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5045U - 回吸结构及按压泵 - Google Patents
回吸结构及按压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35045U CN219135045U CN202223204316.1U CN202223204316U CN219135045U CN 219135045 U CN219135045 U CN 219135045U CN 202223204316 U CN202223204316 U CN 202223204316U CN 219135045 U CN219135045 U CN 2191350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k
- column
- piston
- pipe section
- p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吸结构及按压泵,该回吸结构包括外筒、活塞、回吸柱、限位件和弹性件,活塞设置在外筒内,活塞能够相对外筒上下移动,活塞设置有大管段和回吸管段,大管段位于回吸管段的上方,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密封凸环,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下端设置有限位凸起,回吸柱设置有回吸头,回吸头具有预定长度,回吸头位于大管段或者回吸管段内,限位件的一端连接外筒,限位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回吸柱,限位件用于限制回吸柱上下移动,弹性件连接活塞,弹性件用于带动活塞上移。本实用新型的回吸结构,能够及时回吸处在按压头出料口的余料,不造成物料浪费,也不会污染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泵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吸结构及按压泵。
背景技术
在按压泵按压出料后,其按压头的出料口一般会残留余料,而残留在出料口的余料有时会在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自动滑出出料口,滴落在环境中,既造成了物料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吸结构,能够及时回吸处在按压头出料口的余料,不造成物料浪费,也不会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回吸结构的按压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回吸结构,包括:外筒;活塞,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所述活塞能够相对所述外筒上下移动,所述活塞设置有大管段和回吸管段,所述大管段位于所述回吸管段的上方,所述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密封凸环,所述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下端设置有限位凸起;回吸柱,所述回吸柱设置有回吸头,所述回吸头具有预定长度,所述回吸头位于所述大管段或者所述回吸管段内;当所述回吸头位于所述大管段内时,所述活塞上下之间连通;当所述回吸头进入到所述回吸管段内时,所述密封凸环抵接所述回吸头的外侧壁,使得所述回吸柱密封所述活塞,从而使得所述活塞上下之间不连通;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抵接并带动所述回吸柱一起上移;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外筒,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回吸柱,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回吸柱上下移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塞,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活塞上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吸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按压泵回弹时,回吸结构会回吸按压头内残留的余料,从而避免余料滴落,防止造成物料浪费、污染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件为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内侧壁设置有阻力凸起,所述回吸柱插设在所述限位套筒内,所述阻力凸起抵接所述回吸柱的外侧壁,所述阻力凸起与所述回吸柱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所述密封凸环与所述回吸柱之间的摩擦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吸柱的外侧壁设置有卡点结构,所述卡点结构用于抵接所述阻力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按压泵,包括:前述的回吸结构;按压头,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按压头用于带动所述活塞下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泵,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