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1537U - 打捞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打捞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1537U
CN219081537U CN202320120664.6U CN202320120664U CN219081537U CN 219081537 U CN219081537 U CN 219081537U CN 202320120664 U CN202320120664 U CN 202320120664U CN 219081537 U CN219081537 U CN 219081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tool
extrusion
slips
piston
s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06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越
刘建垒
韩滔
肖雨
所文强
曹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ereh Energy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ereh Energy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reh Energy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Jereh Energy Servic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1206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1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1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1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打捞工具,涉及油气开采设备领域。一种打捞工具,包括:打捞筒组件和卡瓦;打捞筒组件具有沿打捞工具的中心线延伸的容纳腔体,卡瓦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纳腔体;卡瓦包括沿自身周向设置的多个卡接件,每个卡接件的内壁设有齿形结构,每个卡接件的外壁设有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挤压面;容纳腔体的内壁设有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并与多个第一挤压面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挤压面;在第一状态下,每个第一挤压面与相对应的第二挤压面之间形成预设间隙,在第二状态下,每个第一挤压面与相对应的第二挤压面相互抵紧。本申请能够解决当前打捞工具容易出现落物滑脱等问题。

Description

打捞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油气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捞工具。
背景技术
在使用连续油管进行井下落物打捞时会使用到一种外卡瓦打捞工具,这种打捞工具使用时将打捞筒部分套在落物外部,打捞筒内的卡瓦卡在落物与打捞筒之间,上提时卡瓦卡在落物外径上,且卡瓦的外表面与打捞筒的内表面贴合,随着上提力增大,卡瓦可以卡紧落物,以实现上提打捞功能。
然而,当前的外卡瓦打捞工具中,卡瓦的外表面与打捞筒的内表面贴合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导致卡瓦卡紧落物的区域无法全部受到来自打捞筒内表面的支撑力,如此,在落物重量较大时,容易导致卡瓦的与打捞筒贴合面之外的区域容易产生变形,从而无法卡紧落物,容易出现落物滑脱,导致打捞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捞工具,能够解决当前打捞工具容易出现落物滑脱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捞工具,包括:打捞筒组件和卡瓦;
所述打捞筒组件具有沿所述打捞工具的中心线延伸的容纳腔体,所述卡瓦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
所述卡瓦包括沿自身周向设置的多个卡接件,每个所述卡接件的内壁设有齿形结构,每个所述卡接件的外壁设有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挤压面;
所述容纳腔体的内壁设有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挤压面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挤压面;
在第一状态下,每个所述第一挤压面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挤压面之间形成预设间隙,在第二状态下,每个所述第一挤压面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挤压面相互抵紧。
