN217298943U (zh) 一种地下雨水调蓄池深基坑内支撑结构
CN210263110U (zh) 一种地下室承台和地梁预制模板装置
CN116988513B (zh) 一种超大基坑盖挖逆作施工方法
CN217811059U (zh) 一种组合型临时基坑支护结构
CN217923621U (zh) 一种组合式多层直立自稳式围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