设置有回吸结构,可以方便在按压后回吸按压头残留的余料,防止余料滴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阀件,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阀件位于所述外筒内,所述阀件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下端,所述阀件用于封闭所述进液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上端,所述按压头插设在所述内筒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压头包括喷头部和立柱部,所述喷头部连接在所述立柱部的一侧,所述喷头部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立柱部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上端,所述立柱部插设在所述内筒内;所述立柱部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动凸条,所述内筒的内侧壁沿所述内筒的正转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滑动凹槽、第一手感凸起、防压凸起和防转凸起,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用于供所述滑动凸条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手感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外表面,所述防压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底面,以阻挡所述滑动凸条下滑,所述防转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侧面,以阻挡所述滑动凸条相对所述内筒继续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筒的内侧壁设置有棘齿圈,所述内筒的外侧壁设置有棘爪凸起,所述棘爪凸起抵接所述棘齿圈,从而限制所述内筒相对所述外筒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压头包括挡水圈、喷头部和立柱部,所述喷头部连接在所述立柱部的一侧,所述喷头部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立柱部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上端,所述立柱部插设在所述内筒内,所述挡水圈连接所述喷头部,所述挡水圈位于所述立柱部的外侧,所述内筒包括连接环板、防水圈和安装套筒,所述连接环板的内侧连接所述防水圈,所述连接环板的外侧连接所述安装套筒,所述挡水圈的最下端端面高度低于所述防水圈的最上端端面高度,所述挡水圈位于所述安装套筒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防压夹,所述防压夹夹设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防压夹用于抵接所述挡水圈,从而阻挡所述按压头下移。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泵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按压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按压泵的外筒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按压泵的回吸柱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按压泵的内筒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内筒的截面结构轴测图;
图7为图1所示按压泵的按压头的截面结构轴测图。
附图标记:
外筒100、进液口110、棘齿圈120;
活塞200、大管段210、回吸管段220、密封凸环221、限位凸起222;
回吸柱300、回吸头310、卡点结构320;
限位件400、阻力凸起410;
按压头500、喷头部510、第一出液通道511、立柱部520、第二出液通道521、滑动凸条522、挡水圈530;
阀件600;
内筒700、第一滑动凹槽710、第一手感凸起720、防压凸起730、防转凸起740、棘爪凸起750、连接环板760、防水圈770、安装套筒780;
防压夹800;
外盖900;
弹性件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尖”、“内”、“外”、“轴向”、“径向”、“周向”、“四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侧壁表示左侧壁和/或右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A设置在B上”、“B上设置有A”,表述A与B之间的连接关系或者位置关系,而不代表A一定在B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活动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螺栓连接”和“螺钉连接”可以等同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吸结构,包括外筒100、活塞200、回吸柱300、限位件400和弹性件1000。
外筒100。外筒100用于连接在瓶体内。外筒100为按压泵其他零部件安装固定在瓶体上的基础载体;同时外筒100将瓶体内部的空间隔离出一部分,从而方便形成相对独立、封闭的储液空间,从而方便按压出料。
