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8815U - 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 Google Patents

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8815U
CN219068815U CN202223602383.9U CN202223602383U CN219068815U CN 219068815 U CN219068815 U CN 219068815U CN 202223602383 U CN202223602383 U CN 202223602383U CN 219068815 U CN219068815 U CN 219068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heat exchange
installation area
driver
exchang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23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李高显
王晓伟
谢子阳
冯继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23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8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8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8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驱动器及伺服系统,该驱动器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表面上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安装区区及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间隔设置;功率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功能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驱动器体积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伺服系统在国内应用规模增长迅速,也就导致了客户对伺服驱动器小体积、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市面在售的各功率段伺服驱动器,由于电路元件多,耗散功率大,普遍都是采用两板或三板结构,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整机装配难,驱动器成本高,不易维护等问题,且驱动器多采用集成功率模块,功率模块发热严重,现有的驱动器通常散热不到位,容易导致功率模块损坏,降低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驱动器,旨在解决现有驱动器散热不到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驱动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一容置腔;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路板的一表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区设有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所述第二安装区设有功能模块;
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的位置设置;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之间;其中,
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散热风扇、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外壳围合形成散热风道,所述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区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子安装区和第二子安装区,所述第一方向与风道方向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区还设有整流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安装区;
所述母线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安装区。
可选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安装区的母线电容,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安装区的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散热风道自所述散热风扇出风侧沿风道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驱动器还包括:
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自所述散热风扇出风侧沿所述风道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与所述换热件接触设置。
可选地,所述换热件包括:
第一换热板及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与所述第二换热板相对设置;
所述母线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板背离所述第二换热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换热板换热设置,所述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板背离所述第一换热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板换热设置;
和/或,所述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板与所述第二换热板之间;其中,
所述母线电容与所述第一换热板换热设置;
所述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板换热设置。
可选地,所述换热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换热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显示板、网络接口、DB接口、通讯电路、IO电路、控制模块、编码器接口、传感器通讯模块、功率接口、相电流检测模块及上电缓冲和动态制动模块;其中,
所述显示板、DB接口、编码器接口及功率接口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区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网络接口设置在所述显示板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网络接口、通讯电路、IO电路、传感器通讯模块、相电流检测模块及上电缓冲和动态制动模块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IO电路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区内还设有开关电源模块及过流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过流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背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
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设置于所述过流检测模块背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驱动器还包括: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的另一表面,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电路板进行散热;
和/或,所述驱动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腔,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伺服系统,所述伺服系统包括电机及上述的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顺着导风件与外壳形成的散热风道流动,以将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等主要发热源产生的热量顺着风道吹走,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具有固定的流动方向,从而提高了散热风扇对驱动器关键器件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关键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一实施例的电路板安装区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一实施例的电路板布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板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再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电路板 50 导风件
20 换热件 21 第一换热件
30 散热器 22 第二换热件
