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5950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5950U
CN219125950U CN202223212050.5U CN202223212050U CN219125950U CN 219125950 U CN219125950 U CN 219125950U CN 202223212050 U CN202223212050 U CN 202223212050U CN 219125950 U CN219125950 U CN 219125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cover
cover plate
bas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20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红林
张功坦
崔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20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5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5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5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烹饪器具,属于厨房家电领域,提高了加热元件对内盖组件的加热效率而提升烹饪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包括盖板、加热元件和弹性元件,所述盖板面向所述器具本体,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方用于加热所述盖板,所述弹性元件向所述加热元件上施压使所述加热元件压持在所述盖板上。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饭煲等烹饪器具的盖体上配置有加热元件,使得内盖具有加热功能,以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在一些电饭煲中,加热元件先加热内盖,内盖的温度上升后再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中,内盖上设置有面对烹饪腔的盖板,若加热元件与盖板之间接触面积较小,则会导致热量传递效率较低,烹饪效果较差,同时也存在能源浪费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烹饪器具,提高了加热元件对内盖组件的加热效率而提升烹饪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包括盖板、加热元件和弹性元件,所述盖板面向所述器具本体,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方用于加热所述盖板,所述弹性元件向所述加热元件上施压使所述加热元件压持在所述盖板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内盖基座,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内盖基座上,所述盖板和所述内盖基座之间设有导向柱,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导向柱在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内盖基座之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热元件和/或所述内盖基座上凹陷形成用于径向定位所述弹性元件的定位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内盖基座以将所述盖板夹持在二者之间,所述盖板外周设有被压持在所述内盖基座和所述固定座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有包绕所述盖板的密封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热元件包括隔热件、由所述隔热件围成的隔热腔和嵌装在所述隔热腔内的加热单元,所述隔热腔具有朝向所述盖板的开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热单元具有固定连接隔热腔顶壁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自所述加热单元的上表面向所述隔热腔的顶壁延伸形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隔热腔的顶壁设有通孔,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贯穿所述通孔以伸入至所述隔热腔内的导向柱,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导向柱在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电联接件,所述隔热件的侧部设有连通所述隔热腔以供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电联接件电连接的缺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盖可拆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内盖上设有与所述上盖扣合的卡扣件和与所述上盖在所述盖体的横向方向插接的插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烹饪器具,其内盖组件上配置有加热元件,能够对盖板进行加热,用于烹饪食材,同时由于盖板的表面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水气不会冷凝在盖板的表面上,以避免凝结有大量的冷凝水而导致开盖时冷凝水会沿着盖板流淌到烹饪器具中或外界,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加热元件先加热盖板,盖板再将热量向器具本体传递,弹性元件具有始终作用在加热元件上的弹力,使加热元件能够与盖板保持紧密接触,加热元件的热量可直接传递至盖板上,减少热量损耗,提高盖板的升温速度,从而提高烹饪效果,且加热元件的位置不易出现变化,避免开盖过程中的振动导致加热元件与盖板之间形成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内盖基座,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内盖基座上,所述盖板和所述内盖基座之间设有导向柱,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导向柱在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滑动配合。