活塞200,设置在外筒100内,活塞200能够相对外筒100上下移动,活塞200设置有大管段210和回吸管段220,大管段210位于回吸管段220的上方,回吸管段220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密封凸环221,回吸管段220的内侧壁下端设置有限位凸起222。按压头500的立柱部520连接活塞200,立柱部520能够带动活塞200上下移动,活塞200位于内筒700和阀件600之间,活塞200和阀件600之间的空间为储液空间,或者说,活塞200、阀件600和外筒100共同限定出一个储液空间,外筒100的内部空间中,以活塞200和阀件600为分界零件划定出一个储液空间,储液空间能够连通第二出液通道521的下端;需要理解的是,立柱部520可以带动活塞200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储液空间的大小。活塞200的外侧壁抵接外筒100的内侧壁,活塞200相对外筒100可以上下滑动;而活塞200的内侧一般连接立柱部520,立柱部520能够带动活塞200一起移动。
回吸柱300,回吸柱300设置有回吸头310,回吸头310具有预定长度,回吸头310位于大管段210或者回吸管段220内;当回吸头310位于大管段210内时,活塞200上下之间连通;当回吸头310进入到回吸管段220内时,密封凸环221抵接回吸头310的外侧壁,使得回吸柱300密封活塞200,从而使得活塞200上下之间不连通;限位凸起222用于抵接并带动回吸柱300一起上移。回吸柱300为实心(或者是内部管腔只有一个开口的桶类零件)柱状零件,故密封凸环221抵接回吸头310的外侧壁时,回吸柱300会堵塞密封活塞200,使得活塞200上下之间的空间不连通。需要理解的是,由于限位件400、限位凸起222的设置,使得回吸柱300在活塞200移动过程中,大部分时候可以跟随活塞200一起移动,从而可以降低回吸柱300所需的额外空间大小,降低按压泵整体高度、粗细要求。
限位件400,限位件400的一端连接外筒100,限位件40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回吸柱300,限位件400用于限制回吸柱300上下移动。需要理解的是,限位件400只能部分限制回吸柱300上下移动,而不能完全限制回吸柱300上下移动;更进一步的,限位件400限制回吸柱300上下移动的方式,可以为本实施例中的摩擦阻力方式,故驱动回吸柱300上下移动的力度小于摩擦阻力时,回吸柱300不会上下移动,即限制回吸柱300上下移动,而只有当驱动回吸柱300上下移动的力度大于摩擦阻力时,回吸柱300才会上下移动,限位件400限制回吸柱300上下移动的方式,也可以为其他,比如限位件400为多个弹性零件的组合。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限位凸起222的设置,故当回吸柱300移动到回吸头310抵接限位凸起222时,限位凸起222(活塞200)可以克服限位件400的限制作用从而带动回吸柱300一起上移;而在按压时,当按压头500的立柱部520抵接回吸柱300时,也会克服限位件400的限制作用从而带动回吸柱300一起下移。
弹性件1000,弹性件1000连接活塞200,弹性件1000用于带动活塞200上移。弹性件1000可以为弹簧、弹性片、弹性塑胶件等,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000为塑料制成的类弹簧结构构件;具体的,弹性件1000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弹性件1000的上下连接结构,为斜向延伸的结构,而不与上下方向(即按压头500被按压施力的方向、按压头500移动的方向)相同,方便弹性件1000形变的产生。弹性件1000除了(直接或者间接)连接活塞200外,还会连接其他零件,在本实施例,弹性件1000的一端抵接外筒100(限位套筒),另一端抵接活塞200。
以本实施例的回吸结构来详述回吸原理:
当活塞200刚开始下移时(按压头500直接或者间接带动活塞200下移),由于限位件400的作用,所以此时回吸柱300不会下移,故回吸柱300相对活塞200上移,从而使得回吸柱300从活塞200内的回吸管段220进入到了大管段210内,回吸柱300不会堵塞活塞200,活塞200上下之间连通,可以正常按压出料;而当停止按压时,活塞200在弹性件1000作用下自动回弹,即活塞200上移,由于限位件400的作用,所以此时回吸柱300不会上移,故回吸柱300相对活塞200下移,从而使得回吸柱300从活塞200内的大管段210进入到了回吸管段220内,密封凸环221抵接回吸头310的外侧壁,使得回吸柱300堵塞密封活塞200,从而使得活塞200上下之间不连通;活塞200在弹性件1000作用下继续上移,回吸柱300相对活塞200继续下移,密封凸环221始终抵接回吸头310的外侧壁(密封凸环221沿回吸头310的外侧壁下滑预定长度),故此时回吸头310上方的空间(即活塞200中心的、与按压头出液通道连通的那部分空腔空间)扩大、且回吸头310方的空间与回吸头310下方的空间为隔绝状态,故回吸头310上方的空间会对按压头500内部空间产生吸力,即会回吸按压头500内部的残留物料。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400为限位套筒,限位套筒的内侧壁设置有阻力凸起410,回吸柱300插设在限位套筒内,阻力凸起410抵接回吸柱300的外侧壁,阻力凸起410与回吸柱300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密封凸环221与回吸柱300之间的摩擦阻力。
采用阻力限制回吸柱300移动的方式简单有效。
参照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回吸柱300的外侧壁设置有卡点结构320,卡点结构320用于抵接阻力凸起410。
