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3152U -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3152U
CN219083152U CN202222939840.7U CN202222939840U CN219083152U CN 219083152 U CN219083152 U CN 219083152U CN 202222939840 U CN202222939840 U CN 202222939840U CN 219083152 U CN219083152 U CN 219083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cylindrical section
power
feeder
bl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98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新宇
杨茂林
杜应刚
程世军
秦志
岳毅
靳轲
刘永胜
任崇玉
杨滨
尹延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Qin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Qin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Qin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Qinbe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398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3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3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3152U/zh
Priority to DE202023105211.8U priority patent/DE202023105211U1/de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1/00Preparation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in readiness for delivery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2201/00Pretreatment of solid fuel
    • F23K2201/10Pulveri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2201/00Pretreatment of solid fuel
    • F23K2201/50Bl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包括原煤仓系统、给煤机系统、上煤系统和磨煤机系统;所述上煤系统布置在所述原煤仓系统的上部,包括两条上煤皮带,每条所述上煤皮带独立工作,用于运输不同特性的动力煤:所述原煤仓系统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区,可以同时存放两种不同特性的动力煤;所述给煤机系统布置在所述原煤仓系统的底部,包括两个称重带式给煤机,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磨煤机系统的动力煤重量:所述磨煤机系统用于将两种不同特性的动力煤研磨和均匀混合,并将混合煤粉输送至燃烧器燃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火电厂入厂煤品质差,不满足机组稳燃、调峰、清洁排放要求,入炉煤品质调节困难,不同煤种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机组燃烧控制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火电机组配煤掺烧系统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第一,使用装载机进行配煤,虽然混合均匀性较好,但是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满足大型火电机组的燃煤需求。使用上煤皮带进行配煤,效率高,但是混合均匀性差,煤质频繁变化导致火电机组稳定性变差,严重时导致锅炉灭火。第二,锅炉热负荷0%-40%区间,下层燃烧器需要燃烧烟煤,以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锅炉热负荷40%-100%区间,下层燃烧器不需要燃烧烟煤,燃烧贫煤就能够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烟煤的价格高于贫煤。然而,现有的火电机组未进行煤仓分区,同一个煤仓无法同时单独存放烟煤和贫煤。火电机组负荷时间变动快,幅度变动大,而动力煤调整不能及时响应,导致烟煤消耗量增大,燃煤成本升高。第三,配煤掺烧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工艺流程。锅炉燃烧烟煤的负荷下限尚未确定,燃烧烟煤的挥发分下限尚为确定。动力煤单独燃烧的热值下限尚未确定。经济煤种最大耗量的掺烧方案尚未确定。