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0616U - 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及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及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20616U CN219120616U CN202222299740.2U CN202222299740U CN219120616U CN 219120616 U CN219120616 U CN 219120616U CN 202222299740 U CN202222299740 U CN 202222299740U CN 219120616 U CN219120616 U CN 2191206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furnace body
- fire
- furnac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及其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其中,保温加热箱炉采用立方箱体作为炉体,在炉体的上盖设置有多个灶眼,实现一火多灶加热,炉体具有储存热量的功能,有效避免以往开放式加热的热量流失,炉体的内部可实现加热,当打开灶眼盖,通过灶眼进行加热为明火加热,当待加热食品放置在炉体内为暗火加热,通过该加热箱炉的设计可实现明暗火的加热转换,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热量的流失;所述煮蒸饭桶锅设计为双层结果,其在烹饪时,被烹饪的食物是由壳体和桶体之间存水区内的水被加热生成的水蒸气加热煮熟的,其烹饪的食物口感更佳,可有效避免水分的流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厨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及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
背景技术
中国餐饮行业一直采用开放式的明火进行加热,即进行加热的火焰完全暴露于外部,而该种加热方式会导致大部分的热量均流失到外面,仅有少部分的热量用于食物的加热,导致热量的有效利用率低,存在热量浪费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加热炉,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及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以解决以往的加热炉均为开放式的明火加热,导致热量的大量流失,存在热量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该加热箱炉包括:炉体以及加热火盆;
所述炉体为立方箱体,其上盖和四周侧壁均为耐热保温板,在炉体的四角下方分别设置有支腿,所述炉体的上盖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灶眼,每个所述灶眼上均扣装有灶眼盖,所述炉体的底面为承重网,在所述炉体内,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承重网之间设置有隔网,将所述炉体的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区域,在所述炉体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炉门,在炉体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
所述加热火盆位于所述炉体内,所述加热火盆可放置在所述承重网或所述隔网上。
优选,所述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还包括:多个加热棒;
在所述炉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通所述炉体的内外两侧;
所述加热棒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加热棒均插设在对应的安装孔内,所述加热棒的加热主体位于所述炉体的内部。
进一步优选,所述加热火盆为炭火盆或煤气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煮蒸饭桶锅,所述桶锅与上述的加热箱炉配套使用,所述桶锅包括:壳体、内桶以及盖体;
所述壳体上端敞口,所述壳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炉体中灶眼的直径,所述壳体放置在灶眼上;
所述内桶的上缘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凸沿,所述内桶嵌套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凸沿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上端相接,所述内桶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的高度,在所述内桶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面之间留有存水空间;
所述盖体扣装在所述内桶的上端端口处。
优选,所述煮蒸饭桶锅,还包括:蒸帘;
在所述内桶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内挂钩;
所述蒸帘由两个半圆蒸帘拼装而成,所述蒸帘安装在所述内桶内,卡设在所述内挂钩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采用立方箱体的炉体,炉体的上盖设置有灶眼,用于进行烹饪厨具的承载,炉体的底面为承重网,通过网状结构可向炉体内流入空气,用于加热火盆中燃料的助燃,炉体的上盖和四周侧壁均为耐热保温板,使得炉体内部具有储存热量的功能,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加热火盆热量的流失,而且炉体的内部还可成为烤箱,进行食物的加热,在炉体内设置的隔网,一方面可以进行加热火盆的承载,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加热火盆的承载,用于调整加热火盆距离待加热厨具的距离,实现加热强度的调节,当打开灶眼盖,通过灶眼进行加热为明火加热,当待加热食品放置在炉体内为暗火加热,通过该加热箱炉的设计可实现明暗火的加热转换,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热量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属于传统明火灶和烤箱组合而成,一个炉体上设置有多个灶眼,可实现一个火源加热多个灶口,也可实现一个火源同时加热炉内的