导向柱能够对加热元件进行定位而限制加热元件相对盖体的横向位移,加热元件可沿着导向柱活动,而不会固定在内盖基座或盖板上,弹性元件的弹力因此也可以使加热元件始终能与盖板保持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内盖基座之间。弹性元件被压持在加热元件和内盖基座之间,其一端与内盖基座接触,另一端与加热元件接触,能够将弹力施加在加热元件背对盖板的一侧,从而能够使加热元件面对盖板的一侧靠近并贴合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元件和/或所述内盖基座上凹陷形成用于径向定位所述弹性元件的定位槽。定位槽可将弹性元件的部分容纳在内,定位槽的内壁对弹性元件具有径向定位的作用,以避免弹性元件弯曲变形而降低施加在加热元件上的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内盖基座以将所述盖板夹持在二者之间,所述盖板外周设有被压持在所述内盖基座和所述固定座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有包绕所述盖板的密封唇。固定座能够将盖板固定在内盖基座上,密封圈被压持在固定座和内盖基座之间以在周向上密封盖板,密封唇能够包绕盖板,以在盖体的厚度方向上密封盖板,从而能够阻挡水汽、食物残渣进入到固定座和内盖基座之间而影响加热元件和弹性元件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元件包括隔热件、由所述隔热件围成的隔热腔和嵌装在所述隔热腔内的加热单元,所述隔热腔具有朝向所述盖板的开口。加热单元能够产生热量,隔热件用于阻隔加热单元的热量,减少对弹性元件的影响,隔热件形成的隔热腔用于容纳加热单元,能够阻挡加热单元向四周辐射的热量,以避免内盖组件整体温度过高而影响到装配在上盖上的电子元件,开口用于将加热单元安装到隔热腔中,同时也能够使加热单元可与盖板贴合而向盖板传热。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单元具有固定连接隔热腔顶壁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自所述加热单元的上表面向所述隔热腔的顶壁延伸形成。加热单元通过安装柱固定连接隔热腔,同时也使加热元件与隔热腔的顶壁可保持一定的间距,加热单元不会与隔热腔的顶壁直接接触而导致隔热件的温度过高,从而降低了加热单元对内盖组件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腔的顶壁设有通孔,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贯穿所述通孔以伸入至所述隔热腔内的导向柱,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导向柱在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滑动配合。导向柱与通孔配合后能够对隔热件进行径向定位,安装在隔热件上的加热单元也得到了径向定位,加热元件可沿着导向柱活动,而不会固定在内盖基座或盖板上,弹性元件的弹力因此也可以使加热元件始终能与盖板保持贴合,在加热单元上也不需要设置供导向柱贯穿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电联接件,所述隔热件的侧部设有连通所述隔热腔以供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电联接件电连接的缺口。加热单元可通过电极与电联接件电连接获取电流,在隔热件上设置缺口能够使加热单元可通过缺口电连接电联接件,而不需要将电极在盖体的厚度方向上绕过隔热件再与电联接件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可拆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内盖上设有与所述上盖扣合的卡扣件和与所述上盖在所述盖体的横向方向插接的插接件。在将内盖组件安装到上盖上时,先通过插接件与上盖插接配合,限制内盖组件相对上盖的横向位移,再翻转内盖组件时卡扣件与上盖扣合,以限制内盖组件相对上盖在盖体厚度方向上的位移,以使内盖组件稳定地固定在上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元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器具本体100、内胆110;
盖体200、上盖210、内盖组件220、盖板221、内盖基座222、固定座223、密封圈224、密封唇225、电联接件226、卡扣件230、插接件240;
烹饪腔300;
加热元件400、弹性元件410、发热盘420、电极421、导向柱430、定位槽440、隔热件450、缺口451、隔热腔460、开口470、安装柱480、通孔4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文中出现的诸如“示例性”“一些实施例”等词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100和盖体200,盖体200包括上盖210和内盖组件220,器具本体100内设有内胆110,内胆110和内盖组件220围成烹饪腔300,内盖组件220包括盖板221、加热元件400和弹性元件410,盖板221面向器具本体100,加热元件400设置于盖板221上方用于加热盖板221,弹性元件410向加热元件400上施压使加热元件400压持在盖板221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烹饪器具,在内盖组件220上配置有加热元件400,能够对盖板221进行加热,用于烹饪烹饪腔300内的食材,同时由于盖板221的表面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水气不会冷凝在盖板221的表面上,以避免凝结有大量的冷凝水而导致开盖时冷凝水会沿着盖板221流淌到烹饪腔300中或外界,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加热元件400先加热盖板221,盖板221再将热量向烹饪腔300内传递,弹性元件410具有始终作用在加热元件400上的弹力,使加热元件400能够与盖板221保持紧密接触,加热元件400的热量可直接传递至盖板221上,减少热量损耗,提高盖板221的升温速度,从而提高烹饪效果,且加热元件400的位置不易出现变化,避免开盖过程中的振动导致加热元件400与盖板221之间形成间隙。
