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7771U - 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7771U
CN219097771U CN202223316704.9U CN202223316704U CN219097771U CN 219097771 U CN219097771 U CN 219097771U CN 202223316704 U CN202223316704 U CN 202223316704U CN 219097771 U CN219097771 U CN 219097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veyor belt
belt
fabric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67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敬运红
刘涛
杨旸
莫雲山
李�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67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7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7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7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属于隧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输送带不适用于长距离、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的技术问题。该输送带包括层叠设置的中心层和功能层;中心层包括连接层、金属芯层和至少两个织物芯层,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两个织物芯层分别设置于金属芯层的两侧;在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织物芯层的截面为起伏面形;连接层包裹并连接金属芯层和织物芯层;功能层与连接层连接。该输送带能够适用于长距离、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

Description

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隧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是隧道施工中常用的输送工具,例如用于出渣等。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隧道曲线愈加复杂,对带式输送机适应长距离、小转弯半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带式输送机包括槽型托辊组和输送带,输送带设置于槽型托辊组上。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输送带不适用于长距离、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输送带不适用于长距离、小转弯半径输送工况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输送带,包括层叠设置的中心层和功能层;所述中心层包括连接层、金属芯层和至少两个织物芯层,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织物芯层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芯层的两侧;在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织物芯层的截面为起伏面形;所述连接层包裹并连接所述金属芯层和所述织物芯层;所述功能层连接所述连接层。
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带,其中心层包括金属芯层和至少两个织物芯层,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至少两个织物芯层分别设置于金属芯层的两侧。位于输送带中间区域的金属芯层伸长率低、强度高,能有效减少张紧行程,承受较大张力,从而适用于长距离输送工况。位于输送带两侧区域的织物芯层,由于织物芯层的截面为起伏面,使得织物芯层具有伸缩能力,增大了输送带两侧区域的伸长率。当输送带转弯时,位于其受拉一侧的织物芯层伸长,以避免输送带发生撕裂;位于其受压一侧的织物芯层缩短,以避免输送带出现褶皱,避免输送带翻带、跑偏以及单侧磨损严重的问题,从而使得输送带适用于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带能够适用于长距离、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织物芯层在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波浪形、锯齿波形或矩形波形。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织物芯层包括沿所述输送带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织物层,所述织物层的材料包括聚酯织物。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芯层包括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金属绳芯,多个所述金属绳芯均被所述连接层包裹。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金属绳芯的总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输送带的预设成槽宽度,所述预设成槽宽度为所述输送带位于槽型托辊组上时所形成的凹槽的最小宽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层有两个,两个所述功能层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层的两侧;每个所述功能层均包括防撕裂层和耐磨层,所述防撕裂层连接于所述连接层的表面;所述耐磨层连接于所述防撕裂层背向所述连接层的表面。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沿所述输送带的厚度方向,所述防撕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中心层的厚度的1/2。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撕裂层的材料包括尼龙;和/或,所述耐磨层的材料包括耐磨橡胶。