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0258U - 混药器 - Google Patents

混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0258U
CN219090258U CN202221994439.7U CN202221994439U CN219090258U CN 219090258 U CN219090258 U CN 219090258U CN 202221994439 U CN202221994439 U CN 202221994439U CN 219090258 U CN219090258 U CN 219090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uncture
mixer
tip
packag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44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卫东
梁爱民
徐洪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olit Hansen Packaging Tech Bj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olit Hansen Packaging Tech Bj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olit Hansen Packaging Tech Bj Ltd filed Critical Renolit Hansen Packaging Tech Bj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44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0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0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0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混药器,该混药器包括套筒和穿刺件,穿刺件能沿套筒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于套筒内,穿刺件上设置有穿刺针,在套筒的轴向上,穿刺针的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分别位于穿刺件的两侧,穿刺针的内部形成有贯穿穿刺针且连通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的输药通道;穿刺件和套筒分别能与药剂瓶和输液包装容器连接,第二尖端刺破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移动穿刺件以使第一尖端刺破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以通过输药通道对药剂瓶内的第一内容物与输液包装容器内的第二内容物进行混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对大输液配药的混药器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混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混药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输液配药的混药器。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于传统的大输液配药操作基本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使用注射器刺穿大输液包装容器上组合盖的垫片,将大输液包装容器内的液体吸出,然后注射器再刺穿药剂瓶(西林瓶)上盖子的胶塞将吸出的液体注入至药剂瓶内,混匀后再将混匀的药液吸出,注入大输液包装容器内;如果重复加药,则需要重复上述操作步骤。但该种方法需要使用注射器反复穿刺大输液包装容器上组合盖的垫片以及药剂瓶上盖子的胶塞,反复操作过程中会有落屑发生的概率,增加污染药液的风险;同时,医务人员使用注射器穿刺也会增加操作繁琐程度以及受伤的风险。
方法二,采用现有混药器进行混药,需要将混药器先刺穿药剂瓶上盖子的胶塞并与药剂瓶连接,然后在刺穿大输液包装容器上组合盖的垫片,挤压大输液包装容器将其内部的液体注入至药剂瓶中,药液混匀后再挤压大输液包装容器,使药液注入到大输液包装内;如果重复加药,需要重复以上步骤。该种方法虽然能够避免方法一中注射器伤人和反复穿刺造成的落屑高的风险,但是在多次混药时,需要在每次混药后对混药器进行更换,如不更换则会造成污染的风险,而多次更换混药器必然造成操作的繁琐和成本的升高,造成混药器的浪费。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大输液配药的混药器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混药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药器,结构件简单、操作简便,可实现混药器一次连接后多次进行混药操作,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被刺伤的风险,保证良好混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药器,所述混药器包括套筒和穿刺件,所述穿刺件能沿所述套筒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穿刺件上设置有穿刺针,在所述套筒的轴向上,所述穿刺针的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分别位于所述穿刺件的两侧,所述穿刺针的内部形成有贯穿所述穿刺针且连通所述第一尖端和所述第二尖端的输药通道;
所述穿刺件和所述套筒分别能与药剂瓶和输液包装容器连接,所述第二尖端刺破所述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移动所述穿刺件以使所述第一尖端刺破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以通过所述输药通道对所述药剂瓶内的第一内容物与所述输液包装容器内的第二内容物进行混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述套筒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连接位置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部,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能与所述定位部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设置于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块能与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上的凸环的顶部端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设置于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一端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之间在所述套筒的轴向上设有与所述凸环相配合的间隙,所述凸环嵌设于所述间隙中,且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分别与所述凸环的两相对端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的数量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各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分别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豁口,各所述豁口