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1686U -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1686U
CN219091686U CN202223566903.5U CN202223566903U CN219091686U CN 219091686 U CN219091686 U CN 219091686U CN 202223566903 U CN202223566903 U CN 202223566903U CN 219091686 U CN219091686 U CN 219091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luid
fluid inlet
reaction
reaction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669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j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j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j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j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3/08556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18612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1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1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6Nozzle-type reactors, i.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itial reactants within the reactor is effected by their introduction or injection through nozz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涉及微流控制领域,该对冲流混合装置具有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开设有反应混合腔、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反应混合腔的顶端封闭,反应混合腔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设置的混合段、对撞段和流出段,反应混合腔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二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入口位于所述对撞段且相向设置,第一流体通道通过第一流体入口与反应混合腔相连通,第二流体通道通过第二流体入口与反应混合腔相连通,流体出口位于反应混合腔的底端。该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能够使核酸药物成份与脂质体组分可以在该装置中充分的混合均匀,并且用于标准化稳定生产出均匀的纳米颗粒。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mRNA疫苗主流的递送方式均为LNP递送,而LNP的主要生产设备为微流控芯片,但目前的生产方式存在着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等缺陷,在微流控制领域,对冲流是通过两股或多股流体相向流动和对冲,产生一个湍流的区域,进而强化流体混合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现象。采用对冲流概念在物料的干燥和混合等化工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多组分反应或组装系统中,不同组分的有效混合对于控制制成品的特性和均匀性至关重要。通过流动湍流进行混合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湍流在大大减小的长度尺度上快速产生流动结构,其中由不同流动引入的不同成分之间的混合可以在几十毫秒的时间尺度内发生。对于脂质体合成系统,匹配于反应速率的混合速率很重要,因为如果混合速度慢,反应会在时间和空间上以不均匀的方式发生,从而产生异质产物。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持续、稳定的合成脂质体的混合装置,是一个非常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能够使核酸药物成份与脂质体组分可以在该装置中充分的混合均匀,并且用于标准化稳定生产出均匀的纳米颗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对冲流混合装置具有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开设有反应混合腔、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反应混合腔的顶端封闭,所述反应混合腔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设置的混合段、对撞段和流出段,所述反应混合腔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二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位于所述对撞段且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入口与所述反应混合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与所述反应混合腔相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位于所述反应混合腔的底端。
如上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入口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流体入口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如上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第一细径段和第一粗径段,所述第一细径段与所述第一流体入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细径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粗径段的内径。
如上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还包括用于与输液导管连接的第一导管连接段,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粗径段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粗径段的内径。
如上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包括第二细径段和第二粗径段,所述第二细径段与所述第二流体入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二细径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粗径段的内径。
如上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流体通道还包括用于与输液导管连接的第二导管连接段,所述第二导管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粗径段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管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粗径段的内径。
