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3542U - 连接器公头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公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3542U
CN219123542U CN202223298162.7U CN202223298162U CN219123542U CN 219123542 U CN219123542 U CN 219123542U CN 202223298162 U CN202223298162 U CN 202223298162U CN 219123542 U CN219123542 U CN 219123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ircuit board
parts
switching circui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81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庆仁
傅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o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o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o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o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81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3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3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3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公头,包括:金属外壳、绝缘本体、端子模组、屏蔽件与转接电路板。金属外壳具有中空的收容腔,金属外壳具有对接端和连接端;绝缘本体收容于金属外壳内的收容腔内;端子模组配置于绝缘本体内,一端具有接触部,另一端具有焊接部,焊接部电性连接至转接电路板;屏蔽件,组装于绝缘本体内,两侧与金属外壳配合;所述屏蔽件包括本体部以及自本体部两侧侧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分别向转接电路板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一卡勾部以及一对第二卡勾部;所述金属外壳的连接端两侧分别向转接电路板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一夹口部和一对第二夹口部,所有卡勾部与夹口部分别上下相对设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公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公头,尤其涉及一种USB TYPE C连接器公头。
背景技术
USB TYPE C连接器以具有正反插功能而广泛普及。TYPE C标准兼具高速传输与功率传输以支持电子设备的充电、高速数据传输等功能。目前市面上的TYPE C公头随着使用次数增多,公头连接处容易产生松动,从而导致使用不良等后果,甚至容易造成与电路板之间产生锡裂等问题,从而影响TYPE C公头的使用,进而导致无法充电和传输数据。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发明一种新的连接器公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连接器公头。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公头,包括:金属外壳、绝缘本体、端子模组、屏蔽件与转接电路板。金属外壳具有中空的收容腔,金属外壳具有对接端和连接端;绝缘本体收容于金属外壳内的收容腔内;端子模组配置于绝缘本体内,一端具有接触部,另一端具有焊接部,焊接部电性连接至转接电路板;屏蔽件,组装于绝缘本体内,两侧与金属外壳配合;所述屏蔽件包括本体部以及自本体部两侧侧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分别向转接电路板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一卡勾部以及一对第二卡勾部;所述金属外壳的连接端两侧分别向转接电路板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一夹口部和一对第二夹口部,所有卡勾部与夹口部分别上下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夹口部与两个第二夹口部均为弧面造型,顺应延伸金属外壳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夹口部分别通过弧面边缘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夹口部分别通过弧面边缘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卡勾部分别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卡勾部分别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
本实用新型利用外壳夹口部的弧面边缘连接转接电路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外壳无需采用卡扣配合,节省外壳加工费用与精简工序,并降低外壳的加工损坏率;
2.夹口部的弧面边缘连接部占用很小的电路板空间,因此有足够的电路板空间同时供屏蔽件的卡勾部连接固定,利用卡勾部与夹口部内外夹持转接电路板,可以稳固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焊接部,减少松动或锡裂,确保连接器的充电与数据传输功能;
3.夹口部的弧面主体悬空可以进一步保护内侧的卡勾部与端子模组的焊接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公头第一视角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公头第一视角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公头中端子模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公头第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公头第二视角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金属外壳 1 绝缘本体 2
对接端 11 连接端 12
第一夹口部 121 第二夹口部 122
外薄片 100
端子模组 3 转接电路板 4
接触部 31 焊接部 32
屏蔽件 5 主体部 50
第一弹性臂 51 第二弹性臂 52
第一卡勾部 511 第二卡勾部 521
内薄片 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侧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至图5,其中,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该连接器公头用于电性连接至连接器母座(未图示),该连接器公头包括金属外壳1、绝缘本体2、端子模组3、转接电路板4以及屏蔽件5。
金属外壳1具有中空的收容腔,金属外壳1具有对接端11和连接端12,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外壳1由锌合金压铸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外壳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
绝缘本体2收容于金属外壳1的收容腔内。
如图2及图3所示,端子模组3配置于绝缘本体2内,端子模组3的一端具有接触部31,另一端具有焊接部32,端子模组3的接触部31暴露于金属外壳1的收容腔内,端子模组3的接触部31朝向金属外壳1的对接端11,以使对应的连接器母座(未图示)伸入并与所述端子模组3电性连接,端子模组3的焊接部31电性连接至转接电路板4。优选地,端子模组3包括上下两排端子模组。
屏蔽件5组装于绝缘本体2内,屏蔽件5两侧与金属外壳1配合。
如图2及图4-5所示,屏蔽件5包括本体部50以及自本体部50两侧侧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51和第二弹性臂52,屏蔽件5的本体部50可以为平板状或是其他形状,第一弹性臂51进一步向转接电路板4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一卡勾部511,两个第一卡勾部511上下相对设置,第二弹性臂52进一步向转接电路板4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二卡勾部521,两个第二卡勾部521上下相对设置。
金属外壳1的连接端12两侧分别向转接电路板4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一夹口部121和一对第二夹口部122,两个第一夹口部121上下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夹口部122上下相对设置。
