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8761U -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8761U
CN219118761U CN202320013363.3U CN202320013363U CN219118761U CN 219118761 U CN219118761 U CN 219118761U CN 202320013363 U CN202320013363 U CN 202320013363U CN 219118761 U CN219118761 U CN 219118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ope
supporting frame
rectangular plate
rectan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33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Chuangshi Construction Labo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cheng Xuy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cheng Xuy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cheng Xuy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33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8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8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8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板加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支撑框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下方的两个竖直板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板之间的撑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表面上的调距组件,所述调距组件包括对称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内部的两个嵌入块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嵌入块之间的第一绳索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框内部的矩形板,所述第一绳索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嵌入块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上表面开设的螺纹槽内插设有螺纹筒;有利于根据建筑墙体厚度对两个竖直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提高该加固装置的适用范围,有利于使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始终处于绷紧状态,提高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板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为建筑物设置圈梁结构,以降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强砖石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而在墙体中设置的圈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
经查公开(公告)号:CN203247841U公开了一种砌体结构中圈梁模板的简易加固件,该设计公开了“该砌体结构中圈梁模板的简易加固件主要由直角∩形板和撑杆组成,此直角∩形板可利用废旧模板制成,此外在直角∩形板的槽口的下端部水平设置撑杆等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捷、可靠地完成圈梁的施工,缩短工作时间,降低施工成本等技术效果”;
虽然上述设计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捷、可靠地完成圈梁的施工等技术效果,但是,钢筋混凝土的圈梁宽度一般与墙体厚度一致,根据建筑的环境不同,使得建筑墙体厚度不同,从而使钢筋混凝土的圈梁宽度不同,上述设计直角∩形板的槽口宽度一定,从而导致适用圈梁宽度的范围较为单一;
为此,设计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有利于根据建筑墙体厚度对两个竖直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提高该加固装置的适用范围,有利于使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始终处于绷紧状态,提高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支撑框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下方的两个竖直板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板之间的撑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表面上的调距组件;
所述调距组件包括对称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内部的两个嵌入块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嵌入块之间的第一绳索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框内部的矩形板,所述第一绳索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嵌入块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上表面开设的螺纹槽内插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通过所述螺纹槽和所述矩形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绳索的表面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环套,所述环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插设在所述螺纹筒的内部,并与安装在所述螺纹筒内部的轴承相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轴承和所述螺纹筒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圈梁模板加固装置优选的,每个所述竖直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两个所述矩形框均套设在所述支撑框的表面,且所述嵌入块位于所述矩形框的内部,并与所述嵌入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圈梁模板加固装置优选的,所述调距组件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矩形板表面开设矩形槽内部的两个导线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上方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螺纹筒的表面,并与所述螺纹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位于两个所述导线杆之间,所述导线杆和所述矩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绳索贯穿所述矩形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圈梁模板加固装置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表面上的辅助组件;
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下方的两个重力球以及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重力球表面的第二绳索,两个所述第二绳索远离所述重力球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框两端开设的贯通槽,并与所述嵌入块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绳索和所述支撑框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圈梁模板加固装置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表面的定位杆,所述矩形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槽相连通的定位滑槽,且所述定位杆插设在所述定位滑槽的内部,并与所述定位滑槽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申请上加入了调距组件,有利于根据建筑墙体厚度对两个竖直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提高该加固装置的适用范围,与此同时加入了辅助组件,有利于使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以便于在转动螺纹筒时带动两个竖直板同步移动,提高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框和竖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板和螺纹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嵌入块和第一绳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框;