配煤掺烧如何保障烟尘、NOx、SO2清洁排放,同时实现燃煤成本最小化的方案尚未确定。所以有必要发明一种灵活性强,适用性广,燃煤成本低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火电厂入厂煤品质差,不满足机组稳燃、调峰、清洁排放要求,入炉煤品质调节困难,不同煤种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包括原煤仓系统l、给煤机系统、上煤系统和磨煤机系统;所述上煤系统布置在所述原煤仓系统l的上部,包括两条上煤皮带,每条所述上煤皮带独立工作,用于运输不同特性的动力煤:所述原煤仓系统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区,可以同时存放两种不同特性的动力煤;所述给煤机系统布置在所述原煤仓系统l的底部,包括两个称重带式给煤机,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磨煤机系统的动力煤重量:所述磨煤机系统用于将两种不同特性的动力煤研磨和均匀混合,并将混合煤粉输送至燃烧器燃烧。
进一步地,所述上煤系统包括上煤皮带Ⅰ、上煤皮带Ⅱ、犁煤器Ⅰ和犁煤器Ⅱ;所述犁煤器Ⅰ布置在所述上煤皮带Ⅰ的上部,用于将所述上煤皮带Ⅰ运输的动力煤卸入所述原煤仓系统l;所述犁煤器Ⅱ布置在所述上煤皮带Ⅱ的上部,用于将所述上煤皮带Ⅱ运输的动力煤卸入所述原煤仓系统l。
进一步地,所述犁煤器Ⅰ和所述犁煤器Ⅱ均包括主犁和副犁,主犁为金属材质,副犁的底部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原煤仓系统包括圆柱段Ⅰ、圆台段l、圆柱段Ⅱ和圆柱段Ⅲ;所述圆台段设置于所述圆柱段Ⅰ下方,所述圆台段的大端面与所述圆柱段Ⅰ相连接,并与所述圆柱段Ⅰ相连通;所述圆柱段Ⅱ和所述圆柱段Ⅲl呈对称式设置于所述圆台段下方,所述圆柱段Ⅱ和所述圆柱段Ⅲ分别与所述圆台段l的小端面相连接,且分别与所述圆台段相连通;所述圆柱段Ⅰ的上端面为密封面;所述密封面的上部沿径向布置四个落煤管;所述圆柱段Ⅱ的下部布置有气锤Ⅰ;所述圆柱段Ⅲ的下部布置有气锤Ⅱ。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段Ⅰ内部通过衬板分割为相互独立的区域Ⅰ和区域Ⅱ;所述圆柱段Ⅱ与所述区域Ⅰ相连通;所述圆柱段Ⅲ与所述区域Ⅱ相连通;所述区域Ⅰ用于存放动力煤Ⅰl;所述区域Ⅱ用于存放动力煤Ⅱ;所述动力煤Ⅰ和所述动力煤Ⅱ可以为不同的煤种,也可以为相同的煤种。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落煤管中,其中两个与所述区域Ⅰ相连通,其他两个与所述区域Ⅱ相连通;
所述上煤皮带Ⅰ设置于与所述区域Ⅱ相连通的两个所述落煤管之间,所述犁煤器Ⅰ用于通过所述上煤皮带Ⅰ两侧的所述落煤管向所述区域Ⅱ运输所述动力煤Ⅱ;
所述上煤皮带Ⅱ设置于与所述区域Ⅰ相连通的两个所述落煤管之间,所述犁煤器Ⅱ用于通过所述上煤皮带Ⅱ两侧的所述落煤管向所述区域Ⅰ运输所述动力煤Ⅰl。
进一步地,所述给煤机系统包括称重带式给煤机Ⅰ和称重带式给煤机Ⅱ;所述圆柱段Ⅱ底部与所述重带式给煤机Ⅰ相连接,所述圆柱段Ⅱ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之间设置有插板阀Ⅰ;所述圆柱段Ⅲ底部与所述重带式给煤机Ⅱ相连接,所述圆柱段Ⅲ与所述重带式给煤机Ⅱ之间设置有插板阀Ⅱ;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与所述磨煤机系统相连通;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为称重式给煤机。
进一步地,所述磨煤机系统为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所述动力煤Ⅰ和所述动力煤Ⅱ分别通过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进入所述磨煤机系统,在所述磨煤机系统内部研磨成粉末状,并且充分混合,并将混合煤粉通过分离器输送至燃烧器燃烧。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将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对应单个煤仓,从中间进行分割,使得同一个煤仓分割后两侧可以分别上两种不同煤质的煤,每个单侧煤仓对应一个给煤机,两台给煤机上的煤最终进入一台磨煤机,通过给煤机煤量调整,可以实现磨煤机内煤实时、任意比例、灵活进行掺配,掺配精确度高。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火电机组燃烧控制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所述配煤掺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上煤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原煤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原煤仓系统剖视图。
图5为所述原煤仓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配煤掺烧方法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包括原煤仓系统l、给煤机系统2、上煤系统3和磨煤机系统4;所述上煤系统3布置在所述原煤仓系统l的上部,包括两条上煤皮带,每条所述上煤皮带独立工作,用于运输不同特性的动力煤:所述原煤仓系统1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区,可以同时存放两种不同特性的动力煤;所述给煤机系统2布置在所述原煤仓系统l的底部,包括两个称重带式给煤机,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磨煤机系统4的动力煤重量:所述磨煤机系统4用于将两种不同特性的动力煤研磨和均匀混合,并将符合要求的混合煤粉输送至燃烧器燃烧。