食物成为烤箱,该加热箱炉的灶眼盖打开,采用灶眼进行加热,其对应的为明火加热,而当放置在炉体内进行加热,其对应的为暗火加热,通过调整待食物处于炉体的位置可实现明暗火的加热转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煮蒸饭桶锅,与上述热箱炉配套使用,使用时该桶锅放置在灶眼上,该桶锅设计为双层结果,其在烹饪时,被烹饪的食物是由壳体和桶体之间存水区内的水被加热生成的水蒸气加热煮熟的,为隔水加热,其烹饪的食物口感更佳,可有效避免水分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加热效率高、热量损失少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煮蒸饭桶锅,通过双层的结构设计,由内桶由水蒸气进行加热,可有效避免烹饪食物的水分流失,提高烹饪食物的口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煮蒸饭桶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煮蒸饭桶锅中蒸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为了解决以往的加热炉均为开放式的明火加热,导致热量的大量流失,存在热量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参见图1,该加热箱炉包括:炉体1以及多个加热火盆2,其中,炉体1为立方箱体,其上盖12和四周侧壁均为耐热保温板,在炉体1的四角下方分别设置有支腿11,炉体1的上盖1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灶眼121,每个灶眼121上均扣装有灶眼盖,炉体1的底面为承重网13,在炉体1内,位于上盖12与承重网13之间设置有隔网14,将炉体1的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区域,在炉体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炉门16,在炉体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17,上述加热火盆2均位于炉体1内,加热火盆2可放置在承重网13上或隔网14上。
上述上盖12上的灶眼121可设计为大小不一,以便使用不同大小的烹饪厨具,其中灶眼上灶眼盖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热量的流失,不使用的灶眼可以直接用灶眼盖进行封堵。
上述加热箱炉是由炉体和一个火源构成,通过打开灶眼盖转换成一台多孔明火的箱炉;此外,加热箱炉还可以是一台立体烤箱或称烧鹅炉、烤全羊炉等,此时,只需将灶眼盖关闭,加热箱炉内部即成为烤箱,该加热箱炉在明火加热时,其内部实质上也是加热烤箱,因此,上述加热箱炉实现了明火灶台与烤箱的融合,且一火多灶,一个火源同时可进行多个灶眼的加热,提高加热效率。有时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可在炉体内设置两个火源。
上述加热箱炉以加热火盆为热源,以立方箱体为炉体,在炉体的上盖设置有灶眼,用于进行烹饪厨具的承载,炉体的底面为承重网,通过网状结构可向炉体内流入空气,用于加热火盆中燃料助燃,该加热箱炉使用时,可实现明暗火的转换,具体过程如下:
上述加热箱炉使用时,可选择明火加热或者暗火加热,当采用明火加热时,打开灶眼盖,将厨具放置在灶眼上,此时,对应的为明火加热,可通过调节加热火盆距离待加热厨具底部的距离实现加热强度的调整;当采用暗火加热时,将装有食物的待加热厨具放置在所述加热箱炉的炉体内,通过炉体内储存的热量和加热火盆产生的热能对待加热厨具进行持续加热,此时为暗火加热,在暗火加热时,炉体上的灶眼既可以是开启使用状态,也可以是关闭状态;当进行明暗火的加热转换时,将在灶眼上明火加热后的装有食物的厨具从灶眼上取下,放置在炉体内进行暗火加热;或者将在炉体内暗火加热后的装有食物的厨具从炉体内取出,放置在炉体上盖的灶眼上进行明火加热。
现有饭店均存在上菜速度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只能采用一火一灶的加热方式,每次只能进行一道菜的制作,而采用上述的加热箱炉后,可首先采用灶眼将食物用明火加热后,再放置在炉体内部进行暗火慢热,即前期使用明火加热,后期采用暗火加热,而在暗火加热的时候,还可以同时进行其他菜品的明火加热,通过该种明火暗火转换的加热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加热效率,其加热效率可达到70%以上,而传统的开放式外燃加热的方式,其加热效率不足7%。
为了提高加热速度,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在该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中还设置了多个加热棒3,在炉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15,安装孔15贯通炉体1的内外两侧,加热棒3与安装孔15一一对应,每个加热棒3均插设在对应的安装孔15内,加热棒3的加热主体位于炉体1的内部。当采用该加热棒进行加热时,加热火盆采用煤气作为燃料。
此时,还可通过加热棒对炉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进而提高炉内的整体问题,提高加热速度。
上述加热箱炉的加热火盆可以采用炭火盆或煤气灶。
本实施方案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热箱炉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参见图2,该桶锅主要由壳体4、内桶5以及盖体6构成,其中,壳体4上端敞口,壳体4的直径大于炉体1中灶眼121的直径,壳体4放置在灶眼121上,内桶5的上缘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凸沿,内桶5嵌套在壳体4内,且凸沿的底面与壳体4的上端相接内桶5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4的高度,在内桶5的底面与所述壳体4的底面之间留有存水区,盖体6扣装在内桶5的上端端口处。
上述煮蒸饭桶锅为双层的结构设计,将内桶悬挂在壳体内,在内桶底面与壳体底面之间留有存水空间,当进行加热时,对壳体进行加热,使得壳体内的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有水蒸气进去内桶中食物的加热,该种隔水的水蒸气加热方式,可有效避免烹饪食物的水分流失,提高烹饪食物的口感。
当食物烹饪结束后,还可将蓄热铁块放置在内桶底面与壳体底面之间的空间内,用于进行保温。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在该煮蒸饭桶锅中还设置有蒸帘7,为了配合该蒸帘7的使用,在内桶5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内挂钩51,参见图3,该蒸帘7由两个半圆蒸帘71拼装而成,蒸帘7安装在内桶5内,卡设在内挂钩51上。
