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9374U - 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9374U
CN219109374U CN202223182121.1U CN202223182121U CN219109374U CN 219109374 U CN219109374 U CN 219109374U CN 202223182121 U CN202223182121 U CN 202223182121U CN 219109374 U CN219109374 U CN 219109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locking
piece
endoscope
spherical surface
lock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21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21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9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9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9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基体以及安装在基体上的拨动件和柔性锁紧件,拨动件与基体可转动连接,柔性锁紧件的远端固定在基体上,柔性锁紧件的近端穿过拨动件,当施加外力驱动拨动件在基体上转动时,拨动件能够带动柔性锁紧件移动并使柔性锁紧件发生塑性形变,当去掉驱动拨动件转动的外力后,柔性锁紧件在发生塑性形变后能够保持形变状态,从而阻挡拨动件继续转动,起到对拨动件的锁紧作用,柔性锁紧件对拨动件的整个锁紧过程无需手动参与和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对拨动件的自动锁紧。

Description

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作为一种医疗诊断器械,其插入管部分可以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切口进入体内,医务人员通过控制内窥镜手柄来调整位于插入管远端的主动弯曲段的弯曲动作,以达到调整位于主动弯曲段上的摄像模组的拍摄方向的目的,从而获取理想的病灶图像。
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在内窥镜手柄上的角度调节机构对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进行控制,以驱动主动弯曲段进行弯曲动作,之后再手动控制专门的锁紧机构将内窥镜的角度调节机构固定,以使主动弯曲段保持在当前的弯曲角度。由于每次调节角度之后均需要手动锁紧固定,增加了角度调节机构操控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角度调节机构每次调节角度之后需要手动锁紧固定导致操控复杂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基体;
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体上;
柔性锁紧件,所述柔性锁紧件的远端固定于所述基体上,所述柔性锁紧件的近端穿过所述拨动件并滑动连接于所述拨动件上,所述柔性锁紧件可在形变后保持形变状态。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第一球形面,所述拨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面配合的球形壳体部。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第二球形面,所述第一球形面与所述第二球形面同心设置,所述第一球形面与所述第二球形面之间形成球形槽,所述球形壳体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球形槽中。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柔性锁紧件至少一部分为鹅颈管或竹节管制成的柔性部。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拨动件的远端设置有供牵引绳穿入的第一连接孔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交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设置在牵引绳端部的卡块相适配。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基体上固定有挡板,所述柔性锁紧件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挡板上。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柔性锁紧件的远端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拨动件上设有施力部,所述柔性锁紧件的近端贯穿所述施力部,所述柔性锁紧件的近端设置有第三止挡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该内窥手柄包括上述的角度调节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上述的内窥镜手柄。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角度调节机构,通过将柔性锁紧件的远端固定在基体上,并将柔性锁紧件的近端穿过拨动件,当施加外力驱动拨动件在基体上转动时,拨动件能够带动柔性锁紧件移动并使柔性锁紧件发生塑性形变,当去掉驱动拨动件转动的外力后,柔性锁紧件在发生塑性形变后能够保持形变状态,从而阻挡拨动件继续转动,起到对拨动件的锁紧作用。柔性锁紧件对拨动件的整个锁紧过程无需手动参与和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对拨动件的自动锁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角度调节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角度调节机构在一种角度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4中拨动件连接牵引绳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中柔性锁紧件与基体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角度调节机构在另一种角度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内窥镜手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牵引绳与拨动件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窥镜手柄;
100-基体;110-第一球形面;120-第二球形面;130-球形槽;140-让位口;150-挡板;
200-拨动件;210-球形壳体部;211-第一过孔;220-施力部;230-第一连接孔;240-第二连接孔;
