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8711U - 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8711U
CN219118711U CN202223229706.4U CN202223229706U CN219118711U CN 219118711 U CN219118711 U CN 219118711U CN 202223229706 U CN202223229706 U CN 202223229706U CN 219118711 U CN219118711 U CN 219118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form
board
platform main
curb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97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绍泽
张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y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y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y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y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297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8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8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8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操作平台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主体包括平台主板,所述平台主板周边分别设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伸缩置于平台主板内,所述主板尾部还设有限位板,所述平台主板还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平台主板两侧,所述固定机构分别与电梯井两侧的侧壁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操作平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在电梯井的施工中,电梯井内通常需要搭建电梯井操作平台,方便工人在该平台上进行电梯井内的砌筑、布线等操作。
现有技术电梯井操作平台大多为定型化三角式电梯井操作平台,该类平台需要在现场进行焊接组装,虽然可在同一尺寸的电梯井内层间周转利用,但一个住宅项目往往有多个户型单元,导致出现如下问题:(1)不同户型单元的电梯井门洞口位置、平面尺寸存在差异,需要配备不同规格的平台,进行多次拆装以满足操作需要,成本高,利用率低;(2)传统的操作平台的三角支撑脚是固定的,只能满足一种同一层高的尺寸的井道,同样无法满足整个项目中在不同尺寸的井道中周转重复利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主体包括平台主板,所述平台主板周边分别设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伸缩置于平台主板内,所述主板尾部还设有限位板,所述平台主板还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平台主板两侧,所述固定机构分别与电梯井两侧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板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分为两层,所述第一侧板置于空槽上层,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三侧板置于空槽下层,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顶端位置均设有伸缩杆,若干个所述伸缩杆等间距设有若干螺孔,若干个所述伸缩杆间可通过螺栓螺接在螺孔内形成可拆卸的支撑架,所述的第一侧板两侧设有若干块伸缩设置的拼接板,所述拼接板可展开抵接与伸缩杆上,所述拼接板通过螺栓与伸缩杆的螺孔连接,若干个拼接板拼接形成支撑面。
进一步的,所述空槽上层与空槽下层内还设有若干个气缸,所述空槽上层的气缸顶端抵接第一侧板内驱动其伸缩、所述空槽下层的气缸顶端分别抵接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气缸分别驱动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向两侧伸展与收缩。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钳合板、第二钳合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钳合板与第二钳合板的上端均设有凸块,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下端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匹配设置,当所述第一支撑板未使用时插接于第一钳合板上端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未使用时插接于第二钳合板上端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合板、第二钳合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皆设有固定钳身,所述固定钳身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活动钳身,所述活动钳身还设有丝杆,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于钳身,所述丝杆顶端设有用于旋转丝杆的转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固定钳身上还设有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的滑轮,所述滑轮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连接滑轮,另一端扣接第一侧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合板与第二钳合板通过承重杆连接于平台主板,所述承重杆贯穿平台主板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钳合板和第二钳合板,所述承重杆可拉伸展开,所述承重杆顶部等间距