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3865U - 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3865U
CN219083865U CN202320048956.3U CN202320048956U CN219083865U CN 219083865 U CN219083865 U CN 219083865U CN 202320048956 U CN202320048956 U CN 202320048956U CN 219083865 U CN219083865 U CN 219083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ter tank
hot gas
temperature hot
collecting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89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伟
包晨侃
潘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Bangde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Bangde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Bangde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Bangde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89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3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3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3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其包括顶部开有出气口的换热水箱,换热水箱内位于透气筒上方的位置架设有换热盘,换热盘的下表面开有多个环槽,多个环槽均同轴于换热水箱,多个环槽的直径沿着远离换热水箱竖直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变大,换热盘底部的中心位置还开有换热腔;换热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换热水箱内且同轴连接有转轴,转轴同轴穿过集气罩,转轴的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搅拌臂。本申请具有提高水体对热气换热效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铝材加工企业在进行铝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铝熔炉,用于盛装高温铝液。为了尽可能不让高温铝液的热量散失,铝熔炉的保温措施一定要做的很好。但是,现在生产上使用的铝熔炉或多或少的热量会传导出来,散发到空气中。
公告号为CN2079228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熔炉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换热水箱和回收罩,回收罩设置在铝熔炉的上方,回收罩通过换气管道连接至换热水箱的底端,且在换热水箱内设有透气筒,透气筒与换气管道连通,换热水箱上还设有出气口。
热气从透气筒排出时会形成气泡,而气泡的上浮速度较快,因此水体可能还未充分吸收热气的热量,热气便已排出换热水箱,存在明显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顶部开有出气口的换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箱内位于透气筒上方的位置架设有换热盘,所述换热盘的下表面开有多个环槽,多个所述环槽均同轴于所述换热水箱,多个所述环槽的直径沿着远离所述换热水箱竖直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换热盘底部的中心位置还开有换热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气从透气筒排出时形成气泡,气泡首先上浮至换热腔内,待将换热腔内的水体全部压出后,再沿着远离换热盘的轴线方向,依次流经各个环槽,最后从换热盘和换热水箱内壁之间流出并通过出气口排出。上述换热腔和环槽的设置,大大增加了热气与水体的接触时间,因此提高了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换热盘下表面相对所述换热腔与所述环槽、相邻两个所述环槽之间的位置均周向开有多个过渡气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气道对热气的流动起导向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换热盘与所述透气筒之间架设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口径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集气罩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换热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气罩能够对上浮的气泡起收集的作用,减小了气泡没有流入换热腔,直接流入环槽内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换热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换热水箱内且同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同轴转动穿过所述集气罩和所述换热盘,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搅拌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系统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转轴带动搅拌臂转动,搅拌臂搅动换热水箱内的水体,水体在换热水箱内形成旋流,以此有利于提高水体对热气换热的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集气罩靠近底部位置周向连通有多个换流管,所述换流管沿着远离所述集气罩轴线的方向背向所述搅拌臂的转动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换流管与所述集气罩的侧壁相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体旋转时,水体会通过换流管流动至集气罩的内部,而集气罩内部的水体从集气罩的底部涌出。换流管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换热水箱内水体分散的均匀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换热水箱内设有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高于所述换热盘的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传感器能够检测换热水箱内水体的水位,当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向控制系统发出电信号,以此控制系统能够提醒工人及时补水。