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形成有阶梯段,所述阶梯段的半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半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分别位于所述阶梯段的两端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件为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穿刺件的外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贴合,混药状态下,所述穿刺件的封口端朝向所述输液包装容器一侧,所述穿刺件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药剂瓶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针在所述穿刺件上偏心设置,且所述穿刺针的第一尖端能对准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上的针刺孔所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部,以观察所述穿刺针的第一尖端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观察部为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壁薄、透明度高的位置,或者所述观察部为在所述套筒上开设的镂空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件上且朝向所述药剂瓶一侧设置有多个定位件,各所述定位件沿周向围绕所述穿刺针间隔设置,各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穿刺件连接,各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且朝向所述穿刺针一侧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药剂瓶的瓶头位于各所述定位件之间,且所述药剂瓶的瓶头的外边缘与各所述定位凸块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套筒的内壁上且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穿刺件未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抵接,以对所述穿刺件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移动进行限位;所述穿刺件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台能越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以使所述穿刺件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尖端刺破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件未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穿刺针的所述第一尖端与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之间留有1mm至2mm间隔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混药器还包括呈环形结构的卡盖,所述卡盖设置于所述套筒的第二端,所述卡盖的环形内缘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套筒内,且所述穿刺件的开口端能与所述延伸部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盖的环形外缘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接部,所述套筒的第二端沿其周向设置有与各所述卡接部位置相对的卡接孔,各所述卡接部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卡接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盖上设置有连接于其环形内缘与其环形外缘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为卡盖上远离所述套筒一侧的表面,所述过渡部的横截面为弧形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盖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设置有中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套筒的内壁上且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和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穿刺件未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三限位凸台之间,以对所述穿刺件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穿刺件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台能越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以使所述穿刺件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尖端刺破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第二端的横截面为弧形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输药通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药通道和第二输药通道,所述第一输药通道和所述第二输药通道相隔离,所述第一输药通道和所述第二输药通道分别贯穿所述穿刺针且连通所述第一尖端和所述第二尖端。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混药器的特点及优点是:在套筒内能轴向移动地设置有穿刺件,穿刺件上设置有穿刺针,穿刺针的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分别位于穿刺件的两侧,穿刺针的内部形成有贯穿穿刺针且连通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的输药通道;穿刺件和套筒分别能与药剂瓶和输液包装容器连接,通过穿刺针的第二尖端可刺破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医护人员通过移动穿刺件以使穿刺针的第一尖端刺破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即可通过输药通道对药剂瓶内的第一内容物与输液包装容器内的第二内容物进行混合,在混合后可通过调节穿刺件的轴向移动位置将药剂瓶取下,穿刺针与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脱离过程中能够防止输液包装容器中的第二内容物渗出,从而可实现与不同药剂瓶的多次混药操作,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被刺伤的风险,保证良好混液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混药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混药器的正视截面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混药器与组合盖连接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混药器与组合盖连接状态下的正视截面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混药器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混药器中穿刺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混药器中穿刺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混药器与组合盖连接状态下的正视截面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混药器的正视截面图之二。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为:
1、套筒; 101、第一限位凸块;
102、第二限位凸块; 103、豁口;
104、第二限位凸台; 105、观察部;
106、阶梯段; 107、第三限位凸台;
2、穿刺件; 201、穿刺针;
2011、第一尖端; 2012、第二尖端;
202、输药通道; 2021、第一输药通道;
2022、第二输药通道; 203、第一限位凸台;
204、定位件; 2041、定位凸块;
3、卡盖; 301、卡接部;
302、延伸部; 303、过渡部;
304、中空部; 4、组合盖;
401、凸环; 5、第二封口结构;
501、针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药器,该混药器包括套筒1和穿刺件2,穿刺件2能沿套筒1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于套筒1内,穿刺件2上设置有穿刺针201,在套筒1的轴向上,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和第二尖端2012分别位于穿刺件2的两侧,穿刺针201的内部形成有贯穿穿刺针201且连通第一尖端2011和第二尖端2012的输药通道202;穿刺件2能与药剂瓶连接,套筒1能与输液包装容器连接,第二尖端2012刺破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移动穿刺件2以使第一尖端2011刺破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5,以通过输药通道202对药剂瓶内的第一内容物与输液包装容器内的第二内容物进行混合。
本实用新型在套筒1内能轴向移动地设置有穿刺件2,穿刺件2上设置有穿刺针201,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和第二尖端2012分别位于穿刺件2的两侧,穿刺针201的内部形成有贯穿穿刺针201且连通第一尖端2011和第二尖端2012的输药通道202;穿刺件2和套筒1分别能与药剂瓶和输液包装容器连接,通过穿刺针201的第二尖端2012可刺破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医护人员通过移动穿刺件2以使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刺破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即可通过输药通道202对药剂瓶内的第一内容物与输液包装容器内的第二内容物进行混合,在混合后可通过调节穿刺件2的轴向移动位置将药剂瓶取下,穿刺针201与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脱离过程中无需将输液包装容器取下,能够防止输液包装容器中的第二内容物渗出,从而可实现与不同药剂瓶的多次混药操作,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被刺伤的风险,保证良好混液效果。
进一步的,药剂瓶即为西林瓶,药剂瓶内的第一内容物即为装于西林瓶内的药剂。其中,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可为但不限于设置于西林瓶瓶口处的胶塞。
进一步的,输液包装容器即为大输液瓶或者大输液袋,输液包装容器内的第一内容物即为装于输液包装容器内的药液。其中,输液包装容器上的第二封口结构可为但不限于设于输液包装容器开口处的密封垫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套筒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套筒1的内壁上设置有对输液包装容器的连接位置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部,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能与定位部卡接,保证混药器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4所示,定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凸块101和第二限位凸块102,第一限位凸块101和第二限位凸块102均设置于靠近套筒1的第一端的内壁上,且第一限位凸块101与第二限位凸块102之间在套筒1的轴向上设有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上的圆形凸环401相配合的间隙,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与混药器连接时,圆形凸环401嵌设于间隙中,且第一限位凸块101和第二限位凸块102分别与凸环401的两相对端面(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抵接。第一限位凸块101扣紧圆形凸环401的底部端面,防止混药器产生上下窜动(即:轴向移动),避免取下药剂瓶时混药器与输液包装容器发生脱离;第二限位凸块102扣紧圆形凸环401的顶部端面,通过第一限位凸块101和第二限位凸块102相配合,保证混药器能够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稳定连接。另外,第二限位凸块102还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且位于圆形凸环401上方的外壁相贴合,从而防止混药器在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连接后产生明显晃动。第一限位凸块101和第二限位凸块102的设置,以及第一限位凸块101和第二限位凸块102与圆形凸环401的装配关系,均不会对混药器的周向转动产生影响,在混药器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连接状态下,混药器依然保持周向上的灵活旋转。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定位部也可仅包括第二限位凸块102,第二限位凸块102设置于靠近套筒1的第一端的内壁上,第二限位凸块102能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上的凸环401的顶部端面抵接,在该种结构下,依然能够实现对套筒1的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限位凸块101的数量和第二限位凸块10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各第一限位凸块101和各第二限位凸块102分别沿套筒1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块101的数量和第二限位凸块102的数量均为四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所示,套筒1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豁口103,每个豁口103分别为沿套筒1的轴向延伸的长条状,各豁口103沿套筒1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且每个豁口103分别位于相邻两第一限位凸块101之间。