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8950U - 炉门及蒸烤设备 - Google Patents

炉门及蒸烤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8950U
CN219088950U CN202320027903.3U CN202320027903U CN219088950U CN 219088950 U CN219088950 U CN 219088950U CN 202320027903 U CN202320027903 U CN 202320027903U CN 219088950 U CN219088950 U CN 219088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rib
hole
doo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79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锦森
梁叶锋
刘福波
彭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79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8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8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8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门及蒸烤设备,该炉门的外玻璃和内玻璃装配于外门框相对两侧,外门框和内门框组装于一体并形成一中空腔室,外门框内设有隔离板,隔离板将中空腔室分隔成导风腔和观察腔,导风组件贴合隔离板设置在导风腔中并与外门框界定一过风腔,控制板组件设于过风腔中,过风腔和观察腔连通,外部空气在导风组件的作用下流经过风腔并对控制板组件进行散热时,观察腔中的空气被吸入过风腔并随外部空气排至外界。解决了传统的烤箱的炉门的玻璃表面容易产生水汽凝结,导致炉门上的视窗变差的问题。有利于外玻璃和内玻璃之间的散热,降低玻璃表面的热量辐射,还避免了玻璃表面水汽凝结,保持炉门上的视窗良好。

Description

炉门及蒸烤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门及蒸烤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烹饪电器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微波炉、烤箱、蒸箱等都逐渐成为家庭生活必需的厨电产品。目前市面上的烤箱的炉门为了防止腔体内的热量散失,会设置多层玻璃形成隔热结构,但由于腔体内长时间的工作的热量聚集,导致多层玻璃形成的隔热结构在两侧不同的温度差的影响下,会在低温的一侧的玻璃表面产生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一种雾气,导致炉门上的视窗变差。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蒸烤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传统的烤箱的炉门中,多层玻璃形成的隔热结构在两侧不同的温度差的影响下,会在低温的一侧的玻璃表面产生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一种雾气,导致炉门上的视窗变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门及蒸烤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炉门,所述炉门包括外玻璃、外门框、内玻璃内门框、控制板组件及导风组件,所述外玻璃和所述内玻璃装配于所述外门框相对两侧,所述外门框和所述内门框组装于一体并形成一中空腔室;所述外门框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中空腔室分隔成导风腔和观察腔,所述导风组件贴合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导风腔中并与所述外门框界定一过风腔,所述控制板组件设于所述过风腔中,所述过风腔和所述观察腔连通;外部空气在所述导风组件的作用下流经所述过风腔并对所述控制板组件进行散热时,所述观察腔中的空气被吸入所述过风腔并随外部空气排至外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进一步包括风机和导风罩,所述导风罩与所述外门框界定所述过风腔,所述过风腔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机连通;所述外门框对应所述风机的位置开设有进风孔,外部空气依次经所述进风孔、所述风机和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过风腔;所述外门框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孔,外部空气对所述控制板组件进行散热后经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出风孔排至外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靠近所述隔离板一侧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隔离板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位设置,所述观察腔中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被吸入所述过风腔并随外部空气排至外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风腔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筋,所述第一导流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连接,另一端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筋在所述导风罩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一侧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风腔内还设置有第二导流筋,所述第二导流筋的一端与所述导风罩远离所述隔离板的一侧连接,另一端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筋包括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倾斜的倾斜筋和平行于所述导风罩远离所述隔离板一侧的平筋,所述倾斜筋一端与所述导风罩远离所述隔离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倾斜筋的另一端与所述平筋的一端连接,所述平筋的另一端朝所述出风口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筋与所述平筋连接的