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带还包括边缘层,所述边缘层位于所述中心层的侧向边缘,且与所述中心层和两个所述功能层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槽型托辊组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槽型托辊组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由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因此,该带式输送机也具有上述任一项输送机的优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输送带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输送带形成凹槽时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中心层;
110-金属芯层;
111-金属绳芯;
120-织物芯层;
130-连接层;
20-功能层;
210-防撕裂层;
220-耐磨层;
30-边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输送带存在无法适用于长距离、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的技术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相关技术中的输送带,其中心层通常包括多个金属绳芯,多个金属绳芯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间隔且均匀布置,使得输送带沿其宽度方向的伸长率处处相等。伸长率是指在拉力作用下输送带的伸长量占其原来长度的百分率。
在长距离的输送工况中,要求输送带具有低伸长率,以减少张紧行程;在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中,要求输送带具有高伸长率,以增强输送带的延伸能力而适应转弯。对于相关技术中的输送带,若选用伸长率较小的输送带,则易出现外侧撕裂、内侧褶皱的问题,即在转弯时输送带受拉力的一侧出现撕裂,受压力的一侧出现褶皱,且易导致输送带翻带、跑偏及单侧磨损严重的问题;若选用伸长率较大的输送带,则使得输送带的张紧行程较大,影响物料的输送。因此,相关技术中的输送带无法适用于长距离、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尝试在长距离隧道中,通过设置两条输送方向具有一定夹角的带式输送机进行转载,以适用于小转弯半径。然而,采用此种方式会增加输送成本。发明人又尝试调整输送机的托辊组布置,或者增设导向装置。然而,采用此种方式仍然要求输送带兼顾长距离输送能力及小转弯半径适应能力。因此,提供一种能满足长距离、小转弯半径输送工况要求的输送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带,通过在金属芯层的两侧设置织物芯层,且沿输送带的长度方向织物芯层的横截面为起伏面,使得输送带的中间区域具有高强度及低伸长率,两侧区域具有高伸长率,以减小输送带的张紧行程,且能够避免输送带转弯时其受拉一侧出现撕裂,受压一侧出现褶皱等问题,且能够避免翻带、跑偏及单侧磨损严重的问题,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带能够适用于长距离、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描述的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输送带,参考图1,输送带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中心层10和功能层20。中心层10可以包括连接层130、金属芯层110和至少两个织物芯层120。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即沿图1中所示的方向y,至少两个织物芯层120分别设置于金属芯层110的两侧。在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即沿图1中所示的方向x,织物芯层120的截面为起伏面形。连接层130包裹并连接金属芯层110和织物芯层120。功能层20与连接层13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带,其中心层10包括金属芯层110和至少两个织物芯层120,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两个织物芯层120分别设置于金属芯层110的两侧。位于输送带中间区域的金属芯层110,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张力;而且,金属芯层110还具有低伸长率,能够减小输送带的张紧行程,从而使得输送带适用于长距离的输送工况。位于输送带两侧区域的织物芯层120,由于织物芯层120的截面为起伏面形,使得织物芯层120具有伸缩能力,增大了输送带的两侧区域的伸长率。当输送带转弯时,位于其受拉一侧的织物芯层120伸长,以避免输送带发生撕裂;位于其受压一侧的织物芯层120缩短,以避免输送带出现褶皱,避免出现翻带、跑偏以及单侧磨损严重的问题,从而使得输送带适用于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带能够适用于长距离、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
参考图1和图2,中心层10可以包括金属芯层110和织物芯层120。金属芯层110用于控制输送带的承载能力。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金属芯层110可以包括金属片,金属片具有较大的强度,能够提高输送带的承载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3,金属芯层110也可以包括多个金属绳芯111,多个金属绳芯111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多个金属绳芯111均被连接层130包裹。多个金属绳芯111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提高输送带的承载能力。同时具有较低的伸长率,能够减少输送带张紧行程。此外,具有多个金属绳芯111的金属芯层110,其成槽性较好,在将输送带放置于槽型托辊组组上时,输送带能够与槽型托辊组较好贴合。需要说明的是,成槽性是指输送带在使用中由平面型变为槽型,从而与槽型承载槽型托辊组良好接触的性能。
