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6025U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6025U
CN219106025U CN202223075204.0U CN202223075204U CN219106025U CN 219106025 U CN219106025 U CN 219106025U CN 202223075204 U CN202223075204 U CN 202223075204U CN 219106025 U CN219106025 U CN 219106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protection mechanism
arc extinguishing
short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52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安
卢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52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6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6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6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断路器极内装配有一对接线端子、操作机构、触头机构和灭弧系统,触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所述操作机构、触头机构以及灭弧系统依次沿第一方向设置,还包括分别与操作机构配合的短路保护机构和过载保护机构,所述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以及静触头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方向,所述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以及静触头位于操作机构的同一侧,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利用了操作机构相对较长的侧面空间,使断路器整体结构紧凑,减少断路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随着断路器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断路器的外形尺寸以及性能都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对特殊外形尺寸中的大壳架电流产品,其载流件需要更多的空间,但往往受限于外形尺寸,在产品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布局过载保护装置和短路保护机构,这种舍弃过载、短路保护功能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局限性,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且可靠性高的智能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断路器极内装配有一对接线端子、操作机构、触头机构和灭弧系统,触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所述操作机构、触头机构以及灭弧系统依次沿第一方向设置,还包括分别与操作机构配合的短路保护机构和过载保护机构,
所述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以及静触头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方向,所述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以及静触头位于操作机构的同一侧,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一对接线端子设置于断路器极的同一端,或,一对接线端子分别设置于断路器极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极远离灭弧系统的一端作为接线端,所述一对接线端子共同装配于接线端的两侧,一对接线端子之间的连线方向为第二方向。
优选的,至少一个断路器极包括电操机构,所述电操机构与灭弧系统位于同一断路器极的相对两端,电操机构与同一断路器极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操机构位于一对接线端子之间,电操机构、操作机构、触头机构和灭弧系统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短路保护机构与邻近短路保护机构的一个接线端子连接,与短路保护机构连接的一个接线端子、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以及静触头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二方向上,短路保护机构位于过载保护机构与操作机构之间。
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装配的操作件和支持件,所述电操机构与操作件联动连接,在支持件上转动装配有跳扣和锁扣,所述跳扣和锁扣搭扣配合,所述操作件通过连杆与跳扣连接,动触头与支持件联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操作件和支持件沿第一方向设置,操作件位于靠近接线端的位置,所述过载保护机构与支持件相对设置,所述短路保护机构远离接线端的一端倾斜朝向支持件,使过载保护机构、短路保护机构以及操作机构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短路保护机构包括磁轭和衔铁,所述磁轭与接线端子连接,衔铁的一端与磁轭转动连接,衔铁的另一端倾斜延伸至操作件与支持件之间;
