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3844U - 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3844U
CN219083844U CN202320004665.4U CN202320004665U CN219083844U CN 219083844 U CN219083844 U CN 219083844U CN 202320004665 U CN202320004665 U CN 202320004665U CN 219083844 U CN219083844 U CN 219083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pipe
exchanger body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46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秀丽
刘蛟
史坤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Bingrui Heat Exchang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Bingrui Heat Exchang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Bingrui Heat Exchang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Bingrui Heat Exchang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46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3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3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3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内腔的底部安装有集液槽,集液槽一侧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阀,换热器本体靠近排液管的一端设置有风冷组件,集液槽的顶部安装有隔板,隔板的顶部等间距开设有通孔,换热器本体内腔的顶部安装有喷座,喷座的底部等间距连接有喷头。本申请通过在循环管的表面连接有翅片,并使得相邻的翅片之间依次交错排布,这样在进行换热时,被换热的冷却介质会增大与循环管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减缓冷却介质的流速,可以缩短被换热的冷却介质在换热时所用的时间,进而提高了该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实现高效换热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换热通道当量直径在10μm~1000μm的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其扁管采用微通道结构,可以强化凝结与沸腾传热,显著提高制冷剂侧换热效率,其翅片采用高效换热翅片如百叶窗型式,开窗结构可使空气流动边界层周期性中断,同时对空气流起导向作用,实现空气侧强化换热,与传统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比表面积大,设备紧凑等突出优点,此外,由于换热器结构紧凑,因此设备抗压性能好,可靠性较高,在制冷空调、能源动力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12205757U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箱和与换热箱连通的过滤箱,所述换热箱的一端且内侧设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上支撑设有原料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箱靠近支撑块的一端外侧设有法兰盘A,所述过滤箱的一端设有法兰盘B与法兰盘A连接,所述法兰盘B远离换热箱的端面上设有支 撑腿,所述原料换热组件包括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及换热板,所述换热板为中空板且两端分别穿过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密封设置。
但是上述换热器中的换热板表面平整,从而使得换热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小,导致换热器内的冷却介质与换热板的接触面较小,换热速度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提到换热器的表面平整,从而使得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小,导致换热器内的冷却介质与翅片的接触面较小,换热速度较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腔的底部安装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一侧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换热器本体靠近所述排液管的一端设置有风冷组件,所述集液槽的顶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等间距开设有通孔,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腔的顶部安装有喷座,所述喷座的底部等间距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座的顶部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喷座和所述隔板之间安装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侧连接有流体进管,所述循环管远离所述流体进管的一端连接有流体排管,所述流体进管和所述流体排管均伸出所述换热器本体,所述循环管的表面连接有翅片,相邻的所述翅片之间依次交错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流体从流体进管导入循环管内,之后往进液管内加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进入喷座内,并通过喷头向下喷出,在翅片的配合作用下,将循环管内的热量带走,通过将翅片依次交错排布设置,从而减缓了冷却介质的流速,增加了与循环管的接触时间,进而提高了该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同时通过风冷组件的设置,能够对从而能够对循环管内的流体进行风冷冷却,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风冷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在所述换热器本体右侧的底部,所述进气管的内腔安装有进气扇,所述换热器本体右侧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内腔安装有排气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气扇将外部气体吸入换热器本体内部,通过排气扇将换热器本体内部气体排出,实现了循环,从而能够对循环管内的流体进行风冷换热。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腔靠近所述进气扇的一端倾斜安装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对冷却介质进行阻挡,尽量避免冷却介质进入壳体内损坏进气扇。
