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4633U - 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4633U
CN219124633U CN202222901236.5U CN202222901236U CN219124633U CN 219124633 U CN219124633 U CN 219124633U CN 202222901236 U CN202222901236 U CN 202222901236U CN 219124633 U CN219124633 U CN 219124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cavity
cabinet
main bod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12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建强
魏思思
肖思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onhe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onh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onh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onh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12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4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4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4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包括:用于对机柜散热,包括:柜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与机柜连接,柜体内固定设有内滤网、外滤网和固定板,外滤网与进风口对应,固定板与内滤网、外滤网连接;内滤网、外滤网、固定板将柜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吸风过滤腔、新风流动腔,且吸风过滤腔、新风流动腔通过内滤网连通;清洁装置,设置于吸风过滤腔内,且对内滤网和外滤网进行清洁;离心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新风流动腔内,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散热装置独立于机柜之外存在,不受机柜空间限制,因此散热效果较好,并且直接使用外界空气,不需要设置制冷设备等,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机柜是用于容纳电气或电子设备的独立式或自支撑的机壳。机柜内部空间狭小,设备密度大,柜内设备发热量大,极易形成热岛。为了避免高温影响机柜型通信基站运行的稳定性,增强用户使用体验感,确保柜内通信设备寿命,目前通信机柜常配备机柜空调、热交换器,或直通风换热设备。
但是由于空间限制,户外机柜可配套的机柜空调、热交换器,或直通风换热设备的散热效果均较差,无法及时消除热岛,致使通信机柜的高温告警频发,严重困扰通信基础设施运营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所述机柜的散热装置具有独立于机柜之外存在,且可以对机柜快速散热等特点,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用于对机柜散热,包括:柜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机柜连接,所述柜体内固定设有内滤网、外滤网和固定板,所述外滤网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内滤网、所述外滤网连接;所述内滤网、所述外滤网、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柜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吸风过滤腔、新风流动腔,且所述吸风过滤腔、所述新风流动腔通过所述内滤网连通;清洁装置,设置于所述吸风过滤腔内,且对所述内滤网和所述外滤网进行清洁;离心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新风流动腔内,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
优选地,所述柜体包括连接设置的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底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内滤网、所述外滤网和所述固定板围成所述吸风过滤腔;所述后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固定板、所述内滤网围成所述新风流动腔。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前侧板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后侧板上;
所述外滤网与所述前侧板固定,并盖设于所述进风口;所述内滤网和所述外滤网间隔平行设置,且所述内滤网与所述后侧板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内滤网、所述外滤网的下端固定,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顶板下侧面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离心风机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清洁装置包括主体、除尘机构、移动机构,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内滤网的一侧设有吸尘槽,靠近所述外滤网的一侧设有吹尘槽;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隔板、除尘风机,所述隔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内,将所述主体内部空间分隔为负压吸尘腔和高压吹尘腔,所述负压吸尘腔与所述吸尘槽连通,所述高压吹尘腔与所述吹尘槽连通;所述隔板上具有通孔,所述除尘风机安装于所述隔板上,并与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并带动所述主体在所述内滤网和所述外滤网之间移动,所述主体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内滤网平行。