设置卡点结构320,在按压时,卡点结构320在按压力作用下越过阻力凸起410移动到阻力凸起410的下方,而在活塞200回弹时,由于卡点结构320位于阻力凸起410的下方,故阻力凸起410阻止卡点结构320上移,即可以阻止回吸柱300上移,从而稳定地产生回吸效果。当然,最后当回吸头310抵接限位凸起222时,限位凸起222(活塞200)可以克服卡点结构320的限制作用,带动回吸柱300一起上移,使得卡点结构320重新移动到阻力凸起410的上方。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泵,包括按压头500和前述的回吸结构,按压头500连接活塞200,按压头500用于带动活塞200下移。
本实用新型的按压泵,设置有回吸结构,可以方便在按压后回吸按压头500残留的余料,防止余料滴落,既污染环境,同时又造成浪费。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按压头500的立柱部520,可以为和按压头500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为后天安装连接到按压头500上的额外部件。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阀件600,外筒100的下端设置有进液口110,阀件600位于外筒100内,阀件600设置在外筒100的下端,阀件600用于封闭进液口110。
阀件600用于在按压出料时自动封闭储液空间下端的进液口110;而在按压头500上移(或者说回弹、回复、复位)时,阀件600自动离开进液口110,从而打开进液口110。需要理解的是,阀件600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圆盘状阀件600,还比如常见的圆球状阀件600。需要理解的是,阀件60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塑胶制成。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内筒700,内筒700位于外筒100内,内筒700设置在外筒100的上端,按压头500插设在内筒700内。
设置内筒700,一方面方便封闭外筒100内部空间的上端,对储液空间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尽量减小外界环境对储液空间的直接接触、污染,且额外设置内筒700,方便进行装配;另一方面,内筒700也是按压头500(立柱部520)上下滑动、转动的基础载体,即内筒700的外侧壁连接外筒100,内筒700的内侧壁连接立柱部520。
当按压按压头500时,按压头500带动立柱部520一起下移,由于回吸柱300的滞后效应(立柱部520刚开始移动时,活塞200一起移动,但回吸柱300不会移动,即按压头500刚开始下移时,回吸柱300会相对活塞200上移),回吸柱300移动到大管段210,不堵塞活塞200,储液空间与第二出液通道521连通,立柱部520继续下移,推动活塞200一起下移,即活塞200相对内筒700、外筒100、瓶体等零部件下移,此时,储液空间变小,阀件600被向下压在进液口110上,从而封闭住进液口110,故储液空间内的物料进入到第二出液通道521,再依次由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进入到外界,即物料由按压头500的喷头部510喷出;而按压头500在弹性件1000的作用下自动弹起时,按压头500带动立柱部520一起上移,由于回吸柱300的滞后效应(立柱部520刚开始移动时,活塞200一起移动,但回吸柱300不会移动,即按压头500刚开始上移时,回吸柱300会相对活塞200下移),回吸柱300移动到回吸管段220,堵塞活塞200,储液空间与第二出液通道521隔绝、不相连通,立柱部520继续上移,带动活塞200一起上移,即活塞200相对内筒700、外筒100等零件上移,此时,储液空间变大,阀件600被向上吸起,离开了进液口110上,从而打开了进液口110,故瓶体内的物料会经由进液口110被吸入到储液空间内。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外”,由于零件大致呈筒状、柱状且相互连接,故以按压泵的立柱部520(也可以是内筒700、外筒100、外盖900等其他零件)的轴心线为中心;指向该中心的方向即为向内的方向,朝向该中心的一侧即为内侧;而背离该中心的方向即为向外的方向,背向该中心的一侧即为外侧。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正向转动(正转)”、“反向转动(反转)”只表明两部件(或者两种情况下)转动方向相反,而在实际中,正向转动可以为逆时针转动,也可以为顺时针转动,反向转动同理。
参照图2、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按压头500包括喷头部510和立柱部520,喷头部510连接在立柱部520的一侧,喷头部510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511,立柱部520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521,第一出液通道511的一端连通外界,第一出液通道51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液通道521的上端,立柱部520插设在内筒700内;立柱部520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动凸条522,内筒700(防水圈770)的内侧壁沿内筒700的正转方向(或者说第一周向;而反转方向即为与上述第一周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滑动凹槽710、第一手感凸起720、防压凸起730和防转凸起740,第一滑动凹槽710用于供滑动凸条522上下滑动,第一手感凸起720用于抵接滑动凸条522的外表面,防压凸起730用于抵接滑动凸条522的底面,以阻挡滑动凸条522下滑,防转凸起740用于抵接滑动凸条522的侧面,以阻挡滑动凸条522相对内筒700继续转动。
