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7995U - 电量表头及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量表头及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7995U
CN219107995U CN202223285335.1U CN202223285335U CN219107995U CN 219107995 U CN219107995 U CN 219107995U CN 202223285335 U CN202223285335 U CN 202223285335U CN 219107995 U CN219107995 U CN 219107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hell
controller
bottom shell
gauge outf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53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福群
黄国爱
邹权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53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7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7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7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量表头及锂电池,包括:表壳,所述表壳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以及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显示元器件和控制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层叠设置并相互电连接,所述显示元器件装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控制器装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并与所述显示元器件电连接。由于电路板组件采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叠层一体化结构设计,且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分别安装集成有显示元器件和控制器,使得电路板组件的集成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电量表头的零部件数量,进而简化了电量表头的结构组成,提高后期可维护性。

Description

电量表头及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量表头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其市场需求量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通常,锂电池装备有电量表头,用以计量锂电池输出的电量,然后现有的电量表头的设计不够合理,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集成化程度低,后期可维护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量表头及锂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集成化程度低,后期可维护性差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量表头,其包括:
表壳,所述表壳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以及
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显示元器件和控制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层叠设置并相互电连接,所述显示元器件装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控制器装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并与所述显示元器件电连接。
上述方案的电量表头应用装备于锂电池中,其中电路板组件安装于表壳的安装腔内,由于电路板组件采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叠层一体化结构设计,且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分别安装集成有显示元器件和控制器,使得电路板组件的集成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电量表头的零部件数量,进而简化了电量表头的结构组成,提高后期可维护性。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其中之一设置有插针,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其中另一设置有插脚,所述插针与所述插脚适配插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量表头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装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量表头还包括防水透声膜,所述防水透声膜装设于所述蜂鸣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壳包括面壳,所述面壳设有透明部,所述透明部与所述显示元器件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壳还包括底壳和紧固件,所述底壳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面壳组装固定,所述面壳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和/或所述底壳朝向所述面壳的一侧设有凹槽,以使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能够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
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采用一体塑胶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设置为螺栓,所述底壳设有通孔,所述面壳设有与所述通孔对位的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后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壳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安装于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的装配面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量爆头还包括连接线束,所述底壳开设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与所述控制器相对,所述连接线束穿过所述插入孔后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锂电池,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量表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电量表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量表头;10、表壳;11、安装腔;12、面壳;13、底壳;14、紧固件;20、电路板组件;21、第一电路板;22、第二电路板;23、显示元器件;24、蜂鸣器;30、防水透声膜;40、密封圈;50、连接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电量表头100,其包括:表壳10以及电路板组件20。表壳10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11;电路板组件20装设于安装腔11内,且电路板组件20包括第一电路板21、第二电路板22、显示元器件23和控制器,第一电路板21与第二电路板22层叠设置并相互电连接,显示元器件23装设于第一电路板21上,控制器装设于第二电路板22上并与显示元器件23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显示元器件23用于显示电量值。例如,显示元器件23可以是液晶显示屏等。控制器可以是但不限于微控芯片、PLC等,其不仅能够与外界设备进行信息交互,还能对显示元器件23输出指令,以达到调节显示数值的目的。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电量表头100应用装备于锂电池中,其中电路板组件20安装于表壳10的安装腔11内,由于电路板组件20采用第一电路板21与第二电路板22叠层一体化结构设计,且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上分别安装集成有显示元器件23和控制器,使得电路板组件20的集成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电量表头100的零部件数量,进而简化了电量表头100的结构组成,提高后期可维护性。
为避免第一电路板21与第二电路板22层叠安装时产生相互干涉的问题,显示元器件23优选安装在第一电路板21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22的侧面上,同理控制器优选安装在第二电路板22背离第一电路板21的侧面上。
显示元器件23和控制器的安装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焊接、插接、磁吸连接等其中的任意一种,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与第二电路板2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插针,第一电路板21与第二电路板22的其中另一设置有插脚,插针与插脚适配插接。因而第一电路板21与第二电路板22可实现电性连接,以便信息交互,且插针与插脚构成的插接安装方式简单,连接稳固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的其中之一还设置有卡体,另一还设置有扣位,插针与插脚插接的同时卡体同步与扣位卡扣连接,从而有助于提高第一电路板21与第二电路板22的连接强度,且该卡扣连接结构还能承受电量表头100装载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受到的振动冲击,避免插针和插脚受力弯折变形甚至折断。