位置比所述第一导流筋的另一端更靠近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过风腔的宽度大于从所述第一通孔到所述出风口的所述过风腔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蒸烤设备,所述蒸烤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及上述所述的炉门,所述设备主体形成蒸烤腔,所述炉门与所述设备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炉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蒸烤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炉门及蒸烤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门中,外玻璃和内玻璃装配于外门框相对两侧,外门框和内门框组装于一体并形成一中空腔室,外门框内设有隔离板,隔离板将中空腔室分隔成导风腔和观察腔,导风组件贴合隔离板设置在导风腔中并与外门框界定一过风腔,控制板组件设于过风腔中,过风腔和观察腔连通,外部空气在导风组件的作用下流经过风腔并对控制板组件进行散热时,观察腔中的空气被吸入过风腔并随外部空气排至外界。通过设置过风腔来保证外部空气对控制板组件进行散热,能够避免控制板组件由于温度过高而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由于过风腔和观察腔连通,快速的气流会使过风腔中产生负压,使得过风腔中存在文丘里效应,负压能够把观察腔内的空气吸入过风腔并随着外部空气排至外界,解决了传统的烤箱的炉门中,多层玻璃形成的隔热结构在两侧不同的温度差的影响下在低温的一侧的玻璃表面产生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一种雾气,导致炉门上的视窗变差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外玻璃和内玻璃之间的散热,降低玻璃表面的热量辐射,还避免了玻璃表面水汽凝结,保持炉门上的视窗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门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门内部空气流动的示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门之导风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蒸烤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蒸烤设备之设备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炉门;2、蒸烤设备;
11、外门框;12、内门框;13、控制板组件;14、导风组件;15、外玻璃;16、内玻璃;17、门主体;21、设备主体;
111、观察窗口;112、中空腔室;113、隔离板;114、进风孔;115、出风孔;121、过风腔;131、交互面板;141、风机;142、导风罩;151、隔热腔;161、玻璃压板;211、蒸烤腔;
1211、进风口;1212、出风口;1213、第一导流筋;1214、第二导流筋;1121、导风腔;1122、观察腔;1131、第二通孔;1421、罩板;1422、第一连接板;1423、第二连接板;1424、第一通孔;
12141、倾斜筋;12142、平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实施例一
请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炉门1,该炉门1用于蒸烤设备的开关门。该炉门1包括外门框11、内门框12、控制板组件13和导风组件14。
其中,外门框11开设有观察窗口111,观察窗口111的相对两侧装配有外玻璃15和内玻璃16,外玻璃15和内玻璃16之间形成一隔热腔151,隔热腔151能够防止蒸烤设备的蒸烤腔内的热量散失,透过观察窗口111能够观察蒸烤腔内的情况。外门框11和内门框12组装于一体并形成一中空腔室112,控制板组件13和导风组件14置于该中空腔室112中。
请参阅图4所示,具体地,外玻璃15嵌设在外门框11的外侧,内玻璃16通过玻璃压板161固定在外门框11的内侧且对应观察窗口111的位置。优选地,玻璃压板16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玻璃压板161能够更稳定的将内玻璃16固定在外门框11的内侧。
请结合图2、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炉门1还包括门主体17,门主体17设于中空腔室112内并抵接外门框11的侧壁,门主体17用于给外门框11提供支撑作用以使得外门框11整体成型。
具体地,外门框11内设置有隔离板113,隔离板113将中空腔室112分隔成导风腔1121和观察腔1122,观察窗口111对应观察腔1122设置。导风组件14贴合隔离板113设置在导风腔1121中并与外门框11界定一过风腔121,控制板组件13设于过风腔121中,过风腔121和观察腔1122连通。导风组件14工作时,外部空气在导风组件14的作用下流经过风腔121并对控制板组件13进行散热时,观察腔1122中的空气被吸入过风腔121并随外部空气排至外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风腔121来保证外部空气对控制板组件13进行散热,能够避免控制板组件13由于温度过高而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由于过风腔121和观察腔1122连通,快速的气流会使过风腔121中产生负压,使得过风腔121中存在文丘里效应,负压能够把观察腔1122内的空气吸入过风腔121并随着外部空气排至外界,解决了传统的烤箱的炉门中,多层玻璃形成的隔热结构在两侧不同的温度差的影响下在低温的一侧的玻璃表面产生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一种雾气,导致炉门上的视窗变差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外玻璃15和内玻璃16之间的散热,降低玻璃表面的热量辐射,还避免了玻璃表面水汽凝结,保持炉门上的视窗良好。
请结合图2、图5-图7所示,导风组件14进一步包括风机141和导风罩142,导风罩142与外门框11界定过风腔121,过风腔121包括进风口1211和出风口1212,进风口1211与风机141连通。外门框11对应风机141的位置开设有进风孔114。如图7中所示,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外部空气依次经进风孔114、风机141和进风口1211进入过风腔121;外门框11对应出风口1212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孔115,外部空气对控制板组件13进行散热后经出风口1212和出风孔115排至外界。
