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7765U - 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07765U CN219107765U CN202223144701.1U CN202223144701U CN219107765U CN 219107765 U CN219107765 U CN 219107765U CN 202223144701 U CN202223144701 U CN 202223144701U CN 219107765 U CN219107765 U CN 2191077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flexible circuit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over plate
- bear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器及电池模组,通过使柔性电路板包括位于同侧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且使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具有的长度不同,以在安装柔性电路板时,可以根据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长度对安装接口进行区别,有利于改善柔性电路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反插,导致的信号采集失败及短路的技术问题。通过使电连接器包括长度不同的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以匹配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长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柔性电路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反插,导致的信号采集失败及短路的技术问题。电池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一种电连接器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实现电池模组的温度信号的采集,多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热敏电阻。若柔性电路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反插,就会导致采集信号失败,甚至出现短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一种电连接器以及一种电池模组,可以改善柔性电路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反插,导致的信号采集失败及短路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部、第一承载部、第一连接端子、第二承载部以及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承载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所述第二承载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其中,在由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指向所述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承载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在由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侧指向所述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之间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被配置为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中的隔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设有定位孔;其中,所述定位孔被配置为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的定位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在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承载部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其中,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不同;和/或,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不同。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被配置为与任一上述的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底座、第一接触端子以及第二接触端子。所述第一接触端子设于所述底座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端子设于所述底座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长度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之间,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时,伸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第一避让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盖板基体,所述盖板基体设有第二避让槽。其中,所述盖板被配置为在盖住所述开口时抵压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所述第二避让槽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时容纳所述隔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还包括定位柱以及设于所述盖板基体上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相对两侧;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盖板基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时,伸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承载部在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所设置的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凸起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时,伸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承载部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所设置的第二卡槽内;所述定位柱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时,延伸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主体部的定位孔内。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任一上述的柔性电路板,和/或任一上述的所述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使柔性电路板包括位于同侧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且使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具有的长度不同,以在安装柔性电路板时,可以根据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长度对安装接口进行区别,有利于改善柔性电路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反插,导致的信号采集失败及短路的技术问题。通过使电连接器包括长度不同的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以匹配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长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柔性电路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反插,导致的信号采集失败及短路的技术问题。通过使电池模组包括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柔性电路板,有利于改善柔性电路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反插,导致的信号采集失败及短路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三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和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端子与对应的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三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100,所述柔性电路板100包括主体部101、第一承载部102、第一连接端子1021、第二承载部103以及第二连接端子1031。
所述主体部101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03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01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部102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01的一侧101a,所述第二承载部103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01的所述一侧101a。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上。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可采用铜、银等材料制成。
其中,在由所述主体部101的另一侧101b指向所述一侧101a的方向上(即图1A中的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承载部102的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长度L2;所述主体部101的所述另一侧101b与所述主体部101的所述一侧101a相对。
通过使所述柔性电路板100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101同侧的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且使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03具有的长度不同,以在安装所述柔性电路板100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长度对安装接口进行区别,从而避免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和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上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与相对应的接触端子之间出现错误的电性连接,而导致出现信号采集失败及短路的问题。
可选地,在由所述主体部101的所述另一侧101b指向所述一侧101a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的长度,以使所述柔性电路板100在安装时,保证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能够与对应的接触端子实现较好的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上可设有一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上可设有一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如图1A所示。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以适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包括多个连接端子的设计。其中,在自所述第一承载部102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一侧至所述第一承载部102靠近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一侧的方向上(如图1A中的第二方向y),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平行排布,每一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平行排布,每一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的长度按照第一规律进行排布,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的长度按照不同于所述第一规律的第二规律进行排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规律和所述第二规律包括单调递增、单调递减、长短交错等。即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延伸长度可以按照单调递增、单调递减、长短交错等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延伸长度可以按照区别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延伸长度规律不同的方式设置。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A~图1B,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之间设有第一避让槽H1。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部102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一侧距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距离P1与所述第二承载部103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02的一侧距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距离P2不相等,以通过所述第一避让槽H1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配合实现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防呆防错设计。
