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5930U - 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 Google Patents

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5930U
CN219125930U CN202223058085.8U CN202223058085U CN219125930U CN 219125930 U CN219125930 U CN 219125930U CN 202223058085 U CN202223058085 U CN 202223058085U CN 219125930 U CN219125930 U CN 219125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main body
guide rail
positioning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80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bof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bof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bof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bof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80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5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5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5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位件和窗帘轨道,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所述窗帘轨道,包括导轨和多个吊轮,所述导轨上设有开口;多个所述吊轮均设置在所述导轨的开口内,与所述导轨可滑动连接;所述窗帘轨道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导轨上,用于限制所述导轨内靠近所述导轨端部的所述吊轮滑动;其中,所述定位件设有操作面,所述操作面朝向所述导轨的开口设置,通过所述操作面锁紧或松开所述定位件;本申请通过以上设计方便从外部拆卸和安装,且定位可调性高。

Description

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化家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受到现代大多数人的喜爱,电动窗帘作为智能化家居的代表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垂直百叶帘和垂直柔纱帘,都是电动窗帘的一种。垂直百叶帘和垂直柔纱帘都能在全遮光与半遮光之间调整,而且垂直柔纱帘外观好看,两者的遮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应用越来越广泛。上述电动窗帘的窗帘轨道一般采用将多个自由吊轮安装在导轨内,多个吊轮等距离串连起来,且在导轨端部的吊轮设置定位件,以限制导轨端部的吊轮滑动,再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拉动其它的吊轮滑动实现帘页开合调光。
市面上采用的电动窗帘的窗帘轨道中,通用的定位件需要在吊轮组装的过程中提前在合适的位置穿在调光轴上,容易忘装或是装错位置,检查定位环是否合适需要在整个产品组装完成以后,做调试时方可知晓,而调光轴位于导轨内部,如忘装定位件或是定位件位置错误,则需要将整个产品拆解到当时安装定位环的工艺环节上进行修改,会浪费大量的组装调试时间,极其不便,而且效率低,因此,以上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从外部拆卸和安装,且定位可调性高的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窗帘轨道,包括导轨和多个吊轮,所述导轨上设有开口;多个所述吊轮均设置在所述导轨的开口内,与所述导轨可滑动连接;所述窗帘轨道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导轨上,用于限制所述导轨内靠近所述导轨端部的所述吊轮滑动;其中,所述定位件设有操作面,所述操作面朝向所述导轨的开口设置,通过所述操作面锁紧或松开所述定位件。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部和锁紧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锁紧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导轨的内侧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为所述锁紧部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锁紧部与所述导轨的两侧对应所述开口的一端夹持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轨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轨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锁紧部与所述限位部可拆卸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其中,所述定位部的长度和所述锁紧部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间距;所述定位部的宽度与所述锁紧部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间距;当所述定位件锁紧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锁紧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可拆卸固定,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锁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可拆卸固定。
可选的,所述导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或所述第二侧壁上;其中,所述定位部的长度和所述锁紧部的长度,分别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部与相对侧壁的间距;所述定位部的宽度与所述锁紧部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相对侧壁的间距;当所述定位件锁紧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锁紧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可拆卸固定;当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时,所述相对侧壁为所述第二侧壁,当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时,所述相对侧壁为所述第一侧壁。