40 外壳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驱动器。
目前,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伺服系统在国内应用规模增长迅速,也就导致了客户对伺服驱动器小体积、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市面在售的各功率段伺服驱动器,由于电路元件多,耗散功率大,普遍都是采用两板或三板结构,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整机装配难,驱动器成本高,不易维护等问题,且驱动器多采用集成功率模块,成本高,客户可获得性差,驱动器长期工作寿命偏低、可靠性略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参照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一容置腔;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路板的一表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区设有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所述第二安装区设有功能模块;
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的位置设置;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之间;其中,
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散热风扇、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外壳围合形成散热风道,所述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内。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0上可以划分有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第一安装区与第二安装区间隔设置,第一安装区与第二安装区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符合国家安规的强弱电间距,或根据用户的布局设置安全间距,第一方向可以为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例如自右向左的水平方向。其中,第一安装区为强电区域,用于放置驱动器的强电模块与功率模块,如开关电源模块、过流检测模块、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等。第二安装区则用于放置功能模块,第二安装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上下两个安装区,其中,上安装区用于放置驱动器的弱电模块,如通讯接口、控制模块及通讯模块等,通讯接口可以包括网络接口、DB接口、编码器接口等与外部设备的通讯接口,对应地,通讯模块可以包括通讯/调试功能电路、IO电路模块、传感器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等。下安全区用于放置功率端口、相电流检测模块、上电缓冲与动态制动模块等强电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器中,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为驱动器的主要工作模块,且驱动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若无法对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等模块进行散热,则很有可能会因为发热而导致驱动器的使用寿命下降甚至损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还设有散热风扇,且将散热风扇的出风侧对应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等主要发热器件设置,使得散热风扇能够将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吹走,从而对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进行散热,降低驱动器腔体温度,大幅提高母线电容及功率器件寿命。
同时,对应散热风扇出风侧的位置还设置有导风件,导风件用于进行风向的引导,如此设置,导风件与散热风扇及外壳围合形成散热风道,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顺着散热风道流动,以将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等主要发热源产生的热量顺着风道吹走。参照图5,图5为驱动器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导风件与散热风扇及外壳围合形成散热风道。
参照图1,图1为电路板10的安装区域示意图,其中,第一安装区设置在电路板10的右侧,第二安装区设置在电路板10的左侧,第二安装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安装区及下安装区。如此设置,第一安装区与下安装区作为强电区,上安装区则作为弱电区,将电路板10按强电弱电划分为三个区域,使得驱动器的模块实现了强弱电分离,能够有效避免强电信号对弱电信号所产生的信号串扰,提高了驱动器的安全性。
参照图2,图2为驱动器一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其中,电路板10的第一安装区内设有散热风扇、换热件20、开关电源模块、过流检测模块、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电路板10的第二安装区域内设有功率接口、相电流检测模块、上电缓冲和动态制动模块、显示板、网口、通讯/调试功能电路、DB接口、IO电路模块、控制模块、编码器接口及传感器通讯模块。图3为驱动器另一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顺着导风件与外壳形成的散热风道流动,以将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等主要发热源产生的热量顺着风道吹走,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具有固定的流动方向,从而提高了散热风扇对驱动器关键器件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关键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将驱动器的工作模块都设置在一块单板上,整体布局紧凑合理,能够大幅缩减驱动器体积,提高客户端电柜空间利用率,节省用户成本,同时驱动器生产装配简易,可维护性、可装配性更强。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路板10按强电弱电划分安装区域,使得驱动器的模块实现了强弱电分离,能够有效避免强电信号对弱电信号所产生的信号串扰,提高了驱动器的安全性。
参照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子安装区和第二子安装区,所述第一方向与风道方向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区还设有整流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安装区;
所述母线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安装区。
参照图1,图1为电路板10的工作区域示意图,其中,第一安装区设置在电路板10的右侧,且第一安装区进一步分为第一子安装区和第二子安装区,分别用于设置整流模块、IGBT模块及母线电容。可以理解的是,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为驱动器的主要工作模块,且驱动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因此,将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在设置散热器件时,则可以将散热器件设置在第一安装区,或对应第一安装区设置,从而使得散热器件能够针对性地对驱动器的主要发热器件进行散热,从而提高关键功率器件的散热效果,增加了关键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安装区的母线电容,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安装区的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散热风道自所述散热风扇出风侧沿风道方向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等功率器件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在一实施例中,将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安装区的母线电容,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安装区的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之间间隔设置,使得母线电容与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之间形成有一沿第二方向延伸散热风道,第二方向可以为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参照图4,图4为驱动器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间隔设置,利用功率器件本身的高度使得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之间形成有一通风的散热风道,如此设置,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具有固定的流动方向,从而提高了散热风扇对驱动器关键器件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关键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还包括:
换热件20,所述换热件20自所述散热风扇出风侧沿所述风道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与所述换热件20接触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散热风扇出风侧的位置还设置有换热件20,从而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顺着换热件20流动,以将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等主要发热源产生的热量顺着风道吹走。传统设计风扇多在驱动器上方,风扇采用吸风方式,整机器件散热处理能力较差,而本申请则通过独立的换热件20设计,不仅换热件20可以吸收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等主要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还可以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具有固定的流动方向,从而提高了散热风扇对驱动器关键器件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关键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换热件20可以为独立的结构件,例如导风管,导风管可以通过卡扣、螺钉等方式可拆卸安装于电路板10,并将导风管对应散热风扇的出风口设置,从而使得风沿导风管内部路径流动,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具有固定的流动方向,以更好地将导风管吸收的热量带走,从而提高了散热风扇对驱动器关键器件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关键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导风管还可以选用宽度较大的导风管,从而将功率器件贴设在导风管内部,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都能够在导风管内部顺着导风管吹出,从而带走功率器件所产生的热量。
参照图6与图7,所述换热件20包括:
第一换热板21及第二换热板22,所述第一换热板21与所述第二换热板22相对设置;
所述母线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板21背离所述第二换热板22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换热板21换热设置,所述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板22背离所述第一换热板2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板22换热设置;
和/或,所述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板21与所述第二换热板22之间;其中,
所述母线电容与所述第一换热板21换热设置;
所述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板22换热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6为驱动器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母线电容与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并排设置,第一换热板21及第二换热板22则设置在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之间,母线电容与第一换热板21紧贴设置,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则与第二换热板22紧贴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散热风扇不仅换热件20可以吸收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等主要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还可以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具有固定的流动方向,从而提高了散热风扇对驱动器关键器件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关键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7为驱动器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被夹设在第一换热板21与第二换热板22之间,且第一换热板21与第二换热板22设置在散热风扇出风口的两侧,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风都能够顺着换热件20吹出,从而带走母线电容、IGBT模块及整流模块所产生的热量,提高了散热风扇对驱动器关键器件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关键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换热件2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换热件2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0上。
在一实施例中,换热件20可以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导热性好的塑胶材料制成,例如聚乙烯醇、聚酯、聚丙烯腈、酚醛树脂、氨基塑料等,换热件20可以通过卡扣、螺钉等方式可拆卸安装于电路板10,如此,使得换热件20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安装更换。
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10背面通常还会设置有一块铝或铜等其他金属用于散热的散热金属,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板21及第二换热板22还可以是与电路板10背面的散热金属一体成型的,如此设置,则能够提升第一换热板21及第二换热板22的散热效果,使得第一换热板21及第二换热板22吸收的热量能够通过电路板10背面的散热金属进行散热,提高了对驱动器关键器件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关键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与图3,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显示板、网络接口、DB接口、通讯电路、IO电路、控制模块、编码器接口、传感器通讯模块、功率接口、相电流检测模块及上电缓冲和动态制动模块;其中,
所述显示板、DB接口、编码器接口及功率接口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区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网络接口设置在所述显示板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网络接口、通讯电路、IO电路、传感器通讯模块、相电流检测模块及上电缓冲和动态制动模块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IO电路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参照图2与图3,所述第一安装区内还设有开关电源模块及过流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过流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背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
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设置于所述过流检测模块背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
参照图2,图2为驱动器一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其中,电路板10的第一安装区内设有散热风扇、换热件20、开关电源模块、过流检测模块、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电路板10的第二安装区域内设有功率接口、相电流检测模块、上电缓冲和动态制动模块、显示板、网络接口、通讯/调试功能电路、DB接口、IO电路模块、控制模块、编码器接口及传感器通讯模块。图3为驱动器另一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其中将DB接口替换为一网络接口。
参照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还包括:
散热器30,所述散热器3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0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的另一表面,所述散热器30用于对所述电路板10进行散热;