示例性地,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即如图3中的方向y,多个金属绳芯111的总宽度B可以大于或等于输送带的预设成槽宽度C,预设成槽宽度为输送带位于槽型托辊组上时所形成的凹槽的最小宽度。由于输送带的中间区域一般为主要的承载区域,多个金属绳芯111的总宽度B可以大于或等于输送带的预设成槽宽度C,能够使得主要承载区域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成槽宽度C,从而保证输送带的承载能力,避免承载能力不足而影响输送工作。
示例性地,金属绳芯111的材料可以为钢丝,可以理解的是,金属绳芯111还可以为其他金属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金属芯层1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织物芯层120。织物芯层120的数量可以有至少两个。织物芯层120的数量可以为偶数,例如两个或四个等,偶数个织物芯层120可以平均设置于金属芯层110的两侧。示例性地,偶数个织物芯层120可以对称设置于金属芯层110的两侧,以使输送带两侧区域的伸长率平衡分布。织物芯层120的数量也可以为大于2的奇数,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工况,将织物芯层120不对称地设置于金属芯层110的两侧,以调整输送带两侧区域的伸长率,使得输送带两侧区域的伸长率差异分布。下面以织物芯层120有两个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考图2和图3,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即如图3中所示的方向y,两个织物芯层120可以对称分布于金属芯层110的两侧。在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织物芯层120的截面可以为起伏面形。也就是说,织物芯层120为沿输送带长度方向上下起伏的折叠结构。折叠结构能够使得织物芯层120在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可以伸缩,从而增大了输送带两侧区域的伸长率,使得输送带能够适应于小转弯半径的输送工况。示例性地,织物芯层120在输送带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可以为波浪形,即织物芯层120为S型折弯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织物芯层120在输送带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也可以为锯齿波形、矩形波形或其他类型的起伏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织物芯层120可以包括沿输送带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织物层。示例性地,多个织物层的数量可以不大于10层。示例性地,织物层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酯织物。可以理解的是,织物层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织物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织物芯层120和金属芯层110均被连接层130包裹,且通过连接层130进行连接。例如,当金属芯层110包括多个金属绳芯111时,连接层130可以包裹每个金属绳芯111,并将多个金属绳芯111进行连接,且将多个金属绳芯111与织物芯层120进行包裹并连接。也就是说,金属芯层110和织物芯层120均位于连接层130的内部。示例性地,连接层130可以包括粘结剂。
输送带还可以包括用于增强输送带性能的功能层20,功能层20与中心层10连接。例如,功能层20可以与连接层130连接。示例性地,功能层20可以有两个,两个功能层20分别设置于连接层130的两侧,以增强中心层10两侧的性能。
示例性地,参考图2和图3,每个功能层20可以均包括防撕裂层210和耐磨层220,防撕裂层210连接于连接层130的表面,耐磨层220连接于防撕裂层210背向连接层130的表面。也就是说,参考图2,连接层130的上表面可以连接有一个防撕裂层210,该防撕裂层210可以粘接于连接层130的上表面。该防撕裂层210的上表面连接有耐磨层220,该耐磨层220可以粘接于防撕裂层210上。连接层130的下表面也可以连接有一个防撕裂层210,该防撕裂层210可以粘接于连接层130的下表面。该防撕裂层210的下表面连接有耐磨层220,该耐磨层220可以粘接于防撕裂层210上。
防撕裂层210具有抗撕裂的作用,用于提高输送带的抗撕裂性能。防撕裂层210还用于连接中心层10和耐磨层220。示例性地,防撕裂层210的材料可以为尼龙。示例性地,可以通过编织的工艺将尼龙制作为防撕裂层210。可以理解的是,防撕裂层210还可以为其他具有抗撕裂作用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沿输送带的厚度方向,即如图2中所示的方向z,防撕裂层210的厚度可以小于中心层10的厚度的1/2,以避免防撕裂层210过厚而影响中心层10内织物芯层120的伸缩功能,从而保证输送带两侧区域的高伸长率。
耐磨层220具有耐磨作用,用于提高输送带的耐磨性能,防止输送带发生磨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此外,耐磨层220还可以用于保护中心层10。示例性地,参考图2,位于连接层130上方的耐磨层220可以用于同物料或滚筒接触,位于连接层130下方的耐磨层220可以用于同槽型托辊组或滚筒接触。两个耐磨层220包裹中心层10。示例性地,耐磨层220的材料可以为耐磨橡胶,例如丁腈橡胶等。可以理解的是,防撕裂层210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耐磨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2和图3,输送带还可以包括边缘层30,边缘层30位于中心层10的侧向边缘,且与中心层10和两个功能层20连接。示例性地,边缘层30的数量可以有两个,两个边缘层30对称设置于中心层10的两个侧向边缘,例如图3中所示中心层10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边缘层30在侧面包裹中心层10,以对中心层10进行保护。
示例性地,边缘层30的材料可以为橡胶。可以理解的是,边缘层30也可以为其他具有保护作用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边缘层30的宽度可以等于耐磨层220的厚度,以使得边缘层30和耐磨层220能够均匀过渡;此外,还可以使得边缘层30和耐磨层220使用同一厚度的材料层制作,提高输送带的生产效率。示例性地,边缘层30和耐磨层220可以为一体结构,以提高边缘层30与耐磨层220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槽型托辊组及如上任一项的输送带,输送带设置于槽型托辊组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由于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输送机,因此,该带式输送机也具有上述任一项输送机的优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中心层和功能层;