可选的,所述转轴相对所述集气罩与所述透气筒之间的轴身上套设有多个破碎丝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破碎丝网能够对上浮过程中的大气泡实现破碎,以此将大气泡破碎成小气泡,增大了热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破碎丝网呈倒扣的碗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碗状的破碎丝网能够对气泡起一定的限位约束的作用,确保大气泡被破碎丝网充分破碎。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热气从透气筒排出时形成气泡,气泡首先上浮至换热腔内,待将换热腔内的水体全部压出后,再沿着远离换热盘的轴线方向,依次流经各个环槽,最后从换热盘和换热水箱内壁之间流出并通过出气口排出。上述换热腔和环槽的设置,大大增加了热气与水体的接触时间,因此提高了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2.集气罩能够对上浮的气泡起收集的作用,减小了气泡没有流入换热腔,直接流入环槽内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3.水体旋转时,水体会通过换流管流动至集气罩的内部,而集气罩内部的水体从集气罩的底部涌出。换流管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换热水箱内水体分散的均匀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集气罩、换流管和支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换热水箱;101、出气口;2、透气筒;3、换热盘;301、环槽;302、换热腔;303、过渡气道;4、集气罩;5、电机;6、转轴;7、搅拌臂;8、换流管;9、液位传感器;10、破碎丝网;11、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参照图1,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顶部开有两个出气口101的换热水箱1、位于换热水箱1内的换热盘3,换热盘3水平且高于透气筒2,换热盘3的圆周外侧壁与换热水箱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换热盘3的圆周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用于与换热水箱1栓接的耳板(图中未示出)。
参照图1,换热盘3的下表面开有多个环槽301,多个环槽301均同轴于换热水箱1,多个环槽301的直径沿着远离换热水箱1竖直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变大,换热盘3底部的中心位置还开有换热腔302。
参照图1,热气从透气筒2排出时形成气泡,气泡首先上浮至换热腔302内,从而将换热腔302内的水体全部压出。待换热腔302填满热气时,热气再沿着远离换热盘3的轴线方向,依次流过各个环槽301,最后从换热盘3与换热水箱1之间的间隙流出并通过出气口101排出。
通过上述换热腔302和多个环槽301的设置,大大增加了热气与水体的接触时间,以此提高了水体对热气热量的回收效果。
参照图1,换热盘3下表面相对换热腔302与环槽301、相邻两个环槽301之间的位置均周向开有多个过渡气道303,过渡气道303对热气的流动起作用的作用。
另外,由于过渡气道303的口径较小,因此热气流经过渡气道303时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因此能够大大增大热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水体与热气之间的换热效果。
参照图1,换热盘3与透气筒2之间设有集气罩4,集气罩4的上表面通过支杆11栓接于换热盘3。集气罩4的口径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变大,集气罩4的顶端延伸至换热腔302内。
集气罩4能够对上浮的气泡起收集的作用,减小了气泡没有流经换热腔302,而直接进入环槽301内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热气换热的充分性。
参照图1,换热水箱1的顶部栓接有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延伸至换热水箱1内且同轴连接有转轴6,转轴6同轴转动穿过集气罩4和换热盘3,转轴6与集气罩4顶端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转轴6的外侧壁上周向栓接有多个搅拌臂7,搅拌臂7位于集气罩4的下方。
控制系统启动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转轴6带动搅拌臂7转动,搅拌臂7搅动换热水箱1内的水体,水体在换热水箱1内形成旋流,以此提高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参照图1,转轴6相对集气罩4与透气筒2之间的轴身上套设并栓接有多个破碎丝网10,由于破碎丝网10的孔径较小,因此气泡上浮的过程中,破碎丝网10能够对体积较大的气泡进行破碎,以此使得大气泡变成小气泡,增大了热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破碎丝网10呈倒扣的碗状,以此能够对大气泡起一定的限位约束的作用,确保大气泡被破碎丝网10充分破碎。
参照图1和图2,由于集气罩4的底部延伸至水体内,因此对水体的分散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集气罩4靠近底部的位置周向连通有多个换流管8,换流管8沿着远离集气罩4轴线的方向背向搅拌臂7的转动方向设置,换流管8与集气罩4的侧壁相切。
当水体在换热水箱1内旋转时,水体通过换流管8流入集气罩4的内部,而集气罩4内部的水体从集气罩4的底部流出,以此有利于提高换热水箱1内水体整体换热的均匀性。
参照图1,由于水体吸热后会蒸发,因此换热水箱1内螺纹连接有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液位传感器9,液位传感器9高于换热盘3的底面。
