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3647U - 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3647U
CN220453647U CN202321709788.4U CN202321709788U CN220453647U CN 220453647 U CN220453647 U CN 220453647U CN 202321709788 U CN202321709788 U CN 202321709788U CN 220453647 U CN220453647 U CN 220453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mass
particle
fluidized bed
bed boil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97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曦
张翔
王飞
姜炳峰
李宇超
王帅
张向宇
方顺利
刘家利
杜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Suihua Clean Energy Co ltd Zhaodong Branch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Suihua Clean Energy Co ltd Zhaodong Branch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Suihua Clean Energy Co ltd Zhaodong Branch,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Suihua Clean Energy Co ltd Zhaodong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3217097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3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3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3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包括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出口分别与流化床锅炉上的原煤给料口和二次风喷口连通,用于调整生物质颗粒送入流化床锅炉的给料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独立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保障了生物质颗粒在流化床锅炉内安全稳定掺烧,可灵活调整生物质颗粒给料位置来调整炉膛温度分布,利于锅炉稳定燃烧,有效降低NOx,实现锅炉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掺烧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是清洁燃料,挥发分含量较高,含硫量和灰分都比煤低,燃烧过程中温室气体、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相对较少;使用生物质燃料可减少燃煤等化石能源消耗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生物质燃料易于燃烧且燃烧主要集中于燃烧前期,而煤由于碳含量高,燃烧主要集中于后期。因此在煤中掺烧生物质可以改善煤的着火性能,获得更好的燃尽特性。由于生物质燃料的灰分比燃煤低,因此掺烧生物质燃料会减少烟气中飞灰的含量,减轻设备磨损,同时降低除尘器电耗,改善烟气中粉尘指标。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不改造锅炉本体的情况下,可通过料场混合给料系统向煤中掺烧少量的生物质燃料,一般用量控制在20%以下,具体的,采用料场混合给料系统直接将制备好的生物质颗粒在厂区内按一定比例与煤直接混合,再由输运系统一起送到煤仓,然后由给煤机经落煤管送入炉膛,一般适用于小容量锅炉或低比例掺烧,使用过程中给料位置无法调整、不能有效降低NOx,不能进一步调整锅炉温度分布,不能对生物质颗粒的掺烧量进行实时调节,掺烧比例有限,难以大于20%,并且如果生物质颗粒含量较高会造成煤粉给料系统容易发生堵塞,较高含量生物质颗粒和煤混合后容易引发煤仓或粉管燃料自燃,影响锅炉运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通过独立增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保障了生物质颗粒在流化床锅炉内安全稳定掺烧,可灵活调整生物质颗粒给料位置来调整炉膛温度分布,利于锅炉稳定燃烧,有效降低NOx,实现锅炉安全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包括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出口分别与流化床锅炉上的原煤给料口和二次风喷口连通,用于调整生物质颗粒送入流化床锅炉的给料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包括给料装置和分配器,给料装置的进口与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的出口连通,给料装置的出口与分配器的进口连通,分配器的第一出口与流化床锅炉上的原煤给料口连通,分配器的第二出口与流化床锅炉上的二次风喷口连通。
进一步的,分配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生物给料管从流化床锅炉上的原煤给料口喉口处接入流化床锅炉中。
进一步的,分配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生物给料管与流化床锅炉上的二次风喷口喉口处接入二次风道。
进一步的,给料装置为蛟龙式旋转给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器上设置多电动执行器,多电动执行器与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处的挡板门连接,多电动执行器接收来源于DCS的运行信号控制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处的挡板门的流通面积,从而实现控制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开闭。
进一步的,在低负荷段时,生物质颗粒从流化床锅炉上的原煤给料口掺入。
进一步的,在中高负荷时,生物质颗粒从流化床锅炉上的二次风喷口掺入。
进一步的,还包括于输送生物质颗粒的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和用于存储生物质颗粒的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出口与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进口连通,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出口与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进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为输料皮带,所述输料皮带的输送倾斜角度不大于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独立设置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不仅实现了生物质颗粒掺烧比(大于20%)的自由调节,而且避免了出现生物质颗粒含量较高造成煤粉给料系统堵塞和较高含量生物质颗粒和煤混合后容易引发煤仓或粉管燃料自燃的现象;并且本实用新型将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的出口分别与流化床锅炉上的原煤给料口和二次风喷口连通,燃烧过程中可通过灵活调整生物质颗粒给料位置来调整炉膛温度分布,利于锅炉稳定燃烧,有效降低NOx,实现锅炉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附图中:1流化床锅炉、11二次风喷口、12原煤给料口、2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3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4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41给料装置、42分配器、43第一出口、44第二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包括流化床锅炉1、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2、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和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4,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2出口与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进口连通用于存储6-12h生物质颗粒掺烧量,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出口与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4进口连通,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4出口与流化床锅炉1上的原煤给料口12和二次风喷口11连通。