如上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内还开设有第三导管连接段,所述第三导管连接段与所述反应混合腔的所述流体出口相连通并将所述反应混合腔内的混合后的流体导出。
如上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反应混合腔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流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入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反应混合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三导管连接段沿所述反应混合腔的轴线设置。
如上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同轴设置。
如上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为一金属块,所述反应混合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开设于所述金属块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脂质体混合液和药物溶液分别从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进入反应混合腔,由于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入口相向设置,进入反应混合腔的两种流体发生对冲,形成对冲流湍动区,提高两种流体的混合及反应效率,性能更稳定,适用于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制备的纳米颗粒稳定性结果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对冲流混合装置;
10、装置本体;
20、反应混合腔;
30、第一流体通道;
31、第一细径段;
32、第一粗径段;
33、第一导管连接段;
40、第二流体通道;
41、第二细径段;
42、第二粗径段;
43、第二导管连接段;
50、第三导管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该对冲流混合装置100具有装置本体10,装置本体10内开设有反应混合腔20、第一流体通道30和第二流体通道40,反应混合腔40的顶端封闭,反应混合腔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设置的混合段、对撞段和流出段,反应混合腔20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二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入口位于对撞段并相向设置,第一流体通道30和第二流体通道40用于将流体导入反应混合腔20内,第一流体通道30通过第一流体入口与反应混合腔20相连通,第二流体通道40通过第二流体入口与反应混合腔20相连通,流体出口位于反应混合腔20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脂质体混合液和药物溶液分别从第一流体通道30和第二流体通道40进入反应混合腔20,由于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入口相向设置,进入反应混合腔20的两种流体发生对冲,形成对冲流湍动区,提高两种流体的混合及反应效率,性能更稳定,适用于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反应混合腔20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设置的三个部分,即混合段、对撞段和流出段,混合段位于反应混合腔20上部,用于脂质体混合液和药物溶液的混合及相变;对撞段位于反应混合腔20中部用于酸药物和脂质体的进入及相撞,流出段位于反应混合腔20下部用于混合流体的流出。核酸药物和脂质体由对撞段进入反应混合腔20并在对撞段首先发生对冲相撞;对冲相撞后,核酸药物和脂质体在撞击力、以及装置本体10内壁的反弹力的作用下,会向上流入混合段并在混合段停留一段时间,并且,在混合段内,两种流体会被装置本体10的内壁反弹,以使两种流体形成的湍流范围更大及相变反应更加充分,从而使得相变反应后的纳米颗粒的粒径更加均一、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反应混合腔20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设置的三个部分,既增加了两种物料在混合腔内停留的时间,又避免了物料或新合成的纳米颗粒在混合腔内的滞留,大大提高了纳米颗粒的合成质量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脂质体组分中阳离子脂质体因溶液性质的变化而快速析出同时包裹了大量的核酸药物成份一起快速聚合沉降,性能更稳定,适用于纳米颗粒的生产,实现了纳米颗粒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也可以用聚合物溶液替代脂质体混合液;药物溶液包括核酸药物溶液;纳米颗粒包括用于核酸疫苗纳米颗粒。
在快速纳米复合反应中,当脂质体混合液(或聚合物)和核酸溶液(或药物溶液)的平均混合速率与聚电解质复合速率相匹配时,可以快速的生产粒径均一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具体的,两种流体组分通过输液泵提供初始流动速度,当核酸药物成份通过流体第二流体通道40以恒定速度进入反应混合腔20与同样以恒定速度通过第一流体通道30的脂质体组分射流混合,两种流体相向对冲,迅速混合,其中脂质体组分中阳离子脂质体因溶液性质的变化而快速析出同时包裹了大量的核酸药物成份一起快速聚合沉降,性能更稳定,适用于纳米颗粒的生产,实现了纳米颗粒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结构简单,不容易发生堵塞,易于清洗,生产速度快,使核酸药物成份与脂质体组分可以在该对冲流混合装置100中充分的混合均匀,并且用于标准化大批量稳定生产出均匀的纳米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置本体10为一金属块,反应混合腔20、第一流体通道30和第二流体通道40通过在金属块中间打孔以产生通道的方式开设于该金属块内。采用上述结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其整个结构均集合在金属块内,能够有效防止在对冲混合过程中溶液外泄,更为安全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流体入口的轴线和第二流体入口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保证两种流体进入反应混合腔20后会发生对冲,形成对冲流湍动区。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流体通道30包括第一细径段31和第一粗径段32,第一细径段31与第一流体入口相连接且第一细径段31的内径小于第一粗径段32的内径。采用上述结构,流体在进入第一细径段31后,因第一细径段31的内径减小而产生射流加速,进一步增加了进入第一流体入口处的流速,也就增强了对冲湍流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一流体通道30中的第一细径段31长度不低于第一细径段直径的6倍,第一粗径段32长度不低于第一粗径段32直径的6倍。
在该实施方式另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一粗径段32内径为1mm,长度为2mm,第一细径段31内径为0.3mm,长度为3.3mm。
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一流体通道30还包括用于与输液导管连接的第一导管连接段33,第一导管连接段33与第一粗径段32相连接,第一导管连接段33的内径大于第一粗径段32的内径。采用上述结构,输液导管的端部能够插装于第一导管连接段33内,以实现输液导管与装置本体10的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输液导管与第一导管连接段33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流体通道40包括第二细径段41和第二粗径段42,第二细径段41与第二流体入口相连接且第二细径段41的内径小于第二粗径段42的内径。