过载保护机构包括金属固定板和双金属组件,双金属组件的一端与金属固定板连接,双金属组件的另一端弯曲延伸至支持件远离操作件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灭弧室的入弧端倾斜朝向动触头,灭弧室的排气端倾斜朝向断路器极在第二方向上靠近静触头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灭弧室的入弧端到排气端的排气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小于30度。
优选的,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隔弧壁,灭弧室与静触头在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于与动触头相对的一侧,隔弧壁衔接于触头机构与灭弧室之间。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极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一对端壁以及连接在一对端壁之间的一对侧壁和一对连接壁,一对侧壁平行相对,一对连接壁平行相对,所述壳体的一端端壁开设有一对用于装配接线端子的接线口,壳体的一对连接壁连接于一对侧壁之间,灭弧室、隔弧壁分别层叠设置于一对连接壁之间,动触头与隔弧壁层叠设置,灭弧室的入弧端、排气端分别与两个侧壁倾斜相对。
优选的,在灭弧室的排气端与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连接有至少一条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在壳体内弯曲延伸。
优选的,至少一个断路器极包括用于驱动电操机构的控制线路板,所述控制线路板位于远离接线端的断路器极一端,控制线路板与操作机构层叠设置,且在控制线路板与操作机构之间设有分隔板。
优选的,所述跳扣的一端与锁扣的第一端搭扣配合,锁扣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向靠近和远离电操机构的方向凸出,锁扣的第二端与短路保护机构的衔铁配合,锁扣的第三端与过载保护机构的双金属组件配合。
优选的,所述短路保护机构为拍合式电磁机构,短路保护机构包括磁轭、导流板、衔铁和弹性件,所述导流板对应于电操机构的一侧并作为一个接线端子伸出接线端,导流板的另一端与磁轭连接并向靠近操作机构的一侧倾斜设置,与磁轭转动连接的衔铁用于与锁扣的第二端配合,由弹性件为衔铁提供复位力。
优选的,还包括电流采样装置,所述电流采样装置装配于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以及静触头沿第一方向设置,且在第二方向,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以及静触头位于同一侧,即断路器的长度方向设置,不仅使断路器具备了短路和过载保护功能,而且利用了操作机构相对较长的侧面空间,减少断路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使断路器整体结构紧凑。
此外,电操机构与灭弧系统分别设置在断路器极的两端,充分利用断路器极的内部空间,特别是,灭弧系统位于断路器极远离接线端的一端,防止温度较高的电弧尾气对接线端子、电操机构造成干扰。
特别是,灭弧室的入弧端到排气端的排气方向基本沿着第二方向,略微倾斜接近与第二方向平行,使得排气端朝向断路器极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不仅提高安全性,而且使得排气通道能够设置在静触头背对动触头的一侧,利用静触头背侧的空间,利于缩小断路器的整体长度以及节省壳体对应灭弧室的排气端的空间。
此外,短路保护机构倾斜设置在操作件与支持件之间,过载保护机构沿边侧设置,由双金属组件延伸至支持件的一侧,使断路器极的内部空间更为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此外,电流采样装置设置在短路保护机构的导流板上,保证了采样稳定性,也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短路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过载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过载保护机构的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锁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1,每个断路器极1的至少一端作为接线端,每个断路器极1包括一对装配于接线端的接线端子91,每个断路器极1内装配有操作机构、触头机构和灭弧系统,触头机构包括分别与一对接线端子91电连接的动触头41和静触头42,其中静触头42固定装配,动触头41与静触头42相对并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由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41与静触头42接触或分离,从而接通或断开每个断路器极1内的主线路,当断路器包括多个断路器极1时,相邻两个断路器极1联动连接,也就是操作机构和/或触头机构联动连接,以实现断路器的同步分合闸动作,在触头机构的一侧还配合设置有灭弧系统,由灭弧系统将触头机构分断产生电弧熄灭后排出。