和/或,所述驱动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腔,所述电路板1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的壳体可以为绝缘材料制成的塑胶外壳,用于驱动器防护及电气绝缘,也可以选用导热性好的塑胶材料制成,以进一步提升驱动器的散热效果,例如聚乙烯醇、聚酯、聚丙烯腈、酚醛树脂、氨基塑料等。电路板10的第一表面用于设置工作模块,电路板10的第二表面则用于设置散热器30,散热器30可以为吸热风扇、散热翅片、散热金属等,用于吸收电路板10上工作模块所产生的热量。此外,还可以在驱动器的壳体上额外设置散热器30件,例如风扇等,使得风扇的出风口对着电路板10的第一表面吹风,以带走工作模块的热量,或者将风扇的进风口对着电路板10的第一表面,以将工作模块的热量吸走并吹出驱动器,以实现对驱动器工作模块的散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器30,提高了对驱动器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伺服系统,该伺服系统包括电机及上述的驱动器,该驱动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伺服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一容置腔;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路板的一表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区设有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所述第二安装区设有功能模块;
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的位置设置;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之间;其中,
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散热风扇、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外壳围合形成散热风道,所述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子安装区和第二子安装区,所述第一方向与风道方向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区还设有整流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安装区;
所述母线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安装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安装区的母线电容,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安装区的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散热风道自所述散热风扇出风侧沿风道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还包括:
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自所述散热风扇出风侧沿所述风道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与所述换热件接触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包括:
第一换热板及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与所述第二换热板相对设置;
所述母线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板背离所述第二换热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换热板换热设置,所述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板背离所述第一换热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板换热设置;
和/或,所述母线电容、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板与所述第二换热板之间;其中,
所述母线电容与所述第一换热板换热设置;
所述整流模块及IGBT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板换热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换热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与所述第二安装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显示板、网络接口、DB接口、通讯电路、IO电路、控制模块、编码器接口、传感器通讯模块、功率接口、相电流检测模块及上电缓冲和动态制动模块;其中,
所述显示板、DB接口、编码器接口及功率接口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区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网络接口设置在所述显示板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网络接口、通讯电路、IO电路、传感器通讯模块、相电流检测模块及上电缓冲和动态制动模块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IO电路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一侧;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内还设有开关电源模块及过流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过流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母线电容与IGBT模块背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
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设置于所述过流检测模块背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还包括: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的另一表面,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电路板进行散热;
和/或,所述驱动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腔,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10.一种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器。
CN202223602383.9U 2022-12-29 2022-12-29 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Active CN219068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2383.9U CN219068815U (zh) 2022-12-29 2022-12-29 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2383.9U CN219068815U (zh) 2022-12-29 2022-12-29 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8815U true CN219068815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6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2383.9U Active CN219068815U (zh) 2022-12-29 2022-12-29 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8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68815U (zh) 驱动器及伺服系统
CN211653594U (zh) 一种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的服务器
LU504329B1 (en) Heat-Dissipation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CN214954835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工控机
CN212412580U (zh) 一种电气工程控制柜
CN212303875U (zh) 阵面天线散热装置
CN209223357U (zh) 焊接电源
CN114760810A (zh) 储能电源
CN206672004U (zh) 一种外表面散热装置
CN220292443U (zh) 一种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CN201142047Y (zh) 利于散热的1u机箱散热装置
CN221264342U (zh)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冷热模组
CN216596124U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模组结构
CN212848113U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塑壳断路器
CN219698266U (zh) 一种车载隔爆型变频控制柜
CN220874410U (zh) 一种变频器
CN220041065U (zh) 散热装置和机箱
CN214959913U (zh) 一种ip多屏编转码设备
CN210666558U (zh) 一种机箱底部散热结构
CN211018545U (zh) 冷却装置
CN220191287U (zh) 便携式操控终端的散热装置
CN220087770U (zh) 电控箱组件及空调器
CN109148395B (zh) 一种汽车音响娱乐系统主机的高功率芯片散热结构
CN219421384U (zh) 电子元器件散热器组件
CN219761793U (zh) 电柜设备、温控控制系统及注塑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