可选地,所述第一避让槽H1被配置为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0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中的隔板,以利用所述第一避让槽H1及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隔板改善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和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上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之间因凝露等因素而出现的短路问题。
可选地,为保证所述柔性电路板100与对应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时,不划伤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靠近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一侧1021a距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5毫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靠近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一侧1021a距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距离等于0.05毫米、0.06毫米、0.08毫米、0.1毫米、0.12毫米、0.14毫米、0.15毫米、0.2毫米、0.3毫米、0.4毫米或0.5毫米。
可选地,为保证所述柔性电路板100与对应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时,不划伤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靠近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一侧1031a距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5毫米。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02设有一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所述第二承载部103设有一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靠近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一侧1031a距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靠近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一侧1021a距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的宽度,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0被安装反时,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和第二连接端子1031中的至少一个无法与电连接器中的接触端子对应,从而有利于改善因柔性电路板100被反插而导致出现的信号无法采集及短路的问题。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承载部102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所述第二承载部103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间可设有至少一第一间隔,和/或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间可设有至少一第二间隔。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间隔的长度和所述第二间隔的长度不同。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间隔的长度不同,多个所述第二间隔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A~图1B,所述主体部101设有定位孔H2。其中,所述定位孔H2被配置为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0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的定位柱,以通过所述定位孔H2及所述电连接器的定位柱提高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插拔力,从而降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和所述电连接器之间易发生脱落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定位孔H2可设于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两侧边的延长线之间。可选地,所述定位孔H2也可位于所述主体部101的中心轴线的任意一侧,以在配合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定位柱提高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插拔力的同时,实现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防呆和防错设计。
可选地,所述定位孔H2的包括圆孔、方孔、异形孔、腰圆孔等。可选地,所述定位孔H2为腰圆孔,以弥补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制程公差。
可选地,所述定位孔H2距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走线大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3毫米,以避免在制备所述定位孔H2时,对所述走线造成影响。可选地,所述定位孔H2距所述走线的距离等于0.08毫米、0.1毫米、0.12毫米、0.14毫米、0.16毫米、0.18毫米、0.2毫米、0.25毫米。
可选地,所述定位孔H2沿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0.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所述定位孔H2沿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以避免所述定位孔H2的尺寸太大,而占据较大的所述走线的布局空间。
可选地,所述定位孔H2沿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等于1.2毫米,所述定位孔H2沿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等于0.6毫米。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A,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在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H3;所述第二承载部103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02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H4。其中,所述第一卡槽H3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槽H4的宽度不同;和/或,所述第一卡槽H3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卡槽H4的深度不同,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0与对应的所述电连接器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卡槽H3和所述第二卡槽H4进一步提高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防呆防错能力。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之间的第三承载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承载部上的至少一第三连接端子。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三连接端子的长度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相同或不同。可选地,在自靠近所述第一承载部102的一侧至靠近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一侧,所述第三承载部的所述长度呈渐变增大或渐变减小的设计。可选地,所述第三承载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避让槽H1,和/或所述第三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避让槽H1。可选地,设于所述第三承载部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之间的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深度与设于所述第三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之间的所述第一避让槽H1的深度不同,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防呆防错能力。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B,所述柔性电路板100包括第一膜层104,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设于所述第一膜层104上。可选地,所述第一膜层104包括聚酰亚胺等。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100还包括补强层105,所述补强层105位于所述第一膜层104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的一侧,且所述补强层105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所述第二承载部103重叠,所述补强层105与所述主体部101至少部分重叠。可选地,所述补强层105包括聚酯纤维等。可选地,所述补强层105的厚度等于0.22毫米。
可以理解的,在柔性扁平线缆中,也可采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相似的设计。即柔性扁平线缆中也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部102、所述第二承载部103及所述主体部101的设计。可选地,所述柔性扁平线缆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之间的第一避让槽H1,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一侧的第一卡槽H3,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03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02的一侧的第二卡槽H4,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101的定位孔H2等设计。
如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和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端子与对应的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被配置为与任一上述的柔性电路板100电性连接。
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底座201及接触端子。
可选地,所述接触端子包括第一接触端子2021以及第二接触端子2022。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设于所述底座201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端子2022设于所述底座201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2022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端子2022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的长度和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接触端子2022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的长度相匹配。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3B,所述接触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子部202a和第二端子部202b,所述第一端子部202a和所述第二端子部202b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电性连接时夹持对应的所述连接端子。
可选地,为使所述接触端子和对应的所述连接端子能够实现有效的电性连接,所述接触端子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端子的靠近所述主体部101的所述一侧101a的接触触点,距对应的所述连接端子靠近所述主体部101的所述一侧101a的距离P3大于或等于1毫米。
如以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和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电性连接为例进行说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第一连接端子1021夹持于所述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的第一端子部202a和所述第二端子部202b之间。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的靠近所述主体部101的所述一侧101a的接触触点,距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靠近所述主体部101的所述一侧101a的距离P3大于或等于1毫米。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图3A,所述底座201包括隔板203,所述隔板203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2022之间。所述隔板203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电性连接时,伸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之间的第一避让槽H1内,以配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所述第一避让槽H1实现限位设计的同时,降低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和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上的第二连接端子1031之间出现短路问题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底座201设有开口H5,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2022位于所述开口H5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201的盖板基体204,所述盖板基体204设有第二避让槽H6。其中,所述盖板被配置为在盖住所述开口H5时抵压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2022,所述第二避让槽H6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H5时容纳所述隔板203,以保证所述柔性电路板100与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可靠的电性连接性能。