本申请实施例中,卡瓦包括多个卡接件,且每个卡接件的内壁设有齿形结构,通过齿形结构与落物接触,并增大与落物之间的摩擦系数,以便于在同等挤压力的情况下增大摩擦阻力,以防止落物滑脱;每个卡接件的外壁设有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挤压面,相应地,打捞筒组件的容纳腔体的内壁设有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挤压面,且多个第二挤压面与多个第一挤压面一一对应,如此,在提拉打捞工具的过程中,由于卡瓦对落物进行卡接,使得卡瓦相对于打捞筒组件向下移动,此时,多个第二挤压面分别增大对相应的第一挤压面的挤压作用,从而使每个卡接件朝向打捞工具的中心线的方向变形,增大了齿形结构与落物之间的挤压作用力,以便于在同等摩擦系数的情况下增大摩擦阻力,防止落物滑脱。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仅采用卡瓦的外表面与打捞筒的内表面贴合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打捞工具通过多个第一挤压面与多个第二挤压面的对应配合,可以增大卡瓦与打捞筒组件在中心线延伸方向上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相应地扩大齿形结构在中心线延伸方向上的布置面积,进而可以增大卡瓦对落物的卡接面积,并且使卡瓦不易变形,因此,在提升打捞工具及落物时,可以实现对落物的牢牢卡紧,使落物不会滑脱,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解锁状态下的打捞工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锁紧状态下的打捞工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卡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打捞筒组件;110-第一接头;111-第一通道;120-第二接头;121-平衡孔;130-打捞筒本体;131-第二挤压面;132-第二连接面;
200-卡瓦;210-卡接件;211-齿形结构;212-第一挤压面;213-第一连接面;220-开口槽;230-定位槽;
300-弹性件;
400-活塞;
500-芯轴;510-第二通道;520-传压孔;530-喷嘴;
600-引导头;
700-定位环;
A-容纳腔体;B-密闭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打捞工具,用于对落物进行打捞。其中,打捞工具可以应用于油气开采的工况中,具体可以通过打捞工具对连续油管进行打捞。当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打捞工具的应用场景不作具体限定。所公开的打捞工具包括打捞筒组件100和卡瓦200。
打捞筒组件100为基础安装构件,其可以为卡瓦200等构件提供安装基础,并且,打捞筒组件100还用于与提拉装置连接,以便于对打捞工具施加打捞所需的提拉作用力。一些实施例中,打捞筒组件100可以具有容纳腔体A,该容纳腔体A沿打捞工具的中心线延伸,而卡瓦200设置于容纳腔体A内,并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以便于改变卡瓦200与打捞筒组件100之间的接触状态,从而切换卡瓦200的卡接状态。
卡瓦200为打捞工具中用于卡住落物的构件,一些实施例中,卡瓦200可以包括多个卡接件210,且多个卡接件210沿卡瓦200自身的周向设置,如此,可以通过多个卡接件210围成一个用于容纳落物的容纳空间。示例性地,多个卡接件210各自的背离落物的一端可以相连,或者,成一体设置,以便于使多个卡接件210之间不会相对移动,保证卡瓦200的整体强度。
每个卡接件210的内壁设有齿形结构211,该齿形结构211用于与落物的外表面接触,并增大卡接件210与落物之间的摩擦系数,以便于增大卡接件210与落物之间的摩擦阻力。其中,齿形结构211可以沿卡瓦200的轴线延伸一段距离,以便于扩大齿形结构211与落物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增大摩擦阻力。
考虑到每个卡接件210对落物的卡接作用还需要卡接件210与落物之间形成足够大的挤压力才能形成足够大的摩擦阻力,如此,每个卡接件210的外壁设有沿打捞工具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挤压面212,相应地,容纳腔体A的内壁设有沿打捞工具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挤压面131,且多个第二挤压面131与多个第一挤压面212一一对应设置。基于此,在打捞过程中,多个第一挤压面212与多个第二挤压面131对应抵紧,以保证每个卡接件210与落物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挤压作用力。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打捞过程中由于卡接件210与落物之间的挤压作用力过大而导致卡接件210产生变形而影响对落物的卡接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使卡接件210的设置第一挤压面212的区域在中心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卡接件210的设置齿形结构211的距离,以保证卡接件210的设置齿形结构211的全部区域均能够受到打捞筒组件100的限制作用,从而保证在打捞过程中卡接件210不会产生变形而影响卡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挤压面212的长度尺寸与齿形结构211的长度尺寸相等,如此,可以保证设置齿形结构211的区域面积与第一挤压面212及第二挤压面131相互挤压的区域面积相同,从而可以保证卡接件210在卡接落物时不会产生变形,进而可以有效防止落物滑脱。
为了使落物能够顺利进入到卡瓦200的内部,需要使容纳腔体A内具有用于卡瓦200变形的扩张空间,基于此,在第一状态下,即,在打捞之前的状态下,每个第一挤压面212与相对应的第二挤压面131之间形成预设间隙,通过预设间隙的存在,可以保证每个卡接件210能够在容纳腔体A内产生变形,从而可以使整个卡瓦200在容纳腔体A内进行扩张,以便于使落物能够进入卡瓦200的内部。
在打捞过程中,当落物进入卡瓦200内部时,随着对打捞筒组件100的上提,使打捞筒组件100相对于卡瓦200及落物相对移动,从而使多个第一挤压面212与相对应的多个第二挤压面13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分别发生改变,具体为,使相对应的第一挤压面212与第二挤压面131之间相互靠近并相互抵紧,如此,在第二挤压面131的挤压作用下,每个卡接件210均朝向卡瓦200的轴线方向产生变形,从而增大每个卡接件210对于落物的卡接作用,进而可以通过齿形结构211牢牢卡紧落物,并使卡瓦200及落物一并随着打捞筒组件100上提,最终实现对落物的打捞。