优选地,所述除尘风机的吸风侧朝向所述负压吸尘腔,所述除尘风机的吹风侧朝向所述高压吹尘腔;且所述负压吸尘腔的体积小于所述高压吹尘腔的体积;所述除尘风机位于所述高压吹尘腔内。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啮合设置的链轮和链条,所述链条设置于所述内滤网和所述外滤网之间,且与所述内滤网平行;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体固定,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链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导轨、导套,所述导轨与所述链条平行,所述主体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套与所述导向孔固定,所述导套套设于所述导轨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主体的下侧面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固定板滚动接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包括柜体、清洁装置、离心风机,机柜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机柜连接,所述柜体内固定设有内滤网、外滤网和固定板,所述外滤网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内滤网、所述外滤网、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柜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吸风过滤腔、新风流动腔,且所述吸风过滤腔、所述新风流动腔通过所述内滤网连通;清洁装置设置于所述吸风过滤腔内,离心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新风流动腔内。打开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将外界空气通过外滤网第一次过滤进入吸风过滤腔内,吸风过滤腔内的空气经过内滤网第二次过滤进入新风流动腔内,新风流动腔内的空气通过出风口进入机柜内,对机柜进行散热,所述散热装置独立于机柜之外存在,不受机柜空间限制,因此散热效果较好,并且直接使用外界空气,不需要设置制冷设备等,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和成本。清洁装置可对内滤网、外滤网进行清洁,防止内滤网、外滤网上依附过多灰尘等杂质,而影响了空气的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的散热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的散热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分机柜的散热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分机柜的散热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清洁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清洁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清洁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清洁装置的仰视图。
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吸风过滤腔;104、新风流动腔;105、前侧板;106、后侧板;107、左侧板;108、右侧板;109、顶板;110、底板;2、内滤网;3、外滤网;4、固定板;5、清洁装置;51、主体;511、吸尘槽;512、吹尘槽;513、负压吸尘腔;514、高压吹尘腔;52、除尘机构;521、隔板;522、除尘风机;531、驱动电机;532、链轮;533、链条;534、导轨;535、导套;536、滚轮;6、离心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包括:柜体、内滤网2、外滤网3、固定板4、清洁装置5、离心风机6。
优选地,柜体1具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出风口102与机柜连通,用于给机柜散热。柜体1的内部固定设有内滤网2、外滤网3、固定板4。外滤网3与进风口101对应,因此外界空气需要先经过外滤网3的过滤才可进入柜体1内。固定板4与内滤网2、外滤网3均连接,因此,内滤网2、外滤网3、固定板4将柜体1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吸风过滤腔103、新风流动腔104,并且吸风过滤腔103、新风流动腔104通过内滤网2连通设置。
清洁装置5设置于内滤网2、外滤网3之间,并可对内滤网2、外滤网3进行清洁。
离心风机6固定设置于新风流动腔104内,且离心风机6与所述出风口102对应。
可以想到的是,打开离心风机6,由于外滤网3的存在,因此外界空气可通过外滤网3的第一次过滤后进入吸风过滤腔103内,又由于吸风过滤腔103、新风流动腔104通过内滤网2连通,因此吸风过滤腔103的空气可通过内滤网2第二次过滤后进入新风流动腔104内,新风流动腔104内的空气可通过出风口102进入机柜内,带走机柜内的热量,及时消除热岛。上述散热装置独立于机柜存在,因此不受机柜空间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并且直接使用外界空气,不需要设置制冷设备等,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和成本。清洁装置5可对内滤网2、外滤网3进行清洁,防止内滤网2、外滤网3上依附过多灰尘等杂质,而影响了空气的流通。
优选地,柜体1呈长方体状,包括连接设置的前侧板105、后侧板106、左侧板107、右侧板108、顶板109、底板110。左侧板107、右侧板108、顶板109、内滤网2、外滤网3和固定板4围成吸风过滤腔103,吸风过滤腔103通过外滤网3与外界连通。
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柜体1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柜体1也可呈圆柱状或者别的形状。
后侧板106、顶板109、底板110、前侧板105、固定板4、内滤网2围成新风流动腔104,新风流动腔104通过出风口102与外界连通,且吸风过滤腔103与新风流动腔104之间通过内滤网2连通。
优选地,进风口101设置于前侧板105上,出风口102设置于后侧板106上。外滤网3与前侧板105固定,且覆盖设置于进风口101上,因此外界空气必须经过外滤网3的第一次过滤后才可进入吸风过滤腔103内。内滤网2与外滤网3间隔平行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内滤网2与前侧板105间隔平行设置,内滤网2与外滤网3之间的宽度即为吸风过滤腔103的宽度。另外,由于吸风过滤腔103通过内滤网2与新风流动腔104连通,因此内滤网2需要与后侧板106间隔设置,吸风过滤腔103内的空气才可通过内滤网2进入新风流动腔104内。
优选地,可在左侧板107或者右侧板108上设置开槽,开槽的形状与尺寸与内滤网2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具体地,内滤网2可通过插拔的方式穿过开槽实现安装或拆卸,装卸简单便捷,且利于后续的维护与更换。
优选地,固定板4与内滤网2、外滤网3的下端固定,固定板4与底板110间隔设置,因此固定板4与底板110之间的空间可以用于安装离心风机6。由于离心风机6的安装空间不受限制,离心风机6可为高压高速离心风机,克服机柜内的风阻,驱散热岛,驱赶机柜内的热空气快速排出,促使机柜内温度迅速降低,消除高温告警,增强用户使用户外通信机柜的安全感。