300-柔性锁紧件;310-柔性部;320-第一止挡部;330-第二止挡部;340-第三止挡部;400-牵引绳;410-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角度调节机构,该角度调节机构用于对内窥镜的牵引绳400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内窥镜主动弯曲段的弯曲动作的控制,并且,该角度调节机构还能够在对牵引绳400进行控制后,保持牵引绳400目前的位置,以使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保持在当前的动作。
具体的,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结构包括了基体100、拨动件200和柔性锁紧件300。基体100为角度调节机构中其他部件的安装基础。拨动件200、柔性锁紧件300均固定在基体100上。
拨动件200为驱动牵引绳400移动的部件,且拨动件200可转动的连接在基体100上。当内窥镜内控制主动弯曲段弯曲动作的牵引绳400连接在拨动件200上后,拨动件200转动过程中就能够带动牵引绳400移动,从而控制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的弯曲动作。拨动件200上设置有第一过孔211,以供柔性锁紧件300穿过。
需要说明的是,拨动件200既可以是在一个平面内转动的部件,也可以是在空间范围内转动的部件,拨动件200的转动方式和转动方向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拨动件200可在三维空间范围内转动并实现对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多个方向的弯曲动作的控制。
柔性锁紧件300用于对拨动件200锁紧。柔性锁紧件300具有远端和与远端相对的近端,柔性锁紧件300的远端固定在基体100上,柔性锁紧件300的近端穿过拨动件200上的第一过孔211。柔性锁紧件300具有形变后保持在形变位置的功能,该功能是通过柔性锁紧件300的设计结构和/或材料性能所形成的。
在一些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过孔211改设为具有滑动导向功能的槽型结构,比如燕尾槽、T型槽等,相应的,则需要将柔性锁紧件300的滑动部分设置为与槽型结构相适配的结构形状即可。
当向拨动件200施加外力以使拨动件200相对于基体100发生转动时,拨动件200则会对柔性锁紧件300的近端施加推力,该推力使柔性锁紧件300发生塑性形变,这里的塑性形变既可以是弯曲形变,也可以是伸直形变。柔性锁紧件300发生塑性形变后,柔性锁紧件300的近端会沿第一过孔211滑动,以适应柔性锁紧件300变形后近端和远端的直线距离的变化。当不再向拨动件200施加外力时,拨动件200不再向柔性锁紧件300施加推力,此时,柔性锁紧件300则会通过塑性形变保持在变形后的形状,柔性锁紧件300能够反过来向拨动件200提供止挡力,以限制拨动件200与基体100发生移动,从而起到了对拨动件200的锁紧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在内窥镜中时,需要满足柔性锁紧件300当前形状的弯曲力大于主动弯曲段因自身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力,以使得主动弯曲段弯曲变形后产生的弹力不足以使柔性锁紧件300发生塑性形变,从而使柔性锁紧件300达到对拨动件200锁紧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还可以通过直接抽拔柔性锁紧件300的方式,使弯曲后的柔性锁紧件300变直,从而使内窥镜主动弯曲段处于伸直状态,在这抽拔过程中,也可以控制柔性锁紧件300移动实现带动拨动件200移动的效果。
通过上述的角度调节机构,能够使得拨动件200在转动至任意角度后,通过柔性锁紧件300即可固定在转动后的位置。并且,柔性锁紧件300能够随拨动件200的转动而发生塑性变形,因此,柔性锁紧件300对拨动件200的锁紧的过程中是自动锁紧的,整个角度调节机构在解锁和上锁过程中均不需要人员去专门操控柔性锁紧件30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操作人员的操作强度。若将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内窥镜上后,则无需医务人员长时间手动控制并使拨动件200保持在转动后的位置,减少医务人员的操作强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内窥镜上作为内窥镜的部件之一时,既可以将基体100作为内窥镜手柄10壳体的一部分,在制造内窥镜手柄10壳体的时候就将基体100与壳体一体成型;也可以将基体100作为单独的部件,将基体100通过可拆卸的结构固定在内窥镜手柄10的壳体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拨动件200可在三维空间范围内转动是通过如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实现的,基体100上设置第一导向部,在第一导向部的侧壁形成有第一球形面110,拨动件200上具有与第一球形面110相配合的球形壳体部210。球形壳体部210贴合在第一球形面110上,且第一球形面110与球形壳体部210同心设置,球形壳体部210能够以第一球形面110为定位基础,绕第一球形面110转动,从而使得拨动件200可转动连接于基体100上,并实现空间范围内的转动。并且,由于球形壳体部210绕第一球形面110转动,因此,球形壳体部210能够在第一球形面110上实现多角度、多方向的自由转动。若将球形壳体部210连接内窥镜上能够控制主动弯曲段朝不同方向弯曲的多根牵引绳400,则能够控制主动弯曲段实现多角度、多方向的调节。在拨动件200上设置球形壳体部210,能够使得医务人员在操控拨动件200转动时,只需一只手指即可操控球形壳体部210在不同方向上的转动,操作过程方便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球形面110设置在第一导向部的内侧壁,相应的,球形壳体部210的外侧壁与第一球形面110贴合,第一球形面110包裹在球形壳体部210外,以使得第一球面110对球形壳体部210导向。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球形面110也可以设置在导向部的外侧壁,则相应的,球形壳体部210的内侧壁与第一球形面110贴合,球形壳体部210包裹在第一球形面110外,也可以达到第一球面110对球形壳体部210导向的作用。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基体100的近端设置有让位口140,拨动件200的近端位于让位口140处并从让位口140处露出,医务人员能够通过让位口140处对拨动件200施加外力以驱动拨动件200转动。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设置其他驱动机构间接的驱动拨动件200转动,比如,通过电机和传动机构驱动拨动件200转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基体100上还设置有第二球形面120,第二球形面120与第二球形面120同心设置,且第一球形面110与第二球形面120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球形面110和第二球形面120之间的间隙形成球形槽130,球形壳体部210则位于球形槽130中。从而使得第一球形面110和第二球形面120分别位于球形壳体部210的内侧和外侧,球形槽130能够对球形壳体部210起到保护作用,能够降低拨动件200的球形壳体部210出现碰撞损坏的几率。另外,第一球形面110和第二球形面120形成球形槽130后,第一球形面110和第二球形面120均能够对球形壳体部210起到导向作用和限制作用,使球形壳体部210只能够在球形槽130内滑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柔性锁紧件300至少有一部分为鹅颈管或者竹节管制成的柔性部310。鹅颈管又称为金属定型软管,鹅颈管具有在弯曲后保持弯曲状态的功能。竹节管为多个关节依次连接形成的条形构件,竹节管的每个关节均能够与相邻的关节发生相对转动以及摆动,并且能够通过相邻两个关节之间的锁紧结构实现关节摆动和转动后的锁紧,竹节管同样具有在弯曲后保持弯曲状态的功能。当鹅颈管或竹节管作为柔性锁紧件300的柔性部310时,柔性锁紧件300则具有形变后保持形变状态的功能,柔性锁紧件300则可以完全至任意角度并保持弯曲状态,从而使得拨动件200在柔性锁紧件300的作用下锁紧。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柔性部310设置在柔性锁紧件300的中部,由于球形壳体部的中部的空间最大,因此,柔性部310设置在柔性锁紧件300的中部更加不会受到干扰。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柔性锁紧件300整体设置为柔性部310。