本实施例的断路器为大壳架电流的智能断路器,至少在其中一个断路器极1内装配有控制线路板8和电操机构3,电操机构3与同一断路器极1内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由控制线路板8的控制器驱动电操机构3动作,以实现控制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电操机构3包括电机以及多级啮合连接的齿轮,电机的启停受控于控制器,由电机的输出轴驱动多级齿轮转动以驱动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41,当然,电操机构3与控制线路板8可以设置于同一个断路器极1内,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断路器极1内,此外,电操机构3和控制线路板8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齿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断路器极1内还装配有短路保护机构6和过载保护机构7,动触头61与一对接线端子91中的一个接线端子91电连接,优选动触头61与接线端子91通过第一软连接电连接,短路保护机构6与一对接线端子91中的另一个接线端子91电连接,静触头42与短路保护机构6电连接,其中短路保护机构6与静触头通过第二软连接电连接,由此形成断路器极1内的电路回路。
短路保护机构6与过载保护机构7分别与操作机构配合,用于提供短路和过载保护,在电路出现短路时,短路保护机构6动作驱动操作机构脱扣使断路器分闸,在电路出现过载时,过载保护机构7动作驱动操作机构脱扣使断路器分闸。
本申请的一个改进点在于断路器极1的优化布局,结合图1-2提供一种断路器极1的内部布局,每个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1,每个断路器极1包括壳体10,其中壳体10可以是单独封闭的壳体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相邻两个壳体10相互盖合。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整体呈长方体,壳体10包括一对端壁101以及连接在一对端壁101之间的一对侧壁102和一对连接壁,其中一对侧壁102平行相对,一对连接壁平行相对,连接壁连接于一对侧壁102之间,也就是连接壁与侧壁102依次连接,以一对端壁101之间的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也就是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参见图1中的左右方向,一对侧壁102之间的连线方向为第二方向,也就是壳体10的高度方向,图1中为上下方向,一对连接壁之间的连线方向为第三方向,也就是壳体101的厚度(宽度)方向,图中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每个壳体10的一端设有一对接线口,每个接线口的中心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也就是在一个端壁101设有一对接线口作为接线端,每个接线口内对应装配有一个接线端子91形成断路器极1的接线端,一对接线端子91设置于断路器极1的接线端的两侧,一对接线端子91之间的连线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作为其他的实施例,每个断路器极1可以包括两个接线端,也就是在壳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接线口,每个接线口装配一个接线端子91。
每个断路器极1还包括装配于壳体10内的操作机构、触头机构、灭弧系统、短路保护机构6以及过载保护机构7,操作机构、触头机构以及灭弧系统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优选,灭弧系统位于壳体10远离接线端的一端,利于避免接线端子91与灭弧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使断路器极1的一端温度过高,当然,灭弧系统与接线端子91可以位于同一端。
短路保护机构6、过载保护机构7以及静触头42沿第一方向设置,优选短路保护机构6位于靠近接线端,本实施例中,与短路保护机构6连接的一个接线端子91、短路保护机构6、过载保护机构7以及静触头4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方便短路保护机构6与最接近的接线端子91接线,当然,短路保护机构6和过载保护机构7的位置可以互换;在第二方向上,短路保护机构6、过载保护机构7以及静触头42位于操作机构的同一侧,此时,短路保护机构6、过载保护机构7位于操作机构与壳体10邻近静触头42一侧的侧壁102之间,利用了壳体10较长的侧面空间,使断路器整体结构紧凑;优选在第二方向上,过载保护机构7、短路保护机构6以及操作机构依次设置,即至少部分短路保护机构6的元件如磁轭62和衔铁63位于过载保护机构7的部分元件如金属固定板71和调节螺钉74与操作机构之间,此时,短路保护机构6和过载保护机构7位于操作机构的同一侧,位于操作机构和断路器极1的一个侧壁102之间,利用了操作机构相对较长的侧面空间。
在其中一个断路器极1的壳体10内还装配电操机构3,操作机构3与灭弧系统分别对应设置于壳体10的两端,防止灭弧系统与电操机构3相互影响,使其工作温度过高,电操机构3、操作机构、触头机构和灭弧系统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极1靠近接线端的位置,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91为板状的导电件,接线端子91伸入壳体10的一端沿第一方向设置,一对接线端子91伸入壳体10内的部分在第二方向间隔相对,在第二方向上,电操机构3位于一对接线端子91之间,在第一方向,电操机构3位于接线端与操作机构之间,以方便电操机构3与同一断路器极1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接线端子91的另一端从接线口伸出壳体10外用于与外部导电件插接,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接线端子91也可以为其它结构的接线端子。