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平台主板还设有与承重杆相匹配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与墙体侧面还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抵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若干个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电梯井操作平台,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设置,可通过各侧板的伸展与收缩从而适应不同平面尺寸的电梯井,而不再需要通过多次拆卸组装不同尺寸的操作平台以适应不同需求;极大的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2、该电梯井操作平台通过采用第一钳合板、第二钳合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等多组件组合支撑操作平台代替原有的三角支撑脚的设计,使该电梯井操作平台解决了因不同层高而需要替换不同尺寸三角支撑脚的问题,满足整个项目中在不同尺寸的井道中周转重复利用的需求。
3、该电梯井操作平台,通过限位板的设置,因限位板长度大于电梯井口墙面宽度,可以防止用户操作不当导致操作平台掉入电梯井中,减少施工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侧视图;
图3为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俯视图;
图4为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仰视透视图;
附图标记:1、操作平台主体;2、平台主板;21、限位板;22、空槽;221、空槽上层;222、空槽下层;3、第一侧板;31、拼接板;32、抵接块;4、第二侧板;5、第三侧板;6、固定机构;61、第一钳合板;62、第二钳合板;63、第一支撑板;64、第二支撑板;7、伸缩杆;8、气缸;9、凸块;10、凹槽;11、固定钳身;12、活动钳身;13、丝杆;131、转盘;14、滑轮;15、钢丝绳;16、承重杆;17、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连通电源,将该操作平台平放于施工电梯口,再将操作平台逐步推入电梯井中,当第一侧板3完全进入电梯井后,取下插接于第一钳合板61的第一支撑板63与插接于第二钳合板62的第二支撑板64,并通过驱动器启动控制滑轮14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解除转轴自锁,滑轮14恢复转动,使钢丝绳15可根据第一侧板3移动而向外延伸,再分别将电梯井两端墙壁置于支撑板的固定钳身11中间,并通过转动转盘131通过丝杆13带动活动钳身12向固定钳身11内挤压,将第一支撑板63与第二支撑板64固定于两侧墙体,固定后再继续推进操作平台,直至第一钳合板61与第二钳合板62位于墙体侧面时,分别向两侧拉出承重杆16并通过上述固定支撑板的方式将第一钳合板61与第二钳合板62固定与两侧墙体,再将拉出的承重杆16通过螺栓固定于平台主板2,固定完成后,通过限位板21上的控制面板17启动若干个气缸8,各气缸8向外伸展分别带动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展开,当各侧板均抵接与电梯井内部墙面时,再使用控制面板17关闭气缸8,并向外拉出各侧板顶端设置的伸缩杆7,并将伸缩杆7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支撑架,再将第一侧板3内设置的支撑板拉出抵接于支撑架上并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支撑面,从而完成操作平台支撑面的完全展开,同时再通过驱动器关闭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启动自锁功能锁定滑轮14,使钢丝绳15位置被锁定,为操作平台提供向上吊起的支撑力,从而完成操作平台的安装。
收起时,解除支撑架上的螺栓连接,向内收起展开的支撑板以及伸缩杆7,再通过控制面板17启动气缸8收缩,从而带动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的收起,再转动转盘131解除第一钳合板61与第二钳合板62的锁定,并取出承重杆16与平台主板2间的螺栓将承重杆16收起,再向外拉出操作平台,当即将完全拉出时,取下固定于墙体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将其重新插接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上,再通过驱动器启动伺服电机收起展开钢丝绳15,直至钢丝绳15收起,从而完成操作平台的收起工作。
参照图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主体1包括平台主板2,所述平台主板2周边分别设有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所述的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伸缩置于平台主板2内,所述主板尾部还设有限位板21,所述平台主板2还设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设置于平台主板2两侧,所述固定机构6分别与电梯井两侧的侧壁连接。
通过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相互配合与平台主板2的设置,可通过多个侧板的展开从而适应不同平面尺寸的电梯井,不再需要通过多次组装操作平台,提高其便捷性;同时通过限位板21的设置,因限位板21长度大于井口墙面宽度,可以防止用户操作不当导致操作平台掉入电梯井中。
参照图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平台主板2设有空槽22,所述空槽22分为两层,所述第一侧板3置于空槽上层221,所述第二侧板4与第三侧板5置于空槽下层222,所述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顶端位置均设有伸缩杆7,若干个所述伸缩杆7等间距设有若干螺孔,若干个所述伸缩杆7间可通过螺栓螺接在螺孔内形成可拆卸的支撑架,所述的第一侧板3两侧设有若干块伸缩设置的拼接板31,所述拼接板31可展开抵接与伸缩杆7上,所述拼接板31通过螺栓与伸缩杆7的螺孔连接,若干个拼接板31拼接形成支撑面。
通过若干个拼接板31与伸缩杆7可组合成支撑面的设置,拼接板31架设于伸缩杆7之上形成支撑面,在补齐操作平台展开缺口的同时,将第一侧板3两侧分别与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通过螺栓连接实现二次固定,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侧板3尾部设有限位块,同时其活动的空槽上层221内设有与其匹配的限位凸起,限位块与限位凸起配合设置,当第一侧板3展开至最大范围时,限位凸起抵接限位块可避免第一侧板3掉出,同理上述的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承重杆16、伸缩板、伸缩杆7均设有该结构。