进一步的,拨动件200的远端用于连接牵引绳40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拨动件200球形壳体部210位于拨动件200的远端,牵引绳400连接在球形壳体部210上,球形壳体部21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30,球形壳体部210与端部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40,第二连接孔240与第一连接孔230相交且连通形成L型孔结构。第一连接孔230的一端背向让位口140,以供牵引绳400从该端穿过第一连接孔230,并且,在牵引绳400的端部设置有卡块410,第二连接孔240用于供卡块410卡接在第二连接孔240中。从而使得牵引绳400的端部通过卡块410与拨动件200相固定,拨动件200转动时即可拉动牵引绳400移动。另外,卡块41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孔240的深度,以使得卡块410卡接在第二连接孔240内后能够隐藏在第二连接孔240中,这样设置,能够避免拨动件200在转动过程中,卡块410与第一球形面110或第二球形面120发生接触而产生干涉,影响转动件的转动。同时,这样设置也能够实现牵引绳400与拨动件200的快速连接,整个连接过程无需对牵引绳400进行打结操作,提高了牵引绳400与拨动件200的连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同一根牵引绳400的两端与拨动件200连接位置的连线经过拨动件200的圆心,即同一根牵引绳400的两端分别位于圆心的两侧的拨动件200上,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拨动件200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使得牵引绳400的两端实现同步异向移动,使得牵引绳400在移动过程中,牵引绳400的两端均处于绷直状态。另外,根据内窥镜主动弯曲段所需实现的弯曲方向和弯曲动作的不同,牵引绳400的数量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拨动件200具有球形壳体部210,因此,在与不同牵引绳400连接时,可以沿球形壳体部210的表面圆周布置,这样则在球形壳体部210转过程中则能够实现主动弯曲段在不同方向上的弯曲动作。
在一些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拨动件200与牵引绳400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将牵引绳400通过打结的方式系在拨动件200上,亦或者将牵引绳400通过夹持或者压紧的方式固定在拨动件200上。
进一步的,在基体100上固定有挡板150,挡板150上开设有供柔性锁紧件300穿过的第二过孔,并且,在柔性锁紧件300的远端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止挡部320和第二止挡部330,第一止挡部320的尺寸和第二止挡部330的尺寸均大于第二过孔的尺寸,柔性锁紧件300穿过第二过孔,且第一止挡部320和第二止挡部330分别位于第二过孔的两侧。第一止挡部320和第二止挡部330能够对柔性锁紧件300起限位作用,从而使得柔性锁紧件300连接在挡板150上。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柔性锁紧件300位于第二过孔内的部分的尺寸小于第二过孔,柔性锁紧件300能够绕第二过孔自转,减少因频繁转动拨动件200后导致的柔性锁紧件300打结的现象。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柔性锁紧件300位于第二过孔内的部分的尺寸与第二过孔相匹配,并处于过盈配合,以使得柔性锁紧件300与第二过孔相对固定。在另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锁紧件与挡板15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熔接/焊接固定,亦或者是卡接、扣接固定等。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止挡部330位于第一止挡部320和柔性锁紧件300的近端之间,第二止挡部330与柔性锁紧件300为固定连接,第一止挡部320与柔性锁紧件300为可拆卸连接,当拆卸第一止挡部320与柔性锁紧件300分离后,则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柔性锁紧件300插入至第二过孔中,之后在通过将第一止挡部320与柔性锁紧件300连接实现对柔性锁紧件300与挡板150之间的连接。这样设置,能够实现柔性锁紧件300的快速安装,在内窥镜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提高角度调节机构的组装效率。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实现柔性锁紧件300的快速更换,提高了角度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对于具有可拆卸段和可重复使用段的内窥镜手柄10,这样设置能够减少可重复使用段的更换频率。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医务人员操控拨动件20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拨动件200的近端还设置有施力部220,该施力部220凸出于球形壳体的表面且位于让位口140处,施力部220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着力点,使医务人员能够通过推动施力部220的方式控制拨动件200转动,操控起来更加方便。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孔211贯穿施力部220的中部,从而增加第一过孔211的长度,减少拨动件200在转动过程,柔性锁紧件300与第一过孔211脱离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在柔性锁紧件300的近端还设有第三止挡部340,柔性锁紧件300的近端穿过第一过孔211,且第三止挡部340位于第一过孔211外,设置第三止挡部340能够防止柔性锁紧件300滑入第一过孔211中可能导致的柔性锁紧件300与第一过孔211脱离现象方法。