可选地,所述隔板203具有倒角,以避免所述盖板在盖住所述开口H5时,所述隔板203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干涉。
请继续参阅图2~图3A,所述盖板还包括定位柱205,所述定位柱205设于所述盖板基体204上。所述定位柱205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电性连接且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H5时,延伸至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所述主体部101的定位孔H2内,以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所述定位孔H2和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定位柱205降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易与所述电连接器发生脱落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定位柱205具有倒角,以避免所述盖板在盖住所述开口H5时,所述定位柱205刮伤所述柔性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盖板基体204上的第一凸起部2061和第二凸起部2062,所述第一凸起部206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2062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H6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2061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电性连接且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H5时,伸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在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103的一侧所设置的第一卡槽H3内;所述第二凸起部2062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电性连接且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H5时,伸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所述第二承载部103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02的一侧所设置的第二卡槽H4内,以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2061与所述第一卡槽H3的配合,所述第二凸起部2062与所述第二卡槽H4的配合进一步提高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防呆防错性能。
可以理解的,图1A~图1B示出的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包括一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所述第二承载部103包括一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的示意图并不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上所设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21的数量,也不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承载部103上所设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031的数量。图2~图3A中示出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和一所述第二接触端子2022的示意图并不用于限制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2021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2022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可被配置为与柔性扁平线缆电性连接。
如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系统框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任一上述的柔性电路板100,和/或任一上述的所述电连接器。
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电性连接于所述热敏电阻和采集模块之间。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100通过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于所述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电性连接于电池的采集端,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采集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
第一承载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第一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
第二承载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以及
第二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
其中,在由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指向所述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承载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另一侧指向所述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之间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被配置为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的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定位孔;
其中,所述定位孔被配置为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的定位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载部在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承载部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
其中,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不同;和/或,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不同。
6.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被配置为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底座;
第一接触端子,设于所述底座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性连接;以及
第二接触端子,设于所述底座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长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之间,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时,伸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第一避让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盖板,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盖板基体,所述盖板基体设有第二避让槽;
其中,所述盖板被配置为在盖住所述开口时抵压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所述第二避让槽被配置为在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时容纳所述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
设于所述盖板基体上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相对两侧;以及
定位柱,设于所述盖板基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时,伸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承载部在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侧所设置的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凸起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时,伸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承载部在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一侧所设置的第二卡槽内;所述定位柱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开口时,延伸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主体部的定位孔内。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柔性电路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44701.1U CN219107765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44701.1U CN219107765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07765U true CN219107765U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5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44701.1U Active CN219107765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07765U (zh) |
-
2022
- 2022-11-25 CN CN202223144701.1U patent/CN2191077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69787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259976U (zh) | 连接器 | |
CN101114746B (zh) | 多位射频连接器 | |
US20140017940A1 (en) | Layere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ayered connector | |
EP3817158A1 (en) | Contact module, and female connector and male connector | |
CN109037990B (zh) | 卡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850015Y (zh) | 多片式架构的插座连接器 | |
CN219107765U (zh) | 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器及电池模组 | |
CN212062536U (zh) | 电池组 | |
EP2287921B1 (en) | Junction box for connecting a solar cell, electrical diode, guiding element and fixing means | |
CN217305474U (zh) | 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模组 | |
CN212934708U (zh) | 采样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01149913Y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CN115917864A (zh) | 电池组 | |
CN2377698Y (zh) | 电池连接器 | |
EP4404418A1 (en) | Sampling apparatu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 |
CN2554822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6773664U (zh) | 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快速接线连接装置 | |
CN2689517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3219602U (zh) | 刚性基板与柔性基板的连接构造 | |
EP433666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 |
CN221262902U (zh) |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池系统 | |
CN213520403U (zh) | 一种fpc连接器 | |
CN220439929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组织器以及端子组件 | |
US7857627B2 (en) | Base board with golden fingers at one end and a plurality of wires attached at the other en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