可选的,所述锁紧部包括固定螺钉和压板,所述定位部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压板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对应,所述固定螺钉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以锁紧固定所述压板与所述定位部。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主体部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锁紧部锁紧或松开所述主体部;所述吊轮包括固定部和挂勾部,所述挂勾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导轨内远离所述导轨的开口的一侧,所述挂勾部凸出于所述导轨的开口,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吊轮的固定部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三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三主体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主体部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三主体部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主体部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锁紧部包括固定螺钉、压板、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在所述压板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在所述压板朝向所述第三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所述压板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对应设置;所述固定螺钉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固定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压板;所述第一主体部到所述锁紧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到所述锁紧部的距离。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定位件,用于如上所述的窗帘轨道。
相对于目前定位件采用金属环和机米螺丝固定安装在调光轴上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定位件设有操作面,且操作面朝向导轨的开口设置,通过操作面锁紧或松开定位件,这样在导轨的外部就可以对定位件进行安装或拆卸,不需要将整个窗帘轨道进行拆卸才能将定位件拆卸下来,提高了安装效率,而且定位件安装后,即使定位件安装的位置有误,也能及时对定位件进行拆卸,再重新定位安装,使定位吊轮可调性更高,且拆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帘轨道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与吊轮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10、窗帘轨道;110、导轨;111、开口;112、第一侧壁;113、第二侧壁;114、限位部;115、第一限位部;116、第二限位部;120、吊轮;121、固定部;122、挂勾部;123、连接片;130、定位件;131、定位部;1310、第一螺孔;1311、主体部;1312、阻挡部;1313、第一主体部;1314、第二主体部;1315、第三主体部;1316、第一固定孔;1317、第二固定孔;1318、第一阻挡部;1319、第二阻挡部;132、锁紧部;133、操作面;134、固定螺钉;135、压板;1351、第二螺孔;1352、第一固定柱;1353、第二固定柱;1354、加强筋;20、调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帘轨道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图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位件130,用于窗帘轨道10,所述窗帘轨道10包括导轨110和多个吊轮120,所述导轨110上设有开口111;多个所述吊轮120均设置在所述导轨110的开口111内,与所述导轨110可滑动连接,用于悬挂帘页,带动所述帘页滑动以打开或关闭帘页,调节光线;所述窗帘轨道10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130,所述定位件130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导轨110上,用于限制所述导轨110内靠近所述导轨110的端部的所述吊轮120滑动;当所述定位件130安装后,阻挡所述导轨110端部的吊轮120沿所述导轨110滑动,当所述定位件130拆卸后,所述导轨110端部的吊轮120可沿所述导轨110滑动。其中,所述定位件130设有操作面133,所述操作面133朝向所述导轨110的开口111设置,通过所述操作面133锁紧或松开所述定位件130。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与吊轮配合的示意图,结合图3,多个吊轮120滑动时,端部的吊轮120被阻挡固定不动,配合实现帘页开合以调光,当所述窗帘轨道10为单轨时,所述导轨110的端部为两端的其中一端,定位件130设置一个;当所述窗帘轨道10为拼接轨道或折叠轨道时,所述导轨110的端部为拼接轨道或折叠轨道的两个边缘的端部,即此时定位件130分别在导轨110的两端设置一个。所述窗帘轨道10还包括调光轴20,多个所述吊轮120串连在所述调光轴20上,旋转所述调光轴20,带动多个所述吊轮120旋转相应的角度,进而带动悬挂的帘页也旋转进行调光。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吊轮120包括连接片123,所述连接片123用于将两个相邻的吊轮120进行连接,使导轨110内的吊轮120滑动展开后保持相等的距离,当导轨110内的长度等于多个吊轮120展开后长度时,此时每一个吊轮120拉开的距离基本等于连接片123的长度,但当导轨110内的长度小于多个吊轮120展开的长度时,此时吊轮120在导轨110内滑动拉开时间距很难保持相等,出现不均的情况,帘页安装后影响整体美观,因此,此时也通过定位件130对靠近端部的吊轮120进行定位固定,即所述导轨110的端部的吊轮120,可以是端部的第一个吊轮120,也可以是端部的第二个吊轮120。当然,具体可根据导轨110的长度及吊轮120的数量了决定。