本申请实施例中,卡瓦200包括多个卡接件210,且每个卡接件210的内壁设有齿形结构211,通过齿形结构211与落物接触,并增大与落物之间的摩擦系数,以便于在同等挤压力的情况下增大摩擦阻力,以防止落物滑脱;每个卡接件210的外壁设有沿中心线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挤压面212,相应地,打捞筒组件100的容纳腔体A的内壁设有沿中心线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挤压面131,且多个第二挤压面131与多个第一挤压面212一一对应,如此,在提升打捞工具的过程中,由于卡瓦200对落物进行卡接,使得卡瓦200相对于打捞筒组件100向下移动,此时,多个第二挤压面131分别增大对相应的第一挤压面212的挤压作用,从而使每个卡接件210朝向打捞工具的中心线的方向变形,增大了齿形结构211与落物之间的挤压作用力,以便于在同等摩擦系数的情况下增大摩擦阻力,防止落物滑脱。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仅采用卡瓦200的外表面与打捞筒的内表面贴合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打捞工具通过多个第一挤压面212与多个第二挤压面131的对应配合,可以增大卡瓦200与打捞筒组件100在中心线延伸方向上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相应地扩大齿形结构211在中心线延伸方向上的布置面积,进而可以增大卡瓦200对落物的卡接面积,并且使卡瓦200不易变形,因此,在提升打捞工具及落物时,可以实现对落物的牢牢卡紧,使落物不会滑脱,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瓦2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且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打捞工具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背设置,其中,卡瓦200的第二端用于套设落物,齿形结构211和第一挤压面212分别邻近第二端设置,通过第一挤压面212承受来自容纳腔体A的第二挤压面131的挤压作用,使齿形结构211对落物进行牢牢卡接,以防止落物滑脱。
为了在上提打捞筒组件100的过程中,实现第二挤压面131与第一挤压面212相互靠近并相互抵紧,本申请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挤压面212朝向打捞工具的中心线倾斜延伸,相应地,第二挤压面131朝向中心线倾斜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为自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在实际工况下,第一方向为向下的方向,也即,第一挤压面212从上到下逐渐向卡瓦200的内侧倾斜,第二挤压面131从上到下也逐渐向卡瓦200的内侧倾斜。
基于上述设置,在上提打捞筒组件100时,使打捞筒组件100相对于卡瓦200向上移动,同时,第二挤压面131相对于第一挤压面212向上移动,由于第一挤压面212和第二挤压面131均为倾斜面,使得第二挤压面131相对于第一挤压面212向上移动的同时相互靠近,当打捞筒组件100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时,第二挤压面131开始接触第一挤压面212,并逐渐增大对第一挤压面212的挤压作用力,使卡瓦200的每个卡接件210向内侧变形,从而使多个卡接件210分别从落物的周围抱紧落物,以实现对落物的卡接,防止上提过程中落物出现滑脱。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卡接件210的外壁还设有沿打捞工具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面213,每个第一连接面213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挤压面212之间,且第一连接面213与打捞工具的中心线垂直。基于此种设置,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挤压面212之间形成阶梯结构,以便于使第一挤压面212能够倾斜设置。
相应地,容纳腔体A的内壁还设有沿打捞工具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面132,每个第二连接面13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挤压面131之间,且第二连接面132与打捞工具的中心线垂直。基于此种设置,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二挤压面131之间形成阶梯结构,以便于使第二挤压面131能够倾斜设置。
在打捞之前,第一挤压面212与第二挤压面131之间存有预设间隙,此时,第一连接面213与第二连接面132之间同样可以存有预设间隙,以便于为卡瓦200的扩张预留空间。
当然,在打捞之前,第一连接面213与第二连接面132之间还可以相互接触,此时,第二连接面132可以对第一连接面213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以防止卡瓦200相对于打捞筒组件100产生过量移动。
考虑到卡瓦200在打捞落物的过程中会产生扩张变形,为了使卡瓦200的卡接件210更容易产生变形,相邻两个卡接件210之间可以形成有开口槽220,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开口处220可以使两个卡接件210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并且,使每个卡接件210在受到容纳腔体A的内壁的挤压作用而更加容易变形,从而可以保证每个卡接件210能够对落物进行卡接。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实施例中,卡瓦200可以成筒状结构,其侧壁可以开设多个开口槽220沿筒状结构的周向间隔排布,且每个开口槽220沿卡瓦200的轴向延伸,并且每个开口槽220自卡瓦200的套设落物的一端(即,第一端)朝向另一端(即,第二端)延伸一段距离,如此,通过多个开口槽220的设置可以将筒状结构分隔为多个卡接件210,以便于在落物进入卡瓦200内部时能够通过多个卡接件210的变形而实现对落物的卡接。