所述中心层包括连接层、金属芯层和至少两个织物芯层,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织物芯层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芯层的两侧;在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织物芯层的截面为起伏面形;所述连接层包裹并连接所述金属芯层和所述织物芯层;
所述功能层连接所述连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芯层在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波浪形、锯齿波形或矩形波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芯层包括沿所述输送带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织物层,所述织物层的材料包括聚酯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芯层包括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金属绳芯,多个所述金属绳芯均被所述连接层包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金属绳芯的总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输送带的预设成槽宽度,所述预设成槽宽度为所述输送带位于槽型托辊组上时所形成的凹槽的最小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有两个,两个所述功能层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层的两侧;
每个所述功能层均包括防撕裂层和耐磨层,所述防撕裂层连接于所述连接层的表面;所述耐磨层连接于所述防撕裂层背向所述连接层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输送带的厚度方向,所述防撕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中心层的厚度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撕裂层的材料包括尼龙;和/或,所述耐磨层的材料包括耐磨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还包括边缘层,所述边缘层位于所述中心层的侧向边缘,且与所述中心层和两个所述功能层连接。
10.一种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型托辊组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槽型托辊组上。
CN202223316704.9U 2022-12-09 2022-12-09 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 Active CN219097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6704.9U CN219097771U (zh) 2022-12-09 2022-12-09 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6704.9U CN219097771U (zh) 2022-12-09 2022-12-09 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7771U true CN219097771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7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6704.9U Active CN219097771U (zh) 2022-12-09 2022-12-09 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7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0394B2 (en) Steel cord conveyor belt having a connecting hinge for coupling two belt ends
US5083985A (en) Connection for conveyor belts or power transmission belts
CN219097771U (zh) 输送带及带式输送机
CN101065549B (zh) 用于承载组件的接头构造
US8844710B2 (en) Conveyor belt and pipe conveyor
US6092645A (en) Conveyor belt construction
US8567171B2 (en)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apparatus
FI122410B (fi) Puristinhihna
CN211730475U (zh) 一种超耐磨输送带
CN103314182B (zh) 刨削设备
CN208932303U (zh) 带式输送设备
US4449627A (en) Anti-backbend belts
US10273087B2 (en) Conveyor belt having transverse strip regions and chevron profiling regions
US11814788B2 (en) Elevator load bearing member having a fabric structure
US6484872B1 (en) Belt for a conveyor
AU2013205918B2 (en) Belt for conveyor system
CN203833101U (zh) 可弯折成u形的钢丝绳芯输送带及皮带输送机
CN218369925U (zh) 一种适用于小转弯的双模胶带
JP2012148833A (ja) コンベヤベルト
WO2018185970A1 (ja) コンベヤベルト
US10239695B2 (en) Conveyor belt
US20170057575A1 (en) Crawler
JP2006264947A (ja) 空気浮上式コンベヤベルト
CA1134770A (en) Anti-backbend belts
WO2023115705A1 (zh) 一种小转弯高强度高延伸的输送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