优选的,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2为输料皮带,输料皮带的输送倾斜角度不大于35°。
优选的,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4包括给料装置41和分配器42,给料装置41的进口与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的出口连通,给料装置41的出口与分配器42的进口连通,分配器42的第一出口43与流化床锅炉1上的原煤给料口12连通,分配器42的第二出口44与流化床锅炉1上的二次风喷口11连通。
优选的,给料装置41为蛟龙式旋转给料装置;
优选的,分配器42的第二出口44通过生物给料管与流化床锅炉1上的二次风喷口11喉口处接入二次风道。
优选的,分配器42的第一出口43通过生物给料管从流化床锅炉1上的原煤给料口12喉口处接入流化床锅炉1中。
优选的,生物质颗粒料分配器42上设置多电动执行器,多电动执行器与第一出口4和第二出口44处的挡板门连接,多电动执行器接收来源于DCS的运行信号控制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44处的挡板门的流通面积,从而实现控制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44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使用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生物质颗粒从输料皮带输送至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输料皮带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倾斜角度不大于35°。
第二步,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中的生物质颗粒通过蛟龙式旋转给料装置送至颗粒料分配器42,生物质颗粒料分配器42根据负荷情况将生物质颗粒分别通过二次风喷口11给料或者原煤给料口12给料,具体的:
低负荷段,颗粒料从下部原煤给料口12掺入,利于锅炉稳定燃烧;
中高负荷时,生物质颗粒从二次喷口送入颗粒料,生物质颗粒燃烧初期挥发分析出较多,喷入到再燃区有助于NOx的降低。
第三步,当生物质颗粒通过二次风喷口11给料时,生物给料管与二次风喷嘴喉口处接入二次风道。颗粒在重力和二次风惯性力的作用下被吹入炉膛;
当生物质颗粒通过原煤给料口12给料时,生物给料管与原煤给料管喉口处接入。颗粒在重力和燃料风惯性力的作用下被吹入炉膛。
燃烧过程中可通过灵活调整生物质颗粒给料位置来调整炉膛温度分布。
第四步,燃用生物质燃料时,流化床床层的厚度为550-600mm;流化风分率为35-37%,总二次风量为60%左右。
燃烧过程中可通过灵活调整总二次风比率以及总的过量空气系数来调整炉膛温度分布。

Claims (10)

1.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4),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4)出口分别与流化床锅炉(1)上的原煤给料口(12)和二次风喷口(11)连通,用于调整生物质颗粒送入流化床锅炉(1)的给料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4)包括给料装置(41)和分配器(42),给料装置(41)的进口与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的出口连通,给料装置(41)的出口与分配器(42)的进口连通,分配器(42)的第一出口(43)与流化床锅炉(1)上的原煤给料口(12)连通,分配器(42)的第二出口(44)与流化床锅炉(1)上的二次风喷口(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分配器(42)的第一出口(43)通过生物给料管从流化床锅炉(1)上的原煤给料口(12)喉口处接入流化床锅炉(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分配器(42)的第二出口(44)通过生物给料管与流化床锅炉(1)上的二次风喷口(11)喉口处接入二次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给料装置(41)为蛟龙式旋转给料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42)上设置多电动执行器,多电动执行器与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44)处的挡板门连接,多电动执行器接收来源于DCS的运行信号控制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44)处的挡板门的流通面积,从而实现控制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44)的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低负荷段时,生物质颗粒从流化床锅炉(1)上的原煤给料口(12)掺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中高负荷时,生物质颗粒从流化床锅炉(1)上的二次风喷口(11)掺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输送生物质颗粒的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2)和用于存储生物质颗粒的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2)出口与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进口连通,生物质颗粒炉前存储装置(3)出口与生物质颗粒炉前给料装置(4)进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颗粒炉前输送装置(2)为输料皮带,所述输料皮带的输送倾斜角度不大于35°。
CN202321709788.4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Active CN220453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9788.4U CN220453647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9788.4U CN220453647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3647U true CN22045364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4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9788.4U Active CN220453647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3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6840B (zh) 燃煤锅炉磨煤机中储式降低氮氧化物系统
CN203223912U (zh) 燃煤锅炉磨煤机中储式超级降氮系统
CN104832915B (zh)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燃煤飞灰方法及其设备
CN109990267B (zh) 一种适用于低挥发分燃料掺烧生物质的低NOx燃烧系统
CN101363618A (zh) 燃烧多种生物质燃料的链条锅炉装置
CN112902146B (zh) 一种煤粉锅炉直燃生物质系统及掺混燃烧方法
CN107013902A (zh) 褐煤与生物质耦合锅炉燃烧系统
CN100408917C (zh) 燃用生物质燃料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装置及方法
CN104344398A (zh) 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
CN1247934C (zh) 利用三次风中细煤粉收集再燃降低NOx排放方法及系统
CN109812830A (zh) 一种生物颗粒与燃煤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CN220453647U (zh) 一种流化床锅炉掺烧大粒径生物质压块颗粒系统
CN100445636C (zh) 利用煤粉和生物质混合再燃降低NOx排放的方法及锅炉系统
CN108826280B (zh) 一种燃用印尼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1569829A (zh) 利用多级浓淡燃烧与燃料再燃联合控制NOx排放的方法
CN203586193U (zh) 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
CN212298956U (zh) 以兰炭或天然气为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9655336U (zh) 一种生物颗粒与燃煤耦合发电系统
CN211204051U (zh)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
CN209857034U (zh) 高效低排放仓储式热风送粉系统
CN111102566A (zh)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清洁发电的方法
CN111102564A (zh) 基于床温、床压控制的掺烧煤泥清洁发电方法
CN106871111B (zh) 一种w火焰锅炉复合脱硝系统及方法
CN111102563A (zh) 基于低位煤泥给入方式的掺烧煤泥清洁发电方法
CN111102565A (zh) 掺烧煤泥发电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