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二流体通道40中的第二细径段41长度不低于第二细径段直径的6倍,第二粗径段42长度不低于第二粗径段32直径的6倍。
在该实施方式另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二粗径段42内径为1mm,长度为2mm,第二细径段41内径为0.3mm,长度为3.3mm。
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二流体通道40还包括用于与输液导管连接的第二导管连接段43,第二导管连接段43与第二粗径段42相连接,第二导管连接段43的内径大于第二粗径段42的内径。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输液导管插入第二导管连接段43内并与第二导管连接段43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置本体10内开设有第三导管连接段50,第三导管连接段50与反应混合腔20的流体出口相连通并将反应混合腔20内的混合后的流体导出。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应混合腔20呈圆柱状,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入口分别开设在反应混合腔20的侧壁上,第三导管连接段50沿反应混合腔20的轴线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反应混合腔20的内径D为3.3mm,反应混合腔20的高度H为6mm。
优选的,反应混合腔20内壁表面光滑,易于清洗。
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一流体入口的轴线和第二流体入口的轴线垂直于反应混合腔20的轴线设置。
优选的,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入口分别开设于反应混合腔20的高度H的中心位置。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一流体通道30和第二流体通道40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流体通道30和第二流体通道40垂直于反应混合腔20的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进行脂质纳米粒的制备,能适用于不同混合流速,均能获得粒径均一的纳米例子,具体的:
提供一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其反应混合腔20的内径D为3.3mm,反应混合腔20的高度H为6mm,第一流体入口、第二流体入口均开设于反应混合腔20的高度H中心位置处且相向设置,第一粗径段32内径为1mm,长度为2mm,第一细径段31内径为0.3mm,长度为3.3mm,第二粗径段42内径为1mm,长度为2mm,第二细径段41内径为0.3mm,长度为3.3mm。
分别取适量的脂质溶液(可离子化脂质MC3,DSPC,胆固醇,mPEG2000-DMG按照50:10:38.5:1.5的摩尔比配制10mg/ml的脂质溶液)与mRNA混合(溶于pH=4的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按照不同的流速80、160、320、480ml/min的混合流速,试验温度是25℃,N/P比为6:1,流速比=3(mRNA溶液):1(脂质溶液),混合得到脂质纳米颗粒,再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测试颗粒粒径,结果如表1和图4所示:
表1不同流速制得的脂质纳米颗粒粒径比较
总流速ml/min 粒径mm PDI
80 140.9 0.045
160 176.9 0.082
320 157.0 0.048
480 155.5 0.063
由表1及图4可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在各流速范围内制得的脂质纳米粒的粒径结果整体差别不大,制得的脂质纳米粒粒径PDI<0.1,可以证实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100制得的纳米颗粒均一稳定,混合效率高,同时单个混合装置的制备的速度可以达到480ml/min,大大提高制备效率,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微流控芯片。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冲流混合装置具有一用于对冲流混合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开设有反应混合腔、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反应混合腔的顶端封闭,所述反应混合腔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设置的混合段、对撞段和流出段,所述反应混合腔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二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入口位于所述对撞段且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入口与所述反应混合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与所述反应混合腔相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位于所述反应混合腔的底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入口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流体入口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第一细径段和第一粗径段,所述第一细径段与所述第一流体入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细径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粗径段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还包括用于与输液导管连接的第一导管连接段,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粗径段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粗径段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包括第二细径段和第二粗径段,所述第二细径段与所述第二流体入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二细径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粗径段的内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还包括用于与输液导管连接的第二导管连接段,所述第二导管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粗径段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管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粗径段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内还开设有第三导管连接段,所述第三导管连接段与所述反应混合腔的所述流体出口相连通并将所述反应混合腔内的混合后的流体导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混合腔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流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入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反应混合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三导管连接段沿所述反应混合腔的轴线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同轴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一金属块,所述反应混合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开设于所述金属块内。