请参阅图8所示,具体地,导风罩142包括罩板1421和连接在罩板1421两侧且垂直于罩板1421并朝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1422和第二连接板1423,其中,第一连接板1422靠近隔离板113,第二连接板1423远离隔离板1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风罩142的设置能够将控制板组件13罩住在过风腔121中,保证控制板组件13能够充分散热。此外,通过将风机141设置在过风腔121的进风口1211处,使得过风腔121中为单向流道,进入过风腔121中的新的外部空气不断把吸收了控制板组件13的热量的外部空气排挤出过风腔121,提高了控制板组件13的散热效率。
请结合图2、图6-图8所示,更具体地,导风罩142靠近隔离板113一侧且靠近出风口121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1424,即第一通孔1424开设在第一连接板1422靠近出风口1212的位置。隔离板113对应第一通孔1424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1131,第一通孔1424和第二通孔1131对位设置,如图7中所示,箭头表示气流方向,观察腔1122中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二通孔1131和第一通孔1424被吸入过风腔121并随外部空气排至外界。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不改变炉门1的内部设计,同时使得在散热过程中,过风腔121中快速的气流会使过风腔121中产生负压,同时由于热空气上升,观察腔1122中的空气最后汇聚在第二通孔1131处,依次通过第二通孔1131和第一通孔1424被吸入过风腔121并随外部空气排至外界。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过风腔121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筋1213,第一导流筋1213的一端与第一通孔1424的边缘连接,另一端朝出风口1212的方向倾斜。通过设置倾斜的第一导流筋1213,能够对从观察腔1122被吸入过风腔121中的空气起到导向作用,使其与过风腔121中吸收了控制板组件13的热量的外部空气汇合并一起排至外界,避免由于新气流的汇入扰乱了原过风腔121中的外部空气的流向。
具体地,第一导流筋1213在导风罩142靠近隔离板113的一侧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通孔1424。更具体地,第一导流筋1213靠近出风口1212的一端比第一通孔1424更靠近出风口1212。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所有从观察腔1122被吸入过风腔121中的空气都能被导向并与过风腔121中吸收了控制板组件13的热量的外部空气汇合,最后排至外界。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过风腔121内还设置有第二导流筋1214,第二导流筋1214的一端与导风罩142远离隔离板113的一侧连接,另一端朝出风口1212的方向倾斜。能够对过风腔121中吸收了控制板组件13的热量的外部空气进行导流,使得过风腔121中第二导流筋1214所在位置的风道流通截面积变小,气流加速,从而加大了文丘里效应,提高观察腔1122内的空气被吸入过风腔121的速度,加快外玻璃15和内玻璃16之间的散热。
具体地,第二导流筋1214包括朝出风口1212的方向倾斜的倾斜筋12141和平行于导风罩142远离隔离板113一侧的平筋12142,倾斜筋12141一端与导风罩142远离隔离板113的一侧连接,倾斜筋12141的另一端与平筋12142的一端连接,平筋12142的另一端朝出风口1212延伸。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过风腔121的末段的风道流通截面积变小,气流加速,从而加大了文丘里效应,提高观察腔1122内的空气被吸入过风腔121的速度,加快外玻璃15和内玻璃16之间的散热。
具体地,倾斜筋12141与平筋12142连接的位置比第一导流筋1213的另一端更靠近出风口1212。也就是说,第一导流筋1213靠近出风口1212的一端相对倾斜筋12141与平筋12142连接的位置更远离出风口1212。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原过风腔121中经过第二导流筋1214导流过的外部空气受到第一导流筋1213的阻挡而改变流向,保证了炉门1中控制板组件13和玻璃表面的高效散热。
具体地,从进风口1211到第一通孔1424的过风腔121的宽度a(如图8中a所示)大于从第一通孔1424到出风口1212的过风腔121的宽度b(如图8中b所示)。够保证从第一通孔1424位置到出风口1212的过风腔121的风道流通截面积小于从进风口1211到第一通孔1424的位置的过风腔121的风道流通截面积,使得从观察腔1122被吸入过风腔121中的空气刚好与过风腔121中的外部空气汇合,保证过风腔121中气流的稳定性。
请结合图1-图8所示,为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对炉门1的散热原理进行描述。炉门1正常使用时,风机141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孔114吸入,外部空气经过风机141的作用吹入过风腔121的进风口1211并进入过风腔121,在过风腔121内对控制板组件13进行充分散热以降低控制板组件13的温度,同时在靠近出风口1212的位置,快速的气流会使过风腔121中产生负压,使得过风腔121中存在文丘里效应,负压能够把观察腔1122内的空气经过第二通孔1131和第一通孔1424吸入过风腔121,并在第一导流筋1213的导流下与过风腔121中经过第二导流筋1214导流过的空气汇合,最后通过出风口1212和出风孔115排至外界,这样一来,由于观察腔1122中的热空气被吸走,外玻璃15和内玻璃16之间的散热加快,降低玻璃表面的热量辐射,还避免了玻璃表面水汽凝结,保持炉门1上的视窗良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蒸烤设备2,该蒸烤设备2包括设备主体21及实施例一中的炉门1,设备主体21形成蒸烤腔211,蒸烤腔211用于放置待蒸烤的食物。炉门1与设备主体21转动连接,炉门1用于打开或关闭蒸烤腔211。
进一步地,炉门1外侧对应控制板组件13的位置开设有交互面板131,用户通过操作交互面板131来对控制板组件13发送电信号进而通过控制板组件13控制蒸烤设备2的功能。交互面板131和控制板组件13的相关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蒸烤设备2的作用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炉门1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包括外玻璃、外门框、内玻璃内门框、控制板组件及导风组件,所述外玻璃和所述内玻璃装配于所述外门框相对两侧,所述外门框和所述内门框组装于一体并形成一中空腔室;
所述外门框内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中空腔室分隔成导风腔和观察腔,所述导风组件贴合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导风腔中并与所述外门框界定一过风腔,所述控制板组件设于所述过风腔中,所述过风腔和所述观察腔连通;
