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8370U - 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8370U
CN219128370U CN202223454522.8U CN202223454522U CN219128370U CN 219128370 U CN219128370 U CN 219128370U CN 202223454522 U CN202223454522 U CN 202223454522U CN 219128370 U CN219128370 U CN 219128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circulating water
overflow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45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Fujia Dahua Pet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Fujia Dahua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Fujia Dahua Pet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Fujia Dahua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545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8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8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8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集水池和吸水池,所述集水池设置在吸水池上方,所述集水池和吸水池在连通口处设置有过滤机构,循环水管线自吸水池出口连接至集水池入口;所述集水池在溢流水位处设置若干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排污管线连接至污水观察井。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能够防止油品被吸入循环水泵大量附着在地管内,方便隔油除油,节省人力并快速除油,确保快速恢复生产,循环水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
背景技术
化工企业均有为装置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的循环水系统,为生产各装置的压缩机、泵、塔换热器提供冷却用循环水,以消除设备运行带来的富余热量,保证设备运行所需要的合适温度,确保生产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化工企业循环水系统为装置换热器提供冷却用循环水,主要为装置机泵润滑油、塔内高温油品换热,带走设备产生的富余热量,长期运行免不了出现换热器管束泄漏情况,一旦出现管束泄漏,短时间会造成油品大量漏入循环水塔,循环水塔附近油气味重,可能造成着火、中毒的安全风险,同时处理不及时也会造成循环水水质恶化,水中微生物滋生快,时间长了会造成循环水冷却器管束堵塞、更多管线腐蚀穿孔的危害。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实现循环水池中所漏油品快速清除,保证循环水系统平稳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集水池和吸水池,所述集水池设置在吸水池上方,所述集水池和吸水池在连通口处设置有过滤机构,循环水管线自吸水池出口连接至集水池入口;所述集水池在溢流水位处设置若干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排污管线连接至污水观察井。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位于吸水池入口处的第一隔栅和位于集水池出口处的第二隔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栅为设置在连通口处的U型格栅,所述U型格栅底部形成有不锈钢网格。不锈钢网格的网格间隙为2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U型格栅的上部安装有钢板,钢板高于溢流水位。
优选的,所述钢板高于溢流水位5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栅为通过插槽连接在连通口内的方型格栅,所述第一隔栅和第二隔栅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栅为方形的不锈钢框架上焊有不锈钢网格。不锈钢网格的网格间隙为2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池内设有若干溢流堰,溢流堰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集水池外部设置水箱,溢流口与水箱连通,所述水箱连接排污管线并通过排污管线连接至污水观察井。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溢流堰的高度相同,溢流堰上开设有溢流槽,溢流口位于溢流槽的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观察井为若干个,水箱就近连接污水观察井;所述污水观察井通过管线连接至污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管线包括依次连接的与吸水池出口相连接的循环水泵入口管线、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出口管线、循环水各用户和循环水塔,经循环水塔冷却后自流入集水池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能够防止油品被吸入循环水泵大量附着在地管内,方便隔油除油,节省人力并快速除油,确保快速恢复生产,循环水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中:1、集水池, 2、吸水池, 3、循环水泵入口管线, 4、循环水泵, 5、循环水泵出口管线, 6、循环水冷却器, 7、第一隔栅, 8、U型格栅, 9、溢流堰, 10、水箱, 11、污水观察井, A、污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见附图1,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集水池1和吸水池2,所述集水池1设置在吸水池2上方,二者具有高度差,能够使循环水自集水池1流入吸水池2中,所述集水池1和吸水池2在连通口处设置有过滤机构,吸水池2内水经循环水泵入口管线3经循环水泵4抽出,通过循环水泵出口管线5送至各装置换热器与各机泵及塔回流冷却器换热(图1中以循环水冷却器6为例)后返回循环水塔,经循环水塔冷却后自流入循环水集水池1,再重复上述流程。所述集水池1在溢流水位处设置若干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排污管线连接至污水观察井11。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位于吸水池入口处的第一隔栅和位于集水池出口处的第二隔栅,第二隔栅为U型格栅,所述第一隔栅和第二隔栅之间具有间隙。
由于集水池和吸水池连通口处的限制,吸水池入口的第一隔栅7偏小,有杂物极易堵住第一隔栅,降低第一隔栅处水流量,极易造成泵抽空,造成生产装置大幅波动甚至停工。因此在吸水池的第一隔栅7处外围加设U型格栅8,用于扩大第一隔栅7处循环水流通面积,U型格栅框架下部设计为约2厘米的不锈钢网格用于阻挡循环水池中进来的杂草、死飞虫、大风吹来的塑料袋等杂物。U型格栅框架上部在正常水位上焊接一圈钢板,钢板高度自水位正常控制高度至溢流堰往上5厘米左右,便于阻隔漏油时油品流入吸水池并随循环水泵抽入管道中,不便于及时清除污油的情况,确保让漏出的油品完全浮在集水池表面。