进一步地,所述上煤系统3包括上煤皮带Ⅰ5、上煤皮带Ⅱ7、犁煤器Ⅰ6和犁煤器Ⅱ8;所述犁煤器Ⅰ6布置在所述上煤皮带Ⅰ5的上部,用于将所述上煤皮带Ⅰ5运输的动力煤卸入所述原煤仓系统l;所述犁煤器Ⅱ8布置在所述上煤皮带Ⅱ7的上部,用于将所述上煤皮带Ⅱ7运输的动力煤卸入所述原煤仓系统l。
进一步地,所述犁煤器Ⅰ6和所述犁煤器Ⅱ8均包括主犁和副犁,主犁为金属材质,副犁的底部为橡胶材质;犁煤器工作时,主犁与相应的皮带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以防止刮伤皮带,副犁与相应的皮带之间完全贴合,用于密封,以防止漏煤。
进一步地,所述原煤仓系统1包括圆柱段Ⅰ10、圆台段1l、圆柱段Ⅱ12和圆柱段Ⅲ13;所述圆台段11设置于所述圆柱段Ⅰ10下方,所述圆台段11的大端面与所述圆柱段Ⅰ10相连接,并与所述圆柱段Ⅰ10相连通;所述圆柱段Ⅱ12和所述圆柱段Ⅲl3呈对称式设置于所述圆台段11下方,所述圆柱段Ⅱ12和所述圆柱段Ⅲ13分别与所述圆台段1l的小端面相连接,且分别与所述圆台段11相连通;所述圆柱段Ⅰ10的上端面为密封面9;所述密封面9的上部沿径向布置四个落煤管16-19;所述圆柱段Ⅱ12的下部布置有气锤Ⅰ14;所述圆柱段Ⅲ13的下部布置有气锤Ⅱ15,所述气锤Ⅰ14在所述圆柱段Ⅱ12落煤过程中堵煤时开启,所述气锤Ⅱl5在所述圆柱段Ⅲ13落煤过程中堵煤时开启,所述气锤Ⅰ14和所述气锤Ⅱl5用于疏通落煤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段Ⅰ10内部通过衬板20分割为相互独立的区域Ⅰ25和区域Ⅱ26;所述圆柱段Ⅱ12与所述区域Ⅰ25相连通;所述圆柱段Ⅲ13与所述区域Ⅱ26相连通;所述区域Ⅰ25用于存放动力煤Ⅰ2l;所述区域Ⅱ26用于存放动力煤Ⅱ22;所述动力煤Ⅰ21和所述动力煤Ⅱ22可以为不同的煤种,也可以为相同的煤种。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落煤管中,其中两个与所述区域Ⅰ25相连通,其他两个与所述区域Ⅱ26相连通;
所述上煤皮带Ⅰ5设置于与所述区域Ⅱ26相连通的两个所述落煤管之间,所述犁煤器Ⅰ6用于通过所述上煤皮带Ⅰ5两侧的所述落煤管向所述区域Ⅱ26运输所述动力煤Ⅱ22;
所述上煤皮带Ⅱ7设置于与所述区域Ⅰ25相连通的两个所述落煤管之间,所述犁煤器Ⅱ8用于通过所述上煤皮带Ⅱ7两侧的所述落煤管向所述区域Ⅰ25运输所述动力煤Ⅰ2l。
进一步地,所述给煤机系统2包括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和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所述圆柱段Ⅱ12底部与所述重带式给煤机Ⅰ27相连接,所述圆柱段Ⅱ12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之间设置有插板阀Ⅰ23,开启所述插板阀23可连接连通所述区域Ⅰ25与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所述圆柱段Ⅲ13底部与所述重带式给煤机Ⅱ28相连接,所述圆柱段Ⅲ13与所述重带式给煤机Ⅱ28之间设置有插板阀Ⅱ24,开启所述插板阀Ⅱ24可连接连通所述区域Ⅱ26与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与所述磨煤机系统4相连通;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为称重式给煤机,通过控制称重式给煤机的皮带运行速度,可以控制进入到所述磨煤机系统4的动力煤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磨煤机系统4为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所述动力煤Ⅰ21和所述动力煤Ⅱ22分别通过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进入所述磨煤机系统4,在所述磨煤机系统4内部研磨成粉末状,并且充分混合,并将符合要求的混合煤粉通过分离器输送至燃烧器燃烧。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启动上煤皮带Ⅰ5运输动力煤Ⅱ22,启动上煤皮带Ⅱ7运输动力煤Ⅰ21,落下犁煤器Ⅰ6将动力煤Ⅱ22卸入原煤仓系统1中的区域Ⅱ26内,落下犁煤器Ⅱ8将动力煤Ⅰ21卸入原煤仓系统1中的区域Ⅰ25内,启动磨煤机系统4,启动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开启插板阀Ⅰ23,将动力煤Ⅰ21导入磨煤机系统4,启动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开启插板阀Ⅱ24,将动力煤Ⅱ22导入磨煤机系统4,动力煤Ⅰ21和动力煤Ⅱ22在磨煤机系统4中均匀混合,研磨成粉,满足粒度要求的混合煤粉经过分离器输送至燃烧器燃烧:
步骤二:锅炉热负荷20%-30%,下层燃烧器配煤掺烧时,动力煤Ⅰ21为高挥发分烟煤,动力煤Ⅱ22为低挥发分烟煤,从而调节燃煤挥发分;锅炉热负荷0%-20%,下层燃烧器配煤掺烧时,动力煤Ⅰ21和动力煤Ⅱ22均为高挥发分烟煤;