转动按压头500,按压头500带动立柱部520转动;当反向转动按压头500时,按压头500带动立柱部520反向转动,从而使得滑动凸条522从防压凸起730上方移动到滑动凹槽上方,此时防压凸起730可沿滑动凹槽上下滑动,故可以按压按压头500,带动立柱部520、活塞200下移,正常出液出料;而当正向转动按压头500时,按压头500带动立柱部520正向转动,从而使得滑动凸条522从滑动凹槽上方移动到防转凸起740上方,按压头500不能向下移动,即不能按压按压头500。当立柱部520的滑动凸条522位于防压凸起730上方时,滑动凸条522不能向下移动,即立柱部520、按压头500不能向下移动,不能按压按压头500,故可以防止误碰等情况意外按压出液,方便运输、存储以及日常使用;且锁定按压头500的高度位置时(即使得按压泵不能被按压出料时,或者说按压头500自锁时),只需要转动按压头500,而不需要按压或者其他方式使得按压头500下移,造成锁定过程中出料,浪费物料。更进一步的,在滑动凹槽和防压凸起730(或者其他滑动凹槽)之间,设置有手感凸起,一方面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另一面,起到提示和增加手感的作用;即在切换按压头500的自锁、不自锁状态时(或者切换出料档位时),当滑动凸条522越过手感凸起,有一定的阻力,固有一定的限位作用,能够使得按压头500在没有人为转动时,不会随意切换按压头500的自锁、不自锁状态;且滑动凸条522越过手感凸起,有一个明显的手感(甚至会发出咔的一声响声),可以明确提示使用者按压头500的状态已经切换了。需要理解的是,以一个第一滑动凹槽710、一个第一手感凸起720(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第二滑动凹槽、一个第二手感凸起,或者更多滑动凹槽、手感凸起)、一个防压凸起730和一个防转凸起740为一组高度位置锁定结构,沿内筒700的周向,在内筒700的整个内侧壁上,还可以依次设置有更多组高度位置锁定结构,“依次”,即前一组高度位置锁定结构的防转凸起740后即接续后一组高度位置锁定结构的第一滑动凹槽710;而如果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结构,则最后一组高度位置锁定结构的防转凸起740后即接续第一组高度位置锁定结构的第一滑动凹槽710;相应地,对应每组高度位置锁定结构,立柱部520上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滑动凸条522。设置防转凸起740,防止滑动凸条522在转动到滑动凹槽内或者防压凸起730上后,按压头500(立柱部520)相对内筒700继续转动;同时,一些实施例中,外筒100对内筒700无特殊限制,内筒700相对外筒100可以转动,故可以转动按压头500,在滑动凸条522抵接防转凸起740后,继续转动按压头500,从而使得立柱部520带动内筒700相对外筒100转动,进而改变按压头500的角度位置,方便使用。
参照图2、图3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筒100的内侧壁设置有棘齿圈120,内筒700的外侧壁设置有棘爪凸起750,棘爪凸起750抵接棘齿圈120,从而限制内筒700相对外筒100转动。
设置棘齿圈120,在内筒700相对外筒100转动(不管正转还是反转)时,棘齿圈120均会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提供一定的阻力阻挡内筒700转动;当然,该阻力是可以克服的,当转动力度较大时,可以克服该阻力,使得内筒700相对外筒100转动;故棘爪凸起750抵接棘齿圈120,能够一定程度上限制内筒700相对外筒100转动,但不会完全限制内筒700相对外筒100转动。综合来说,设置棘齿圈120、棘爪凸起750具有三个作用:第一,具有一定的定位作用,即设置棘齿圈120,使得棘爪凸起750始终被限定在棘齿圈120上的某两个棘齿之间,且在棘爪凸起750越过棘齿圈120上的棘齿会受到一定的阻挡,故调节好按压头500的角度位置之后,按压头500的角度位置不会随意变动;第二,设置棘齿圈120,在调节按压头500的角度位置时,有明显的手感(甚至会发出咔咔的响声),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也防止一次性调节过度,即棘齿圈120具有上述手感凸起的类似作用;第三,因为在调节按压泵的自锁状态时,需要按压头500的立柱部520相对内筒700转动,特别是当滑动凸条522越过手感凸起时,故此时需要转动按压头500时内筒700不转动,而设置有棘齿圈120、棘爪凸起750,即可以在此时提供一定的阻力,阻挡内筒700转动,当然,也可以直接在外部通过其他方式(比如人手抓握内筒700)来阻止内筒700转动。
内筒700可以相对外筒100转动,也即按压头500的转动角度位置可调,方便使用、运输、销售等情况,比如使得按压头500的凸嘴(喷头部510)朝向和瓶体的扁平面平行(或者共面),缩小容器整体的占用空间,方便运输和存储,而在销售时,调整按压头500的凸嘴的位置,使得凸嘴垂直瓶体的扁平面,产品更加美观,易于销售。
参照图1、图2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按压头500包括挡水圈530、喷头部510和立柱部520,喷头部510连接在立柱部520的一侧,喷头部510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511,立柱部520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521,第一出液通道511的一端连通外界,第一出液通道51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液通道521的上端,立柱部520插设在内筒700内,挡水圈530连接喷头部510,挡水圈530位于立柱部520的外侧,内筒700包括连接环板760、防水圈770和安装套筒780,连接环板760的内侧连接防水圈770,连接环板760的外侧连接安装套筒780,挡水圈530的最下端端面高度低于防水圈770的最上端端面高度,挡水圈530位于安装套筒780的外侧。