2、调距组件;21、矩形板;22、环套;23、第一绳索;24、导线杆;25、矩形槽;26、螺纹槽;27、螺纹筒;28、轴承;29、橡胶套;210、连接杆;211、嵌入块;212、矩形框;
3、辅助组件;31、重力球;32、第二绳索;33、贯通槽;34、定位杆;35、定位滑槽;
4、竖直板;5、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支撑框1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1下方的两个竖直板4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板4之间的撑杆5。
本实施方案中:经查公开(公告)号:CN203247841U公开了一种砌体结构中圈梁模板的简易加固件,虽然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捷、可靠地完成圈梁的施工等技术效果,但是,钢筋混凝土的圈梁宽度一般与墙体厚度一致,根据建筑的环境不同,使得建筑墙体厚度不同,从而使钢筋混凝土的圈梁宽度不同,上述设计直角∩形板的槽口宽度一定,从而导致适用范围较为单一,借此基础上加入调距组件2和辅助组件3。
进一步而言:
如图1至图6所示: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调距组件2包括对称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1内部的两个嵌入块211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嵌入块211之间的第一绳索23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框1内部的矩形板21,所述第一绳索23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嵌入块211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21上表面开设的螺纹槽26内插设有螺纹筒27,所述螺纹筒27通过所述螺纹槽26和所述矩形板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绳索23的表面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环套22,所述环套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0,所述连接杆210插设在所述螺纹筒27的内部,并与安装在所述螺纹筒27内部的轴承28相连接,所述连接杆210通过所述轴承28和所述螺纹筒27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竖直板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212,两个所述矩形框212均套设在所述支撑框1的表面,且所述嵌入块211位于所述矩形框212的内部,并与所述嵌入块211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橡胶套29的转动带动螺纹筒27转动,螺纹筒27的转动在螺纹槽26的作用下竖直移动,螺纹筒27在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杆210通过轴承28在螺纹筒27的内部转动,螺纹筒27的移动带动连接杆210移动,连接杆210的移动带动第一绳索23移动,当连接杆210向上移动时,拉动第一绳索23在导线杆24的表面滑动,第一绳索23的移动带动两个嵌入块211移动,从而缩短两个嵌入块211之间的距离,即缩短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支撑框1的上表面可镶嵌有刻度线,通过观察刻度线可使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或直接通过卷尺测量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根据建筑墙体厚度对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提高该加固装置的适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矩形框212和嵌入块211均与支撑框1相贴合,避免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竖直板4出现晃动的问题,环套22位于第一绳索23的中间位置处。
更进一步而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距组件2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矩形板21表面开设矩形槽25内部的两个导线杆24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板21上方的橡胶套29,所述橡胶套29套设在所述螺纹筒27的表面,并与所述螺纹筒2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10位于两个所述导线杆24之间,所述导线杆24和所述矩形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绳索23贯穿所述矩形槽25的内部。
本实施方案中:导线杆24的设置以便于在拉动第一绳索23时,使第一绳索23在导线杆24的表面滑动,减少第一绳索23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
更进一步而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1表面上的辅助组件3,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1下方的两个重力球31以及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重力球31表面的第二绳索32,两个所述第二绳索32远离所述重力球31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框1两端开设的贯通槽33,并与所述嵌入块21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绳索32和所述支撑框1滑动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在连接杆210向下移动时,在重力球31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绳索32拉动嵌入块211在支撑框1的内部滑动,从而通过矩形框212带动竖直板4移动,从而增加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使第一绳索23和第二绳索32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以便于在转动螺纹筒27时带动两个竖直板4同步移动,提高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更进一步而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组件3还包括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210表面的定位杆34,所述矩形板21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槽26相连通的定位滑槽35,且所述定位杆34插设在所述定位滑槽35的内部,并与所述定位滑槽35滑动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在转动螺纹筒27时,螺纹筒27的移动带动连接杆210移动,连接杆210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两个定位杆34在定位滑槽35的内部滑动,从而使连接杆210竖直移动,避免螺纹筒27的转动带动连接杆210随之转动,从而出现第一绳索23打结导致对圈梁模板固定不牢的问题出现。
工作原理:当该装置在使用前,根据建筑墙体厚度对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转动橡胶套29,橡胶套29的转动带动螺纹筒27转动,螺纹筒27的转动在螺纹槽26的作用下竖直移动,螺纹筒27在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杆210通过轴承28在螺纹筒27的内部转动,螺纹筒27的移动带动连接杆210移动,连接杆210的移动带动第一绳索23移动,当连接杆210向上移动时,拉动第一绳索23在导线杆24的表面滑动,第一绳索23的移动带动两个嵌入块211移动,从而缩短两个嵌入块211之间的距离,即缩短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支撑框1的上表面可镶嵌有刻度线,通过观察刻度线可使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或直接通过卷尺测量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根据建筑墙体厚度对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提高该加固装置的适用范围,在连接杆210向下移动时,在重力球31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绳索32拉动嵌入块211在支撑框1的内部滑动,从而通过矩形框212带动竖直板4移动,从而增加两个竖直板4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使第一绳索23和第二绳索32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以便于在转动螺纹筒27时带动两个竖直板4同步移动,提高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施工时,先将圈梁前后两侧模板的下端段分别用水泥钉对应固定在圈梁下方的砌体上,固定好后,将该装置均由上至下且间隔地直接卡装在圈梁前后两侧模板外侧面的上部,依次对应卡住圈梁前后两侧模板的上部,同时在圈梁前后两侧模板内侧之间“即在前后两侧模板的内部”的下部水平嵌装撑杆5作为支撑,以防止模板缩口,浇筑圈梁混凝土后,将该装置取下回收利用,而各撑杆5则不回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支撑框(1)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1)下方的两个竖直板(4)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板(4)之间的撑杆(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1)表面上的调距组件(2);