CN202223566903.5U 2022-04-02 2022-12-30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 Active CN219091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085568 WO2023186122A1 (zh) 2022-04-02 2023-03-31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0967.9A CN114471217A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及方法
CN2022103409679 2022-04-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1686U true CN219091686U (zh) 2023-05-30

Family

ID=814876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0967.9A Pending CN114471217A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及方法
CN202223566903.5U Active CN219091686U (zh) 2022-04-02 2022-12-30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0967.9A Pending CN114471217A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471217A (zh)
WO (1) WO2023186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1217A (zh) * 2022-04-02 2022-05-13 深圳市瑞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28670A1 (en) * 1999-10-20 2001-04-26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Fluidic mixer
EP1992403B1 (en) * 2007-05-15 2011-03-09 Corning Incorporated Microfluidic self-sustaining oscillating mixers and devices and methods utilizing same
JP5003702B2 (ja) * 2009-03-16 2012-08-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流体素子及びマイクロ流体制御方法
DE102009054652A1 (de) * 2009-12-15 2011-06-16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tatischer Mischer
CN106378081A (zh) * 2016-10-31 2017-02-08 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对冲微反应通道及微反应器
EP3942050A4 (en) * 2019-03-19 2023-02-22 Arcturus Therapeutics, Inc. PROCEDURE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PID-COATED RNA NANOPARTICLES
CN110605036B (zh) * 2019-08-30 2022-05-10 扬州大学 一种可非等动量受限射流撞击混合的方法
CN211562906U (zh) * 2019-12-03 2020-09-25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CN215876936U (zh) * 2021-08-04 2022-02-22 上海三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脂质纳米颗粒的射流混合器及射流混合系统
CN114471217A (zh) * 2022-04-02 2022-05-13 深圳市瑞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6122A1 (zh) 2023-10-05
CN114471217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4255B (zh) 一种被动式螺旋微结构混合装置及应用
CN219091686U (zh) 一种用于脂质体合成的对冲流混合装置
US20180001282A1 (en) Apparatus for mass producing a monodisperse microbubble agent
CN102794119B (zh) 一种单分散乳液的制备方法
JP7261504B2 (ja) 流路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脂質粒子ないしミセル形成方法
CN216856526U (zh) 微流体设备、微流体混合装置和微流体装置
EP3259543B1 (en)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droplets
JP6796877B2 (ja) 複合粒子製造装置および複合粒子製造方法
AU2006216718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ixing fluids
Długosz et al. Inorganic nanoparticle synthesis in flow reactors–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WO2023025736A1 (en) Jet impingement reactor
WO2023186128A2 (zh) 混合单元、混合器、微流控芯片、混合装置
KR20010033790A (ko) 액체의 혼합 및 후속적 분무 장치
CN215353346U (zh) 一种多级反应微流道结构和微流控芯片
US20230219044A1 (en) Axisymmetric confined impinging jet mixer
CN116920753B (zh) 一种纳米材料自组装合成微反应器
CN217549520U (zh) 水滴型多通道受限射流撞击混合器
Kim et al. PDMS-based Screw-wall Microfluidic Channel Forming a Turbulent Flow at Low Reynold Number
CN220091042U (zh) 一种高压喷射冲击对撞装置
CN117225490A (zh) 微流控芯片
CN220968881U (zh) 一种脂质纳米颗粒制备混合器
CN214020875U (zh) 一种lnp核酸疫苗制备仪
Zhang et al. Microfluidics for nanomaterial synthesis
CN114405302B (zh) 一种可控制备单分散乳液的旋转式微流控装置及方法
CN116037236B (zh) 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组件及递送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floor 4, building 2, Shenzhen biological incubation base, No. 10, Gaoxin Zhongyi Road,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iji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floor 4, building 2, Shenzhen biological incubation base, No. 10, Gaoxin Zhongyi Road,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uiji Bio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