本申请的另一个改进点在于,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51和至少一条排气通道54,灭弧室51与静触头42并排设置于与动触头41相对的一侧,排气通道54与灭弧室51并排设置,排气通道54与灭弧室51的入弧端呈夹角设置,排气通道54弯曲延伸至灭弧室51一侧且对应于灭弧室51的入弧端与排气端之间。
相比现有引弧通道和排气通道分别设置在灭弧室51两侧,这种将电弧产生的气流通过排气通道51向灭弧室51的侧面引导,利于节省对应灭弧室51的排气端所需空间,使内部结构紧凑。
进一步的,灭弧室51的入弧端倾斜朝向触头机构,灭弧室51的排气端设置在静触头42背对动触头41一侧,排气端倾斜朝向断路器极1在第二方向上的靠近静触头42的侧壁102,不仅提高安全性,而且可以利用第二方向上的空间进行引弧灭弧,缩小断路器的整体长度。优选的,所述短路保护机构6、过载保护机构7、静触头42和灭弧系统的灭弧室51依次沿第一方向设置。
具体的,灭弧室51与静触头42并排设置于与动触头41相对的一侧,也就是图1、2中,静触头42与灭弧室51相邻且沿第一方向设置,排气通道54与灭弧室51并排设置,也就是排气通道54位于灭弧室51的侧面,排气通道54与灭弧室51相邻且沿第一方向设置,排气通道54的一端与灭弧室51的排气端呈夹角设置,排气通道54的另一端弯曲延伸至灭弧室51一侧且对应于灭弧室51的入弧端与排气端之间,使电弧产生的气流向侧面引导,利于节省灭弧室51的排气端所需空间,使内部结构紧凑,另外,排气通道54的另一端不与断路器极1的外部连通,使电弧尾气在排气通道54的弯曲延伸部分耗尽,避免污染环境。当然根据需要,排气通道54与外部连通也是可以的。优选的,排气通道54与静触头42位于灭弧室51的同一侧,也就是,静触头42与灭弧室51的入弧端并排设置,排气通道54位于静触头42背对动触头41的一侧,此时可以理解为,排气通道54、静触头42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与灭弧室51相邻,排气通道54与静触头42在第二方向上相邻,可以充分利用静触头42背对动触头51一侧的空间,当然,当排气通道54与静触头42分别位于灭弧室51的两侧也同样可以,此时,静触头42、灭弧室51以及排气通道54在第一方向形成依次排列的布局;进一步的,灭弧室51的入弧端到排气端的排气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小于30度,灭弧室51的入弧端到排气端的排气方向基本沿着第二方向,略微倾斜接近与第二方向平行,使得排气端朝向断路器极1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102,提高了安全性,排气通道利于缩小断路器的整体长度以及对应于节省壳体10对应于灭弧室51的排气端的空间。
具体如图1、2所示,操作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装配于连接壁的操作件21和支持件22,操作件21与支持件22沿第一方向分布并通过连杆25联动连接,且操作件21位于靠近接线端的位置,在设有电操机构3的断路器极1中,电操机构3与操作件21联动连接,支持件22与操作件21通过连杆25联动连接,在支持件22上转动装配有跳扣23和锁扣24,所述跳扣23和锁扣24搭扣配合,操作件21通过连杆25与跳扣23连接,在跳扣23和锁扣24搭扣配合时可以驱动支持件22转动,在跳扣23和锁扣24解除搭扣配合时,操作机构脱扣;静触头42固定设置于壳体10的中部,动触头41与支持件22联动连接并与静触头42相对,电操机构3通过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41摆动与静触头42接触或分离,实现断路器的自动合闸和分闸。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锁扣24包括分别向三个方向凸出延伸的第一端241、第二端242和第三端243,其中第一端241位于第二端242与第三端243之间,锁扣24的第一端241与跳扣23的一端搭扣配合,锁扣24的第二端242位于面向操作件21的一侧,锁扣24的第三端243位于远离操作件21的一侧;锁扣24的第二端与短路保护机构6的衔铁63配合,锁扣24的第三端243与过载保护机构7的双金属组件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过载保护机构7与支持件22相对设置,短路保护机构6远离接线端的一端倾斜朝向支持件22,使过载保护机构7、短路保护机构6以及操作机构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短路保护机构6倾斜设置有利于充分利用壳体10的内部空间,提高短路保护机构6与操作机构的配合程度,在电路出现短路或过载时,短路保护机构6或过载保护机构7动作驱动锁扣24转动,解锁扣24与跳扣23的搭扣配合,使操作机构脱扣带动动触头41与静触头42分离,实现脱扣分闸。
在第一方向上,短路保护机构6、过载保护机构7沿着与静触头42同一侧的断路器极1边侧设置,其中短路保护机构6的一端与一个接线端子91连接,优选的,短路保护机构6采用拍合式电磁机构,短路保护机构6的另一端沿着靠近支持件22的方向倾斜,短路保护机构6的衔铁63倾斜延伸至操作件21与支持件22之间用于与锁扣24的第二端242配合,也就是衔铁63倾斜位于操作件21与支持件22之间,且更靠近支持件22的锁扣24,在第一方向上,过载保护机构7位于短路保护机构6与触头机构之间,过载保护机构7的双金属组件延伸至支持件22远离操作件21的一侧用于与锁扣24的第三端243配合,此时,在第一方向上支持件22以及锁扣24位于衔铁63与双金属组件之间,在发生短路故障时,衔铁63被吸合,使衔铁63的第二端顺时针转动以触发锁扣24的第二端242,使锁扣24的第一端241与跳扣23形成的搭扣配合瓦解,在发生过载故障时,双金属片73受热弯曲触发锁扣24的第三端243,使锁扣24的第一端241与跳扣23的搭扣配合瓦解,操作机构脱扣,本实施例中,短路保护机构6以及过载保护机构7的双金属组件倾斜设置,利于提高断路器极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使断路器极1内部更为紧凑。