通过豁口103的设置,可提高套筒1的第一端的可形变能力,增加混药器的适配性,当混药器与直径偏大的输液包装容器进行连接时,各豁口103会在混药器压入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时张开,更易于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5所示,套筒1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形成有阶梯段106,阶梯段106的半径小于套筒1的半径,第一限位凸块101和第二限位凸块102分别位于阶梯段106的两端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图6、图7所示,穿刺件2为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穿刺件2的外壁与套筒1的内壁滑动贴合,混药状态下,穿刺件2的封口端朝向输液包装容器一侧,穿刺件2的开口端朝向药剂瓶一侧。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4、图6、图7所示,穿刺针201在穿刺件2上偏心设置,穿刺针201的具体偏心位置可根据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5上的针刺孔501的位置设置,以使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能对准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5上的针刺孔501,确保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能顺利精准刺破针刺孔5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套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部105,以观察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的位置,便于穿刺针201能够对准针刺孔501,完成穿刺操作。其中,观察部105的数量可为多个,各观察部105沿套筒1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以便从不同角度均可进行观察。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观察部105可套筒1的侧壁上壁薄、透明度高的位置。当然,如图5所示,观察部105也为在套筒1上开设的镂空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6所示,穿刺件2上且朝向药剂瓶一侧设置有多个定位件204,定位件204为沿竖向设置的长条形板状结构,各定位件204沿周向围绕穿刺针201间隔设置,各定位件204的一端(即:底端)与穿刺件2连接,各定位件204的另一端(即:顶端)且朝向穿刺针201一侧设置有定位凸块2041,药剂瓶的瓶头位于各定位件204之间,且药剂瓶的瓶头的外边缘与各定位凸块2041卡接。可通过各定位件204上的定位凸块2041相配合对药剂瓶进行固定,避免药剂瓶发生晃动或者脱离,保证穿刺针201内输药通道202的通畅和药液的顺利混合,避免药剂瓶的胶塞产生过多残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穿刺件2的外壁上沿穿刺件2的周向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一限位凸台203,套筒1的内壁上且靠近所述套筒1的第二端的位置沿套筒1的周向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限位凸台104,穿刺件2未受压力状态下,第一限位凸台203与第二限位凸台104抵接,以对穿刺件2向远离第二端的方向移动进行限位;穿刺件2受压力状态下,第一限位凸台203能越过第二限位凸台104,以使穿刺件2向远离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并使第一尖端2011刺破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5。第一限位凸台203与第二限位凸台104相配合,作用是将穿刺件2在套筒1内进行限位,防止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穿刺件2发生滑动而刺破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5的情况,避免输液包装容器误开启的情况发生,使得穿刺件2在非使用状态下整体位于套筒1内,通过套筒1可对穿刺件2起到保护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限位凸台203和第二限位凸台104的凸起高度适中,当受到压力时,第一限位凸台203与第二限位凸台104可轻松的脱离(即:第一限位凸台203越过第二限位凸台104),而不影响穿刺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穿刺件2未受压力状态下,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5之间不接触,两者之间留有1mm至2mm间隔距离,以便在穿刺过程中,能够对穿刺针201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对准第二封口结构5上的针刺孔5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混药器还包括呈圆环形结构的卡盖3,卡盖3设置于套筒1的第二端,卡盖3的环形内缘设置有延伸部302,延伸部302沿套筒1的轴向延伸至套筒1内,且穿刺件2的开口端能与延伸部302抵接。延伸部30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卡盖3的作用,防止卡盖3在与套筒1连接后发生径向晃动和偏移,另一方面起到对穿刺件2定位的作用,防止在将药剂瓶从混药器上取下过程中,穿刺件2随药剂瓶一同取下,导致穿刺件2与套筒相脱离的情况。其中,延伸部302沿套筒1的轴向延伸至套筒1内约2mm的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卡盖3的环形外缘上沿其周向间隔且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接部301,套筒1的第二端沿其周向设置有与各卡接部301位置相对的卡接孔,各卡接部301卡接于对应的卡接孔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卡接部301的数量和卡接孔的数量均为四个。通过卡接部301与对应的卡接孔配合卡死,卡接部301不能从卡接孔中脱开,因此,卡盖3被固定于套筒1的第二端。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5所示,卡盖3上设置有连接于其环形内缘与其环形外缘之间的过渡部303,过渡部303为卡盖3上远离套筒1一侧的表面,过渡部303的横截面为弧形面。卡盖3在其径向上(即:卡盖3的环形内缘与其环形外缘之间)具有一定厚度,便于将过渡部303最大化,增加操作时医护人员握持的舒适感,提升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卡盖3的内部且位于延伸部302与卡接部301之间设置有中空部304(即:中空结构),在减轻卡盖3重量的同时,能增加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还可不设置卡盖3,在套筒1的内壁上且靠近套筒1的第二端沿套筒1的周向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104和第三限位凸台107,第二限位凸台104与第三限位凸台107之间沿套筒1的轴向间隔分布,当穿刺件2在未受压力状态下,第一限位凸台203位于第二限位凸台104与第三限位凸台107之间,从而能够对穿刺件2在套筒1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当穿刺件2受压力状态下,第一限位凸台203能越过第二限位凸台104,以使穿刺件2向远离套筒1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并使第一尖端2011刺破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5。