本申请基于上述的角度调节机构,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10,该内窥手柄的结构如图9和图8所示,包括了上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并且,该内窥镜手柄10可以为一体式内窥镜手柄10,也可以为具有可重复使用段和可抛弃使用段的可拆卸式内窥镜手柄10。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上述的内窥镜手柄10,并通过内窥镜手柄10中的角度调节机构对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进行控制。该内窥镜可以是肾脏内窥镜、肠道内窥镜等不同类型的内窥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00);
拨动件(200),所述拨动件(200)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体(100)上;
柔性锁紧件(300),所述柔性锁紧件(300)的远端固定于所述基体(100)上,所述柔性锁紧件(300)的近端穿过所述拨动件(200)并滑动连接于所述拨动件(200)上,所述柔性锁紧件(300)可在形变后保持形变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0)上设置有第一球形面(110),所述拨动件(2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面(110)配合的球形壳体部(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0)上设置有第二球形面(120),所述第一球形面(110)与所述第二球形面(120)同心设置,所述第一球形面(110)与所述第二球形面(120)之间形成球形槽(130),所述球形壳体部(210)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球形槽(130)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锁紧件(300)至少一部分为鹅颈管或竹节管制成的柔性部(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200)的远端设置有供牵引绳(400)穿入的第一连接孔(230)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30)相交的第二连接孔(240),所述第二连接孔(240)与设置在牵引绳(400)端部的卡块(410)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0)上固定有挡板(150),所述柔性锁紧件(300)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挡板(15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锁紧件(300)的远端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止挡部(320)和第二止挡部(330),所述挡板(150)连接于所述第一止挡部(320)与所述第二止挡部(33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200)上设有施力部(220),所述柔性锁紧件(300)的近端贯穿所述施力部(220),所述柔性锁紧件(300)的近端设置有第三止挡部(340)。
9.一种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手柄。
CN202223182121.1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Active CN219109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2121.1U CN219109374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2121.1U CN219109374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9374U true CN219109374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2121.1U Active CN219109374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9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75728B2 (ja) 内視鏡シャフト器具用駆動装置
US11147642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surgical actions via externally driven driving assemblies
US10881475B2 (en) Surgical robot
JP2007301692A (ja) マニピュレータ
JP6653044B2 (ja) 手術器具および手術システム
US20230078358A1 (en) A bendable endoscopic linear cutting anastomat and assembly thereof
JP6404537B1 (ja) 医療用処置具
CN219229816U (zh) 一种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WO2021184969A1 (zh) 内窥镜孔道缝合夹
WO2023216711A1 (zh)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抛弃段、可重复使用段及内窥镜
CN219109374U (zh) 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CN216317970U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及手术机器人用内窥镜旋转调节装置
CN112807548A (zh) 一种凸轮可调弯鞘管
CN111166402A (zh) 一种内窥镜隆乳拉钩
US20230225727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suture end locking device, method and operating gun
WO2023025119A1 (zh) 一种自适应弯曲管、内窥镜用弯曲管、插入部及内窥镜
EP3705053B1 (en) Spreading blade, unidirectional spreading device and bidirectional spreading device
CN216256996U (zh) 一种自适应弯曲管、内窥镜用弯曲管及内窥镜
JP2000023908A (ja) 多関節湾曲機構
JP2013150700A (ja) 内視鏡
US20220015848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surgical actions via externally driven driving assemblies
CN215083923U (zh) 一种凸轮可调弯鞘管
KR20140134360A (ko) 수술용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수술용 로봇
CN211930420U (zh) 电机组合及具有该电机组合的手术机器人
CN219661642U (zh) 一种主动弯曲段以及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