加热元件400包括发热盘420,发热盘420在通电后能够在表面产生高温。现有的一些烹饪器具中,其内盖包括红外灯管和玻璃板,红外灯管可产生穿透玻璃板的红外线来对食材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无需将红外灯管贴在玻璃板表面,但红外灯管产生的红外线较为集中,容易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发热盘420与盖板22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使盖板221受热均匀,从而更好的加热食材以提高烹饪效果,且相较于红外灯管,发热盘420的成本更低,以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具体的,内盖组件220还包括内盖基座222,盖板221安装在内盖基座222上,盖板221和内盖基座222之间设有导向柱430,加热元件400与导向柱430在盖体200的厚度方向上滑动配合。导向柱430能够对加热元件400进行定位而限制加热元件400相对盖体200的横向位移,加热元件400可沿着导向柱430活动,而不会固定在内盖基座222或盖板221上,弹性元件410的弹力因此也可以使加热元件400始终能与盖板221保持贴合。由于加热元件400与盖板221或内盖基座222之间无固定连接结构,因此在维修加热元件400时,加热元件400可轻易地自内盖组件220上取下。
内盖组件220还包括固定座223,固定座223连接内盖基座222以将盖板221夹持在二者之间,盖板221外周设有被压持在固定座223和内盖基座222之间的密封圈224,密封圈224设有包绕盖板221的密封唇225,固定座223能够将盖板221固定在内盖基座222上,密封圈224被压持在固定座223和内盖基座222之间以在周向上密封盖板221,密封唇225能够包绕盖板221,被夹持在盖板221和固定座223之间,以在盖体200的厚度方向上密封盖板221,从而能够阻挡水汽、食物残渣进入到固定座223和内盖基座222之间而影响加热元件400和弹性元件410的正常工作。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弹性元件410为设置在加热元件400和内盖基座222之间的弹簧,弹簧一端与内盖基座222接触,另一端与加热元件400接触,弹簧被压持在加热元件400和内盖基座222之间而保持压缩状态,始终具有作用在加热元件400上背对盖板221的一侧的弹力,从而能够使加热元件400面对盖板221的一侧靠近并贴合盖板221。
优选的,加热元件400和内盖基座222上凹陷形成用于径向定位弹簧的定位槽440,定位槽440可将弹簧部分容纳在内,定位槽440的内壁对弹簧具有径向定位的作用,以避免弹簧弯曲变形而降低施加在加热元件400上的作用力。在加热元件400和内盖基座222上均设置定位槽440能够对弹簧的两端进行定位,提高弹簧的稳定性。若是在加热元件400和内盖基座222的其中一个设置定位槽440,也同样能够径向定位弹簧,但整体的稳定性不如优选方案。
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加热元件400还包括隔热件450,隔热件450用于阻隔发热盘420的热量,减少对弹性元件410的影响,隔热件450围成用于容纳发热盘420的隔热腔460,隔热腔460具有朝向盖板221的开口470,隔热腔460的内壁能够阻挡发热盘420向四周辐射的热量,以避免内盖组件220整体温度过高而影响到装配在上盖210上的电子元件,开口470用于将发热盘420安装到隔热腔460中,同时也能够使发热盘420可与盖板221贴合而向盖板221传热。
发热盘420的上表面向隔热腔460的顶壁延伸形成安装柱480,通过贯穿隔热件450的螺钉与安装柱480配合以将发热盘420固定在隔热腔460内。在安装柱480与隔热腔460顶壁的相抵下,使发热盘420与隔热件450的顶壁保持有一定的间距,发热盘420不会与隔热腔460的顶壁直接接触而导致隔热件450的温度过高,从而降低了发热盘420对内盖组件220的影响。隔热腔460的侧壁也与发热盘420保持间隙,减少发热盘420传递至隔热腔460侧壁上的热量。
参照图2、图3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隔热腔460的顶壁设有通孔490,导向柱430贯穿通孔490,导向柱430与通孔490配合后能够对隔热件450进行径向定位,从而对发热盘420径向定位,发热盘420上不需要设置供导向柱430贯穿的孔。由于安装柱480使发热盘420和隔热腔460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距,且安装柱480的长度大于导向柱430的长度,即使隔热件450与内盖基座222相抵,安装柱480也不会接触到发热盘420。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内盖组件220还包括电联接件226,隔热件450的侧部设有连通隔热腔460以供发热盘420与电联接件226电连接的缺口451,发热盘420可通过电极421与电联接件226电连接获取电流,在隔热件450上设置缺口451能够使发热盘420可通过缺口451电连接电联接件226,而不需要将电极421在盖体200的厚度方向上绕过隔热件450再与电联接件226电连接。