因此,相对于目前定位件130固定安装在调光轴20上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定位件130设有操作面133,且操作面133朝向导轨110的开口111设置,通过操作面133锁紧或松开定位件130,这样在导轨110的外部就可以对定位件130进行安装或拆卸,不需要将整个窗帘轨道10进行拆卸才能将定位件130拆卸下来,提高了安装效率,而且定位件130安装后,即使定位件130漏装或安装的位置有误,也能及时对定位件130进行直接安装或直接拆卸再重新定位安装,使定位吊轮120可调性更高,且拆装更方便。
具体的,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的爆炸示意图,结合图4-图5可知,所述定位件130包括定位部131和锁紧部132,所述定位部131与所述锁紧部132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部131与所述导轨110的内侧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133为所述锁紧部132远离所述定位部131的一端,此时,将所述定位部131可拆卸固定到所述导轨110的开口111的侧壁上,由于开口111处比较靠近导轨110外部,这样安装后更好拆。所述锁紧部13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一端直接将定位部131和锁紧部132安装定位,方便。
其中,所述导轨110包括限位部114,所述限位部114与所述导轨110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定位部131和所述锁紧部132与所述限位部114可拆卸固定连接,即固定后,所述定位部131可位于所述导轨110内,外部在导轨110外部的结构较少,这样定位件130安装后与整个窗帘轨道10匹配度高,保证整体美观。所述定位部131与所述锁紧部132可通过插合固定,也可以通过螺钉,将定位部131、锁紧部132与限位部114进行固定。
当然,为了拆装方便,还可以将所述定位部131和所述锁紧部132与所述导轨110的两侧对应所述开口111的一端通过夹持固定的方式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导轨110包括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限位部114包括第一限位部115和第二限位部116,所述第一侧壁112与所述第二侧壁11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115与所述第一侧壁112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116与所述第二侧壁113连接;其中,所述定位部131的长度和所述锁紧部132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5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16的间距;所述定位部131的宽度与所述锁紧部132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5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16的间距;安装定位件130时,将定位部131和锁紧部132先对合,然后将定位件130按照长度的方向与导轨110的开口111延伸的方向相平行,将定位件130从导轨110的开口111处放入后,旋转定位件130,使所述定位部13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5、第二限位部116的下方,所述锁紧部132则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5、第二限位部116的上方,此时,当所述定位件130锁紧后,所述定位部131与所述锁紧部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5夹持固定,所述定位部131与所述锁紧部1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16通过夹持固定。
通过两端分别与导轨110的两侧壁固定连接,这样安装锁紧后,两端形成夹持固定,稳固力提升且平衡,而且对端部的吊轮120的阻挡的力度也是均衡的,避免吊轮120滑行时拉力太大导致将定位器拉偏脱离的情况;并且定位件的两个端部与导轨的侧壁抵接,整体平整度高,使窗帘轨道安装后整齐、美观。
而将所述定位件130与导轨110的一个侧壁进行固定连接也是可以的,此时导轨110只有一个侧壁设有限位部114,即所述限位部11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2上或所述第二侧壁113上;其中,当所述定位部131的长度和所述锁紧部132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限位部114与相对侧壁的间距;所述定位部131的宽度与所述锁紧部132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限位部114与所述相对侧壁的间距时,安装方式与两端固定的安装方式可以一样;当所述定位部131的长度和所述锁紧部132的长度,等于所述限位部114与相对侧壁的间距时,则可以直接将对合后定位部131和锁紧部132直接放入需要安装的位置进行固定即可以,不需要再进行旋转,当所述定位件130锁紧后,所述定位部131与所述锁紧部132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114可拆卸固定;当所述限位部11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2上时,所述相对侧壁为所述第二侧壁113,当所述限位部114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113上时,所述相对侧壁为所述第一侧壁112。
另外,一体成型的锁紧部132与定位部131固定时,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则将锁紧部132的螺纹部与定位部131进行旋转后固定时,由于需要将锁紧部132整个进行旋转,旋转到螺纹连接正好卡紧固定时,锁紧部132与定位部131的位置不容易做到是正好对应的,会出现两个结构会有错开的情况,而此时则需要重新拆卸,调整螺纹对准的纹路,再次进行固定锁紧,这样安装麻烦,效率低。因此,可以将锁紧部132拆由两个结构组成的。结合图4-图5可知,所述锁紧部132包括固定螺钉134和压板135,所述定位部131上设有第一螺孔1310,所述压板135上设有第二螺孔1351,将所述压板135与所述定位部131对合,所述第一螺孔1310与所述第二螺孔1351对应,所述固定螺钉134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螺孔1310、所述第二螺孔1351,以锁紧固定所述压板135与所述定位部131,提高安装的准确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部131包括主体部1311和阻挡部1312,所述阻挡部1312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311连接,所述锁紧部132锁紧或松开所述主体部1311;所述吊轮120还包括固定部121和挂勾部122,所述挂勾部12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121连接,所述固定部121设置在所述导轨110内远离所述导轨110的开口111的一侧,所述挂勾部122凸出于所述导轨110的开口111,所述阻挡部1312与所述吊轮120的固定部121对应设置。