进一步对,如图9所示,套筒1的第二端的横截面为弧形面,以方便握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输药通道20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药通道2021和第二输药通道2022,第一输药通道2021和第二输药通道2022相隔离,第一输药通道2021贯穿穿刺针201且连通第一尖端2011和第二尖端2012,第二输药通道2022也贯穿穿刺针201且连通第一尖端2011和第二尖端2012。双输药通道的设置,有助于平衡药剂瓶与输液包装容器内部的压力,以便快速将药剂瓶内的药剂与输液包装容器内的药液进行混合,而不必通过手动挤压的方式在平衡压力后才能够实现药液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将混药器的底端(即:套筒1的第一端)对准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用力压下,直到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上的圆形凸环401卡接于套筒1的第一端的第一限位凸块101与第二限位凸块102之间的间隙中;然后,通过套筒1上的观察部105观察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与组合盖4上针刺孔501的位置关系;医护人员用手旋转套筒1,使得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与针刺孔501相对准,再将药剂瓶的铝塑复合盖打开,将药剂瓶的胶塞的针刺孔对准穿刺针201的第二尖端2012压下至最底部,同时将药剂瓶的瓶头与各定位件204上的定位凸块2041配合卡接,翻转输液包装容器与药剂瓶的位置,使输液包装容器位于药剂瓶的上方,进而使输液包装容器内的药液进入至药剂瓶中,摇匀至药剂瓶内的药剂(药粉)完全溶解;然后再翻转输液包装容器与药剂瓶的位置,使输液包装容器位于药剂瓶的下方,使药剂瓶中的药液回流到输液包装容器中;然后向上拉动药剂瓶,使穿刺件2随药剂瓶同步上移一定距离,穿刺针201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向分离并移动至套筒1的上部,此时,适当晃动药剂瓶使其与各定位件204上的定位凸块2041相分离,取下药剂瓶,完成混药过程。如需继续混药,则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混药器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混药器中,在套筒1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凸块101,可对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上的圆形凸环401相扣紧,防止混药器使用过中产生轴向窜动,避免取下药剂瓶时混药器与输液包装容器相脱离;另外,套筒1的第一端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凸块102,不仅能够防止混药器使用过中产生明显晃动,而且其与第一限位凸块101相配合,能将混药器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稳定连接,同时,不影响混药器自身旋转的灵活性。
二、该混药器与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4连接后,可自由旋转以调整穿刺针201的位置,并且可通过观察部105观察穿刺针201的第一尖端2011的位置,便于穿刺针201能够对准针刺孔501,完成穿刺操作。
三、该混药器中,穿刺件2呈圆筒状结构,且穿刺件2的外壁与套筒1的内壁滑动贴合,穿刺件2可采用活塞运动的方式在套筒1内轴向移动,不会由于穿刺针201的偏心结构而产生卡拌的情况;另外,通过调节穿刺件2的轴向移动位置可将药剂瓶取下,穿刺针201与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脱离过程中能够防止输液包装容器中的第二内容物渗出,从而可实现与不同药剂瓶的多次混药操作,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被刺伤的风险,保证良好混液效果。
四、该混药器采用双输药通道结构,有助于平衡药剂瓶与输液包装容器内部的压力,以便快速将药剂瓶内的药剂与输液包装容器内的药液进行混合,而不必通过手动挤压的方式在平衡压力后才能够实现药液的混合,提高混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器包括套筒和穿刺件,所述穿刺件能沿所述套筒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穿刺件上设置有穿刺针,在所述套筒的轴向上,所述穿刺针的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分别位于所述穿刺件的两侧,所述穿刺针的内部形成有贯穿所述穿刺针且连通所述第一尖端和所述第二尖端的输药通道;
所述穿刺件和所述套筒分别能与药剂瓶和输液包装容器连接,所述第二尖端刺破所述药剂瓶上的第一封口结构,移动所述穿刺件以使所述第一尖端刺破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以通过所述输药通道对所述药剂瓶内的第一内容物与所述输液包装容器内的第二内容物进行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连接位置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部,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能与所述定位部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设置于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块能与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组合盖上的凸环的顶部端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包括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设置于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一端的内壁上且位于第二限位凸台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之间在所述套筒的轴向上设有与所述凸环相配合的间隙,所述凸环嵌设于所述间隙中,且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分别与所述凸环的两相对端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的数量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各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分别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豁口,各所述豁口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形成有阶梯段,所述阶梯段的半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半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分别位于所述阶梯段的两端的内壁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为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穿刺件的外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贴合,混药状态下,所述穿刺件的封口端朝向所述输液包装容器一侧,所述穿刺件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药剂瓶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在所述穿刺件上偏心设置,且所述穿刺针的第一尖端能对准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上的针刺孔所在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部,以观察所述穿刺针的第一尖端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部为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壁薄、透明度高的位置,或者所述观察部为在所述套筒上开设的镂空位置。