在上盖还设有与电联接件电连接的供电单元,当内盖组件安装到上盖上时,电联接件能够与供电单元完成配合。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内盖组件220可拆安装在上盖210上,内盖上设有与上盖210扣合的卡扣件230和与上盖210在盖体200的横向方向插接的插接件240,在将内盖组件220安装到上盖210上时,先通过插接件240与上盖210插接配合,限制内盖组件220相对上盖210的横向位移,再翻转内盖组件220时卡扣件230与上盖210扣合,以限制内盖组件220相对上盖210在盖体200厚度方向上的位移,以使内盖组件220稳定地固定在上盖21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组件包括盖板、加热元件和弹性元件,所述盖板面向所述器具本体,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方用于加热所述盖板,所述弹性元件向所述加热元件上施压使所述加热元件压持在所述盖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内盖基座,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内盖基座上,所述盖板和所述内盖基座之间设有导向柱,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导向柱在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内盖基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和/或所述内盖基座上凹陷形成用于径向定位所述弹性元件的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内盖基座以将所述盖板夹持在二者之间,所述盖板外周设有被压持在所述内盖基座和所述固定座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有包绕所述盖板的密封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隔热件、由所述隔热件围成的隔热腔和嵌装在所述隔热腔内的加热单元,所述隔热腔具有朝向所述盖板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具有固定连接隔热腔顶壁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自所述加热单元的上表面向所述隔热腔的顶壁延伸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的顶壁设有通孔,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贯穿所述通孔以伸入至所述隔热腔内的导向柱,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导向柱在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电联接件,所述隔热件的侧部设有连通所述隔热腔以供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电联接件电连接的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可拆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内盖上设有与所述上盖扣合的卡扣件和与所述上盖在所述盖体的横向方向插接的插接件。
CN202223212050.5U 2022-11-29 2022-11-29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125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2050.5U CN219125950U (zh) 2022-11-29 2022-11-29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2050.5U CN219125950U (zh) 2022-11-29 2022-11-29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5950U true CN219125950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60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2050.5U Active CN219125950U (zh) 2022-11-29 2022-11-29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5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57844U (zh) 电热水壶的密封结构
CN219125950U (zh) 烹饪器具
CN212435956U (zh) 电发热板
CN216602527U (zh) 一种电热器发热组件隔热结构
CN212912809U (zh) 烹饪器具
CN219126036U (zh) 烹饪器具
CN211533915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0007914U (zh) 一种厚膜加热器组件
CN219629375U (zh) 使用可靠的烹饪器具
CN216932722U (zh) 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144474U (zh) 电炖盅
CN214746448U (zh) 电热水器
CN216932721U (zh) 电加热器具
CN215127227U (zh) 一种耦合式连接的烹饪器具
CN220250212U (zh) 一种具有多雾化工作状态的雾化头结构
CN219125951U (zh) 具有杀菌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3940497U (zh) 一种内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20778126U (zh) 一种顶紧式多重导热系统及电饭锅
CN215121228U (zh) 电发热体接线装置
CN217464544U (zh) 加热装置
CN209153177U (zh) 电热水壶
CN211957545U (zh)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固定结构
CN217039782U (zh) 抽屉烤箱
CN211066186U (zh) 电水壶
CN211980511U (zh) 一种便于电加热器快速装配的温控器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