所述阻挡部1312具有阻挡平面,而且结合图3可知,吊轮120的固定部121位于导轨110内部,且靠近导轨110底部的位置,这样安装后,在底部位置,阻挡部1312与吊轮120的固定部121面接触,而在导轨110的开口111的位置,则通过主体部1311与压板135形成的阻挡结构对吊轮120的挂勾部122进行阻挡,这样在垂直于开口111的放向上,形成的阻挡面积较大,对整个吊轮120的阻挡形成的阻挡力也就相对较大,阻挡效果好,而且吊轮120的挂勾部122是一个相对体积较小的长条形结构,若只对吊轮120的挂勾部122进行定位阻挡,则阻挡的作用力只集中在靠外部的挂勾部122上,当拉力较大时,阻挡力可能不够,容易将挂勾部122拉断,导致该端部的吊轮120脱离阻挡而滑动,阻挡效果差。
如图5所示,所述主体部1311包括第一主体部1313、第二主体部1314和第三主体部1315,所述第一主体部1313和所述第三主体部131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314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主体部1313与所述第三主体部1315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主体部131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316,所述第三主体部1315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317,所述第三主体部1315上设有第一螺孔1310;所述压板135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313、第二主体部1314和所述第三主体部1315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柱1352设置在所述压板135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部131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316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柱1353设置在所述压板135朝向所述第三主体部1315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317对应;所述压板135上设有第二螺孔1351,所述第一螺孔1310与所述第二螺孔1351对应设置;所述固定螺钉134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螺孔1310、所述第二螺孔1351,固定所述定位部131和所述压板135。第一固定柱1352和第二固定柱1353起到进一步限位的作用,锁紧部132与定位部131对合后,直接插入固定螺钉134拧紧即可,不需要再单独对锁紧部132和定位部131进行固定,再拧紧,使安装更简便。
所述第一主体部1313到所述锁紧部13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314到所述锁紧部132的距离,即第二主体部1314与锁紧部13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将所述定位部131与所述锁紧部132用固定螺钉134进行固定安装后,固定螺钉134将锁紧部132与第二主体部1314往相对靠近的方向进行拧紧,这样定位部131的两端与锁紧部132的两端能够形成夹持固定的同时,还能适当分散固定螺钉134的拧紧的作用力,避免第二主体部1314发生形变,而影响两端的夹持固定,同时还能延长使用寿命。当然直接将第一主体部1313、第二主体部1314和第三主体部1315直连接形成一个平板也是可以的,这时可以适当加厚平板的厚度,避免形变的情况。
所述锁紧部132远离定位部131的一端还设有两个加强筋1354,两个所述加强筋1354相对设置,也起到减少锁紧部132形变的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阻挡部1312包括第一阻挡部1318和第二阻挡部1319,所述第一阻挡部1318与所述第二阻挡部1319相对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314连接,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314形成一个镂空的阻挡结构,在起到阻挡作用的同时,可以节省材料,减小阻挡部1312的重量,避免安装后过多重力对锁紧部132的作用,导致的定位件130容易松动的问题。当然,所述阻挡部1312也可以为四周围设起来的空心或实心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用新型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窗帘轨道,包括:
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开口;
多个吊轮,所述吊轮均设置在所述导轨的开口内,与所述导轨可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导轨上,用于限制所述导轨内靠近所述导轨的端部的所述吊轮滑动;
其中,所述定位件设有操作面,所述操作面朝向所述导轨的开口设置,通过所述操作面锁紧或松开所述定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部和锁紧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锁紧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导轨的内侧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为所述锁紧部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锁紧部与所述导轨的两侧对应所述开口的一端夹持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轨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锁紧部与所述限位部可拆卸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其中,所述定位部的长度和所述锁紧部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间距;所述定位部的宽度与所述锁紧部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间距;当所述定位件锁紧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锁紧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可拆卸固定,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锁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可拆卸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或所述第二侧壁上;