12.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上且朝向所述药剂瓶一侧设置有多个定位件,各所述定位件沿周向围绕所述穿刺针间隔设置,各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穿刺件连接,各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且朝向所述穿刺针一侧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药剂瓶的瓶头位于各所述定位件之间,且所述药剂瓶的瓶头的外边缘与各所述定位凸块卡接。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套筒的内壁上且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穿刺件未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抵接,以对所述穿刺件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移动进行限位;所述穿刺件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台能越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以使所述穿刺件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尖端刺破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未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穿刺针的所述第一尖端与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之间留有1mm至2mm间隔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器还包括呈环形结构的卡盖,所述卡盖设置于所述套筒的第二端,所述卡盖的环形内缘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套筒内,且所述穿刺件的开口端能与所述延伸部抵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的环形外缘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接部,所述套筒的第二端沿其周向设置有与各所述卡接部位置相对的卡接孔,各所述卡接部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卡接孔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上设置有连接于其环形内缘与其环形外缘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为卡盖上远离所述套筒一侧的表面,所述过渡部的横截面为弧形面。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设置有中空部。
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套筒的内壁上且靠近所述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和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穿刺件未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三限位凸台之间,以对所述穿刺件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穿刺件受压力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台能越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以使所述穿刺件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尖端刺破所述输液包装容器的第二封口结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第二端的横截面为弧形面。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药通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药通道和第二输药通道,所述第一输药通道和所述第二输药通道相隔离,所述第一输药通道和所述第二输药通道分别贯穿所述穿刺针且连通所述第一尖端和所述第二尖端。
CN202221994439.7U 2022-07-29 2022-07-29 混药器 Active CN219090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439.7U CN219090258U (zh) 2022-07-29 2022-07-29 混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439.7U CN219090258U (zh) 2022-07-29 2022-07-29 混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0258U true CN219090258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8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4439.7U Active CN219090258U (zh) 2022-07-29 2022-07-29 混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0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5642B2 (en) Vial adapter for a needle-free syringe
CN110167508B (zh) 用来与原封未动的单独的注射小瓶释放工具一起使用的液体药物转移装置
CA2221434C (en) Syringe filling and delivery device
JP3987106B2 (ja) 注射器装置
US5060812A (en) Medication container stopper which can be punctured by nozzle of a hypodermic syringe
US9402787B2 (en) Device for removing a fluid from a vial
JP5865498B2 (ja) 液体投与具
CN102131539B (zh) 一种可缩回注射器
US20080300536A1 (en) Drug Mixing and Delivery Device
CN110693716B (zh) 药物重构系统
JP2003504120A (ja) 医療用容器向けクロージャ装置
CN107536711B (zh) 组合盖
US20120179096A1 (en) Locking Syringe System
CN104619304A (zh) 重构装置
JP5416529B2 (ja) 薬剤投与具および薬剤容器装着済み薬剤投与具
CN202314366U (zh) 带双针混药嘴的双阀盖
JP5889572B2 (ja) 弾性栓体、医療用キャ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9090258U (zh) 混药器
EP0820779B1 (en) Syringe filling and delivery device
NO178606B (no) Todelt injeksjonsanordning samt spröytemikser og todelt injeksjonsanordning
JPH0663049U (ja) 薬液容器兼用注射器
CN215385961U (zh) 一种输液用混药式聚丙烯双接口
CN115282049A (zh) 混药器
JP3180810U (ja) 薬用瓶の蓋
JP4144026B2 (ja) 2成分混合型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