请继续参阅图1,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电量表头100还包括蜂鸣器24,蜂鸣器24装设于第二电路板22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当锂电池出现异常工况时,控制器便可控制蜂鸣器24发出蜂鸣提示声,以提醒工作人员锂电池出现故障,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介入消除故障和潜在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电量表头100还包括防水透声膜30,防水透声膜30装设于蜂鸣器24上。当电量表头100安装于户外使用环境中时,下雨天雨水若渗透进入电量表头100内部,防水透声膜30可阻隔雨水进一步进入蜂鸣器24内而避免对蜂鸣器24造成损坏。
请继续参阅图1,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表壳10包括面壳12、底壳13和紧固件14,面壳12设有透明部,透明部与显示元器件23相对设置。从而方便从外部直接观察显示元器件23的读数。
底壳13通过紧固件14与面壳12组装固定,面壳12朝向底壳13的一侧和/或底壳13朝向面壳12的一侧设有凹槽,以使面壳12与底壳13能够围合形成安装腔11。因而形成安装腔11的方式简单。具体地,本实施例汇中表壳10形成为方形盒状结构。
较佳地,面壳12和底壳13采用一体塑胶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面壳12和底壳13采用多个部件螺接组装的结构方式而言,本方案将面壳12和底壳13采用一体塑胶成型,具有更佳的整体性和密封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14设置为螺栓,底壳13设有通孔,面壳12设有与通孔对位的螺纹孔,螺栓穿过通孔后螺接于螺纹孔内固定。该螺纹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操作方便省力,且使面壳12与底壳13连接牢固可靠。较佳地,螺栓、通孔和螺纹孔均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一一对应组装,由此进一步提高面壳12与底壳13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表壳10还包括密封圈40,密封圈40密封安装于面壳12与底壳13的装配面内。密封圈40受压变形而能将装配面有效密封,从而防止外部环境中的雨水和灰尘进入壳内,提升电量表头100的密封防护能力,使电量表头100防护等级可以达到IP67,大幅降低故障率等不良问题。例如,密封圈40采用橡胶圈。
请继续参阅图1,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电量爆头还包括连接线束50,底壳13开设有插入孔,插入孔与控制器相对,连接线束50穿过插入孔后与控制器电连接。连接线束50安装后方便电量表头100与外部电气设备连接。较佳地,连接线束50采用防水线束,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有助于提升其使用可靠性和寿命。
综上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锂电池,其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量表头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电量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壳,所述表壳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以及
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显示元器件和控制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层叠设置并相互电连接,所述显示元器件装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控制器装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并与所述显示元器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量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其中之一设置有插针,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其中另一设置有插脚,所述插针与所述插脚适配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量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表头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装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量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表头还包括防水透声膜,所述防水透声膜装设于所述蜂鸣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量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包括面壳,所述面壳设有透明部,所述透明部与所述显示元器件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量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还包括底壳和紧固件,所述底壳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面壳组装固定,所述面壳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和/或所述底壳朝向所述面壳的一侧设有凹槽,以使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能够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
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采用一体塑胶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量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设置为螺栓,所述底壳设有通孔,所述面壳设有与所述通孔对位的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后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量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安装于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的装配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量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爆头还包括连接线束,所述底壳开设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与所述控制器相对,所述连接线束穿过所述插入孔后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量表头。
CN202223285335.1U 2022-12-06 2022-12-06 电量表头及锂电池 Active CN219107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5335.1U CN219107995U (zh) 2022-12-06 2022-12-06 电量表头及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5335.1U CN219107995U (zh) 2022-12-06 2022-12-06 电量表头及锂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7995U true CN219107995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5335.1U Active CN219107995U (zh) 2022-12-06 2022-12-06 电量表头及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7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07995U (zh) 电量表头及锂电池
CN207425935U (zh) 电池模组
CN215818999U (zh) 户外储能电源
CN206163845U (zh) 一种插头开关控制盒
CN211152522U (zh) 新型io模块
TWI715069B (zh) 太陽能智慧螺栓結構
CN218548593U (zh) 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5578881U (zh) 外插板及电池包下壳体
CN216133923U (zh) 一种电池包的接插件及电池包
CN218783332U (zh) 一种接插件以及电池包
CN116337369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水密舱的漏水检测装置
CN219106392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113097762B (zh) 一种与bdu集成的换电连接器
CN217115084U (zh) 一种组装式圆形rj45连接器结构
CN219513245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组安装的防水型壳体
CN220710495U (zh) 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和车辆
CN213313058U (zh) 自动灭火装置
CN220625669U (zh) 一种光伏连接器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20934257U (zh) 一种电池输入输出结构及电池包
CN213753151U (zh) 一种叠层固体铝电解电容器的老炼板与箱体的连接装置
CN221043572U (zh) 一种充电枪控制盒及充电枪
CN220857076U (zh) 一种压接式连接器的插拔辅助装置
CN219329324U (zh) 具有一体成型密封顶盖的圆柱电池
CN210768221U (zh) 一种智能控制防盗锁
CN219393560U (zh) 防水电池包组件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Leyitong Industrial Park, No. 16 Dongsheng South Road,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0

Patentee after: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6000 building a, industrial building, No.53, huitai Industrial Park,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