所述两个第一夹口部121与两个第二夹口部122均为弧面造型,顺应延伸金属外壳1的形状。两个第一夹口部121分别通过弧面边缘连接于转接电路板4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夹口部122分别通过弧面边缘连接于转接电路板4的正反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第一夹口部121的弧面边缘之间的距离与上下两排端子模组焊接部32之间的距离一致,两个第二夹口部122的弧面边缘之间的距离与上下两排端子模组焊接部32之间的距离一致。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卡勾部511分别连接于转接电路板4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卡勾部521分别连接于转接电路板4的正反面。所述两个第一卡勾部511之间的距离与上下两排端子模组焊接部32之间的距离一致,两个第二卡勾部521之间的距离与上下两排端子模组焊接部32之间的距离一致。
弧面造型的一对第一夹口部121大致悬空包覆一对第一卡勾部511,弧面造型的一对第二夹口部122大致悬空包覆一对第二卡勾部521。夹口部的弧面边缘可以是点状连接转接电路板、线形连接转接电路板或是面形连接转接电路板。卡勾部也可以是点状连接转接电路板、线形连接转接电路板或是面形连接转接电路板。连接方式的可靠性高低依序为线形连接高于点状连接,面形连接又高于线形连接。
优选地,如图4-5所示,弧面边缘进一步设置平行于转接电路板4的外薄片100,两个第一夹口部121分别通过外薄片100连接于转接电路板4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夹口部122分别通过外薄片100连接于转接电路板4的正反面。
卡勾部设置平行于转接电路板4的内薄片500,两个第一卡勾部511分别通过内薄片500连接于转接电路板4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卡勾部521分别通过内薄片500连接于转接电路板4的正反面。
本实用新型利用外壳夹口部的弧面边缘连接转接电路板,由于弧面边缘占用很小的电路板空间,因此有足够的电路板空间同时供屏蔽件的卡勾部连接固定,利用卡勾部与夹口部内外夹持转接电路板,可以提高外壳和屏蔽件与转接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确保连接器的充电与数据传输功能,而且外壳无需采用卡扣配合,不易造成外壳的损坏,能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良品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外壳,具有中空的收容腔,金属外壳具有对接端和连接端;
绝缘本体,收容于金属外壳内的收容腔内;
端子模组,配置于绝缘本体内,端子模组的一端具有接触部,另一端具有焊接部,端子模组的接触部暴露于金属外壳的收容腔内,端子模组的焊接部电性连接至转接电路板;
屏蔽件,组装于绝缘本体内,屏蔽件两侧与金属外壳配合;
所述屏蔽件包括本体部以及自本体部两侧侧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进一步向转接电路板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一卡勾部,两个第一卡勾部上下相对设置,第二弹性臂进一步向转接电路板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二卡勾部,两个第二卡勾部上下相对设置;与
所述金属外壳的连接端两侧分别向转接电路板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一夹口部和一对第二夹口部,两个第一夹口部上下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夹口部上下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夹口部与两个第二夹口部均为弧面造型,顺应延伸金属外壳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弧面造型的一对第一夹口部大致悬空包覆一对第一卡勾部,弧面造型的一对第二夹口部大致悬空包覆一对第二卡勾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夹口部分别通过弧面边缘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夹口部分别通过弧面边缘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弧面边缘进一步设置平行于转接电路板的外薄片,两个第一夹口部分别通过外薄片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夹口部分别通过外薄片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端子模组包括上下两排端子模组,两个第一夹口部的弧面边缘之间的距离与上下两排端子模组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一致,两个第二夹口部的弧面边缘之间的距离与上下两排端子模组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卡勾部分别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卡勾部分别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勾部与第二卡勾部分别设置平行于转接电路板的内薄片,两个第一卡勾部分别通过内薄片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两个第二卡勾部分别通过内薄片连接于转接电路板的正反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端子模组包括上下两排端子模组,两个第一卡勾部之间的距离与上下两排端子模组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一致,两个第二卡勾部之间的距离与上下两排端子模组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一致。
CN202223298162.7U 2022-12-08 2022-12-08 连接器公头 Active CN219123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8162.7U CN219123542U (zh) 2022-12-08 2022-12-08 连接器公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8162.7U CN219123542U (zh) 2022-12-08 2022-12-08 连接器公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3542U true CN219123542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8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8162.7U Active CN219123542U (zh) 2022-12-08 2022-12-08 连接器公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3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50764U (zh) 电连接器
CN219123542U (zh) 连接器公头
TWM273863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90319405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12783885U (zh) 一种正反插连接器
CN209448054U (zh) 正反插usb插头
CN208923447U (zh) 电连接器
CN210535861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15939840A (zh) 连接器公头
CN207818956U (zh) 电连接器
CN207819000U (zh) 电连接器
CN109119787B (zh) 电连接器
CN219979861U (zh) 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09948141U (zh) 具有探针端子的大电流公头连接器
CN20132333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17009634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16720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4797797U (zh) 电连接器
CN21089770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3242873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212783944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的固定结构
CN214176339U (zh) 接地端子与屏蔽壳焊脚共同焊接结构
CN211017475U (zh)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CN218849862U (zh) 一种Type-c母座、数据充电线及充电设备
CN215184670U (zh) 一种6p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