通过液位传感器9检测水体的水位,当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9时,液位传感器9发出电信号给控制系统,以此控制系统能够提醒工人及时补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控制系统启动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转轴6带动搅拌臂7转动,搅拌臂7搅动换热水箱1内的水体,水体形成旋流。
热气从透气孔排出并形成气泡,气泡上浮时被破碎丝网10破碎而形成小气泡,小气泡的集气罩4的收集作用下,首先进入换热腔302内,将换热腔302内的水体全部压出后,再沿着远离换热盘3的轴线方向,通过过渡气道303依次流经各个环槽301,最后从换热盘3与换热水箱1的内壁之间流出并通过出气口101排出。
通过上述的结构,大大增加了热气与水体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以此有利于提高水体对热气的换热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顶部开有出气口(101)的换热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1)内位于透气筒(2)上方的位置架设有换热盘(3),所述换热盘(3)的下表面开有多个环槽(301),多个所述环槽(301)均同轴于所述换热水箱(1),多个所述环槽(301)的直径沿着远离所述换热水箱(1)竖直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换热盘(3)底部的中心位置还开有换热腔(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3)下表面相对所述换热腔(302)与所述环槽(301)、相邻两个所述环槽(301)之间的位置均周向开有多个过渡气道(3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3)与所述透气筒(2)之间架设有集气罩(4),所述集气罩(4)的口径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集气罩(4)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换热腔(30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换热水箱(1)内且同轴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同轴转动穿过所述集气罩(4)和所述换热盘(3),所述转轴(6)的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搅拌臂(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4)靠近底部位置周向连通有多个换流管(8),所述换流管(8)沿着远离所述集气罩(4)轴线的方向背向所述搅拌臂(7)的转动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换流管(8)与所述集气罩(4)的侧壁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内设有电连接于控制系统的液位传感器(9),所述液位传感器(9)高于所述换热盘(3)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相对所述集气罩(4)与所述透气筒(2)之间的轴身上套设有多个破碎丝网(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丝网(10)呈倒扣的碗状。
CN202320048956.3U 2023-01-07 2023-01-07 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219083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8956.3U CN219083865U (zh) 2023-01-07 2023-01-07 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8956.3U CN219083865U (zh) 2023-01-07 2023-01-07 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3865U true CN219083865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1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8956.3U Active CN219083865U (zh) 2023-01-07 2023-01-07 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3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33425U (zh) 一种苯氧化制顺酐的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CN219083865U (zh) 高温热气回收利用装置
CN202844835U (zh) 降膜吸收器
CN216224037U (zh) 一体化智能负极包覆造粒设备
CN203620388U (zh) 旋转导流套分流除污装置
CN102554248B (zh) 镍铁粒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177653B (zh) 一种基于地热水供应的地热水除气除砂装置
CN203586836U (zh) 烧结矿用竖式冷却及余热回收炉的送冷风装置
CN202179876U (zh) 一种机械消泡器
CN204923740U (zh) 一种化肥生产用滚筒烘干机
CN114107580A (zh) 一种干法粒化转盘
CN201126319Y (zh) 双螺旋水流筒式高效冷却器
CN211134290U (zh) 一种旋转分浆器
CN207347524U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水冷设备
CN216654458U (zh) 一种干法粒化转盘
CN109694819B (zh) 一种发酵尾气回收装置
CN206731094U (zh) 阵列内置多管组集成冷却装置
CN103712438B (zh) 用于机械化石灰竖窑中的一种均质低温圆锥出料装置
CN208250458U (zh) 一种带有冷却套的导流筒
CN2795218Y (zh) 采用芯轴支撑的双腔式滚筒钢渣处理装置
CN104789719B (zh) 钢渣/电石冷却和余热回收系统
CN216877978U (zh) 一种聚氨酯热熔胶生产用除泡设备
CN217549772U (zh) 一种氯化石蜡用改进型脱气釜
CN213643143U (zh) 一种新型膜蒸发器
CN213966642U (zh) 一种铵化转型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