优选地,在顶板109的下侧面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离心风机6连接,控制器可控制离心风机6的打开或关闭。另外,控制器安装于顶板109的下侧面,有利于加强控制器的防水、防尘作用,防止控制器受到雨水、灰尘的影响,继而加长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5至图8,清洁装置5包括主体51、除尘机构52、移动机构。清洁装置5设置于内滤网2、外滤网3之间,可同时对内滤网2、外滤网3进行清洁。
具体地,优选地,主体51内部中空,且主体51的形状、尺寸等均与内滤网2和外滤网3之间的空间相适配,使得主体51可以在内滤网2和外滤网3之间往复移动,而不会与内滤网2、外滤网3碰撞。主体51上靠近内滤网2的一侧设有吸尘槽511,靠近外滤网3的一侧设有吹尘槽512。
除尘机构52包括隔板521、除尘风机522,隔板521固定设置于主体51的内部,并将主体5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负压吸尘腔513和高压吹尘腔514。隔板521上设有通孔,除尘风机522与隔板521固定连接,并且除尘风机522与通孔对应设置。可以想到的是,隔板521与主体51的内侧壁均密封连接,因此负压吸尘腔513和高压吹尘腔514之间只可以通过通孔实现通气。
移动机构设置于主体51上,并可以带动主体51在内滤网2和外滤网3之间移动,并且主体51的移动方向与内滤网2和外滤网3均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内滤网2上会依附有较小的灰尘等杂质,外滤网3上依附有较大的灰尘等杂质,为了同时对内滤网2和外滤网3进行清洁,可以打开除尘风机522,除尘风机522在负压吸尘腔513内形成负压,而负压吸尘腔513通过吸尘槽511与内滤网2对应,因此,除尘风机522可将新风流动腔104内的气体通过内滤网2、吸尘槽511、通孔吸入至高压吹尘腔514内,且在新风流动腔104内的气体通过内滤网2时,可以带走依附在内滤网2上的灰尘,从而实现对内滤网2的清洁。另外,由于高压吹尘腔514内新增了来自新风流动腔104内的气体,因此在高压吹尘腔514内形成了高压,而高压吹尘腔514通过吹尘槽512与外滤网3对应,因此除尘风机522可将高压吹尘腔514内的气体通过吹尘槽512、外滤网3吹至外界,且在高压吹尘腔514内的气体通过外滤网3时,可以吹走依附在外滤网3上的灰尘,从而实现对外滤网3的清洁。
为了实现对内滤网2和外滤网3的全面清洁,移动机构可带动主体51在内滤网2和外滤网3之间移动。可以想到的是,除尘机构52位于主体51内,跟随主体51一起移动,而吸尘槽511、吹尘槽512也跟随主体51一起移动。在主体51的移动过程中,吸尘槽511可以经过内滤网2的全部区域,吹尘槽512可以经过外滤网3的全部区域,因此可实现对内滤网2和外滤网3的全面清洁。
优选地,除尘风机522的吸风侧朝向负压吸尘腔513,除尘风机522的吹风侧朝向高压吹尘腔514,此时,开启除尘风机522,除尘风机522即可将负压吸尘腔513一侧的气体吸入高压吹尘腔514一侧,即可在负压吸尘腔513形成负压,在高压吹尘腔514形成高压。
优选地,负压吸尘腔513的体积小于高压吹尘腔514的体积,即负压吸尘腔513的体积可以较小。当除尘风机522开启,由于负压吸尘腔513的体积较小,因此除尘风机522可快速在负压吸尘腔513内形成负压,继而将新风流动腔104内部的气体快速通过吸尘槽511吸入负压吸尘腔513内,同时可以提高对内滤网2的清洁效果。
另外,由于高压吹尘腔514的体积较大,因此可将除尘风机522设置于高压吹尘腔514内。
优选地,吸尘槽511、吹尘槽512可以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为了吸尘槽511、吹尘槽512能够经过内滤网2和外滤网3的全部区域,因此主体51的移动方向可为水平方向,即,吸尘槽511、吹尘槽512的延伸方向与主体51的移动方向可垂直设置。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吸尘槽511、吹尘槽512也可以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此时,主体51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够提高对内滤网2和外滤网3的清洁效果,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吸尘槽511、吹尘槽512的宽度。可以想到的是,吸尘槽511、吹尘槽512的宽度越小,则对内滤网2和外滤网3的清洁效果更好,但是吸尘槽511、吹尘槽512的宽度越小,则对整个内滤网2和外滤网3的清洁所需时间也会加长,因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吸尘槽511、吹尘槽512的宽度,满足对内滤网2和外滤网3的清洁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效率。
优选地,移动机构设置于主体51上,且位于内滤网2和外滤网3之间。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31、链轮532、链条533、导轨534、导套535、滚轮536。
驱动电机531与主体51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53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链轮532,链轮532跟随驱动电机531的输出轴转动。链条533水平固定于内滤网2和外滤网3之间,且链条533与内滤网2平行设置。链轮532与链条533啮合设置。启动驱动电机531,驱动电机531带动链轮532转动,由于链轮532和链条533啮合,且链条533固定,因此驱动电机531可沿链条533的长度方向移动。又由于驱动电机531与主体51固定连接,因此驱动电机531可带动主体51沿链条533的长度方向移动。可以想到的是,使用链轮532和链条533可大幅度地提高传动效率,并且传动可靠,有利于主体51平稳顺畅的移动。
优选地,为了保证主体51的移动方向,内滤网2和外滤网3之间还固定设有导轨534,导轨534与链条533间隔平行设置。主体51上对应设有导向孔,导轨534插设于导向孔内。在主体51的移动过程中,导轨534可保证主体51沿链条533的长度方向移动,防止主体51朝别的方向移动而与内滤网2和外滤网3发生碰撞。
优选地,为了减少导轨534和导向孔之间的磨损,在导向孔内固定设有导套535,且导套535套设于导轨534的外侧。在主体51的移动过程中,导轨534与导向孔不接触,因此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磨损。另外,导套535具体可为尼龙导套,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并且不会生锈,因此不会影响主体51移动的稳定性。
优选地,为了便于主体51的移动,在主体51的下侧连接有滚轮536,滚轮536具体为尼龙滚轮。滚轮536与柜体4之间为滚动摩擦。滚轮536的滚动方向与链条533的长度方向平行。在主体51的移动过程中,由于滚轮536与柜体4之间为滚动摩擦,因此主体51移动的更加顺畅平稳,同时滚轮536也可起到限制主体51朝别的方向移动的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用于对机柜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机柜连接,所述柜体内固定设有内滤网、外滤网和固定板,所述外滤网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内滤网、所述外滤网连接;所述内滤网、所述外滤网、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柜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吸风过滤腔、新风流动腔,且所述吸风过滤腔、所述新风流动腔通过所述内滤网连通;