本申请的另一个改进点在于短路保护机构6以及过载保护机构7在其结构上作出相应改进,以适配断路器极1的布局,其中短路保护机构6包括导流板61、磁轭62、弹性件64以及衔铁63,导流板61与磁轭62连接,衔铁63的第一端与磁轭62转动连接,使衔铁63的第二端可以向靠近或远离磁轭62的方向摆动,弹性件64位于衔铁63背对磁轭62的一侧,弹性件64连接在衔铁63与导流板61之间用于为衔铁63提供弹性复位力,如此,弹性件64相对于导流板61和衔铁63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在装配过程中被其他零部件干扰,也就是,当短路保护机构6装配于断路器极1内,接线端子91与外部导电件连接并不会干扰短路保护机构6,利于保证断路器保护机构的稳定性。
提供一种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短路保护机构6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短路保护机构6包括导流板61、磁轭62、衔铁63和弹性件64,其中导流板61包括形成夹角的第一连接板611和第二连接板612,优选第一连接板611与第二连接板612之间的夹角为120~160°,第一连接板611与一个接线端子91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第二连接板612向操作机构的方向倾斜偏折,方便衔铁63与操作机构的配合,第二连接板612背对第一连接板611的一侧与磁轭62贴合,衔铁62位于第一连接板611与第二连接板612之间。磁轭62的两侧边缘凸出设有一对连接板621,一对连接板621相互平行并在连接板621的边侧开设有倾斜的抵接槽622,衔铁63的第一端抵接于抵接槽622内,使衔铁63的第二端可以向靠近或远离磁轭62的方向摆动,导流板61的第一连接板611凸出设有第一连接部613,衔铁63设有第二连接部,弹性件64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连接部613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优选弹性件64的两端为拉钩,第一连接部613为钩状体,第二连接部为开设于衔铁63板面的凹槽,如此方便弹性件64与衔铁63、导流板61的装配。当然,第一连接部613与第二连接部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61可以作为一个接线端子91从接线口延伸出壳体10外与外部导电件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61优选如图4所示为一体成型的导流板本体,由导流板本体的中部弯折形成呈夹角的第一连接板611和第二连接板612,第一连接板611的端部边侧弯折延伸形成第一折边614,第一折边614可以将短路保护机构6限位支撑于断路器极1内,当然,当导流板61作为接线端子91延伸出壳体10外,第一折边614伸出壳体10外用于与外部导电件保持稳定连接,第一连接板611靠近第二连接板612的边侧开设有缺口,由缺口一侧边缘弯折延伸形成钩状的第一连接部613,所述第一折边614与第一连接部613位于第一连接板611的同一侧,第二连接板612远离第一连接部613的端部弯折形成第二折边615,第二折边615可以与设置于壳体10内部的固定筋配合,使短路保护机构6被稳定装配在断路器极1内,在装配于断路器极1内,第二连接板612向靠近支持件22的方向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断路器极1内的电流采样装置92优选装配于导流板61,图3中,电流采样装置92设置于导流板61远离磁轭62的一端,也就是电流采样装置92位于导流板61靠近接线端子91的位置。本实施例的电流采样装置92为与导流板61一体设置的锰铜分流器。另外,短路保护机构6通过第二软连接与静触头42连接,也就是,导流板61可以通过第二软连接与静触头42连接。
本申请对过载保护机构7作出的改进在于,过载保护机构7包括金属固定板71、调节件72、双金属片73以及调节螺钉74,双金属片73的一端用于与操作机构配合,双金属片73通过调节件72与金属固定板71连接,调节螺钉74转动装配于金属固定板71,旋转调节螺钉74改变调节件72与金属固定板71之间的间距以调节双金属片73的位置,使调节螺钉74不与断路器的塑料外壳接触,因而不会熔化邻近调节螺钉74的塑料外壳,也就是壳体10的侧壁,具备结构简单的优点,且利于保证产品的使用稳定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双金属片73为旁热式的双金属片73,也就是主回路不经过双金属片73,金属固定板71不载流,有利于避免调节螺钉74产生高温,进一步避免调节螺钉74将断路器的塑料外壳熔化,也就是避免本实施例中壳体10被熔化。
提供一种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过载保护机构7的具体结构,如图1、2、5和6所示,过载保护机构7包括金属固定板71、调节件72、双金属片73以及调节螺钉74,金属固定板71沿壳体10的边侧设置,图中金属固定板71与侧壁102平行相对,优选金属固定板71沿壳体10靠近静触头42一侧侧壁102设置,调节件72的一端与金属固定板71连接,调节件72的另一端向远离金属固定板71的方向弯曲,使调节件72与金属固定板7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调节螺钉74的端部与调节件72抵接,优选调节螺钉74的端部与调节件72垂直抵接,双金属片73的一端与调节件72的另一端连接,双金属片73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弯曲延伸至支持件22的一侧,且在第三方向层叠于动触头41的上侧。优选双金属片73为旁热式,本实施例中,连接在静触头42与导流板61之间的第二软连接与双金属片73的一端点焊,点焊位置优选为双金属片73与调节件72连接的一端,也就是第二软连接部分焊接在所述双金属片73与调节件72连接处,过载时,与第二软连接点焊处的双金属片73发热,导致双金属片73变形,实现过载脱扣。