具体的,所述第一隔栅为方形的不锈钢框架上焊有间隙为2厘米的不锈钢网格,通过墙壁两侧固定槽插在水中,起到阻挡死虫树叶等杂物的作用,不影响走水。
具体的,所述U型格栅框架上部25厘米位置焊一圈40厘米宽的不锈钢板(图中未显示),钢板以下部分全部焊间隙为2厘米的不锈钢网格。集水池液位正常控制在U型格栅钢板中下部分,当有油泄漏时,油浮在水面,被钢板挡住,通过溢流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池内设有若干溢流堰9,所述若干溢流堰9的高度相同,溢流堰9上开设有溢流槽,溢流槽的预定位置开设有溢流口,所述集水池1外部设置水箱10,溢流口与水箱10连通,所述水箱10连接排污管线并通过排污管线连接至污水观察井11。所述污水观察井11为若干个,水箱10就近连接污水观察井;所述污水观察井通过管线连接至污水池。
通过在集水池1水泥墙上做出的若干溢流堰9确保集水池1各个方向均可将水面油品溢出,快速溢除水面油污。所述若干溢流堰的高度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溢流堰上开设有溢流槽,溢流口位于溢流槽的预定位置。水溢流时沿溢流槽流动并通过溢流口溢出至污水观察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循环水池水泥墙上沿溢流堰高度上方较薄处切除约1米宽水泥围堰形成溢流堰,保证切除后围堰高度均匀一致。这样在水池上水溢流时确保各个方向均可溢流,能够及时将水面油品溢出。
通过在集水池1外部加装的水箱10,让溢出的水能通过溢流口完全流入水箱10,经过水箱下部引导管线及后序临时线,将含油污水就近排至污水观察井11,进入污水池后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在循环水池划分为集水池1和吸水池2两部分并进行有效过滤。在吸水池入口处第一隔栅易阻塞的前提下,在外围增设一大隔栅,既确保先一步隔离水中死虫树叶等杂物,保证隔栅处流水面积,还能利用此隔栅阻隔泄漏入水池的污油进入吸水池,通过循环水泵进入地管,便于油品集中在集水池表面。2、通过溢流堰等溢流收水设施便于水池个方向同时溢流清出水面浮油,快速恢复水质,确保安全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集水池和吸水池,所述集水池设置在吸水池上方,所述集水池和吸水池在连通口处设置有过滤机构,循环水管线自吸水池出口连接至集水池入口;所述集水池在溢流水位处设置若干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排污管线连接至污水观察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位于吸水池入口处的第一隔栅和位于集水池出口处的第二隔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栅为设置在连通口处的U型格栅,所述U型格栅底部形成有不锈钢网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格栅的上部安装有钢板,钢板高于溢流水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高于溢流水位5c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栅为通过插槽连接在连通口内的方型格栅,所述第一隔栅和第二隔栅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内设有若干溢流堰,溢流堰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集水池外部设置水箱,溢流口与水箱连通,所述水箱连接排污管线并通过排污管线连接至污水观察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溢流堰的高度相同,溢流堰上开设有溢流槽,溢流口位于溢流槽的预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观察井为若干个,水箱就近连接污水观察井;所述污水观察井通过管线连接至污水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线包括依次连接的与吸水池出口相连接的循环水泵入口管线、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出口管线、循环水各用户和循环水塔,经循环水塔冷却后自流入集水池入口。
CN202223454522.8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 Active CN219128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4522.8U CN219128370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4522.8U CN219128370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8370U true CN219128370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1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4522.8U Active CN219128370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8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28370U (zh) 一种循环水池隔离除油系统
CN209923047U (zh) 一种氧气吸收率高的射流曝气机
CN216336900U (zh) 一种钻杆清洗循环水装置及水循环系统
CN213204372U (zh) 一种微生态滤床雨水生态利用装置
CN212222495U (zh)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
CN213221151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210800691U (zh) 一种稀油密封式煤气柜活塞上部排积液系统
CN207877408U (zh) 一种循环水系统在线清理装置
CN112645469B (zh) 一种两阶段循环式油污削减系统
CN213623505U (zh) 一种用于处理油脂的水体净化装置
CN220292827U (zh) 一种具有边槽回水器的养殖池
CN214734871U (zh) 一种两阶段循环式油污削减系统
CN213658183U (zh) 一种氟油检漏仪放油装置
CN215505739U (zh) 一种自动过滤与反冲洗装置
CN216790940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19064215U (zh) 一种用于校园洗浴废水的余热换热系统
CN213474242U (zh) 一种便于疏水降温的疏水收集箱
CN215479824U (zh) 一种污水浮泥排放机
CN220723701U (zh) 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站的浮渣处理池
CN208356220U (zh) 一种紧凑型循环水系统过滤装置
CN207527878U (zh)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除油装置
CN211143182U (zh) 一种管网自动脱气装置
CN213885182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施工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14223828U (zh) 一种酒厂冷凝器导流装置
CN211613842U (zh) 一种铜线拉丝生产线用环保管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