参照图4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空槽上层221与空槽下层222内还设有若干个气缸8,所述空槽上层221的气缸8顶端抵接第一侧板3内驱动其伸缩、所述空槽下层222的气缸8顶端分别抵接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气缸8分别驱动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向两侧伸展与收缩。
通过若干个气缸8的设置,只需控制气缸8进行运作即可实现对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的伸展与收缩,降低了人工进入电梯井安装操作平台的危险性,极大的提高了操作平台安装时的便捷性。
参照图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第一钳合板61、第二钳合板62、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所述第一钳合板61与第二钳合板62的上端均设有凸块9,所述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下端均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与凸块9匹配设置,当所述第一支撑板63未使用时插接于第一钳合板61上端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64未使用时插接于第二钳合板62上端固定。
通过凸块9与凹槽10的匹配设置,第一钳合板61与第二钳合板62在未工作状态下可分别插接于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从而实现第一钳合板61与第二钳合板62固定功能,便于未工作状态下操作平台的运输。
参照图2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钳合板61、第二钳合板62、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皆设有固定钳身11,所述固定钳身11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活动钳身12,所述活动钳身12还设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螺纹连接于钳身,所述丝杆13顶端设有用于旋转丝杆13的转盘131。
通过的固定钳身11、活动钳身12以及丝杆13的组合设置,用户可通过转动转盘131,使丝杆13通过固定钳身11上的螺纹,向内挤压活动钳身12,使活动钳身12与固定钳身11更好的钳合于墙面,从而实现第一钳合板61、第二钳合板62、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等多组件固定,进一步加强对于操作平台的固定效果。
参照图3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的固定钳身11上还设有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的滑轮14,所述滑轮14上设有钢丝绳15,所述钢丝绳15一端固定连接滑轮14,另一端扣接第一侧板3。
通过滑轮14与钢丝绳15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钳合于墙面时,可通过伺服电机自锁功能锁定滑轮14转动,从而控制钢丝绳15长度实现钢丝绳15吊起第一侧板3,加强操作平台的承重能力以及固定性;所述伺服电机与其自锁功能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过多阐述。
参照图3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钳合板61与第二钳合板62通过承重杆16连接于平台主板2,所述承重杆16贯穿平台主板2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钳合板61和第二钳合板62,所述承重杆16可拉伸展开,所述承重杆16顶部等间距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平台主板2还设有与承重杆16相匹配的螺纹孔。
该承重杆16为伸缩杆,承重杆16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钳合板61和第二钳合板62,工作时承重杆16展开,第一钳合板61和第二钳合板62分别钳合于墙体两侧实现承重杆16的固定,再通过螺栓螺接于承重杆16与平台主板2上设置的相匹配的螺纹孔实现操作平台的固定,保证操作平台的稳定性。
参照图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板3与墙体侧面还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抵接块32。
通过抵接块32的设置,在第一侧板3展开处于支撑状态时,可以提高第一侧板3与墙体之间摩擦力,提高操作平台稳定性。
参照图4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21上设有控制面板17,所述控制面板17电性连接若干个气缸8。
通过控制面板17的设置,用户只需通过控制面板17进行操控即可通过气缸8实现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的展开与收缩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主体(1)包括平台主板(2),所述平台主板(2)周边分别设有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所述的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伸缩置于平台主板(2)内,所述平台主板(2)尾部还设有限位板(21),所述平台主板(2)还设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设置于平台主板(2)两侧,所述固定机构(6)分别与电梯井两侧的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板(2)设有空槽(22),所述空槽(22)分为两层,所述第一侧板(3)置于空槽上层(221),所述第二侧板(4)与第三侧板(5)置于空槽下层(222),所述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顶端位置均设有伸缩杆(7),若干个所述伸缩杆(7)等间距设有若干螺孔,若干个所述伸缩杆(7)间可通过螺栓螺接在螺孔内形成可拆卸的支撑架,所述的第一侧板(3)两侧设有若干块伸缩设置的拼接板(31),所述拼接板(31)可展开抵接与伸缩杆(7)上,所述拼接板(31)通过螺栓与伸缩杆(7)的螺孔连接,若干个拼接板(31)拼接形成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