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固定板71与壳体10限位配合,在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105,如图2所示,限位槽105位于壳体10的边侧位置,图2中限位槽105位于连接壁与侧壁102的衔接位置,限位槽105与壳体10的侧壁102平行,金属固定板71以及调节件72的一端连接并共同装配于限位槽105内,此时金属固定板71沿着平行于断路器极1的边侧设置,优选的,在金属固定板71设置有固定部,由固定部与断路器极1限位配合,也就是固定部与限位槽105限位配合,其中固定部与限位槽105可以是插接配合或卡扣配合,如图6所示,金属固定板71整体呈直板结构,由金属固定板71的两端边侧向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两个限位部711,使金属固定板71呈“ㄇ”字形,在金属固定板71的一端板面中部开设有用于装配调节螺钉74的装配孔712,装配孔712位于靠近调节件72与双金属片73连接的位置,在金属固定件装配于限位槽105内,装配孔712与限位槽105的开口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过载保护机构7也可以采用现有结构,也就是,本实施例的过载保护机构7包括金属固定板71、双金属组件以及用于调节双金属组件的调节螺钉74,双金属组件的一端与金属固定板71连接,双金属组件的另一端弯曲延伸至操作机构一侧,本实施例优选双金属组件的另一端与衔铁63分别位于操作机构相对的两侧,也就是,双金属组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持件22远离操作件21的一侧,双金属组件至少包括受热弯曲的双金属片73。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51和隔弧壁52,灭弧室51与静触头42在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于与动触头41相对的一侧,灭弧室51的入弧端与触头机构相衔接,隔弧壁52在第一方向上衔接于触头机构与灭弧室51的入弧端之间,触头机构分断产生的电弧经过灭弧室51熄弧后从灭弧室51的排气端排出。灭弧室51倾斜设置于断路器极1内部,使灭弧室51的入弧端向动触头41的方向倾斜,相应的,灭弧室51的排气端也发生倾斜,也就是灭弧室51的入弧端、排气端分别与壳体10的一对侧壁102倾斜相对,排气端与壳体10邻近静触头42的侧壁102倾斜相对。
灭弧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排气通道54,排气通道54在第一方向与灭弧室51并排设置,且排气通道54在第二方向与静触头42相邻,使位于灭弧室51侧面的排气通道54的一端与灭弧室51的排气端呈夹角衔接,排气通道54的另一端弯曲延伸至静触头42背对动触头41的一侧,使电弧产生的气流向侧面引导,利于节省灭弧室51的排气端所需空间,使内部结构紧凑,另外,排气通道54的另一端不与断路器极1的外部连通,电弧尾气在流入弯曲的排气通道54后慢慢消失,避免排出断路器外污染环境。当然,当排气通道54与静触头42分别位于灭弧室51的两侧,也就是排气通道54的另一端延伸至灭弧室51的入弧端与排气端之间的侧面,此时排气通道54更靠近壳体10远离接线端的一端,相比位于排气通道54与静触头42位于同一侧的布局,如此布局可以缩小壳体10对应灭弧室51排气端的空间,但会增加断路器极1(壳体10)的长度。
进一步的,每条排气通道54包括连接通道541和缓冲室542,其中连接通道541的内径小于缓冲室542的内径,连接通道541连接在灭弧室51的排气端与缓冲室542之间,内径不同的连接通道541与缓冲室542使得电弧气流流动充分,利于减小灭弧室51的能量;优选的,在缓冲室542的内侧壁设置挡板543,挡板543与缓冲室542的内侧壁呈夹角,挡板543可以减缓流入缓冲室542内的气体流速,使电弧气体被充分冷却、过滤。
结合图1、2提供一种灭弧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51、隔弧壁52、第一引弧板55、第二引弧板56以及两个排气通道54,其中灭弧室51倾斜设置于壳体10远离接线端的位置,优选的,由壳体10为灭弧室51提供装配位置,在连接壁的中部设有倾斜的第一安装槽103和第二安装槽104,第一安装槽103、第二安装槽104位于远离接线口的一侧,第一安装槽103与第二安装槽104的一端连通,灭弧室51装配于第一安装槽103内,使灭弧室51的入弧端、排气端分别与一对侧壁102倾斜相对,隔弧壁52装配于第二安装槽104并衔接于灭弧室51的入弧端与触头机构之间,也就是,灭弧室51、隔弧壁52分别层叠设置于一对连接壁之间,动触头41与隔弧壁52层叠设置。
具体为,第一安装槽103包括平行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安装槽104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的一端连接,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与远离接线口的端壁101连接,第三侧壁的另一端与靠近动触头42的侧壁102连接,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的一端连接,第四侧壁与侧壁102基本保持平行相对,使静触头42贴合第四侧壁设置,第一安装槽103远离第二安装槽104的一端敞开,并与壳体10的侧壁102倾斜相对,第一安装槽103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30°,第二安装槽104远离第一安装槽103的一端敞开并朝向触头机构。