设置有防水圈770和挡水圈530,由于挡水圈530的最下端端面高度低于防水圈770的最上端端面高度、且挡水圈530位于安装套筒780的外侧,故外界液体很难越过挡水圈530进入到按压泵内部。需要理解的是,可以使得防水圈770的顶面高度高于安装套筒780的顶面高度,从而使得即使防水圈770外存在液体积存,积存的液体高度一旦高于安装套筒780的顶面高度,就会从安装套筒780的顶面漫过、溢流到外界,从而使得防水圈770外积存的液体不可能达到防水圈770的顶面高度。上述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外界液体通过气道进入到瓶体内,防止外界液体稀释甚至污染瓶体内的物料。安装套筒780主要用于连接外筒100,防水圈770除了防水外,还用于滑动连接立柱部520。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压夹800,防压夹800夹设在内筒700的外侧,防压夹800用于抵接挡水圈530,从而阻挡按压头500下移。
防压夹800为独立的零件,可以方便地从内筒700上拆卸下来,或者安装到内筒700上。在需要防止按压泵按压出料时,可以装上防压夹800,从而使得防压夹800抵接挡水圈530,阻挡按压头500下移,防止按压出料。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盖900,外筒100连接在外盖900内,外盖900用于连接瓶体,从而将按压泵连接到瓶体上。
需要理解的是,在容器中,外盖900和瓶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外盖900和瓶体螺纹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回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
活塞,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所述活塞能够相对所述外筒上下移动,所述活塞设置有大管段和回吸管段,所述大管段位于所述回吸管段的上方,所述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密封凸环,所述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下端设置有限位凸起;
回吸柱,所述回吸柱设置有回吸头,所述回吸头具有预定长度,所述回吸头位于所述大管段或者所述回吸管段内;当所述回吸头位于所述大管段内时,所述活塞上下之间连通;当所述回吸头进入到所述回吸管段内时,所述密封凸环抵接所述回吸头的外侧壁,使得所述回吸柱密封所述活塞,从而使得所述活塞上下之间不连通;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抵接并带动所述回吸柱一起上移;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外筒,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回吸柱,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回吸柱上下移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塞,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活塞上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内侧壁设置有阻力凸起,所述回吸柱插设在所述限位套筒内,所述阻力凸起抵接所述回吸柱的外侧壁,所述阻力凸起与所述回吸柱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所述密封凸环与所述回吸柱之间的摩擦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吸柱的外侧壁设置有卡点结构,所述卡点结构用于抵接所述阻力凸起。
4.一种按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回吸结构;
按压头,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按压头用于带动所述活塞下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件,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阀件位于所述外筒内,所述阀件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下端,所述阀件用于封闭所述进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上端,所述按压头插设在所述内筒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包括喷头部和立柱部,所述喷头部连接在所述立柱部的一侧,所述喷头部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立柱部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上端,所述立柱部插设在所述内筒内;所述立柱部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动凸条,所述内筒的内侧壁沿所述内筒的正转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滑动凹槽、第一手感凸起、防压凸起和防转凸起,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用于供所述滑动凸条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