外部空气在所述导风组件的作用下流经所述过风腔并对所述控制板组件进行散热时,所述观察腔中的空气被吸入所述过风腔并随外部空气排至外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进一步包括风机和导风罩,所述导风罩与所述外门框界定所述过风腔,所述过风腔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机连通;
所述外门框对应所述风机的位置开设有进风孔,外部空气依次经所述进风孔、所述风机和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过风腔;
所述外门框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孔,外部空气对所述控制板组件进行散热后经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出风孔排至外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靠近所述隔离板一侧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隔离板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位设置,所述观察腔中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被吸入所述过风腔并随外部空气排至外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腔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筋,所述第一导流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连接,另一端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筋在所述导风罩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一侧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腔内还设置有第二导流筋,所述第二导流筋的一端与所述导风罩远离所述隔离板的一侧连接,另一端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倾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筋包括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倾斜的倾斜筋和平行于所述导风罩远离所述隔离板一侧的平筋,所述倾斜筋一端与所述导风罩远离所述隔离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倾斜筋的另一端与所述平筋的一端连接,所述平筋的另一端朝所述出风口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筋与所述平筋连接的位置比所述第一导流筋的另一端更靠近所述出风口。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过风腔的宽度大于从所述第一通孔到所述出风口的所述过风腔的宽度。
10.一种蒸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烤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炉门,所述设备主体形成蒸烤腔,所述炉门与所述设备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炉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蒸烤腔。
CN202320027903.3U 2023-01-05 2023-01-05 炉门及蒸烤设备 Active CN219088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903.3U CN219088950U (zh) 2023-01-05 2023-01-05 炉门及蒸烤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903.3U CN219088950U (zh) 2023-01-05 2023-01-05 炉门及蒸烤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8950U true CN219088950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8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7903.3U Active CN219088950U (zh) 2023-01-05 2023-01-05 炉门及蒸烤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8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0308B (zh) 嵌入式微波烤箱
US7856973B2 (en) Cooking appliance
KR100284548B1 (ko) 전자렌지용 후드팬의 설치구조
US8342165B2 (en) Appliance with a Venturi based venting system
KR20110099541A (ko) 오븐
US7183529B2 (en) Over-the-range microwave oven that guides air to a suction port
KR20090055329A (ko) 밴트그릴
CN100520187C (zh) 组合有排气部分的微波炉
CA2883496A1 (en) Home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fan channel
CN111608546B (zh) 家用电器
WO2015129619A1 (ja) 加熱調理器
CN219088950U (zh) 炉门及蒸烤设备
JPH1163512A (ja) 電子レンジ
CN110848763A (zh) 抽屉式微波炉
KR100402578B1 (ko) 전자레인지의 공기유동시스템
US7375310B2 (en) Air flow system for circulating air in a microwave oven
US20050051540A1 (en) Microwave oven with convection heating
CN213488417U (zh) 一种烹饪装置
WO2021115105A1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CN112754313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1588280A (zh) 家用电器
CN112944416A (zh) 烹饪装置
US20030230571A1 (en) Wall-mounted type microwave oven
JP6298653B2 (ja) 加熱調理器
KR100936153B1 (ko) 전자레인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