上层(221)与空槽下层(222)内还设有若干个气缸(8),所述空槽上层(221)的气缸(8)顶端抵接第一侧板(3)内驱动其伸缩,所述空槽下层(222)的气缸(8)顶端分别抵接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气缸(8)分别驱动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向两侧伸展与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第一钳合板(61)、第二钳合板(62)、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所述第一钳合板(61)与第二钳合板(62)的上端均设有凸块(9),所述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下端均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与凸块(9)匹配设置,当所述第一支撑板(63)未使用时插接于第一钳合板(61)上端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64)未使用时插接于第二钳合板(62)上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合板(61)、第二钳合板(62)、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皆设有固定钳身(11),所述固定钳身(11)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活动钳身(12),所述活动钳身(12)还设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螺纹连接于固定钳身(11),所述丝杆(13)顶端设有用于旋转丝杆(13)的转盘(1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63)和第二支撑板(64)的固定钳身(11)上还设有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的滑轮(14),所述滑轮(14)上设有钢丝绳(15),所述钢丝绳(15)一端固定连接滑轮(14),另一端扣接第一侧板(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合板(61)与第二钳合板(62)通过承重杆(16)连接于平台主板(2),所述承重杆(16)贯穿平台主板(2)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钳合板(61)和第二钳合板(62),所述承重杆(16)可拉伸展开,所述承重杆(16)顶部等间距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平台主板(2)还设有与承重杆(16)相匹配的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与墙体侧面还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抵接块(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1)上设有控制面板(17),所述控制面板(17)电性连接若干个气缸(8)。
CN202223229706.4U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Active CN219118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9706.4U CN219118711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9706.4U CN219118711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8711U true CN219118711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5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9706.4U Active CN219118711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8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1359A (en) Shoring
JP2588844B2 (ja) 昇降式移動組立型枠機
CN111852048B (zh)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CN111424949B (zh) 一种电梯井模板架设工作平台
CN219118711U (zh) 一种安装便捷的电梯井操作平台
JP3602541B2 (ja) 枠組み又は任意には該枠組み上に載っている建物の一部分と一緒の枠組みの昇降装置
CN115822257B (zh) 一种建筑木模板自动加固设备
KR102526248B1 (ko) 벽면패널 부착용 보조 장치
CN213235091U (zh) 一种能够半自动安装的钢拱支撑
JP3049583B2 (ja) 押し上げ引き上げ用複合ジャッキ装置
CN115233866A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剪力墙
CN219411982U (zh) 一种拼接型装配式房屋
CN220978831U (zh) 一种建筑模板连接架
CN220539316U (zh) 一种加强筋的支架
CN219365426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模板支护组
CN212535173U (zh)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219134815U (zh) 一种可折叠墙板运输架
CN22103167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用临时支撑结构
CN113832878B (zh) 一种利用支撑组件实现折叠式面板组装的施工工艺
CN215889369U (zh) 一种易拆装的模板
JPH10182070A (ja) マスト式昇降支持装置
CN215212379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模板连接架
CN116290492B (zh) 一种可移动墙板系统
CN105756333A (zh) 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以及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
CN219711093U (zh)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施工的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