在紧邻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的连接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在图2中,在第四侧壁背对静触头42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独立的凹槽,图2中凹槽位置位于静触头2的下方,每个凹槽作为缓冲室542。在缓冲室542的内侧壁凸出设置至少一个挡板543,挡板543与缓冲室542的内侧壁呈一定夹角,由挡板543减缓电弧尾气的流速,使电弧尾气在缓冲室542内被充分冷却、过滤后再排出,每个缓冲室542与通过一个弯曲延伸的连接通道541与第一安装槽103远离第二安装槽104的一端连通,优选的,灭弧室51的排气端对应的壳体10设有缓冲部53,缓冲部53由第一安装槽103远离第二安装槽104的一端形成,也就是在第一安装槽103远离第二安装槽104的一端与邻近侧壁102之间的空隙形成缓冲部53,使电弧尾气经过缓冲后再流入排气通道54,利于缓解灭弧室51内部的压力,每个缓冲室542分别通过一个弯曲延伸的连接通道541与缓冲部53连接,其中连接通道541的内径小于缓冲室542的内径,由连接通道541与缓冲室542共同构成排气通道54,这种将电弧尾气引入灭弧室51一侧的结构,提高了断路器极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且两个排气通道54利于电弧尾气充分流动,减小灭弧室51能量。
本实施例的隔弧壁52优选如图1、2所示,在隔弧壁52的表面凸出设置有多个凸筋521,也就是在隔弧壁52面向动触头41一侧的表面凸出设有凸筋521,相邻两个凸筋521之间的间隔作为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触头机构、灭弧室51的入弧端衔接,利于将触头机构分断产生电弧引入灭弧室51内。
本实施例的灭弧系统还包括第一引弧板55和第二引弧板56,第一引弧板55、第二引弧板56分别沿着隔弧壁52的两侧延伸设置,第一引弧板55与静触头42位于同一侧并与静触头42连接,第一引弧板55的另一端延伸至灭弧室51内,也就是第一引弧板55沿着第四侧壁、第二侧壁设置,第二引弧板56与第一引弧板55相对,第二引弧板56的一端与动触头41的分断位置对应,第二引弧板56的另一端延伸至灭弧室51内,也就是第二引弧板56沿着第三侧壁、第一侧壁设置。
另外,如图1、2所示,在设有控制线路板8的断路器极1中,控制线路板8位于远离接线端的断路器极1一端,控制线路板8沿第三方向层叠设置,也就是控制线路板8所在平面与操作机构(灭弧系统)的装配平面相平行,且在控制线路板8与操作机构、灭弧系统之间设置有分隔板,以防止操作机构、灭弧系统对控制线路板8产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1),断路器极(1)内装配有一对接线端子(91)、操作机构、触头机构和灭弧系统,触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41)和静触头(42),所述动触头(41)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触头机构以及灭弧系统依次沿第一方向设置,
还包括分别与操作机构配合的短路保护机构(6)和过载保护机构(7),
所述短路保护机构(6)、过载保护机构(7)以及静触头(42)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方向,所述短路保护机构(6)、过载保护机构(7)以及静触头(42)位于操作机构的同一侧,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接线端子(91)设置于断路器极(1)的同一端,或,一对接线端子(91)分别设置于断路器极(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极(1)远离灭弧系统的一端作为接线端,所述一对接线端子(91)共同装配于接线端的两侧,一对接线端子(91)之间的连线方向为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断路器极(1)包括电操机构(3),所述电操机构(3)与灭弧系统位于同一断路器极(1)的相对两端,电操机构(3)与同一断路器极(1)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操机构(3)位于一对接线端子(91)之间,电操机构(3)、操作机构、触头机构和灭弧系统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机构(6)与邻近短路保护机构(6)的一个接线端子(91)连接,与短路保护机构(6)连接的一个接线端子(91)、短路保护机构(6)、过载保护机构(7)以及静触头(4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二方向上,短路保护机构(6)位于过载保护机构(7)与操作机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装配的操作件(21)和支持件(22),所述电操机构(3)与操作件(21)联动连接,在支持件(22)上转动装配有跳扣(23)和锁扣(24),所述跳扣(23)和锁扣(24)搭扣配合,所述操作件(21)通过连杆(25)与跳扣(23)连接,动触头(41)与支持件(22)联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21)和支持件(22)沿第一方向设置,操作件(21)位于靠近接线端的位置,所述过载保护机构(7)与支持件(22)相对设置,所述短路保护机构(6)远离接线端的一端倾斜朝向支持件(22),使过载保护机构(7)、短路保护机构(6)以及操作机构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机构(6)包括磁轭(62)和衔铁(63),所述磁轭(62)与接线端子(91)连接,衔铁(63)的一端与磁轭(62)转动连接,衔铁(63)的另一端倾斜延伸至操作件(21)与支持件(22)之间;