其中,所述定位部的长度和所述锁紧部的长度,分别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部与相对侧壁的间距;所述定位部的宽度与所述锁紧部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相对侧壁的间距;当所述定位件锁紧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锁紧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可拆卸固定;
当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时,所述相对侧壁为所述第二侧壁,当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时,所述相对侧壁为所述第一侧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包括固定螺钉和压板,所述定位部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压板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对应,所述固定螺钉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以锁紧固定所述压板与所述定位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主体部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锁紧部锁紧或松开所述主体部;
所述吊轮包括固定部和挂勾部,所述挂勾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导轨内远离所述导轨的开口的一侧,所述挂勾部凸出于所述导轨的开口,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吊轮的固定部对应设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三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三主体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主体部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三主体部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主体部上设有第一螺孔;
所述锁紧部包括固定螺钉、压板、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在所述压板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在所述压板朝向所述第三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所述压板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对应设置;所述固定螺钉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固定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压板;
所述第一主体部到所述锁紧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到所述锁紧部的距离。
10.一种定位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的所述窗帘轨道。
CN202223058085.8U 2022-11-16 2022-11-16 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Active CN219125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085.8U CN219125930U (zh) 2022-11-16 2022-11-16 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085.8U CN219125930U (zh) 2022-11-16 2022-11-16 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5930U true CN219125930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6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8085.8U Active CN219125930U (zh) 2022-11-16 2022-11-16 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59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45402C (en) Supporting means for a screening device
EP0186715A1 (en) Venetian blind
KR20020000104A (ko) 컴퓨터 주변기기의 부착장치, 부착방법 및 기록 및/또는재생장치
CN219125930U (zh) 定位件和窗帘轨道
CN110778234A (zh) 一种多功能隐藏式分体铰链
CN21253469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幕墙
CN211644279U (zh) 一种电梯轿门的边框结构
CN210013621U (zh) 一种铰接装置和旋转淋浴房门
CN210977225U (zh) 一种可拆卸外挂纱窗
CN210011747U (zh) 自包裹式进气通风窗滤网固定结构
CN219760812U (zh) 一种电机控制电路板的快拆结构
CN217524562U (zh) 一种连接支架组件
CN216813966U (zh) 一种格栅灯
CN213062540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集成墙板连接结构
CN218716043U (zh) 推拉门下导轮
CN219061297U (zh) 一种开水器及其前开门结构
CN217872345U (zh) 合页及门窗
CN217538536U (zh) 一种电动驱动组件
CN214403369U (zh) 一种卷帘安装结构
CN211573058U (zh) 一种多功能隐藏式分体铰链
CN221098454U (zh) 一种快拆灯具
CN217841330U (zh) 一种通用型门窗型材
CN113439985B (zh) 改良型电动窗帘
EP2011951B1 (en) Bracket together with and for supporting a covering assembly
CN216892998U (zh) 幕墙骨架三维调节连墙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