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打捞筒组件100可以包括沿打捞工具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接头110、第二接头120和打捞筒本体130。示例性地,第一接头110的一端可以设置内螺纹,通过内螺纹可以与其他工具连接,例如,使第一接头110与提拉装置的提拉端连接等,另外,第一接头110的另一端可以设置外螺纹,相应地,第二接头120的一端可以设置内螺纹,如此,可以通过螺纹方式实现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120的可拆卸连接,既可以方便拆装,又可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第二接头120的另一端可以设置外螺纹,相应地,打捞筒本体130的一端可以设置内螺纹,如此,可以通过螺纹方式实现第二接头120与打捞筒本体130的可拆卸连接,既可以方便拆装,又可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打捞工具还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容纳腔体A内的弹性件300和活塞400,其中,弹性件300的一端与第一接头110连接,弹性件300的另一端与活塞400的一端连接,活塞400的另一端与卡瓦200连接。通过此种设置,在弹性件300的弹力作用下,可以通过活塞400对卡瓦200起到推动作用,以保证卡瓦200的第一挤压面212与容纳腔体A内壁的第二挤压面131之间形成预留间隙,与此同时,随着打捞工具的下移,在弹性件300的弹力作用以及卡瓦200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可以在卡瓦200接触到落物时,使卡瓦200套设在落物外侧,以便于在提拉过程中通过卡瓦200卡接落物而实现对落物的打捞。
示例性地,活塞400与卡瓦200之间可以采用螺纹方式连接,以方便拆装且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另外,弹性件300可以采用弹簧,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构件,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为了实现对打捞上的落物进行解锁,以便于取下落物,打捞工具还可以包括芯轴500,该芯轴500的一端与第一接头110连接,芯轴500的另一端穿过弹性件300后延伸至活塞400的内腔中,且芯轴500与活塞400之间围成密闭腔室B。进一步地,第一接头110设有第一通道111,芯轴500设有与第一通道111连通的第二通道510,且芯轴500的侧壁设有传压孔520,该传压孔520连通第二通道510和密闭腔室B。
基于上述设置,当需要解除卡瓦200对落物的卡接作用时,可以从第一接头110的端部向第一通道111内注入液体,液体依次通过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510和传压孔520进入到密闭腔室B中,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推动活塞400沿着打捞工具的中心线朝向第一接头110的方向移动,并通过活塞400同步带动卡瓦200朝向第一接头1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挤压面212相对于第二挤压面131移动并使第一挤压面212逐渐脱离第二挤压面131,如此,在没有第二挤压面131的挤压作用时,在落物对第一挤压面212的作用下,可以使卡瓦200的多个卡接件210产生变形并逐渐解除对落物的卡接作用,进而可以方便操作者将落物从卡瓦200中取出。
进一步地,芯轴500的位于活塞400的内腔中的一端处可以设有喷嘴530,喷嘴530设有节流通孔,该节流通孔连通第二通道510和活塞400的内腔,且活塞400的内腔与容纳腔体A连通,相应地,第二接头120的侧壁设有平衡孔121,该平衡孔121与容纳腔体A连通。
基于上述设置,在向第一通道111内通入液体时,使得液体依次经由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510和传压孔520进入密闭腔室B中,与此同时,液体还依次经由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510和节流通孔进入活塞400的内腔中,而后进入容纳腔体A,最终由平衡孔121流出。如此,在节流通孔的节流作用下,可以保证第二通道510内的液体压力,并保证密闭腔室B中的液体压力,从而可以实现对密闭腔室B中液体压力的控制。
继续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打捞工具还可以包括引导头600,该引导头600与打捞筒组件100连接,并与卡瓦200相对设置。具体地,引导头600的一端安装至打捞筒本体130的设置卡瓦200的一端处,示例性地,引导头600与打捞筒本体130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另外,引导头600的背离打捞筒本体130的一端可以设有斜边,以便于对落物进行引导而使落物更容易进入到卡瓦200中。
进一步地,引导头600与打捞筒组件100之间形成环形槽,打捞工具还可以包括定位环700,该定位环700设置于环形槽中。示例性地,定位环700与打捞筒本体130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等构件实现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定位环700的设置,可以将卡瓦200的第一挤压面212与打捞筒本体130的第二挤压面131限制在合适的位置,以保证活塞400的形成刚好处于锁紧和释放两个位置。
另外,至少一个卡接件210的第二端可以设有定位槽230,或者相邻两个卡接件210之间围成定位槽230,相应地,定位环700可以设有定位键,定位键与定位槽230相配合,如此,可以保证卡瓦200的位置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打捞工具对圆柱形的落物进行打捞的过程为:
在自然状态下,弹性件300对活塞400施加持续的推力,使与活塞400连接的卡瓦200的第一挤压面212与第二挤压面131贴合,由于卡瓦200设有开口槽220,使得在弹性件300的弹力作用下,使卡瓦200的多个卡接件210向内侧收缩,此时,卡瓦200的齿形结构211的内径略小于落物的直径。
随着打捞工具的下移,当落物进入打捞工具内时,落物会对卡瓦200进行挤压,使卡瓦200上移并使弹性件300压缩,此过程中卡瓦200的第一挤压面212逐渐脱离第二挤压面131并形成预设间隙,此时,卡瓦200的齿形结构211向外扩张而增大内径,从而使卡瓦200可以套在落物的外侧。
当卡瓦200套在落物的外侧时,向上提拉打捞工具,此时,卡瓦200在弹性件300和自身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而打捞筒本体130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一挤压面212与第二挤压面131相对移动而重新贴合在一起,并且,随着向上提拉打捞工具,第二挤压面131对第一挤压面212的挤压作用力增大,使卡瓦200的齿形结构211的内径逐渐缩小,从而使齿形结构211对落物的卡接作用力逐渐增大,最终将落物卡紧,并随着打捞工具一并提拉上移。
待落物打捞上岸时,需要释放落物,此时,向第一通道111内通入一定排量的液体,液体流经喷嘴530的节流通孔时产生节流压差,节流压差通过芯轴500上的传压孔520传递到活塞400与芯轴500形成的密闭腔室B,如此,在液体的推动作用下,使活塞400移动并压缩弹性件300,与此同时,活塞400带动卡瓦200移动,使卡瓦200的第一挤压面212逐渐脱离第二挤压面131,并产生预设间隙,此时,卡瓦200的齿形结构211向外扩张而增大内径,不再抱紧落物,从而可以将落物释放。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第一挤压面212与多个第二挤压面131的配合,增大了卡瓦200与打捞筒本体130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长了对齿形结构211的支撑长度,使得在打捞落物过程中可以使更大区域的齿形结构211参与到抱紧落物的作用中,进而可以提高对落物的抱紧作用力;并且,通过定位环700的设置可以将卡瓦200与打捞筒本体130定位到合适的安装位置,保证卡瓦200在随活塞400轴向移动过程中可以处于正确的收缩和释放位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捞筒组件(100)和卡瓦(200);
所述打捞筒组件(100)具有沿所述打捞工具的中心线延伸的容纳腔体(A),所述卡瓦(200)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A);
所述卡瓦(200)包括沿自身周向设置的多个卡接件(210),每个所述卡接件(210)的内壁设有齿形结构(211),每个所述卡接件(210)的外壁设有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挤压面(212);
所述容纳腔体(A)的内壁设有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挤压面(212)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挤压面(131);
在第一状态下,每个所述第一挤压面(212)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挤压面(131)之间形成预设间隙,在第二状态下,每个所述第一挤压面(212)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挤压面(131)相互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瓦(200)具有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齿形结构(211)和所述第一挤压面(212)分别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
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挤压面(212)朝向所述中心线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挤压面(131)朝向所述中心线倾斜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接件(210)的外壁还设有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面(213),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面(213)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挤压面(212)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面(213)与所述中心线垂直;
所述容纳腔体(A)的内壁还设有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面(132),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面(13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挤压面(131)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面(132)与所述中心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卡接件(210)之间形成有开口槽(220);
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卡接件(210)的所述第二端设有定位槽(230),或者,相邻两个所述卡接件(210)之间围成定位槽(2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挤压面(212)的长度尺寸与所述齿形结构(211)的长度尺寸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筒组件(100)包括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接头(110)、第二接头(120)和打捞筒本体(130);