清洁装置,设置于所述吸风过滤腔内,且对所述内滤网和所述外滤网进行清洁;
离心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新风流动腔内,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连接设置的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底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内滤网、所述外滤网和所述固定板围成所述吸风过滤腔;所述后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固定板、所述内滤网围成所述新风流动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前侧板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后侧板上;
所述外滤网与所述前侧板固定,并盖设于所述进风口;所述内滤网和所述外滤网间隔平行设置,且所述内滤网与所述后侧板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内滤网、所述外滤网的下端固定,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下侧面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离心风机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包括主体、除尘机构、移动机构,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内滤网的一侧设有吸尘槽,靠近所述外滤网的一侧设有吹尘槽;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隔板、除尘风机,所述隔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内,将所述主体内部空间分隔为负压吸尘腔和高压吹尘腔,所述负压吸尘腔与所述吸尘槽连通,所述高压吹尘腔与所述吹尘槽连通;所述隔板上具有通孔,所述除尘风机安装于所述隔板上,并与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并带动所述主体在所述内滤网和所述外滤网之间移动,所述主体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内滤网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柜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风机的吸风侧朝向所述负压吸尘腔,所述除尘风机的吹风侧朝向所述高压吹尘腔;且所述负压吸尘腔的体积小于所述高压吹尘腔的体积;所述除尘风机位于所述高压吹尘腔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柜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啮合设置的链轮和链条,所述链条设置于所述内滤网和所述外滤网之间,且与所述内滤网平行;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体固定,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链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柜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导轨、导套,所述导轨与所述链条平行,所述主体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套与所述导向孔固定,所述导套套设于所述导轨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柜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主体的下侧面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固定板滚动接触。
CN202222901236.5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 Active CN219124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236.5U CN219124633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236.5U CN219124633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4633U true CN219124633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1236.5U Active CN219124633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4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00098B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且能够防尘的交流配电设备
CN219124633U (zh) 一种机柜的散热装置
CN116507069B (zh) 连栋温室数字化控制柜
CN202024437U (zh) 双滑道自动除尘智能通风系统
CN216462343U (zh) 一种应用于台式回流焊机的散热装置
CN213093711U (zh) 一种电力开关柜
CN210532606U (zh) 一种用于自然冷源节能系统的恒压装置
CN219421408U (zh) 一种除尘组件及带有该除尘组件的散热装置
CN218941653U (zh) 一种带有自动散热装置的设备机柜
CN112413732A (zh) 非冷媒空调机组及其降温方法
CN100424434C (zh) 空调器的空气吸入部结构
CN215989706U (zh) 一种防尘散热电源柜
CN1952496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272945U (zh) 进风结构和空调室外机
CN2839867Y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10317654U (zh) 空压设备
KR200401165Y1 (ko) 하향 송풍방식을 이용한 에어컨 실내기
CN220507200U (zh) 出风面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15374778U (zh) 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多功能自动消解回流仪
CN218821094U (zh) 一种可调节半导体恒温智能网关
CN220438850U (zh) 一种网络服务器的散热降温装置
CN112312731B (zh) 一种机房动力环境视频综合管理系统
CN213273035U (zh) 新风机
CN215817160U (zh) 具有高效通风散热结构的电容柜
CN115085067B (zh) 一种局部放电在线非介入式监测开关柜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