步骤三:锅炉热负荷30%-40%,下层燃烧器配煤掺烧时,动力煤Ⅰ21为烟煤,动力煤Ⅱ22为贫煤,从而调节烟煤用量,减少烟煤耗量;锅炉热负荷40%-100%,下层燃烧器配煤掺烧时,动力煤Ⅰ21和动力煤Ⅱ22均为贫煤;
步骤四:中层燃烧器配煤掺烧时,动力煤Ⅰ21为高热值煤,动力煤Ⅱ22为低热值经济煤种,从而调节燃煤热值,同时保持低热值经济煤种最大耗量:
步骤五:上、中、下三层燃烧器配煤掺烧时,动力煤Ⅰ21为高硫分煤,动力煤Ⅱ22为低分煤,从而调节燃煤硫分,保证SO2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的使用方法,确定了系统性的配煤掺烧工艺流程:锅炉热负荷40%是掺烧烟煤的下限;锅炉热负荷30%-40%,下层燃烧器同时掺烧烟煤和贫煤,混合煤种的挥发分不低于25%;锅炉热负荷20%-30%,下层燃烧器同时掺烧高挥发分烟煤和低挥发分烟煤,混合煤种的挥发分不低于30%;锅炉热负荷0%-20%,下层燃烧器燃烧高挥发分烟煤,挥发分不低于35%;锅炉热负荷高于40%,下层燃烧器燃烧贫煤,挥发分不低于15%;锅炉直接燃烧经济煤种的热值下限不低于3200kca1/kg,经济煤种的热值低于3200kcal/kg时,需要与高热值煤种进行掺烧,以提高混合煤的热值。经济煤种利用中层燃烧器燃烧,其目的是实现经济煤种耗量的最大化,降低燃煤成本,SO2主要来自动力煤中的硫分,锅炉所燃烧的动力煤加权硫分低于脱硫系统设计值,从而保障SO2达标排放。入炉煤干燥基硫份可以在0.5%-4.0%,原烟气硫份可以在1000mg/Nm3-9000mg/Nm3范围内以任意比例随时进行调整。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通过给煤机煤量调整,可以实现磨煤机内煤实时、任意比例、灵活进行掺配,掺配精确度高;同时可以根据机组带负荷、环保参数控制、经济煤种掺烧量的需要,实时调整两台给煤机煤量比例,实现入炉煤热值、硫份、挥发分等煤质指标的实时调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煤仓系统(1)、给煤机系统(2)、上煤系统(3)和磨煤机系统(4);所述上煤系统(3)布置在所述原煤仓系统(1)的上部,包括两条上煤皮带,每条所述上煤皮带独立工作,用于运输不同特性的动力煤:所述原煤仓系统(1)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区,可以同时存放两种不同特性的动力煤;所述给煤机系统(2)布置在所述原煤仓系统(1)的底部,包括两个称重带式给煤机,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磨煤机系统(4)的动力煤重量:所述磨煤机系统(4)用于将两种不同特性的动力煤研磨和均匀混合,并将混合煤粉输送至燃烧器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煤系统(3)包括上煤皮带Ⅰ(5)、上煤皮带Ⅱ(7)、犁煤器Ⅰ(6)和犁煤器Ⅱ(8);所述犁煤器Ⅰ(6)布置在所述上煤皮带Ⅰ(5)的上部,用于将所述上煤皮带Ⅰ(5)运输的动力煤卸入所述原煤仓系统(1);所述犁煤器Ⅱ(8)布置在所述上煤皮带Ⅱ(7)的上部,用于将所述上煤皮带Ⅱ(7)运输的动力煤卸入所述原煤仓系统(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犁煤器Ⅰ(6)和所述犁煤器Ⅱ(8)均包括主犁和副犁,主犁为金属材质,副犁的底部为橡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仓系统(1)包括圆柱段Ⅰ(10)、圆台段(11)、圆柱段Ⅱ(12)和圆柱段Ⅲ(13);所述圆台段(11)设置于所述圆柱段Ⅰ(10)下方,所述圆台段(11)的大端面与所述圆柱段Ⅰ(10)相连接,并与所述圆柱段Ⅰ(10)相连通;所述圆柱段Ⅱ(12)和所述圆柱段Ⅲ(13)呈对称式设置于所述圆台段(11)下方,所述圆柱段Ⅱ(12)和所述圆柱段Ⅲ(13)分别与所述圆台段(11)的小端面相连接,且分别与所述圆台段(11)相连通;所述圆柱段Ⅰ(10)的上端面为密封面(9);所述密封面(9)的上部沿径向布置四个落煤管;所述圆柱段Ⅱ(12)的下部布置有气锤Ⅰ(14);所述圆柱段Ⅲ(13)的下部布置有气锤Ⅱ(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段Ⅰ(10)内部通过衬板(20)分割为相互独立的区域Ⅰ(25)和区域Ⅱ(26);所述圆柱段Ⅱ(12)与所述区域Ⅰ(25)相连通;所述圆柱段Ⅲ(13)与所述区域Ⅱ(26)相连通;所述区域Ⅰ(25)用于存放动力煤Ⅰ(21);所述区域Ⅱ(26)用于存放动力煤Ⅱ(22);所述动力煤Ⅰ(21)和所述动力煤Ⅱ(22)可以为不同的煤种,也可以为相同的煤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煤机系统(2)包括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和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所述圆柱段Ⅱ(12)底部与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相连接,所述圆柱段Ⅱ(12)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之间设置有插板阀Ⅰ(23);所述圆柱段Ⅲ(13)底部与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相连接,所述圆柱段Ⅲ(13)与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之间设置有插板阀Ⅱ(24);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与所述磨煤机系统(4)相连通;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为称重式给煤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煤机系统(4)为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所述动力煤Ⅰ(21)和所述动力煤Ⅱ(22)分别通过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Ⅰ(27)和所述称重带式给煤机Ⅱ(28)进入所述磨煤机系统(4),在所述磨煤机系统(4)内部研磨成粉末状,并且充分混合,并将混合煤粉通过分离器输送至燃烧器燃烧。