过载保护机构(7)包括金属固定板(71)和双金属组件,双金属组件的一端与金属固定板(71)连接,双金属组件的另一端弯曲延伸至支持件(22)远离操作件(2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51),灭弧室(51)的入弧端倾斜朝向动触头(41),灭弧室(51)的排气端倾斜朝向断路器极(1)在第二方向上靠近静触头(42)的侧壁(1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51)的入弧端到排气端的排气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小于30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隔弧壁(52),灭弧室(51)与静触头(42)在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于与动触头(41)相对的一侧,隔弧壁(52)衔接于触头机构与灭弧室(51)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极(1)包括壳体(10),壳体(10)包括一对端壁(101)以及连接在一对端壁(101)之间的一对侧壁(102)和一对连接壁,一对侧壁(102)平行相对,一对连接壁平行相对,所述壳体(10)的一端端壁(101)开设有一对用于装配接线端子(91)的接线口,壳体(10)的一对连接壁连接于一对侧壁(102)之间,灭弧室(51)、隔弧壁(52)分别层叠设置于一对连接壁之间,动触头(41)与隔弧壁(52)层叠设置,灭弧室(51)的入弧端、排气端分别与两个侧壁(102)倾斜相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灭弧室(51)的排气端与壳体(10)的侧壁(102)之间设有缓冲部(53),所述缓冲部(53)连接有至少一条排气通道(54),所述排气通道(54)在壳体(10)内弯曲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断路器极(1)包括用于驱动电操机构(3)的控制线路板(8),所述控制线路板(8)位于远离接线端的断路器极(1)一端,控制线路板(8)与操作机构层叠设置,且在控制线路板(8)与操作机构之间设有分隔板。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扣(23)的一端与锁扣(24)的第一端(241)搭扣配合,锁扣(24)的第二端(242)和第三端(243)分别向靠近和远离电操机构(3)的方向凸出,锁扣(24)的第二端(242)与短路保护机构(6)的衔铁(63)配合,锁扣(24)的第三端(243)与过载保护机构(7)的双金属组件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机构(6)为拍合式电磁机构,短路保护机构(6)包括磁轭(62)、导流板(61)、衔铁(63)和弹性件(64),所述导流板(61)对应于电操机构(3)的一侧并作为一个接线端子(91)伸出接线端,导流板(61)的另一端与磁轭(62)连接并向靠近操作机构的一侧倾斜设置,与磁轭(62)转动连接的衔铁(63)用于与锁扣(24)的第二端配合,由弹性件(64)为衔铁(63)提供复位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采样装置(92),所述电流采样装置(92)装配于导流板(61)。
CN202223075204.0U 2022-11-18 2022-11-18 断路器 Active CN219106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5204.0U CN219106025U (zh) 2022-11-18 2022-11-18 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5204.0U CN219106025U (zh) 2022-11-18 2022-11-18 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6025U true CN219106025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5204.0U Active CN219106025U (zh) 2022-11-18 2022-11-18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60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10717A (zh) 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JP5327038B2 (ja) 回路遮断器
CN219106025U (zh) 断路器
CN220172050U (zh) 灭弧室和断路器
CN213184182U (zh) 开关电器
CN219106044U (zh) 过载保护机构和断路器
CN116936311A (zh) 气道内循环的断路器
CN112420462A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灭弧装置
CN219106047U (zh) 短路保护机构和断路器
CN118057564A (zh) 断路器
CN218274499U (zh) 一种快速灭弧高分断微型断路器
CN212695091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219106055U (zh) 灭弧系统和断路器
CN212783282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211404435U (zh) 一种断路器的过载保护系统
CN212783283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215869254U (zh) 断路器
CN220172049U (zh) 灭弧室和断路器
CN213304049U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灭弧装置
CN219203078U (zh)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零飞弧罩
CN220253120U (zh) 灭弧结构
CN220604602U (zh) 小型断路器灭弧装置
CN211150479U (zh) 一种动触头及断路器
CN214043553U (zh) 断路器
CN212783331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