通过该蒸帘7的设置可方便进行多层食物的加热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的内容,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5)
1.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以及加热火盆(2);
所述炉体(1)为立方箱体,其上盖(12)和四周侧壁均为耐热保温板,在炉体(1)的四角下方分别设置有支腿(11),所述炉体(1)的上盖(1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灶眼(121),每个所述灶眼(121)上均扣装有灶眼盖,所述炉体(1)的底面为承重网(13),在所述炉体(1)内,位于所述上盖(12)与所述承重网(13)之间设置有隔网(14),将所述炉体(1)的内部分割成上下两个区域,在所述炉体(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炉门(16),在炉体(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17);
所述加热火盆(2)位于所述炉体(1)内,所述加热火盆(2)可放置在所述承重网(13)或所述隔网(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加热棒(3);
在所述炉体(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15),所述安装孔(15)贯通所述炉体(1)的内外两侧;
所述加热棒(3)与所述安装孔(15)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加热棒(3)均插设在对应的安装孔(15)内,所述加热棒(3)的加热主体位于所述炉体(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火盆(2)为炭火盆或煤气灶。
4.一种煮蒸饭桶锅,所述桶锅与权利要求1-3中的加热箱炉配套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锅包括:壳体(4)、内桶(5)以及盖体(6);
所述壳体(4)上端敞口,所述壳体(4)的直径大于所述炉体(1)中灶眼(121)的直径,所述壳体(4)放置在灶眼(121)上;
所述内桶(5)的上缘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凸沿,所述内桶(5)嵌套在所述壳体(4)内,且所述凸沿的底面与所述壳体(4)的上端相接,所述内桶(5)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4)的高度,在所述内桶(5)的底面与所述壳体(4)的底面之间留有存水区;
所述盖体(6)扣装在所述内桶(5)的上端端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煮蒸饭桶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帘(7);
在所述内桶(5)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内挂钩(51);
所述蒸帘(7)由两个半圆蒸帘(71)拼装而成,所述蒸帘(7)安装在所述内桶(5)内,卡设在所述内挂钩(51)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99740.2U CN219120616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及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99740.2U CN219120616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及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20616U true CN219120616U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652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99740.2U Active CN219120616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及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20616U (zh) |
-
2022
- 2022-08-30 CN CN202222299740.2U patent/CN2191206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20616U (zh) | 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及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 | |
CN104633715A (zh) | 一种多功能环保节能柴火烧烤炉 | |
CN214949224U (zh) | 新型燃气蒸烤一体灶 | |
CN205458061U (zh) | 一种抽屉式多功能锅 | |
JP3148165U (ja) | バーベキューコンロ | |
CN213146639U (zh) | 一种户外多功能柴火炉 | |
CN210373563U (zh) | 保温型大锅灶 | |
CN210989811U (zh) | 一种多功能烧烤炉 | |
CN115419920A (zh) | 一种一火多灶封闭式保温加热箱炉、加热方法及配套使用的煮蒸饭桶锅 | |
CN114543137A (zh) | 一种安全节能型电集成灶 | |
CN209450314U (zh) | 一种便携式全封闭烧烤架 | |
CN210276932U (zh) | 一种便携式燃气烤炉 | |
CN105640362A (zh) | 多功能无油烟便携式烧烤炉 | |
CN207613656U (zh) | 一种明火烤炉 | |
CN220489216U (zh) | 一种火锅烧烤烘烤煎炸蒸煮多功能一体炉 | |
CN204438207U (zh) | 一种多功能环保节能柴火烧烤炉 | |
CN204860789U (zh) | 一种食品烘烤机 | |
CN220293489U (zh) | 一种多功能无烟烧烤火锅 | |
CN213909702U (zh) | 一种带有隔层的铁锅 | |
CN203897746U (zh) | 多大锅位整体灶台 | |
CN217852515U (zh) | 一种陶瓷烧烤炉 | |
CN219699714U (zh) | 多功能户外炉具 | |
CN213282599U (zh) | 多功能蒸烤炊具 | |
CN216060172U (zh) | 一种节能的天然气蒸饭车 | |
CN209840176U (zh) | 一种家用节能省柴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