所述调距组件(2)包括对称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1)内部的两个嵌入块(211)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嵌入块(211)之间的第一绳索(23)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框(1)内部的矩形板(21),所述第一绳索(23)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嵌入块(211)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21)上表面开设的螺纹槽(26)内插设有螺纹筒(27),所述螺纹筒(27)通过所述螺纹槽(26)和所述矩形板(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绳索(23)的表面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环套(22),所述环套(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0),所述连接杆(210)插设在所述螺纹筒(27)的内部,并与安装在所述螺纹筒(27)内部的轴承(28)相连接,所述连接杆(210)通过所述轴承(28)和所述螺纹筒(27)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竖直板(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212),两个所述矩形框(212)均套设在所述支撑框(1)的表面,且所述嵌入块(211)位于所述矩形框(212)的内部,并与所述嵌入块(2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组件(2)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矩形板(21)表面开设矩形槽(25)内部的两个导线杆(24)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板(21)上方的橡胶套(29),所述橡胶套(29)套设在所述螺纹筒(27)的表面,并与所述螺纹筒(2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10)位于两个所述导线杆(24)之间,所述导线杆(24)和所述矩形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绳索(23)贯穿所述矩形槽(2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圈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1)表面上的辅助组件(3);
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1)下方的两个重力球(31)以及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重力球(31)表面的第二绳索(32),两个所述第二绳索(32)远离所述重力球(31)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支撑框(1)两端开设的贯通槽(33),并与所述嵌入块(21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绳索(32)和所述支撑框(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圈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3)还包括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210)表面的定位杆(34),所述矩形板(21)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槽(26)相连通的定位滑槽(35),且所述定位杆(34)插设在所述定位滑槽(35)的内部,并与所述定位滑槽(35)滑动连接。
CN202320013363.3U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Active CN219118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3363.3U CN219118761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3363.3U CN219118761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8761U true CN219118761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3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3363.3U Active CN219118761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8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5316U (zh) 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导墙后支撑结构
CN219118761U (zh)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CN205777412U (zh) 屋面花架梁及外墙装修施工可移动式操作平台
CN215055444U (zh) 一种便携可拆卸式现浇混凝土板厚控制工具
CN214786022U (zh)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结构
CN213978539U (zh) 一种钢混组合梁预埋件
CN216081430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基桩扶正防倾斜机构
CN215520053U (zh) 一种调节皮数杆
CN220353403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的加固工具
CN219431420U (zh) 一种砌体灰缝施工模具
CN219431212U (zh) 一种压模砼屋面切缝可测距切割装置
CN218881578U (zh) 一种模板支撑机构
CN219732764U (zh) 一种用于岩壁吊车梁混凝土模板结构装置
CN213874304U (zh) 一种建筑工程专业用垂直检测装置
CN213903087U (zh) 一种混凝土回弹仪
CN221031004U (zh) 一种柱子钢筋定位器
CN217557717U (zh) 一种后浇带标高控制工具
CN220451435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模板
CN215484606U (zh) 建筑铝合金模板的u槽型材
CN220747631U (zh) 一种新型外墙tc保温一体化模板安装定位支撑结构
CN212764004U (zh) 一种grc保温隔墙板生产用成组立模
CN219973524U (zh) 墙板预埋件定位装置
CN220504225U (zh) 一种双层结构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外墙板
CN220575687U (zh) 一种金属铝膜板u型夹具
CN219528451U (zh) 一种大体积预制混凝土构件收面与覆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7

Address after: 473000, No. 19, Group 9, Xiwuying, Baiqiu Village, Zhangdian Town, Tanghe County,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 Huabao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252000 Jinzhu Kangcheng S9-3, Jianshe East Road, New District Office,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aocheng Xuy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9

Address after: No. 805-576, 8th Floor, Building 11, Zhengzhou Jinshui Wanda Center, No. 16 Nongke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00

Patentee after: Henan Chuangshi Construction Labor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473000, No. 19, Group 9, Xiwuying, Baiqiu Village, Zhangdian Town, Tanghe County,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 Huabao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