可选的,所述循环管呈弯折状固定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内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延长流体在换热器本体内部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装置对流体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的表面铰接有门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打开门体对换热器本体的内部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内腔均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网能够对杂质进行过滤,便于冷却介质循环使用。
可选的,所述过滤网顶部的中心处连接有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持拨杆处从而方便拉动过滤网移动。
可选的,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隔板上的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组凸块,两组所述凸块分别安装在所述过滤网底部的两端,所述隔板上的所述通孔内腔两侧均安装有与所述凸块插接配合的凹槽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网表面的杂质堆积过多时,上拉过滤网,使得凸块与凹槽体分离,从而能够将过滤网拆卸并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通过在循环管的表面连接有翅片,并使得相邻的翅片之间依次交错排布,这样在进行换热时,被换热的冷却介质会增大与循环管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减缓冷却介质的流速,可以缩短被换热的冷却介质在换热时所用的时间,进而提高了该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实现高效换热的优点。
(2)通过通孔、集液槽、控制阀、排液管和过滤网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通过过滤网对冷却介质流体进行过滤,并流入集液槽的内腔进行统一收集,待冷却一段时间后,通过排液管排出进行循环使用,体现该换热器具有节约资源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器本体;2、喷座;3、喷头;4、流体进管;5、循环管;6、翅片;7、流体排管;8、通孔;9、隔板;10、槽体;11、控制阀;12、排液管;13、风冷组件;1301、进气扇;1302、进气管;1303、排气扇;1304、排气管;14、挡板;15、进液管;16、门体;17、拨杆;18、过滤网;19、连接组件;1901、凸块;1902、凹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内腔的底部安装有集液槽10,换热器本体1的表面铰接有门体16。方便打开门体16对换热器本体1的内部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图2,集液槽10一侧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12,排液管12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阀11,换热器本体1靠近排液管12的一端设置有风冷组件13包括进气管1302,进气管1302连接在换热器本体1右侧的底部,进气管1302的内腔安装有进气扇1301,换热器本体1右侧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1304,排气管1304的内腔安装有排气扇1303。通过进气扇1301将外部气体吸入换热器本体1内部,通过排气扇1303将换热器本体1内部气体排出,实现了循环,从而能够对循环管5内的流体进行风冷换热。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换热器本体1内腔靠近进气扇1301的一端倾斜安装有挡板14,挡板14的上端与进气管1302的上端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对冷却介质进行阻挡,尽量避免冷却介质进入壳体1301内损坏进气扇1301。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图3,集液槽10的顶部安装有隔板9,隔板9的顶部等间距开设有通孔8,通孔8的内腔均设置有过滤网18。通过过滤网18能够对杂质进行过滤,便于冷却介质循环使用。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图3,过滤网18顶部的中心处连接有拨杆17。通过手持拨杆17处从而方便拉动过滤网18移动。过滤网18与隔板9上的通孔8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19,连接组件19包括两组凸块1901,两组凸块1901分别安装在过滤网18底部的两端,隔板9上的通孔8内腔两侧均安装有与凸块1901插接配合的凹槽体1902。当过滤网18表面的杂质堆积过多时,上拉过滤网18,使得凸块1901与凹槽体1902分离,从而能够将过滤网18拆卸并进行清理。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换热器本体1内腔的顶部安装有喷座2,喷座2的底部等间距连接有喷头3,喷座2的顶部连接有进液管15,喷座2和隔板9之间安装有循环管5,循环管5呈弯折状固定在换热器本体1的内腔。从而能够延长流体在换热器本体1内部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装置对流体的换热效果。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循环管5的一侧连接有流体进管4,循环管5远离流体进管4的一端连接有流体排管7,流体进管4和流体排管7均伸出换热器本体1,循环管5的表面连接有翅片6,相邻的翅片6之间依次交错排布。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换热器时,将流体从流体进管4导入循环管5内,之后往进液管15内加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进入喷座2内,并通过喷头3向下喷出,在翅片6的配合作用下,将循环管5内的热量带走,通过将翅片6依次交错排布设置,从而减缓了冷却介质的流速,增加了与循环管5的接触时间,进而提高了该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同时打开进气扇1301将外部气体吸入换热器本体1内部,通过排气扇1303将换热器本体1内部气体排出,实现了循环,从而能够对循环管5内的流体进行风冷换热。