所述打捞工具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A)内的弹性件(300)和活塞(400),所述弹性件(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110)连接,所述弹性件(300)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400)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塞(400)的另一端与所述卡瓦(2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工具还包括芯轴(500),所述芯轴(5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110)连接,所述芯轴(50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弹性件(300)后延伸至所述活塞(400)的内腔中,且所述芯轴(500)与所述活塞(400)之间围成密闭腔室(B);
所述第一接头(110)设有第一通道(111),所述芯轴(500)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111)连通的第二通道(510),所述芯轴(500)的侧壁设有传压孔(520),所述传压孔(520)连通所述第二通道(510)和所述密闭腔室(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500)的位于所述活塞(400)的内腔中的一端处设有喷嘴(530),所述喷嘴(530)设有节流通孔,所述节流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510)与所述活塞(400)的内腔,所述活塞(400)的内腔与所述容纳腔体(A)连通,所述第二接头(120)的侧壁设有平衡孔(121),所述平衡孔(121)与所述容纳腔体(A)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工具还包括引导头(600);
所述引导头(600)与所述打捞筒组件(100)连接,并与所述卡瓦(200)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600)与所述打捞筒组件(100)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打捞工具还包括定位环(700),所述定位环(700)设置于所述环形槽;
所述定位环(700)设有定位键,所述定位键用于与所述卡接件(210)设有的定位槽(230)相配合。
CN202320120664.6U 2023-01-16 2023-01-16 打捞工具 Active CN219081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0664.6U CN219081537U (zh) 2023-01-16 2023-01-16 打捞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0664.6U CN219081537U (zh) 2023-01-16 2023-01-16 打捞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1537U true CN219081537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39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0664.6U Active CN219081537U (zh) 2023-01-16 2023-01-16 打捞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1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6958B2 (en) Disconnec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5658902B (zh) 送入工具
NO310940B1 (no) Verktoy for setting av en las i en bronn
CN109653695B (zh) 用于管柱的承载组件及管柱
CN219081537U (zh) 打捞工具
CN116752933B (zh) 一种触发解封的可捞桥塞
US11555364B2 (en) High expansion anchoring system
WO2023197948A1 (zh) 一种用于分支井的定位定向装置及定位定向方法
CN110017116B (zh) 压裂桥塞
US6267180B1 (en) Packer releasing tool and method for releasing a packer assembly from a wellbore
CN106593332B (zh) 水下立式采油树油管悬挂器的安装回收装置
CN114059964B (zh) 用于关闭滑套开关的液压式关闭工具及滑套开关工具组件
CN113123745B (zh) 一种开窗侧钻用坐封器
CN220769506U (zh) 一种锚杆夹持装置
CN113585995A (zh) 一种可自动丢手的可溶桥塞及其使用方法
EP3714129B1 (en) Well tool device comprising a ratchet system
CN112228001A (zh) 一种低坐封力低解封力的封隔器
CN210134841U (zh) 一种丢手式内卡瓦打捞筒
CN219299278U (zh) 一种热采封隔器
CN210068036U (zh) 打捞装置
CN219492263U (zh) 一种易回收的悬挂封隔器
CN219299256U (zh) 一种封隔器用解封结构及封隔器
CN113338838B (zh) 预置式井下节流器、井下节流工艺管柱及采气管柱
US11713643B2 (en)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shape recovery of packing elements
CN112576202B (zh) 一种用于射孔工具串的物理隔离释放短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