CN202222939840.7U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Active CN219083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9840.7U CN219083152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DE202023105211.8U DE202023105211U1 (de) 2022-11-04 2023-09-09 Ein flexibles Kohlemischsystem für Wärmekraftwerk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9840.7U CN219083152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3152U true CN219083152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388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9840.7U Active CN219083152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3152U (zh)
DE (1) DE202023105211U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23105211U1 (de) 202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95349U (zh) 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与煤直接耦合制粉系统
CN104832915B (zh)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燃煤飞灰方法及其设备
CN104344398A (zh) 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
CA2275568C (en) Reburning of coal ash
CN104776440A (zh) 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多功能送粉系统
CN108800188A (zh) 一种提升燃煤锅炉燃料掺配灵活性的方法
CN110282274B (zh) 一种适应于燃煤锅炉燃料灵活掺配的原煤仓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2955713U (zh) 污泥焚烧系统中半干污泥与煤按比例均混的自动控制装置
CN219083152U (zh)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
CN105752639A (zh) 一种智能分区煤场堆取料装置及方法
CN101725994A (zh) 一种乏气与热风双介质送粉系统
CN210417738U (zh) 一种适应于燃煤锅炉燃料灵活掺配的原煤仓系统
KR101737235B1 (ko) 다종연료 혼소버너
CN105509036B (zh) 煤粉锅炉纯氧燃烧无氮无二氧化碳排放的系统
CN203586193U (zh) 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
CN116123558A (zh) 一种提质气化细渣煤粉炉直燃利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1589289U (zh) 一种乏气与热风双介质送粉系统
CN213272686U (zh) 燃料供给装置、燃烧系统、锅炉系统
CN204611813U (zh) 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多功能送粉系统
CN110332523B (zh) 锅炉系统
CN112166288B (zh) 可燃性废弃物吹入装置及其运转方法
CN220453647U (zh) 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CN110542081A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连续床料添加系统
CN212558516U (zh) 用于垃圾重质料和轻质料定量混合的处理系统
CN217559869U (zh) 适用于电厂燃煤锅炉灵活掺配煤的制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