手感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外表面,所述防压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底面,以阻挡所述滑动凸条下滑,所述防转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侧面,以阻挡所述滑动凸条相对所述内筒继续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设置有棘齿圈,所述内筒的外侧壁设置有棘爪凸起,所述棘爪凸起抵接所述棘齿圈,从而限制所述内筒相对所述外筒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包括挡水圈、喷头部和立柱部,所述喷头部连接在所述立柱部的一侧,所述喷头部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立柱部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上端,所述立柱部插设在所述内筒内,所述挡水圈连接所述喷头部,所述挡水圈位于所述立柱部的外侧,所述内筒包括连接环板、防水圈和安装套筒,所述连接环板的内侧连接所述防水圈,所述连接环板的外侧连接所述安装套筒,所述挡水圈的最下端端面高度低于所述防水圈的最上端端面高度,所述挡水圈位于所述安装套筒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压夹,所述防压夹夹设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防压夹用于抵接所述挡水圈,从而阻挡所述按压头下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4316.1U CN219135045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回吸结构及按压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4316.1U CN219135045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回吸结构及按压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35045U true CN219135045U (zh) | 2023-06-06 |
Family
ID=86594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04316.1U Active CN219135045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回吸结构及按压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35045U (zh) |
-
2022
- 2022-11-30 CN CN202223204316.1U patent/CN2191350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77415B2 (en) | Portion-delivering dispenser | |
JP5095607B2 (ja) | ディスペンス装置 | |
US7249692B2 (en) | Dispenser with lock | |
EP2353727B1 (en) | Pump dispense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of such a dispenser | |
US8678244B2 (en) | Soap dispensing units with anti-drip valve | |
EP1791647B1 (en) | Dispensing pump | |
KR101652548B1 (ko) | 낙적 방지 유체 분배기 | |
JPH0299022A (ja) | 流体の押上式デイスペンサー | |
US20060113329A1 (en) | Dispenser with lock | |
US6695176B1 (en) | Pump dispenser having an improved discharge valve | |
WO2006116312A2 (en) | Dispenser having air tight spout | |
US4993600A (en) | Liquid dispenser pump | |
KR20160008514A (ko) | 유체제품의 패키징과 디스펜싱을 위한 리필가능장치 | |
CN219135045U (zh) | 回吸结构及按压泵 | |
US7306122B2 (en) | Trigger sprayer venting system | |
US6968981B2 (en) | Dispenser for free-flowing products | |
CN214483619U (zh) | 一种化妆品容器 | |
EP4114582B1 (en) | High volume reciprocating dispenser | |
EP1818108A1 (en) | Air pump device for a fluid dispenser | |
JP4162943B2 (ja) | ポンプ | |
CN219488237U (zh) | 一种按压出料分离式泵头 | |
CN115626360A (zh) | 按压泵及容器 | |
WO2001014245A1 (en) | Microdispensing pump | |
US20070164055A1 (en) | Pump device for fluid dispenser | |
JPH10101112A (ja) | 液体噴出ポン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