冷却介质喷出后通过通孔8排入集液槽10带动内部进行统一收集,当冷却介质经过过滤网18时,能够对冷却介质中含有的杂质进行滤除,当冷却介质经过一段时间冷却后,打开控制阀11,将冷却介质从排液管12排出并通过泵送回进液管15,即可再次循环使用,体现了该换热器具有节约能源的优点。
当过滤网18顶部的杂质堆积一定量时,向上拉动拨杆17,拨杆17带动过滤网18向上移动,使得凸块1901与凹槽体1902分离,从而能够将过滤网18从通孔8的内部拆卸并清理,尽量避免通孔8出现堵塞的情况。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内腔的底部安装有集液槽(10),所述集液槽(10)一侧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12),所述排液管(12)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阀(11),所述换热器本体(1)靠近所述排液管(12)的一端设置有风冷组件(13),所述集液槽(10)的顶部安装有隔板(9),所述隔板(9)的顶部等间距开设有通孔(8),所述换热器本体(1)内腔的顶部安装有喷座(2),所述喷座(2)的底部等间距连接有喷头(3),所述喷座(2)的顶部连接有进液管(15),所述喷座(2)和所述隔板(9)之间安装有循环管(5),所述循环管(5)的一侧连接有流体进管(4),所述循环管(5)远离所述流体进管(4)的一端连接有流体排管(7),所述流体进管(4)和所述流体排管(7)均伸出所述换热器本体(1),所述循环管(5)的表面连接有翅片(6),相邻的所述翅片(6)之间依次交错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13)包括进气管(1302),所述进气管(1302)连接在所述换热器本体(1)右侧的底部,所述进气管(1302)的内腔安装有进气扇(1301),所述换热器本体(1)右侧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1304),所述排气管(1304)的内腔安装有排气扇(1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内腔靠近所述进气扇(1301)的一端倾斜安装有挡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5)呈弯折状固定在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表面铰接有门体(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的内腔均设置有过滤网(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8)顶部的中心处连接有拨杆(1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8)与所述隔板(9)上的所述通孔(8)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19),所述连接组件(19)包括两组凸块(1901),两组所述凸块(1901)分别安装在所述过滤网(18)底部的两端,所述隔板(9)上的所述通孔(8)内腔两侧均安装有与所述凸块(1901)插接配合的凹槽体(1902)。
CN202320004665.4U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Active CN219083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4665.4U CN219083844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4665.4U CN219083844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3844U true CN219083844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38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4665.4U Active CN219083844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3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82866U (zh) 一种具有除垢功能的闭式冷却塔
CN219083844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流动换热器
CN112984872B (zh) 一种高效节水逆流水循环换热式冷凝器
CN116242165B (zh) 一种高效节水消白逆流冷却塔
CN115369228B (zh) 一种紧固件感应热处理装置
CN207585030U (zh) 一种空调的循环水系统
CN213761118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用弱电柜除尘装置
CN105465895A (zh) 一种引风飘水改进型机房空调
CN112984871B (zh) 一种高效节水逆流水循环换热式冷凝方法
CN212620222U (zh) 一种循环水冷却塔
CN210796206U (zh) 一种平板玻璃钢化炉用供风水冷装置
CN219809178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16205451U (zh) 一种防积水的复合流丝堵式闭式冷却塔
CN216049274U (zh) 一种防止堵塞的湿式空冷器
CN218821749U (zh) 一种宠物食品生产用的逆流闭式冷却塔
CN218576977U (zh) 一种防水pe膜的吹膜机
CN216584769U (zh) 一种环保型水泥冷却器
CN217265421U (zh) 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9433838U (zh) 一种加湿型板式空冷器
CN216245662U (zh) 一种冷却塔
CN219995456U (zh) 一种节能冷风机
CN217109950U (zh) 风机盘管自动清洗装置
CN218764830U (zh) 一种制药用高效率逆流式冷却塔
CN208684902U (zh) 一种兼具水冷和风冷功能的冷凝器
CN218884330U (zh) 一种箱体风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